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合集下载

浅谈民间美术在美术课堂实践中的作用及意义 论文

浅谈民间美术在美术课堂实践中的作用及意义 论文

浅谈民间美术在美术课堂实践中的作用及意义【摘要】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法.°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是活的民族艺术传统。

美术可以将民间美术升华得更美,但其内在涵义是不会改变的。

这就是民间美表对美术的意义所在。

不管艺术还是文明.都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锋炼而成的宝贵财富,使我们时至今日仍然在不停地汲取她的营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以传统方式或者现代手法,将其发扬光大,将其维埃传承下去。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民族一、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及特征.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它诲赏于民族群体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和信仰禁忌等社会生活形态之中。

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蕴含着中华民族由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从自然崇拜、图膊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到近现代的商品经济文化,堪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切美术形式的源泉。

广义上说,民间美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美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民间美术具有突出的大众性特征,与宫廷艺术、宗教艺术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生活性,二拧集中起来形成民间美术的大众性特征。

因为民间美术来源下广大民众的生产劳动活动过程,贴近现实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反映的是百姓发自内心的需求和愿望,表达的是民众质朴的本能和对艺术的追求,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

另外,民间美术还涉及民俗学、工艺制作、传统手工艺等,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民间美术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区的人民长期面对同样的生活环境和地域特点,每个地方都仃独特乂稳定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分布和风俗民情,这些特色环境造就r 他们共同的性格和审美特点,他们的艺术作品能铭反映出这种共同的艺术特征。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花鸟画随处可见,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着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篇1刍议民间美术与中国花鸟画摘要:美玉出自丑璞,中国花鸟画来自民间美术。

中国花鸟画是东方绘画系统中特有成就的一个画种,它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创造,是民间艺人和民间美术家长期逐渐积累的结晶,它起源于民间,发展在民间,由民间美术哺育成长、壮大。

在世界绘画史上称得上一门画科,这门绘画必然经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花鸟画民间美术意境形式中国花鸟画始于何时?因远古时候缺乏文献记载尚无法考证,但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彩的陶花纹上面,发现画有多种植物叶、花及动物的斑纹,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公元前1388年刻有鸟首形的骨钗,表明了在彩陶、灰陶品上和其他民间工艺品上已有鸟、花、鱼、叶样式的图案纹样,这些仅仅是最原始的花画鸟,是花鸟画的胚胎,属于萌芽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画花画鸟的应用较为广泛,当时有以“熊虎为旗,鸟隼为,龟蛇为,全羽为┸,析羽为旌”之说,它使原始的画花画鸟得到了巩固发展,同时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对花鸟的描绘。

秦汉时期花鸟图案则应用于建筑壁画,汉砖,瓦档,在内蒙古和林格尔的汉墓中发现了壁画凤凰,河北望都汉墓中发现了壁画羊群,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有鱼、龙、鹤、神马、扶桑等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将花鸟画作为山水、人物画的配景,在寺庙、石窟和墓葬中较多见,除历代文字记载中提到的寺观壁上的石竹、松鸡、鹰、鸭、犬、兽、水雁、昂鸟等外,现存的新疆库车的森木塞姆千佛洞,拜城的唐代花和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

民间逐渐出现了专门的艺人,薜稷画鹤、肖悦画竹、姜皎画鹰、卫宪画蜂蝶、边鸾画孔雀的故事,迄今传为佳话。

并涌现了许多诗人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道。

唐时画分六科,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和花鸟,这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到了花鸟画。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布贴画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布贴画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布贴画摘要:布贴画是在剪纸,刺绣,民间绘画等艺术形式上的一种拓展,布艺制作非常普及,涉及的技法繁多,应用范围广泛,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民间工艺。

