第一节 植物的休眠与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萌发ppt课件
![种子的萌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7c7d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d.png)
种子萌发后,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为植物自身 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保障。
营养储存
种子萌发前,通常会在种子内储存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 肪、淀粉等,为萌发后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支持。
种子萌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
土壤改良
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过程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 好的环境条件。
根和茎不断生长,逐渐形成完 整的植物体。
种子萌发的意义
01
02
03
繁殖后代
种子萌发是植物繁殖后代 的重要方式,保证了物种 的延续。
生态平衡
种子萌发对于生态平衡有 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 可以促进植被的更新和恢 复。
农业生产
种子萌发是农业生产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 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02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VS
分析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差异,进 一步了解种子萌发的生理过程和生态 意义。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
小麦、绿豆等颗粒较大的种子若干,培养皿,滤纸,镊子,喷壶等。
实验设备
恒温箱、湿度计、光照仪等。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将种子放入培 养皿中。
5. 在恒温箱中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观 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扩展分布范围
种子萌发后,植物可以向新的地 域扩展,占据更多的生态位,有 利于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
适应不同环境
种子萌发是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 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适宜的环境 条件下迅速生长,占据优势地位
。
种子萌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长发育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萌发过程中吸收水分和养 分,启动了植物的生长周期,为后续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植物生理学-10-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植物生理学-10-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53a3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5.png)
第一节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第二节芽的休眠和萌发第十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maturation & senescence )第三节种子发育和成熟生理第四节果实生长和成熟生理第五节植物的衰老第六节植物器官的脱落第一节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一、种子的休眠休眠是指植物生长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而这些特性或多或少地被遗传固定下来,成为植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
种子休眠有两种情况:强迫休眠:种子已具有发芽的能力,但因得不到发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而被迫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
深休眠或生理休眠:种子还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阶段,即使供给合适的发芽条件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通常所讲的种子休眠为种子深休眠。
种子的休眠与解除:(1)种皮限制,如苜蓿种皮不透水、椴树种皮不透气、苋菜种皮太坚硬(机械、化学)(2)种子未完成后熟,属生理后熟型(种胚发育完全,但生理上未完成后熟。
如苹果、桃、梨等(低温层积处理)(3)胚未完全发育,属形态后熟型,如珙桐、银杏等(低温层积处理、GA处理);(4)抑制物质的存在,如ABA、HCN、有机酸、生物碱等(去除抑制物质、GA处理)种子休眠的延长:可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如B9或PP333二、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过程(1) 吸胀(2) 萌动(3) 发芽生长吸水吸胀吸水缓慢吸水2、影响种子萌发的生理条件(1)种子休眠(2)种子新陈度种子寿命是指种子从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新陈度是指种子贮藏期间的衰老程度,可以用种子发芽力或生活力来判断。
(3)种子的饱满度种子的大小常与其发芽力呈正相关。
种子的发芽力的检测方法:TTC法(利用组织还原力);红墨水法(利用原生质膜的选择透性);荧光物质法(利用细胞中的荧光物质)。
3、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种子萌发的适宜外界条件是: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喜光种子需光(莴苣、烟草),喜暗种子需暗(番茄、瓜类)。
种子的化学成分影响到种子的吸水量:蛋白质种子、淀粉质种子、脂肪质种子的吸水量依次降低。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bb6e7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b.png)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初中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从休眠状态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幼苗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水分、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照和氧气。
