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秋)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教案

2019-2020年(秋)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教案

2019-2020年(秋)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两级格局对立的本质;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组织;德国的分裂和朝鲜半岛的分裂;越南战争等。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美苏之间的全球对峙局面在欧洲体现为“冷战”,在亚洲表现为非直接对抗状态下的局部热战。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尤其是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战略,造成两级格局下的“冷战”对峙。

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2)“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对象分析】此部分学生在初中的课程中学习过,且与时事联系比较紧密,兴趣大。

但对于相关事务的背景了解及影响认知还比较浅显。

【教学过程】导入:日常生活中,两个人互相不理睬,但又不断绝关系,我们一般称之为什么?那么同学们知道冷战这个词的来源么?破题:冷战一词是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首次使用的。

他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1994年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的对峙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真题解析

1994年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的对峙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真题解析

1994年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的对峙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真题解析1994年,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之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对峙,这个事件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下面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和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时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背景和地位。

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由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一些国家组成的军事组织,旨在对抗苏联及其东欧盟友。

而华沙条约组织则由苏联及其东欧盟友组成,是一个对抗北约的军事集团。

这两个组织代表了冷战时期两个敌对阵营的利益。

在1994年的对峙事件中,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波罗的海地区。

该地区是苏联和北约之间的交界地带,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北约试图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华沙条约组织则力图保持自己的势力范围。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历史材料来揭示其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和意义。

例如,一份北约的军事情报报告显示,苏联计划在波罗的海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军事基地,这引起了北约的严重关注。

报告还指出,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军队正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被解读为对北约的威胁。

这些信息揭示了当时的紧张局势和双方的对抗意图。

然而,华沙条约组织对北约的行动也不能被忽视。

根据华沙条约组织的官方声明,他们认为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活动是对华沙条约组织的威胁,并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华沙条约组织还指责北约试图干涉其在东欧的事务,并试图离间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交涉和军事部署。

北约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存在,比如派遣战舰和导弹防御系统。

华沙条约组织也做出了回应,例如举行大规模军演和加强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部署。

然而,最终这场对峙没有升级为全面的武装冲突。

双方在外交、军事和情报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和谈判,最终在1995年达成了一项停火协议。

这场对峙事件的解决,不仅避免了军事冲突的发生,也为双方的关系缓和和合作打下了基础。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

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程标准】:1.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影响。

【学习重点】重点:理解两极对峙格局背景;“冷战”从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到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建立的过程。

学习中觉得疑惑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梳理】一、两极格局背景-—从盟国到对手1。

框架:二战后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即_______ 体系。

2。

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苏联拥有强大的,并扩大了领土,成为一流强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和的头号强国.3.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的冲突:美国确立了的全球战略,企图苏联;苏联为了确保其东、西边界的安全,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也不甘示弱。

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1。

“冷战"开始(1)信号: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的“"演说(2)开始标志:美国总统____ ___(1947年3月)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冷战”概念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

【特点提醒】“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活动,是“冷战"的一种扩大。

3。

“冷战"形成过程美国苏联应对政治上“”提出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三、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1.表现:(1)欧洲:德国分裂:在苏、美、英、法分区占领之下,分别成立了西占区的“”和东占区的“”.(2)亚洲:①朝鲜半岛分裂: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占朝鲜半岛南北,成立了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组织“"侵略朝鲜,危害中国安全。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
(1)创设历史情境,利用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史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演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意义。
2.掌握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特点,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学会分析这些事件对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解读能力。
3.让学生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到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和全球格局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定信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对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缺乏深入认识。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对美苏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等方面有一定了解,但可能难以将其与国际关系演变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历史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1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两极对峙格局下国际政治斗争的本质;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教学内容:
(1)讨论两极对峙格局下美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探讨我国在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外交策略,如何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掌握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冷战时期的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深层原因、具体过程及影响可能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对我国在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外交政策及实践了解有限,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尚需提高,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有待加强。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冷战时期的紧张局势和战争威胁感到担忧,对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还需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冷战政策的概念,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了解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分析其对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3.掌握我国在两极对峙格局下的外交政策及实践,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现象。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对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案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案

高中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案第一章:冷战的背景与杜鲁门主义1.1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

掌握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及其对冷战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冷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杜鲁门主义的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冷战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冷战政策的起因。

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杜鲁门主义对冷战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1.4 作业与评估: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冷战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苏联的回应与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2.1 学习目标:了解苏联对杜鲁门主义的回应。

