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5篇)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5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大学语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第一讲《登楼》》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尝试运用: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篇9)【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1、生字识记:雾霭(ǎì)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2、词语识记:目空一切弥漫滑翔迁徙筹码3、预习效果反馈: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大学语文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名称《大学语文》主题活动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地点教室或校园活动室五、活动对象大学全体学生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语文》教材、多媒体设备、活动道具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准备相关资料。
七、活动流程1. 开场(1)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播放与活动主题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1)学生分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读课文。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各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知识竞赛: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题目,邀请学生参与竞答,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主题演讲(1)邀请一位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6. 结束语(1)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2)播放结束语音乐,营造温馨氛围。
八、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2. 课堂氛围:评价活动过程中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3.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九、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开展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诗歌朗诵会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定期举办类似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
由于篇幅原因,无法为您提供50篇大学语文优秀教案,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出师表》的教案,供您参考。
《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了解《出师表》的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出师表》的结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 《出师表》的内容及其背景;2. 《出师表》的结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出师表》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相关的历史资料;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出师表》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 引导学生回顾《出师表》的背景,了解其历史意义。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难关。
2. 让学生分析《出师表》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三、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出师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欣赏与感悟1. 让学生欣赏《出师表》中的优美语句,体会其语言魅力。
2.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坚定信念,积极面对困难。
2. 教师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出师表》的特点及其价值。
七、课后作业1. 背诵《出师表》;2. 写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读后感。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出师表》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色,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3)了解课文所属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生字、生词的理解与掌握。
(2)课文主旨的把握。
(3)文学流派及其特点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2)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3)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作者及文学流派。
(2)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2)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3.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2)逐段讲解课文,分析重点语句,解释生字、生词。
(3)结合文学流派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4. 深入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挖掘课文深层含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探讨作品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5. 拓展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作、绘画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论文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说话课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说话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语言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说话的基本要素:声音、语调、语速、停顿等。
2. 说话的技巧:开场白、过渡、结尾等。
3. 说话场合的应对策略:课堂发言、演讲、辩论等。
4. 说话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说话课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讲解说话的基本要素1. 声音:清晰、洪亮、富有节奏感。
2. 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3. 语速:适中,不快不慢。
4. 停顿:适当停顿,使听众有思考的时间。
三、讲解说话的技巧1. 开场白: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2. 过渡:自然流畅,使话题衔接紧密。
3. 结尾:总结全文,留下深刻印象。
四、说话场合的应对策略1. 课堂发言:积极举手,言之有物。
2. 演讲:自信大方,富有激情。
3. 辩论:立场鲜明,有理有据。
五、说话的心理素质培养1. 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勇于表达。
2. 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场合。
3. 激发兴趣:对说话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练习。
六、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发言、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七、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 说话技巧掌握程度:通过课堂实践,评价学生对说话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心理素质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024年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精选8篇)
2024年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精选8篇)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篇一[导言]:选自《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虽短小,情节也简单,但是主人公河伯的形象丰满动人,惟妙惟肖。
此外,全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好好体会感悟。
在这个环节之前,我引导学生串讲了课文,学习了需要掌握的几个词语,练习运用了“望洋兴叹”和“见笑大方”这两个成语,分析了故事中何伯的人物形象,学生对课文十分熟悉,这就为下面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蕴含其中的哲理,获取生活的智慧,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一切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以下是引导学生感悟本文哲理启示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我谈一下整篇课文给我的启示。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所能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懂得了很多,是非常渊博的,而应当时时刻刻做到谦虚。
