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民族风情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宁县民族风情简介

威宁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各民族相依共存,和谐相处,组成了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大家庭。彝村、回屯、苗寨星罗棋布。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花山节,场景恢宏、气氛热烈。摔跤、赛马、射弩、扭扁担、荡秋千等民族竞技活动丰富多彩。

彝族的大型歌舞组合阿西里西及弹月琴、唱对歌等,苗族的大型迁徒舞及芦笙舞,唱情歌、吹芦笙以及布依族的插秧歌,无不洋溢着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展示出迷人的民族风彩。

各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婚丧礼仪、图腾崇拜、服饰装扮以及回族的挑花剪纸、苗族的蜡染编织、布依族的刺绣竹编等民族工艺,这一切犹如一个个精美的光环,焕发出神秘诱人的光彩,犹如一块缀满珠玑的轻柔酥软的纱幔,纱幔之中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彝族“撮泰吉”my新品

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淳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撮泰吉”为

彝文译音,意思为“变人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以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

回族开斋节

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小净,然后换上清洁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在寺上和在家的,都开始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回民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

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苗族“跳坡节”/“赶花场

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凡苗族聚居之村寨,不论男女老幼,都穿着节日盛装,自带午餐;年轻人带上芦笙和短笛,成群结队地到多年来约定俗成的山坡上“耍花山”,也叫“赶花场”。届时,将举行芦笙舞和穿衣、穿针、射弩、赛马、绩麻等竞赛和表演。

这天,既是青年男女对歌择偶的良机,也是“带婚”的最好时日。男女双方事先都有所商量和准备,确定好“带”的时间、地点。男方需找几位“伴郎”(自己信得过的表兄弟或至交朋友)和自己一道去赶场。到了预约的时间,“伴郎”们便一哄而上,将姑娘包围起来,请她到男方去“当家”。姑娘却装出不屑和嗔怪的神态,笑骂推宕。“伴郎”们则用一些妙肖的言词来赞扬姑娘。就在笑骂和赞扬声中,“伴郎”们便簇拥着半推半就的姑娘上路,向男家走去。走到半路,姑娘还会装出不情愿的样子,停止不前;“伴郎”们则围住姑娘唱《劝嫁歌》,用亲切动人的歌声鼓励姑娘继续前行。

当夕阳西下时,一行人来到了男家。姑娘便住进早已为她准备好的房间。这时,男家立即派人到女方家,请求女方的父母选派“伴娘”来男方家陪伴姑娘过夜。通常情况下,女方父母会按习俗办理,无可奈何地应允这桩婚事。但也有提出@@@@的,其原因是赶花场时,

男方一见钟情,原先并无恋爱关系,而是利用“带婚”的习俗把姑娘“抢走”。如女方父母提@@@@,男方就得规规矩矩地将姑娘送还,并赔礼道歉才是。而这位曾被人在花场上“抢”走过的姑娘,也不会从此羞于见人,因为“带婚”并不等于结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