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843245f96529647d272852a8.png)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何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古言道,是药三分毒,无论多么好的中药他本是都是有毒性的,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古人道:毒,即药物的总称,治病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机能失常。
一般药物书籍都标注了药物的实际毒性,比如大黄能活血化瘀,但它又导致腹泻。
所以我们一般都采取中药配伍来达到增强治疗效能减轻副作用的目的。
对于副作用,一般来说是已知的,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标注,并且一般较轻。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界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应该除却三种情况,一是不懂药瞎吃药;二是用药不当,患了甲病而吃了治乙病的药;三是超量服药。
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超出了那个合适的度,就可能会使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掩盖其具有的治疗作用。
现今不少人听了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超量吃,这是绝对错误的。
药物再好,再管用,它也是摄人身体内的外来物质(包括中药),都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要加重肝肾的负担,使得药物本身的毒性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
那么,什么叫药品的不良反应呢?人们应该认识到,药品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人们往往对西药的不良反应比较注意,而且西药在药品说明书上也将不良反应标注得比较清楚。
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人们则不太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些中药制剂实际上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并非纯中药制剂。
日常购药,一定要当心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避免由于忽视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的作用及使用禁忌而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黄帝内经》有大毒、小毒之说,《神农本草经》将中约分成上、中、下三品,以区别药物作用及毒性大小。
但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一药可杀另一药之毒,一药又可促进另一药的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之浅析
![中药的毒副作用之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d70f02783e0912a3162a61.png)
中药的毒副作用之浅析提要:中药绝大部分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趋利避害,在充分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下减少伤害。
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要认识不良反应发生的条件、规律,尽量防止和减少它们的发生。
关键词:中草药;毒副作用;临床使用服用中草药引起的毒副作用,一直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人甚至以为中草药无毒副作用。
其实,服用中草药出现毒副作用的报道可以说由来已久,屡见不鲜。
从二千年前的医书记载到现代都有不少报道。
所以,当您在用中草药时,也要谨慎小心,以免被“非处方中成药无毒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而误导。
笔者通过在药房多年积累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1.中药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服用人参不当,可引起燥热上火,心律不齐,或发生“人参综合征”;甘草药性平和,调和诸药,久服亦可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反应。
目前已发现能够致死的中药达二十多种,如有毒性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驱蛔虫的苦楝子,熄风止痉的蟾蜍等。
还有一些药物含有剧毒,如一些植物类药,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巴豆等,矿物类药水银、砒石、砒霜等,动物类药斑蝥、蝎子、白花蛇等。
毒性反应可表现在体内各系统:如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慢;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此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可因毒性反应而发生病变。
过量和服药时间太长,也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川楝子内服过量即可出现肝脏损害,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肠道反应,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即使常用中药,如川芎、柴胡超量服用也可中毒。
如川芎超量服用可导致剧烈头痛、呕吐;柴胡过量可致肝损害;水蛭常用剂量为1~3g,中毒量为15~30g,有报道用20g中毒死亡;益母草是妇科良药,常用量为10~30g大剂量或单用60g,若过量应用益母草就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双下肢突然不能活动、周身酸麻、胸闷、孕妇流产,严重者可至大汗虚脱、血压下降。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f75698541711cc7931b71668.png)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摘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趋利避害,在充分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下减少伤害。
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要认识不良反应发生的条件、规律,尽量防止和减少它们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合理用药Abstract:[Objective]Correctly recognize Chinese drugs‘ toxic and side effects and bad reaction for good result and avoiding harm;fully exert TCM‘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isease with less harm;reasonably administer drugs,ensure safe and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get to know conditions and rules for side effects,as possible prevent and reduce thr production.Key words:Chinese drugs;toxic and side effects;reason;reasonable administration随着中药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
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1]。
因此,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1 原因分析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药物的种属和产地不同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
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木通科植物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
应用时可因品种混乱,误用而导致中毒。
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和
![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和](https://img.taocdn.com/s3/m/46dc51f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e.png)