[生]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比别人都伟大,那是很可怕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生] 任何时候不能太骄傲,自我感觉不能太良好,狂妄自大只能让内行嘲笑。
[师]这几个同学都从文章整体得到了一定的启示,非常好,再有没有别的见解?[生]我觉得文章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戒骄戒躁。
[师]还有吗?[生]我读了第一句话有点想法。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才能积少成多。
[师]非常好!*同学非常善于挖掘语言深层的意义。
谁再说说?[生]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师]太好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生]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篇一:大学语文课程教案】第一章先秦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诗歌;熟悉并背诵《蒹葭》;掌握《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湘夫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秋水》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先秦诗歌概述、《秋水》的写作特色难点:《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
教学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教学学时:4学时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述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
按照通常的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
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
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
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古代歌谣主要保存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诗经》原来叫《诗》,编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中创作和流传的民歌和文人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在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
它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雅分“小雅”、“大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分周颂、商颂和鲁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音乐,共40篇。
主题教案大学语文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大学语文》之《<论语>选读》——传统智慧的现代启示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论语》中部分经典篇章的核心思想。
- 掌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理念、为人处世原则。
2. 能力目标:- 提升阅读古代经典文献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 学会运用古代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论语》原文及相关注释、翻译。
- 收集与《论语》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2. 学生准备:- 预读《论语》选篇,做好笔记。
- 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论语》能够流传至今,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二)课堂讲授(30分钟)1. 主题一:仁者爱人- 讲解“仁”的概念及其在《论语》中的体现。
- 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仁者爱人”的理念?2. 主题二:学而优则仕- 解读“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思想。
-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理念。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 主题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讲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
-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治国理念与现代社会治理相结合?(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挑选与主题相关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论语》全文,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方法】多角度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耸(sng )立迂(yū)回啜(chu)泣瘦骨嶙(ln)峋( xn ) 头晕目眩(xun ) 小心翼翼2.复述故事情节。
导航: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3.整合写作思路。
全文共23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冒险、陷险(1-13)。
第二部分:脱险 (主体部分)(14-22)。
第三部分:感悟(23)。
4.归纳主旨。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一、品书香1.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明确: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明确: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大学语文教案3篇
大学语文教案
第一篇:论语文的基础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语文的概念、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的作用,强化语文基础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提升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语文,提升实用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
1.语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语文基础教育的意义及其实际运用。
3.语文素养的培养。
4.语文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演示等方式,介绍语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重点讲解语文基础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语文基础教育的实际运用,探讨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
4.练习——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
应用语文。
5.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语文作为基础
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
2.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应用效果。
3.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应用情况的评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语文,探讨语文基础教
育的意义及其实际运用,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此外,本节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大学语文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2. 文学理论基础知识3. 写作指导与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 介绍本节课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
2. 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作品阅读与鉴赏1. 学生自由阅读作品,注意作品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
2.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看法。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文学理论基础知识1. 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2. 结合作品,讲解文学理论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思考,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理论。
五、写作指导与训练1. 分析优秀作品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现场点评,指导学生修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写作水平: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结合实际,将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大学语文自嘲教案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理解自嘲的含义和特点,学会运用自嘲来表达情感。
