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技术要求
智能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智能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新型能源管理系统,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这种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家庭、商业建筑、工厂等,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改善环境友好性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讨论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首先,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采集能力。
系统需要能够采集各种能源设备的数据,如电表、水表、气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数据是系统分析和优化能源管理的基础,因此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采集数据的能力。
其次,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能力。
系统应该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利用效率分析等。
同时,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进行智能控制,如调整灯光亮度、空调温度等,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第三,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支持能源监控和警报功能。
系统应该能够实时监测能源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在发现异常时发出警报。
这样能够帮助用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能源浪费或者设备故障引起的损失。
第四,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智能互联功能。
系统应该能够与其他智能设备、平台进行互联,实现跨设备、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和控制。
比如,家庭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和智能家居系统联动,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能源管理。
第五,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智能化优化能力。
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实际情况,自动优化能源使用方案。
比如,在低负荷时段自动调整设备运行模式,避免能源浪费;在高峰负荷时段自动降低能源消耗,减轻负荷压力等。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第六,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系统应该支持多种能源设备的接入,能够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兼容,并且支持系统的灵活扩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总之,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能源监控和警报、智能互联、智能化优化、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上海泰旭能耗管理控制平台技术要求上海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Taixu Energy Technology Co.Ltd1、本系统必需能够解决以下问题:◆用电负荷较多、用电量较大,能适时掌握电量使用情况及其他电力参数实时运行情况◆远程对电量信息进行采集,并按甲方要求对信息进行处理◆降低用电成本,调整峰谷用电比例,合理降低电费支出◆掌握电源进线及变压器的真正实际所需的负荷◆解决原有表上的数据还是人工采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不能同时刻收集所有数据,以致不能有效的进行能源管理◆许多企业对电的使用有较高要求(比如电压、频率),它们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最大化的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内部小指标考核◆节能效果评估2、本系统必须可实现以下各项具体功能:◆网络结构图显示;系统一次图显示;◆电参量的远程实时动态采集;◆系统运行实时负荷曲线;◆远程抄表;电能管理;◆运行事件报警、记录及查询打印功能;◆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显示;◆设备通讯异常实时采集显示;◆用户权限管理。
3、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令第531《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DL/T 698.1-2009第1部分:总则DL/T 698.2-2010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 698.31-2010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 698.35-2010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DL/T 698.41-2010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DL/T 698.42-2010第4-2部分:通讯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IEEE 802.3,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7-88 计算机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IEC1000-4-2/3/4—1995 电磁兼容GB2423.1/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IEC1107(直接本地)IEC1142(本地总线)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IEC 61587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系列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814-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GB/T/3047.1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GB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行业规范)DG/TJ08-2068-2009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上海)DGJ32/TJ111-2010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江苏省)DBJ/T14-071-2010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山东省)4、能源管理系统架构:整个系统定义为三层设备、二级通道和一套应用软件。
能源管理规范要求标准
能源管理规范要求标准一、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能源管理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能源管理规范是各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对各行业中能源管理的规范要求和标准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能源管理规范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能源管理要以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为基础,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在确保能源供应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可持续性原则:能源管理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措施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3. 安全性原则:能源管理要保障设施和人员的安全,确保能源供应过程中不出现事故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
4. 经济性原则:能源管理要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能源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筑行业1. 能源审计标准:建筑行业应进行定期的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节能改造和管理措施。
能源审计应包括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利用分析和评估、能源浪费识别等内容,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制定相应的审计标准。
