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美国货币史》读书心得5篇
《美国货币史》读书心得5篇篇1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是货币理论实证研究之巅峰杰作,是货币主义学派之核心文献,是弗里德曼诺贝尔奖之主要成就。
该书1963年由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出版发行,成为学术界一件大事。
自问世之日起,《美国货币史》旋即成为所有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者之必读经典,亦是货币经济学领域引用率最高之学术著作。
此前也听说过《美国货币史》不好啃,毕竟时间跨度很长有百年之久。
但既然作为一部经典传世巨著,又是一本不得不读的经济学专业著作,理所当然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让我有机会一探的它庐山真面目。
《美国货币史》洋洋大观,其主旨,以金融研究界的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货币很重要”:货币是一个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独立而可控的力量。
在经济史上,可能很难找到比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更好的案例来分析和印证“货币很重要”这个观点了。
如果说此前的经济周期基本上是从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活动扩散到金融市场的话,那么,2008年的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第一次全球意义上从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迅速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周期,货币金融因素成为经济波动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主导这场全球金融海啸的,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制造出来的、被高杠杆扩散到全球的“有毒资产”,是华尔街自己制造出来的“货币魔鬼”。
货币从这个层面再次证明了它自身的重要性。
在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金融界人士一度认为,美国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在金融危机中,以研究大萧条著称的伯南克教授,正好担任美联储的主席,这使得此前只能代表伯南克研究水准的关于大萧条的专业成果,能够迅速成为美联储的力度很大的具体政策举措。
如果从通常的教科书意义上,伯南克及其领导下的美联储在危机中采用了种种政策措施,在传统的中央银行学中多数是“非典型的货币政策”,但是其基本思路来自伯南克对于大萧条的研究。
而在对于大萧条的种种深刻的研究中,弗里德曼及其《美国货币史》都是其中的权威著作,说伯南克的研究和当前的政策深受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说法,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救市政策的理论上的蛛丝马迹。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1. 引言《货币战争》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里克斯撰写的一本经济学著作,通过对全球经济体系进行细致剖析,深入探讨了货币战争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货币战争的严重性和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2. 货币战争的概念与影响货币战争,顾名思义,是指各国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争夺全球经济利益的竞争。
在现代国际金融体系中,各国通过控制汇率、货币贬值等手段,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来提升自己国家的经济实力。
然而,这种竞争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风险。
首先,货币战争往往引发全球货币贬值的风险。
当一个国家采取紧缩政策或者通过大规模印钞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时,其币值下降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相应调整,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
这种局面下,全球货币体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货币战争还会引发全球贸易争端。
当一个国家通过贬值自己的货币来提高自身的出口竞争力时,它的贸易伙伴国往往会因为相对性的贸易不利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发动贸易战。
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会导致全球经济放缓,还会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后,货币战争也会带来金融市场的震荡。
当各国在货币政策调整上采取不同的做法时,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投资者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资产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预期不确定,从而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3. 货币战争的原因与解决办法货币战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竞争优势和利益诉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它们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货币政策。
此外,国际金融体系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合作机制,也是货币战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解决货币战争的问题呢?首先,各国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只有通过合作与协调,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其次,各国应坚持开放、包容与合作的经济理念,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
《美国货币和银行史:从殖民地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读后感
《美国货币和银行史:从殖民地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读后感《美国货币和银行史:从殖民地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本关于美国货币和银行发展历史的专著。
作者通过丰富的资料和深入的研究,详细阐述了美国货币体系和银行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美国货币和银行史是一段令人惊叹的历史,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货币和银行制度的兴趣。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本书对美国货币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叙述。
作者从殖民地时代开始,逐步引导我们了解美国货币体系的起源,从最初的大米、罐头等商品货币逐渐发展为纸币。
作者还详细介绍了美国货币的发行机制和货币政策制定的背后机制。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金本位、银本位和纸币本位制度,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创新的货币政策措施,如金融改革和货币紧缩,来缓解经济危机。