2. 通过分析经典自嘲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以自嘲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教学重点:1. 自嘲的含义和特点2. 经典自嘲作品的分析教学难点:1. 自嘲的运用技巧2. 自嘲与积极心态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嘲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的自嘲经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嘲的含义和特点,如:自嘲是一种幽默、调侃的表达方式,具有轻松、风趣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自嘲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如:鲁迅的《阿Q正传》、郭敬明的《小时代》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挑选经典自嘲作品,如:《阿Q正传》中的阿Q自嘲,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自嘲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嘲的运用技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自嘲的运用技巧,如:自嘲要适度,避免过于夸张或低俗。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自嘲。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挑选经典自嘲作品,如:郭敬明的《小时代》中的林萧自嘲,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自嘲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点评。
四、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自嘲与积极心态的关系,如:自嘲可以帮助人们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成长。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嘲的运用技巧和积极心态的关系。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自嘲的含义、特点、运用技巧以及与积极心态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了自嘲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语文散文教案范文大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教学重点:1. 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的阅读与理解。
2. 散文特点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理解。
2. 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教学准备:1. 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原文。
2. 多媒体课件。
3. 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海浪声,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广阔与深邃。
2. 提问:大海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3. 引出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
2. 要求: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及主题思想。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b. 文章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分别象征什么?c.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分享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当点评。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课后阅读更多散文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2. 写一篇以“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的主要特点,强调散文在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方面的独特魅力。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那片海”,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寻找心中的那片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散文的魅力。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登高》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杜甫《登高》的诗意、诗意和诗韵。
b.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c. 引导学生领略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 教学重点:a. 诗意的解读。
b. 诗韵的领悟。
3. 教学难点:a. 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b.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的把握。
4.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诗的意义、诗意和诗韵。
b.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c.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登高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5. 教学步骤:a. 导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b. 讲解:讲解《登高》的诗意、诗意和诗韵。
c. 互动: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d. 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登高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e. 作业:让学生书写对《登高》的理解和感悟。
二、《荆轲刺秦王》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b.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小说的兴趣。
c. 引导学生领悟忠诚、勇敢、牺牲等价值观念。
2. 教学重点:a. 故事情节的掌握。
b. 人物性格的分析。
3. 教学难点:a. 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b. 价值观念的把握。
4.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b.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c.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5. 教学步骤:a. 导入:介绍《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b. 讲解:讲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c. 互动: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d. 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e. 作业:让学生书写对《荆轲刺秦王》的理解和感悟。
三、《荷塘月色》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散文意境、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b.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c. 引导学生领略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a. 散文意境的解读。
b. 情感表达的分析。
3. 教学难点:a. 艺术特色的领悟。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关雎》诗歌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经》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歌所体现的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诗经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经古文的理解和翻译。
2. 诗歌中所体现的古代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1. 导入:简单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关雎》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关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解析: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二、《论语·学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学而》篇的基本内容,领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学而》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单介绍《论语》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学而》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学而》,理解篇章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解析:教师对篇章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篇章的结构、思想内涵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三、《楚辞·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离骚》诗歌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楚辞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大语文备课教案模板5篇
大语文备课教案模板5篇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组织,写好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语文备课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语文备课教案篇1[目标预设]1、认写本课生字。
认识比喻句。