2. 设备节能标准:建筑行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选用和使用节能设备,包括建筑外保温材料、高效采暖、通风空调等设备。
同时,建筑行业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
3. 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行业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节能因素,制定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建筑方案,并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
建筑物的照明设计应按照光照度、光色和光束分布等要求进行设计,以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四、制造业1. 能源计量标准:制造业应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体系,对各能源消耗进行准确的计量和记录,为能源管理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能源计量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可比较性和准确性。
2. 锅炉、窑炉节能标准:制造业中锅炉和窑炉是能源消耗较大的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选用和使用节能型锅炉和窑炉,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如余热回收、燃烧优化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再生能源利用系统(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是指采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供热和供冷等能源利用技术系统。
为了确保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运营管理中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要求。
首先,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需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包括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指标,如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并确保设备、元件和关键设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需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以防止事故发生。
在运营管理中,应加强对设备和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隐患。
其次,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具备实时监测和管理能力。
通过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运行数据,可以及时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能源利用情况以及设备性能等信息,并进行运营决策和调整。
实时监测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并且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再次,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与其他能源系统进行协调和集成。
例如,与传统能源系统(如火力发电系统、燃气系统等)进行协同运行,以确保系统的供能可靠性;与能源储存系统进行联动,实现能源优化和平衡;与电网进行互联互通,实现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电和电能交换。
运营管理中需要考虑系统的互联互通性、互操作性和集成性,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系统的综合效益。
此外,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注意节能减排。
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优化系统的运行策略和控制方法,减少设备的能耗和热损失;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的转换率和利用效果;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和碳减排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技术要求
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招标文件技术文件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月目录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2范围及内容二.项目概况2.1项目的背景2.2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及技术要求2.3项目实现的目标2.4 工程进度安排三.设计技术要求3.1 项目设计采用的标准及规范3.2 总体设计原则3.3 EMS系统要求与设计原则3.4系统设计要求四.工程服务4.1 技术要求4.2 培训4.3 系统设计4.4 现场技术服务4.5 项目验收4.6 资料交付要求一.招标范围及内容1.1总体说明1.1.1本规范书适用于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等方面。
本技术招标书提出了一般常规的技术要求,并未涉及到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方技术招标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向招标方提交一整套最新、最成熟的投标技术方案。
1.1.2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提供企业相关资质,必须具有近3年在国内外3个以上能源中心的项目业绩,并提供用户证明。
1.1.3投标方如对本技术招标书有异议偏差(无论多少或微小)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的“差异表”中,否则招标人将认为投标人完全接受和同意本技术招标书的要求。
1.1.4双方使用的技术标准发生矛盾时,按高标准执行。
1.1.5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招标方保留对本技术招标书提出补充和修改的权利,投标方应予以配合。
将根据需要,双方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具体项目和条件由招标人、投标人双方协商确定。
1.2范围及内容河北华丰煤化电力公司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招标范围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内容:一、能源调度管控中心系统设计及管理咨询服务能源管理模式和机制建设咨询服务、仪表及数据采集设计,工业网络设计、集中值守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数据)设计,能源监控大厅装饰及辅助设备的设计,能源调度监控软件功能需求设计、基础能源管理软件功能需求设计。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引言能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目标设定、组织管理、能源检测与分析、节能技术和措施、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
2. 目标设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能源利用达到最佳水平,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设定明确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并将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时间节点,以便于监测和评估。
3.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它涉及到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人员培训和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应该明确能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和技能。
此外,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便及时传递能源管理的需求和信息。
4. 能源检测与分析能源检测与分析是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能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潜力。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能源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采集和记录能源使用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能源系统的巡检、能耗统计等方式,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
