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和逻辑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3. 教学卡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千以内减法,引出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
2. 讲解新课:讲解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示例演示。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辅导并讲解答案。
4. 应用拓展:运用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奖金等。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运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连续退位减法。
2. 运用实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连续退位减法的应用。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实际应用: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用连续退位减法的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组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连续退位减法知识。
3.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练习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及技巧。
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的原理,熟练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万以内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入连续退位减法。
2. 讲解新课: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举例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律。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并讲解错误。
4. 应用拓展: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计算准确性。
3. 实际应用评价: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连续退位减法。
七、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练习巩固: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和实例。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万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检查和纠正错误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运算方法及计算步骤。
2.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中的退位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退位减法的教学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3. 准备一些有关万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教案的其他章节将在后续提问中提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引出退位减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
2. 讲解退位减法运算方法:结合PPT或黑板,讲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重点讲解退位操作。
3. 示范例题:教师演示几道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退位减法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练习题最多、正确率最高。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运算。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退位减法运算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反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讲解退位减法运算方法:环节,教师应详细解释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如何识别需要退位的数位,以及如何进行退位操作。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练习题:完成一些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题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连续退位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万以内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出连续退位减法。
2. 讲解新课:讲解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其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和例题。
2. 练习题库: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包括难易不同的题目。
3. 计算器:用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4. 教学视频:讲解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概念及运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连续退位减法运算。
3. 第三课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运用连续退位减法。
4. 第四课时:总结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挑战连续退位——万以内连续两次退位减法教案
挑战连续退位——万以内连续两次退位减法教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退位减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也是一项需要掌握的技能。
在退位减法中,当一个减数大于相应的数字位时,需要向上一位借位进行减法运算。
而连续两次借位运算就是连续退位,有一定难度。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种有趣的方法来学习这一概念——万以内连续两次退位减法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教学将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进行万以内连续两次退位减法的运算,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教学内容:一、课前研究概括1、学生课前预习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2、了解计算机如何计算连续两次借位运算。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1、清晰地讲解如何进行退位减法,特别是连续两次退位减法。
2、通过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一起体验这个过程。
3、让学生自行模仿教师的操作,尝试进行退位减法,并进行小组合作。
三、学生实践操作1、让学生通过使用数字卡片或其他数字工具,进行退位减法的训练。
2、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分别设计若干道连续两次退位减法练习题,并相互交流学习。
四、分析操作结果1、引导学生对于退位减法和连续两次退位减法进行思考与总结,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退位减法。
2、通过对孩子的操作和思考能力进行总结,并进行评价分析,找到能够提高孩子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感中逐渐掌握连续两次借位运算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到进行连续两次退位的运算实际上是如何进行的,从而增加他们对于数学的成就感和信心。
万以内连续两次退位减法教案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更好地掌握退位减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将学习进行到底,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者。
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背景: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之后,需要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以提高计算能力。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如何处理退位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
3.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基本的加减法知识,引入连续退位减法的话题。
4.2 讲解与演示:用具体的例子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4.3 练习与讲解:让学生进行练习,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案、PPT等教学文件6.2 练习题库6.3 教学视频或动画资源6.4 学生作业样本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7.2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讲解与演示→练习与讲解→总结与拓展7.3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第八章:教学反馈8.1 课堂反馈: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8.2 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8.3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第九章:教学改进9.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和练习9.2 针对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9.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2 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10.3 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资源:教案、PPT等教学文件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需要确保它们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一、教材分析: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
