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
两代人的对话[1] 上传版
![两代人的对话[1] 上传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e51ad484254b35eefd34f5.png)
第二框: 两代人的对话
主讲人:李达
• 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
•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别人在 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 对着钢琴说话, 别人在玩游戏 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 我说我要一台大大的飞机,但却得到一台 旧旧录音机,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长大 后你就会开始懂了这段话哼,长大后我开 始明白,为什么我 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 别人高,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 大家唱的都是 我写的歌,妈妈的辛苦 不让 你看见,温暖的食谱在她心里面,有空就 多多握握她的手,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⑥请你为这则故事续写一个结局。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剧场--剧本
• 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 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要参加她的 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 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 父母上班又忙。怎么办?让我们大家一起 帮小莉出出主意。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 第25页 • 彼此了解(前提)
1 2 3 求同存异(结果) 4 • 有效沟通 5 • 尊重理解(关键) 6 7
阅读感悟
①请你为这则故事命一个标题 。 ②“母亲除了爱好挣钱,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这些文 字难道说明母亲真的不疼她了吗?为什么?
③女孩离家出走这种报复行动对她和她的母亲造成了怎样 的后果?
八年级政治2.2 两代人的对话 教案1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2.2 两代人的对话 教案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4be27c8762caaedc33d4bb.png)
《两代人的对话》教学设计一、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教学内容本框题主要内容为两目:(一)架起理解的桥梁,讲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沟通商量的要领;(二)交往讲艺术,主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自己应有的胸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解决亲自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从而与父母和谐相处。
2、【能力目标】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体会父母深沉、无私的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增加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品质,引发学生人生价值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掌握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之以教师必要的点拨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前准备教师:1、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X的学生,以便在活动中给与更多关注。
2、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学生:回忆最满意的成功解决与父母矛盾的经历和最糟糕的解决与父母矛盾的经历。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九、学情分析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亲子交往之中,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
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与冲突。
家庭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
学案1:2.2 两代人的对话
![学案1:2.2 两代人的对话](https://img.taocdn.com/s3/m/22b470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c.png)
两代人的对话呈现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能够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
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2.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学习流程:流程一:自主学习1. 我们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冲突,对此不能( )不能(),但也不能(),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
2. 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
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
其中()是前提,()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沟通的结果是()。
质疑:(预习后,不懂的地方请纪录在这里,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流程二:合作探究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P23页活动。
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流程四:检测达标1. 在家庭中,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需要()A.讲清自己的理由,明辨是非曲直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与父母商量。
C.坚持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目的 D.放弃自己的要求,躲开家长。
2. 下列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每天找一点时间和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朋友。
B.每周至少与父母一起做一件事,边做事边交流。
C.自己做错事,不能让父母知道,以免父母生气。
D.与父母沟通效果不好时,不随随便便发脾气避免做出伤害父母的事。
3.小强的妈妈非常要强,对他的要求极为严格。
她不仅为小强树立了一定考取名牌大学的人生目标,而且还给他报了不少的特长训练班。
小强心理压力非常大,感觉有点吃不消,可他知道妈妈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不敢向妈妈说出心里话。
请你给小强出出主意,帮他解决问题。
4.进入中学以后,不少同学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会发生冲突和矛盾。
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这些冲突和矛盾往往会集中在几个典型问题上。
想一想:我们与父母在哪些问题上容易发生冲突和矛盾呢?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四、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画出结构图)参考答案:1.B 2.C3. 思路解析: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技能。
两代人的对话_2(标准版)
![两代人的对话_2(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8199991eb91a37f0115cbd.png)
两代人的对话(一)情景预设(1)板书:一、架起理解的桥梁(2)导入: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
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
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
(三)教学活动预设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活动一:读图,思考讨论——这两种观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分析讲述:怎样对待父母和我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和代沟呢?(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
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
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活动二:读图,动脑筋,出主意(见教材p23页)——让我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他们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过程设计: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学家写作业、看录像了,这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像,自己和同学会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要受家长处罚;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
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总之,当我们与家长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
(板书小标题如下)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沟通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初中思想品德 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2
![初中思想品德 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512e15dd2f60ddccdb38a07b.png)
内容
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情感目标: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孝敬父母?
