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2.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 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2.5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 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袁世凯 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 (1)发展:1899年_______
到直隶。 (2)抗敌:1900年6月,在落垡、廊坊一带大败八国联军, 攻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特别提醒】 2.评价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 (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 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史论要旨】 1.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开始反侵略斗 争,目的都是维护国家主权,而清政府卑躬屈膝。 2.义和团运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
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梦想。
【史料探究】 1.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 (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
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侵略和经济掠夺更为严重的阶段特征。
【史料探究】 1.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
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
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
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
标志着清政 府完全成为 了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 工具,中国 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特别提醒】 1.图解两次鸦片战争及对中国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1)直接目的: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
标,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性。
(2)根本目的: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 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 台湾 及其附属岛 逞)、_____ 中日甲午战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 争 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 重庆 、苏州、杭州 沙市、_____ 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 工厂 通商口岸开设_____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大总结三 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教案 人民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大总结三 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教案 人民版

专题大总结三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现代中国的外交等。

本部分内容在复习中要把中国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世界史中。

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变化看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及国际地位。

战后初期,因美苏“冷战”而形成两极对峙格局,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战略,站到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中国是新兴力量之一。

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是“一超多强”中的重要强国,在当今世界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1.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1)现代化史观:使世界政治、经济朝着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

(2)文明史观:促进了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加速了由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

(3)整体史观: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壮大了世界和平及民主力量。

3.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1.两极格局结束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1)对中国的影响①意识形态的对抗相对减弱,中国也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中国吸取前苏联的教训,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他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2)中国的应对措施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总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模板一内容、措施类设问MOBAN(一)设问类型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对点训练』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注意题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 商品和货币”,而战时共产主义在产品分配方案则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期的世界
时空坐标·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阶段特征·宏观把控单元知识
总 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也是一战后由动荡走向 特 暂时稳定,再从大危机、大动荡走向世界大战的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 征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 政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 治 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 上 的灾难。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据材料信息“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知,当时的经济政 策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 义的条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 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解放战争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解放战争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解放战争知识点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一、阶段特征:1、侵华美国为主:(1)原因:二站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霸权主义,扶蒋反共是其基本政策。

(2)活动:主要利用国民党间接侵华,以取得政治经济特权,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事实上独霸了中国。

(3)结果: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包括美帝国主义在内的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反动统治被完全推翻。

2、国民党反动统治:(1)政治孤立:由于坚持内战政策,先后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炮制伪国大和伪宪法,遭到中共和民主党派抵制;关闭和谈之门,国共完全破裂;镇压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一二?一血案,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和五二零学案等,国统区掀起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形成了第二条战线;摧残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决裂,和中共并肩作战。

(2)经济崩溃:财政金融紊乱,通货膨站;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美货涌入,工业体系瓦解。

(3)外交卖国: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政治经济附庸。

(4)军事无能:指挥低劣,士气低下,屡战屡败。

3、中共革命胜利:(1)政治上:争取和平民主--参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赢得政治主动;参加政协会议,揭露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

领导第二条阵线--发动领导国统区民主运动形成对国民党的包围。

(2)经济上:土地改革既促进了农业生产,也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3)军事上:采取正确战略战术,并不断根据敌我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近代化基本中断:(1)经济上:美货独占,官资搜刮,民资破产。

(2)政治上:内战爆发,独裁专制。

(3)思想上: 反对内战独裁,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主流。

二、近代民主共和的三次机遇和错失原因,结论.(1)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第二次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北迁;第三次抗战胜利后政协决议通过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实行宪政。

(2)错失原因:第一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扶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第二次帝国主义破坏革命,蒋汪背叛革命,中共犯右倾错误;第三次美蒋悍然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决议,机遇化为泡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 雅典民主政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 雅典民主政治

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
轮番而治
特Leabharlann 也可以是被统治者点
公民内部是平等的——后世的民主政治基本
法律至上
都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任用官职不受财产、门第限制,人人皆可为 公民意识
政,城邦至上成为雅典公民的共识
直接民主 建立在小国寡民之上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
从机制上 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 看 庭等机构有力地保障了民主的实施
2.(2016·全国卷Ⅱ·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 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 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 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 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国家的一切大事,故A项错误。公元前5世 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 的公共事务,参政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故排除B、D两项。 材料“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 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 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否 则会受到处罚,故选C项。]
2.发展历程
阶段 奠基 确立 顶峰
改革
梭伦 改革
克利 斯提 尼改
革 伯利 克里 改革
措施
意义
(1)建立财产等级制度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 法庭 (4)废除债权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 世袭特权,为雅典 民主政治奠定了基 础
(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第2单元第17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Word版含解析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2第2单元第17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Word版含解析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7讲1.(2015·惠州一调)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

