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7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7篇)《整式的加减》篇1教学的反思可以有效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整式加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整式加减教学反思一整式的加减是第一节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去观察家里的衣橱和碗柜,去看看餐具的摆放、衣服的摆放,课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得好处。
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合并同类项”(把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使学生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讨论了引例后,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提出问题“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
①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②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③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
这样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同类项的概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
初中数学_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1、在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整体代入、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进一步渗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单项式的识别,以及正确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复习,知识再现设计目的: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设计理念,选取有代表性的5个小题,既考察学生列代数式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为接下来的整式做好铺垫。
想一想:你能正确解答吗?教师出示ppt1、如果数a表示一个有理数,那么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当a≠0时,a的倒数可以表示为2、李华今年x岁,去年李华岁,5年后李华岁3、某商店上月收入为c元,本月的收入比上月的2倍还多10元,本月的收入是元4、某件商品的成本价为m元,按成本价提高15%后标价,又以标价的8折出售,这件商品的售价是元。
5、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他们的半径相同)(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学生活动:在练习纸上,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对于仍有疑问的同学,教师可放手让优秀的同学,讲解过程。
(二)归纳系统,形成网络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归类: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ppt 演示分类过程。
生解答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师鼓励学生阐述注意事项 系数 知识结构图: 单项式次数 现实问题 用字母代替数 整式项数 多项式次数去括号整式的化简ppt 呈现注意事项,生理解记忆学生活动:做一做;A 组:跟踪训练,1,2,3,学生独立完成。
初1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doc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一)整式的加减是第一节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去观察家里的衣橱和碗柜,去看看餐具的摆放、衣服的摆放,课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得好处。
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合并同类项(把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使学生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讨论了引例后,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提出问题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
①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②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③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 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
这样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同类项的概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
因为自主探究需要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给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但对于学困生原本就差的知识基础却成为他们参与课堂探索的障碍,探索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
初中数学_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整式的加减(一)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最基本的运算,它是今后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根式运算、方程及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二、教学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3)通过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从中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思想.(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及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感受“数式通性”和类比思想。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教法学法四、启发诱导,适时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由数或字母的___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______或_______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______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2.几个单项式的___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___,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___;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_____。
3.a(b+c)= 。
(二)活动一:提出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问题: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板书课题)列式为:(列式对大多学生没有难度,但问题出来了,这就是结果吗?能否简化?当然肯定有学生会简化。
)问题:你能够求出这个式子的结果是多少吗?你是怎样得到的?(鼓励先知先觉者发言:会有两种说法,一是乘法分配律、再是乘法意义。
此时有的学生懂了,有的学生不一定懂,就有了下一过程)启发:整式的运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的,对于有理数的运算是怎样做的呢?整式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有什么联系?(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板书两个较复杂的代数式,你还会简化它们吗?然后顺势而为,结合学生的答案提出此问题,所有学生也就有了以下探究的必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初中数学_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复习目标1. 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相关概念(重点).2. 会判断同类项,能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知识进行整式的加减计算和求值(重点).3. 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能熟练、准确地进行符号变化(难点).构建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方法(一)整式1.单项式:如100t、6a2、2.5x、vt、-n,它们都是__数或字母__的积,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__一个数__或__一个字母__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__数字因数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__指数的和__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1)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乘号通常省略不写或简写为“·”,并且数字在前,字母在后,若数字式带分数,要化为__假分数__.(2)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通常省略不写或者写为“·”.(3)除法写成分数的形式.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__和__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常数项__.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__次数最高项__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注意:(1)多项式的次数取决于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3)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4)多项式中含有几项,就是几项式,最高次数是几,就是几次式.(5)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对多项式中的每一项来说都有系数.(6)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多项式,关键是代数式能不能写成单项式的和.6.整式:__单项式__与__多项式__统称为整式.注意:(1)注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三者的区别.单项式是整式,多项式是整式,但不能说整式是单项式或多项式.(2)在整式中,分母里不含__字母__.(二)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所含__字母__相同,并且__相同字母指数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做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我们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准确的找出__同类项__;(2)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3.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相同__;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相反__.4. 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1)如有括号,先__去括号__;(2)如果有同类项,先__合并同类项__.考点呈现与学用同达标检测与学用同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知识点的理解方面有欠缺。
