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学生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ab8ea4ffe2bd960591c67730.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考点解说】1、“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点内容。
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2、什么叫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3、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4、“要点概括”的分类: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5、考查目的:这一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否仔细,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入,对文本信息的整合是否完善,对自己的理解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6.考题的呈现形式:填空题、简答题原题再现】工地上的父亲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
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
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
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
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
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暑没来,所以今天计件。
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
父亲高兴。
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
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的价钱是三十元。
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814c2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2.png)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80d14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8.png)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考点研读能力目标:学会概括要点,一是要具备基本辨识能力,即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的识别能力。
二是要具备概括提炼能力是指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考场研究能力目标:要学会总结要点,一是要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即在现代文本阅读中对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的识别能力。
二是具有总结和提炼的能力,即从给定的文本材料中提取出符合标题要求的内容,总结相关文本材料的共同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考点阐释:根据能力目标,结合最近的三次高中入学考试,我们将考试地点和考试类型总结如下。
⑴能判别各文体的组成要素,能分辨各文体中的表达方式,能指出各文体的结构或顺序,能判断文中的各种修治手法。
(2)提炼叙事元素;总结文章的情节;总结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完善刻画人物的方法;总结人物的特点;总结对象的特征或推理;细化顺序和描述方法;提炼或总结中心论点和子论点;完善论证过程和方法;总结文章和段落的中心思想或内容;完善段落和句子的写作模式,并模仿它们;通过划分文本和段落的结构,提炼文本和段落的思想;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的新闻;材料分类;提炼和总结文本和段落的表达特点等。
阅卷报告例1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① 知识领域不是根据国家主权划分的,而是根据知识创造的优先权和市场占有的范围来确定的。
知识创造的先发制人性质称为知识产权,被占领的市场范围称为“知识领域”。
如果一个国家不创造知识或在时间上落后,无论其主权领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大,都不可能拥有知识领土。
②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应该要属比尔盖茨。
这个美国人拥有的知识领土范围,超过了整个俄罗斯。
不仅是因他的“视窗”覆盖了使用计算机的所有人类,还在于他有权要求所有国家的法官们作他的“国防军”。
③ 知识领域既不能被赋予,也不能被放弃,而是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
在它被开发出来后,它被创造者终身拥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型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型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ae33ca7cd184254a353578.png)
考点: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考点: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无比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说,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情势。
中考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厚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请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进程、情节或共同特色,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色,概括事物的成因、进程、情节或共同特色,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色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此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能力进行考查,如请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请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请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请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需经由“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此外,一些“依据文章内容简答”、“依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对技法点拨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掌控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首要信息。
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法子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法子既适于那些请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请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症结性语句或症结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法子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对比凸起而全文的中心句、症结语句等不太凸起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和文中反复呈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整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良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首要的法子。
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作风、概括作者观点、给文章加之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51fd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b.png)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下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要素在阅读中需要准确把握,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记叙文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等。
线索能够将文章中的材料串联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3、记叙文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4、人物描写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