布贴画以布料为原料,以剪刀代替画笔经过粘贴而成的装饰画,历史悠久,广泛流传民间。

布贴画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全部选用优质布料,手工精贴而成。

作品设计独特,构思巧妙。

采用布料的不同质地、纹理和花色,表达出水墨画般的意境和水彩画般的绚丽。

关键词:民间美术;布贴画;布贴在原始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因材料而引起的美术作品的变化也是值得重视的,而布贴画是其中典型的一种。

布贴画也叫布堆画,布贴画以布料为原料,以剪刀代替画笔经过粘贴而成的装饰画,历史悠久,广泛流传民间。

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补贴工艺,体现了它固有的特点和意义。

民间美术创作的过程,始终包含着对材料的开发和充分利用,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硬度、光泽等自然形态特征。

布贴画是在一种古老艺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工艺,它是利用布料的天然纹理和花纹,将画用布贴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剪代笔,以布为色创作而成的一种装饰画。

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的方法抽象的表现形象,色彩独特,具有笔墨不能代替的奇效。

一、历史渊源布贴画以粗布为原料,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它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在剪纸、刺绣、民间绘画等艺术形式上的一种拓展,在广大的西北农村,布艺制作非常普及。

当代布贴工艺在传统布贴基础上得到发展,尤其在广大的西北农村,布艺制作非常普及。

现在布贴画的题材较之以往要广泛的多,但是许多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等题材依然是民间艺术家们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随着人们对布贴画认识的深入,其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布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当时剪贴鸟的形状在皇后的衣服上。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贴制成的装饰品。

在唐代时就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手工艺,谓之“贴绢”、“堆綾”在清代达到技艺的成熟期。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我国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风俗活动为目的美术形式,她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渊源和基础,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为其它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腴的沃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间美术论文范文篇1论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民间美术保持着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它具有着根性、母体性、基础性的特征,蕴含着中华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精神。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性化的情感体现和回归自然,丰富了现代设计艺术的表达语言,对现代设计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法则与视觉语言艺术特色民间美术造型给现代人彰显了五彩缤纷、无法想象的艺术世界,它秉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衣钵,在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中,具有造型手法多样性、灵活性、装饰趣味性,如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显现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其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造,传达出了普通百姓对待生活、客观事物的热爱。

它表现了民间美术特定的审美感受,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1 绚丽多彩的造型方式在民间美术造型中,形成了自然中的秩序化、律动化,完全从自己的理想、爱好和兴趣出发,演绎出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谐和充满动感、力量的造型形态。

民间美术的造型千姿百态、繁简相宜的造型,如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的造型,肚子里有小猴的母猴神态,涵盖了民间艺人们的艺术创作目的和思想方法,是民间艺人真正艺术化的创造,充分表现了他们视觉艺术思维的形式。

以影像造型方法表现对象情态特征的平面剪影造型,以二维空间中的轮廓造型为特点,具有概括、夸张、鲜明的艺术特色。

典型的代表是我国的民间剪纸,它以其淳朴自然的形式美感,突出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方法。

其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是我国艺术中的瑰宝。

我国民间剪纸的魅力在于创作者利用特定的生活环境与客观事物的交融,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创作者根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特征概念的艺术想象在纸面上表现自己的艺术才华,所修剪出的内容与形之间相互贯通,充分展示着各自的美,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构图平面化使其具有极强装饰效果的造型。

论文-苏州刺绣传统民间美术研究

论文-苏州刺绣传统民间美术研究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研究——苏州刺绣苏州刺绣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而苏绣居“四大明绣”之首,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在经济效益发展的当代,苏绣的设计创造、生产工艺和艺术价值也值得我们去研究、推广。

一、苏州刺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述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的发展。

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

自此,刺绣艺术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

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

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

“精细雅洁,称苏州绣。

”“其精细,谓精致细密。

精致,是工美的情趣;细密,是思辨的精微。

精微,足以穷幽则深;细密,乃以精致臻丽。

其雅洁,谓雅致纯净。

雅致,是风雅的意趣;纯净,是脱俗的洁净。

高雅、儒雅在此融汇,高尚、文明在此凝聚。

这是物质的体现,又是精神的蕴涵。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由刺绣工艺师在丝绸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