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美国银行制度的发展历程。
作者对早期商业银行的诞生和发展进行了精彩的描绘。
通过对银行家和金融家的角色和贡献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还详细介绍了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和运作。
这一章节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美国央行的建立以及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读者可以了解到美联储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的稳定作用。
更重要的是,本书揭示了货币和银行制度是如何与社会和政治变迁相互关联的。
作者在全书中不仅仅局限于对货币和银行制度的阐述,而是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理解美国货币和银行制度是如何受到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影响的。
例如,在美国内战期间,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开支,采取了大量的货币发行,导致通货膨胀问题。
这一问题对于美国经济的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后来的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作者还对美国货币和银行制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美国货币史是一部关于美国货币发展历史的专业著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国货币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深入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变迁和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美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美国货币史中,作者首先介绍了美国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美国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当时殖民地使用的是英国的货币,但由于英国货币的不稳定性,殖民地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
随着美国独立后,美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家货币,并逐渐建立了现代货币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货币经历了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等不同的货币制度,每一次变革都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美国货币史还介绍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货币史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变迁,包括金本位制的建立、货币供给的控制、利率政策的调整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来进行的,这些政策的调整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美国货币史还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货币政策的变革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它既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美国货币史中,作者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历史进行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在美国货币史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阅读美国货币史,我对美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货币政策的历史和现状,才能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的方向和目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联储读后感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进行拯救国内经济,其中不仅有常规的措施也应用了许多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应用这些措施索去的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这些货币的长期意义和趋势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机制的改革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美国的金融体系薇美国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实践证明这个体系太不稳固,太过脆弱,没过几年就遭遇危机,不动产市场和信贷市场繁荣一点时间后,紧接着就是泡沫和紧缩。
过度创新和复杂性压倒了这个体系的平衡,这个体系鼓励了短期利益的谋取而忽视了培植。
应该看到越来越多的信用工具给美国创造的巨大利益,但这些利益转瞬又因为金融体系对消费者的保护而灰飞烟灭,让美国民众陷入了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承受的债务困境。
但每次危机过后美国政府的就是措施却备受关注,其中也不乏借鉴意义。
由于美联储利率政策的调整将导致美国国内资产市场乃至国内经济运行发生较大变化,美国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动态产生影响,并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乃至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示范效应和连带影响,这些政策举措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由于对人民币利率与国内物价上涨的关系过于关注,伴随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理论界总要掀起一轮关于我们要否跟随加息的争论。
然而,在我们看来,美联储的加息步调及其对我们的影响固然值得关注,其加息的动因以及所依据的货币政策理念却是更应当认真探究的。
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不清楚美联储为何不断调高其联邦基金利率,则不仅难以理解其货币政策的真实含义,从而难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确定我们的适当对策(例如汇率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而且,它还会对我们的货币政策产生误导。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本文将在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集中探究潜藏在其后的货币政策理念及其转变。
一、调整利率水平为的是恢复货币中性二、从中性的货币供应政策到中性的利率政策三、三、货币中性原则下的利率政策操作四、四、必要的条件: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五、五、美国的货币政策理念可资借鉴尽管从国际比较来看美联储的经济绩效很好,但美联储决策的一系列失误引发了相关的批评。
