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复习课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复习课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c762104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2.png)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影响和作用 6.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进程中的问题
1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德、意、日百 废待兴,英、法实力削弱,世界经济体系亟待重建。 (2)美国的野心: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 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形成过程 (1)1944年,美、英、中等44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在这个体系 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5
3.美国主导地位的体现 (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 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 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贸易方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使美国打着互相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 关税,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9
(2)过程: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④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⑤1993年,“马约”生效, 欧盟宣告成立。⑥1999年,欧元诞生;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 (3)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的区域合作组织。 (4)影响: ①经济上,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使欧盟成为世界经济三强之一。 ②政治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洲在国际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③在世界格局上,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影响和作用 6.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进程中的问题
1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德、意、日百 废待兴,英、法实力削弱,世界经济体系亟待重建。 (2)美国的野心: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 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形成过程 (1)1944年,美、英、中等44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在这个体系 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5
3.美国主导地位的体现 (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 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 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贸易方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使美国打着互相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 关税,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9
(2)过程: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④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⑤1993年,“马约”生效, 欧盟宣告成立。⑥1999年,欧元诞生;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 (3)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的区域合作组织。 (4)影响: ①经济上,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使欧盟成为世界经济三强之一。 ②政治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洲在国际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③在世界格局上,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4340d55f242336c1eb95e47.png)
③意义: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
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 系中的强权政治。
2.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 名称 建立 时间 成员 性质 合作 领域 特点 说明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 发达国家(地区)和 发展中国家(地区) 欧盟 1993年 发达国家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
②过程: 194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
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
复兴开发银行 ( 世界银行 ) 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 “布雷顿森林体系”。
③基本特征:黄金↔美元↔各国货币。
④作用:使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 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WTO)
①背景:二战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越来 越密切,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关贸总 协定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贸易自由
化的深入发展。
②建立: 1994 年 4 月决定成立, 1995年 1 月 1 日正式开始 运作。
(3)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
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的发生。 (4)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973年“黄金时 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精要图示
●重点归纳
1.向社会主义过渡 (1)两个过渡 ①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 (2)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及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及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731110eefdc8d376ee327e.png)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1.耕作方式 牛耕 开始 •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________ 使用并逐渐推广。 • (2)两汉时期 •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曲辕犁 •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_ , 安装犁评。
• • • • • • •
• 巧思妙记:
课 堂 探 究
一、探究问题:个体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 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 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 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 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 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 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 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 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张养浩的《山坡羊》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 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 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 饿莩耳。 • ——董煟《救荒活民书》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机梭声札 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得出结论(1)(2);由材料二中“一个犁牛半 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谁是神仙, 我是神仙”得出结论(3);由材料三中“狼 狈无策”“流离饿莩”得出结论(4)。
那么,在古代的中国,农业的发展经 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古代农业经济又有什么 特点呢?本课我们将一起来了解我国古代农 业的发展及相关知识。
目 标 导 航
• 课标要求 •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9d3f5e84868762cbaed5be.png)
电话:1882,电话传入中国,迅猛发展
移动通信:21世纪后,数量居世界第一
.
38
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 p80
• A.灌溉 B.制瓷
• C.耕种 D.冶铁
.
13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 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 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 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 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
.
14
•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 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 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 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 ——I宋l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31 的对外开放格局。
.
2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 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
30
国营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移动通信:21世纪后,数量居世界第一
.
38
①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 p80
• A.灌溉 B.制瓷
• C.耕种 D.冶铁
.
13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 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 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 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 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
.
14
•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 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 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 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 ——I宋l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1988年海南) ②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 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31 的对外开放格局。
.
