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由医疗机构引起的病原体感染。
它是世界各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基本原则1.标准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消毒与消毒灭菌工作、废弃物的处置等。
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接触患者体液和分泌物的风险。
2.定期培训与评估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相关培训,掌握标准预防措施的正确执行方法。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3.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同时,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相关信息,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协调与合作。
二、控制策略1.手卫生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遵循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洗手剂、避免长指甲及佩戴饰品等。
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卫生设施,并加强对手卫生的宣传教育。
2.环境清洁与消毒医院内环境清洁与消毒是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手术室、病房、器械设备等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对环境清洁与消毒的意识,加强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
3.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医院感染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限等。
医务人员要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废弃物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置制度,特别是对有感染性的废弃物要进行专门处理和销毁。
医务人员要正确使用废弃物容器,并遵循相关处理规范,确保废弃物不会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途径。
5.住院感染监测与管理医务人员应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有效控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有效控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1. 目标导向原则:有效控制的首要原则是确立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控制。
2. 实时性原则:控制应当是持续的、实时的,能够迅速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异常处理原则:有效控制应当特别关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避免异常情况对整体目标的影响。
4. 可量化原则:控制指标和目标应当是可量化的,以便能够进行具体的衡量和比较。
5. 简洁性原则:控制措施应当简洁明了,能够方便实施和操作。
6. 适应性原则:控制应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根据环境和情况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
7. 参与性原则:有效控制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应当鼓励员工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反馈。
8. 持续改进原则:控制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检讨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
控制控制概述控制的原则和过程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a
2
管理控制系统,是由环境、目标计划系统、控制 系统和执行系统组成。运作原理是,组织要根据环境 因素确定目标和与战略和具体的计划,同时计划提供 了控制的标准,控制系统按照上述标准对执行系统进 行控制,有了偏差及时纠正。如果环境没有大的变化, 计划标准作为衡量活动执行的标准,如果环境因素有 较大变化,这时需要重新修改计划标准,然后按着新 的标准进行控制。可见控制的过程也要适应内外环境 的变化,保持动态适应性。见图12-1。
事前控制是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的,控 制也可以在计划执行的现场进行,这叫事中控制 或称同期控制(concurrent control)。与输出 无关,所以它也应属于开环控制。
在计划执行已出现结果或出现部分结果时才 开始进行的控制称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以输出的结果为依据进行的,如 果反映输出结果的信息对输入产生影响,它就是 一种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
3.作业控制。将劳动力、原材料、资本等资源转化成最终产品 和服务提供给顾客,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有序集 合体,这个有序的集合体就是组织的作业链。作业控制的目 的通过实施作业管理来优化企业的作业链,即尽量地去提高 每个作业所创造的价值和降低该作业所消耗的资源。
4.信息控制。 5.组织绩效控制。组织绩效衡量的是一个组织的整体运营效果,
a
8
2.反馈
(1)反馈的基本概念 在控制论中,反馈就是:把施控系统的输入信号,作用于
被控系统后输出的结果,再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重新对系 统的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这种用系统活动的结果参与调整 系统活动的方法叫做反馈方法。
所谓反馈原理,就是根据因果相互作用的辩证法,通过事物 调节中心输出信息的“返回传入”,实现事物自动控制或自动 调节的原理。 (2)反馈的类型
控制的六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控制的六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控制的六大基本原则是:
1. 目标导向性:控制必须始终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进行,确保所有活动都是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的。
2. 系统性:控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需要全面地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情况,才能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
3. 反馈性:控制必须具有反馈机制,即通过对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来调整控制活动,确保目标能够最终达成。
4. 现实性:控制必须以现实情况为基础进行,即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限制条件,设置实际可行的目标和控制方法。
5. 灵活性:由于环境和情况的不断变化,控制必须具有灵活性,能够及时调整目标和控制方法,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6. 积极性:控制必须具有积极主动性,遵循主动防御原则,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问题发生或加剧。
第十二章控制控制概述控制的原则和过程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备课讲稿
四、管理控制的类型
1、按控制结构分类 集中控制是在系统中只设一个控制机构,
3.时滞
反馈是在系统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和干扰而出现偏差 后,发挥着检测和纠正偏差的作用。也就是说。正负反馈 只有在系统出现偏差后能起到作用。然而在现实中,任何 系统的运行都存在着惯性和时间延迟现象,即遇到干扰后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偏差才能反映出来,而这种偏差一 旦出现又不易很快得到纠正,因此调控效果的显现往往存 在着滞后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时滞(time lag)。 时滞对一个系统控制影响是很大的,它的存在使组织很难 实现实时控制,它可能造成系统输出的剧烈波动和不稳定。
3.按照控制的来源分类