货币战争读后感(15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15篇):经济学银行货币货币战争美联储中国货币美国国债国际银行家美国金融黄金美元银行资本通货膨胀货币战争读后感第1篇:在家过节休息,儿子给了两本书,一个任务,两篇读后感!第一本是宋鸿兵编著的一本名为《货币战争》。
据说这本书最先是以博客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连载的,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点击超过50万人次,并被各大网站、论坛争相转载,从而引发了广大读者与财经媒体的强烈关注。
我拿到手后,两天两夜,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手不离卷,读了以后也觉得开阔了我的视野,在许多问题上能够说是闻所未闻的,在觉得收获很大的同时基本上颠覆了我脑海中原有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得概念,我有一个冲动那就是:我们国家都这么危险了,主席明白不明白,总理明白不明白,要赶紧告诉他们,要让他们把美国债券都卖了,全买成黄金!看完后我和我老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别做股票了,买黄金吧!”我相信书中的一些猜测是对的。
我们今日的世界正在被一个叫”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族统治着,罗XX家族名言:只要让我控制货币,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西方国家的债务就是货币,货币就是债务,国家政府向中央银行借钱,发行货币,这是普通的贷款,需要抵押”人民的税收”,也需要支付利息。
简单说就是国债=货币。
”罗斯柴尔德家族”做梦都要想控制世界的货币发行,让人民向银行家缴税,其实美国的被”美联储”控制着货币发行,而”美联储”是私有银行,它也被”罗”家族控制着!为了控制美国政府的货币发行权。
他们先后暗杀了美国总统杰克逊、林肯、肯尼迪、里根。
甚至不惜挑起发动弟一次世界大战,资助希特勒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着扶贫的名号发放贷款,这些贷款用来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电厂等基础设施,由他们控制得美国公司承建,极少的比例能用来救助贫困。
被这样金融洗劫过的国家,自然资源被掠夺走了,国家政府负债累累,政局混乱,人民创造的财富无休止地支付利息。
《货币战争》归根结底讲的是一个货币发行权的争夺问题,而提出的症根是黄金的地位问题。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美国货币史》是一部关于美国货币发展和演变的著作,通过对美国货币历史的全面梳理,作者深刻地揭示了货币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影响。
这部著作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货币史的专业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美国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宝贵历史资料。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货币对经济的重要性,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美国货币史》中,作者对美国货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从美国独立之初的货币混乱,到各种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再到金本位制度的确立和废除,这部著作详细地描述了美国货币的发展轨迹。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体系的演变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制定,这些政策的变化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阅读,我对货币的本质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的控制、金融危机的应对,都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在《美国货币史》中,作者还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调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从金本位制度到纸币发行,再到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改革,这些都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的控制、金融危机的应对,都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经济的发展阶段、通货膨胀的压力、金融危机的风险等多种因素,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决策。
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深入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读了《货币战争》有感1500字
读了《货币战争》有感1500字《货币战争》是一本关于经济与政治的畅销书,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里克斯。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货币战争的本质和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深远影响。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感其中内容深刻,对于经济全球化、汇率波动、金融市场等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货币战争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货币战争指的是各国为了争夺经济和金融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货币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人民币贬值、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等。
通过货币战争,各国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来提振本国经济,但同时也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分析货币战争的本质和影响对我们认识和应对全球经济形势非常重要。
其次,书中对货币战争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几个历史时期的货币战争进行分析,揭示了货币战争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和长远发展趋势。
同时,通过对当前全球货币战争状况的分析,作者指出了货币战争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威胁和挑战。
这些分析让我对货币战争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认识到货币战争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和挑战。
此外,书中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解释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这些分析,我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这些分析也让我认识到货币战争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风险,以及对投资者的影响。
最后,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货币战争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挑战。