1. 水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分,因为种子在干燥环境中处于休眠状态,水分能够激活种子的生命活力,使其达到萌发的要求。
2. 适宜的温度: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
3. 适当的光照:光照是种子正常萌发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而有些植物则对光照的需求较低或甚至无光照需求。
4. 氧气:种子萌发需要氧气供给,氧气是维持种子能量代谢的基本要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主要经历以下过程:吸水膨胀、种皮破裂、根发出、幼苗生长。
1. 吸水膨胀: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强,当满足一定条件后,种子吸收水分并膨胀,种子内部酶的活性也开始增强。
2. 种皮破裂:随着种子的吸水膨胀,种皮开始破裂,这样种子内的新生组织得以接触外部环境。
3. 根发出:种子内部的胚根开始向外生长,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根发出后,幼根将不断向下延伸并分支生长,形成植物的根系。
4. 幼苗生长:根系形成后,幼苗的茎和叶开始生长。
茎会从土壤中伸出,叶片则展开,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随着种子的萌发,种子内部的养分被耗尽,幼苗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来维持生长。
总结起来,种子萌发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过程,其条件和过程是相互作用的,互相依赖的。
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才能顺利进行萌发,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
种子萌发的过程也是大自然中生命力的展示,让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衍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1节 种子的萌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1节 种子的萌发](https://img.taocdn.com/s3/m/74257b091a37f111f1855bfc.png)
2.下面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请根据 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1 2 3 4
种子所处的环境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实验结果
未萌发 萌发
未萌发 未萌发
(1) 表中有__3_组对照,分别是_1_和__2_;__3_和__2_;__4_和__2_ 。
课堂检测
13.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 _总__体___中抽取 _少__量__个__体_ 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 _总__体___的 情况。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 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 _主__观__因__素__的影响。如果这种方 法用于调查,则叫做 _抽__样__调__查___。 14.供试验用的水稻种子400粒,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 下,在规定的10天内,有240粒种子萌发;4天后,又 有40粒种子萌发。该种子的发芽率是 __7_0_%____。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课堂检测
5.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 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 子数应是( A )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课堂检测
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C )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练一练 1、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 (1)如果将此装置放在温暖的
2 地方能够萌发的种子是__2_号_____,
3 原因是种子萌发需__适__宜__的__温__度__、
__一__定__的__水__分___ 、 _充__足__的__空__气_ 。
植物学解剖学
![植物学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b5fff9a4f121dd36a32d82f3.png)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 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超过了 一定的期限,就会丧失它的活力不 再萌发。 • 一般植物种子的寿命是几年到 十几年。莲的种子可以活到150年 ,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和种 子,一般能活2--3年。
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1、胚 是构成种子的最主要部分
•(1)胚芽 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禾本 科植物,有胚芽鞘。 •(2)胚轴 连接胚根胚芽和子叶 •上胚轴 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部 分 •下胚轴 子叶着生点至胚根之间的部分 •(3)胚根 由生长点和根冠组成 • 禾本科植物有胚根鞘 •(4)子叶 有单,双和多数的区别 • 功能:贮藏(大豆),光合作用(棉
•2、胚乳 有或无 • 功能:贮藏营养物质糖类(淀粉,糖, 半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 •3、种皮 保护功能 •不同的情况:厚薄,质地,颜色,表皮毛 ,颖果种皮萎缩 •种脐: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如蚕 豆一端黑色的眉条) •种孔:在种脐一端,珠孔留下的痕迹 •种脊:维管束集中分布的地方,为种子腹 面中央一条稍隆起的纵向痕迹。倒生胚珠才 有,由株柄和珠被合生发育而成。
一、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一)种皮限制 种皮不透水、不透气;种皮太硬等;
物理、化学方法破除; 氨水(1:50)处理松树种子, 98%浓硫酸皂荚种子—冲洗—浸泡
(二)种子未完成后熟 后熟(after-ripening):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可用层积处理的方法破除休眠。
(三)胚未完全发育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
•(一)有胚乳种子 •1、蓖麻种子的结构(双子叶) •2、小麦种子的结构(单子叶) •(二)无胚乳种子
