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3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气候及其影响》的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本节主要内容有: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计算、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理解各种降水的类型,掌握降水量的计算方法,了解世界和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天气、气候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气温、气压、风向等基本气象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对于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类型的理解,以及降水量的计算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掌握各种降水的类型,学会计算降水量,了解世界和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降水类型,降水量的计算,世界和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降水类型的理解,降水量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降水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掌握降水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降水相关知识,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准备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降水是怎么形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案:降水和降水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降水的形成原因。

(2)掌握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

(3)了解降水在全球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班级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2)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1)降水的概念(2)降水的形成原因:空气上升和冷却、水汽凝结和云滴形成等。

2.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1)降水的分类:大气水汽降落到地面的形式,如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测量单位:毫米、厘米等。

3.降水在全球的分布特点(1)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近赤道高、远赤道低。

(2)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同。

(3)世界降水的主要带状分布:热带雨林带、沙漠带、大陆性季风带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降水在全球分布是否均匀?有些地方降水多还是少?2.探究(15分钟)(1)降水的概念:通过图例和示意图向学生解释降水的概念。

(2)降水的形成原因:通过示意图和动画资料,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降水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

(3)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降水和测量单位的转换,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分类和测量单位。

3.梳理(10分钟)(1)降水量的分布特点:通过图片和数据表格展示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降水的季节分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

(3)世界降水的主要带状分布:通过地理图谱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世界降水的主要带状分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带状分布的原因和特点。

4.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了解降水对当地的影响,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初中地理七年级《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年级《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阅读降水柱状图,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前准备】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幺回事?(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教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2: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幺回事呢?(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学生讨论)活动3: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3.研究性学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研究该地区的降水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4.课后思考题:布置一些关于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例如:
a.降水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类型?
2.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5.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展示等形式,深入理解降水知识。
6.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提供降水数据,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降水特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环境,树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降水相关的自然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降水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8.情感教育:结合降水知识,引导学生关爱环境,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降水的视频,展示雨、雪、雾等不同降水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降水的多样性。

初中地理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案
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

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 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知识与技能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学习情境类型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2.学习的拓展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引导学生完成导学卡探究性问题2。
完善活动题卡片的制作,更多地说出降水的影响,较为全面地认识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准确画出降水量柱状图,如新加坡降水量:全年多雨型。
准确说出赤道、极地、回归线附近、温带大陆内部和沿海等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总结出如下规律: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等。
学 情 分 析
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涉及。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短缺,加上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知识储备上看,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还会有一定的难度;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 材 分 析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基础上,继续讲解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之一的降水因素,是学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的基础内容。
本节主要包括: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等三方面学习内容,其中理解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是重点,也是难点。
巩固达标阶段
1.导学卡达标题
2.实践:测量某次降水量
布置作达标题,巡回指导
布置实践作业。
完成导学卡达标题。
自制简易装置,测量降水量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季 节 变 化 空 间 分 布
北 京——夏季多雨型 极地(少) (少) 回归线 (多)
罗 马——冬季多雨型
温带大陆
(少)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以及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能够利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降水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到地面的______和_____,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观测:基本仪器是_______,单位是毫米。

3.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来表示。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常常是不同的,人们常用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通常要注意:和。

3.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季节分配有差异。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相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____地);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如____地)。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读下列北半球五个地区的降水柱状图,请将下列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分别填入相应的图中。

(填序号)A.冬季多雨B.全年少雨C.全年多雨D.夏季多雨E.常年湿润【达标检测】1.下列属于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的是 ( )A.量杯 B.量筒C.储水瓶 D.雨量器2.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变化 B.降水的年际变化C.降水的季节分配 D.降水的日变化3.分析伦敦降水资料,其季节分配特征是( )A.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B.降水集中在夏季C.降水集中在冬季D.各月几乎无降水【拓展阅读】人工降水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常分为暖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欲要暖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③小雪以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④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学生活动】齐读上述古诗词。
2.古代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提问】通过品读古诗词中“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的描写,同学们应该对于降水等级如何划分感到好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思与学”栏目的内容,概括古人是如何观测、衡量及记录降水的。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教材图4.18,结合生活实例体会降水量的大小,掌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小结】通过雨量器和量筒我们可以将降水数据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降水量往往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4.降水的变化
(1)分析降水的变化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如我们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同学们,在一年中,蚌埠市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吗?什么季节比较多?什么季节比较少?
【小结】降水在同纬度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少。此外,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讲述】在教材图4.21中,找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说明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空气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找到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说明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家乡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讲述】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月份降水量柱的高低观察降水量各月的差异和时间分配规律。
【布置任务】让学生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4.19,观察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描述清代《晴雨录》中对于降水量的衡量和记录方法,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七年级上《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参考教案

