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加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水平。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情况,我以调研团队成员的身份,赴地乡村进行了一次生态文明乡村调研。

二、调研目的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了解农村环境质量的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为今后的乡村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调研过程1.选取调研地点我们选取了地乡村作为调研地点,该乡村因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突出特点。

2.收集调研材料我们在调研前,先通过获取相关资料,了解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3.实地考察我们赴该乡村实地考察,观察了乡村环境质量,了解了农民的居住和工作情况。

4.采访调查我们对该乡村的居民进行了采访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情况。

四、调研发现1.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乡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农村环境整洁、清新,水质清澈,空气清新。

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2.乡村经济发展不足尽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该乡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3.乡村教育和医疗设施不完善该乡村的教育和医疗设施都相对欠缺,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五、调研建议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该乡村应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该乡村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3.加强农民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意识培养,提高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以更好地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4.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六、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该乡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经济发展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共10篇)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共10篇)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共10篇)第1篇: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水污染与垃圾分类班级:姓名:学号:摘要: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与改进。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调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

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

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2、3、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愈加引人注目。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以便更好地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水土流失、污染、全民天然藻华、垃圾围村等问题,部分地区还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情况。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与问题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首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具体措施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其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执行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此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更好地加以协调和处理。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与机遇尽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某县,政府投资2.8亿元对全市的30个村庄进行了垃圾围村、环境治理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村环境质量;又如在浙江某县,该县政府着力开拓农村旅游,让农民通过保护生态资源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成功实现了新型农业经济发展。

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制定更完备、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确保政策实施有效。

2. 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农村地区发展现代化、智能化农业,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推广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3. 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财政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让农村地区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通用12篇)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篇1一、调研背景及目的在我国,农村是至关重要的。

八亿农民,占据了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决定了我国的前途和命运。

伴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涌现,为此,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力将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农村,活跃农村提供有力跳板。

在暑假里,我们学校思政部给我们安排了调查作业,我便选择了这个调查项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对象:甘肃省甘谷县后川沟村村民调查时间:20xx年8月5日—8月7日问卷的发放:在村里随机发放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得到数据。

调查情况: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三、结果与分析(1)现今农村环境情况1、农村水资源的情况水,做为生命之源,对于人类至关重要。

所以,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调查的情况知:村民使用的水资源有井水和自来水,应该再没有人用外面挑的水和雨水等这类没有质量保障的水资源了。

但是主要还是井水。

不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农村能源的使用情况能源的燃烧使用固然要产生各种废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不仅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也总是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村里人所用的能源主要是电器和柴草,由于地处山区,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较强,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并没有很明显的由于燃烧物产生的污染情况,但访问得知大多数人选择了电器这种清洁的能源,这也看出了村民们正不段朝环境洁净的方向迈进。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方面表现良好。

然而,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农药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管。

2.农村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多数受访者表达了希望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的意愿,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

3.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具备良好土壤和气候条件。

然而,目前农村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还存在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问题。

4.农村生态保护政策多数受访者对农村生态保护政策的满意度较高,认为政府应加大农村生态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

四、调研建议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

2.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的力度,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

3.加强农村生态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生态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政策的宣传,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力度。

5.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持续进展。

五、调研结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推动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强化农村生态保护政策等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为此,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为农村的绿色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六、调研分析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在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方面,调查显示虽然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1篇)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1篇)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1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按照《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验收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镇实际情况全面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创建“秀美”为目标,全面完成了农村垃圾、风貌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六项行动”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带头、干群齐动的主题党日活动。

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开展大扫除、屋后柴草大清洁、大整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给村庄带来的明显变化,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现将我镇人居环境整治自查自验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工作情况(一)精心安排部署,再造整治氛围。

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镇政府先后召开负责人会议和镇村干部会议30余次,安排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研究制定整治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各村社召开工作会议。

一是讨论制定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办法会议40场次,同时,以创城工作为载体,强化农户宣传教育,指导农户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二是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厕所革命”的重大意义,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

在全镇范围内再掀人居环境整治新高潮。

(二)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

结合“五个一”工作法的开展,村社干部每天对公共区域卫生进行集中整治1小时,带动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

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动员群众每天对自家庄前院内卫生进行常态化清理保洁。

将每周二、四确定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通过每户“出工”的方式组织力量,对环境卫生整治中的难点区域级进行集中清理整治。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群众,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督促整改。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3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第1篇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从20xx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