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例2是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例3是整百数减三位数。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班级:四、教学时间:五、教学目标:六、教学重点:减法的计算法则。
七、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九、教学方法:讲授、交流、谈话、操作、指导十、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十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80-7=35-8=63-4=26-7=42-5=43-6=32-9=65-9=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54-21=79-37=65-24=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题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教学例题2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及逻辑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 运用例题讲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千以内的减法,引出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
2. 讲解连续退位减法:借助直观演示,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题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反思: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其合作交流能力。
3. 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案例,评估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完成一定数量的连续退位减法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制作连续退位减法的PPT演示文稿,用于课堂讲解。
2. 提供一系列连续退位减法的练习题,包括纸质和电子版本。
3. 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连续退位减法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
3. 第5-6课时:进行练习巩固和小组讨论。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退位减法的意义。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出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问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互相学习,达成共识。
4. 课堂讲解: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5.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际应用: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9.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包括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相关内容。
2. 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生活情境素材:用于引出问题和实际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进行巩固练习。
3. 第5-6课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23页,例1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及三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部分内容。
学好本课,巩固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本课属于“数与代数"中的“数的运算”领域,教学时要注重在具体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连续退位减法的算法,掌握算理。
本课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仔细分析本课教材,教材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三位数的大小,由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进行估算;第二层,将实际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数轴和算式,使数学问题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第三层,在此基础上,进行竖式计算,导入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的计算法则。
不仅学会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还可以明白无论是几位数的正整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法则都相同。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三年级上册的学生。
学生已经通过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的假发和减法(一)》,初步掌握了减法的运算法则和退位方法。
这为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此时,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有所发展,但是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实用价值巨大,因此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实际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运用到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初步的数感。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归纳、总结“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探索的精神.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法则。
2. 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过程。
3. 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过程。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续退位减法的意义。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 课堂讲解: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笔算过程,举例说明。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连续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全面评估学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水平。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工资等。
2. 举一反三:让学生尝试其他类型的退位减法,如连续进位减法等。
3. 探索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退位求减——万以内退位减法综合教案
【退位求减——万以内退位减法综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地理解退位减法的定义;(2)能够掌握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理解退位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以及退位减法与整数的比较大小;(4)能够运用万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数学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准确的数学计算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实际问题的数学计算。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注意事项(1)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退位减法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2)教师应严格把握教学进度和时间,适时进行复习和巩固;(3)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解读退位减法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知识,复习十以内加减法和百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开展下一步的退位减法教学。
(2)讲解退位减法的定义介绍退位减法的定义及特点,说明退位减法与前进位减法的区别,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基础。
(3)讲解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详细讲解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进位、借位、合位等操作,注重实际操作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4)加深理解退位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针对退位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加减法的原理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退位减法与加法的本质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退位减法与整数的比较大小基于万以内整数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借助退位减法进行整数的比较大小,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提高反应速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6)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将退位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如何在数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计算任务,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过程: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退位减法的实际问题;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