3.能力目标:结合有关孝子的讨论,归纳孝敬父母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四)对话的方式:语言、书面、电子
(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这个问题时,老师视情况决定是否给出一些情景帮助学生整理思绪,具体操作见附录。)
情景一:教材P23小冰的例子
情景二:锁和钥匙的故事
情景三:教材P23两种观点的讨论
情景四:交往讲艺术
情景五:教材P26毛毛的故事
小结:家庭交往的艺术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学会沟通、善与沟通更要敢于沟通家庭交往的艺术可否运用到其他的人际交往之中?
教后修改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沟通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
理解父母,主动地化解同父母的矛盾
教学
方法
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我的父亲母亲(回家)》
问卷调查
1.你是否与家长发生过冲突?
2.你与家长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什么方式?
3.你常用什么方式解决与家长之间的冲突?
学生回答时教师进行简要摘录,并分类总结归纳出:
(一)对话的步骤:1.冷静;2.分析原因;3.寻找对策;4.寻找时机;5.尝试解决
(二)对话的要领:1.彼此了解;2.尊重理解;3.理解父母;4.换位思考;5.求同存异;6.彼此包容
第一单元《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第一单元《两代人的对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88b561711cc7931b71648.png)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案第2课时《两代人的对话》◆课程目标导航:知道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自己的困惑;培养自己的辨证分析能力;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和态度。
【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
2.能力目标:学会遇到事情和父母沟通商量及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崇尚与父母平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教案重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教案难点】:理解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教案情景导入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
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
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
◆教案过程设计:一、架起理解的桥梁1、亲近父母,化解矛盾活动一:思考回答(P23问题)——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师分析讲述。
)小结: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美好前程的角度来看,家里的矛盾是容易解决。
这主要是父母为了使家庭和睦温馨,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让着子女,这体现的是父母对子女理解、疼爱以及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子女应该从中感受到父母的心情,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更加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理解、体谅父母的心,用自己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追问:怎样对待父母和我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呢?明确: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
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
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人教版八上《两代人的对话》教案1
![人教版八上《两代人的对话》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2dc15afb9d528ea81c779c6.png)
人教版八上《两代人的对话》教案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崇尚与父母平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会遇到事情和父母沟通商量,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3、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二、教学重点: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三、教学难点:通过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创设境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子女与父母年龄差距,是造成两代人隔阂的直接原因。
产生代沟,出现隔阂怎么办?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任其发展,那样对自己和父母都没有好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与父母平等的沟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的方法。
二、两代人的对话(板书)1、架起理解的桥梁(板书)情景选择: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
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
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一)选择: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问: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善于与家长沟通。
【点明课题】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其中最冷静的办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多种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
另外,沟通中还要懂得并善于“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名人名言: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毛泽东实话实说:小莉是独生女,14岁生日前,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几个小学同学都说好要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小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同学聊聊天,放松放松。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713f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e.png)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教案:两代人的对话课时数:1课时教材:无所不在的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1教学目标:1. 学会表达两代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2. 学会运用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进行对话;3. 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生活场景,让学生猜测他们对某件事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可能有哪些不同。
2. 预习(10分钟)学生在课前已预习课本中Unit 1的词汇表和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3. 对话活动(20分钟)教师分组给学生分发图片卡片,每组包含两代人的对话题目(如:school life, hobbies, technology)。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对话题目,自由讨论两代人的观点和看法,并记录下来。
然后,学生重新分组,找一个新的讨论对话题目。
在新的小组中,学生根据自己之前所讨论的两代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新的对话,并扮演其中的角色。
教师可以在全班范围内,提供一些常用短语和句型的提示,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 think... / In my opinion...- Well, I see it differently.- That's a good point, but...- I agree / disagree with you.4. 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进行演示对话,其他学生则听从。
在学生们完成对话后,教师鼓励学生们就两代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讨论,共同总结出两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
5. 小结和巩固(10分钟)教师进行小结,巩固学生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和父母、祖父母等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了解更多关于两代人观点和看法的内容。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对话环节的表现和对话内容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不可。
能力目标: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内容“两代的对话”,共有2目。
其中第一目“架起理解的桥梁”,分析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介绍与父母沟通的过程或程序;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第二目“交往讲艺术”,通过设置活动让学生交流与父母交往的窍门;有针对性地突出三点学生应该注意的具体要求,即学会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和帮助父母;介绍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强调家庭交往要宽容,宽容父母的错误,自己得理又让人,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在青少年学生抱怨家长给予的压力太大、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同时,家长们也深深为孩子不愿与他们交流而苦恼。
所以,要拥有一个和睦、快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和努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来承担家庭事务,解决家庭问题,共同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而这些是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的。