2、通过搜集瀑布等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资料2、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互动流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交流搜集的有关瀑布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桌互读互评。
(是否读准、读通)2、指名逐节读文。
3、认读生字。
4、在文中找生字的朋友,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5、齐读词语6、齐读课文。
三、初读感知,认识比喻句。
(补充:①“一道白银”指的是;②如烟、如雾、如尘。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读课题。
2、复习词语,(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齐读课文。
二、美读诗歌,感悟诗境。
1、同桌互读互评。
师: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个师生诗歌朗诵会。
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呢?(生:好了。
)那你就挑自己读得的一个小节,读给同桌听听。
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你就给他提提建议。
2、学生展示读。
师生评议,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预设:师:为了朗诵会的成功举行,我们先互相听听是不是把每个小节都读好了。
谁愿意把第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①第一小节:感受瀑布的声音之美生1:(读第一小节)师:谁愿意当小评委,给他评一评。
(指名评议)师: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瀑布的声音)师:第一小节里说这声音好像——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我们班哪些孩子到过海边?浪涌上岸滩的声音,你们能学一学吗?生:哗——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竖起机灵的小耳朵,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播放瀑布的声音)师:下面,就让我们在瀑布的轰鸣声中,再次读读这两个比喻。
大学优秀手写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3)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知识面。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
2. 现代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
3. 外国文学:莎士比亚、歌德、雨果、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讲解古代文学部分,重点介绍《诗经》、《楚辞》等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
(2)讲解现代文学部分,重点分析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探讨其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3)讲解外国文学部分,重点介绍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合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期末考试:通过试卷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2.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主题教案大学语文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曹雪芹;(2)掌握《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认识到《红楼梦》中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2)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为什么它能成为经典?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主要得益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二)新课讲授1. 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曹雪芹;2. 分析《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形象:(1)贾宝玉:具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2)林黛玉:才情出众、性格孤僻、命运多舛;(3)薛宝钗:端庄贤淑、温柔贤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4)王熙凤:聪明伶俐、手段强硬、善于权谋;(5)贾母:尊贵威严、疼爱子孙、关心家族命运。
3.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1)从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分析;(2)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解读;(3)把握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堂讨论1.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等人物形象;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分析成果;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阅读原著,深入了解人物形象;2. 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中某一人物形象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古典文学的魅力;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分析能力;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大学语文老师备课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特点和阅读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1. 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语文》教材、教学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2. 学生准备:预习《大学语文》相关内容,准备好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特点和阅读方法。
- 文学作品类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 文学作品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等。
- 阅读方法:精读、略读、速读等。
2.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其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楼梦》能成为经典之作?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 问题:如何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特点和阅读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大学语文》教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中的《红楼梦》选段,并撰写读书笔记。
2. 收集有关《红楼梦》的资料,进行课后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特点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诗歌创作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诗歌创作的实践能力。
2. 通过诗歌创作,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描绘景物、阐述哲理的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语文选修课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诗歌创作基础知识、诗歌类型、诗歌创作技巧等。
2. 诗歌创作范文:古今中外优秀诗歌作品。
3. 诗歌创作素材:音乐、绘画、自然景物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创作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诗歌创作基础知识1. 诗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基本要素。
三、诗歌创作技巧1. 诗歌创作的构思与立意。
2. 诗歌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结构、词汇选择等。
3. 诗歌创作的修改与润色。
四、诗歌创作示范1. 教师现场创作一首诗歌,展示诗歌创作的全过程。
2. 学生欣赏教师创作的诗歌,讨论其优点与不足。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诗歌创作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上节课的诗歌创作心得。
二、诗歌创作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古今中外优秀诗歌作品,分析其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
三、诗歌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分析,自选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四、诗歌朗诵与分享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成果。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的感悟,提出对今后诗歌创作的展望。