•1、蚕豆种子的结构(双子叶) •2、慈姑种子的结构(单子叶)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48c53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e.png)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植物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休眠期,这是种子的天然防护机制,防止种子在不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从而保证种子的生存率。
但是,人类需要在农业生产中掌握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规律,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因此,研究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非常重要。
植物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深入研究。
众所周知,植物激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种子发育和萌发的重要因素。
其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两种植物激素在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ABA的水平在种子休眠期间保持高水平,而GA则在萌发过程中水平逐渐升高。
ABA和GA的平衡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成功至关重要。
当前,关于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向。
1. 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除了ABA和GA外,植物激素赤霉素前体ABA,激动素(IAA),细胞分裂素(CK),茉莉酸(JA)等也都对种子休眠与萌发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ABA和GA的比例是维持种子休眠和启动萌发的重要因素,而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则还需要加以深入研究。
2. 转录因子的作用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相关的转录因子也被广泛研究。
例如,ABI3和ABI5是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因子,这两种转录因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控ABA信号传导途径。
此外,ABI4、LEC1、B3等也对种子休眠与萌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微RNA(miRNA)调控除了植物激素和转录因子等大分子量的分子机制外,微RNA也被证实在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在休眠过程中,miRNA抑制了SLP1基因的表达,从而减缓了种子的发育速度,起到了休眠的保护作用。
总之,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索。
人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植物激素、转录因子和微RNA等大分子量的分子机制对种子休眠、萌发和进一步生长的影响。
希望在这个方向上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以更好地掌握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规律,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 冀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 冀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05e0206bd97f192279e94d.png)
1、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2、种子萌发的过 程;3、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观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解剖针、放大镜等工具。 2、教师准备:(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图。
教学内容与步骤
区别单双子叶植物种 子结构上的不同,并且 强调它们之间的本质 区别不在于是否有胚 乳而在于子叶数量不 同,避免只是混淆;教 师还可举例说明并不 是双子叶植物都无胚 乳,反之亦然。
3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双子叶植物:提供营养 单子叶植物: 运输营养 1、胚的发育: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自行 寻找相关答案,了解单子 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胚 及其他部分的发育状况
4、萌发过程:(内容略)
【本课小结及反思】
教材开始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
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
构 【思考】双子叶植物的特 点和代表植物。本课以花 生实物为例讲解双子叶 植物种子的结构。 子叶(2 片) 胚芽 胚轴
【观察花生的种子结 构】: a、寻找花生种子的中缝, 利用解剖针小心的分开 10min 种子,观察内部结构。 b、结合挂图寻找相似结 构,认识种子的结构。
胚根
种皮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探究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 能,绘出简图。
能力目标 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思想目标
学习种子休眠、科学选种及播种育苗的知识,使学生关注生 活,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
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的研究
![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62d5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0.png)
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的研究植物生长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是背后涉及的机制却异常复杂。
其中,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背后的那些精妙机理。
一、什么是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是指种子在成熟后进入到一种沉眠状态,以便等待最佳的发芽条件。
实际上,种子休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当种子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时,它会进入休眠状态,以避免过早萌发,从而影响其生存。