2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 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
30
国营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2复习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821521d3169a4517723a3b0.png)
(2)建立霸权的过程
1588年,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
17世纪中后期,打败 荷兰。
夺取海上贸易霸权,进 一步确立霸权地位 。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 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3、世界市场的拓展 (1)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产生发展条件: (2)含义: (3)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4)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①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有利 ②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 不利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
②要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
(5)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
( 政治前提 + 市场 + 资本 + 技术 + 资源……)
2、主要成就 电的广泛使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化学工业的建立 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业比率变化。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的形成 (4)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代表性企业
3.影响: (1)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
趋 初步 势 发展
二十世纪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初(一战期 前十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dc08ec49649b6648d74790.png)
【探究结论】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 经营。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耕 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 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 经济的破产。
特别说明:小农经济的这些特点对中国历 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 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 进步的主要因素。
——张养浩的《山坡羊》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 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 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 ——董煟《救荒活民书》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得出 结论(1)(2);由材料二中“一个犁牛半块田, 收也凭天,荒也凭天”“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得出结论(3);由材料三中“狼狈无策”“流离 饿莩”得出结论(4)。
• 4.影响: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 5.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1.耕作方式
• (并1)逐春渐秋推战广国。时期:铁农具和____牛__耕__开始使用
• (2)两汉时期 •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_,安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中国 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 源,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种植 结构。在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粟、稻、 黍、稷、麦、桑、麻等就已具备。
2.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借助铁犁牛耕,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并得到推广,成为中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西汉时出现耦耕、犁壁,隋唐时出现曲辕犁, 以及播种工具耧车和水利灌溉工具的出现,都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走向精耕细作。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二课件:全册阶段复习课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二课件:全册阶段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394b4763551810a6f52486cb.png)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
【史料解读】史料三中“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 住了”体现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说明经济基础的变化 冲击了旧的习俗。
【史料应用】(3)根据以上史料,概括影响近代社会生 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提示:①根本原因: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②政治 上政府、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和仁人志士的推动。 ③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④经济上,近代 工商业的发展。
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解读】史料一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伴随西方侵 略传入中国,尤其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内地或农村西方 生活习俗已是相当普遍,如“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 需品”。
【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提示:“洋气”指西方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 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史料四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 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 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史料解读】史料二信息表明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 子薄。史料三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 事力量的需要。史料四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 习苏联的经验。
【史料应用】(2)根据史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领域的新变化。 提示: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史料三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 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 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 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 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史料解读】史料三中“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 住了”体现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说明经济基础的变化 冲击了旧的习俗。
【史料应用】(3)根据以上史料,概括影响近代社会生 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提示:①根本原因: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②政治 上政府、重大社会变革运动和仁人志士的推动。 ③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④经济上,近代 工商业的发展。
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解读】史料一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伴随西方侵 略传入中国,尤其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内地或农村西方 生活习俗已是相当普遍,如“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 需品”。
【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提示:“洋气”指西方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 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史料四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 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 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史料解读】史料二信息表明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 子薄。史料三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 事力量的需要。史料四信息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 习苏联的经验。
【史料应用】(2)根据史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领域的新变化。 提示: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史料三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 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 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 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 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555e3876c66137ee0619d8.png)
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扩展,国际贸易、金融体系共同规则
的制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APEC、“复关”、“入世”
二、经济史主要线索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标题主干: 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农业:
精耕细作 1.原始社会至明清耕作方式变化 2.土地制度
3.小农经济(概念 、特点、影响) 手工业: 领先世界 1.三种经营形态(明中后期民营、资萌)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必修2经济史模块复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一、经济史在06、07广东历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
唐宋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 冶、纺织等诸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至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 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古代城市经济发展
² 2、启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
主义制度的确定,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 界 与 中 国 ( 全 球 化
明清中国“海禁”、“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² 3、加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 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40-1949年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抗争探索的 历程,是经济结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曲折发展、 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
一、城市功能变化:
先秦至隋唐——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人民版高中历史经济史必修二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复习 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经济史必修二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复习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1bf9f3783e0912a2162acc.png)