(新)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1》教学(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4.整式的加减(一)教学设计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是整式的加减法(即合并同类项),这既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它将为今后的整式混合运算等服务,它也是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导入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理解合并同类项的依据。
3、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合并同类项。
(二)教学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三)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合并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境引入,导出定义;②领悟法则,正确合并;③小结归纳,随堂练习;④巩固拓展,分层评价。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出定义。
活动内容:教材【图3---6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议一议……a2与a3是不是同类项?】活动目的:旨在由情境自然引入,导出同类项定义,为整式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做好准备。
注意问题:1、本部分内容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2、同类项的识别是重点,在合并上这里不要过分展开,因为后面第二环节有详细的研究;3、可用PPt分别展示教材中的“矩形图”,“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等;如:同类项要点:①字母相同;②所含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学生理解概念实质,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第二环节:领悟法则,正确合并。
活动内容:教材【例1……,做一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活动目的:旨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方法、步骤,正确合并同类项。
注意问题:1、本部分内容以师生合作共同探究为主,尤其方法、步骤应以教师引导归纳为主;2、可用PPt强化法则要点:①同类项系数相加;②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3、可用PPt强化解题方法:记号分类(用不同的下划线或不同字体颜色等),括号分组(这里括号前统一为正号);4、可用PPt强化解题一般步骤:①观察记号;②括号分组;③正确合并;④处理结论(按某字母的升幂或降幂排列)。
如:例1(2)7a+3a2+2a-a2+3;观察记号=(7a+2a)+(3a2-a2)+3;括号分组=9a+2a2+3;正确合并=2a2+9a+3。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通用8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
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
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探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并利用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数学的乐趣。
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初中数学_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整式及其加减的复习》教学设计作者:时间:课标要求:(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运算等,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由数到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改进认识方式,数学思想发生飞跃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实际问题的作用,结合实际问题回忆、再现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以及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等,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善于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本章主要内容,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在复习时加以重视,考虑到所教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在本节课中本着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在突出整式加减运算变式训练的基础上,适当重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了用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同时注意渗透模型化和数学整体思想.【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完成了整式运算有关的知识学习,并能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符号感;同时经历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合情说理的能力。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有关概念,能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理解同类项概念,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
初中数学_第三章第四节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四节 整式的加减(一)学案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的依据。
2、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3、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
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整式的概念2.单项式、多项式的意义。
二、探求新知1、情景引入:(1).算数比赛:请同学们任意给X 一个值,然后求出下面代数式的值20X 2+8X 3-20X 2+6X-1-5X+2-8X 3(2)、老师家里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是老师平时存下来的硬币,现在想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你能帮老师个忙吗?为了快速的算出多少钱,你的第一步工作是怎么做的?2、探究同类项的定义 A.请把下面的单项式按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并说明你分类的标准。
-5a 2bab 7+ ab 41-B.以上面题目为例探究同类项的特征(1)—————————————————(2)—————————————————5a2a -9 2a 2b π(3)—————————————————归纳:同类项的定义:————————————————————————叫同类项C. 学以致用说出下列各题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1)a 3与b 3 (2)-4x 2y 与4xy 2(3)3.5abc 与0.5acb (4)-2 与 4归纳总结:同类项中有两同:所含------相同;相同----------相同。
两无关:与------无关;与------------无关。
我们规定:所有的-------------都是同类项同类项的定义可以用口诀表达为:同类项,同类项,除了------------都一样。
3、探究怎样合并同类项?A:思考:你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每种方法都表示三块绿化带的面积,故可得到一个等式----------------=----------------------当三块绿化带的宽都为a 时,可得到的等式为-------------------=-------------------B:观察上面等式,得出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叫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第一课时,是一堂探究活动课。
根据大纲要求,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的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基础不太好,已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新的知识接受慢。
本节课要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策略通过“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做一做”、“看一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归纳、探究等自主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变式训练进行意义建构,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同时也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语境,营造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往的和谐探究环境,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及数学应用的基本“精神”。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法则;2.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导入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经历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2、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类、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合并六、教学过程[活动六] 领悟法则——想一想、议一议如图,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你可以找到几种方法?合并同类时,有什么规律?[活动五] 领悟法则—看一看教学反思(一)课例亮点:这节公开课获得同科组老师的好评。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课例分析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课例分析本课是我于10月13日在课改大讲堂给七年五班讲授的。