掌握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及其意义。

2.2 教学内容:苏联的回应: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共产党情报局、推行扩张政策等。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55年,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的意义:标志着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通过讲解苏联的回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让学生了解苏联在冷战中的立场。

图片展示:展示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该组织的意义。

2.4 作业与评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课堂评估: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苏联回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对抗3.1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形式。

掌握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对应措施。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旨在援助战后破败的欧洲经济。

苏联的对应措施:苏联采取了集体农庄化和工业化建设等措施,以应对马歇尔计划的压力。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通过讲解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对应措施,让学生了解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形式。

2019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

2019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材整理1 从盟国到对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共同的敌人被打败,美苏关系逐渐恶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并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②欧洲大国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3)美苏战略利益的对立①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②苏联致力于确保东、西边界的安全,并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2.表现——“冷战”(1)信号: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演说,呼吁英美合作,对付苏联。

(2)开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3)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误区警示] 两极格局确立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教材整理2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1)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提出马歇尔计划。

①时间: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②目的: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防止革命的爆发。

③作用: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时间:1949年由美国发起,12个欧美国家参加。

②性质:军事政治同盟。

③影响:是美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大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反击措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1)成立:1955年6月,苏联联合波兰等国成立。

(2)性质:针对西方的军事政治同盟。

(3)影响①标志着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冷战政策的起源,分析美苏两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和战略意图。
2.介绍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政策的具体内容,阐述其对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3.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国际关系特点,如军备竞赛、意识形态斗争等。
4.讲解北约和华约的成立,说明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学生小组讨论
3.提醒学生关注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冷战时期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撰写一篇关于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对世界历史影响的短文,字数在800字左右。
2.设计一份关于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的知识结构图,要求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冷战政策的起源、美苏争霸的表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冷战时期的历史脉络。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政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答述:
a.冷战时期两极对峙格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b.从冷战时期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以应对当前的国际局势?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取一本关于冷战时期的历史书籍,如《冷战:一部世界史》等,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201706150210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201706150210

第二十三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从盟国到对手【主干知识】1.背景(1)二战结束后,美国重新打出反共、反苏的旗号,和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

[解读与点拨]“丘吉尔演说”: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反共的演说,又称“铁幕”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在中欧、东欧的“扩张”。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制止苏联的“侵略”。

这一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实施“冷战”的前奏曲。

(2)二战使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为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③欧洲大国和日本普遍衰落。

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美国为称霸世界企图遏制苏联;苏联要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双方矛盾加剧。

【深化探究】主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材料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退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探究思考:(1)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关系由“同盟”走向“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结合教材思考,材料中提到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指什么?(3)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二战结束,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二战结束,失去了合作基础)。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

(3)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经过(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演说,呼吁美英合作,对付苏联,发出了“冷战”信号。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3.影响: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深化探究】主题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材料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大主要军事集团的对峙》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大主要军事集团的对峙》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大主要军事集团的对峙》一、概述冷战时期,世界上形成了两大主要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

这两个军事集团的对峙是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冷战的背景、北约和华约的形成和发展、对峙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对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二、冷战的背景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势二战后,世界分为了两个强大的势力阵营,分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

这两个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等存在巨大冲突和差异,形成了世界格局的对立。

2. 肯尼迪的冷战理论肯尼迪总统提出了冷战理论,认为冷战时期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集中在刚强国家的竞争。

这一理论对北约和华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它指出了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是冲突不可避免的结果。

三、北约的形成和发展1. 北约的由来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领导。

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互相合作,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势力对欧洲的威胁。

2. 北约的成员和组织结构北约最初的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

后来,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加入了北约。

北约的组织结构包括北约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和秘书处等。

3. 北约的发展和扩张随着冷战的深入,北约逐渐扩大其影响力和军事实力。

在冷战期间,北约成员国之间进行了许多联合军事演习,以增强其集体防御能力。

此外,北约还通过扩大成员国的方式来增强其实力。

4. 北约的意义北约的形成和发展对冷战时期的世界秩序和军事对峙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资本主义阵营提供了一个集体防御机制,并有效遏制了苏联的扩张。

四、华约的形成和发展1. 华约的由来华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由苏联领导。

它的成立是作为对北约的回应,旨在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军事实力。

2. 华约的成员和组织结构华约最初的成员包括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后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华约。

北约华约教案

北约华约教案

北约华约教案教案标题:北约华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北约和华约的概念、成立背景和目标。

2. 分析北约和华约在冷战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3. 探讨北约和华约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北约和华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分析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原因和目标。