市场控制是指利用组织外在的市场机制,如 产品价格、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等,在系统 中建立活动标准,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产品或服务 比较明确或确定,且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
组织控制是指主要依靠组织的管理规章、制 度、政策、预算等进行活动的控制,衡量活动的 标准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组织的规章、政策等要 求。
事前控制是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的,控 制也可以在计划执行的现场进行,这叫事中控制 或称同期控制(concurrent control)。与输出 无关,所以它也应属于开环控制。
在计划执行已出现结果或出现部分结果时才 开始进行的控制称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以输出的结果为依据进行的,如 果反映输出结果的信息对输入产生影响,它就是 一种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
感染科实习护士总结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与防护技巧
感染科实习护士总结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与防护技巧感染科实习是护士们专业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实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防护技巧。
本文将总结这些重要内容,以便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1. 清洁与消毒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感染的基础。
我们了解到,医院环境的清洁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以及正确的清洁和消毒程序。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不同区域和设备的不同清洁要求,比如手术室、病房和设备表面等。
2. 洗手和手卫生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基本的措施。
我们在实习中学习了正确的洗手方式,包括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在适当的时间和场景下进行洗手。
我们还了解到使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的正确方法。
通过正确的洗手和手卫生措施,我们可以避免将病原体带入患者身体。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感染科的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
我们学会了正确地佩戴和脱去这些装备,并了解到不同场景下不同装备的使用要求。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自己和患者免于感染的风险。
4. 废物管理废物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一环。
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废物应该如何正确分类、封装和处理。
我们学习了正确使用废物箱的方法以及污染物的处理要求。
正确的废物管理可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
5. 预防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医院中常见的感染传播途径之一。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交叉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我们了解到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使用无菌操作技巧、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等都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6. 教育和宣传在感染控制中,教育和宣传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了解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技巧。
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如何向患者和其他同事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宣传,以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
总结:感染科实习期间,我们全面了解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防护技巧。
简述控制的原则
简述控制的原则
控制的原则
控制是管理的核心,是指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按照经营计划,通过监控、比较、评价和调整,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任务的活动。
控制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具有五个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控制是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导向,在实施控制时,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目标。
2、全面性:控制要全面,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特定方面,而应兼顾组织的整体运行情况,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的多方面内容。
3、及时性:控制要具有及时性,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组织的工作。
4、可行性:控制应具有具体性,控制办法要符合组织实际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并能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5、结果导向:控制最终要以实现组织目标为最终结果,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从实现目标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其实施的成效也要以实现目标为最终的衡量标准。
以上就是控制的五个基本原则。
控制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控制应当按照上述原则来实施,以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管理学控制的基本原则
管理学控制的基本原则
管理学控制的基本原则:
1、控制应该与计划和组织相适应。
例如:对成本计划的控制信息主要是各部门、各单位甚至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管理费用比预算高5%可能无关紧要,而产品合格率下降1%却可能出现产品严重滞销问题;
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例如,假设预算是根据一定的销售量制定的,那么,如果实际销售量远远高于或低于测量的销售量,原来的预算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时就要修改甚至重新制定预算,并根据新的预算制定合适的控制标准;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5、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将财务绩效控制与非财务绩效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6、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效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1. 目标性原则:控制工作必须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为最终目的,所有的控制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2. 整体性原则:控制工作应从整体上考虑,不能只关注局部,忽视整体。
只有整体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动态性原则:控制工作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目标的调整而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4. 经济性原则:控制工作应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 及时性原则:控制工作应及时进行,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防止问题扩大化。