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主要概括为精、细、雅、洁。

苏绣图案秀丽,色彩清新高雅,雅艳相宜,针法灵活、丰富,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形象传神。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1民俗文化是民间美术史发展的动力那么人类“生存与繁衍意识与阴阳相合、相生,通天的基本哲学观念是一个统一体”,人类对生命的崇拜以及生命的永生意识是永恒的。

民俗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表现各异,从而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区域性,时代性的特点,民间美术受区域的限制在形式、品种上有不同的风格表现,如北方的剪纸简洁粗犷,而南方的剪纸都是繁复细腻。

天津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力求生动逼真,风格精致,而河南浚县泥塑则力求抽象和夸张,风格粗犷。

其他品类中同样存在质朴与秀丽、个性与程式、诙谐与庄重等艺术风格的差异。

民俗生活观念影响民间美术的造型。

民俗生活观念具有集体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结晶。

黄遵宪1848~1905曾说:“风俗之端,始于至微,博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既成,虽其极陋甚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然。

”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主题:“生存繁衍”、“求吉纳福”、“功名利禄”等在民间美术造型中都能得到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俗形形色色,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就产生于这些民俗活动中。

数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长期挣扎于生活的最底层,充满了对人生的希冀以及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他们祈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渴望老人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家庭和顺、生活幸福,在一系列宗教信仰、婚丧寿诞等民俗活动中,集中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繁衍、欢乐、圆满、幸福的良好祝愿。

人们以自娱自乐的形式,丢掉一切烦恼,祈愿美好生活。

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观花灯,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得以充分展现、交流和发展。

周而复始的岁时节令和由生到死的人生礼仪,给民间美术造型赋予了血液和生命,纵横交错地织成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民间美术作品因此充满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可以说民间美术就是民俗活动或民俗文化的一种有机构成,是民俗文化的物化与载体,它本身就已成为一种民俗。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一、稚拙美。

这是民间美术从原始艺术那里直接继承来的、最能体现人类童年的天真憨稚的美感范畴。

稚拙美在儿童绘画中有充分的体现,即是指儿童绘画中那种幼稚天真的风格。

这种风格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各品种门类中,都是贯穿全局的共性的风格,形成了民间美术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审美趣味,就像以儿童的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宇宙、表达意义。

这种稚拙美按照中国美学的传统格式,可以称为“稚趣”。

它不是以和谐为标志的优美,而是一种不和谐带来的趣味,令人由衷地绽开笑颜。

但它又不是像崇高那样严重的令人震惊的不和谐,甚至也还达不到“滑稽”的不和谐程度,它是一种最轻量级的不和谐形态,它带来的笑,是如同大人看到小孩子那种不准确、不熟练的憨稚举动而觉得可亲可爱的笑,而不是滑稽带来的嘲笑或大笑。

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体现,所以它并不等同于儿童画的稚气,正如人类童年不等同于个体的儿童一样。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为民间美术就像儿童画一样,它其实比儿童画要成熟、丰厚得多,它只是具有这种天真憨稚的审美趣味,而在其内涵上、体系上却完全是社会文化性质的。

二、滑稽。

《史记·滑稽列传》说“滑稽”指“擅隐语”“善为言笑”“滑稽多辩”。

《史记》索引中说:“滑,乱也,稽,同也。

以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

”这里所说的“乱异同”,即是指出了滑稽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和谐。

印度公元2世纪的《舞论》中提到,滑稽是由于颠倒的装饰、不正常的行为、言语、形体动作以及不正常的服装等使人发笑。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认为:“滑稽的事物是其中一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

”近代的美学家们,则从内在形态上深入探究着“滑稽”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喜剧(滑稽)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