6、记叙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通常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感悟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则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如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等。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fa0d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5.png)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下是对现代文中考知识点的全面梳理,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记叙文时,把握好这六要素,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3、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2)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对话、独白进行描写。
(3)动作描写: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
(4)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表情进行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方法,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4、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等进行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域风貌等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4)为下文做铺垫;(5)突出主题。
5、记叙文的主题记叙文的主题往往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阅读时,要善于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的言行以及作者的议论抒情中去体会文章的主题。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体。
1、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原理、规律、方法等。
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c0c7c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9.png)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语文中考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
![语文中考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1de0c6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9.png)
语文中考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语文中考考点分析内容是现代文阅读。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深化主题。
一、概括类题型【考察点】分→总→分(理清文章脉络)【出题形式】概括特点/原因或理清脉络(填空)【答题策略】“边读边画边标记”+明确范围+分清主体+找准客体二、赏析手法型【考察点】修辞手法的掌握【出题形式】分析划线句的修辞手法【答题策略】点明手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手法特点+表现内容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三、理解分析型【考察点】(知识梳理+主旨思想的把握)【出题形式】多选题【答题策略】知识梳理(线索、记叙顺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段落作用、行文脉络、思想感情等)+正确理解感情四、句子理解型【考察点】(对前后文的联系+合理性思考)【出题形式】理解划线句的含义/表现了什么现象【答题策略】“瞻前顾后”(联系前后文)+由表及里(主旨理解)五、语段作用【考察点】(语段内容理解+结构的把握)【出题形式】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答题策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希望亲爱的同学们能够戒骄戒躁、踏实学习。
如果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任何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找我,也可以登录我们“家长帮”网站,在那里,你会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语文中考考点分析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更多中考内容请关注【2022中考作文】【2022年中考试题及答案】。
同时本店铺还为大家整理了【全国各省市重点高中名录】,希望大家能够进入理想的高中。
【语文中考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详解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bb496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4.png)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详解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语文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几个关键考点。
一、词语理解在现代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理解其含义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能是具有特殊语境意义的,也可能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
对于这类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例如,“他在这个城市里像一只孤独的候鸟”,这里的“候鸟”就不是指真正的候鸟,而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形容他的漂泊和孤独。
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
还要考虑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还是推动情节发展。
二、句子赏析句子赏析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常见考点。
我们需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修辞手法方面,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拟人能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夸张能突出强调,排比能增强语势等等。
比如“春天像个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等也经常出现。
象征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含义,对比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衬托能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则可以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三、段落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
在内容上,段落可能是为了交代背景、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等。
比如一个段落详细描写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
从结构上看,段落可能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等作用。
比如开头的段落往往有引出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中间的段落可能会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结尾的段落则可能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中考语文提分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
![中考语文提分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https://img.taocdn.com/s3/m/b2c0ee1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0.png)
中考语文提分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中考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必考的一部分,除了文章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文阅读知识点以提高分数。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准确理解题目阅读理解题往往需要回答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理解题目,掌握关键词,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作出正确答案,尤其需要注意一些干扰性的选项,不能把自己引入歧途。
二、抓住文章核心信息现代文阅读中,往往有一些中心思想或关键信息点,这也是文章本身的意义所在。
我们需要通过文章全文的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此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归纳。
三、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现代文阅读中,作者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表现力,例如比喻、象征、夸张、对比等。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内涵,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含义。
