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审美观念。

2. 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含义和作用。

3. 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艺术的特点、虚和实的概念。

2. 难点:虚和实在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和表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中国艺术中的虚和实。

1.4 教学准备1. 教案、PPT、相关艺术作品图片。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虚和实在作品中的表现。

2. 讲解:介绍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审美观念,阐述虚和实的概念及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虚和实的手法及其效果。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5. 总结:强调虚和实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中国绘画的虚实表现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和虚实表现手法。

2. 分析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运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绘画的特点、虚实的表现手法。

2. 难点:虚实在具体绘画作品中的运用和表现。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中国绘画中的虚和实。

2.4 教学准备1. 教案、PPT、相关绘画作品图片。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2.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虚和实在作品中的表现。

2. 讲解:介绍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和虚实的表现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绘画作品,让学生体会虚和实的手法及其效果。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虚和实在中国绘画中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5. 总结:强调虚和实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三章:中国书法的虚实表现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和虚实表现手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表现概念。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虚实表现手法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定义及含义。

2. 虚实在中国画、建筑、园林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

3. 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如山水画、古建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的概念及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虚实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虚”和“实”的定义及含义,解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中国画、建筑、园林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虚实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运用和意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设计等。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虚实在其他艺术领域的运用,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2. 分析不同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美术馆、古建筑等,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虚实手法。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设计等,并互相交流评价。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对虚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虚实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含义及运用。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学会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虚”和“实”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虚”和“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运用。

2.难点:如何在实际创作中灵活运用“虚”和“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PPT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中国艺术作品,如山水画、书法、戏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有什么共同特点?2.理解“虚”和“实”教师简要介绍“虚”和“实”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阐述自己对“虚”和“实”的理解。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如山水画、书法、戏曲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虚”和“实”的运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讨论成果。

4.创作实践教师给出一个创作主题,如“山水之美”,要求学生在作品中体现“虚”和“实”的运用。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创作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尝试分析其中的“虚”和“实”。

2.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体现“虚”和“实”的画作。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虚”和“实”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创作实践中,部分学生仍难以灵活运用。

2.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需注意作业量的适中,避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实际创作中运用“虚”和“实”的能力。

3.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1.理解“虚”和“实”的概念:教师展示一幅传统山水画,指着画面中的留白部分问:“这里为什么没有画满?”学生可能会回答:“留白可以让人想象更多,感觉更深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章节一:引言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虚实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和文字资料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虚实的理解。

章节二: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留白、线条的粗细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中国绘画中虚实的具体表现手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尝试绘制简单的虚实效果。

章节三: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笔画的浓淡、停顿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中国书法中虚实的具体表现手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尝试书写简单的虚实效果。

章节四:中国雕塑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雕塑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雕塑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线条的粗细、凹凸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中国雕塑中虚实的具体表现手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尝试制作简单的虚实效果。

章节五: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运用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地考察。

教学内容:介绍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运用,如借景、透视等。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像展示和讲解,介绍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具体运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虚实在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实际应用。

章节六:中国陶瓷中的虚实表现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陶瓷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图像展示,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陶瓷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如釉色的明暗、纹饰的疏密等。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意义。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虚”和“实”的概念解释。

2. 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实例分析。

1.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虚实表现。

2. 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艺术中的含义。

3.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第二章: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1. 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作品分析。

2.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虚实表现。

2. 讲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第三章: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法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培养学生的书法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法作品分析。

3.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虚实表现。

2. 讲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展示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法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实践。

第四章:中国诗歌中的虚实表现4.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诗歌中虚实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2.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诗歌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1. 中国诗歌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意义。

2. 引发学生对中国艺术表现虚实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基本概念。

2. 分析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意义。

2. 展示法:展示中国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虚实表现。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虚和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意义。

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虚和实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中虚实运用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分析中国绘画作品中的虚实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展示法:展示中国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虚实运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

2. 讲解:讲解中国绘画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3. 分析:分析中国绘画作品中的虚实运用。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第三章: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中虚实运用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分析中国书法作品中的虚实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2. 展示法:展示中国书法作品,分析其中的虚实运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

2. 讲解:讲解中国书法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3. 分析:分析中国书法作品中的虚实运用。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书法创作。

第四章:中国建筑中的虚实表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中虚实的表现手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领会其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虚”和“实”的概念: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内涵。