6. 灵活性原则:控制工作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控制方法和手段。
7. 参与性原则:控制工作应鼓励员工的参与,通过员工的参与提
高控制的有效性。
8. 反馈性原则:控制工作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反馈信息调整控制策略和方法。
9. 预防性原则:控制工作应注重预防,通过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10. 可比性原则:控制工作应建立一套可比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
以上这些原则是有效控制的基础,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确保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指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各种系统的控制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工业生产到物流配送,从交通运输到医疗设备,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身影。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采集信息、控制算法处理信息、执行机构执行指令三个方面。
1. 传感器采集信息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将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控制对象的状态,为后续的控制提供依据。
2. 控制算法处理信息控制算法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核心。
它是指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和预设的控制目标,通过运算逻辑和数学模型,计算出控制指令。
具体的控制算法因应用领域不同而异,有经典的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遗传算法等。
3. 执行机构执行指令执行机构是控制系统中的执行部分,它负责根据控制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
执行机构可以是电机、气缸、阀门等。
它通过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指令,控制自身的运动状态,从而改变控制对象的状态。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则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践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控制原则,以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1. 反馈原则反馈原则是指控制系统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反馈,与预期输出进行对比,从而对控制量进行调整和修正。
反馈原则能够实时地掌握控制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使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变化。
2. 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是指控制系统具有抵抗干扰和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为了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系统建模、频率响应分析和稳定性判据等分析,以确保系统的闭环传输函数符合稳定性条件。
3. 优化原则优化原则是指通过合适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使得控制系统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控制误差和能耗。
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可编辑)
《管理学》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第一节、管理控制概述一、为什么需要控制?现实中几乎所有的计划都不可能完全顺利地得以实施,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
企业的内部资源状况或人员行为的结果与计划中的条件或假设不符。
2、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控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并且采取纠正措施,使得计划能够得到执行。
六、管理控制的目标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限制偏差的累积: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小的偏差失误在较长时间里会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造成威胁。
因此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地获取偏差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2)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正确、有力的反应。
七、管理控制的特点: 1)目的性:管理控制无论是着眼于纠正执行中的偏差还是适应环境的变化,都是紧紧围绕组织目标的; 2)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3)整体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4)动态性:组织不是静态的,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动态,以提高适应性及灵活性; 5)人性: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而且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
第二节、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根据控制标准设定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三类:程序控制:控制标准是时间的函数;跟踪控制:控制标准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自适应控制:控制标准是过去时期已达状态的函数。
根据控制对象、时点的不同,管理控制可以分为前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
二、现场控制(同步或同期控制)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①监督: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②指导: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之控制职能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之控制职能
2017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之控制职能
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控制职能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控制工作概述
考试内容:控制的概念(掌握)、控制的内容(掌握)、控制的主要类型。
1.控制的概念
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控制的过程
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建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3.控制的主要类型
根据控制的'时间点,可以将控制分为前馈控制(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二、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
1.控制与计划相适应
2.控制与组织相适应
3.控制要具有客观性
4.控制要具有整体性
5.控制要抓住关键点
控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握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6.控制要具有及时性
7.控制要具有灵活性
8.控制要具有经济性
9.控制要具有前瞻性
10.鼓励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控制的最好方法
自我控制可提高控制的及时性、经济性和有效性。
控制的基本
控制的基本