“整式的加减”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2节的内容。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的基础上,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的重要基础。
本节主要包括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两部分内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就是合并同类项,这是一节新授课。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合并同类项是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学生已经理解多项式的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学生容易掌握,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并强调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
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是同类项?2、怎样合并同类项?教学重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学难点是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探究新知;4、达标测验;5、课堂小结。
第一个环节:向学生展示整式一章的单元知识树,利用知识树,让学生回顾了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个铺垫。
并向学生介绍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知识树的展示又让学生对整章内容有了系统的把握,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整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个环节:本环节从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出发,利用幻灯片,通过分析这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100t+252t”,从而提出问题:如何化简这个式子?进一步引出对合并同类项内容的讨论。
第三个环节: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学课本63-64页的内容,然后完成导学案“探究新知”部分关于同类项概念部分的填空。
学生完成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同类项的两个特点,即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对于《整式的加减》这一章,教材的安排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
继而介绍了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也有欠佳的地方。
首先,重点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把它放在全章书的最后来学习,这样会让知识体系与第二章相关内容分开较久,学生容易忘记。
其次,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一起讲,易混淆,对理解知识体系并没有帮助。
具体的安排如下:(一)同类项: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习,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
课前练习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
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
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主干知识掌握之后,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
接下来,第二单元将整式的相关概念用两至三个课时逐一学习。
如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等等。
通过实践,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习,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习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2我选择合并同类项作为我的入门公开课的原因,一方面是刚好顺着课时安排,另一方面是这一课的知识点相对容易讲,拿来上公开课的的话学生容易听懂,那么课堂气氛相对会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掌握上,六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得不一定很熟练,许多学生容易造成合并同类项的运算错误。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对同类项概念和去括号法则掌握得不好,容易造成去括号时的符号和分配律的应用上出错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本节的评测练习涉及的都是整式加减的基础题,所以在比例上整式的减法题比加法题多。
从做题的情况看,有些同学已经掌握的很好,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都不会出错,而有些掌握不好的同学总是在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上面出错,比如第1,3(1)题。
这些同学占到十分之一,我会再对他们进行单独指导和练习的。
对于第2题有扰乱合并同类项的项,好在同学们都注意到了。
第5小题要做一个小小的变式,有些同学并不能一下子联想到这一点,我进行了讲解。
第6小题是一个应用题,也是比较简单的。
通过这种分层检测,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的进行跟进。
本节教材特点之一,是由数到列式的转变,这个转变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也是有理数抽象的结果。
在思维上是一种质的飞跃。
它的特点之二,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整式加减既是整式乘、除、平方和其它代数运算的基础,又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新教材上始终注意在知识的呈现上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便于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去发现、猜想,冰结师其内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关于内容选取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知识。
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弱化了教材中心地位,整合了教学内容的资源。
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习得。
节省出来的时间主要是用于解决一些变式题、探究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充分尊重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及其应用进行筛选。
如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关于方法策略
通过“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做一做”、“看一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归纳、探究
等自主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变式训练进行意义建构,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同时也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语境,营造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往的和谐探究环境,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及数学应用的基本“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能熟练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
评测练习
1.化简 ⎪⎭⎫ ⎝
⎛
---ab a ab a 2132622 的结果是()
ab a A 233.2- ab a B 253.2- ab a C 233.2+ ab a D 2
5
3.2+
()
=+-+=+-=B A b a ab a B ab a A 则已知,3,12.2223231
32.132.132.1332.223223223223+--++++-++--b a ab a D b a ab a C b a ab a B b a ab a A
3.已知()2247n mn m A --=,()2222n mn m B ++=
求(1)A+B (2)A -B
4.()-+-6432ab b =3752-+ab b
=
-=++=+-=+2222224,142,82.5b a b ab a ab b ab a 则已知
6.陈墨去商店买了10元一支的钢笔a 支,5元一本的笔记本b 本和若
干文具盒,共花了()b
30+元钱,陈墨买文具盒花了多少钱?
a20
本课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基本理念对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教师要提升教学品质,需要对加强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然后应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反思如下:
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围绕八个活动,我一直始终渗透类比、归纳、转化、数学建模等思想方法,通过恰当、准确的提问,及时表扬、肯定学生,教学过程中注意的知识起点、思维状态、情感态度和生成状态,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接纳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以学定教”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的点拨激励,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学生积极参与,乐写乐说。
既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又有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本节课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教学策略上,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把控课堂的能力相当强。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既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做到能不教的内容就不教,如课本第103页上的例题;又尊重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及其应用,完成了小试牛刀的两道题,体现了创发展。
因材施教。
本节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内容的编写是在学生已有的有理数的运算以
及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式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及函数等只是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