2. 虚实表现形式:分析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具体表现。

3. 虚实关系的艺术魅力:通过具体作品案例,展示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4. 虚实创意实践: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具有虚实关系的艺术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概念、虚实表现形式及虚实关系的艺术魅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虚实关系的运用。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具有虚实关系的艺术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虚实关系的理解和创作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艺术史》、《中国艺术美学》等有关虚实表现的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 艺术作品图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作品图片,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创作材料:为学生提供绘画、书法、园林模型等创作所需的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虚实关系运用,以及创新思维的体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交流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虚实概念,引发学生对虚实在中国艺术中应用的好奇心。

2. 讲解虚实概念:详细讲解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起源、发展及其内涵。

3. 分析虚实表现形式:通过PPT展示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具体表现。

4. 欣赏艺术作品:分析具体作品案例,引导学生感受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的虚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虚实手法的应用和表现形式。

1.3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的概念、虚实手法的应用和表现形式。

第二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2.1 课程背景本章将深入解析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中国艺术中虚实的定义及内涵。

2. 分析虚实概念在中国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2.3 教学内容1. 虚实的定义及内涵。

2. 虚实概念在中国艺术中的历史演变。

3. 虚实概念在各类中国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第三章:虚实手法的应用3.1 课程背景本章将着重探讨虚实手法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识别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手法。

2. 阐述虚实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3 教学内容1. 虚实手法的分类及特点。

2. 虚实手法在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3. 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

第四章:虚实手法的表现形式4.1 课程背景本章将探讨虚实手法的各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之美。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列举和描述虚实手法的表现形式。

2. 分析虚实手法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及效果。

4.3 教学内容1. 线条、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的虚实表现。

2. 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在虚实表现中的应用。

3. 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表现形式。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欣赏5.1 课程背景本章将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艺术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虚实手法的魅力。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并评价艺术作品中的虚实手法。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教学设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教学设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教学设计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它融合了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通过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将虚与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

本文将针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艺术手法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虚与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渊源和内涵;(2)掌握虚与实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常见形式和手法;(3)理解虚与实在中国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具体运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分辨虚与实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能够运用虚与实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虚与实的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欲望;(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虚与实的概念和内涵2. 虚与实在中国文学、绘画、戏曲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3. 著名作品欣赏与分析4. 虚与实的创作实践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虚与实的概念与内涵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虚与实作品,引发学生对虚与实的认知。

2. 授课:介绍虚与实的概念和内涵,讲解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案例分析:以《红楼梦》、《清明上河图》等经典作品为例,分析其中虚与实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第二课时:虚与实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1. 导入:通过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虚与实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形式。

2. 分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虚与实表现形式和手法。

3. 展示分享: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

第五课时:著名作品欣赏与分析1. 导入:选取经典作品《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进行欣赏。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学习资源第二章: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2.1 艺术的定义2.2 中国艺术的分类2.3 中国艺术的特点2.4 练习:分析中国艺术作品第三章:虚和实的概念3.1 虚和实的定义3.2 虚和实在艺术中的意义3.3 虚和实的表现手法3.4 练习:分析虚和实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第四章:虚和实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4.1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4.2 虚和实在绘画中的表现4.3 案例分析:中国绘画中的虚和实4.4 练习:创作一幅体现虚和实的中国绘画作品第五章:虚和实在中国建筑中的表现5.1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5.2 虚和实在建筑中的表现5.3 案例分析:中国建筑中的虚和实5.4 练习:分析中国建筑中虚和实的运用第六章:虚和实在中国诗词中的表现6.1 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6.2 虚和实在诗词中的意义6.3 虚和实的表现手法6.4 案例分析:中国诗词中的虚和实6.5 练习:创作一首体现虚和实的诗词作品第七章:虚和实在中国戏剧中的表现7.1 中国戏剧的基本特点7.2 虚和实在戏剧中的意义7.3 虚和实的表现手法7.4 案例分析:中国戏剧中的虚和实7.5 练习:分析中国戏剧中虚和实的运用第八章:虚和实在中国音乐中的表现8.1 中国音乐的基本特点8.2 虚和实在音乐中的意义8.3 虚和实的表现手法8.4 案例分析:中国音乐中的虚和实8.5 练习:欣赏并分析中国音乐中虚和实的运用第九章:虚和实在中国舞蹈中的表现9.1 中国舞蹈的基本特点9.2 虚和实在舞蹈中的意义9.3 虚和实的表现手法9.4 案例分析:中国舞蹈中的虚和实9.5 练习:分析中国舞蹈中虚和实的运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10.2 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10.3 虚和实的现代价值10.4 虚和实的未来发展10.5 练习:结合个人兴趣,创作一件体现虚和实的作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难点解析:理解虚和实的哲学内涵,以及如何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中虚和实的具体运用。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教学设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教学设计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与实是一个传统而广泛讨论的主题。