B、表现: 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 见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
(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
第二节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2、近代(1840—1949) (1)海:轮船 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洋务运动时, 创办马尾造船厂。 ②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 一家航运公司。 (2)陆:
结合故事、材料、照片和所学知识,请从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做出 合理的描述。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 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 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 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表现 (二)原因、特点和影响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原因: 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2、概况:
阶段
表现
服饰特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 男子:长袍马褂→西
—新中国成立 装、中山装
(20世纪上半 女子:宽松肥大→旗
(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 :A、传入时间: 19世纪40年代 B、 原因: 西方人来华
(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
第二节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2、近代(1840—1949) (1)海:轮船 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洋务运动时, 创办马尾造船厂。 ②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 一家航运公司。 (2)陆:
结合故事、材料、照片和所学知识,请从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做出 合理的描述。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 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 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 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表现 (二)原因、特点和影响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原因: 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2、概况:
阶段
表现
服饰特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 男子:长袍马褂→西
—新中国成立 装、中山装
(20世纪上半 女子:宽松肥大→旗
(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 :A、传入时间: 19世纪40年代 B、 原因: 西方人来华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6 专题复习课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6 专题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fb8e764ef78a6529647d53bf.png)
2.特点: (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 建立国营企业;制订指导性的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 划和指导。 (2)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开支,建立完善的社 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革命 的开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出现。 (4)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出现一种以知 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 式,即新经济、知识经济。
3.评价: (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产的盲目性, 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和生活的相对公平性,极大地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资本主义机制的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 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固有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 性质。
【解析】选B。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 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内 容。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应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故选B。
【创新思维】 史料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 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 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 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 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 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典例示范】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 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 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1935年美国颁布法案规定给65岁退休人 员养老金。 (2)隐含知识:罗斯福新政中改善民生的措原 因、特点及评价 1.原因: (1)生产力发展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根 本动力。 (2)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7f69ffd15abe23492f4d22.png)
•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青铜 农具,但常用的工具 • (1)农具:出现______ 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 (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 肥料,治虫灭害。 • (3)西周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 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 4.影响: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 居。 • 5.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 巧思妙记:
课 堂 探 究
一、探究问题:个体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 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 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 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 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 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 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 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 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张养浩的《山坡羊》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 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 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 饿莩耳。 • ——董煟《救荒活民书》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机梭声札 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得出结论(1)(2);由材料二中“一个犁牛半 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谁是神仙, 我是神仙”得出结论(3);由材料三中“狼 狈无策”“流离饿莩”得出结论(4)。
(2)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的评价 (1)地位:属于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 基本模式 。 会生产的___________ (2)进步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 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 精耕细作 作 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____________ 出了贡献。 (3)局限性: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徭役, 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人教高一必修二历史期末复习ppt课件
![人教高一必修二历史期末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2c354a050876323012121a.png)
期末复习
第一、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 第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
1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 经济改革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 探 索
2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经济危机:原因(根本、具体 76页)
3. 最终形成: 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影响: 顺应了…反映了…
12
欧盟 背景 : 116页 四点
形成:1952年、1967年、1993年
世 界
性质: 经济政治双重性组织
经
影响 :118页
济 区
北美自由 背景:121页 两点
域 贸易区 集 团
建立与发展:1992---1994年 性质:贸易伙伴关系
开放格局、特点和作用:100页。 9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发展 :中国加入 中国入世的历程 :1948年、
世贸组织 1981年、1986年、2001年 中国入世:意义 101页
10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世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界
经 济体系的形成
1.条件: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特点
3.实施:
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内容、目的、
实质、意义
6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56-1976年曲折发展 (1)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评价; (2)三面红旗 总路线 大跃进 (中心)
16
第一、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 第三、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
1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 经济改革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 探 索
2
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经济危机:原因(根本、具体 76页)
3. 最终形成: 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影响: 顺应了…反映了…
12
欧盟 背景 : 116页 四点
形成:1952年、1967年、1993年
世 界
性质: 经济政治双重性组织
经
影响 :118页
济 区
北美自由 背景:121页 两点
域 贸易区 集 团
建立与发展:1992---1994年 性质:贸易伙伴关系
开放格局、特点和作用:100页。 9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发展 :中国加入 中国入世的历程 :1948年、
世贸组织 1981年、1986年、2001年 中国入世:意义 101页
10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世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界
经 济体系的形成
1.条件: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特点
3.实施:
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内容、目的、
实质、意义