控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控制能够帮助我们对社会状况进行评估,实行规则和政策,促进人们的生活价值及促进社会的发展。
控制的基本是非常重要的,它一般分为六个基本方面:首先,控制需要有动机。
控制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有效的政策,实现有意义的目标,否则控制将是一种空洞的行为。
控制也应具有对环境的认知,即控制过程应充分理解和发挥环境中复杂的因素,以便有效地进行控制。
其次,控制要有规律性。
控制过程是指一系列步骤和活动,它们在实施控制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保证准确性。
第三,控制要有可操作性。
对于控制来说,它需要人们能够有效地实施和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因此,控制者需要充分认识并掌握各种可能的操作方式和技术,以便在控制过程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四,控制必须有权威性。
控制需要能够使原则、法规和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有权威性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控制环境中的行为。
控制还必须有可行性。
控制者需要关注经济、技术等实际条件,考虑各种可行性,才能使控制达到有效的效果。
最后,控制需要有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控制是指控制能够长期有效,能够不断改善社会环境,消除社会病症,实现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总之,控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可控资源,改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的良性发展。
控制的基本必须要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控制,促进社会的发展。
- 1 -。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法约尔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控制:为了保证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现,各级主管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标准或因为环境变化及组织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而对下级进行衡量、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的继续发生或今后再度发生,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及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并调整整个管理过程,确保新的计划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问题:❝1.控制与计划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2.控制工作不仅仅意味着在组织活动偏离计划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计划的实现,而且还包括在组织内外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时,对原计划做重大的修改,甚至制定新的计划。
公共管理领域的控制:对公共组织或部门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检查和调整,以更好的实现既定目标或任务的职能活动。
❝二、控制工作的目的:❝1.维持组织的协调运转。
❝2.开拓新局面。
❝3.解决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慢性问题”❝“临时性问题”❝三、控制工作的意义❝1.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
❝2.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持续的控制工作有利于强化下级或个人责任,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控制工作的要素❝1.员工❝2.财务❝3.信息❝4.绩效❝五、控制的类型❝1.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前馈控制❝六、控制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1.控制要有计划❝2.控制要有组织机构❝七、控制的基本过程❝1.建立标准❝2.衡量实际成效❝3.纠正偏差,解决问题❝八、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控制应反映计划的要求❝2.应反映组织结构的类型❝3.应反映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4.应重视直接控制的潜在意义❝5.重视计划执行中的关键点❝九、具体要求❝1.将控制与计划紧密结合。
❝2.建立控制的客观标准。
❝3.保持控制的及时和灵活性。
❝4.具有全局观念与面向未来的观念。
❝5.讲求经济效益❝一、现场观察法❝优点:❝可以获得最为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简述控制的基本原则
简述控制的基本原则1 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control)是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资源,并实现组织目标和任务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维持或提高组织的效率。
管理的有效运作不仅依赖于对组织生产力的调控,而且也依赖于控制的行为。
控制的目的是开展有效的管理,确保达到期望的目标。
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效率,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合理性,及责任意识。
1.1 效率原则效率是控制活动的关键要素。
控制者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机会,调动组织内部资源,促进组织的正常运转,高效地完成活动。
组织和管理者应着好节省时间,减少人力物力费用,提高机械运行效率,以便更好地控制成本和实现组织的目标。
1.2 准确性原则准确性是控制活动的关键要素。
组织的管理者需要控制信息的正确性,预测对象的准确性,调控机械的精确性,形成责任的精确性,以便制定有效的决策,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1.3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是控制活动的关键要素。
控制者应该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控制活动,明确责任范围,定时完成任务,积极及时做出措施,以保证活动的必要性,及时性,有效性。
1.4 完整性原则完整性是控制活动的关键要素。
在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活动的完整性,完整各项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完整性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1.5 合理性原则合理性是控制活动的关键要素。
组织的管理者应根据相关条件,制定出实施手段和程序,以保证目标的达到,保持控制活动的执行合理性,保证其效果。
1.6 责任意识原则责任意识是控制活动的关键要素。
组织的管理者应该培养员工考虑实际情况并承担责任的意识,注重控制活动的责任,以保证活动有效实施。
总之,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效率,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合理性,及责任意识。
它们贯穿于控制活动的始终,是确保有效控制,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所在。
情绪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情绪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技巧情绪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决策过程。
然而,有时情绪可以变得难以控制,给我们的个人和社交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学会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情绪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实用技巧,以帮助读者有效地应对各种情绪挑战。
情绪控制的基本原则1. 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是情绪控制的第一步。