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导学号93040551()A.唐朝B.南宋C.明朝D.清朝[解析]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知识的迁移能力。

辣椒原产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把辣椒带回欧洲,继而传播到亚洲,此时是15世纪晚期,是中国的明朝时期,所以只能选择C项。

[答案] C2.(2015·孝感统考)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导学号93040552()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

西班牙商人从海外获得的财富用来购买地产和贵族头衔,并没有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故A项错误;西班牙商人的举动与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西班牙商人的财富没有用来扩大再生产,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故C项正确;因此西班牙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在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广州二模)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导学号93040553()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代议制的确立D.工业革命[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开始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

两国正是在专制王权的保障下开始了新航路的探索,从而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契机。

A项正确。

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核心,工业革命不符合“虽说是专制的契机”的特点,B、C、D三项错误。

[答案] A4.(2015·成都一诊)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选考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选考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期间开罗会议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处理及中美、 中日关系问题,隐性考查台湾问题这一热点问题。第 (1)问, 《开罗宣言》 中有关中国领土问题的内容,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意义”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第(2)问,从中国地位、中美合作、中美日关系及美国的目的 等角度回答。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 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 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 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全面爆发初期英法对德国经济封锁的措施和作 用,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从成立 机构、封锁手段及目的等方面概括。第 (2)问,从英法两国采取的封锁手 段的效果角度分析说明。
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 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 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 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主要原因。
2018· 高考 全国卷Ⅰ
比较、背 景类
2018·高 考全国卷 Ⅱ
联合国的 产生
张海鹏主编 《中国近代 通史》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计时双基练5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衡水中学模拟)1792年马戛尔尼使华团的副手乔治·施涛彤评述中国说:“这个国家的人们以为,他们是最杰出的,认为任何改进都是多余的,要么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这一局面开始打破于( )A.新航路开辟B.康熙时代C.鸦片战争D.洋务运动解析天朝上国观念的打破始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出现于鸦片战争时期,C项正确。

答案 C2.(2016·漳州质检)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解析材料表明《海国图志》看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次,故A项错误;促进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应是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被动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故C项错误。

答案 D3.(2016·广元统考)观察右图漫画,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作者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持肯定态度B.该漫画作者对清末“新政”持肯定态度C.该漫画作者对“中体西用”持否定态度D.该漫画作者对“君主立宪”持否定态度解析图中嫁接西方先进技术确实是“师夷长技”,但无法体现出“以制夷”,故A 项错误;右图中大树的根是小农经济,树干是东方封建制度,枝是西方先进技术,符合“中体西用”思想,从图中“嫁接”和结果可知作者认为嫁接不成功,故B项错误,C项正确;大树树根和树干表明是封建制度,不能体现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教案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教案人民版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宏观概览内容主旨古希腊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人文思想,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获得了不断发展14~16世纪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追求自由、民主、法治第29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纲明示:(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文艺复兴。

[主干知识理一理]一、智者运动1.背景(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2)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代。

2.特点(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主题。

(2)强调人的价值,把人作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怀疑神灵,否定权威。

(3)反对迷信,强调自由、理性,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以人为尺度,道德标准不强求一律。

(4)道德倾向:重实利,轻道德。

(5)工具:逻辑方法。

3.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4.思想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5.评价(1)进步性: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思想觉醒;人文主义滥觞。

(2)局限性: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倾向;过分强调主观,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无是非之别,且忽视道德、重实利,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1.时间: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2.代表人物:芝诺(创始人)、西塞罗、塞内卡。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人民版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单元宏观概览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名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纲明示:科学成就。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纸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演变(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可能早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2.西传:8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地区,后来传至欧洲。

3.纸发明的意义(1)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3)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1)战国时有了指向仪器司南。