6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56-1976年曲折发展 (1)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评价; (2)三面红旗 总路线 大跃进 (中心)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 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 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 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
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 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 “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 阻碍。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3)政府搭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商界; 发挥徽帮的纽带作用;扩大合作领域。
2 专 题 整 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 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 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和作用。
专题知识网络(一)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 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 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 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 会就产生了,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 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障2)碍从:徽各商种的税兴务旺摊中派可;以官得吏到的哪敲些诈经勒验索?;结政合 所府学 的知 抑识 商说政明策,;终西清 方朝 列之 强世 的, 经济徽扩商张会等遇。到哪些发 展障碍?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 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 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 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 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 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 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10.“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 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 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固步自封。这些都阻 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专题知识网络(二)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 是完全解体。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 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 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 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就整 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 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 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 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 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 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 的便大网传寻·。捷统 求刺徽启(大原:手 出激商1发)历山“因工 路了根:史挡上:业,徽据》充住接耕比知州材分了闽地人较难料利徽广少经发奋说用州,,商达 进明自人下粮的; 。徽身的接食积水商的道苏产极路诞有路杭量性交生利,”低。通的资但。;便—原源—这便自利因摘和里捷然。。自条的的资你《件水水源从徽,路陆丰中商积可,富受极称大; 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
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
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
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
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
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依托。徽商以其独特
的生(存2)理经念验在:众重多视商文帮化中学异习军;突坚起守。诚信的商业道 德;吃苦耐劳;注意—与—摘封自建电政视府片的《关徽系州。》解说词
1、下图为《考工记》中记载的古代中国官营手 工业的状况:
解析 此题的陷阱就是“实质性问题”设问。 A、B、C三项都是形式问题。答案应为D项。
从上面材料中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产品种类多 B.产品形式多样 C.产品数量大 D.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的技术水平
2、阅读下面材料: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
专题知识网络
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 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 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 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 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 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 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 地。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 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 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 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 劳动产品。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专题1 整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 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 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 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
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 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 “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 阻碍。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3)政府搭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商界; 发挥徽帮的纽带作用;扩大合作领域。
2 专 题 整 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 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 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和作用。
专题知识网络(一)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 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 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 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 会就产生了,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 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障2)碍从:徽各商种的税兴务旺摊中派可;以官得吏到的哪敲些诈经勒验索?;结政合 所府学 的知 抑识 商说政明策,;终西清 方朝 列之 强世 的, 经济徽扩商张会等遇。到哪些发 展障碍?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 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 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 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 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 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 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10.“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 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 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固步自封。这些都阻 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专题知识网络(二)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 是完全解体。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 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 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 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就整 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 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 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 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 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 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 的便大网传寻·。捷统 求刺徽启(大原:手 出激商1发)历山“因工 路了根:史挡上:业,徽据》充住接耕比知州材分了闽地人较难料利徽广少经发奋说用州,,商达 进明自人下粮的; 。徽身的接食积水商的道苏产极路诞有路杭量性交生利,”低。通的资但。;便—原源—这便自利因摘和里捷然。。自条的的资你《件水水源从徽,路陆丰中商积可,富受极称大; 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
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
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
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
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
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依托。徽商以其独特
的生(存2)理经念验在:众重多视商文帮化中学异习军;突坚起守。诚信的商业道 德;吃苦耐劳;注意—与—摘封自建电政视府片的《关徽系州。》解说词
1、下图为《考工记》中记载的古代中国官营手 工业的状况:
解析 此题的陷阱就是“实质性问题”设问。 A、B、C三项都是形式问题。答案应为D项。
从上面材料中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产品种类多 B.产品形式多样 C.产品数量大 D.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的技术水平
2、阅读下面材料: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
专题知识网络
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 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 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 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 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 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 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 地。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 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 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 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 劳动产品。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专题1 整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 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 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