在我国1987年出版的《美学教程》中,童坦从黑格尔的思路出发,对滑稽的本质做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滑稽作为实践与现实相抗争的痕迹特色”,是“善(目的性)对真(规律性)的压倒……在这种对立中,善不符合甚至反对真……因而在这善反对真的现象形式上就表现为善对真的戏弄、压倒,其形式是轻松的。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近年来,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备受关注,其在美术研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对于美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本文将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探讨其在美术领域中的独特魅力和研究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中国民间美术在民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包括传统的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剪纸、刺绣、民俗工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这些传统民间美术形式既是中国人民生活、劳动和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传统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间美术表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川南剪纸、皖南壁画、苏绣、浙绣等,都是各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

这些地域特色和传统风格,反映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在艺术创作、审美观念、技艺传承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人们通过民间美术感受自然、领悟人生、传承文化。

民间美术也是中国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受到民间美术的启发和影响。

而对于审美观念的塑造和技艺的传承,民间美术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民间美术对于艺术家们的创作和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

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渊源,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对于美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和艺术灵感,推动中国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发展源远流长,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美术研究作为对民间美术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在不断推动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将从传统美术的定义,美术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国民间美术在美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传统美术的定义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国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传统美术可以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陶瓷、丝绸、刺绣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殊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方式。

二、美术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美术研究是对美术史、美术理论和美术作品的系统性研究,它不仅有利于丰富美术知识,拓展审美视野,还可以推动美术的传承和创新。

美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史研究、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作品研究。

美术史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美术理论研究可以促进美术观念的更新和提升,美术作品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美术研究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发展和传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传统美术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对传统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美术研究可以帮助传统美术走向现代化,推动传统美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和创新。

三、中国民间美术在美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朴实、生动、质朴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烙印,每一种形式都彰显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美术研究中,中国民间美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引领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传统美术与现代艺术的对话和交流。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范文1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民族地域特征最鲜亮,其民族文化表征最显著。

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和鲜亮的共性。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自发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

这种被动与自发性主要体现在:或仅是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实行或选取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某一种形式,或在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受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影响而潜意识地体现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特征。

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的特别表现形式,平面广告设计的一条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即能精确传达信息,让受众清楚理解广告所表达的意思。

把民间工艺美术的思维、理念、特别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更有利于为群众与广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形成广告效应。

尤其是品牌推广本身必需具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民间工艺美术为品牌推广的平面广告设计地域化、特色化供应了依据。

平面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共性”的道路,就必需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进行具有制造性的转化。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亮的共性。

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

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乐观因素,并制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具有肯定的乐观意义。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讨论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

浅谈民间美术的民间性特征

浅谈民间美术的民间性特征

[传承]79浅谈民间美术的民间性特征李 滔在文化多元与世界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下,以现代视角,回望传统文化的民族之根,民间艺术带给我们的不单是心灵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文化本原的全面认知与深入思考。

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民间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自身欣赏和现实使用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带有很大的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的造型艺术与实用美术,是民间艺术的重要艺术形态,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思想体系、造型手段和审美理念,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在感悟它丰饶多姿、博大精深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最基本的特质,那就是它的民间性。

民间美术的民间性不但表现在创作群体的广泛性、发展衍变的传承性上,还表现在表达手段的直接化、接受群体的平民化、现实应用的民俗化和美学追求通俗化等方面,民间美术的民间性,还是我们认知民间美术出发点,同时也是我们把握民间美术的内涵和灵魂的切入点。

一、表现内容的民俗性民间美术是大众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民间美术与民族民俗密切相连,是民族民间风习生活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

在民俗活动中,民间美术以唯美的视觉形式表达了民间世代演义的集体社会行为和文化方式,凝聚着地域社会群体审美心理和审美追求的全文化进程。

在社会实践中,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密切合作、共同生活中,以世代承传的群体行为,共同的行为方式、共同的情感联系、共同的802014/12理想追求形成了独特而相对稳固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积累。