通过多年的创建,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

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特别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

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调研、谋划、争资争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办法,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人居环境跃上新水平。

3、开展"三治"活动。

县从20xx年12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治脏、治乱、治堵"三治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城镇周边的垃圾死角等场所,整治乱搭乱摆乱放和清理垃圾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注重科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1、发展生态林业,构建"生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某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目的: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提出相关建议。

一、调研结果1.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本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水质污染严重,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土地退化,土地资源得到严重破坏,到处都能看到裸露的土地和沙地;(3)森林草原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大量野生动物灭绝,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4)乡村人居环境卫生不佳,村庄周边存在大量垃圾积存,不利于社会卫生的保障;(5)农民生产环节中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生态文明建设途径(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加强法律宣传,明确环保法规的法律效力和利弊。

(3)注重中小企业环保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加快清洁生产的改造。

(4)加强环保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发高效节能的环保技术。

(5)加强环保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二、建议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和财政资源,增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力量。

(2)建立农村环保制度,明确分工、责任、监督和奖惩机制。

(3)开展生态环境改善项目,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正常展开。

(4)开展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

(5)推动农村环境产业化,促进农村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在农村地区,我们需要倍加关注和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以此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具体建议1.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针对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应尽快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落实责任主体,推进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环保投资。

2.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与教育要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广泛宣传和教育公众,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农村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状况严峻,生活质量也存在不小的差异。

为了探究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中的实践和成效,本次调研团队前往了浙江省德清县金鸡坑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

二、调研情况1. 乡村生态环境状况(1)金鸡坑村原为黄山山脉深处走私集散地,经过多年的治理,目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整个村庄位于德清县黄山山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因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非常丰富。

(2)然而,由于多年的走私和野外生存,金鸡坑村的基础设施很落后,尤其是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 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1)为了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限制人工造林,减少采伐,保护水土,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等,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在金鸡坑村,当地政府启动了农旅融合项目,通过开办特色民宿、建设生态公园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

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增收的机会。

(3)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金鸡坑村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采茶、养蜂等,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水电路等设施不完善,导致村民的生活不够便捷。

2. 资金来源较少,限制了当地的经济投入,不利于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建设;3. 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有待提高和打造品牌,以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四、建议1.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2. 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加大资金支持;3. 继续拓展特色旅游和农产品,建立品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通过调研金鸡坑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当地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当地农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本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保持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对一些地区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领域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此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大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问题和既有的生态优势。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地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包括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森林植被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形式,收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和意见,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调研结果1. 生态环境现状调研发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在采访中,许多农民反映,随着近期大规模的农田整理和农业现代化改造,很多树林和水源遭到了破坏。

大量农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给农村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2. 资源利用和森林植被问题调研还发现,一些地区的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仍不够强烈,人们过度利用当地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同时,部分地区的农村景观遭到了破坏,建设垃圾堆填场等项目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农村地区的旅游和文化价值。

3. 现有生态优势除了存在的问题,一些地区还存在着显著的生态优势。

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村庄周围被植被覆盖,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当地的传统农业模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一些地区的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非常重视,加强了对当地的环境控制和管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四、政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当前,很多的生态问题都源于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忽视。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基层调研活动。

二、调研目的1.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进展;2.探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3.查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4.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县农村作为调研的地点,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工作。

四、调研结果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进展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我们发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该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该县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立体化、绿色化;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虽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地方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不够,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等。

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被调查者在座谈交流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农田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二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不足,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三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局限于单项工程,缺乏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的思路。

4.建议和措施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一是加强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水平;二是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农田整治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对农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村生态意识的整体水平。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篇1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__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具体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许多地方,许多曾经被污染然严峻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洁净整齐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

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

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导致许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峻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亮透亮,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

许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忱,对污染问题没有准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

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

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乐观协作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掌握了环境的连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始终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

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

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

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

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

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

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

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概述家乡位于山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部分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现状、生态资源利用情况等。

2. 问卷调查:针对家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和行为习惯。

3. 专家访谈:与环保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现状:家乡的自然环境较好,山清水秀,空气质量良好。

但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

2. 生态资源利用情况:家乡的森林、水源、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存在过度开发和疏忽保护等问题。

3. 公众意识:家乡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较强,认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乱倒垃圾、乱扔烟蒂等。