(2)后来制造出指南鱼、指南龟等各种指向仪器。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及影响(1)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2)为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及欧洲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

2.影响火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1)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

2.影响中国印刷术经波斯传入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7·某某课改联盟评估)“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 A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国门初被打开,清朝统治者仍然没能认清形势,应指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不符合“继续沉睡”的意思,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两项错误。

2.(2017·慈溪选考评估)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某某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某某答案 B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

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等多方面原因,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没有特别大的增长。

西方国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的程度不够,因此出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中国进一步对西方开放。

3.(2017·兰溪选考评估)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某某省荆州府沙市;二、某某省某某府;三、某某省某某府;四、某某省某某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开放“沙市、某某、某某、某某”关键信息,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

4.(2017·滨江选考满分练)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 )A.近代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变法与海军角逐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朝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故A项正确;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1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Word版含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1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二第31讲一、选择题1.(2015·宜宾一诊)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据此可知,司马迁导学号04431021()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B.认为《离骚》与《诗经》创作手法一致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太史公的意思是:《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

说明屈原的《离骚》中和含蓄的作风。

《离骚》的写作风格是浪漫主义,《诗经》写作风格是现实主义,B项排除;《离骚》是春秋战国时期写作的,在汉赋之前,C项排除;D项材料中未涉及。

2.(2015·衢州五校期中联考)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导学号04431022()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艺术,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①是楚辞,出现在先秦时期。

②是唐诗。

③是元曲。

④是宋词。

因此正确排序为①②④③,A项符合题意。

3.(2015·合肥一模)“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导学号044310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01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02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权力的分配制度——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

2.目的:维护周天子的有效统治。

3.对象:□01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核心: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02土地和□03人民分封给诸侯。

6.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04武装、征派赋役。

8.瓦解(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05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3)表现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9.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06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三权力的继承制度——宗法制1.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03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4.特点:□04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教案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教案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教案新人教版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单元宏观概览第51讲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历程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3)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4)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纲明示:(1)经典力学。

(2)相对论和量子论。

(3)进化论。

(4)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5)现代信息技术。

[主干知识理一理]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拨云见日想一想]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吗?试答提示:否。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哥白尼“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图示经典力学。

试答提示:3.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吗?试答提示: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吗?试答提示:否。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5.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何分歧?其分歧的根源何在?试答提示:(1)分歧:根据达尔文及其拥护者的理论,人类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宗教神学则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

二、生物学的发展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从“蒸汽革命”到“电气革命”2.信息技术的发展(2)产生分歧的根源:根源在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世界观方面说,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三本专题围绕一个革命,两个阶段,三条线索展开。

(1)一个革命: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

(2)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三条线索:太平天国为民主革命的先声,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解放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

纵向贯通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看待近代前期的抗争探索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标准:(1)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2)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思维训练】(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

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

”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前期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愿望,故选A;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施,故排除B、C;该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故排除D。

纵向贯通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演变过程:2.演变特点: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5讲辛亥革命Word版含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5讲辛亥革命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一专题二第5讲一、选择题1.(2015·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

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

”文中的“他们”是指导学号04430139()A.维新派B.革命派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本题关键是题干的时间“在1912和1913年”和“民国能够运转”。

依据所学可知,这里的他们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项符合题意;民国实行共和政体,而A、C两项都主张君主立宪制,故排除;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所以应选B项。

2.(2015·海南模拟)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导学号04430140()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成果。

依据所学,辛亥革命是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用阳历”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

已深入人心、得以实现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史实不符,故B、D两项错误。

改用公历属于西化的表现,故C项的表述错误。

3.(2015·启东中学期初)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导学号04430141()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③照搬西方体制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习题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习题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习题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5·某某模拟]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某某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依据应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X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答案 C解析因为中国近代某某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而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故太平天国运动被看作是近代中国某某革命的序幕,C项正确。

2.[2016·某某检测]《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X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X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答案 D解析注意题干的角度限制: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以及“最大价值”的限制词。

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提出这一主X,故A项错误;B项“公有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主X,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

3.[2015·某某某某期中]上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者旨在形象地说明清政府( )A.为挽救统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B.成为洋人的朝廷,为洋人服务C.加重税收,大兴土木,穷奢极欲D.统治已经崩溃,沦为殖民地答案 B解析漫画的寓意在于讽刺清政府成为列强搜刮百姓的工具,为列强服务,B项最符合题意。