在与自然的相依相成中,以社会的主体力量带动着民俗演变和社会进步。

在探求自然的客观规律、肯定社会存在和生命意义的同时,自然地形成了许多共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他们追求的是现世的、直观的、可望可及的、与自身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生与死、爱与恨、祈求与佑护、幸福与繁荣,对于他们来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肥马壮、人丁兴旺这些生活现实的真实存在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祝福祈祥等具体的人生礼仪远比那些不切实际的虚幻的空想和毫无意义的哀叹重要得多,现实得多,也崇高得多。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

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

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

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

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

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

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

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

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

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及复兴研究-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及复兴研究-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及复兴研究-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一般情况下, 工艺美术是指美化生活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造型艺术, 而民间工艺美术指的是民间手工艺与美术相融合的产物, 有着审美性、实用性等特征, 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然而, 在整个社会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潮流中,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严峻挑战。

该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展开讨论, 明确保护工艺美术的重要性, 提出实现民间工艺美术现代化复兴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化; 民间工艺美术; 策略;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

在中国的民间, 劳动人民凭借勤劳和智慧, 创造了年画、刺绣、风筝、编织、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随着现代化气息的不断冲击, 民间工艺美术岌岌可危, 保护民间工艺美术的热潮越演越烈, 亟待我们共同努力保护。

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分析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态形式, 有着一定生活属性和文化属性,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艺术结晶。

民间工艺美术既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 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追求, 因此, 其以一种物态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生活情趣等方面。

人们通过民间艺术的熏陶, 可以不断提升欣赏水平与艺术修养。

所以, 对于身处社会现代化的我们来说, 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创造美, 在汲取经验、灵感的基础上收获更高层次的文化成果。

我国山东省各个城市有着不同的民间工艺。

济南的泥塑、刺绣、刻瓷、剪纸, 淄博的琉璃、陶瓷雕塑, 枣庄的土陶, 在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 受到工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各种民间工艺的创新力度不足, 从而出现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存在失传、后继无人的现状, 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发展之美术研究
中国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美术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
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形态、特点等方面,还可以促进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上广泛存在,出现了许多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这些
艺术品可以分为纸艺、织锦、陶瓷、雕刻、摆件等类别。

其中,陶瓷艺术品最为突出,有
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崇明白陶、宜兴紫砂壶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研究民间美术,我们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
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

在这种背景下,民间艺术品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一种文化
传统,也是人们记录生活历程的一种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术品也不断发展和演变,其中很多作品已经进入了博物馆和
私人收藏中。

这些作品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融入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得到
了世界各地文化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

美术研究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推动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
发展,激发更多人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在美术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家的创作理念、技术特点等方面,为他们的创作和表现
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民间美术特征浅析全文如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明的传承更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民间美术的特征进行了解析。

一、民间美术的特征民间美术不同于华贵绚烂的宫廷美术或者风雅卓绝的文人士大夫美术,它是扎根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蕴涵着质朴、率真、大方、健康等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反映内容涉猎广泛,包含了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战争狩猎、礼仪宗教等。

民间美术的艺术往往依赖于其实际使用功能,使这种艺术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所以民间美术宗旨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这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又给民间美术提供了保障与发展的基础性。

因此,中国的民间美术包含了劳动人民独特的精神和美学风格,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间美术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独创性中国民间美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与其他艺术形式有异的只属于我国的独特创作。

二实用性它包括生产、生活的基本必需品,涵盖节日、习俗、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它们源自于社会生活和艺术。

三装饰性民间美术的装饰效果颇具中国民间艺术特色,而且不论造型还是色彩都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装饰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装饰效果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特色,来源于生活和劳动创造。

四区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民间艺术形式与风格的不同与地区不同相关,区域性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其他特性差异。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民间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其意识形态的风格明显,与精神文化相融合。

