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区别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区别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虽然它们都是指导学生研究的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区别。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方式和步骤。
它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来选择和应用的。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演示、讨论、实验、案例等多种形式。
每个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案。
它是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扩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学策略可以包括分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案例分
析等多种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风格和能力水平来选择适合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之间存在一些区别和联系。
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而教学策略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案。
教学方法更注重教师如何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教学策略更注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
尽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所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联系。
教学策略可以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师用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总体方法和方案。
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1. 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策略适合于知识型和技能型的教学任务,能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明确的指导。
例如,在教授基础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教学策略,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范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 发现式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和发现的方式来构建知识。
这种策略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获得知识。
3.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和互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这种策略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例如,在教授语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操作步骤,用来实现教学策略。
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概念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
在使用讲授法时,教师应注意语言表达清晰、内容生动,以及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提问。
2. 实践法实践法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模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在使用实践法时,教师应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安全的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实践。
高中演示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羔
.
高 中 演 示 实 验 的 探 究 性 教 学 策 略
张 宏 坤
( 峰二 中 , 赤 内蒙 古 赤 峰
摘 要 : 示探 究 性 实验 是 物 理 课 堂教 学 中 富有 创 造 性 演 的 内容 , 探 究性 实验 教 学 中, 过 让 学 生 观 察 实验 现 象 , 在 通 引 起 思 考 ,生 成 问题 , 引导 学 生像 科 学 家一 样 去 思 考 和研 究 问 题, 掌握 科 学研 究 的 基本 方 法 。 关 键 词 : 中演 示 实验 探 究性教 学 策略 教 学 案例 高
生 的 地 理 思 维 能 力 、 合 能 力 , 造 能 力 , 有 利 于 增 强 学 生 综 创 更 学 习地 理 的兴 趣 。 比如 说 在 讲 授 “ 品谷 物 农 业 ” 部 分 内容 商 这 时 , 出问 题 “ 德 基 或 者 克 莉 丝 汀 的 面包 和学 校 小 店 的面 包 提 肯 相 比价格 一 样 吗 ?有 什 么 不 同?” 时学 生 的脑 细 胞 就 开始 活 这
对 实 验 条件 要 求 不 高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示 实 验 进 行 时 . 师 演 教 应 提 醒 学生 注意 观 察 关 键 的 实 验 现 象 , 进 行 适 当的 讲 解 : 并 对 于 可 以 控制 和分 步 的演 示 实 验 ,可 以 在 中 间 的某 个 环 节 给 学 生 思 考 的 时 间 ; 意 合理 分 配 演 示 实 验 时 间 , 注 把演 示 实 验 放 在 整 个课 堂教 学 中予 以 考 虑 。
2运 用案 例 式 教 学 法 . 堂 融入 生活 实际 . 课
传 统 的课 堂 教 学 只 是 告 诉 学 生 怎 么 去做 ,而 且 内容 经 常 非 常 乏 味 , 一 定程 度 上 会 挫 伤学 生 的学 习 积极 性 。 案 例 教 在 但 学 要 学 生 自己去 思 考 , 得 枯 燥 乏 味 变 得 生 动 活 泼 , 每 位 学 使 让 生 都要 发表 自己 的见 解 。 案 例 式 教 学 的 运用 得 法 可 以培 养 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一、引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当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不足、实验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因此,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策略。
二、实验设计优化1.增加探究性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被动接受。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应该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等。
2.增加趣味性和生活化:演示实验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规律。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实验器材:针对现有实验器材不足或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尝试改进现有器材或开发新的实验器材。
例如,可以利用废弃物自制教具,既环保又实用。
三、教师角度优化1.提高教师实验技能: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同时,教师应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2.注重引导和启发: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演示实验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注重实验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四、学生角度优化1.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演示实验,亲手操作实验器材,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试述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主要优缺点
试述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主要优缺点摘要:一、引言二、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常用教学策略1.演示实验2.验证实验3.探究实验4.模拟实验5.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三、各种教学策略的优缺点1.演示实验2.验证实验3.探究实验4.模拟实验5.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四、结论正文:一、引言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设计实验课程。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优缺点。
二、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常用教学策略1.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理论知识。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缺点是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验证实验验证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和进行实验,验证某一生物学原理或假设。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缺点是实验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教师严格指导和控制。
3.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缺点是实验过程可能耗时较长,对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的耐心要求较高。
4.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模拟软件等,模拟生物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点是能够节省实验资源,降低实验风险,提高实验效率;缺点是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实践参与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性较强。
5.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实验教学。
教学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一、引言教学教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制定的详细计划和指导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教案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二、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一:讲授法1. 案例描述: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优势:讲授法能够快速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适用于知识点明确、概念较简单的内容。
3. 应用场景:适用于理论知识的普及、基础知识的讲解等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二:示范法1. 案例描述:教师通过自身演示或模拟操作的方式展示正确的学习方法、技能或过程。
2. 优势:示范法能够直观地展示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正确的方法和技能。
3. 应用场景: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或操作的教学,如实验课、体育课等。
教学方法三:探究法1. 案例描述: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发现知识。
2. 优势:探究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应用场景: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环节。