在每天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思考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如何影响自己及周围人的。
通过这种自我觉察,我们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它们。
2. 接纳情绪:情绪是人类固有的体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积极和消极的情绪。
接纳情绪并理解它们的存在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它们。
而不是试图抵抗或否认情绪,我们需要接纳并学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
3. 情绪评估:在决定如何应对情绪之前,我们需要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情绪。
判断情绪的来源和原因对于采取合适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自问、自我反思和与他人交流等方法,更好地了解情绪的起因和表现。
情绪控制的技巧1. 深呼吸和身体放松:当我们感到紧张或愤怒时,深呼吸和身体放松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
深呼吸有助于恢复心率的平稳,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做瑜伽或进行身体放松练习来达到这个效果。
2. 转移注意力:当我们陷入消极情绪中时,注意力可能会集中于负面的思维和情绪上。
通过转移注意力,我们可以改变对待情绪的方式,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有时候,只需要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听音乐、阅读或从事喜爱的活动等,就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缓解。
3. 积极的自我对话:我们内心的对话方式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在面对挑战或困难时,积极的自我对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情绪。
用积极的方式鼓励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这将有助于提升情绪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 寻求支持:情绪控制不意味着孤军奋战。
和朋友、家人或心理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能够舒缓情绪,获得支持和建议。
管理学的控制,原则和形式
[控制的分类:]1、预先控制(或前馈控制、或事前控制)含义:指组织在一项活动开始之前所进行的控制活动。
内容:主要是确定活动的成果及资源投入的限制。
目的: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放。
2、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含义: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
内容: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目的: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
3、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或反馈控制)含义:在活动或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
内容:根据事先确定的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目的: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计划制定和活动安排提供借鉴。
[组织设计的原则]1,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为了使领导者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和指挥下属,对领导的下属人数就有所限制。
因为人数太多,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就越大,就不能充分监督和指挥,可能导致失控而失败。
2,命令统一原则(或统一指挥原则)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和命令,才能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
(1)如果出现多头指挥。
(2)不能越级指挥。
(3)不能越级请示或反映情况。
3,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因事设职要保证事事有人做。
因人设职不是保证人人有事干,而是要保证“有能力的人有机会去做他们真正能胜任的工作”。
4,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与职责必须对称或相等,二者必须协调。
[非正式组织定义、如何形成、优缺点]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1、非正式组织的形成(1)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
(2)群体成员在非正式组织中能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
控制工作的原则(通用3篇)范文精选
控制工作的原则(通用3篇)
(一)控制与计划相适应
(二)控制与组织相适应
(三)控制要具有客观性
(四)控制要具有整体性
(五)控制要抓住关键点
(六)控制要具有及时性
(七)控制要具有灵活性
(八)控制要具有经济性
(九)控制要具有前瞻性
(十)鼓励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控制的最好方法
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6.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1.目标明确原则:控制工作必须围绕既定的组织目标及为达成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展开。
2.控制关键点原则: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
3.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纠偏措施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4.灵活性原则:控制要有弹性,要制定多种应付变化的预案且留有一定的后备力量,并采取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方法来达到控制目的。
5.经济性原则:要把控制所需的费用与控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上的比较,只有当有利可图时才实施控制。
一方面要求应有选择地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而提高控制效果。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
❖ 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标准
❖纠偏:立即纠正+根本纠正 ❖修订标准:应特别小心。
控制过程流图
目标
将实际绩效 与标准进行
比较
标准
衡量实 际绩效
标准正被 Y 达到吗?
N
差异可 Y 接受?
N
标准可 Y 接受? N
修改标准
通过
通过
❖以结果来评价
❖以权利为基础
❖所有人都享有基本权利
❖基于公平的理论
❖决策者必须以公平、平等和不偏不倚为指导原则
❖案例:为争夺信息、资源和影响的竞争
商业伦理与利益冲突
❖两类典型的商业伦理问题:目标—手段
❖目标是良好的(尤其是出于企业利益的考虑),但实 现目标的手段存在问题。
❖目标是不好的(对他人、其他部门或组织以及企业利 益将产生潜在的或现实的不良影响),但实现目标的 手段是合法的、合乎企业现有规则的。
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的定义:
❖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根据动态环 境进行纠偏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过程
❖控制的必要性
❖组织环境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的关系
❖计划是控制的基础
管理控制的途径
❖人员控制:为特定的任务选择和委派人员
组织与外部的边界变得模糊:虚拟化企业与共同体
正在出现的组织形式 网络结构(2)
学习性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社会反应(Social Reaction)
❖主管人员会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准则作出反应,并 且将把那些最为人们所尊重的价值观放在首要位 置。
三个问题
❖企业是否应当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它最为
重要的目标?
❖“社会责任”是否应该成为企业目标? ❖“社会责任”与“利润最大化”(或者说企业
效率)之间是否不可兼得?如果出现冲突,应 以何者为优先?