2.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
-与家长一起探讨退位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3.拓展作业:
-收集生活中的退位减法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
-尝试设计一个退位减法的小游戏,与同学互相交换玩耍,提高运算技巧。
4.思考作业:
-总结自己在学习退位减法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写一篇数学日记;
-思考退位减法与之前学习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此时,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也容易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针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差异,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探索;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23页,例1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及三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部分内容。
学好本课,巩固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中的“数的运算”领域,教学时要注重在具体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连续退位减法的算法,掌握算理。
本课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仔细分析本课教材,教材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三位数的大小,由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进行估算;第二层,将实际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数轴和算式,使数学问题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第三层,在此基础上,进行竖式计算,导入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的计算法则。
不仅学会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还可以明白无论是几位数的正整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法则都相同。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三年级上册的学生。
学生已经通过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的假发和减法(一)》,初步掌握了减法的运算法则和退位方法。
这为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此时,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有所发展,但是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他们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实用价值巨大,因此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实际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运用到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初步的数感。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归纳、总结“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8篇)《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万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估算,进一步领会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祖国山河的秀丽神奇,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连续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去美丽的云南看看(课件出示地图)师:昆明到了,从昆明机场到石林需要乘坐客车。
(课件出示题目:两辆客车,共有90个座位,已经做了22人,还剩多少个座位?)师:谁能读一读?怎样列式呢?(学生解答,教师板书)师:同学们看,这就是云南昆明的“石林”(课件欣赏图)。
石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
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
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
师:石林美吗?云南的大理和丽江也很美!想去吗?瞧,这是我设计的这次旅游的线路图。
(课件展示)二.情境中产生问题,学习新知。
师:从这个图上,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生看图回答)生1:从大理到昆明全长348千米。
师:我们现在在哪?生:昆明!师:这条信息应该怎样说呢?生2:从昆明到大理全长348千米。
生3: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
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4:大理到丽江有多远?师: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我把这张线路图绘制成了线段图。
(课件展示)师:从大理到丽江全长517千米。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 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4.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连续退位减法的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连续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4. 练习巩固: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连续退位减法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续退位减法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等,让学生尝试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数学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资源1. 实例导入:收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于导入课堂。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2.2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2.2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47页例题和第48页的练习题。
例题讲述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了演示。
学生们需要掌握这个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连续退位的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计算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说:“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橙子,请问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来回答这个问题。
2. 新课引入:我通过PPT展示教材第47页的例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大家看看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然后,我会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我会强调连续退位的规则,并提醒学生们注意细节。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他们对连续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板书出教材第47页的例题和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语言,让学生们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2354 123 =2. 4567 2345 =3. 8901 5432 =答案:1. 2354 123 = 22312. 4567 2345 = 22223. 8901 5432 = 346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续退位减法概念:当减数位数为四位数,被减数位数为三位数时,需要从个位开始退位,逐位相减。
2. 连续退位减法运算步骤:a. 从个位开始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向高位退位。
b. 高位向低位借位,本位加上10,继续相减。
c. 重复步骤b,直到所有位数相减完毕。
3. 连续退位减法算式:a b = c(其中a为被减数,b为减数,c为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和算式。
2.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减法过程中的借位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互相练习、讨论,提高计算能力。
3. 采用练习法,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连续退位减法的问题。
2. 讲解与演示: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并进行实物演示。
3. 练习与讨论:学生互相练习连续退位减法,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批改:定期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交流。
七、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奖金等。
2. 教学拓展:介绍其他退位减法的方法,如千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
3. 举办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定期对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23页,例1和做一做。
●教材分析《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及三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部分内容。