虚实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创作的方向和风格。

在中国传统绘画、雕塑、表演艺术等领域,虚实关系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充分展示了艺术家对于现实与想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虚实关系的探讨依然备受关注,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形式,不断探索虚实关系在当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表现方式。

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与实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认知和审视方式。

通过对虚实关系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对于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与实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发展,为中国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1.2 研究意义《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是一门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实关系的课程,旨在探讨虚与实在中国艺术中的传统意义以及在当代艺术表达中的发展。

研究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理解中国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虚实关系在绘画、雕塑、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共通之处,进一步拓展我们对艺术表达形式的认识。

研究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还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当代艺术家在借鉴传统艺术的也要有意识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观念结合,在作品中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虚实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内容已达到200字,仅供参考】。

2. 正文2.1 中国艺术中的虚与实中国艺术中的虚与实是一种充满哲学思辨和审美表现的重要元素。

虚实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通过对虚实关系的巧妙运用,艺术家们能够达到意蕴悠远、意味深长的表现效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技巧,提高学生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中“虚”和“实”的概念2. 虚实结合在中国绘画、书法、园林、建筑等艺术领域的表现3. 分析经典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运用4. 虚实技巧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结合的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虚实关系在中国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虚实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和“实”的概念,分析经典艺术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运用虚实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虚”和“实”的概念,阐述其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表现。

3.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运用虚实技巧进行创作。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提交创作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学生在虚实技巧掌握方面的进步。

2.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虚实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七、课后作业1. 学生需提交课后创作作品,并附上创作思路和感受。

八、教学资源1. 经典中国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艺术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与虚实概念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论文。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虚实概念及在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的表现。

2. 第二课时:分析园林、建筑中的虚实关系。

3. 第三课时:讲解虚实技巧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第二章: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2.1 艺术的定义2.2 中国艺术的分类2.3 虚和实的概念2.4 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三章:虚的表现手法3.1 线条的运用3.2 色彩的运用3.3 空间的运用3.4 构图的运用3.5 实例分析:绘画作品中的虚表现第四章:实的表现手法4.1 形象的塑造4.2 笔墨的运用4.3 光影的运用4.4 透视的运用4.5 实例分析:雕塑作品中的实表现第五章:虚实结合的艺术作品欣赏5.1 绘画作品欣赏5.2 雕塑作品欣赏5.3 建筑作品欣赏5.4 园林作品欣赏5.5 摄影作品欣赏教学反思:1. 对本次课程的满意度2. 学生的学习效果3.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4. 改进措施第六章: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应用6.1 对比手法的定义6.2 虚实对比的意义6.3 对比手法的具体运用6.4 实例分析:对比手法在书画作品中的应用第七章:虚实转换在中国艺术中的体现7.1 转换手法的概念7.2 虚实转换的作用7.3 转换手法的实践操作7.4 实例分析:转换手法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第八章:传统艺术中的虚实表现8.1 古代绘画中的虚实表现8.2 传统雕塑中的虚实表现8.3 古典园林中的虚实表现8.4 传统戏曲中的虚实表现8.5 实例分析:传统艺术作品中虚实的独特韵味第九章:现代艺术中的虚实探索9.1 现代艺术虚实表现的新趋势9.2 当代艺术家虚实表现的方法创新9.3 虚实表现在国际艺术交流中的影响9.4 实例分析:现代艺术作品中虚实的突破与拓展第十章:虚实教学实践与创作展示10.1 虚实表现的教学实践案例10.2 学生创作展示与评价10.4 虚实表现的未来展望10.5 实例分析:优秀学生作品的虚实表现技巧教学反思:6. 对本次课程的满意度7. 学生的学习效果8.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9. 改进措施10. 对未来课程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虚和实的概念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补充和说明: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虚和实的定义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艺术中的虚实表现。