三、策略分析教学策略一:启发式教学策略1. 描述: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 优势:启发式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应用场景: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二: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具1. 描述:借助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电脑等,辅助教师教学,提供图像、声音等多种感官刺激。
2. 优势:多媒体教具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 应用场景:适用于生动展示实物、图表、动画等教学内容的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三:小组合作学习1. 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和学习,并通过互动和讨论来促进学习效果。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分类及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分类及教学策略中学化学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化学实验的分类与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学化学实验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化学反应实验:根据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热反应等。
2.分析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手段进行分类,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的现象来判断物质的性质,如利用硫化氢气体产生沉淀判断金属离子的反应。
定量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来确定物质的含量,如利用酸碱滴定测定某种物质的浓度。
3.合成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手段进行分类,包括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
无机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无机物质,如氧化铁的合成。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如酯的合成。
4.鉴别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分类,主要用于鉴别物质的性质或组成,如用火花测试鉴别金属,用物质的溶解性、颜色等进行鉴别。
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实验目的:在教学前,教师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将实验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实验结果的意义。
2.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进行实验,并注意安全操作。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3.强调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5.加强实验的实践性:在实验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仪器和参与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的实践性。
以上就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分类及教学策略的简要介绍。
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教学方法和策略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提供一些有助于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育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适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概念。
2.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 案例法:通过引用真实或虚拟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和模拟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学习。
二、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者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2. 激发思考: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和开放性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体验教学:通过创设情感环境和情境感知,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主动学习和参与。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享精神。
5. 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改进学习方法。
三、教学改进的建议教育是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领域,教学方法和策略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1. 了解学生特点: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选择
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选择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例。
一、了解学生特点与需求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学生的年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等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例如,小学生通常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更感兴趣,而高中生则可能更倾向于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问题解决: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形成理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演示与实践:直观的演示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三、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原理、概念等,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在使用讲授法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 互动法:互动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讨论、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结语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选择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本文将讨论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的一些原则和实践。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策略:1.直接教学法:该教学策略适用于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讲解。
教师通过直接解释、演示和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检查。
2.合作学习法:该教学策略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团队项目或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该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教学法:该教学策略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该教学方法适用于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阐述。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检查。
2.讨论法:该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3.实践法: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具体教案设计中,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分类及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分类及教学策略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
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很多种类,接下来我们将对中学化学演示实验进行分类并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分类1. 气体实验:气体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的演示实验之一,通过气体的制取、性质和反应等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气体的认识。
比如通过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氢气和氧气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混合比例对燃烧的影响。
2. 溶液实验:溶液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溶液的稀释、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等过程。
比如制备不同浓度的盐溶液,观察不同浓度盐溶液的颜色和沉淀生成情况,可以让学生掌握浓度、颜色和沉淀生成的关系。
3. 酸碱实验:酸碱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溶液的性质和反应。
比如用酸和碱制备中和溶液,观察中和反应的变化,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盐和水。
4.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和过程,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比如观察铜与盐酸反应、铁与硫酸反应等,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二、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或趣味性强的实验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燃烧反应产生的火焰、颜色变化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实验中来。
2. 提倡手动操作: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老师不仅要自己进行实验演示,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通过自己动手,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实验现象和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安全意识:化学实验是一个存在一定风险的过程,老师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要时刻强调实验室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危险性和安全规范,确保实验能够安全进行。
4. 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时,老师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策略的基本分类