货币战争的发生会引发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对各国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都会造成影响。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货币战争带来的挑战。
同时,个人投资者也要关注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动向,做好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
总而言之,读完《货币战争》这本书,我对货币战争的本质、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小结
美国货币史的三大贡献:
1、发现货币供应量与与总体经济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a,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总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紧密相连
b,货币变量与总体经济活动之关系高度稳定
c,货币变量之波动具体有起源性,并非被动反映
2、解释了30年代美国大萧条
弗里德曼从货币供应量视角揭示了大萧条,关键变量为“货币供应量的崩溃”,引用大量事实说明其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内部的权力斗争,间接原因是当时的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对当是经济困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像是一个灵感之源,美国货币史中弗里德曼对于大萧条的解释诱发了后续很多学者去重新考察大萧条,并且主要方向就是对弗里德曼“货币供应量视角”的延伸和拓展:A,为什么货币供应量会急剧下降
B,为什么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会导致真实的经济产出的下降和萧条?按照货币中性假设,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不会改变真实的产出,弗里德曼并没有提出一个“货币传导机制理论”来说明货币市场的变动左右资产市场和真实经济活动。
“债务—通货收缩机制”。
C,“货币供应量视角”在全球范围内是否具有普适性
D,还有哪些机制,加剧了“货币供应量急剧下降”对真实经济的影响。
3、确立了货币理论在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美联储传读后感
美联储传读后感以前啊,美联储在我眼里就像个金融界的大怪兽,只知道它特别牛,能左右美国甚至全球的经济。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它也有自己的成长故事,就像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记,不过这个超级英雄有时候也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从它成立开始,就像是一场权力与利益的大博弈。
那些银行家们、政客们,就像一群各怀鬼胎的角色在一个大舞台上争来夺去。
你能想象吗?每一个关于货币政策的决定背后,都有着无数的争吵、妥协和算计。
就好比一群人在一个屋子里抢一块大蛋糕,每个人都想自己多分点,还得装着为大家好。
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那可真是玄之又玄。
加息、降息这些操作,就像是魔法咒语一样。
加息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给经济这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小教训,让它别跑得太疯,乖乖听话;降息呢,又像是给经济打一针强心剂,在它病恹恹的时候让它振作起来。
不过这魔法可不好掌控,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经济搞得更乱套,就像新手魔法师念错咒语,搞出一堆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书里还看到了美联储在各种危机中的表现。
比如说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就像一个救火队员,拿着自己的“金融灭火器”到处扑火。
可是有时候感觉它也是手忙脚乱的,毕竟这些危机就像超级大火,不是那么容易扑灭的。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看到那些美联储的大佬们,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愁眉苦脸,就像在热锅上的蚂蚁,各有各的狼狈样儿。
最有趣的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有时候他们像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共同应对经济上的敌人;有时候又像是互相斗气的小孩,美联储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政府又想让它听话,就这么你来我往的。
读完这本书,我对整个金融体系都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觉得金融离我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像一张大网,把我们每个人都罩在里面。
美联储就像是在这张大网中心织网的大蜘蛛,它的一举一动都能让这张网震动,然后波及到我们这些小虫子。
不过呢,了解了它的故事之后,也不再觉得它那么神秘可怕了,就像看透了一个魔术师的把戏,虽然还是很厉害,但至少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美国货币史读书笔记(原创5篇)
美国货币史读书笔记(原创5篇)美国货币史读书笔记篇1《美国货币史》读书笔记背景介绍:《美国货币史》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所著。
这本书通过对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美国经济在历史上的变迁和危机。
深入分析: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费雪认为,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政府可以影响经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他强调,尽管货币政策可能会带来短期内的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它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经济史著作,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着重分析了货币在经济史中的角色。
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历史研究,作者揭示了货币如何影响经济周期,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此外,与其他货币理论书籍相比,本书强调了政府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角色。
创作风格:《美国货币史》采用了学术论文的形式,行文清晰,逻辑严密。
作者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
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理论的现实意义,将经济学原理与实际经济运行情况相结合。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美国货币史》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济学著作。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同时,他也提醒我们,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谨慎行事,以避免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结论和评分:总的来说,《美国货币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济学著作。