3. 探讨北约和华约在冷战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4. 分析北约和华约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安排:1. 导入(5分钟)- 引入北约和华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两个组织的基本信息。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北约和华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北约的背景和成立原因,包括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和西方国家的联合防御需求。

- 介绍华约的背景和成立原因,包括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需求。

- 解释北约和华约的目标和职责,以及其对成员国的承诺和义务。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北约和华约在冷战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讨论和互相交流来整理观点和证据。

-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和结论。

4. 总结归纳(10分钟)- 整合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北约和华约在冷战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北约和华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否持续至今,以及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拓展学习(10分钟)-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北约和华约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提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思考。

- 学生可以撰写小论文、制作PPT或进行口头报告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6. 课堂反思(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以便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北约和华约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2.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纸张、笔记本等。

教学设计5: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设计5: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美国苏联争霸的表格,加强学习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美苏两国的争霸,认识到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对学生进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

难点: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课件展示《二战后的废墟》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谈战争结束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苏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请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证明。

二、导入:英国有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那么,二战中美苏是盟友,那么,二战结束后,还能友好相处下去吗?课件展示材料:“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1946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讨论:美国想干什么,苏联想要什么?师:一个要全球称霸,一个要扩大势力范围。

二者必然会发生冲突,这两个巨人没有爆发战争,而是出现了“冷战”,并在冷战中对峙了长达近半个世纪(板书课题)三、新授:1、自主探究:冷战政策那么什么是“冷战”?冷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用十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课课文。

统一答案,展示成果2、合作探究解惑答疑师:课件展示探究问题(阅读史料,分析问题)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2023年高中历史学科教案模板5篇

2023年高中历史学科教案模板5篇

2023年高中历史学科教案模板5篇2023年高中历史学科教案模板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

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 (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16年) (板书)1.统一过程:(板书)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

(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

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4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案4 岳麓版必修1
1. 1、 开始播放歌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营造课堂气氛,图片导入新课,创设历史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共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 2、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视频,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展示成果最后通过交流总结学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 3、 当堂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共赢的意识。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第一部分:于无声处听惊雷——从盟友到对手(美苏争锋的背景)
学生较难理解美苏两国势均力敌等内容,课件出示图片雅尔塔会议、美苏实力对比等资料,以丰富的 资料和信息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视频
PPT演示文稿
探究
设计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中,世界上的局部战争和冲突都与美苏两个大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国却未曾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你能说说其中的一些原因吗?
学生思考讨论,通过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的设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图 片
文字史料
展示
鼓励学生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
3、通过图片、地图、音像资料、文字材料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方面的对立是形成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
2、大国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学案1: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学案1: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目标:1.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

难点: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厉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2)战后,战时同盟分裂了,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二、展示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背景、步骤;2.美国侵略朝鲜、越南三、自主探究把自学提纲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步:①独立学习;②组内交流:在组长带领下交流、讨论;③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一)“铁幕”降临:“冷战”的含义、目的、标志、表现、影响。

(二)“两极”对峙:北约、华约成立的时间、标志、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三)美苏争霸——二战后,美国侵略亚洲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还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四、归纳总结:冷战推进图:序幕开始标志发展结束时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1949年 1955年)等 1991年事件: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建立华约建立)苏东剧变、华约解体五、巩固检测1.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2、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③敌对双方是根据国家社会性质来划分的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漫画中的历史:请你为教材中这组历史漫画(下图)归纳一个相同的主题。

高中历史《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教案

高中历史《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教案

高中历史《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马歇尔计划的表现和实质、北约和华约的性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和平与发展的理念,同时也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激发为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的对抗措施。

【难点】美苏冷战的对抗措施。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杜鲁门主义的指导之下,美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呢?苏联又是怎样与之进行抗衡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内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马歇尔计划教师出示二战后欧洲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图片,并提问:战后的欧洲面临着什么棘手的问题?学生分析回答:城市被毁,人们生活贫困,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缓慢。

教师追问: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广大欧洲国家应该如何复兴经济?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大国的美国会不会放任不管?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回答:这些国家应该着手恢复交通运输、金融银行、重建城市、保障人民最低生活标准。

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应该会加以援助。

教师顺势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提问:我们来看看美国究竟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出:美国在经济上实行“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拨巨款援助西欧16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德国的英、美、法占领区,帮助其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出示史料,并设问: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这是否是真正慷慨的善举?大家结合史料加以分析。

学生思考分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进而称霸世界。

教师补充: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认为该计划会严重威胁到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在1949年,苏联联合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剧了冷战的局势。