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和中成药一、龙胆泻肝丸中毒事件的启示中国青年报 2012年06月13日11 版正式报道,台湾一起因长期服用中药龙胆泻肝丸中毒者本人是一名中医师而致尿毒症的患者,历经10年诉讼拉锯战终于打赢了官司,台湾士林地方法院判定科达公司所生产的龙胆泄肝丸其中含有马兜铃酸须赔偿王韵凯1200万元新台币,其中包括医疗费用,劳动能力减损,精神抚慰金以及惩罚性赔偿金,台湾科达制药不仅名誉受损,其须赔付的金额还要按照自请求之日起每年5%的利息计算;而对王韵凯而言,这场诉讼已经让他“身心俱疲”;事实上,早在1982年,比利时就发现这种来自马兜铃科植物的木通会导致肾病变;许多比利时妇女为了减肥服用中草药配方含木通的减肥药剂,后来纷纷得了肾衰竭;2000年,美国禁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含有马兜铃酸的一切中草药;在中国大陆,新闻也开始披露同样的现象;让这名台湾律师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一位出身中医世家的老中医长期服用同仁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后也得了尿毒症;这位老中医说,与他同样行医的爷爷和父亲都有服用龙胆泻肝丸的习惯,最后均死于尿毒症;“就连中医师都这样,到底有多少人受害而不自知”这位律师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龙胆泻肝汤是历史悠久的中药老方子,本来没有毒性,埋下隐患的是其中一味药材“木通”;在药材市场上,木通主要分为川木通和关木通,虽然两者都叫“木通”,但前者不含任何毒性,后者却属马兜铃科植物,富含马兜铃酸;法庭最后倾向荣总医院研究项目的实验结果,认定台湾科达制药公司所生产的龙胆泻肝丸中确含马兜铃酸;有关人士还专门介绍了台湾的药害救济法,这部法律旨在为那些被药品的不良反应所伤害,但不能确定事故责任人的受害人提供及时救济,救济金来自台湾卫生署设立的药害救济基金;“你不必通过诉讼,也就是说不管谁是谁非,只要证明受害者的问题是药物引起的,就有赔偿;”但从长远来说,更重要的是政府和药厂“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进行把关”,因为一旦发生了药物伤害事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药商和受害人陷入双输局面;据新华社报道,在中国大陆,共有200多家药厂曾经生产过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二、哪些中药有副作用一般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服用时必须谨慎;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草药在五千种以上,较为常用的也有五百种左右;其中大多数无毒或毒性不大,但也有一些毒性明显,甚至有剧毒;尤其是下列中成药,因其中有些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或易致过敏物质,患者切勿盲目服用;1、牛黄解毒丸: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片含高含量雄黄,能导致慢性砷中毒;含大黄,有肾毒性、肝毒性;含有雄黄硫化砷、朱砂硫化汞的中药绝对不要吃,吃了当时不觉得异常,但砷、汞等重金属会在体内积蓄,排不出去,到一定程度就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砷在化学上是类金属,但对人体的毒性与重金属相似,毒物学把它归为重金属;砷进入体内后主要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沉积,难以排出体外,积蓄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可导致肝硬化、周围神经病、皮肤癌等;2、黑锡丹、铅丹:对这些含铅的中成药,如果应用有误,不仅有可能危及身体健康,甚至会中毒;例如癫痫患者服用铅丹剂量过大时,会出现肌肉抖动、头晕目眩、步态不稳以及吐泻、血尿或便秘等症状;3、三仙丸、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这类药物都含有朱砂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患者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4、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例如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5、容易引起中毒的中药:砒霜砷、水银汞、斑蟊、红娘、生滕黄等属剧毒药品;生白附子、生草乌、生天南星、生甘遂、生硫黄、生半夏以及马钱子、狼毒、朱砂、蟾酥、巴豆、罂粟壳、白降丹等也有大毒;有些不常用的草药,毒性也强烈,如雪上一支蒿、天仙子、闹羊花、毛莨、断肠草等;对这些药物不能随便服用,确需使用,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否则会引起中毒反应,如唇舌发麻,恶心呕吐,心慌,面色苍白,皮肤冰冷,胸闷烦躁,呼吸缓慢,严重者昏迷不醒;苍耳子全株有毒,但果实比全草毒性大,嫩叶比老叶毒性大;北五加皮又名香加皮属萝藦科,含强心甙而有毒;史料记载有毒蜂蜜多产于农历七月;其原因是此时多数植物花期已过,而有毒植物却竞相开花,蜜蜂饥不择食,采集有毒植物的花蜜酿造所致;对此,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告诫云:“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发霍乱;”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可引起白血球降低,月经紊乱等;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6、过量服用会引起中毒的中药:有些中药虽然毒性不大,但使用剂量过大,也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如少量木通有通乳作用,但剂量超过30g,会引起;白果是常用的止咳平喘药物,但如果一次服用20粒以上,就会发生氢氰酸中毒;甘草药性平和,善调百药,但若无故过量服用,可致腹胀食欲减退,水肿,甚至引起;临床有报道服用31 g生石膏而致死者,查其原因为石膏中含砷量过高所致;如生半夏有毒,能戟人咽喉导致失音;但通过115~121℃加热或白矾水浸泡,可消除毒性;蜈蚣有毒,但经开水烫和干燥后,毒性蛋白几乎全部灭活,毒性大大降低;当然;有些中药也会因炮制不当而毒性增加;如雄黄有毒,用火煅后则生成砒霜,使毒性剧增,所以我们应当严;曾经有位“专家”用附子治疗风湿病,因用药量增加一倍,结果病人呜呼矣哉;黄药子用量过大,可导致肝脏损害和黄疽;杏仁用量过大会引起氢氰酸中毒,引起呼吸抑制;7、孕妇用药需注意有些中药有致畸和堕胎作用:据历代医家经验已发现的有100多种药物对胎儿有损害作用,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大类;禁用的药物大多数是毒性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三棱、莪术、麝香、水蛭、巴豆、牵牛、大戟、斑蟊、商陆、雄黄、虻虫、水银、轻粉、芜花等;慎用的药物有破血、活血通络、行气、祛瘀及辛热药物,如桃仁、红花、枳实、附子、大黄、天南星、肉桂;所以孕妇用药需慎之又慎,绝不能盲目乱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能保证母子安全;用“斑蝥泡酒”堕胎就不可取,斑蝥是有毒的,容易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有几例病例就是因此死亡;8、欧美禁止进口的中成药:附子“即着名有毒中草药乌头的子根,含毒性强烈的乌头碱,能对心脏造成损伤,能被用来杀人,死亡症状和心脏病发作类似;美国、英国等国都禁售含附子的中药,例如附子理中丸”美国禁含汞、铅、朱砂、马兜铃酸、龙脑、黄连、蜈蚣、麻仁等成分中药,禁售以下常用中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复方丹参片、猴枣散、保婴丹、黄连素片、人参再造丸、六神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丹、利肝片、龙胆泄肝汤、安神补脑丸、附子理中丸、牛黄清心丸、定心丸、龟龄集、救心丹等等黄连被禁用的原因是发现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小柴胡冲剂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和黄岑,二者都有肝毒性;日本在90年代有很多人因为吃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肝炎,有的因此死亡;此后日本仍有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肺水肿的报道;逍遥丸含柴胡,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柴胡皂苷d对人的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柴胡还具有肾毒性,能对肾脏造成损害;也有实验表明,柴胡煎剂、柴胡皂苷对动物胸腺有抑制作用,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罗布麻降压片中的夏枯草、钩藤、泽泻都有肾毒性;降血压建议还是用西药,有多种便宜便宜到一天几分钱、有效、副作用小的西药可选择,没有必要去尝试中药;夏枯草是肝毒性,能损害肝脏,还可能是免疫抑制剂,长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王老吉也含该成分;”复方甘草片能镇咳,是因为含有阿片粉,阿片也就是着名的毒品鸦片,能够成瘾;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有和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甘草还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蜜炼川贝枇杷膏含款冬花,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肝癌,被欧洲禁用;藿香正气水如果用的是较便宜的藿香,主要成分为爱草脑,是一种致癌物,可诱发肝癌;另外,藿香正气水中的厚朴有肾毒性,被欧洲禁用;生半夏也有肾毒性,而且有非常明显的生殖毒性;这些中药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肾衰竭,含有这些成分的中药绝不要吃: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猴枣散含马兜铃科植物细辛,有