除此之外,种子休眠还有助于控制种子的数量和时机。
通过控制休眠和萌发时机,植物种群可以更加适应环境,从而更好地生存下来。
二、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种子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够萌发。
这些条件包括氧气、水分、温度、光照等多种因素。
如果缺少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种子就不能够萌发。
因此,种子休眠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种子休眠的期间可以让种子等待到最佳发芽条件的到来,从而保证植物能够顺利地生长。
三、种子萌发的机制随着种子萌发,植物的生长启动了。
在萌发过程中,种子中的激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在种子休眠期间,激素的含量会积累。
当种子的萌发条件得到满足,激素的含量开始下降,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此时,种子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除了激素之外,种子萌发还受到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和光照等条件符合植物的需要时,种子就会进入萌发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种子一般需要在特定的季节才能够萌发的原因。
四、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应用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植物生长的了解,还可以为种植业和园艺业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通过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种子,从而获得更好的生长结果。
例如,在特定的季节选择种子,可以确保种子能够更好地生长。
此外,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机制还可以帮助开发更好的育种方法,从而培育出更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9884e2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1.png)
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阶段。
种子休眠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阻止其在不适宜的环境中过早发芽。
而种子萌发则是指种子重新开始生长,并发芽出嫩苗。
这两个阶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介绍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
一、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种子休眠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控制的。
在种子休眠过程中,许多信号分子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1. 激素调节植物生长中的激素在种子休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激素类似于动物体内的荷尔蒙,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种子休眠中,激素如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些激素的不同浓度可以影响种子休眠的释放和解除,从而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转换。
2. 渗透物质种子休眠与渗透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渗透物质指的是种子中的溶质,如蛋白质、糖类等,它们能够调节种子的水分吸收和释放。
在种子休眠过程中,渗透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发生改变,从而控制种子的水分平衡。
一旦种子吸水量和渗透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种子休眠就会被打破,种子开始进入萌发状态。
3. 细胞周期调控种子休眠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
细胞周期指的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在种子休眠中,细胞周期呈现出非常缓慢的状态。
这是因为在种子休眠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被抑制,从而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而一旦种子休眠解除,细胞周期加速,种子开始进入萌发状态。
二、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种子萌发是种子从休眠状态回到生长状态的过程。
种子萌发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控制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1. 激素调节激素在种子萌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激素可以通过启动或抑制一系列基因表达来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
赤霉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它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a43828e876c66137ef0619b7.png)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生物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
它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也为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一活动,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从知识结构上看,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探究的尝试和感悟。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科学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
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
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1、从实验中观察、找到种子相应的结构