所以,本课主要通过对生活中亲子冲突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尝试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确定理解父母的必要性,并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2.学生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会处理家庭矛盾,更快地成熟起来。
解决家庭矛盾不能仅靠说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并体会到家庭冲突的危害,自己处理问题不当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
为此我们应帮助孩子们认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引导他们走近自己的父母,使他们看到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放下了许多曾经的追求,使他们明白父母是他们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导航员。
在这里,要使他们的情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他们会用另一种眼光和思维去理解、去处理,跨越代沟,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三.综合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对模拟表演先作出布置。
这个模拟扮演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正确解决与父母的矛盾。
要把剧情让学生看仔细,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
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在准备扮演活动中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新课教学】(一)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活动内容: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因为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举个具体的例子设计教学情境,分析处理方法,接着让学生讲自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最终得出有必要、有办法解决家庭矛盾的结论。
当学生的争辩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异中见同;当学生争辩趋同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同中见异。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渗透辨证的观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比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家务事通常属于什么性质?是不是每件事只有一个答案?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分别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和思考,你会不会一定坚持自己的主见?在各有利弊的情况下,尊重别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好处?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应不应得理不让人?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要不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又如说明家中矛盾容易解决,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更好等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
讨论和争辩的过程,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对于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提高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二)敢问路在何方——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1.理解父母阅读感悟:出示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到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与父母的交往亦如此。
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让学生选择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学家做作业、看录象了,回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象,自己和同学都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象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到现场亲自捉拿;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
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分析和选择,不应该预定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确选择;老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难以预料的情况。
当老师遇到没有把握回答或者难以驾驭的问题时,可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将问题留待课下探究。
2.尊重父母案例分析:母亲要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母亲问女儿:“回来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引导讨论:为什么亲子间的价值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阅读感悟:《珍珠与谷物》(见附录)设计意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珍珠和公鸡的价值观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需要不同。
价值不是固有的,事物的价值在于使用者的需要。
了解价值观取向是影响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言“话不投机半句多”。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多元价值观”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父母和孩子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正常的。
教学建议: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和父母价值观存在冲突?增进学生了解自己和父辈的价值取向差别的主要内容,如对服装的要求,父母在意便宜,宁可式样老一些;少年在意时尚,宁可质量差一些等。
引导领悟亲子冲突不是父母变了,也不是自己变坏了,而是自己长大了。
这一认识很重要,是积极沟通的前提。
因为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如头发的长短等,仅仅是一种文化。
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一定干戈相见,它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接纳多元价值观而缓解的。
3.认真聆听活动内容:寻找父母与我们的共同点: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的……设计意图:家长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地,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敞开心扉。
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孩子独立的要求,甚至向孩子做出妥协和让步。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有这么多与自己相似的行为特征,并把这种新感觉描述下来。
4.讲究艺术出示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
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
”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
“啊!你是在嫌我罗嗦呀!”母子俩都笑了。
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
请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教师行为:在引导的时候,重点应提示学生“策略”内容并不重要,而且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习思考什么是双赢的策略?要尽量避免“不满——冲突——冷战”这样的应对模式。
教学建议:要提示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
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5.模拟沟通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小莉的例子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设计意图:第二个活动侧重于探究处理冲突的步骤,这个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不光有个步骤问题,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沟通涉及的经验很多,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了解这一情景,并作出分工、准备。
其次,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扮演。
扮演中最好有不版本,即有对的,有错的;有事先准备的,有临时生成的;有扮演者的表现,也可以有台下同学的表现。
这样做才有比较、有可辨析的材料,供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道德,在辨析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再次,要注意归纳学生的经验,如交往中的主观动机、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内心所想、沟通预期、基本态度、基本策略等,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侧面把握沟通的要领。
最后要注意在学生中交流自己平时的经验和体会。
因为这些包含着学生的经验,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而且易于与新学内容共同构建适合学生自己的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
教学建议:在活动前,老师应该多设想几种可能的沟通方式和结果,以便知道学生演示;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不参与扮演的同学仔细观察,多作结论;活动后,要注意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学生得出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课后,让学生有意识地用这些有效有益的办法与家长沟通,将教育的成果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
四、教学中的困惑和建议1.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其人生态度和今后的各种行为有重要影响。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许多中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还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