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千万别用;猴枣散中的全蝎毒性也很强;其主要成分猴子枣就是猴子体内的结石;实验表明马兜铃酸小剂量间断吃几周就能引起肾脏不可逆损伤,所以是一点都不能吃;王氏保赤丸含朱砂,还含有大黄和巴豆,都是毒性很强的成分,千万不要给小孩吃;保济丸含天花粉,也是已知有肾毒性的中药;另外,香港出的保济丸被新加坡查出添加了西药成分酚酞和已被禁用的西布曲明;六味地黄丸含有泽泻,实验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能对肝、肾造成损伤;含有中药材黄药子的中成药,有明显的肝毒性,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含有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的中成药因含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肾损害;含蟾酥的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脏损害和;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使用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外用的中成药一般避免内服;三、正确合理使用中药中药的使用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合理配伍,辩证用药乃是中医的根本;众多医家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的中药合理配伍的传统、经典名方以及数不清的经验秘方,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时我们的前辈也总结出了许多中药配伍不当而使毒性增加的例子;如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有些无毒的中药因合用而产生毒性;另外,给药的途径、用药次数、用药时间、施药的面积等,都与药物毒性的产生有关,应予重视;而人体和环境因素对中药的毒性产生也有重要影响;体质强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强,体质弱的人,使用中药容易造成药物的毒性伤害;当然,个体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大影响;有报道,某单位因误食天仙子造成八人中毒,中毒的最大剂量为30 g,最小量15 g,相差1倍;可见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机体,这不断变化的机体生理或病理环境,直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当然也影响药物毒性的大小与有无;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的使用;还须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农药的使用增加和工业化的日益发展,有机磷与铅、铬、砷等有害金属的污染,可能会导致原本无毒的中药具有一定毒性;现代科学检验表明,目前中药砷污染十分突出,若长期服用被污染的中药,必然会导致积蓄性中毒,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一化有毒为无毒用毒药攻病毒,是中医临床的常用方法,但用量则是问题的关键;对有大毒之中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且要中病即止;不能盲目久服;而有些中药本身并无毒性,如大黄、肉桂、麻黄等,但若超大剂量使用或配伍失当,也可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所以使用上一定要按照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合理使用;二严把质量关为保证高效安全用药,最大限度的减轻中药对人体的毒害,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中药材饮片及成药的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甚至从中药的栽培、采集、加工、炮制等各个环节,都应该遵守质量规范及操作标准;各种制剂的中成药均应按照药典严格检测,合格的药品必须按医嘱正确使用;三辩证用药辩证、合理用药,是减毒的必要保证;中医之精髓在于辩证论治;中药是否对人体有毒害,在于其合理使用;每一位医者必须对药物的性效、有毒无毒或毒性的大小以及对用药方法等诸多方面有所了解,同时还必须准确地辨析用药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皮肤等各方面的情况作为用药的依据,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中药对人体的毒害;如:素体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之剂,以防伤脾胃;素患脾热胃火盛者,慎用辛热之品,以免生热助火:正虚滑脱不禁而邪未尽或又感新邪者,不宜单用收涩之品,以防闭门留寇;气虚阴亏者,不宜单用或大量用辛热之品,以防再伤气阴,等等;大毒莫过砒霜,随着近代对于砒霜用药的改革,用砒霜注射液来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效果很好,而且不引起砷,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有毒的药物如果运用得当,照样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另外比如人参是延年益寿的药品,但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研究发现服用人参每天如果超过30克,连续服用2个月,将会出现头晕、血压升高、烦躁、,人们把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称为滥用人参综合征;这就告诉我们,人参是一种大补的良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使用一定要得法,当然不当食用人参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以自行消失;四防止过敏过敏也是中药毒性的一种反应;传统观念中,有认为中药安全而无过敏的错误倾向,故而中药的过敏也常常被忽视;这里有必要提出,中药的过敏时有发生,如果临床上病人出现与疾病无关联的症状时,应予重视,详加甄别,及时防治;应特别强调指出: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的情况屡屡出现,导致过敏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无毒不丈夫”—论“是药三分毒”和中药的“毒性”
![“无毒不丈夫”—论“是药三分毒”和中药的“毒性”](https://img.taocdn.com/s3/m/4d62061610a6f524ccbf8593.png)
“无毒不丈夫”—论“是药三分毒”和中药的“毒性”妙和常听人说什么某某药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另一些人会反驳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等等。
在俺看来,对中药的这些认识都是有问题的。
另外还有西医用他们的理论为中药立下愚蠢的规矩,我们的中医药大学教材、中药房又把这些愚蠢的规矩视为法典。
兹整理旧报纸,拜读了几篇刊登在《北京青年报-每日健康》版上的相关文章,虽说这几篇文章发表的时间早了点儿,观点不新,陈年老康,且和当下的“主旋律”大同小异,但俺还是忍不住借题发挥一下,也算抛砖引玉吧。
“毒”有两解,误判千年。
2004年11月2日题为《中药也不要随意服用》(作者李芹)的文章,文章标题的立意没有错,即中药也不可以随意服用,但内容上的硬伤颇多。
文章开篇说:“一般情况下,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中药的毒副作用反应相对比西药要小些。
”这是对中药的错误认识。
中药的使用关键在于方剂的运用是否正确以及服用剂量的拿捏是否准确,如果这两者都被运用得当的话,就是高明的医生(上工),如扁鹊、张仲景,哪里有什么“毒副作用”?反之,就不是什么“毒副作用”的问题,而是无效或加重病情甚至是置人于死地的问题。
所谓“副”的作用是在有正作用、有可取之处的同时所产生的不良作用。
西药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如此,只是程度的问题,没辙;而中药在“吃错药”的情况下,没有正作用,所以谈不上副作用,只能自认倒霉。
可对于中医来说,被你诊治的患者如果表现出了“毒副作用”,那一定是不高明的医生(下工,庸医)所为,是医术不精到,或辨证错误,或用方错误,或用药剂量错误的问题,但错不在药!文章接着说:“中药也有毒性,如服用不当,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
”并列举了川乌、附子等几味中药。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章作者对中药的“毒性”认识是有误区的。
中药在古代本来就叫“毒药”,但这个概念与今天对毒(如敌敌畏、耗子药、氰化物、沙林毒气)的理解是两码事。
中国古代谈中药的“毒”字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 用药需谨慎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 用药需谨慎](https://img.taocdn.com/s3/m/694ccae5f18583d04864596a.png)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用药需谨慎我们去药店买药的时候,售货员一般会推荐一些中成药,说什么中成药没有副作用,其实并非如此。
是药三分毒,有些中成药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服用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副作用的中成药!六神丸:毒副作用不得了干燥天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
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