5. 节能技术和措施企业应该根据能源检测与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技术和措施,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这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优化、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在选择节能技术和措施时,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以确保实施的节能措施是可行和可持续的。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它涉及到对能源管理绩效和目标的不断监测和评估,并通过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逐步提高能源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加油(加气)站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加油(加气)站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A.1 系统基本要求A.1.1 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主机容量应与监控系统所控制采集的设计容量相适应,并留有扩容裕度。
A.1.2 主机系统宜采用单机配置,规模较大的充电站可采用双机冗余配置,热备用运行。
A.2 系统安全要求A.2.1 与其它信息系统互联时,必须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专用、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保证系统网络安全。
A.2.2 系统应具有操作日志,记录所有受控操作发生的时间、对象、操作员、操作参数、操作机器IP 地址等信息;系统应有防病毒措施。
A.3 系统应具备与广域充电网络运营管理平台连接功能。
A.4 系统宜采用云计算体系架构,一般包括前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A.5 系统功能要求A.5.1 数据处理与交互应具备设备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存储、数据综合分析与处理等功能;同时应实现与城市或区域充电网络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交互,交互信息可包括站内设备信息、设备运行参数、交易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
A.5.2 运行控制与管理应能控制站内所有充电设备、配电设备及其他用电设备,并具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控制操作应设置权限且确保操作唯一性。
可对站内设备、工作人员、业务配置、工作表单、操作记录、事故及异常事件、用户评价等相关信息分类存储和统计分析。
A.5.3 用户管理应实现对管理员及系统其他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访问限制,确保用户和电池数据信息的安全访问。
A.5.4 监控功能应实时对充电设备、配电设备、消防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等实现监控功能,采集相关设备运营状态,并完整记录相关数据。
A.5.5 其它功能应具备事故报警及处理、报表管理与打印、紧急停运、校时等功能,并具有可扩展性。
A.6 系统运行设备要求A.6.1 应具有主处理器及服务器的功能,为加油(加气)站综合能源平台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发送的中心,管理和显示有关的运行信息,供运行人员对加油(加气)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控制。
热网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热网调度中心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概述一、总则1 本技术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工业标准,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如投标方对本技术规格书条文没有异议,则视同为投标方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要求;如果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投标方应在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说明。
3 本技术规格书所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4 投标方所有文件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
5 本规格书未作要求的,但按照完整成套供货的原则属于设备正常使用所必需的部件和资料,属投标方供货范围中的内容.投标方必须保证供货,不发生费用。
6 若本技术规格书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应以有利于设备安全运行、工程质量为原则,由招标方确认。
7 设备采用的专利、商标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投标方应保证招标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商标的一切责任。
8 本技术规格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解决.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是XX热电联产项目的配套项目,包括隔压换热站、一次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建设。
设计供热面积1060万m2,供热负荷622MW。
采用三级热水管网系统的供热方式,一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40/80℃,设计压力为2。
5MPa;二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设计压力为1。
6MPa;三级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
本工程设置热力站75座,所有热力站全部为间联方式供热,即电厂送出的高温水经隔压站由二级网送至各换热站,由换热站转换成85︒C/60︒C的热水供给各热用户.三.标准和规范投标商所提供给使用方的产品在制造、验收过程中应符合下面规定的执行标准及与其相关的其他配套规范要求。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9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供热工程术语》,CJJ55-93《国际机柜结构尺寸标准》,IEEE1101/78《国际可编程控制组态语言标准》,IEC1131-3《微型电子数字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9813-8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上述标准是完成合同工作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标准均指最新的现行版本。
能源管理制度文件
能源管理制度文件1. 背景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必需资源。
为了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2. 目的本能源管理制度文件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能源管理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适用范围本能源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能源管理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生产、供应、使用等环节。
4. 能源管理原则- 环保原则:在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排放。
- 经济原则: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以经济合理的方式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安全原则:在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注重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和灾害发生。
5. 能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5.1 能源目标和指标确定能源消耗目标和指标,包括能源消耗总量、能源强度等,以及各部门、单位的能源消耗指标。
5.2 能源计划和管理措施制定能源计划,包括能源供应计划和能源使用计划,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能源供应和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5.3 能源监测和评估建立能源监测系统,监测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定期进行能源评估,分析能源利用效率,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4 能源技术和设备管理对能源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5 能源培训和宣传开展能源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能源管理人员和公众的能源意识,加强能源管理的推广和普及。