4. 政府措施:家乡政府积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四、问题和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加强监管力度:增加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法律法规执行氛围。

3. 提升环保技术:加强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4. 加强资源保护:加大对森林、水源、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遏制过度开发现象。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分享经验,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五、结论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只有政府、居民、企业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建设美丽家园。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

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的亮点工程。

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 2.67%。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开展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3、提出相应建议,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与升级。

三、调研内容1、政策法规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对偏少,有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建议政府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推广,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

2、农村环保方面农村环境质量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环境质量较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问题驱车行驶的灰尘尘土飞扬,沿途各种车辆直接倾倒垃圾。

(2)农村人居环境较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量农业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

(3)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污染问题严重。

建议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注和投入,加强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污染的治理。

3、农村节能环保方面农村节能环保是从源头上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

目前,农村节能环保仍存在以下问题:(1)很多农村人员缺乏环保意识,往往存在浪费和不愿采取环保措施的情况。

(2)农村能源利用还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应用和推广新能源的相关知识较少。

建议加强农村节能环保教育和宣传,推广新型节能环保设备,增强农村节能环保技术。

四、调研结论1、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2、政策法规的制定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推广,完善相关法规。

3、农村环保和农村节能环保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环保和农村节能环保的投入,加强农村节能环保教育和宣传。

乡村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乡村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乡村生态文明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农' 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 20XX 年, XX 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

XX 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阔农夫伴侣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广阔农夫伴侣的全都好评。

XX 省 XX 市 XX 镇 XX 村是一个拥有 XX 余户,近 XX 人口的小村庄由于近几年广泛种植温室大棚马铃薯,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该村村民委员会与党支部经过商议于20XX 年下半年申请创建文明生态村,当我去该村调查的时候生态文明建设的二级工程已经接近竣工,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成整齐化一的街道,每一个胡同都建成为了统一的标准,这就应验了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自从街道竣工后,街道上的人多了,嬉笑打闹的孩子们多了,一块谈天说地的老年人多了,人们走在路上精神多了,再也见不到以往杂乱的街道,垃圾乱放的胡同 20XX 年底, XX 镇 XX 村被 XX 市市委评为"XX 市级生态文明村',这位整个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供应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 80 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方案在 20XX 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为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便利了农产品的销售。

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为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支配了详细的生态文明负责人,详细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2020年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3篇

2020年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3篇

2020年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3篇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3篇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3篇一、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态建设放在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优先地位,大力组织实施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的生态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增添了引擎。

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分三期四段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开发、蓄水泄洪、路桥配套、景观设施、供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进。

通过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把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湖,过去的烂河滩变成了黄金地,使县城向东南延伸近3公里,面积扩大近1倍;通过节水,改变了人们的用水习惯,建成了一批水利设施,提高了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积1300多亩,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打造了水与城市、自然与生态和谐秀美的水景乐园,再现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风景带、休闲娱乐带、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水系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2、循环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工业企业积极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生产方式,着力延伸产业链,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工业体系。

目前,依托临泽工业园区这一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为主体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发酵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奥瑞金、长城、屯玉绿源等种子企业和汇隆公司为主体的种子加工和副产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番茄、蔬菜、红枣、乳制品等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企业优势互补、产品梯次递进和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管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

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

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

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XX 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

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

18个百分点。

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

1%。

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

4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

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

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12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

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xx”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

通过调查了解,有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XX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

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

37倍;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中so2、no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

二是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

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

2万吨,年综合利用12。

9万吨,累计存量641。

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区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

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

XX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12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

4吨,平均每亩0。

5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

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化。

鄂州素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

我市湖泊面积由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

5万亩,减少了46%。

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响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

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

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

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

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复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5%。

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

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

森林保护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

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和理念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偏重。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

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

3:60。

1:27。

6,且冶金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1。

38%。

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要求,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偏重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

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考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二是资源要素偏紧。

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

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

有的部门注重解决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提供诸如城市硬件设施等公共产品,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公共产品。

四是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大多数公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

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只有当环境问题影响个人生活、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一定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历史机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根本的民生工程。

应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生态保障、制度推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鄂州。

为此建议:(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

既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延,形成目标导向。

建议参照广东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确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阶段。

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

分段目标:第一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六城联创”的目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

第二阶段:各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鄂州新风貌。

近期任务: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促进知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方向转变,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