它不仅提供了深入的货币理论,还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揭示了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我个人会给这本书8.5分的高分,推荐给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
美国货币史读书笔记篇2《美国货币史》读书笔记《美国货币史》是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所著的一本关于美国货币史的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美国货币体系的演变以及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揭示了美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发展历程。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货币体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金银复本位制到后来的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作文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作文本文是关于美国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美国货币史》是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传世之作,绿钞时期。
该作对美国1867——1960年将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历史进行了翔实的分析,特别是对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货币制度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话说研究大萧条30多年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上也是尽得弗里德曼的真传。
此前也听说过这本书不好啃,毕竟时间跨度很长。
这两天迅速读完了第一章绪论部分和第二章绿钞时期,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轰炸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一边看一边查试着慢慢消化。
不管怎样,绪论里明确指出本书的主线是货币存量,万变不离其宗,先把这事儿搞明白。
趁热打铁,先把第二章绿钞时期梳理梳理:1、为什么叫绿钞时期,何为绿钞?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北方联邦政府为增加支出而进行筹资,暂停了铸币本位制,发行了大量证劵与票据,以此作为主要通货,也就是信用货币本位制。
在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叫做美国流通券,也就是绿钞。
因此,从1867年美国货币存量估计值形成连续序列的最早点,到1879年恢复铸币本位,绿钞基本退出流通,就是本书所研究的绿钞时期。
2、这一时期货币存量的构成?货币存量一般是指狭义货币,这一时期包括通货和商业银行存款(此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并无明显区分),读后感《《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
通货除了绿钞外,国民银行券也占有很大比例,国民银行券由国民银行直接负债,联邦政府间接负债的。
3、货币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这一时期货币存量增加17%,总体缓慢上升,从1875年起,货币存量实际开始小幅下降。
货币存量主要与三个因素——基础货币、存款—通货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有关,下面分别分析这三个因素的影响。
由于战后部分政府债务工具退出流通,基础货币数量短暂下降。
此后,由于关于恢复铸币本位的政治斗争摇摆不定,基础货币一直在稳定水平周围波动。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作文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作文《美国货币史》是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传世之作,绿钞时期。
该作对美国1867——1960年将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历史进展了翔实的分析,特别是对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货币制度方面进展了深刻的反思。
话说研究大萧条30多年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上也是尽得弗里德曼的真传。
此前也听说过这本书不好啃,毕竟时间跨度很长。
这两天迅速读完了第一章绪论部分和第二章绿钞时期,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轰炸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一边看一边查试着慢慢消化。
不管怎样,绪论里明确指出本书的主线是货币存量,万变不离其宗,先把这事儿搞明白。
趁热打铁,先把第二章绿钞时期梳理梳理: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北方联邦政府为增加支出而进展筹资,暂停了铸币本位制,发行了大量证劵与票据,以此作为主要通货,也就是信用货币本位制。
在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叫做美国流通券,也就是绿钞。
因此,从1867年美国货币存量估计值形成连续序列的最早点,到1879年恢复铸币本位,绿钞根本退出流通,就是本书所研究的绿钞时期。
货币存量一般是指狭义货币,这一时期包括通货和商业银行存款(此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并无明显区分),《《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
通货除了绿钞外,国民银行券也占有很大比例,国民银行券由国民银行直接负债,联邦政府间接负债的。
这一时期货币存量增加17%,总体缓慢上升,从1875年起,货币存量实际开始小幅下降。
货币存量主要与三个因素——根底货币、存款—通货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有关,下面分别分析这三个因素的影响。
由于战后部分政府债务工具退出流通,根底货币数量短暂下降。
此后,由于关于恢复铸币本位的政治斗争摇摆不定,根底货币一直在稳定水平周围波动。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根底货币数量根本保持稳定。
在根底货币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货币存量还能保持小幅增长,这离不开银行体系的开展。
货币论读后感
货币论读后感第一篇:货币论读后感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经济学家以及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
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
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
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
……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 ——凯恩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问题,凯恩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判断是有效需求问题。