6. 能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执行细则,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监督机制,对能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7. 附则本能源管理制度文件的解释权归能源管理部门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以上为《能源管理制度文件》的主要内容,旨在为能源管理提供基本的指导和规范。
希望各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共同推动能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和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规范一、概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管理系统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为了推动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能源管理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必不可少。
二、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能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各个层级和岗位的工作,所有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发挥各自的作用。
2.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系统应该进行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测、分析和评估,找到节能减排的潜力,制定相应的措施。
3.法规合规:能源管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和管理。
4.技术先进:能源管理系统要求应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和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能源管理系统的要求1.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能源管理目标和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制定可实施的措施。
2.能源管理责任:明确能源管理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能源测量与评估:建立准确的能源测量与评估体系,监测和分析能源的使用情况,找出能源浪费和节能的潜力。
4.能源规划与控制:根据能源测量和评估结果,制定能源规划和控制措施,包括能源的采购、使用、储存和排放等环节。
5.人员培训与意识提高:加强员工的节能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水平和技能,增强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能源管理监督与审核: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监督和审核机制,评价能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7.能源管理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8.能源绩效评价与报告:建立能源绩效评价体系,定期编制能源管理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
四、能源管理系统的重点问题1.能源浪费问题:通过定期巡查、监测和评估,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技术规范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技术规范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本文所述技术规范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集中运维过程。
2. 技术要求2.1 系统监控- 系统监控应覆盖所有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关键组件和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能源发电模块、储能模块和能源输送模块等。
- 系统监控应具备实时性,能够及时捕捉并报告系统运行状况和异常情况。
- 系统监控应支持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远程访问和管理,方便运维人员远程监控和操作系统。
2.2 运维管理-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运维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运维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运维工作有序进行。
- 运维管理应包括对设备和组件的定期巡检、防范性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 运维管理应记录系统的运维历史和维护记录,以便系统性能分析和问题追溯。
2.3 安全保障-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集中运维应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数据和运维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 运维人员应遵守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更改登录密码并保持密码的安全性。
-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通信网络应采用加密传输协议,保护系统数据的传输安全。
3. 操作规范3.1 运维人员素质- 运维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专业知识和运维经验,熟悉系统组成和功能。
- 运维人员应具备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处理系统运行异常情况。
3.2 运维流程- 运维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运维流程进行工作,保证运维工作的有序性。
- 运维流程应包括设备巡检、故障处理、数据统计和报表生成等环节,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3.3 设备维护- 运维人员应定期对设备和组件进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设备调试和设备更换等。
- 设备维护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确保维护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总结以上为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集中运维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能够保证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能源管理技术要求
能源管理系统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新建宁安城际铁路工程范围内的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及规范的条文。
投标人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相关的国际、国内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未对本技术协议提出偏差,将认为投标人提出的设备完全符合技术协议和标准的要求。
1.4本技术协议所引用的标准若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严格的标准执行。
1.5按本技术协议投标人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招标人,供招标人确认。
2 工程概况2.1 工程名称:新建宁安城际铁路芜湖站2.2工程范围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芜湖站房、雨棚及相关工程。
3 环境条件和运行条件3.1环境条件3.1.1 环境温度:-24.5︒C ~ +37.5︒C(户外),-24.5︒C ~ +37.5︒C (户内)3.1.2 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25︒C);3.1.3 海拔高度:≤1000 m3.1.4 地震烈度:8度3.1.5 最大风速:35m/s3.1.6 覆冰厚度:10 mm(覆冰时风速:30m/s)3.1.7雷电日:20≤40天3.1.8振动:水平0.3g,垂直0.2g3.1.9污秽等级:当量附盐厚度0.25 mg/cm23.1.10安装条件:户内。
4 执行规范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中附件1、2 的要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以及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DGJ32/TJ 138-2012●《多功能电能表》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199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7-200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5 技术参数要求5.1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如下:●系统可分别监测、分析、统计照明/插座、动力、空调以及特殊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