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园林等。

探讨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相关知识和概念。

利用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表现。

4. 教学步骤:引入中国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虚实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其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5.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中国艺术作品,并选择一例分析其虚实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绘画中的虚实表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中的虚实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绘画中的虚实效果。

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风格,如水墨画、工笔画等。

探讨虚实表现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如透视、光影、墨色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相关知识和技法。

利用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表现。

4. 教学步骤:引入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虚实表现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其艺术效果。

5.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中国绘画作品,并选择一例分析其虚实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书法中的虚实表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中的虚实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书法中的虚实效果。

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风格,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探讨虚实表现在中国书法中的运用,如用笔、结构、布局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相关知识和技法。

利用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表现。

4. 教学步骤:引入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虚实表现在中国书法中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其艺术效果。

5.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中国书法作品,并选择一例分析其虚实表现。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虚实概念的提出和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展示法:展示中国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的表现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介绍中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中国艺术的兴趣1.4.2 讲解:讲解虚实概念的提出和应用,让学生理解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1.4.3 展示:展示中国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的表现1.4.4 讨论:引导学生对中国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虚实的表现手法和效果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中国绘画的虚实表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绘画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2.4.2 讲解:讲解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法2.4.3 示范:示范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2.4.4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2.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中国书法的虚实表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书法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3.4.2 讲解:讲解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技法3.4.3 示范:示范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3.4.4 练习:让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3.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书法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四章:中国雕塑的虚实表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塑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中国雕塑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雕塑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雕塑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雕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雕塑4.4.2 讲解:讲解中国雕塑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技法4.4.3 示范:示范中国雕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重要性4.4.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雕塑技能4.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雕塑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五章:中国建筑的虚实表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建筑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5.4 教学步骤5.4第六章:中国园林的虚实表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中国园林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园林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园林6.4.2 讲解:讲解中国园林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技法6.4.3 示范:示范中国园林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重要性6.4.4 练习:让学生尝试设计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技能6.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园林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七章:中国诗词的虚实表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中国诗词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诗词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诗词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诗词7.4.2 讲解:讲解中国诗词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技法7.4.3 示范:示范中国诗词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重要性7.4.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技能7.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八章:中国戏曲的虚实表现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中国戏曲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戏曲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8.4.2 讲解:讲解中国戏曲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技法8.4.3 示范:示范中国戏曲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性8.4.4 练习:让学生尝试表演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技能8.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戏曲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中国音乐舞蹈的虚实表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舞蹈的工具和材料虚实概念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舞蹈9.4.2 讲解:讲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9.4.3 示范:示范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重要性9.4.4 练习:让学生尝试演奏或舞蹈简单的虚实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9.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在中国音乐舞蹈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十章:当代中国艺术的虚实表现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虚实在当代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概况虚实概念在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虚实概念示范法:示范当代中国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虚实表现10.第十一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对比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2 教学内容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对比的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4 教学步骤11.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对比11.4.2 讲解:讲解虚实对比的概念和手法11.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对比手法11.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1.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对比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转化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2 教学内容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转化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4 教学步骤12.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转化12.4.2 讲解:讲解虚实转化的概念和手法12.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转化手法12.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2.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转化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互动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2 教学内容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互动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4 教学步骤13.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互动13.4.2 讲解:讲解虚实互动的概念和手法13.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互动手法13.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3.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互动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平衡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2 教学内容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平衡的案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4 教学步骤14.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平衡14.4.2 讲解:讲解虚实平衡的概念和手法14.4.3 分析: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平衡手法14.4.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意义14.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虚实平衡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中国艺术中的虚实创新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虚实创新在中国艺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创新手法15.2 教学内容虚实创新的概念和手法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创新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虚实创新的概念和手法分析法: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创新手法15.4 教学步骤15.4.1 导入:回顾虚实概念,引入虚实创新15.4.2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国艺术中的虚实概念展开,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园林、诗词、戏曲、音乐舞蹈以及当代艺术等多个领域。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虚”和“实”在中国艺术中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分析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以及虚实对比对艺术表现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风格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中的“虚”和“实”概念介绍。

2. 绘画、书法、陶瓷、园林等艺术领域中虚实关系的具体表现。

3.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虚实处理的典型案例,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4. 探讨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分析虚实关系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实概念、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处理。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中国艺术史》、《中国绘画史》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案例图片:中国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处理案例图片。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虚实关系在画面中的运用。