面对同一问题两位先贤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见解,所以结合课堂在阅读过凯恩斯这位伟大经济学家所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之后,我在他经济学的理论之下有了一点哲学体会。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的成长。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节俭消费观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度地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
在中国思想史上,持节俭消费观的思想家和学派数不胜数,节俭消费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物质资料极为匮乏的时代,正是凭借着对物质资料精打细算的使用,人类才度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才得以生息繁衍并发展至今日。
凯恩斯在书中还讨论了被经典学派奉为美德,能够泽及社会的节俭理论,认为节俭从个人的角度虽然可以说是美德,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却不一定对整体经济发展有利,因为如果无人消费还谈什么生产呢?从经济学上讲,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条件下,奢侈消费有扩大就业、增加生产、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的作用,凯恩斯旨在通过消费解决生产问题,他一反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很重要的观点,把消费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货币战争读后感体会【优秀9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体会【优秀9篇】货币战争读后感篇一当读完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1以及2后,对于心中早已存在的几个大大的疑问终于有了满意的答案。
第一.通货膨胀到底源于何种原因?大学时和寝室兄弟们谈论过这个话题,当时我一直认为是货币超发才导致的通货膨胀,而忽略了经济发展速度和货币发行间的微妙关系,在小黄的提醒下又细致的分析了下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人民币也不应该由80年代的一毛钱一斤麦子涨到现在的一块钱一斤,二三十年的时间成功贬值了10倍,当然人们的薪水也相应由80年代的40.50块钱涨到了现在的两三千块钱,这样看来,薪水的涨幅还是大于物价的涨幅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确实给力,让人民过上了相对幸福的生活,因此人们尚且沉浸在幸福快乐中。
但近来发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告诉我们人民币明显超发了,“从1997年到间中国的广义货币(m2)数量以平均17.5%的增长率在增多,最高速度为的29.4%,最低为的12.3%,而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在过去时间里有),货币数量增长率都高于gdp增长率。
”---这是我在刘佳百博士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的数据。
而我在上周六新闻联播里公布的中国央行当日公布的数据看到,截至XX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长14.8%,增幅高于XX月底的13.5%,也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很明显,这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因此我觉得这其中较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货币超发。
另外就是书中提到的信用泛滥应该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信用卡消费这一起源于美国的消费方式如今也风靡中国,但我们可以想一下,这无异于寅吃卯粮,花未来的钱,透支未来的信用,也就是把未来的流动性也搬到了现在和手中已有的货币一起流通。
再就是银行的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显然把已有的流动性成倍的提升了。
当你存一万块钱进银行,按大型金融机构的现行存款准备金率20%来计算,相当于市场上有5万的流动性,显然这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最后就是外国经济体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外围经济体的主权货币纷纷一贬再贬,拥有3.29万亿外汇储备的中国显然是手中捧着一个定时炸弹,在这些外汇都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为了自身的出口,贸易等不免也会加入贬值的行列。
《美国货币史》对中国的意义
《美国货币史》是一本关于美国货币发展史的书籍。
其中可能会涵盖以下内容:
美国货币的起源,包括美国货币的早期发展史,比如美国最早的货币,如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等。
美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包括美国货币的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比如美国独立后货币的发展情况,以及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货币的发展情况。
美国货币的制定机构和规则,包括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规章制度,以及美国货币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规则和流程。
美国货币的种类和特点,包括美国货币的纸币和硬币的种类和特点,以及美国货币的面额、设计、发行时间等信息。
美国货币的金融政策,包括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货币的流通、流动性等方面的政策。
美国货币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包括美国货币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美国货币未来的发美国货币的变革历程,包括美国货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情况,比如美国货币制度的转变,以及美国货币的技术进步等。
美国货币的国际影响,包括美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美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关系。
美国货币的精神意义,包括美国货币在美国国家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体现。
中国可能会借鉴《美国货币史》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是中国的货币制度和政策并不完全参照美国的模式。
中国的货币制度是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并且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是根据中国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发展需要进行制定的。
尽管如此,中国可能会借鉴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包括《美国货币史》中的一些内容。
例如,中国可能会借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一些经验,以及美国货币流通和流动性方面的经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按照美国的模式来进行货币制度和政策的设计。
货币战争读后感1300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1300字我春节期间就翻了这一本书。
这本是一个在美国两房工作过的华人写的, 是一本颇难定位的书, 至少经济学家不认为它是经济学著作, 小说家也可能不接受它, 因为里面的人名都是真实的。