许多新年的绘画、剪纸、木雕、石雕、荫罩、面具、玩具等都属于艺术精神的范畴。

这种艺术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包括信仰、情感、娱乐和其他的精神内涵,并具有审美特征突出的特点。

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中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是我国文化与艺术的巨大宝库。

他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论文篇1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从现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中国民间美术的创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创新进行讨论。

只有传承,才不会丢失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只有发展,才能让中国民间美术不被淘汰,不会消逝。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承;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民间艺术,特别是民间美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现当代社会让中国民间美术依然保持活力,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现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1.记录的保留要想保障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其记录下来。

由于科技发展,目前相关机构除了可以采用文字、图画的方式来进行记录,还可以通过数字手段,比如摄影、摄像、录音等来进行记录,尽力将民间美术完整地保留下来,让后人可以体会到民间美术的美。

同时,目前,各省市也有开展相关工作,对当地极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进行立项,然后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详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工具材料、工艺特点、传承历史、流行区域等,并且进行归档,以保证民间美术的遗存。

2.挑选传承人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来说,挑选传承人是关键。

因为只有挑选出优秀的传承人,才能让民间美术一直流传下去,继续散发活力。

如果民间美术缺乏传承人,那么其传承就会很快中断,并且无法再复兴。

比如说剪纸,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处处可见,然而只有孝感的剪纸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

这其中除孝感剪纸自有其魅力和特点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传承人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3.创造出经济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民间美术想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就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社会的规律。

民间美术和民俗美术的区别民间美术在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民间美术和民俗美术的区别民间美术在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论文

民间美术和民俗美术的区别|民间美术在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论文摘要: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的审美本能得到自觉表现的产物,其艺术形象和形式特征都达到了真、善、美的至高无上的统一。

民间美术蕴含的审美特性与现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和要求是一致的。

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的加入而增加活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价值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加速了中国民间美术根植土壤的流失,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

不理解、不欣赏是民间美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影响了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

要培植出民族艺术的参天大树,只有找到本土艺术的根基。

民间美术的存亡与兴衰,事关民族文化全面复兴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最原始形态和最古老的生发点,对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民族文化精神和对生活的感性及创造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民间美术的特征及现状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的审美本能得到自觉表现的产物,是劳动群众自己的实用美术。

民间美术具有自由创作方式、感性的思维方法及早期朦胧、原始的艺术痕迹和特征,它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在艺术形象和形式特征上达到真、善、美的至高无上的统一。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大多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决定了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形式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情感生活和生活追求,蕴含着各民族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美学观念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参考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参考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参考民间工艺美术是指在宫廷美术宗教美术、人文美术之外的由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美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农民和手工艺者的艺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参考篇1浅谈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博大精深,遗产丰富,技艺高超,是民族思维与心理的凝聚,具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木雕、蜡染、泥塑、剪纸、工艺铸件、民间玩具等,本文以剪纸为例,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小议。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1民间工艺美术之剪纸艺术概述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丰富,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比如:剪纸。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的手工工艺,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刻)刀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轻软媒体艺术,它的灵感主要源于民风、民俗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基于它简捷的制作方法和特殊的镂空技术,又为后来的民间工艺装饰服务。

纸的折叠性使工艺师的雕镂工艺变成剪刀的掏剪、对折与多折剪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形。

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化功能与民间工艺美术存在着一种审美共性:装饰、实用。

“镂空”是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运用到平面设计、服装刺绣、建筑界面装饰等各个领域,属于劳动者的艺术,是最经济、简捷、最便于抒情的民间艺术形式。

人们以唾手可得的纸和最原始的剪刀工具创造了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剪贴艺术,它扎根于民间,服务于人民,作者和欣赏者众多,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艺美术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承载着新的文化传承任务;而从国内、国际各个设计领域来看,剪纸艺术面对着与新时代发展的脱节和边缘化问题,同时,这种边缘化倾向也为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2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民间工艺美术在新的知识、技术、观念的冲击下将面临着自身的延续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民间美术论文分析报告范文