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要求
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要求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不断增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能源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管理制度,以规范和要求该行业在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要求。
一、能源技术标准的规范1.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在新能源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同时,要充分参考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 技术指标的设置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制定合理的技术指标,确保新能源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市场需求。
技术指标应包括技术性能、安全性能、环境保护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相衔接,确保新能源技术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3. 标准审定与更新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制定机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定期对标准进行审定和更新,及时跟踪和吸纳国内外新兴技术和经验,保持技术标准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二、质量控制的要求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新能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和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目标的制定、责任分工、流程管理、质量检验等环节,并且要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质量管理要求。
2. 质量控制过程的监督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在新能源生产、运营和服务的全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与反馈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用户需求。
3. 质量问题处理和追溯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问题处理和追溯机制,能够及时、准确地追溯到质量问题的源头,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要建立质量问题的反馈机制,推动质量问题的整改和持续改进。
新能源管理制度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新能源管理制度的技术标准与规范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为了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成为了必然选择。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管理制度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从而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新能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与必要性新能源是指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更加清洁、可再生且低污染的能源形式。
它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多种类型。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各国纷纷推行新能源政策,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新能源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
为了规范新能源产业的运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标准与规范旨在确保新能源设备的设计、制造、运维等各个环节都符合可行的标准,保证新能源系统的平稳运行和高效利用。
二、新能源管理制度的技术标准1. 设备选型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新能源系统,制定适用的设备选型标准。
该标准将包括对设备的性能参数、功能要求、材料选择等层面的规定,以保证选用的设备能够适应新能源系统的需求。
2. 设计与施工标准:为确保新能源系统按照科学、规范的方式进行设计与施工,制定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标准。
该标准将涵盖系统布局、电气接线、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范,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运维与维修标准:为保证新能源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久使用,需要制定相应的运维与维修标准。
该标准将规定系统的巡检频率、维修措施、备品备件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监测与评估标准:为了对新能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与评估标准。
该标准将规定监测指标的选择、监测设备的配置、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并进行及时调整与改进。
三、新能源管理制度的规范1. 能源评估与规划:建立新能源管理制度必须从能源评估与规划开始,明确新能源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
理的技术要求
建筑节能措施包括:(1) 优化建筑设计、使用更现代、高效的技
术和设备来提高效率;(2) 节电改建项目,包括使用更高效的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水泵、电机和空调系统;(3) 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提
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减少制造可溶性有害物质的产生;(4)对建筑
的现状进行审查工作,对可能有影响能耗减少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营管理技术要求包括:(1)要有必要的环保
和法律规定,建立适当的运营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完善;(2)要建立相
应的组织机构,按工作任务分解,并具备必要的建议、决策、领导、
协调、引导、检查、监督、审计、报告等职能和角色;(3)严格实行节
能技术运行操作,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建立完善的技术流程文件;(4)
确保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控和安全管理
机制,提高安全系数;(5)定期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行效果进行管
理分析,实行动态管理,保证系统有效运行,促进节能减排。
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供应保障的要求与措施
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供应保障的要求与措施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面对全球能源紧张的形势,国家制定了新能源管理制度,以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提高能源供应的保障性。
本文将以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供应保障的要求与措施为主题,探讨其对能源行业和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一、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供应保障的要求1. 多元化能源供应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能源供应多元化,不再依赖传统能源,如石油和煤炭。
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有效减少对有限环境资源的依赖,并提供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能源供应。