教学策略的基本分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不同,教学策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教学策略进行基本分类。
一、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讲授、讲解、演示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种策略适用于知识密集、技能要求高的学科,如数学、物理等。
在直接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讲授、讲解、示范、演示等多种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探究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这种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启发思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个别化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策略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种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
在个别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分类及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分类及教学策略中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推理、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现象或过程的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分类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分类1. 可视性演示实验:主要通过观察,展示化学现象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现象产生的过程和结果。
2. 听觉演示实验:通过声音或音响设备展示化学现象,如气体的振荡声音、爆炸声音等,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效果。
3. 嗅觉演示实验:通过化学物质在反应过程或产物中散发出的气味,让学生通过嗅觉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特点。
二、教学策略1. 目标明确: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演示实验的目标和意义,并告知学生实验的预期结果,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简单明了: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实施过程必须简单明了,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化学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要将实验步骤分解,条理清晰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注重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3. 安全第一: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安全问题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要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范,选择稳定、安全的化学物质进行实验,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4. 激发思考: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应当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深化理解: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看到化学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能够将实际观察与抽象概念进行联系,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科学教育的探究与实验教学策略比较
科学教育的探究与实验教学策略比较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不同的教学策略被提出和运用。
本文将探究科学教育的实验教学策略,并比较不同策略的优缺点。
一、什么是实验教学策略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它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并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教学策略的种类1. 传统实验教学策略传统实验教学策略通常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和解释实验,并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
这种策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角色相对被动。
优点是能够快速和有效地传授科学知识,但缺点是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机会,无法全面理解实验过程和原理。
2. 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和执行过程。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指导学生的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
这种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这种策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对于初学者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 合作实验教学策略合作实验教学策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并相互讨论和交流实验结果。
这种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理解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之间水平的不均衡以及合作的困难,学生可能出现依赖他人和眼高手低的情况。
三、实验教学策略的比较传统实验教学策略在传授科学知识方面具有效果明显的优点,但学生的参与度较低,难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技能。
合作实验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存在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和团队合作困难的问题。
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演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们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演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教学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演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它们分别强调直观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演示教学法1. 定义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表、视频等直观教具,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方法。
它强调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特点(1)直观性:通过直观教具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形象性:利用图像、视频等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3)生动性:通过生动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实施策略(1)选择合适的演示教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演示教具。
(2)注重演示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鼓励学生参与:在演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应用实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电磁铁、电流表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实践教学法1. 定义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方法。
2. 特点(1)实践性: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合作性: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施策略(1)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
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往往过于依赖老师的指令,缺乏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并主动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提升。
2. 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料为了帮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料。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和实验文献等。
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料,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实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深入思考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可能的解释。
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开展实践操作实验探究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实际的实验操作。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自感受实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5. 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实验现象的变化和实验过程的步骤。
同时,实验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6. 制定实验方案和报告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报告。
通过制定实验方案,学生可以思考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步骤等,并合理安排实验的时间和材料。
而制定实验报告,则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并提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7. 进行团队合作实验探究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
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与创新
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与创新导言:生物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概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却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与创新。
一、背景1. 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实验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验教学策略的探索1. 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与教材内容相符合,既能够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能够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此外,实验内容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和参与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和发现问题。