四、识别语气和态度在现代文阅读中,作者的语气和态度往往会影响到文章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从文章中准确判断作者的语气和态度,以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五、判断文章类型现代文阅读的文章类型往往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夹叙夹议文等多种类型。
我们需要掌握各种类型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方式,以便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六、辨别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往往和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文章结构的特点和构成方式,以便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题。
七、反复练习最后的最后,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还需要反复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熟悉现代文阅读的各种要点和技巧,并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为中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要点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要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37d30ad336c1eb91a375dfb.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要点概括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要点概括内容预览:【考点要求】(《武汉市学业考试说明》P31)“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考点解说】、“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点内容。
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什么叫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梦{答案提示}:本题概括时内容上应突出“砌石”、“中暑”两个要点,形式为四字短语即可。
每空2分。
答案示例}认真砌石天热中暑【答题指导】一、静心读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内容主旨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及段落间的关系(并列式,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顺承式),利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圈点勾画,并理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倾向等。
二、辨明文体,根据文体特点,有所侧重记叙文段:要抓住记叙的基本要素(时、地、人,事件的因、过、果)来概括;议论文段:要抓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键论据、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来概括;小说:要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环境和想要表现的主题来概括;散文:要抓住主要线索,事,情,理等来概括。
要在辨明文体的基础上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找准内容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牵扯进去。
现代文阅读——要点概括
![现代文阅读——要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59582c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5.png)
现代文阅读——要点概括现代文阅读是指对现代作品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过程。
现代文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文学作品,通常以剧变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为特征。
要点概括是指对现代文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和主题进行提炼和总结。
以下是对现代文阅读要点概括的1200字以上的详细解释。
第一部分:现代文的特点和背景现代文的特点是与传统文学相比,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描写。
现代文作品的背景通常是现代社会的剧变和巨大的变革,如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战争和社会动荡等。
这些背景影响了现代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
第二部分:现代文的主题和内容1.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现代作家常常关注和揭示社会不公平、经济差距、人性的扭曲等现象。
他们通过作品呼吁社会公正、人道主义和尊重人权。
2.对人的意识和心理的探索:现代作家喜欢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变化和心理斗争来揭示人的存在和意义。
他们深入剖析人物的情感和思维,探索人类的欲望、恐惧和希望。
3.对历史和记忆的反思:现代作家常常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个人记忆的描写来反思过去的伤痛和误导。
他们试图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并探索人类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
4.对艺术和文学的探索:现代作家常常对传统文学和艺术进行反思和创新。
他们试图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文学形式,探索新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第三部分: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注意作品的背景和历史: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理解现代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至关重要。
阅读者应该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和个人经历。
2.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现代作品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富有创造力的语言。
阅读者应该分析作品的结构,如时间线、叙述方式和人物关系等。
同时,也要注意作品中的象征、隐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运用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现代作品通常涉及大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
阅读者应该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现代文作品。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的意义和价值1.提高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现代文作品常常涉及复杂的问题和思想,要理解和解读这些作品需要运用思辨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a6a5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1.png)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
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付技法指点]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2f5ead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c.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关键考点——概括能力【考点阐述】概括能力是现代文阅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在“精读的评价”中指出:“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这里说的“要点概括”,就是概括能力,新课标把它列为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关键考点。
因而,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概括能力的考查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概括能力包括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对文章要点的概括、对词句意思的概括、对段落大意的概括、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概括等等,就是在认真阅读选文的基础上,按照试题要求,对相关内容做出归纳、总结。
【典例剖析】关键词: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例1.本文说明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这是05年山东课标卷中《神秘的海啸》一文后的第一个试题,主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说明文的段落相对独立,即一段说明一层意思,只要抓住每段的关键词句,搞清每段说明的内容,就能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选文共6段,第1段由印尼海啸说起,引出第2段的提问,第3段说明海啸的成因,第4段说明海啸的两种表现形式,第5段说明海啸的危害,第6段说明海啸来临前的预示。
把这六段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了:海啸的成因、形式及危害等。