2. 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能源供应必须稳定可靠,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能源生产、储存、输送和供应体系,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供应的质量,降低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
3. 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减少能源浪费和损耗。
加强能源管理,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降低能源消耗,保障能源供应的持续性。
4. 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并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如电动车、太阳能发电等,以减少对有限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供应保障的措施1. 加强能源统筹管理新能源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能源领域的统筹协调,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的能源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强能源市场监管,推动能源供需结构优化,实现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
2. 建设智能能源系统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推动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能源监控系统,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应的稳定性。
3. 加强能源安全管理新能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的能源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能源供应链的监管和管理。
能源管理规范要求
能源管理规范要求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合理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能源管理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各行业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能源管理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从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能源管理的重要性、能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升各行业的能源管理水平。
一、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源管理是指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对能源开发、供应、转换、利用和节约等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和利用各类能源资源,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经济角度看,合理的能源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环境角度看,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合理管理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从社会角度看,能源管理可以降低能源消费压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 资源优化利用原则合理利用各类能源资源,选择合适的能源类型和使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失。
2. 节能减排原则以能源消耗的最小化为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技术手段,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同样的输出效果下,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减少排放物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3. 管理和监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对能源的采购、供应、转换、利用和消耗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通过监测和分析数据,掌握能源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智能化和自动化原则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能源系统和设备的智能监控与管理。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自动调整和优化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5. 安全和环保原则在能源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和环境保护。
储能ems技术要求
储能ems技术要求储能EMS技术要求储能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利用储能设备对能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度的技术。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储能EMS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要求的角度,探讨储能EMS技术的相关内容。
储能EMS技术要求具备高效的能源管理能力。
它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的生产、消费和储存等情况,以便对能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优化。
储能EMS技术要求能够对能源进行精确的预测和评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
储能EMS技术要求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能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储能EMS技术需要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它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储能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以确保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
储能EMS技术还要求具备高安全性。
能源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因此储能EMS技术需要具备高安全性,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能源系统中的安全隐患。
它需要能够对能源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能源的安全运行。
储能EMS技术还要求具备高效的能源调度能力。
它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优先级,对能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分配,以实现能源的最佳利用。
储能EMS技术需要能够根据能源的供需情况和用户需求,自动进行能源调度和优化,以确保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
储能EMS技术还要求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它需要能够自动完成能源系统的监测、调度和优化等任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储能EMS技术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以支持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优化。
储能EMS技术要求具备高效的能源管理能力、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高安全性、高效的能源调度能力、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这些要求是确保储能EMS技术能够有效管理和调度能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管理系统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新建宁安城际铁路工程范围内的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及规范的条文。
投标人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相关的国际、国内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未对本技术协议提出偏差,将认为投标人提出的设备完全符合技术协议和标准的要求。
1.4本技术协议所引用的标准若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严格的标准执行。
1.5按本技术协议投标人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招标人,供招标人确认。