2. 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幅画中的虚实关系吗?虚的部分是什么?实的部分是什么?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虚实概念:在中国艺术中,虚是指模糊、隐约的部分,实是指清晰、明确的部分。

2. 讲解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在中国艺术作品中,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有留白、线条、色彩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处理:以一幅山水画为例,讲解画家如何运用虚实关系来表现画面。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艺术作品中的虚实关系。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虚实概念和虚实关系的处理技巧。

2. 强调虚实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欣赏中国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虚实关系。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推荐5篇]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推荐5篇]

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语文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行文脉络,由荀子的话谈起,述及绘画、舞蹈,条分缕析,思路,脉络极为清晰的特点。

2学习从全文总体上把握内容,融会贯通的阅读方法。

3从文中诸多引文和述及的作家作品中,感受民族文化的辉煌。

教学难点文中涉及各种门类的艺术,学生恐难一一明白,但不管怎样,好的作品总给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虚,以虚来衬实,使作品更坚实更厚重,这是不管哪一门艺术所共通的。

对换“虚”“实”的理解是讲授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讲授赵执信《谈龙录》中引文。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讲述以下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某著名国画家应邀去国外开画展,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

在媒体的强列请求下,画家在一次招待会上挥毫献艺。

只见他铺开宣纸,泡蘸浓墨,顷刻间,一块巨石上,一只苍鹰傲视远方。

大家连称奇绝。

此时也有人提出异议:原来中国画这么好画。

画家对这位记者说:是的,画起来不难,但学起来不易。

我已经学了“五千年”了。

大家一片惊呼!同学们听懂了画家的回答吗?可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就画家的回答谈自己的见解。

最后由教师归纳如下:这位画家的回答十分巧妙,饱含着对民族艺术的骄傲和自豪。

它的“五千年”是虚的,人不可能活那么长,学那么长,但“五千年”又是实的,它是文明历史的积淀,深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师板书课题教师归纳行文思路,在讲解同时板书。

由荀子的话引出艺术中虚和实的话题®引《谈龙录》点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虚实统®由此及彼,述及绘画、舞台艺术、书法、建筑都有此特征®“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是一份宝贵的独创的艺术遗产。

对于《谈龙录》中的引文,分析三者的艺术理论观点:洪思——重实轻虚(自然主义)王渔洋——重虚轻实(抽象主义)赵执信——虚实相生(现实主义)提问学生有关文学常识的内容:如“司寇”“新城”指谁?这是一种什么称呼?阎立本是什么人?重要作品有什么?“八大山人”,张旭分别是什么人?以上当堂提问,巩固文学常识内容,又可检查学生默读成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中虚实表现的概念,分析其在绘画、建筑、园林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欣赏中国艺术的美学特点,提升审美素养。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虚实概念在中国艺术中的含义;(2)掌握虚实表现手法在绘画、建筑、园林等领域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中国艺术的美感;(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虚实表现的特点;(3)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尝试将虚实表现手法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章:虚实概念的起源与发展2.1 虚实概念的起源1. 介绍虚实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的起源,如《道德经》中的“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等思想。

2. 讲解虚实概念在中医、武术等领域的应用,说明虚实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2.2 虚实概念在艺术领域的演变1. 分析虚实表现手法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等不期的艺术作品中的体现;2. 介绍虚实概念在绘画、建筑、园林等艺术门类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绘画中的虚实表现3.1 绘画虚实表现的手法1. 讲解中国绘画中的空白、线条、色彩等元素在虚实表现中的作用;2. 分析具体绘画作品中的虚实处理技巧,如水墨画、工笔画等。

3.2 绘画虚实表现的应用1. 欣赏分析绘画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如山水的远近、人物的虚实等;2. 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第四章:建筑中的虚实表现4.1 建筑虚实表现的手法1. 介绍中国建筑中的虚实元素,如门窗、隔断、园林等;2. 分析具体建筑作品中的虚实处理技巧,如殿堂、亭台楼阁等。

4.2 建筑虚实表现的应用1. 欣赏分析建筑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如空间的开放与封闭、景观的虚实等;2. 学生尝试运用虚实手法进行建筑创作。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1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①宗白华课文注释练习这篇课文运用大量的材料阐明中国绘画、书法、戏剧、舞蹈、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的共同特征。

仔细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精髓。

积累下列词语:宛然可见虚实相生恍惚洗练课文:先秦哲学家荀子写过一篇文章,叫《劝学》。

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②”。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③”。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④;只讲“粹”而不→注释:①选自《文艺报》1961年第5期,有改动。