关键词:对文章要点的概括例2.本文依次从那几个方面说明了光污染的危害?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这是05年夏门课标卷《光污染》一文后的试题,要求概括文章要点,这其实和上面的概括主要内容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主要内容要综合在一起说,要点要分别列举。
这篇文章6段,其中前5段都是分别说明光污染的危害,最后一段说要尽量减少光污染。
这样,把前五段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依次说明的五个方面的危害了。
关键词:对词句意思的概括例3.第④自然段“人吃了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一句中的“这些作物”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这是05年四川课标卷《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一文后的试题,是要求对文中词语内容的概括。
202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五 概括内容
![202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五 概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486fa6bec3a87c24128c47f.png)
2022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五:概括内容考点阐释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
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概括内容的考查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段落内容的概括。
2对层次内容的概括。
3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4对文中的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进行概括。
5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拟写文章标题。
考题的呈现形式有:填空题、简答题。
应对策略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对文中所叙述的或所说明的内容进行概括,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用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表达出来。
这类试题各种文体都有涉及,解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考虑:一是解题步骤。
同学们首先要分清文体。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其次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这样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第四要搜寻标志性语句,筛选有效信息。
所谓标志性语句,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
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要点,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要点。
显性要点指有明显语言标志的要点,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领起的,或者是有醒目中心句的。
隐性要点是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而且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或虽有概括性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的要点。
最后要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
二是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及段落间的关系(并列式、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顺承式),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doc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5eb69a2a58f5f61fb636664c.png)
第一部分:记叙文(散文、小说)十大考点分析一、揣摩词句含义1.由表及里多重义2.另辟蹊径换问法二、分析语段作用1.首段作用要顾后2.中间作用重全局3.尾端作用重瞻前三、赏析语言妙处1.推敲字词品妙处2.分析修辞感效果3.表达方式析形象4.整齐句式语气强5.表现手法悟情感四、概述故事情节1.整体概括:看清内容找对策2.情节片段:根据人物来浓缩五、揣摩人物形象1.概括评价显形象2.分析情节知形象六、鉴赏环境描写1.明确环境描写2.分析环境作用3.找准环境侧重点七、探究标题的作用1.探究问题含义2.品味问题妙处3.比较两个标题八、明确叙述顺序1.明确线索意义2.体会插叙作用3.掌握倒叙顺序九、感悟作者情感1.归纳文章主旨2.体会写作意图3.感受作者心情4.把握情感变化十、体会写作特色1.熟知表现手法2.体会写法妙处3.辨析写法异同第二部分:说明文五大考点分析H■*—、把握对象特征1.整体把握:一看二抓三分清2.瞄准关键,概括特征三入手3.捕捉提取,摘抄整合与归纳十二、分析段落顺序1.结构内容,引出对象激兴趣2.寻找标志,不是你我就是他3.瞻前顾后,逻辑编排不可调十三、辨析说明作用1.寻找标志,判断方法2.结合内容,阐释作用十四、分析语言特点1.平实说明,体会词语准确特点2.生动说明,揣摩说明语言效果十五、拓展课外延伸1.联系生活验证判断2.依据观点提出建议3.根据文本形成方法4.依据内容合理想象5.针对观点发表评述第三部分:议论文五大考点分析十六、区分论题论点1.找准位置,提炼论点才给力2.中心论点,独一无二是核心3.论点论题,一字之差谬千里十七、补充概括论据1.辨析论据类型2.概括论据内容3.分析论据作用4.补写恰当论据5.正确选用论据十八、辨析论证作用1.辨析论证方法类型2.分析论证方法作用十九、分析论证过程1.首段论据为激趣2.循序渐进析过程3.结尾总结不可删二十、表述个人看法1.整体阅读析观点2.评价作品谈感悟3.结合现实说看法4.联系文本指方法5.联系生活话启示第一部分:记叙文(散文、小说)十大考点分析四、概述故事情节六、鉴赏环境描写八、明确叙述顺序第二部分:说明文五大考点分析十二、分析段落顺序十四、分析语言特点第三部分:议论文五大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概括多个事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概括多个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f9e6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d.png)
知识导入【阅读考点:概括多个事件】【考点解读】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情节概括是中考经常考查的一类题型,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简明扼要地表述,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常见题型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
3.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
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
【识记知识点】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1.按照......的具体要求,概括文章发生的几件事情2.概括与某个人物或者情节相关的多个事件【思路】①明确人物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答题技巧】①情节划分。
划分情节要看过渡。
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
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②情节的概括。
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
③小标题式概括。
(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或者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例题讲解赵三贴①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②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
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
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
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2.从重要句子中获取信息筛选文章中的信息,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重要内容上。
文章对主要信息的阐述是比较复杂的,要真正掌握一个新信息,把握文意内容,必须掌握其本质特征。
一些重要句子就是这些信息的载体,因此,在阅读时,采用抽出关键句子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写文章总是要运用一些材料的。
这些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
把它们提取出来,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4.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不仅仅要求读懂文本内容,还要求仔细阅读试题中的题干,因为语言表达题题干的设置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它实际上指示了筛选的目的和方向。
恰当地运用这些暗示,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筛选信息的方法分析近几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就会发现,有些主观阅读试题的答案,特别是一些理解、判断及阐释题目,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要“依文解题”。