2 工程概况2.1 工程名称:新建宁安城际铁路芜湖站2.2工程范围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芜湖站房、雨棚及相关工程。
3 环境条件和运行条件3.1环境条件3.1.1 环境温度:-24.5︒C ~ +37.5︒C(户外),-24.5︒C ~ +37.5︒C (户内)3.1.2 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不大于95%;月平均值不大于90%(+25︒C);3.1.3 海拔高度:≤1000 m3.1.4 地震烈度:8度3.1.5 最大风速:35m/s3.1.6 覆冰厚度:10 mm(覆冰时风速:30m/s)3.1.7雷电日:20≤40天3.1.8振动:水平0.3g,垂直0.2g3.1.9污秽等级:当量附盐厚度0.25 mg/cm23.1.10安装条件:户内。
4 执行规范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中附件1、2 的要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以及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DGJ32/TJ 138-2012●《多功能电能表》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199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7-200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5 技术参数要求5.1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如下:●系统可分别监测、分析、统计照明/插座、动力、空调以及特殊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
●系统广泛采用图形化显示方式,在监测、统计、分析时,可选择饼形图、柱状图以及折线图等方式直观显示结果。
●系统实时采集水、电、燃气等各种能耗数据。
●系统实时监测供电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数以及用电量等参数。
●系统自动采集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并自动存储于数据库。
●系统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监测设备“数据采集器”。
●系统具备完善的查询、检索功能,查询检索条件可选。
●系统具备完善的统计分析功能,可对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系统具备完善的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可按不同的条件生成各种监测报表。
●系统对计量数据可采用能耗量/Y&M2 以及能耗量/Y&P 的指标衡量能耗。
●系统实时监控所有设备(计量表计、数据采集器、网络状态)的运行状况。
●系统可对各种计量表计、数据采集器、网络参数、建筑状况以及人员进行配置。
●系统自动生成上报数据,可根据上一级数据中心的要求自动完成数据的上传。
●系统提供OPC接口,可对消防系统进行联动,当系统接收到消防的告警信号时,可控制仪表的继电器动作,切断仪表所在回路的电源,预防电气火灾。
系统支持电量预付费及峰谷计费方式,计费价格可以设置为单一定价,或者峰谷电价、阶梯水价,并自动计算出应缴水、电费,同时记录交费信息,还能够对相应的收费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统计等操作。
5.2主要设备参数三相电度表: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计量、需量统计、事件记录、实时运行状态查询、分时预付费等功能,可满足测量、计费等应用。
仪表可以进行双向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的能量累计,精度符合IEC62053-22 0.5S级。
能够提供关口级别计量数据,内嵌参数最大值/最小值记录功能和需量测量功能,配合上位监控软件可以帮助用户统计各条线路的能量消耗状况与负荷趋势,自动完成抄表并生成各种电量报表。
安装方式采用标准35mm导轨式安装。
6 包装、运输与储存6.1包装包装必须要满足运输需求,符合陆地运输、海洋运输、空运的标准。
6.2运输应符合该产品的吊装、装运标准。
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
6.3储存储存时,设备需放在原包装箱内。
满足产品的运行环境7 试验7.1现场调试7.1.1 在现场安装工作开始前,中标人必须向招标人提供全套技术图纸及说明书(包括设备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测试记录。
7.1.2 在现场调试前,中标人应向招标人提供调试计划、调试方法和调试要求报告,经招标人同意后可进行调试。
7.1.3 中标人应负责现场设备的调试。
7.1.4 中标人有义务向招标人报告调试进展情况报告,包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7.2 移交测试7.2.1 设备投入试运转后,招标人再作一个月的移交测试,中标人到现场配合。
7.2.2 移交测试的内容为本技术规格书所规定的系统功能、设备性能等并检查系统对非正常的响应以及故障倒向安全的实验。
7.2.3 移交测试所需的仪器、仪表均由中标人无偿提供。
7.2.4 招标人在作移交测试期间,中标人不得对系统作任何修改和干扰招标人的测试工作,在中标人不得不对系统作一些修改时,只能在移交测试完成后进行,所需时间由招标人确定,由此引起的费用由中标人负责。
8 应提供的技术文件及图纸8.1. 一般要求8.1.1 投标人提供的资料应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语言为中文。
其中提供的图纸须同时提供AUTOCAD(dwg类型)电子文本。
8.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资料内容要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8.1.3 投标人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在合同签定后,投标人应在15天内给出全部配合工程设计的资料与图纸,并经招标人确认。
8.1.4 投标人提供的技术资料一般可分为投标阶段,配合工程设计阶段,设备监造检验阶段,施工调试试运、性能验收试验和运行维护阶段。
投标人须满足以上四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8.1.5 对于其它没有列入合同技术资料清单,却是工程所必需的文件和资料,一经发现,投标人也应及时免费提供。
8.1.6 招标人要及时提供与合同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资料。
8.1.7 投标人提供的技术资料为6套/每型号设备。
电子文本2套。
8.2. 技术文件和图纸8.2.1投标时投标者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8.2.1.1 与项目相关的全部深化图纸、设备描述资料、以及产品的详细清单。
8.2.1.2投标人如有更新的技术和方案,在完成对本技术文件提出的方案应答后,可对本技术文件的方案提出建议或方案,供招标人参考。
8.2.2 设备出厂时投标人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8.2.2.1投标人所提供系统设备出厂前,应在工厂进行测试,条件要符合现场条件及技术规格书上的要求。
投标人提供产品的质检报告4份/每型号。
8.2.2.2投标人提供设备样品,供招标方对产品进行审核。
投标人在设备出厂前向招标人及设计院提供的技术文件和图纸不能取代设备装箱资料。
装箱资料的内容应满足配套供货检测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
运行、检修及维护的需要。
以上所有资料上注明“宁安城际铁路工程专用”字样,并注明版次。
最终资料提交后不得任意修改,设备到货后与所提资料不符所造成的一切返工和损失由投标人负责赔偿。
8.2.3 设备监造检验所需要的技术资料投标人应提供满足合同设备监造检验/见证所需的全部技术资料。
8.2.4 施工、调试、试运、机组性能试验和运行维护所需的技术资料(招标人提出具体清单和要求,投标人细化,招标人确认)包括但不限于:8.2.4.1 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说明书,以及组装、拆卸时所需用的技术资料。
8.2.4.2 安装、运行、维护、检修所需的详尽图纸和技术文件,包括设备总图、部件总图、分图和必要的零件图、计算资料等。
8.2.4.3 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说明书,包括设备结构特点、安装程序和工艺要求、起动调试要领。
运行操作规定和控制数据、定期校验和维护说明等。
8.2.4.4 投标人应提供备品、配件总清单和易损零件图。
8.2.5 投标人须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招标人提出具体清单,投标人细化,招标人确认)包括以下但不限于:8.2.5.1 检验记录、试验报告及质量合格证等出厂报告。
8.2.5.2 投标人提供在设计、制造时所遵循的规范、标准和规定清单。
8.2.5.3 设备和备品管理资料文件,包括设备和备品发运和装箱的详细资料(各种清单),设备和备品存放与保管技术要求,运输超重和超大件的明细表和外形图。
8.2.5.4 详细的产品质量文件,包括材质、材质检验、焊接、热处理,加工质量,外形尺寸.水压试验和性能检验等的证明。
9 设计联络及技术培训根据设备制造、安装及使用要求,双方须进行设计联络,投标人按下10.1投标人可提出建议的备品、备件数量及品种,同时提供特殊专用仪器及工具,并单独列出名称、数量、单价及总价,供招标人选择并进入总价评估。
10.2招标人有权要求供方提供10年内备品、备件的承供保证书,承供书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在签定合同时双方协商确定。
11 设备规格及数量注:1:本次招标应是完整的系统,如有缺项漏项投标人应在投标报价中列出,如在投标报价中未列出,均视为均摊在其他费用中,中标后不予调整。
投标人保证报价所列内容使得整个系统在设备配置、功能上的完整性,并正常运行,验收合格。
2:本次系统招标采用的品牌仅限于天溯,溯高美,国电南瑞三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