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创作的数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有关大学语文教案优秀范文,希望你们能喜欢,一、回忆往事,激趣导入记得我们前段时间写过一篇《童年趣事》,同学们写得妙趣横生,再现了童年的欢乐那我们再想一想,除了趣事,有没有冒险的经历还留在我们脑海中呢?回忆一下,一分钟后将你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学生回答时可追问父母当时的表现)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美国,情况又会是怎样的?美国作家莫顿&8226;亨特与我们分享了一次童年的冒险经历,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二、迈开脚步,走近课文(一)勇闯词语关出示重点词语,找学生读并纠错(二)速读课文掌握了重点词语,我们再向前走一步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快速读完全文,阅读时留意并圈点出有关环境、人物及情节的语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生速读课文1、看谁抢得快(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57年前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我几岁?(8岁)(3)故事中包括“我”在内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和“我”关系如何?(一共有六个孩子,有名字的有2个,他们的名字是内德、杰利后者与“我”的关系比较前者更加亲密因为杰利是“我的朋友”)2、我要来帮忙同学们的闯关又快又顺利,可现在有一个同学却遇到了麻烦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文取的小标题,可是他忘记把具体段落标上了哪位同学能来帮帮他呢?决心爬崖( )陷入险境( )脱离险境( )脱险有感( )三、质疑激趣,再走一步师:咱们同学还真是和这位同学英雄所见略同啊!可是,有人认为前6自然段占篇幅太多,建议大刀阔斧地砍去,将其提炼成“费城7月的一天,我和我的5个小伙伴一起决定爬悬崖”然后就进入第二部分,大家看可以吗?参考答案:不可以原文开头的巧妙和功效是修改后的“一句话”所不具备的,理由有二:首先是“呼应内容,作好铺垫”比如,“闷热”的天气要素的交代,不光是引发后面爬悬崖情节的要素之一——天气的异常,让人更加烦躁,也预兆着其后事态的发展其次是“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比如,身体方面自小的孱弱及母亲训诫的内容交代,会引起读者关于作者遭遇内容的_和好奇心一系列的问题,会如同“钩子”一样,将读者阅读的欲念牵引向后续的阅读四、仔细思考,走近人物师:原来这前6段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啊!下面我们再向前走一步,结合715段,完成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述“我”的遭遇,再尝试用一个字来概括文中“险境”的特点2、用“‘我’是一个的小男孩,因为”的句式来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参考:1、“我”的遭遇是“我”在悬崖上一个狭小的岩石架上进退两难,陷入困境这个“困难”的特点是:“陡”“高”“险”2、“我”是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小男孩,因为第8段第11段第14段师:这样一个身体瘦弱,性格软弱的8岁的孩子,却陷入这样一个有着“陡”“高”“险”特征的“险境”,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他最后成功脱离了险境,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来与文中的“我”一起,重温这段经历及此后的感悟吧!五、深入思考,走进中心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1623段,分别按照下列指定句式,小组合作来说说阅读的收获、感悟1、“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我”变得越来越,成了一个的人2、读完作者的感受,我受到的启发是参考:1、“我”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自信),成了一个充满成就感(成熟的、有成就)的人结合原文第21段、第22段、第23段2、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从心态角度上来说,意味着面对困难,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良好心态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只有把大目标分解成如同一步一步的小步骤,才可能完成从意志力角度来说,展现了意志的坚定,乃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因素之一从人生境界来说,感受到一个朴实而又极致的道理:非凡的成就,往往也是由平凡的点滴积累而成的六、品读“父亲”师:我们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当我们为主人公的表现而感动不已时,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呢?其实,指导“我”走出困境并收获成长的“父亲”形象,也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请大家带着自己对“父亲”形象的思考,仔细品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依照下面的示例,为文中的父亲写一则颁奖词示例:高淑珍颁奖词你用粗糙的手,支起课桌;你用宽阔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学生写完后展示七、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在“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方法】多角度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尝试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四步读书法:“掀书皮--啃书瓤--品书香--悟书道”。
二、掀书皮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三、啃书瓤1.默读课文、正音正字。
训诫耸(sng )立迂(yū)回啜(chuò)泣瘦骨嶙(lín)峋( xún ) 头晕目眩(xuàn ) 小心翼翼2.复述故事情节。
导航: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父亲。
事件起因: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事件经过和结果(思路点拨):“我”犹豫不决--爬上石架--陷入险境--心惊肉跳 --父亲鼓励--小心翼翼--信心大增--成功脱险。
3.整合写作思路。
___23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冒险、陷险(1-13)。
第二部分:脱险 (主体部分)(14-22)。
第三部分:感悟(23)。
4.归纳主旨。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课时一、品书香1.多角度探究课文。
(1)“我”的角度。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明确:是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明确: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这些语句刻画了小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许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我”脱险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明确: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啼哭。
萌发信心: 似乎能办到--移、探。
信心大增: 是能办到的--啜泣。
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明确:“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我”在下悬崖时,曾有两次哭泣,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
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的角度。
父亲怎样教“我”脱险?明确:第一步:带着安慰的语气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
没有一丝着急、惊慌的样子,言外之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来。
第二步:告诉我“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到的”。
指导“我”怎么做,并鼓励“我”勇敢地走下了悬崖。
总结:安慰--指导--鼓励。
怎样评价父亲?明确: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亲。
(3)“四个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明确:四个小伙伴的行为是不对的。
但他们同样也是幼稚的孩童,他们并没有主观上的恶意。
反而反应了生活的真实性。
他们起了衬托“我”软弱、胆小的作用。
怎样评价杰利?明确:杰利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
对他的描写有多处伏笔,为行文作了铺垫。
(4)写法探究的角度。
以伙伴们的“哈哈大笑”衬托我的软弱和恐惧;以环境描写衬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
明确:这些描写渲染了气氛,与下文的有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形成对比。
也衬托了父亲教育方法的智慧。
(5)题旨解析的角度。
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感情朗读文章片段。
导航:冒险情节(犹豫、软弱、委屈、恐惧、无助、绝望);脱险情节(害怕、恐惧、谨慎、信心大增、欣悦)。
二、悟书道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
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师生合作,写一首小诗作结。
莫顿亨特忆经历,儿时逞强陷绝境,父爱情深巧引导。
悬崖脱险悟哲理,一步、一步慢慢走,困难再大也无畏。
三、布置作业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小伙伴,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二. 放映一组关于虫鱼鸟兽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 研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请学生思考诗中提出的问题(情境设计:假设你现在就站在生物博物馆的门口,老师马上就要带你进去,你准备好了吗?看到这些奇异的生物化石,你会想到什么?)2. 由学生自由提问,老师归纳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讨论如:1,沉睡亿年的石头怎样说话?2,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什么观点?3,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3. 教师总结(情境设计:当你参观完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有什么感想?)四. 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五. 作业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生物化石的图片、资料,全班办一个图片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