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至宝丸:服药年龄有讲究小儿至宝丸被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的防病之宝,有事没事的总要定期给孩子吃上一两丸。
至宝丸有健脾消食、清热解表、祛痰熄风之效,对婴幼儿的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引起的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多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大便酸臭等症有良好的效果。
以初生儿到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服用最为适宜,而且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如果不见好转,应请医生治疗。
牛黄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
医师说,预防流感关键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
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常用中药毒性汇总!中药竟然也有副作用
![常用中药毒性汇总!中药竟然也有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208b5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1.png)
常用中药毒性汇总!中药竟然也有副作用【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致癌。
含雄黄的中成药: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局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
【千里光】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并且是强致癌物质。
也有肾毒性。
中成药:千柏鼻炎片、感冒消炎片、千喜片。
【柴胡】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
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中成药: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牛黄清心丸、气滞胃痛颗粒、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护肝片、补中益气丸、乳疾灵颗粒、逍遥丸、消食退热糖浆、通乳颗粒、黄连羊肝丸、得生丸、清瘟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感冒清热颗粒、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板蓝根】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
中成药:板蓝根颗粒、二丁颗粒、儿童清肺丸、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颗粒、护肝片、利咽解毒颗粒、金嗓散结丸、复方鱼腥草片、健民咽喉片、羚羊清肺丸、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清开灵注射液。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43da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9.png)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中药无毒副作用,这是群众的“常识”,也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其实不然,中药既然是一种药,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药就是“以偏纠偏”,也就是具有偏性,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毒”,更何况某些中成药或中药还具有很强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炮制不当,也会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态也不一样,其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以下举例说明。
一、六神丸含有蟾蜍素和雄黄等有毒成分,有的人因为咽喉痛服用了六神丸,结果出现皮肤瘙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
二、金匮肾气丸又称八味地黄丸,此药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有些人服药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水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三、小活络丸有报道因患外伤性肩周炎或腰部扭伤而服用此药,结果竟出现了胸闷、呼吸困难、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经过治疗,症状才消失。
究其原因,可能与组方中的地龙(蚯蚓)所含的动物性蛋白质导致过敏有关。
四、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倦怠乏力等症。
但有报道因患三叉神经痛服用该药,一周后全身出现点状粉红色丘疹、面部及下肢水肿、恶寒高烧、头部胀痛,停药治疗后痊愈。
五、三仙丹、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它们都含有朱砂,即硫化汞,久服可中毒。
六、其他如服用消咳喘不当,可导致心律失常;服用附子理中丸不妥,会引起舌头卷缩、呼吸急促;滥用柴胡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等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等。
七、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尤其是中草药,大都是经验用药,很多药的有效成分分析尚在探索中,更别说对副作用的研究了。
对于一些中成药,相关研究数据也非常缺乏,说明书中相应部分要么简单描述,要么省略,这就误导了患者,认为非常安全。
另外,媒体在宣传时常刻意强调“纯中药制剂”,实际上为“中药无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错误引导作用。
八、滋补药也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滋补药本身也是药,药品本身都有两重性,不但要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不能滥用,而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68fcd4bed5b9f3f80f1c43.png)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2-12-03T17:12:09.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魏立平[导读] 许多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
魏立平 (双辽市中医院吉林双辽 136400)【摘要】许多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中药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服用时必须谨慎,切勿盲目服用。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1 前言目前有许多人都认为,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加之市场经济大潮把几千年的古老中医药也推进了医药市场,中药广告也不甘寂寞,引人注目的广告词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和宣传的误导下,让很多患者或是健康人都在乱服中药,这不禁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的身体损害,下面笔者就自己对中药的副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临床参考。
2 中药毒副作用分析中药几千年来的发展,来自“药毒同源”、“药食同源”、“药者毒也”的基本概念。
“一草一木一石,知之而善用者为药,不知之而滥用者为毒。
”下面就常用的几种常用的中成药为例加以说明。
2.1牛黄解毒丸: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
2.2金匮肾气丸: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是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2.3藿香正气水:常用于中暑头痛、发烧、吐泻、腹胀等症。
有人因受风寒,胃部发生阵发性疼痛,且恶心呕吐,便自服藿香正气水一瓶,结果20分钟后,出现红色风疹块,瘙痒异常,尤以颈部为甚,直至呕吐后上述症状才消退。
2.4、八珍益母丸、香连丸:有人服用香连丸后浑身无力、心绪烦躁、小便短涩、脐周隐痛,继而出现环形红斑;也有人在服用八珍益母丸后,在口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疹及水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吗
![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吗](https://img.taocdn.com/s3/m/d483e4c6cc22bcd126ff0cb7.png)