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
正在出现的组织形式 网络结构(1)
扁平化组织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层管理(在传统组织中工作主要是对 组织内信息进行筛选和传递)被逐渐取代 管理层次大大减少:分权与授权 基于知识权力结构而非等级权力结构
无边界组织
部门间和组织内部的界限趋于模糊,大多数工作将通过“团 队”来完成
❖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经济性原则
❖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有选择的控制
有效控制的原则
❖ 控制与计划和职位相适应
❖ 不同类型的计划需要不同的信息 ❖ 职位
❖ 控制应反映组织结构
❖ 企业规模 ❖ 谁对计划的执行和出现的偏差负责改进
❖ 控制应与个别主管相适应
❖ 是否复杂而精确的控制技术一定优于一般的控制技术? ❖ 理解、信任与偏好
识别差异 的原因 纠正绩效
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
❖避免了管理人员对过程的过多干预 ❖扩大了管理幅度 ❖降低了控制成本
❖关键点标准
❖实物标准 ❖成本标准 ❖资本标准 ❖收益标准 ❖定性标准
责任中心类型
责任中心类型 主要绩效指标
收润中心
利润
投资中心
投资回报率
典型部门 销售部门 制造部门 经营单元 事业部
❖ 预防性控制:管理人员素质越高,计划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越低
❖行为-过程控制:通过政策、激励和规范来引导和影响
员工的行为
❖结果控制:预期绩效与实际绩效的比较
控制的过程
❖ 确定标准 ❖ 衡量实际绩效
❖如何衡量:综合使用四种信息: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 头汇报、书面报告
❖衡量什么:定量+定性=决定员工行为导向
❖ 控制系统必须能指出关键点上的例外情形 ❖ 控制的客观性/准确性 ❖ 控制的灵活性 ❖ 控制系统与组织氛围相匹配 ❖ 控制的经济适用 ❖ 导致纠偏措施的控制
控制技术:预算
❖预算方法潜在的危险
❖过于繁琐细致的预算可能会剥夺主管人员管理本部门 活动的自由处置权力
❖为了使部门/活动费用不超过预算,而把预算目标置于 企业目标之上
❖在控制模型中未加以考虑的因素(投入变量) ❖库存控制
❖新趋势的出现
实时信息与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问题
❖时滞因素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需要时间
❖成本因素
❖实时信息很难获得或者是获取成本过高
控制的基本原则
❖重点原则
❖关键目标 + 关键例外
❖及时性原则
❖及时、准确获取信息 + 及时估计可能变化
❖灵活性原则
控制指标的设定
❖历史:趋势外推 ❖模型构建 ❖绝对标准 ❖预期 ❖高标定位(benchmarking)
控制的类型
输入
前馈控制 ———— 预计问题
过程
输出
实时控制 ———— 活动中控制
反馈控制 ———— 问题发生后控制
偏差原因分析
❖干扰因素
❖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因素都考虑在内是不切实际也是不 必要的
❖潜在的效能低下:讨价还价/鞭打快牛 ❖全面削减预算的做法正是计划不周和管理失控的最确
切的证据
❖预算仅仅是管理的手段,而不能代替管理工 作
第7章 管理 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7.1 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 7.2 当今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7.3 管理的商业伦理问题
社会责任
❖“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 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引自Harold Koontz,《管理学》第689页]
网络经济下 企业面临的组织变革压力
规模 全球化
网络化 竞争因素 外界环境的变动
信息技术对组织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扁平化与网络化 ❖交流与沟通的路径缩短 ❖组织边界
信息技术与管理控制(managerial control)
❖如何处理这些冲突?
一些新的变化
❖道德/伦理委员会 ❖高层伦理主管 ❖员工操守守则(ethic of conducts) ❖政府在社会变革当中的作用
❖强制性变化 ❖引导与激励 ❖社会价值观的重构
第8章 管理的未来 thinking and practices
8.1 管理环境的变革 8.2 未来的组织形式 8.3 管理的未来
当今时代的社会责任问题
❖高层管理者的报酬问题(CEO
compensations) ❖公司在已知的情形下将存在潜在质量缺陷
的产品投向市场 ❖环境污染问题 ❖药品定价问题 ❖公司是否应当将存在微乎其微对消费者造
成伤害可能的产品全部收回? ❖内幕交易问题
社会论理学的三种基本道德理论
❖基于功利主义的道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