高三历史冲刺教学 专题四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选修

高三历史冲刺教学 专题四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选修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专题四第2节美苏对峙——冷战场面的形成教案〔选修三〕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方案难点:北约和华约一、杜鲁门主义1、背景:〔1〕铁幕学演说。

呼吁英美结成同同盟,一一共同对付来自苏联的危胁,这是冷战的信号,由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希、土危机。

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把援助希、土当做是一个翻开更广阔场面的时机。

冷战由些开始。

〔3〕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

二战后,急剧膨胀的实力使美国力图充当世界的指导者。

把苏联看成是它称霸的阻碍,于是开始向“遏制苏联〞转变。

2、主要内容:〔1〕说明了援助希、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

〔2〕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根底和美国的平安“,我们必修帮助各国自由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的命运的问题。

〔3〕要求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一一共产主义的使命,以确保美国的平安。

3、后果:〔1〕在欧洲,1947年5月22日,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同时加紧筹划建立联邦德国。

〔2〕在亚洲,继续大力资助蒋介石在中国扩大内战,逐步放宽对日占领政策,扶持日本成为在远东遏制“极权主义〞的重要阵地。

4、影响: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

也标志着长达40多年的冷战全面展开。

二、马歇尔方案:1、背景:1〕战后欧洲遭到严重破坏,西欧呈现一片衰落破败的景象。

2〕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影响扩大。

4〕美国担忧整个欧洲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经一一共产党造成在动乱中夺取政权的时机。

2、提出: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昏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方案〞,即马歇尔方案。

3、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4、马歇尔方案的内容:〔1〕美国拨款援助西欧各国,尽其所能协助西欧恢复经济正常。

〔2〕受援国必须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贷,同时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消费的战略物资。

高中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课前探究1. 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北约和华约的沿革;朝鲜内战爆发的情况等等。

2.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尝试归纳总结出“冷战”的背景,分别找出美苏两极对抗的有关史实。

3. 结合当今国际热点,如美国攻打伊拉克、北约东扩等,联系本课所学的内容,讨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后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问题。

(二)导入设计1. 情境营造在教学软件中放映美苏的核武器,展示其数量,从而引起学生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进行军事竞赛中对世界构成的威胁的认识。

2. 教学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对立的格局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这一课。

(三)教学结构1. “冷战”兴起的背景2. “冷战”的具体表现3. “冷战”的影响(四)师生互动思考:怎样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如何兴起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材料,同时,结合学生课前查找到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数据,回答问题:美苏双方的关系为什么会恶化?双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它们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根本对立?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归纳:美苏战时合作基础的丧失,致使双方关系恶化;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以致图谋称霸全球;苏联是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因而它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是根本对立的。

因此,战后美苏两国由盟友变成敌人(教师边总结边在屏幕上打出板书设计)。

在战后初期美苏力量对比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因此美国比苏联具有更强烈的争霸意识,所以美国最先发出“冷战”信号,推出“杜鲁门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教案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9年吉林教招将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马歇尔计划的表现和实质、北约和华约的性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和平与发展的理念,同时也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激发为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美苏冷战的对抗措施。

【难点】
美苏冷战的对抗措施。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杜鲁门主义的指导之下,美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呢?苏联又是怎样与之进行抗衡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内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马歇尔计划
教师出示二战后欧洲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图片,并提问:战后的欧洲面临着什么棘手的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城市被毁,人们生活贫困,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缓慢。

教师追问: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广大欧洲国家应该如何复兴经济?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大国的美国会不会放任不管?又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这些国家应该着手恢复交通运输、金融银行、重建城市、保障人民最低生活标准。

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应该会加以援助。

教师顺势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提问:我们来看看美国究竟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出:美国在经济上实行“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拨巨款援助西欧16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德国的英、美、法占领区,帮助其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出示史料,并设问: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这是否是真正慷慨的善举?大家结合史料加以分析。

学生思考分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进而称霸世界。

教师补充: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认为该计划会严重威胁到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在1949年,苏联联合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剧了冷战的局势。

过渡:美苏之间的对抗,最终也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那在军事上美国是怎样实行冷战的?苏联又是如何对抗的呢?
(二)北约和华约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美国在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教师出示史料,并提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学生总结: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教师追问: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对抗?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1955年,苏联联合波兰、民主德国等成立了华约,组成了针对西方的政治军事同盟。

教师强调: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之间的矛盾成为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以表格形式共同梳理出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措施。

2.作业:请学生课下思考美苏冷战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有哪些?下节课交流讨论。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