龙源期刊网 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吗作者:袁庆栾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9期中草药制剂是我国特有的饮片、丸、散、膏、丹,是传统的“国药”“国粹”“国宝”。
需要挖掘与提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这句话是不科学的,不懂医药的人们往往受骗没商量。
从药理上来看“凡药三分毒”,有作用才能治病,没有作用也就没有副作用,起不了治病之效。
在一定治疗剂量内,除个体体质过敏,耐受不同,一般都是安全的。
中医药书上对每种中药都写着有毒、无毒、小或大毒的说明,但也不可全信。
如调合百药的甘草多写无毒,但长期用可致高血压、浮肿。
中草药不像化学药有那么多毒副作用,但是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这种说法,不是弘扬国粹而是误导,是不科学的说教,有损于人们对中草药的正确认识,也是有损于人体健康的。
古人早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就玩完”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古人从实践经验中得出来的。
现代药理学已证明,细辛中含马兜铃酸,可致肾脏损害,发生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最终可致“肾衰”。
中医讲辨证施治,非常重视人的整体。
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细辛也用过钱的,但不可长期如此。
实践出真知,对中草药应看到在发展,在改进,正在取其精华,正在用现代科学精制有效成分药品,为人类健康服务。
笔者希望不懂医药的读者,莫被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的说法误导。
随着对中草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认识越加深刻,过敏性肝、肾损害也被发现。
例如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六神丸,中草药山慈菇、川楝子、石菖蒲、花椒、木通、厚朴……这些常用中草药,如用之不当,引起过敏及肝、肾损害非常严重。
当然,病人体质不同,肝、肾功能不同,药物种类产地、药质品种不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570e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0.png)
中药的毒副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西药的毒副作用大,中药大多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所以长期、大量、盲目地服用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的毒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中药的毒副作用药物导致的肾损害已经成为慢性肾病的一大原因。
即便是中药,也一定要对症,更要合理。
目前有明确肾毒性的中药主要有关木通、青木香等,肾毒性主要来源于其所含的马兜铃酸。
长期小量服用这类药物会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如果一次大量使用则会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管坏死。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疾病的危害性,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类药物导致的间质性肾炎可进展到尿毒症。
此外,近来有不少葛根素、双黄连等静脉注射用中药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报道,可能是因为这些中药静脉制剂中的药物或非药物成分破坏红细胞,血红蛋白从红细胞释放入血,循环进入肾脏,阻塞肾小管,继而引起肾损害。
值得提醒的是,药物引起的肾损害,早期不能得到病人及医生的及时注意,常导致肾损害持续进展。
一部分病人肾脏病变及肾功能无法恢复,而变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所以,避免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滥吃药,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是如此。
有肾脏疾患的老年人则更应慎重。
此外,一定按传统方法炮制中药。
这样除了能使药物作用最大化外,也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一旦有特别的或不太正常的反应出现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喝中药时的饮食禁忌1、萝卜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
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
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
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793d8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0.png)
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疗效明显的成果,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药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毒副作用的问题。
毒副作用是指中药在治疗作用之外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副作用等。
这些毒副作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毒副作用:首先,有些中药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
比如,据研究发现,常用的附子、雄黄、皂角等中药在一定剂量下可导致中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这些中药虽然在一定情况下有一定疗效,但是必须慎重使用,避免超剂量或长期使用。
其次,一些中药可能导致药物过敏反应。
某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轻微过敏反应,以及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危险反应。
因此,使用中药时需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
再次,一些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副作用。
比如,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会产生一些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有些副作用可能仅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但也有些副作用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此外,对于一些存在潜在毒副作用的中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质量控制。
有时,中药中可能掺杂或含有有害成分,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使用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在购买和使用中药时,需要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避免购买次品或假冒伪劣中药。
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首先,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和医药企业应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理,严格控制中药的生产过程,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其次,加强对中药的研究。
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功效、毒性和适应症,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加强对中药的监管和宣传。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药的监管和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并引导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药有什么副作用
![中药有什么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9fb8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e.png)
中药有什么副作用中药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然而,就像所有的药物一样,中药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药的副作用:药物成分残留、过敏反应和滥用副作用。
首先,中药的副作用之一是药物成分残留。
中药的加工、提取和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或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尤其是一些廉价的中药材和制剂,往往容易受到污染。