我想把它归为经济类演义比较合适。
这本书面世2年多来, 一直位居销售排行榜高位,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我为人迟钝, 还只是最近才买, 算是未能免俗吧。
这本书在两年的畅销期间一直备受争议, 很多人在各大网站把它贬得比狗屎还臭, 好像看了立即就会变成弱智。
我看了这些人的反驳文章, 发现他们没驳出什么名堂, 总是在支末细节大作文章, 进而大搞人生攻击。
我有个观点, 真正的滥书是没人批驳的, 有人成批地反复批驳, 说明它有它的价值, 点到了某些人的痛处。
这本书的惊人之处在于:它点出了现在发达国家, 也就是最富有的那7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私有的, 美元是经过巧妙包装的私有机构美联储发行的美联储卷。
这一点所有反驳文章都无法推翻。
在美国不涉及这个残酷的事实是政治正确的要求。
从滑铁卢战争开始, 一个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犹太人银行家集团就逐步控制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 成立了各个发达国家的私有中央银行。
老罗斯柴尔德有句名言:只要让我控制货币发行, 我才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这些人控制货币发行的手段就是挑动战争, 让各国政府向这些银行家借债, 鼓励所在国寅吃卯粮, 然后由他们用今后的国民税收为抵押发行货币。
这样就明白为啥美国经济和科技那么发达, 可为啥国债越来越多, 还增长速度在加快!他们的挣钱招数有:1、通过先通货膨胀再通货紧缩来不知不觉地夺取国民的财产。
2、制造那些国际化国家的金融危机, 当这些受害国家金融破产时再用及其低廉的价格来收购受害国的优质企业。
等等。
当然, 不是没有人看透这些人把戏,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就指出让私人发行货币是对国民犯罪。
美国总统分三类, 一类是国际银行家集团捧上去的, 比如汉密尔顿;一类是与他们不合作不反抗的;一类是坚决抵抗的。
货币战争读后感大全
货币战争读后感大全第一篇范文:货币战争读后感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
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历史的经验表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打击绝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和以什么方式进行的问题,任何侥幸的心理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有感于此,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美国金融内幕的研究整理成文,希望能给中国的决策者们提个醒,不要丧失金融方面的警惕性。
2011年7月19日,美国国会正在激烈争论是否需要提高美国国债的上限,如果在8月2日仍未达成妥协,美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国债违约危机。
尽管最终国债上限将会被再度提高,但美国严重的财政赤字与国际收支赤字的危险性所造成的国债隐性危机,已在全世界面前显露无遗。
究竟为什么美国乃至全世界会采取这样一种必然导致危机的债务货币制度?为什么货币没有选择无利息成本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制度安排?到底是什么样的特殊利益集团左右着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演化?他们又是如何从政府手中夺取了货币发行大权?正是在这些强烈疑问的探究过程中,慢慢开始了货币战争的求索历程。
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中国,逐渐形成了货币战争系列的研究风格,这就是用货币的眼光、全球的视野、历史的纵深感来解读和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并前瞻性地审视未来。
2006年,当我在写货币战争一书时,完全没有预料到短短几年之后,“货币战争”这一曾被讥讽为“子虚乌有”的词汇,竟成为世界各国政要和学者广泛关注的国际性热门话题。
历史已经证明了货币的巨大力量。
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
中国未来的发展同样必将与货币紧密相连。
第二篇范文:货币战争读后感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
作者宋鸿兵,1968年出生于四川,199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University)硕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是货币理论实证研究之巅峰杰作,是货币主义学派之核心文献,是弗里德曼诺贝尔奖之主要成就。
该书1963年由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出版发行,成为学术界一件大事。
自问世之日起,《美国货币史》旋即成为所有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者之必读经典,亦是货币经济学领域引用率最高之学术著作。
此前也听说过《美国货币史》不好啃,毕竟时间跨度很长有百年之久。
但既然作为一部经典传世巨著,又是一本不得不读的经济学专业著作,理所当然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让我有机会一探的它庐山真面目。
《美国货币史》洋洋大观,其主旨,以金融研究界的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货币很重要”:货币是一个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独立而可控的力量。
在经济史上,可能很难找到比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更好的案例来分析和印证“货币很重要”这个观点了。
如果说此前的经济周期基本上是从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活动扩散到金融市场的话,那么,2008年的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第一次全球意义上从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迅速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周期,货币金融因素成为经济波动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主导这场全球金融海啸的,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制造出来的、被高杠杆扩散到全球的“有毒资产”,是华尔街自己制造出来的“货币魔鬼”。
货币从这个层面再次证明了它自身的重要性。
在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金融界人士一度认为,美国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在金融危机中,以研究大萧条著称的伯南克教授,正好担任美联储的主席,这使得此前只能代表伯南克研究水准的关于大萧条的专业成果,能够迅速成为美联储的力度很大的具体政策举措。
如果从通常的教科书意义上,伯南克及其领导下的美联储在危机中采用了种种政策措施,在传统的中央银行学中多数是“非典型的货币政策”,但是其基本思路来自伯南克对于大萧条的研究。
而在对于大萧条的种种深刻的研究中,弗里德曼及其《美国货币史》都是其中的权威著作,说伯南克的研究和当前的政策深受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说法,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救市政策的理论上的蛛丝马迹。
这样,在种种机缘之下,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本来是一本有点晦涩的、专业的经济金融专业著作,现在因为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的关系,竟然更像是一本专业著作中的畅销书了: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投资者,都可以从中寻找理解当前金融危机走向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的启迪。