2、说出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究和教师精讲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植物的休眠与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 植物的休眠与种子的萌发](https://img.taocdn.com/s3/m/61a430ebb84ae45c3a358c3d.png)
一、植物休眠 (一)植物休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1.休眠(dormancy)是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
时停顿的现象,是植物抵制不良自然环境的一种自 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2.休眠的类型: 按机理分:强迫休眠、生理休眠 按器官分:种子休眠、芽休眠
3.意义:一是对植物的生存和适应有着重要意义(如一、 二年生植物在成熟后形成种子,可以在严寒的冬季不被冻 死而保存生活力);二是有利于物种延续(如杂草种子可 以在土层下保持多年不萌发,因而萌发期非常不整齐,有利 于物种延续)
➢ 芽休眠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能使植物在恶 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
芽休眠原因
1.日照长度 ➢ 这是诱发和控制芽休眠最重要的因素。对多年生植物而言,
通常长日照促进生长,短日照引起伸长生长的停止以及休 眠芽的形成。在板栗、苏合香等植物中,日照诱发芽休眠 有一个临界日照长度。 ➢ 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时就能引起休眠,长于临界日长则 不发生休眠。如刺槐、桦树、落叶松幼苗在短日照下经 10~14d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 短日照和高温可以诱发水生植物,如水车前、水鳖属和狸 藻属的冬季休眠芽的形成。短日照也促进大花捕虫槿芽的 休眠。而铃兰、洋葱则相反,长日照诱发其休眠。
2.种皮(果皮)的限制 ➢ 豆科、锦葵科、藜科、樟科、百合科等植物种
子,有坚厚的种皮、果皮,或上附有致密的蜡 质和角质,被称为硬实种子、石种子。 ➢ 这类种子往往由于种壳的机械压制或由于种(果) 皮不透水、不透气阻碍胚的生长而呈现休眠, 如莲子、椰子、苜蓿、紫云英等。
3.抑制物的存在
➢ 抑制物多数是一些低分子量的有机物,如具挥发性的氰氢酸 (HCN)、乙烯、芥子油;醛类化合物中的柠檬醛、肉桂醛; 酚类化合物中的水杨酸、没食子酸;生物碱中的咖啡碱、古 柯碱;不饱和内酯类中的香豆素、花楸酸以及脱落酸等。这 些物质存在于果肉、种皮、果皮、胚乳、子叶等处。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https://img.taocdn.com/s3/m/a1c644d0453610661fd9f4e6.png)
分析结果(jiē guǒ),得出结论
几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几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实验结果
是否支持你作出的假设?
你得出的结论是:
。
2021/12/13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源自论1.如果事先已经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
本实验设置2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答:有必要。如果将2号瓶分别与1号瓶、3号瓶、4号瓶相 比较,各自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因此,2号瓶可以分别作为1号
No 种子能完全浸没在水中)。4.分别向2、3、4号瓶中纸上撒10粒种子,然后拧紧瓶盖。2. 你所在的小组想
探究哪种环境(huánjìng)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4. 应当为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 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Image
12/13/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发芽率计算日数 5 5 7 8 7 10 6 7 9 7 7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二章。1. 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huánjìng)条件和自身条件。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许多作物是在 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用小勺向4号瓶中倒较多的水,直到水即将从瓶口流出为止(以便使
2021/12/13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 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méngf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种子萌 发是否需要光照呢?你还可以就这个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 究。
2021/12/13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种子萌发的自身(zìshēn)条件
即使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种子也不一定都能萌发。干 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储存时间过长 的种子,胚已经死亡,当然也不能萌发。此外,种子成熟 (chéngshú)以后,大都有一段休眠期,有的需要几周,有的需要 两三年,甚至更长。正在休眠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分析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
![分析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6d32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d.png)
分析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可以说是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它标志着种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种子萌发是植物繁衍后代、传承基因的关键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生理和生化机制。
下面将从植物种子成熟、种子休眠、触发条件和种子萌发过程的几个阶段来分析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种子的成熟过程。
当植物的花发育成果实后,果实内的种子开始发育。
种子的发育过程从授粉后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器官发育和物质积累,最终形成完全成熟的种子。
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植物会将营养物质和能量储存在种子内,以供日后萌发和生长使用。
然而,并非所有的种子都能立即萌发。