长期服用这些中药,这些残留物质可能会在人体内积累,导致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其次,中药的过敏反应是另一个常见的副作用。
有些人对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过敏,一旦接触到这些成分就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水肿等。
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过敏反应可能会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最后,滥用中药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中药通常具有较强的药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和使用限制。
如果不正确地使用中药,或者超过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中毒,甚至是器官损伤。
此外,一些中药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副作用。
虽然中药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但合理使用和正确使用中药可以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发生。
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了解中药的性质、功效和适应症,避免过敏反应和滥用。
此外,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有信誉的正规药店或中药材市场,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综上所述,中药虽然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药物成分残留、过敏反应和滥用副作用是中药的常见副作用。
然而,通过合理使用和正确使用中药以及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可以有效减少中药的副作用,确保中药的安全和疗效。
中药 副作用
![中药 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ef5e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7.png)
中药副作用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们通常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制成,并通过煎煮、研磨等方式制成药剂。
然而,尽管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副作用。
首先,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有些人对某些植物的成分具有过敏反应。
例如,有些人可能对黄连中的苦味素过敏。
过敏反应可能包括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中药之前,了解成分并进行皮肤试验以了解可能的过敏性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某些中药可能具有肝毒性。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成分可能会损害肝脏细胞,导致炎症和损伤。
例如,人参中的一些成分被认为具有肝毒性。
因此,在使用中药之前,应向医生咨询,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有肝脏问题的人。
此外,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风险增加,因为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患者常常同时使用中药和西药。
一些中药可能干扰西药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影响疗效。
此外,一些中药中的成分可能增强或减弱西药的效果,导致药物过量或无效。
因此,应告知医生关于正在使用的中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最后,由于中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相对复杂,不正确的使用可能导致中药副作用的发生。
例如,在煎煮中药时,温度、时间和水量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否则,药物可能高于或低于安全范围,导致副作用。
此外,中药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毒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剂量表来进行制剂和用药。
综上所述,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引起注意。
过敏反应、肝毒性、药物相互作用和错误用药等都可能导致中药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使用中药时应慎重,并寻求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警惕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警惕中成药的毒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fae63284868762cbaed53b.png)
警惕中成药的毒副作用作者:孟昭群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05期很多人都认为服用中成药既方便,又安全,且无毒副作用,甚至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殊不知,凡是药物都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不但能防病治病,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有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损害。
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含有马兜铃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合剂)、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等。
含千里光的中成药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肝、肾毒性。
急、慢性中毒可引起肝脏的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巨红细胞症或肝纤维化,并且是强致癌物质。
常用中成药有千柏鼻炎片、感冒消炎片、千喜片等。
含朱砂的中成药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可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有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等。
含雄黃的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可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器官的脂肪变性、坏死和致癌。
含雄黄的中成药有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等。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b52ba1552d380eb62946d45.png)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一.概述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随着当今世界“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有历史的局限性,有的甚至不科学.不合理.有关中药的一些传统认识.经验.方法和习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逐步显现出来.所谓“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的观点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人们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观察.感知.和重视非常欠缺.有的不实宣传也纯出于商业利益。
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
二近年来有关中药中毒和不良反应的报道1.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的报道很多,有的症状很严重,有的出现生命危象。
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新加坡禁用黄连事件。
德国药物安全整顿委员会认为:“使用茜草根治疗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这类药物弊大于利”。
用高效液相色谱可测得茜草中含有较大量的亮黄素(LUC)该物质经过动物实验可引起V97细胞基因突变和DNA片段破裂。
2.中药药源性肝病(1 )有报道长期服用大黄会出现黄疸,并伴有肝硬化。
(2 )治疗烧伤的中药外用制剂因鞣质含量过高.粘膜及创面吸收过量,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