《美国货币史》就像一个灵感之源和智慧引爆器,激发一代又一代经济学者去重新考察“大萧条”。
我们可以说,迄今为止对大萧条的研究,主要方向就是对弗里德曼“货币供应量视角”之前后左右的深度扩展。
对“货币供应量视角”前后左右的全面扩展,差不多涵盖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全部成就。
该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
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
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详实研究对于身处危机中的我们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必要经常重读。
研读本书,尤其是对于银本位、金本位和信用本位的评述引发了我对于货币体系的更大兴趣,这也是打开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一把钥匙。
货币制度争论消除之后,金融和政治焦点转移到了银行业体系上。
银行业反复出现的危机引发了不满。
1913年,联邦储备作为一项永久性的措施被国会采纳。
1914 年,联邦储备体系开始运转。
这一美国货币体系内部的深远变革恰好与同样意义非凡的外部变革(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外部环境与内部货币供给间的纽带有所放松)同时发生,这注定了联邦储备体系会保持下来。
两种变革共同促使1914年成为了美国货币史上的一个主要分水岭。
联邦储备体系也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其中调节准备金率的权力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
在货币体系方面,美元对黄金贬值,而且金本位的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金币的使用被废止,持有金币或金块不再合法。
财政部可以继续自由地以固定的价格从铸币局买入黄金,但自由地以固定的价格卖出黄金只能用于国际支付。
随着金本位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相继抛弃金本位以及其他国家广泛采用外汇管制,美国有效地实现了信用本位。
黄金成为一种合法的商品,其价格受法律支持,而不再是任何意义上我们货币体系的基础。
弗里德曼以货币做史,本身就确立了货币作为经济调控核心的地位。
两个时期的一个可能的根本共同点是对经济稳定性变化的预期。
在其他方面保持不变时,非常合理的解释是当个人和企业预期经济状况稳定时,他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以货币准替代物的形式持有的资产会少于他们预期经济动荡和不稳定状况下的持有量。
毕竟,现金作为资产的主要优点是其用途广泛。
它在应付紧急事件以及利用良机时能提供最少的约束和最大限度的灵活性。
未来越不稳定,这种灵活性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可能就会越大,这也说明了流动性随着预期变化而变化。
《美国货币史》主要贡献有三:其一、发现货币供应量和总体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二、解释1930年代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其三、成功发动对“凯恩斯革命”之“反革命”,重新确立货币理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第一项贡献,《美国货币史》第十三章之《总结》说得非常明确[2]:“考察不同时代和不同条件下之货币历史,目的就是要从各种看似互不相关的或偶然的事件里,发现共同规律。
与此同时,我们还获得足够信心,深信我们发现的共同规律,对于其他尚待考察的历史事实和未来将要发生的现象,照样适用。
通过详尽考察和分析近一个世纪的美国货币史,我们有如下四项发现:第一、货币供应量之变动过程与总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之变动,紧密相关;第二、货币变量与总体经济活动之关系高度稳定;第三、货币变量之波动往往具有独立之起源,并非总体经济活动之变化的被动反映。
第四、关于货币,表面现象往往具有欺骗性,真正重要的关系往往与吸引人们眼球的表象恰好相反。
我们可以预见:上述三个共同规律,将适用于未来的货币历史发展,正如它们适用于过去漫长的历史经验一样。
此外,对于第四项发现,我们还不能说是非常明确的一般结论,我们期待未来的历史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实例来支持这项发现,正如过去历史已经提供了大量实例一样。
”前述戈顿主编的《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架构》,旨在从数理模型角度厘清《美国货币史》的分析逻辑。
第二项贡献的影响力或知名度,比第一项还要大得多。
《美国货币史》第七章“大萧条(1929—1933)”,篇幅长达120页,占全书七分之一,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曾经将此章独立出版,可见学界对此章之高度重视。
弗里德曼解释大萧条的“货币供应量视角”尽管没有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却是最负盛名之解释。
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是当代研究大萧条的大名家。
伯氏1983年发表成名作《金融危机之非货币效果如何加剧大萧条之蔓延》,正是基于对《美国货币史》的深入解读,以及对事实的重新考量。
伯氏认为:“对于1930年代金融部门和总体经济之关系,货币供应量视角并非完整解释。
货币视角的第一个困难是:它没有货币效应如何影响真实经济的理论,能够解释30年代货币非中性为何持续如此之久。
货币视角的第二个困难是:1930年代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数量上不足以解释总产出的持续下降。
[3]”伯氏主要的理论贡献正是源于他对弗里德曼“货币供应量视角”的修正、创新和完善。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解释大萧条的关键变量是“货币供应量的崩溃”(monetary collapse),矛头直指美联储。
二位大师引用大量事实,证明货币供应量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内部的权力斗争,间接原因则是美联储官员对当时美国经济和货币困境缺乏正确认识。
当然,弗里德曼对当时美国经济学界的无能和无知也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读者可以参看“大萧条”一章第七节之精彩论述。
对于第三项贡献,弗里德曼本人非常看重。
他和夫人罗斯联袂的自传《两个幸运的人》,多次提到《美国货币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己成就的深深自豪感。
弗里德曼说:“我和施瓦茨合作出版的三卷货币史著作里,最出名的是《美国货币史》。
我已经说过,该书对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之间的辩论产生了深刻影响。
不仅如此,该书对1930年代大萧条的解释,还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政府的认识,激发人们重新考察政府对于整体经济活动,究竟能够发挥怎样的指导作用。
”“我们不容易想象一个弗里德曼更伟大的人生。
生于一九一二,他度过的日子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大时代。
科技猛进,战争无数,什么主义都出现过。
上苍有眼,看中了一个长得不高的人,把所有应付这些大争议需要的天赋都给了他。
他于是站起来,寸步不移地为人类的生活与自由辩护,到死为止。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在主流的经济思想似乎又开始向政府干预方向转弯的时候,弗里德曼的重要性又再次呈现出来。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仅被《美国货币史》博大精深的经济学奥秘所折服,自叹不如,使我更加知道自己专业知识的的不足,明白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同时也被弗里德曼这位可敬的又伟大的已故老人的深深敬仰,他站在那里没有谁不知道,我想,既然大家知道,他会永远地站在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