一些种子会进入休眠状态,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种子休眠可以帮助种子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并确保它们的种子库存在适宜的时期进行播种。
种子休眠可以由外界环境的影响、种子自身的特性以及植物的生长阶段等因素所引起。
休眠的种子通常具有较低的新陈代谢活性,吸收和释放水分的能力较低。
这样的特点使得种子能够长时间保持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等待适宜的时机进行萌发。
接下来是触发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例如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氧气供应。
这些条件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的特性来区别。
以草原为例,草原植物的种子在秋冬季节落地,正好受到明显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当春季来临时,气温升高,加之适量的雨水,种子进一步吸收水分,激活生化反应,开始萌发。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水分,种子壳开始膨胀。
水分的吸收会激活种子内膜和细胞的代谢活动,导致种子内物质的解聚和释放。
其中,淀粉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种子内部的淀粉被酶类分解为可溶性糖类,供给萌发时所需的能量。
同时,种子内储存的其他有机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也会被分解和转化为员认可的形式。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蓄积的能量会维持高水平,促进幼芽的出芽和生长。
随着幼芽的生长,根系开始扎根于土壤,营养的吸收和植物生长发育进一步推进。
植物生理学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
![植物生理学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141017ffaef8941ea76e0518.png)
第11章植物的生长与分化植物的生长与分化是植物各种生理与代谢活动的综合表现,它包括器官发育、形态建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以及个体最终走向衰老、成熟与死亡。
研究这些历程的内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对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植物的休眠与种子萌发一、植物休眠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地球上绝大部分植物所处的环境有季节的变化,尤其是温带,四季变化鲜明。
大多数植物都要经历季节性的不良气候时期,如果不存在某种保护性或防御性机理,便会受到伤害或致死。
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内生长和代谢暂时停滞的现象,叫做休g民。
许多落叶树在秋季枝条生长缓慢,叶片脱落,形成了休眠芽以度过冬季的严寒;在一些地区植物在夏季休眠以度过干旱少雨的天气。
这种由于不利的生长环境引起的休眠叫强迫休眠。
但是刚收获的大麦、水稻等籽粒,即使给予充足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它们不能萌发,只有贮藏数月后才能萌发。
显然,这种不能生长不是由于外界条件的不适造成的,而是内部原因造成的。
这种休眠称为自发休眠或深休眠。
植物休眠有多种形式,例如许多一、二年生植物以种子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木以休眠芽的方式休眠;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上部分死亡,植物则以休眠的地下器官如鳞茎、球茎、根茎或块茎越冬或度过干旱时期。
无论是种子、冬芽或其它贮藏器官的休眠,植物的生存和适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是抗寒性的器官,一、二年生植物在成熟后形成种子,可以在严寒的冬季不被冻死而保存生活力。
休眠芽外围具有多层不透水不透气的鳞片,是一种保护芽越冬的结构。
休眠给物种的延续带来好处,如杂草种子可以在土层下保持多年不萌发,因而萌发期非常不整齐,有利于其物种的延续。
二、植物休眠的原因引起植物休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分别叙述如下:(一)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通常由三方面原因引起。
1.种皮的影响许多种子的外层有厚而坚硬的组织或种皮上附有厚或致密的蜡质或角质,这种种子不具有透水性,致使胚得不到水分和氧气的供应;同时种子内的二氧化碳也不能排出,积累在胚的附近,进一步抑制了胚的萌发;而种皮坚硬或过厚(俗称为“铁籽”)给正常生长的胚穿过种皮形成了很大的机械阻力,致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植物种子的萌发知识点归纳
![植物种子的萌发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eae0c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b.png)
植物种子的萌发知识点归纳植物种子的萌发是指种子中的胚芽从休眠状态进入生长状态,并最终变成一棵新的植物。
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繁衍生息的重要过程,也是植物生长的开始。
1.种子结构与组成:种子通常由外壳(种皮)、种皮下的种皮(特殊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1)外壳:主要保护种子免受伤害和干燥。
(2)种皮:营养储备和水分吸收的重要组织。
(3)胚乳:主要是为胚芽提供养分的储备组织。
(4)胚芽:是种子中能够发芽并成长为新个体的部分。
2.种子的休眠和解除休眠:休眠是种子进入休眠期,不进行生长和发芽的状态。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生理、环境、遗传等因素。
解除休眠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过程:(1)催化作用: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接触到特定的催化剂,刺激胚芽发育。
(2)胚乳消耗:种子的胚乳中含有一定的抑制物质,当胚乳消耗殆尽时,种子就会解除休眠。
(3)水分吸收:水分是种子解除休眠的重要因素,适量的水分可以刺激种子活化。
(4)激素调控:一些内源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等能够促进种子解除休眠。
3.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要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和氧气。
(1)温度:不同植物种子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有冷生种子、暖生种子和既冷又暖生种子。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不利影响。
(2)光照:光照对种子萌发有直接的影响,有些种子需要光照才能发芽,而有些则需要避光才能发芽。
(3)水分: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种子吸水后可以刺激胚芽发育,同时也满足胚芽需要的呼吸和养分吸收。