七年级上《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参考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参考一教学要求1. 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内容点析1. 本节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上一节相同。

2. 降水有多种形式,教材的重点是降雨。

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见参考资料。

3. 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

4. 降水的时间变化主要讲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柱状图表示。

因此,教材的重点放在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上。

教材首先安排图,使学生对降水柱状图有直观认识,并且理解各地降水季节变化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大(B地),有的地方小(A地)。

接着,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以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这如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一样,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5. 降水的空间分布重点是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等高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其绘制原理、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基础上,教材没有再安排等降水量线模式图,而是直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

6. 图中标示的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指的是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世界之最。

7. 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

此外,从理解气候差异来说,还需要先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教学建议【降水与生活】1. 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学生也都已有认识。

因此,教学时可请学生发言,补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等),而对于降水的成因和条件不必多讲,对于降水的概念也不需要作严谨的解释。

2. 降雨等级的教学,不必讲解严格的划分标准,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各等级降雨的情况及人们的感受。

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

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教案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类型及降水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不均衡性,认识我国降水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还需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和图像来引导。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降水现象可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主要的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不均衡性,认识我国降水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我国降水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为例,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降水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地理课件。

3.分组讨论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这一自然现象。

提问:你们对降水有什么印象?降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降水类型,如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等。

通过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对降水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以我国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降水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不同类型降水的形成机制。
2.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降水分布图,解释降水现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探究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4.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建议具有可行性。
-目的:加深学生对降水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一周的用水量,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降水知识,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要求:记录详细,思考深入,能够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
-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降水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介绍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强调降水资料的处理方法,如降水分布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5.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降水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3. 理解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降水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 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降水形成条件的理解。

2.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3. 相关降水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气温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降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有哪些形式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介绍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有足够的凝结核。

3. 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

三、世界降水分布(10分钟)1.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观察并描述降水分布的规律。

2. 讲解降水分布的规律:a.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两侧,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 强调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

2. 调查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柱状图,并分析降水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降水知识。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降水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降水的概念,知道降水的形成原因;(2)掌握降水类型及降水分布规律;(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降水数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降水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运用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知识。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学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查询和分析降水数据。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PPT、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实例:选取一些典型的降水实例,如暴雨、雪灾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降水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如暴雨、雪灾等,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降水有什么认识?降水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及降水类型。

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初一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定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明白得及明白得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阻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看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预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依旧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专门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依照我们的生活体会,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能够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明白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刻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耀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确实是大气中水汽的要紧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如何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阻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如何样明白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阅读降水柱状图,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课前准备】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幺回事?(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教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2: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幺回事呢?(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学生讨论)活动3: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教师归纳: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如:雨)和固态水(如:雪、冰雹等),除了有雨、雪、冰雹外,还有霰等,一般把近地气层中水汽直接凝于物体上的霜(如:秋末冬初时草叶上有一层白色的物质)、露(如:夏季的清晨植物叶子上的小水滴)也作为降水物统计于降水量中。

(强调加点字的内容)教师:在一年中,我们通常感觉到北京市的降水以哪一种形式为主?学生: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肯定会有同学问这样的问题:云和雾是降水吗?学生:(回答的结果不一致。

)(略)教师归纳:云和雾都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云悬浮在高空,不与地面接触,雾则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空中,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它们不是降水。

教师补充资料进一步解释:大气降水,如果温度在0℃以上即为雨;温度在0℃以下是雪;空气强烈抬升,则可以形成冰雹,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要凝结为雾或云。

霰: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团体降水,直径约2—5毫米。

由过冷水滴碰在冰晶(或雪花)上冻结所致,通常在温度近于0℃时降落,常见于下雨之前或与阵性雨雪同时降落。

雹:透明的球形或略成圆锥形的冰状降水现象。

小冰雹直径约2—5毫米,冰雹直径大于5毫米。

它是发展的特别快的积雨云的产物,持续时间不长,降落的范围也不大,但由于从几千米的高空降落,冲击力很大。

因此往往损坏房屋、果树、庄稼,伤害人畜,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2.降雨的等级教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经历不同的雨,你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描述一次你经历过的雨吗?属于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中的哪一种?你是怎样理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学生: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描述内容。