学好本课,巩固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中的“数的运算”领域,教学时要注重在具体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连续退位减法的算法,掌握算理。
本课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仔细分析本课教材,教材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三位数的大小,由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进行估算;第二层,将实际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数轴和算式,使数学问题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第三层,在此基础上,进行竖式计算,导入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的计算法则。
不仅学会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还可以明白无论是几位数的正整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法则都相同。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三年级上册的学生。
学生已经通过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的假发和减法(一)》,初步掌握了减法的运算法则和退位方法。
这为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此时,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有所发展,但是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他们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实用价值巨大,因此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实际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运用到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初步的数感。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归纳、总结“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退位减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
●教学准备《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多媒体课件、直尺●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发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教学过程不仅注重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探究新课1.情境描述师:同学们,今年的国庆长假你们出门旅游了吗?预设:一部分学生回答去了。
师:老师今年也去旅游了,老师去的是云南,那大家想看看云南美丽的风景吗?预设:想。
师:嗯,老师带大家看几张照片。
(PPT)老师去的第一站是昆明,这是昆明的石林,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这座庞大的石林。
第二站老师去大理,这是大理三塔寺,漂亮吗?最后一站,老师去的是丽江,这是玉龙雪山,山峰高耸入云,终年积雪。
师:老师在去之前,向导游阿姨要了旅游路线图,就是这一幅。
大家看一看。
(PPT)2.初步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师:(指导学生看主题图)仔细观察这张路线图,你们可以从中读出哪些数学信息呢?预设1: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师:嗯,同学们捕捉信息的能力真不错。
那么接下来,老师把这条路线图转化成线段图,大家再来看一看。
从昆明到大理是多少千米呀?预设:348千米。
师:那么这个517千米又代表了什么呢?预设:从昆明到丽江是517千米。
师:那么同学们在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你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愿意来当当小老师,提个数学问题?昆明大理丽江0千米 348千米 517千米预设:从大理到丽江还有多少千米??千米昆明大理丽江0千米 348千米 517千米师: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怎样列式吗?预设:知道。
师:大家一起告诉老师。
预设:517-348= (板书)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估算,那么老师现在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题的答案。
预设1:520-350=170预设2:500-300=200预设3:500-350=150预设4:520-300=220【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估算方法,并增强其估算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是正确的,那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更加准确的答案,那要怎么做呢?预设:列竖式计算。
二、自主探究,学会计算1.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师:好,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小组活动,探究计算方法,看是否在计算中遇到困难。
同时老师会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计算。
活动要求:1)同桌、前后桌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如果有落单的同学请自行选择一小组加入。
2)小组活动认真仔细,每个同学都有事做。
活动结束后选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成果。
3)小组讨论不要影响到黑板上演算的同学。
师: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么?(小组活动开始,老师巡视,并提醒列竖式的注意点。
)预设:听清了。
师:那么,开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计算,学生间相互讨论,更加理解并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
同时,可以发现自己发现不了的错误。
师:看同学们完成的差不多了,那么我们先看黑板上的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老师看见了大家眼神中都有着迷惑,一题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其实老师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两种结果,大家一起来看看。
现在,我们的黑板上有四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或者说这里有正确答案吗?谁有好办法验算一下。
预设1:差加减数的方法。
预设2:看退位点来判断是否正确。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活跃,这么短短的时间就想到了两种检验的好办法,并且找到了哪个结果才是正确的。
那么这个169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算算好么?预设:好。
老师在带领同学一起计算(板书并提醒列竖式的各种注意点,注意退位)。
找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发现同学的错误点。
••5 1 7― 3 4 8169得到正确答案后,再请原来做题的学生给自己纠错。
学生常见的错误预设:1)退位减法计算中,被借走1后,忘了减1(可能忘记十位或百位或两者同时忘)。
2)有的学生在连续退位计算时,会将两数相减做成相加的。
••5 1 7― 3 4 817 9 (十位、百位被借1之后,十位忘记减去1)••5 1 7― 3 4 82 6 9 (十位、百位被借1之后,百位忘记减去1)••5 1 7― 3 4 82 7 9 (十位、百位被借1之后,两个数位都忘记减去1)师:好了,现在谁愿意再来完整地说一说这一题的笔算过程?学生完整地说一遍。
师:说的正确完整,真棒。
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了退位减法。
那么这次学习的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呀?预设:之前只退了一位,这次退了两位,而且是连续的两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续退位减法(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温馨提示想给大家的吗?预设1:数位对齐。
预设2:从各位减起。
预设3: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并且被借走的那一位不要忘记减1。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计算,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能让他们更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老师最后点拨,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2.巩固估算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之前同学们估算的答案,大家喜欢哪一种呢?预设:喜欢得到170的那个。
师:为什么?预设:因为和169最接近。
师:同学们,我们以后在进行估算的时候,就可以将数字看成和他最接近的整十数或者正百数,这样我们的估算就能够更加准确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了解估算方法不只有唯一一种,但是要懂得选择最佳的方法。
3.小结:师: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连续退位减法,还知道了要注意什么,大家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就掌握了这么多知识,老师非常高兴。
三、练习巩固,强化理解师:那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你们有信心吗?预设:有。
师:声音真洪亮,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3页下面的做一做。
找一找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1: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预设2:桃树比梨树少多少棵?预设3: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师:同学们真棒啊,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那我们现在来算一算前面三个问题。
前两排同学计算第一个问题,中间两排同学计算第二,最后两排同学计算最后一个问题。
老师还会请三位同学上台列竖式。
看谁计算得既准确又迅速。
(师走下讲台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还存在的问题。
)●课堂作业练习师:同学们,老师看大家都掌握的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小试牛刀,拿出你们的课堂作业本,翻到X页,看谁能做的又快又好。
●板书设计连续退位减法517-348=169(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