(4)氧气:种子萌发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种子在浸泡在水中时,水中的氧气能够被种子吸收。
4.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吸水:种子浸泡在水中吸水,种子外壳吸收水分后膨胀,种皮内部的活动物质开始运动。
(2)胚乳吸收:种子吸水后,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开始向胚芽运输,胚芽发育迅速。
(3)胚乳消耗:胚芽从胚乳中吸收养分,胚乳中的储备物质逐渐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芽休眠的解除 1.低温处理 2.温浴法 :把植株整个地上部分或枝条浸入30~35
摄氏度温水中12小时,取出放入温室就能解除芽的 休眠。 3.乙醚气薰法:将整株植物或离体枝条至于一定量的 乙醚熏气的密封装置内,保持1~2天便能发芽。 4.植物生长调节剂 :GA
2.种皮(果皮)的限制 ➢ 豆科、锦葵科、藜科、樟科、百合科等植物种
子,有坚厚的种皮、果皮,或上附有致密的蜡 质和角质,被称为硬实种子、石种子。 ➢ 这类种子往往由于种壳的机械压制或由于种(果) 皮不透水、不透气阻碍胚的生长而呈现休眠, 如莲子、椰子、苜蓿、紫云英等。
3.抑制物的存在
➢ 抑制物多数是一些低分子量的有机物,如具挥发性的氰氢酸 (HCN)、乙烯、芥子油;醛类化合物中的柠檬醛、肉桂醛; 酚类化合物中的水杨酸、没食子酸;生物碱中的咖啡碱、古 柯碱;不饱和内酯类中的香豆素、花楸酸以及脱落酸等。这 些物质存在于果肉、种皮、果皮、胚乳、子叶等处。
(8)物理方Leabharlann 用X射线、超声波、高低频电流、电磁场处理 种子,也有破除休眠的作用。
(三)芽休眠
➢ 芽休眠(bud dormancy)指植物生活史中芽生长 的暂时停顿现象。
➢ 芽是很多植物的休眠器官,多数温带木本植物, 包括松柏科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年生长周期中明 显地出现芽休眠现象。
➢ 芽休眠不仅发生于植株的顶芽、侧芽,也发生于 根茎、球茎、鳞茎、块茎,以及水生植物的休眠 冬芽中。
(2)清水漂洗 西瓜、甜瓜、番茄、辣椒和茄子等种 子外壳含有萌发抑制物,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水 中,反复漂洗,流水更佳,让抑制物渗透出来, 能够提高发芽率。
(3)层积处理 一些木本植物的种子,如苹果、梨、榛、山毛榉、 白桦、赤杨等要求低温、湿润的条件来解除休眠。通常用层 积处理,即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1~10℃温度中,经1~3 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 中的抑制物质含量下降,而GA和CTK的含量增加。一般说来, 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能促进萌发。
第一节 植物的休眠与种子的萌发
一、植物休眠 (一)植物休眠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1.休眠(dormancy)是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
时停顿的现象,是植物抵制不良自然环境的一种自 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2.休眠的类型: 按机理分:强迫休眠、生理休眠 按器官分:种子休眠、芽休眠
3.意义:一是对植物的生存和适应有着重要意义(如一、 二年生植物在成熟后形成种子,可以在严寒的冬季不被冻 死而保存生活力);二是有利于物种延续(如杂草种子可 以在土层下保持多年不萌发,因而萌发期非常不整齐,有利 于物种延续)
(二)种子的休眠 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休眠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的:
➢ 1.胚未成熟
➢ 2.种皮(果皮)的限制
➢ 3.抑制物的存在
1.胚未成熟 ➢ 一种情况是胚尚未完成发育,如银杏种子成
熟后从树上掉下时还未受精,等到外果皮腐 烂,吸水、氧气进入后,种子里的生殖细胞 分裂,释放出精子后才受精。 ➢ 另一种情况是胚在形态上似已发育完全,但 生理上还未成熟,必须要通过后熟作用才能 萌发。
2.休眠促进物
➢ 促进休眠的物质中最主要是脱落酸,其次是氰化氢、氨、 乙烯、芥子油、多种有机酸等。短日之所以能诱导芽休眠, 这是因为短日照促进了脱落酸含量增加的缘故。
➢ 短日照条件下桦树中的提取物(含ABA)能抑制在14.5h日照 下桦树幼苗的生长,延长处理时间可以形成具有冬季休眠 芽全部特征的芽。
➢ 种子萌发
➢ 从形态角度看,萌发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吸水后,胚生 长突破种皮并形成幼苗的过程。通常以胚根突破种皮作 为萌发的标志。
➢ 从生理角度看,萌发是无休眠或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吸水 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生理活动状态,呼吸作用增强, 贮藏物质被分解并转化为可供胚利用的物质,引起胚生 长的过程。
(6)生长调节剂处理 多种植物生长物质能打破种子休眠, 促进种子萌发。其中GA效果最为显著。
(7)光照处理 需光性种子种类很多,对照光的要求也很不一 样。有些种子一次性感光就能萌发。如泡桐浸种后给予 1000lx光照10min就能诱发30%种子萌发,8h光照萌发 率达80%。有些则需经7~10d,每天5~10h的光周期诱 导才能萌发,如团花、八宝树、榕树等。藜、莴苣、云杉、 水浮莲、芹菜和烟草的某些品种,种子吸胀后照光也可解 除休眠。
➢ 萌发抑制物抑制种子萌发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如生长在沙 漠中的植物,种子里含有这类抑制物质,要经一定雨量的冲 洗,种子才萌发。如果雨量不足,不能完全冲洗掉抑制物, 种子就不萌发。这类植物就是依靠种子中的抑制剂使种子在 外界雨量能满足植物生长时才萌发,巧妙地适应干旱的沙漠 条件。
(1)机械破损 适用于有坚硬种皮的种子。可用沙子 与种子摩擦、划伤种皮或者去除种皮等方法来促 进萌发。如紫云英种子加沙和石子各1倍进行摇擦 处理,能有效促使萌发。
(4)温水处理 某些种子(如棉花、小麦、黄瓜等)经日晒和用 35~40℃温水处理,可促进萌发。油松、沙棘种子用70℃ 水浸种24h,可增加透性,促进萌发。
(5)化学处理 棉花、刺槐、皂荚、合欢、漆树、国槐等种子均 可用浓硫酸处理(2min~2h后立即用水漂清)来增加种皮透性。 用0.1%~2.0%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棉籽24h,能显著提高发芽 率,这对玉米、大豆也同样有效。
➢ 芽休眠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能使植物在恶 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
芽休眠原因
1.日照长度 ➢ 这是诱发和控制芽休眠最重要的因素。对多年生植物而言,
通常长日照促进生长,短日照引起伸长生长的停止以及休 眠芽的形成。在板栗、苏合香等植物中,日照诱发芽休眠 有一个临界日照长度。 ➢ 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时就能引起休眠,长于临界日长则 不发生休眠。如刺槐、桦树、落叶松幼苗在短日照下经 10~14d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 短日照和高温可以诱发水生植物,如水车前、水鳖属和狸 藻属的冬季休眠芽的形成。短日照也促进大花捕虫槿芽的 休眠。而铃兰、洋葱则相反,长日照诱发其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