A、C项没有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D项观点错误,1911年,中国依然为半殖民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民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民版)[知识整合]1.改革和革命的区别(1)改革与革命的主体不同: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而革命一般是群众的行为。

(2)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从而维护旧的统治;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3)革命后必然对国家机器等进行重建,需要一段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恢复;改革则是对原有的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往往不会对生产力造成重大的破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关于中外改革的规律性总结(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改革的分类①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

b.封建性质的改革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帝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王安石变法。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思想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①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根本原因。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③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

④改革力量:阶级条——组织条。

⑤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主观条。

⑥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4)改革的实质: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或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①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支持力量大于阻碍力量,改革则成,反之易败。

③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④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6)评价改革的原则①历史的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辩证的原则。

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

③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④生产力标准。

看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7)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启示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③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路。

⑤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积极参与我国的改革开放。

3.分清“改革的历史作用”和“改革的认识”“改革的历史作用”是指改革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改革的认识”是指从改革的成败中得出的一些有价值、启示、规律性的结论。

4.用归类法掌握古代中外改革中推行的土地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1)梭伦改革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中推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分析比较工业明冲击下的四次改革(1)四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看,埃及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俄国1861年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2)四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性质却不同。

埃及阿里改革虽然也有发展近代工业的举措,但是属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他三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国1861年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四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6.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看其对本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对于尚处于农业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明的冲击。

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2)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3)阿里改革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而进行的自救图强运动,并未涉及旧的生产关系,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但客观上推进了国家的近代化。

(4)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这不但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而且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综合特训]温馨提示:本套题共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为4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1.[201·东北三校二模](20分)材料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书,亦称密折。

明朝及清初制度,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通常在皇帝审阅之前其内容已为外界知晓,致使上奏人不便畅所欲言,下情不能完全上达,而且往周转,耽误时间。

自康熙时起,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

奏折起初的用途,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

奏折撰写人不仅包括高级官员,一部分中下级官员经皇帝批准后也获得了此项权力。

按照雍正的要求,他们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上下级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

为加强保密性,对奏折的缮写、呈递过程都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要受到严厉处分。

这样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书,题本、奏本则变成例行公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从康熙到雍正时期奏折制度的主要变化。

(9分)(2)依据材料,简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11分)答案(1)呈报内容增加;使用范围扩大;保密性日益增强。

(2)便于皇帝获得信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控制官僚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解析(1)从材料信息入手,分析奏折陈述内容、使用范围和保密性的变化等回答。

(2)从材料信息看,通过奏折,皇帝可以较快地获得信息,奏折制度也有利于监督官员,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据此回答即可。

2.[2016·大连一模](20分)材料一洪武十四年,明朝建立基层管理组织——里甲制度。

每110户为1里(城中称坊,近城称厢),推丁粮最多的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每甲又以一户为甲首。

甲长、甲首要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

在里甲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的户籍情况,每10年重新核实更造,以便合理征发赋役。

黄册逐级上报,最后汇总于户部,上报者皆以黄纸为面,故称黄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明代根据身份,主要是职业固定户类,包括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等。

各种户类严禁私自脱籍或更换,“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户,并以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譬如匠户,是被限制专门从事某项手工业的人户,凡籍为匠户,须世代承袭,不得脱籍,不能入仕。

不同的户类之间等级森严,其中宗室户包括皇室和宗藩人户,官绅户是贵族缙绅地主的一个户口类别。

这两种人户在社会上等级地位最高,拥有各种特权。

为了遏制流民,明禁止农民随意离开里甲,当时明确规定:“甲下或有他郡流徙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

——摘编自高飞《明朝户籍制度中的身份法与迁徙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建立黄册制度的主要目的。

(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代的户籍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14分)答案(1)准确掌握全国户籍情况;合理征派赋役,恢复发展经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2)积极:明代户籍管理严密,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有利于巩固统治。

消极:将户类固定化、等级化,压抑了广大民户特别是社会底层户类的积极性,不利于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严禁民众迁移逃亡,加强了社会的封闭性,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和社会进步。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提炼材料主旨即可。

第(2)问“评价”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辩证地评价。

3.[201·湖北重点中学联考](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

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科)试之,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

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