也就是说,题目的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因此我们要到阅读文本中去寻找。
1.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一般只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整合处理。
文体不同,筛选信息的对象和目的是不同的:记叙文的信息主要是记叙的要素,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说明文需要筛选的信息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围绕事物特征而运用的材料。
议论文的信息筛选,重点是文章的论点、分论点和论据。
这些信息都是文章中现成的内容。
2.要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筛选信息时,需要全面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认真审视题干,审清试题的目的和要求,快速确立进行筛选的角度、范围,在此基础上,准确而恰当地筛选出要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因此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
3.要准确地确定阅读区间有的考题中已经指明了阅读区间,如“xx段……”,有的考题则没有指明阅读区间。
对于没有指明阅读区间的,在筛选信息时,要仔细推敲题干的要求,准确把握题意,然后依据题意来框定相关的阅读区间。
4.要提高分析概括文章的能力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有四点:一是要学会辨析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一般的内容;二是要学会辨析文章内容的性质;三是学会辨析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四是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四、怎样整合信息从阅读本身来看,筛选整合信息其实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工、提炼和综合的过程。
整合信息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从文章整体入手,明确筛选的目的和范围回答某个问题要求筛选的信息,有时可能只涉及几句话,有时可能涉及一段,有时可能涉及几个段落,有时可能涉及全篇。
只有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文章内容,顺利地整合信息。
2.要明确信息间的各种关系从文本中选择的信息往往有多种关系,如辩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
明确了信息间的彼此关系,才能分清主次,把握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整合。
3.要注意利用信息标志信息标志是指文章中与回答问题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相关的词语如顺序词(首先、其次等)、关联词(因为、只有等)、代词(这、那等)、副词(已经、又等);相关的句子如过渡句、统领句、总结句等。
把分散的信息提取并归纳出来,加工成完整的答案,就完成了“整合”工作。
4.能根据命题要求定向转换在答题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是认真阅读文本,找准对应点,检索出有用的信息,并对检索的信息一一辨别,以对应文本的内容;二是将检索的信息进行梳理,使之条理清楚;三是突出重点,针对题目要求恰当地转换,准确地表述出答案。
分析文章结构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时,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一、了解作者的思路作者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需要,考虑如何选择自己所占有的许许多多的材料,考虑如何妥帖地安排这些材料,使它们条理化、序列化、整体化。
一篇文章要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合理安排内容(材料)的先后和详略,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的结构更趋于完整。
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思路的外在表现为文章的结构,结构是依照思路来安排的,它隐含着思路。
进行现代文阅读,分析结构层次,就要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关系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指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它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更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外在表现。
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把握文章思路,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结构层次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三、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文章的层次结构是这样的:一个个句子组成意群(也叫段内小层次),一个个意群组成段落,一个个段落组成(大)层次,一个个层次组成整篇文章。
作者写文章时总是一句句、一层层有步骤、有条理地表达要表达的意思。
阅读理解文章时,要正确理解句段层次的内容和作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文章的布局结构紧密条理,是指有头有尾,有交代有照应,段落层次清楚,承接转换自然;既注重思维的条理性,又注重篇章组织的技巧。
条理性表现为能准确切分写作内容的层次并有秩序地加以排列,各层次间的衔接、过渡与照应具有完整性、连贯性。
四、利用体现文章结构层次的标志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还要会利用文章中的结构标志。
结构标志是指能体现文章层次结构的词语、短语和句子。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并知道利用它们去分析层次段落,分析意群句子,把握文章的脉络,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掌握基本的文章学和文体知识回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要具备一定的文体和文章学知识。
只有具备了文体和文章学知识,才能比较容易而正确地完成阅读题目。
文体知识如文体的分类知识,各种文体的顺序和结构特点,如科技说明文的一般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文章学知识,如层次的划分知识和结构规律等。
概括要点和中心做阅读类文章时,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
有人甚至这么说: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能力上。
在阅读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考生用自己的话语替代原作的语言)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概括得准确与否是检验考生理解水平的重要标准。
许多中学生常常很难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此类题目的得分率往往不高。
因此,了解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常见考查题型,掌握有关知识和诀窍,是十分必要的。
纵观近几年中考阅读试题对归纳概括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中心内容或文意);拟定文章标题,撰写内容提要;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表达的情感、态度;概括事件(故事情节)及事件的成因、经过或结果;提取总说句(统领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提炼文章线索,分析文章思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等;概括表达作用和规律。
解答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方法一共有三种:一种是直接利用原句进行概括;一种是利用文章中的重要词句进行组合;一种是自行组织语言。
一、直接利用原句进行概括从文中提取相关的中心句、主旨句、总结句等。
就拿中心句来说,一篇文章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某个中心开展叙述、议论或说明的,如果有中心句的话,抓住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具体的内容要点。
二、利用文章中的重要词句进行组合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文本的某一段或某几段文字中,不会有现成的原句作为答案,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回答试题。
三、自行组织语言自行组织语言归纳内容要点,难度比前两种情况要大一些,而此种形式的考查又更为普遍。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表达,是在准确感知整体内容基础上的归纳概括。
这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相关内容,精确分析相关内容层次,先归纳概括出各层次的内容要点,然后再进行分析综合。
因为任何一篇文章的整体内容,都是由局部内容构成的,从局部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入手,即了解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再进行整体的归纳概述,就能回答的比较准确完整了。
题型解读筛选整合信息一、“毒胶囊” 有多毒?谢滨欢①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开始谈药色变。
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
某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等手段清洗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制成毒胶囊,流向药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