宗白华(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

江苏常熟人。

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译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②〔洗尽尘滓,独存孤迥(jiǒng)〕清初画家恽南田(1633—1690)的话。

意思是去粗存精。

孤迥,孤立、孤单,这里指少。

③〔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是《孟子·尽心下》中的话。

意思是,充满(美好的品德)就叫做“美”;充满而且光辉地表现出来就叫做“大”。

④〔自然主义〕文艺创作的一种倾向。

着重描写现实生活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事物的外在真实,忽视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概括,忽视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阅读,概括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2、领悟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文章中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的作用。

3、掌握社科文阅读的基本方法_之一——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教学难点
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实现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与同学之间的对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课间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毕,上课)刚才我们听的是有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地说,这首曲子是由声音的高低、快慢构成的。

那大者,金鼓齐鸣,众乐齐奏,势若排山倒海,动地惊天。

小到一两声笛鸣,犹如林间细雀低低絮语,或是弦乐轻轻弹奏,似微风吹拂,牵起丝丝涟漪。

甚而至于有时音响全无,成为空白,给人以无限遐想。

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就是这声音的高低伏起,时断时续,使音乐变化无穷,气象万千。

从美学的角度上说,这就是音乐中的虚实相生的绝妙效果。

也可以从欣赏一幅花鸟图入手,问: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实是什么?虚又包含哪些内容?
二、整体初读,感悟课文
1.提出三个问题供通读课文时思考
(1)本文介绍了哪些艺术形式?
(2)这些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表现内容,作者把它们的哪一个共通方面放在一起谈虚和实的问题的?
(3)文章中虚和实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
明确:课文的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这“中国艺术”,包括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虚和实”,指中国艺术中表现空间上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实际上,课文重点论述的是:中国绘画、戏曲艺术空间表现方面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板书)
点拨:文章标题是论题式的,把握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进而理解作者在文章的基本观点。

2、理解文章中的引证法的运用。

(1)作者在第5节中引用了《谈艺录》中的一段话,三个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作者对他们的观点又是怎样评价的?
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

与余友。

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明确: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

同我是朋友。

有一天,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

”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
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

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所阐释的观点是: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体中来。

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

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这段文字,指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

一是洪昉思要求完整,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

王士稹则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画出来就行了。

赵执信则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要在全体中求精粹,离开了完整就谈不上精粹。

他们的根本分歧点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处理完整(即课文所谓“全”)与精粹(即课文所谓“粹”)的辩证关系。

洪昉思强调“全”,王士稹强调“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赵执信能够不失偏颇,兼顾“全”“粹”,正好体现了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作者在第9节中引用了《画筌》中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出引用这一段话的作用。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明确: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

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

虚和实位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

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

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3)第14节中引用《斯干》中的句子怎样理解?
引用总是为着作者论述的中心服务的,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引用的目的。

3、内容探讨:
(1)本文多次谈到“舞蹈精神”,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国的绘画、戏剧、书法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精神的?
(3)本文列举《刁窗》《秋江》、八大山人的鱼和齐白石画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小结:在论说文中,注意观点和材料是怎样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4、欣赏两幅画:《鲶鱼》和《趟马》,分析其中体现的虚和实及二者的关系。

5、整体回顾,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1至6段,主要是提出文章的观点,即:“全”和“粹”、“虚”和“实”辩证地统一、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第7至12段,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第13段至结尾,主要说明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虚灵的空间。

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全文论述从抽象到具体,层层深入,最终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6、拓展延伸
(1)在火车站,看到一幅雕塑,是两只相握的手,其余别无他物,试分析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2)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3)北宋皇帝微宗喜欢绘画,是一个善画花鸟的能手。

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

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

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是诗句的内容表现出来。

有的画家绞尽脑汁,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面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

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题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时候疾速归来。

有的画家运思良苦,
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

只有一位画家别具匠心,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

他的画面是:在一个春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马归去,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这马蹄翩翩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看到蝴蝶追逐马蹄翩翩飞舞这幅时,他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谈谈这幅画虚与实的关系。

(4)在唐诗宋词的鉴赏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虚实结合这一概念,在学习了本文之后,你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请从学习的诗词中找出名句并加以鉴赏。

7、课堂总结
8、布置作业《学习与评价》26页到31页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