民间美术论文分析报告范文

民间美术论文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民间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常是由普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艺术作品。

它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本文将通过对某个民间美术作品的分析,探讨民间美术的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贡献。

2. 作品背景介绍本次分析的民间美术作品是一幅中国山村景观画。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村村庄,即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仍保留着原本的风貌。

画中有农田、村舍、山水等元素,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景和生活场景。

3. 画面构图及色调这幅作品采用了古典的构图方式,以山水为背景,将村庄画在前景,形成了画面的层次感。

整个画面色调较为柔和,采用了大量的自然色彩,如绿色、棕色等。

这种色彩选择既能展现农村的自然环境特色,又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4. 线条与笔触运用笔触方面,这幅作品采用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

画家运用笔墨的轻重与湿润度巧妙地表现了不同元素的质感。

线条使用清晰而流畅的笔触,准确地勾勒出形象和线条的变化。

整体给人一种传统水墨画的审美感受。

5. 对传统文化的贡献这幅作品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它展示了农民勤劳、朴实、憧憬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弘扬了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通过这样一幅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也能够了解到民间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扬。

6. 结论通过对这幅中国山村景观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民间美术的独特之处。

它以自然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表达出了中国农村的风景和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村人民的精神风貌,并对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民族的文化特点,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1] 张三. (2021). 中国的民间美术. 民间文化研究, 20(2), 15-28.。

中国传统美术鉴赏论文

中国传统美术鉴赏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课程结课考试作业青海民俗工艺调查报告—礼尚往来鞋垫礼品文化习俗探析调查地点:青海省乐都县汉庄村被调查人:作者的爷爷奶奶,二姑奶奶调查时间: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14日调查内容:青海鞋垫一、 调查相关内容:1、 调查图片《鱼戏莲》绣花鞋垫 《万紫千红》毛线鞋垫 《锦绣四季》绣花鞋垫2、 鞋垫礼品适用场合上图中上面三幅来自网络,为博主向其婆婆讨来的。

下面三幅则是我的爷爷奶奶赠给我的。

在青海,鞋垫礼品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至今依旧生生不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青海的鞋垫礼节主要出现在这几种情况下:一是亲人之间逢年过节相互赠送,聊表心意;二是小辈探望老辈时双手奉上,以示敬爱;三是喜事来临时亲家送给新人,表示祝福;四是男方说亲时女方送上,展现贤惠。

3、鞋垫礼品文化背景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那么多品类的手工艺礼品,为什么却偏偏鞋垫礼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呢?这自然是因为它拥有许多力压群芳的优势。

鞋垫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术,最大的特征就是既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实用目的。

鞋垫的美观不仅表现在它的外观上,还反映在它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上。

绣花鞋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当上国君后竭尽拓疆,一举吞并了十个诸侯小国,开始称王称霸。

为了让百姓永远记住他的文治武功,晋献公命令宫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须绣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钦定的十种花果纹样,同时还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以这种绣了纹样的“十果鞋”作为大婚礼鞋,以便世世代代不忘晋献公的赫赫战绩。

从此刺绣工艺从绣花鞋延伸到绣花衣及其它用品上,绣花鞋垫便自然随之产生。

而这传承下来的纹饰,又被不断延伸,并且根据其特质代表了不同的吉祥寓意——石榴,葡萄多子,桃花代表美丽健康,佛手谐音福,等等。

劳动妇女们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在原有的元素基础上加以创作,一批无价的民间艺术珍品就这样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

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

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

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

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

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

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

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

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

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

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

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

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

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

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

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

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

“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
型有所依据,又不是客观现实的影子,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二、圆满完美的造型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

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

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

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

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

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

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

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

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

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

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

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

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

《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

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

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民间美术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造象的抽象性.概括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

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

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

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

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

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

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

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
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

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

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

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

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

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结束语;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自己欣赏、使用,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

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

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