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攻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攻略

低能见度也是危及飞行的危险天气之一,能见度反映飞行员的视程大小,决定着飞机能否正

常起飞和降落。安全,是航空的首要任务。跑道视程是能见度在机场这个特定范围内应用的

扩展和演化。从飞行事故来看,低能见度是造成飞行事故、影响飞行不正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50%是发生在低能见度的天气情况下。

1能见度在航空学上的定义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一般所说的能见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正常的人能分

辨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二是指一定距离内观察目标物的清晰程度。能见度和当时的天气情

况密切相关。当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

在航空学中,能见度的定义如下:

(1)一定大小的黑色物体置于地上,在背景为亮色的情况下能够被看见并被识别的最远距离;

(2)以暗色作为背景,1000烛光能够被识别的最远距离。

航空能见度:当在明亮的背景下观测时,能够看到和辨认出位于近地面的一定范围内的黑色

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在无光的背景下,使用1000坎德拉的灯光能够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

有效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以上的视野内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目前,中国民航观

测和报告有效能见度。

主导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或以上的视野内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跑道能见度:指从跑道的一端沿跑道方向可以辨认跑道本身或接近跑道的目标物(夜间为指

定的跑道边灯)的最大距离。

垂直能见度:指浑浊煤质中的垂直视程。

倾斜能见度:指从飞行中的飞机驾驶舱观察未被云层遮蔽的地面上的明显目标物(夜间为规

定的灯光)时,能够辨认出来的最大距离。从地面向斜上方观察时能见度也称为倾斜能见度。

最小能见度:指能见度因方向而异时,其中最小的能见距离。

2低能见度条件下容易出现的飞行偏差

目前,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实施进近、着陆,驾驶员大都是借助地面、机载导航设施/设备来

引导飞机按照规定的航径飞向跑道。其常用模式是仪表着陆系统(ILS),俗称“盲降”。它可

以同时实施水平和垂直精密引导。一般机场开放“一类标准”,即可以将飞机引导到高度200

英尺(60米)。在大多数情况下,飞行员在这个高度上能够看到跑道或者跑道引导灯光。而

其他非精密进近方式,如无方向性信标(NDB)、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则只进行水平引导,不能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引导。其对能见度的要求是ILS的3倍-4倍,发生事故的概率也

比ILS高7倍-8倍。

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实施进近、着陆,大都是在能见跑道或其他目视参考之前,采用仪表进

近方式。而在能见跑道或其他目视参考之后,则转为目视进近方式。经验告诉我们,在低能

见度条件下进近、着陆,最容易出现以下飞行偏差:

(1)因为机组分工不当,在实际进近过程中,对飞机实际位置/高度及其变化的关注不够,

导致撞地/刮碰障碍物的风险加大。

(2)没有充分利用自动驾驶仪,机组用过多的精力去操纵飞机,对水平/垂直引导不够重视,导致方位/高度偏差过大。当靠近或穿越“决断高度/决断高”时,飞行员没有唤醒实施决断的

应有警觉,飞机会一直下降,甚至撞向地面。这更是单座飞机在进近着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

重要原因之一。

(3)当有侧风时,出云或一旦看到跑道,飞行员容易产生“急于将机头扭过来对正跑道”的

内在冲动,丢失对飞机仪表的监控,单纯看着跑道或者其他目视参考进行修正。“量大”或“动

作粗猛”,使飞机一下子偏向下风面,导致飞机的方向和位置不稳定。如果在偏差过大时,飞行员仍然强行落地,常见的后果是擦发动机、擦翼尖或者偏出跑道。

3飞行员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安全攻略

飞行安全基金会减少进近和着陆事故任务组进一步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机组在执行航线飞

行任务前,应接受在恶劣条件下(侧风、污染跑道)飞行的训练;二是机组应结合飞行实际,使用风险评估检查单来确定进近和着陆中的危险;三是对于进近操作,营运人应制定并实施

有关如何正确使用自动功能、导航和进近导航台的政策。

除此之外,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低能见度条件下的着陆安全:

(1)进行针对性训练。对经常在东三省运行的机组,在模拟机上设置“冰、雪、霜天气”或者“烟、霾”与“大侧风”;对经常在南方运行的机组,设置“低云、小雨”或者“雾”与“小侧风”。可以按黎明、白天、黄昏和黑夜来实施,重点实施难度较大的非精密进近方式的训练,目的

在于提高“按标准程序操作”、“合理分配注意力”、“准确修正偏差”、“CRM(机组资源管理)”,特别是“从仪表转入目视的自然过渡”的能力。同时,设置边缘天气或稍低于进近标准的条件,强化其“决断意识”、“决断能力”和“应急复飞能力”。

(2)航空公司要在手册中明确各类进近标准,签派员和机组成员要熟知具体的标准。

特别是新机长或首次运行的机场,实际执行的天气标准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安全余量。如能见度增加800米,决断高(DH)增加60米。

(3)研究好天气、进近类型,做好充分的预先准备。

(4)机组完成好“进近简令”。明确进近分工,明确风险最高的关键点,明确决断点,

明确复飞程序、备降航路、油量等。

(5)稳定进近。进近计划适当宽松一点,留有余地,因此着陆形态可早点建立。起始

进近之后,主要精力是控制飞机的航径;在水平面上,控制飞机的方向/位置;在垂直面上,控制飞机的高度与位置的匹配;飞行员操作的重点是调整控制高度。

(6)充分使用自动设备,特别是使用好自动驾驶仪。俗话说,一部自动驾驶仪,就是

一位操纵精准的机长,它始终在驾驶舱内待命。现代飞机往往配置了两部以上自动驾驶仪。

所以,当任务量比较大时,驾驶员要将常规操纵交由自动驾驶仪完成,以更好地监控飞机的

实际航径是否恰当、飞机能量是否合适等,特别是完成继续进近/立即复飞的决断。

(7)采用多种仪表信息综合判断飞机的实际位置和高度。在方位判断上,要重视原始

仪表的指示。尽管原始仪表精度不高,但往往更为可靠。

(8)保持状态基本稳定。当发现目视参考之后,首要任务是要保持当时的修正状态

(如交叉角、俯仰姿态),然后根据需要,适量进行修正。特别要防止立马对正跑道。前期

仍然需要以70%的精力监控仪表(重点是“姿态仪”的指示),随着高度的降低,逐渐转为目

视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