3. 创设合适的实验环境实验环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的实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
只有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者已经开始将实验教学策略应用到生物学教学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
这些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设计与实施教师通过设计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并进行实施,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和动态变化。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授课的重要工具,它规划了教学的内容、目标、过程和评价等方面。
在教案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讲解和演示来传授知识和技能。
它适用于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如数学、物理等。
在教案中,讲授法常常采用以下策略:1. 探究引导策略:通过提问、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种策略能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策略:在讲授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策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合作,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在教案中,讨论法常常采用以下策略:1. 小组讨论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形成共识,然后再向全班展示并交流意见。
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 观点对立策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观点,并要求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通过辩论和交流,激发学生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
3. 问题导向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践法实践法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教案中,实践法常常采用以下策略:1. 实验探究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观摩体验策略:组织学生参观实地或观看相关视频,让他们亲眼目睹和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教学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教学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过程的规划和指导。
在编写教学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教学教案编写中,教学策略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问题导入策略问题导入策略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通常适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数学方程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今年12岁,那么他的爷爷和奶奶分别多大年纪?”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方程式计算爷爷和奶奶的年龄。
2.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这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英语口语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顾客和店员,通过对话来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3.探究学习策略探究学习策略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谨慎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1.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
2.示范法示范法是一种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方式来教授技能的方法。
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借以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展示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案例。
一、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指导思路和操作方法。
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实践活动、情境模拟或引发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
2. 提供适宜的挑战学习需要一定的挑战性,过低或过高的难度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在适度的挑战中学习和成长。
3. 引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4. 激发自主学习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自主探究课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程和教学目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知识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和理论原理,向学生传授知识。
2. 示范法示范法适用于需要实际操作或观察的课程,教师通过演示实例或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例如,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3. 讨论法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
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
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
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
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
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益性、便于理解等优点,从整体看应该大力提倡,创造条件设施,但也有存在不足之处。
如:用媒体全部代替演示实验,有些实验本来色彩分明运用媒体反而变的色彩混乱,因此媒体应该应用的合理、适当,该用的时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
2.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创新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
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它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种教学方法:生生间的合作探究:
新授课中部分演示实验,教师以动手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同时上讲台,共同完成操作,教师作评委,对正确无误的操作作出积极的评价,对不规范的操作提出委婉的建议,同时提供建设性意见。
如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NH3的
制取”,本实验是初中“O2制取”实验的翻版,可以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完成发生装置的装配,让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完成收集装置。
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发生装置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收集氨气的试管为什么要向下棉花应蘸取什么
试液为什么要蘸取这种溶液怎样检验NH3是否集满提问前
先说明:两位合作者可相互讨论,回答不出或不完整由下面的同学回答或补充。
试验下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上台的两位同学精诚合作的精神让我佩服。
师生间的合作探究
新授课中部分演示实验,教师邀请部分平时较害羞,不敢动手的学生上讲台,教师与他们共同合作,以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
如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乙烯的制取及性质”的实验,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邀请两位学生上讲台,交待简单的任务,一位看温度计,一到170℃,马上报告;另一位验证乙烯通入KMnO4和溴水的试管中。
教师有意识地把本实验的两个最重要又最简单的环节交给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实验操作原来这么“简单”,这么有趣,这么“轻易”成功。
分组式合作探究:
新授课中部分演示实验,可以简单的分成两个或几个小组竞赛式的研究。
如向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滴入氯化铝溶液与向氯化铝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把学生分成
两个组A和B,A组做实验,B组观察现象,同时要完成3个任务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②、观察A组同学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③、解释实验现象;同样B组做实验A组同学也要完成这三个任务。
学生就会看到A组先有沉淀生成,但马上消失,而B组有沉淀产生。
从表面看来,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为何现象却不同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由于氢氧化钠过量,而氢氧化铝沉淀具有两性,生成的氢氧化铝又溶解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而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不与过量的氯化铝溶液反应,所以产生沉淀,沉淀不溶解。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要培养追其因,究其果的科学精神;同时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能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验证性实验无法代替的。
例:进行Al(OH)3两性实验时,在做了Al(OH)3能溶于NaOH溶液的实验后提出:Al(OH)3能否溶于氨水能否溶于Ba(OH)2溶液能否溶于
Na2CO3溶液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从探究过程中透过
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演示实验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化学教师应更新观念,善于发掘演示实验所蕴藏的教育教学功能,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最优教学方案,在教学时间上给学生演示实验认知教学过程以必要的保证。
化学实验本是动手、动脑相结合,多种知识相综合,多种能力相配合的产物,所以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力争达到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等多方位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