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及答案解析班级:姓名:期中前古诗词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龟虽寿/曹操8、赠从弟(其二)/刘桢9、梁甫行/曹植期中后古诗词24.诗词五首10、饮酒(其五)/陶渊明11、春望/杜甫12、雁门太守行/李贺13、赤壁/杜牧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A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 •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 •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 •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岀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 、"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岀"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 选岀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 •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 •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岀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中考古诗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C. 颈联中“割”字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 尾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A解析: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以问句开篇,并非设问统领下文。
2. 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B. 颔联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颈联写诗人因战乱而思念亲人,“连三月”表明战事持续时间长。
D. 尾联以“白头搔更短”刻画了诗人忧愁焦虑的形象。
答案:B解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不是拟人。
3. 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B.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对群童的愤怒和谴责。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D.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答案:B解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的是群童的顽皮和生活的艰难,并非诗人对群童的愤怒和谴责。
4. 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描绘出边塞奇异的雪景。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离愁别绪。
C.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出了饯别宴上的热闹场面。
D. 这首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雪景和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
答案:D解析:这首诗以“雪”为背景,以“送”为线索。
5.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自己长期被贬谪的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选择题带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共17首,带答案)班级:姓名:2109。
01.04教材目录:课内古诗词(9首)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辛弃疾满江红/秋瑾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课外古诗词8首定风波(莫听……)/苏轼临江仙•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辛弃疾浣溪沙(身向……)/纳兰性德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课内诗词赏析选择题: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江城子作者:苏轼(宋)1、对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
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初中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初中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缺失的部分。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 (),天涯若比邻。
- 会当凌绝顶,()。
2. 请根据提示填写古诗词中的下一句。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举头望明月,()。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停车坐爱枫林晚,()。
二、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举杯邀明月三、判断题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李白的诗句。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轼的名句。
()四、简答题1. 请简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情感。
2. 描述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
五、默写题请默写王维的《相思》全诗。
答案:一、填空题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来发几枝,海内存知己。
2. 每逢佳节倍思亲,低头思故乡,一枝红杏出墙来,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选择题1. A2. C三、判断题1. 正确2. 错误(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3. 错误(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 正确四、简答题1.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心中有知己,就感觉彼此近在咫尺。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高峰,超越常人,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从而能够俯瞰世间万物。
五、默写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远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关于《静夜思》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B.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C. 诗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睡觉的床。
D.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答案:C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是()A. 当春乃发生B. 随风潜入夜C. 润物细无声D. 野径云俱黑答案:A二、诗歌鉴赏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的忧虑和对_______的哀叹。
答案:国家的命运;自然景色的荒凉2. 《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的景象。
答案:寂静、空旷三、诗歌鉴赏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一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民在炎热的正午时分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俯瞰其他山峰的豪情壮志,蕴含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人生巅峰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1.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沉落,黄河奔腾不息流向大海的壮丽景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登高望远,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2. 《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全诗通过对枫桥、渔火、寒山寺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乡夜晚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通过古诗词的鉴赏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下面是一些初二古诗词鉴赏的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练习题一:鉴赏古诗词1. 以下哪一首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登高B) 月夜忆舍弟C) 春暮喜雨D) 赠花卿答案:C) 春暮喜雨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 白居易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哪首诗?A) 《清明》B) 《静夜思》C) 《登鹳雀楼》D) 《登高》答案:C) 《登鹳雀楼》练习题二:填空练习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在山的尽头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
答案:思乡之情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应该珍惜人生的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练习题三:解释诗词中的意思1.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朝辞白帝彩云间”答案:这句出自杜甫的《登高》诗中,意思是早晨离开白帝城,云彩被美丽的山景所遮挡。
2. 解释下列名句的意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答案:这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意思是鸟儿宿在池塘旁的树上,僧人在月光下敲门而入。
练习题四:填写作者及诗名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代诗人__王之涣__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2.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南宋诗人__苏轼__的《赤壁赋》中的名句。
练习题五:连线练习将下列句子与相应的古诗词名句连线。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 "卧看牵牛织女星"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岳》D)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1-B,2-D,3-C,4-A本文为初二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及答案,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提高了同学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C)
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泊秦淮/杜牧
十二、贾生/李商隐
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十四、约客/赵师秀
一、《木兰诗》
【原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 通:唯)
答: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 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6、“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7、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C.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习题(全册带答案分析)
班级:姓名:
中考古诗词鉴赏选择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得一项就是()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得就是边塞将士得生活,描绘边地得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得复杂感情,就是宋代边塞诗得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得“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吹奏哀怨得《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就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得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得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得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得风格。
2、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得一项就是()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得比喻,绘出了雨得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得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得气氛、忙得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得风光及繁忙得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得热爱之情。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3、选出理解有误得一项就是()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这就是唐代诗人王维作得一首七言律诗,又名《送六二使安西》.B、这里得“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故人”就是老朋友得意思.C、诗得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得时间、地点与环境气氛。
D、诗得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得惜别之情.4、选出解说有误得一项就是()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
A、这就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所作得画上题写得七言绝句。
B、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得描写,结合联想,显示了早春自然界得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新。
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得景物,如鲜嫩得蒌蒿、短壮得芦芽、逆水上游得河豚。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
xx语文xx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7)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7)文章来自: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c)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
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一、曹操《观沧海》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表达了诗人的志愿和豪情。
分析:D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表达了诗人的志愿和豪情”。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分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故选:C。
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分析:B此处是实写。
4、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点明了观海地点,以“观”字总领全篇。
B.诗歌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精神。
部编版语文九上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带答案)目录:古诗词(共十一首)一、《行路难》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水调歌头》四、《月夜忆舍弟》五、《长沙过贾谊宅》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七、《商山早行》八、《咸阳城东楼》九、《无题》十、《行香子.树绕村庄》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古文(共三篇):一、《岳阳楼记》二、《醉翁亭记》三、《湖心亭看雪》古诗词赏析类选择题:一、《行路难》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解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
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
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行路难(其一)》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诗人仕途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B.《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木兰诗》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XXX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D.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二、竹里馆/XXXXXX的《竹里馆》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竹林、泉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竹林清幽、泉水潺潺、花草香浓、鸟兽欢腾的自然景象,具有浓郁的山水田园风情。
5、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竹林清幽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泉水潺潺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花草香浓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8、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鸟兽欢腾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XXX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诗歌。
初中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缺失的部分。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__________。
答案:花落知多少。
(2)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上霜。
答案:疑是地上。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__________。
答案:此物最相思。
二、选择题2.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B。
3. 以下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春望》B. 《静夜思》C. 《江雪》答案:A。
三、判断题4. 判断下列诗句是否出自李白的《赠汪伦》。
(1)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答案:正确。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5. 请简述《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6. 请解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的“天涯”一词的含义。
答案:“天涯”在这里指的是遥远的地方,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在同一时刻共同欣赏着海上升起的明月,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五、默写题7. 请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 请默写《悯农》中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下一句。
答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
一、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选择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4、对《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不当的一项()A、全词通篇纵情放笔,挥洒自如,风格豪放。
B、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
初中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程度测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详细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活灵活现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绽开想象的翅膀进展补充,干脆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缘由。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与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隐深厚。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丽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终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智勇双全,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哀痛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上阕思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憧憬。
下阕借指责刘裕,说明自己抗金的主见;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选择题(部编版带答案分析)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带答案分析)班级:姓名:期中之前的古诗赏析:《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晚春》、《木兰诗》。
期中之后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泊秦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分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分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D )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分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C )A.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吹着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B. 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C. “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 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伴着诗人,诗人日子过得舒适,并无烦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
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
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
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