教师归纳后,并把气象部门划分的雨的等级告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位学生的描述与气象部门的划分最接近: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3.降水的观测教师:每一次降水的形式不同,降水的多少也不同,人们是怎样进行观测的呢?活动1:观看录像“降水的测量”(视频链接:降水量观测和记录)活动2:课前(后)进行一次实地观测降雨或降雪,让学生亲身感受降水量的测量。

具体要求:①、请同学们关注每一天和近期的天气预报,及时作好测量准备;②、下雨(雪)时,用雨量器和量杯及时记录降水量。

4.降水对人类的影响教师:我们了解了降水的及其观测,那幺人们为什么专门建立气象组织来观测降水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形式的降水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学生:从服装、交通、农业、工业、军事、建筑等方面说出很多例子。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了解降水对我们的影响: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观察了吗?在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有: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

观察这些图片或照片,你能告诉同学们,这些建筑形式在我国哪些地区最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归纳:新疆等北方的很多地区——平顶房:降水少,干燥,风多而且风速大。

南方很多地区——尖顶房:降水多。

福建客家——大土楼:降水多,另外适宜客家人聚族而居。

云南等地的热带雨林区——竹楼、高架屋:上层住人,风大凉爽,避免潮湿。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窑洞:降水相对少,气候干燥。

活动2:阅读教材提供的活动1)、在每张小卡片上写出每一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2)、说一说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理解。

(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内时间变化)活动1:与同学讨论后,简单地分析:学校所在地在一年之中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多,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能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吗?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教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教师:怎样表示降水?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我们把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图叫做降水量柱状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活动2: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说一说不同的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分布情况有差异。

师生:A地:降水多,季节变化不大;B地: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活动3:阅读教材提供的“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1)、降水较多的月份是哪些?(10—3月);2)、降水较少的月份是哪些?(4—9月);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活动4: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请学生讨论归纳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主要步骤。

师生共同归纳:(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5:根据下表提供的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这一地区年降水量柱状图,并完成下列问题:(注:纵坐标以50毫米为单位)1.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2.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较少?3.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板书设计】1. 降水的概念2. 降水的主要形式3. 雨的等级(第2课时)【教学目标】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教师查找阅读资料:世界“雨极”、世界“旱极”、驾驭天气(一~四)2.Flash动画《地形雨》3.Flash动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教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阅读扩展资料“世界雨极与旱极”,说一说世界降水的分布的特点。

教师: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乞拉朋齐降水多,阿塔卡马沙漠降水量少,说明了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是不均衡。

教师:世界降水究竟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规律呢?学过“降水的分布”,我们就可以知道了!讲授新课:三、降水的分布(空间变化)1.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教师: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等温线都是等值线,具有相类似的特点,那么什么叫等降水量线呢?学生:在地图上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点连成的光滑曲线,叫等降水量线。

教师强调: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教材的“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就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2.影响降水的因素教师:阅读教材的“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发现: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量大,有的地方降水量少?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活动1:请同学们《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世界降水随纬度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少。

教师归纳:赤道附近降水多,由赤道向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越来越少。

活动2:在教材“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中找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西岸,找到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东部、内部、西部,并结合《七年级地图册》(上册)的“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图,说一说它们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学生: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较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陆降水较少,沿海多。

教师归纳: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降水较多。

活动3: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学生:向坡上吹的湿润的风,遇到山脉的阻挡,上升冷却凝结降水;而在另一坡,空气下沉增温,比较干燥。

教师归纳:山地迎着风吹来的一坡叫迎风坡,另一坡叫背风坡。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人们通常把这种雨叫做地形雨。

教师:实际上乞拉朋齐就是大量地形雨形成的“雨极”。

下面的“阅读资料“可以让你更清楚地了解乞拉朋齐的雨。

学生阅读资料: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这种簸箕形的地形,特别是北面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迫使来自海洋、饱含水汽的西南季风抬升,形成大量的地形雨。

非洲的几内亚的利卡年降雨量10450毫米,喀麦隆的第彭沙年降雨量10091毫米,都是在迎风坡上测到的。

教师:实际上,影响降水的因素还有洋流,洋流是怎样影响降水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探究。

3.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师: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降水量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世界降水的分布。

学生活动1: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①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降水多,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②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年降水量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