(3)有些中药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如:川楝子皮苍耳子黄药子(4)某些中药可诱发肝肿瘤动物实验证明青木香马兜铃关木通硝石中含有N-亚硝基化合物及苏铁柯子石菖蒲桂皮花椒八角中含的黄樟醚可诱发试验动物肝肿瘤的产生。
(5)出现中毒和过敏反应报道最多的中药:主要是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山豆根等数十种。
特别指出补益药中的人参.党参.黄芪.熟地.当归.麦冬.灵芝.鳖甲同样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三. 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含义1.中药毒性的含义(1)狭义的中药毒性。
即通常所说的药理学意义的毒药概念:指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超过剂量即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在中药学中的中药性能项下.有毒的中药即表述“有毒”“有小毒”或“有大毒”。
(2)广义的中药毒性。
上古时期“毒”与“药”相通,“药”即“毒”.常将“毒药”作为药的通称.另外“毒”乃“药”之偏性.是药物所以能“补偏救弊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理性看待纯中药制剂
![理性看待纯中药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9b5da9080740be1e650e9a62.png)
胡等 , 不要接受 阳光照晒 , 则也可 引起皮 炎。 否 过敏性休克 : 最严重的过 敏反应 , 可危 及生命。 柴胡注 射液 、 清开灵注射 液 、 参注射液 、 丹 板蓝根注 射液 、 鱼腥草 注射液和 生
脉注射液等中药针 剂 , 都有发生休克的报 道 , 些已被 国家确定 有
相 当大的毒性。
丸属于磺脲 类强效降糖药 ; 含有扑尔敏成分 的治感 冒药强 力银翘 解毒片亦不完全属于 中成药 , 却冠 但
以 中药名 , 易被误 认为 是纯 中药制剂 , 用时再 与 服
其他两药 合用 , 易因剂量过大而导致药品不 良反应 的发生 。所 以 , 在服用此类“ 纯中药制剂” 药物时 , 一
壳等药品外部载体 中。” 国家卫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理用药 监测
网专 家 、 军 总 医 院原 药剂 科 主 任 孙 忠 实 如 是说 。 海
一
般来说 , 中药 的毒副作用较小 , 比较安 全 , 但
是 中药中有小毒 , 甚至大毒的药品很多。 尤其是矿物 类 中药 , 信石 ( 霜)雄黄 、 粉 、 丹等 , 如 即砒 、 轻 樟 分别 含有砷 、 、 汞 铅元素 , 对人体可以产生极 大的危害 , 而
益深入 , 中药应用的安全性 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
用和不 良反应 占到了全部药物 的 1 % , 0 相对于西药
的副作用来说 , 中药的毒副作用还 是少的 多。
“ 目前中成 药 中添 加西 药 成 分的 现 象非 常 普 遍, 添加 的手段 非常隐秘 , 不法分子 了解 到常规 药 检只检查药品 的内容物 , 将西药成分添加到胶 囊 就
浅谈中药制药过程潜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浅谈中药制药过程潜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de463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f.png)
浅谈中药制药过程潜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现代制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药品质量还是药品产量。
然而,即使在中药制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整个制药过程中,一些制药工艺也可能影响操作者的健康。
因此,本文对中药制药过程潜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药制药;潜在的危害;防治措施引言中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可入药的动植物和矿物药多达12000种,是世界上该领域最发达的国家。
不仅如此,我国还非常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成药年销售额达到580多亿元,占国内整个医药行业的五分之一以上。
但是中药的制药工艺非常复杂繁琐,制药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需要对防治措施进行不断探索。
一、中药制药过程中有害因素的主要来源1、中药加工技术药材经过采收、产地加工、药材加工、药材炮制后,仍含有一定的泥沙和杂质。
有的太长,形状太大,有的毒性大,不能直接配方或配制,必须加工后再加工。
加工方法是中国古代继承、逐步发展和丰富的。
根据前人的记载和近代的实际加工经验,加工方法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清理、切割、火烧、水火、其他方法。
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造成药物残留;土壤或灌溉水中重金属离子或砷盐等有害物质超标也会影响药材质量;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可产生药尘;药物筛选机械、药物切割机械等。
容易产生噪音;在煅烧天然铜等矿物药的过程中,会产生硫的升华物或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当生药材经过油炸、加热至超温后,其中的油脂会迅速氧化,不仅破坏了油脂的价值,还会产生大量的氢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用硫磺或明矾炮制的中药,会含有相当数量的硫化物或铝;用灶土或烧焦的黄土煮中药,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钙盐和多种碱性氧化物,在炮制过程中,其中的烧焦物质和一些重金属会“侵入”中药表面。
化学熏蒸剂是硫磺、氯化苦、磷化铝等有害物质。
如果锻造方法不当,矿物药中的朱砂(主要含HgS)、雄黄(主要含AsS2)可能会产生游离汞、砷等剧毒成分。
中成药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
![中成药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dba2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9.png)
中成药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浙江省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近日组织开展了“关爱妇女健康,关注妇科用药”专项监督抽样检查行动,抽检以中药为主的妇科用药149批次,包括中药饮片13批次,中成药114批次,抽检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这表明,杭州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妇科中药用药质量总体平稳可控。
但据杭州市药品监管部门披露,2012年至2013年,杭州市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妇科用药的报告有355例,其中妇科用中成药105例,阴道用药73例,避孕药等女性生殖系统用药177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分别为“皮疹、瘙痒、恶心、腹泻、头晕”、“局部瘙痒、红肿”、“皮疹、月经紊乱、头疼、恶心”等。
这提示,妇科用药不良反应中中成药占将近1/3。
专家提醒:中成药也是药,不可陷入“中成药无毒无害”的误区。
首先,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要随意和盲目购买应用中成药,而应请教中医师、中药师或掌握一定中医药知识的“西学中”医生,以免误服中成药。
现在有的不懂中医的西医滥开中成药处方,或是有的患者自作聪明买药服用,这是不可取的。
如确因疾病需要服用中成药的,服药时也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各种反应,遇有不适应及时向医生、药师咨询。
同时,要关注用药的禁忌。
比如孕妇应关注安胎,防止流产。
根据药物对于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孕妇禁用的中成药,大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如含有商陆、麝香等;慎用的中成药,包括祛瘀通经、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含有桃仁、红花、积实、附子、肉桂、半夏等。
还应注意饮食禁忌。
服中成药期间,对于某些药物与病情有碍的食物,应注意避免或节制使用,如中成药中含薄荷与鳖鱼有碍,甘草与鲢鱼有碍,使君子与茶有碍,获苓与醋有碍等等。
其次,要根据疾病对症下药。
要按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例如妇科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药物选择错误不但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机会。
同时要做到治疗疗程要足,不可随意“见效就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具有明显肾毒性的西药主要有以下几类———1.抗生素。
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的毒性最大,头孢菌素类、磺胺类也具有肾脏毒性。
2.消炎镇痛药。
如消炎痛、芬必得等。
长期大量服用往往会引起肾脏间质的病变,形成“止痛剂性肾炎”,最后发展为肾衰,而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3.大多数抗癌药。
4.利尿药中的速尿。
5.环胞素以及做CT等检查所使用的造影剂等。
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一览表按音序排列A艾条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
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
B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白花蛇酒外用过敏:皮肤渐红,瘙痒,米粒样丘疹,水泡。
白降汞软膏连续使用致敏:发热,全身大水泡,口腔粘膜糜烂。
白芥子外敷致败血症:敷处起泡,大片坏死,高热,昏迷,死亡。
斑蟊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肠炎、血尿血便,重者死亡。
板蓝根肌注致过敏,躯干、四肢出现紫色斑块或散在性皮疹,胸闷,心慌、长期内服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诞,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
保济丸内服过量中毒:畏寒,四肢酸麻并抽搐。
豹骨壮筋丸内服致中毒:头晕,恶心呕吐。
北豆根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北五加皮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
蓖麻子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
壁虎尿液中毒:污染胸前皮肤起水泡,剧痛,出汗,神志不清,呼吸急促,死亡。
鳖鱼(甲鱼)煎服致过敏:腹痛,虚汗,全身风疹块,呼吸困难。
冰硼散外用致中毒死亡:西红柿样便,皮疹,大便潜血,神志不清,休克死亡。
冰片接触过敏,病痒,皮肤潮红,丘疹,烦躁不安。
补骨脂乏力,头晕,目眩,呼吸急促,昏迷。
补骨脂素接触致变应性皮炎与接触性皮炎。
补中益气丸内服致过敏。
C草乌、雪上一枝蒿、独脚莲等复合外敷致并发症,红肿,灼痛,水泡,溃疡、肢体畸形,功能障碍。
柴胡肌注致过敏性喉梗阻或过敏性休克,与庆大霉素合并肌注致过敏性休克,全身瘙痒,大汗,呼吸困难,胸背部等麻疹,头晕心慌。
蟾蜍(素)服食致中毒:胸闷,腹痛,恶心呕吐,重者死亡。
陈皮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
赤芍甘草汤致乳汁全无。
川芎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
川芎蛋偏方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
穿心莲内服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过敏性风湿,休克,皮疹,瘙痒,气急,胸闷,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0,神志不清。
垂盆草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
刺五加静滴致急性过敏性皮炎。
D大黄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
大黄度虫丸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
大活络丹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
大蒜素内服致茶碱代谢慢而中毒。
丹参静滴致过敏反应:头痛,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双眼水肿,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
单面针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斯氏综合征。
地骨皮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颠茄合剂内服致急性荨麻疹。
颠茄片内服过敏,阴茎、阴囊剧痒,包皮肿大,出现水泡,剥脱性皮炎,急性中毒,过敏性休克,血压测不到。
癫痫丸内服致铅汞复合中毒:恶心呕吐,头昏,腹痛胀,口内有金属味,齿龈红肿,肝触痛。
靛玉红内服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肺动脉血压升高。
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东莨菪碱静滴致精神症状,尿滞留,腹胀等。
冬虫夏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痛,头痛,烦躁,面部红斑,颜面及四肢浮肿加重,尿少。
独活内服致失音。
E二天油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
F番泻叶泡服致急性尿潴留,长期服用致依赖性;内服致癫痫样发作;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防风通圣丸内服致光敏皮炎样药疹。
风痛灵滴入鼻腔致过敏:腹痛,气急,口唇发绀,血压下降。
风油精内服致依赖性:停药出现抑郁,嗜睡,厌食、气喘加重。
茯苓过敏:全身红色丘疹,皮肤发热,身痒难忍。
福寿草口服配剂中毒:头晕,恶心欲吐,心动过速。
妇宁栓接触致过敏:全身疫痒,风团样药疹。
附子理中丸乌头碱类中毒;口舌麻辣,咽喉不适,味觉消失,舌卷缩不能。
复方草珊瑚片含服致过敏性药疹。
复方穿心莲内服致过敏。
复方丹参片内服致口腔多处溃疡。
复方丹参液静注致过敏性休克。
复方甘草片内服致固定红斑性药疹,全身皮肤发绀,昏迷,呼吸衰弱,瞳孔缩小。
复方瓜蒂内服致中毒死亡。
复方炉甘石瘙痒、红斑。
复方青黛丸内服致肝脏损害,致缺血性结肠炎。
腹蛇抗栓酶静滴致脑出血死亡,白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血肿,大片皮肤紫癜,复视等。
G甘草合剂内服致急性中毒。
甘草及制剂内服致假性醛甾酮增多症;低血钾并诱发肝昏迷,血压升高,下肢浮肿,头痛,乏力;幼儿长期吮吸致中毒,面微肿,体倦怠,微喘息,腹胀,不思饮食。
甘草锌胶囊长期服用致低血钾性瘫痪,或全身过敏,出风团样药疹,奇痒。
肝炎灵肌注致过敏:全身荨麻疹,瘙痒,胸闷,腹痛。
感冒2号内服致荨麻疹样药疹。
感冒冲剂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感冒清内服致老年人急性粒细胞减少或再障性贫血。
感冒通内服致血尿,或皮肤过敏。
葛艾汤外用治皮炎而致接触性皮炎:面部瘙痒,丘疹,水泡。
葛根内服汤剂致急性胃粘膜病变。
蛤蚧定喘丸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骨友灵搽剂外搽致接触性皮炎。
瓜蒂误服致过敏性休克。
广豆根误作北豆根配预防感冒汤剂,且用量大而致中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身冷,四肢颤抖。
国公酒内服致胃粘膜损害病变。
H海藻长期服用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含砷石膏方剂石膏不纯,含砷内服致中毒:腹泻,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嗜睡。
何首乌内服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
河豚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
核葵肌注致严重药物性皮炎。
红花油内服致中毒:四肢厥冷,神志模糊,昏迷,抽搐,紫绀。
红茴香根皮中毒: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呕吐,昏迷。
喉症丸内服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葫芦素口服过敏:全身皮疹。
虎骨木瓜酒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面浮肿,头痛,头晕,纳差。
华陀再造丸内服致龟头皲裂,阴囊湿疹,长期服用致中毒:头晕头痛,口咽干,心烦,大便干,小便赤,手麻,下肢无力。
黄连上清丸内服致胃粘膜损害。
黄芪内服致过敏性瘙痒,风团,肢体震颤。
灰菜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
霍香正气丸内服致心动过速,或致过敏性休克:头晕,胸闷,寒战,血压下降,晕厥。
J加味逍遥散内服致瞑眩。
夹竹桃花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
甲鱼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丧失,目唇、肢端青紫,心动过速,血压测不到。
绞股蓝其粉尘过敏:四肢酸软乏力,头晕头痛,胸闷,鼻咽干痒,心率加快。
洁尔阴洗液外搽患处致接触性皮炎。
睫毛生长灵致接触性皮炎:双眼睑瘙痒,浮肿,丘疹。
金匮肾气丸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斑疹,心律失常。
金橘食用致过敏性休克。
金钱草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
金樱子接触性皮炎。
荆芥与鱼虾同服致过敏,皮下瘀血,恶心吐泻。
桔梗片头晕,乏力,心慌作呕,四肢冷汗,血压下降。
橘红化痰丸白矾不纯,内含砷致中毒:恶心呕吐,脐周绞痛,尿铅高,齿龈铅线明显。
K康妇清炎栓致过敏。
全身皮疹,瘙痒,腹痛腹泻,停用症状消失。
咳特灵内服致急性溶血:胸闷,腹胀,寒战,恶心呕吐,腰酸痛,全身黄染浮肿,尿少呈酱油色。
克瘟散误服致中毒:深度昏迷,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紫绀流涎,出汗,尿失禁。
克银丸长期服用致肝炎:上腹胀痛,瘙痒,尿黄,巩膜黄染,黄疸指数高;致剥脱性皮炎,致月经不调。
苦丁香服用过量,中毒死亡。
苦楝子内服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
苦杏仁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苦杏仁甙服用致氰化物中毒,严重者死亡。
昆布(海带)食用致碘诱发甲状腺中毒:甲状腺结节性肿,弥漫性肿大。
L莨菪类(曼陀罗,华山参,天仙子等)内服致过敏性疱疹,中毒,脑损害,颜面潮红,心悸,言语不清,四肢抽动,高热,惊厥,血压下降,瞳孔散大。
外敷也可引起中毒。
雷公藤内服致消化道出血,贫血,中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色素沉着,急性再障,过量致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