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教材教法(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二单元 8《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探寻日、月的形象意义;2、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二)难点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一)明确目标1、探寻日、月的形象意义;2、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情怀。
(二)走近巴金。
1、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
1927年,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笔名。
1928年回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主要作品:《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2、写作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全国人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作者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写下《日》《月》的。
(三)读出情感与韵味4分钟要求:读出情感与韵味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全文,每人1段。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声音响亮。
如有读错的,请其它同学帮助更正。
朗读指导:《日》激越之情,轻快,昂扬、渴望赞美——“热”;《月》:冷寂之情,舒缓、低沉、凄然——“冷”(四)探寻日月的形象意义时间:5分钟要求:理解“日”的形象意义。
方法: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①圈画飞蛾和夸父的共同点;②旁批飞蛾和夸父的形象特点。
(《听课手册》初步感知1)2、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缥缈的人物,巴金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
是什么呢?①把握“日”的精神实质;②体会飞蛾和夸父的象征意义。
【明确】:1、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浸在油中,夸父为了追赶日影,不惜渴死在旸谷。
八年级语文下册 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
材
分
析
<<日>>、<<月>>散发着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颇能显示它的艺术风格。
学
生
分
析
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和传说,我们耳熟能祥。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设
计
理
念
“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本文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方式,抓住对重点句段的理解,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达到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1、“展、思、论、评、演、记”展示法。
关
键
问
题
1、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景物描写。
2、积累重的用法。
教
学
准
备
1、安排学科长、学术助理把整理的问题分配各组。
2、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
1
课型
问题生成课
授课时间
月日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2-5分钟
创设导入情境
(2)他们的行为、意愿分别是什么?
拓展巩固合作评价
7-10分钟
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
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容。
2、背诵。
3、评谈。
他们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
归纳总结延伸生活
3-5分钟
激励情境
1、让学术助理总结本节内容。
2、评最佳小组,最佳展示者。
1、学生认真总结积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 短文两篇(巴金) 《日》《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注重朗读教学,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表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
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日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备、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同学们收集到了哪些你最喜欢的有关日月的诗词?大家发言:二、介绍作者巴金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某某某某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三、初读文章1、学生快速默读,划出你认为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旸谷(yáng) :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一撮灰(cuō) 一撮毛(zuǒ)用于成丛的毛发。
皓月(hào):明亮的月亮。
姮娥(héng):嫦娥。
奔月:bèn2、教师朗读《日》。
3、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四、合作探究1、飞蛾为什么是值得赞美的?明确: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
2、课件:显示《夸父逐日》内容,让学生翻译。
3、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呢?学生回答:4、作者为什么要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两个故事呢?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了一种象征。
飞蛾象征那些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品味散文诗优美精辟的语言。
2.结合背景理解文章引用传说中的深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想1.阅读优美的散文作品,要通过诵读品味来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
2.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1.诵读品味2.理解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自主预习:1.搜索有关巴金的资料。
2.会读会写并能解释加线的字。
旸谷姮娥一撮灰皓月一、通过神话,导入新课古代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于日、月的神话传说。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巴金的《日》和《月》,看一下作者赋予这些传说哪些深意。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生竭尽所知交流之后,师归结: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代表作还有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等。
2.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正值日寇铁蹄蹂躏我中华大地,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鲜血浸没。
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千百万的爱国志士拿起武器奔赴抗日战场,人们也包括巴金都在翘首期待着胜利的到来。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材料(或师范读),生初步体味两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情感的不同特点。
归结明确:《日》激情洋溢,《月》细腻幽静。
2.学生饱含情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生生互评。
教师适时指导。
4.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意,自由发言作归结。
《日》──追求光和热《月》──改变冰冷四、合作探究,精细研讨生分小组合作研究,然后将成果在班上交流。
1.《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太阳,而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他们是追逐光明的使者,他的身上凝聚热情希望!)2.《月》中,月亮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与《日》中的“冷”一致吗?(死了的星球、冷光、死的光)(同样是冰冷的世界)3.《月》中作者赋予嫦娥奔月以什么新的内涵?(改变这冰冷的星球)4.你能结合这两篇散文诗,谈谈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吗?(歌颂了光明,赞美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者,同时表达了改变旧世界的愿望)五、归结写法,迁移积累在这两篇散文诗中,对于飞蛾、夸父以及嫦娥,作者不只是把他们当作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的飘渺的人物,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运用象征的手法,让他们成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的使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8 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2、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
“日”、“月”作为为两种自然物,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般会勾起人们哪些感情?“日”:光胆,热烈。
“月”:思乡。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看一下作者赋予“日”、“月”这两种自然物怎样的新意?谁来介绍一下巴金这个人?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激流破寒夜,皆为真话。
病室成憩园,亦守良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直接描写“日”、“月”吗?写了哪些内容?“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2、你是如何看待“飞蛾扑火”这种情况的?作者对“扑火的飞蛾”的态度怎样?赞赏。
“扑火的飞蛾”在常人眼里是愚蠢的行为,飞蛾是不讨人喜欢的、渺小的、不值得谈论的事物。
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这种对同一事物表达不同见解的方法。
我们称为“反弹琵琶”。
要具有这样的想法,必须要有生活的感悟才行。
3、“夸父追日”“姮娥奔月”这两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谁来讲讲?三、品读课文。
1、追日的夸父,是人们眼中的英雄。
他表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可作者怎么把扑火的飞蛾与追日的夸父放在一起写,难道在作者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他们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了相同的一面?追求光和热。
追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为了追求光和热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点?2、在作者的眼中,月亮给人的感觉怎样?冰冷。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得、积存〝旸、姮、皓、浸〞等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 贯穿明白得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奇〝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能力目标1.强化诵读, 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 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德育目标明白得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强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2.明白得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专门有感情的散文诗, 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专门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 明白得课文的主旨,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3.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点拨文意,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 诱发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 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
●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 感知文意。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贯穿明白得两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巴金像〕同学们, 关于世纪老人巴金, 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 他曾经讲过: 〝我有一个信仰, 我情愿人明白它;我有一颗心, 我情愿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 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儿面给人看个认真。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 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 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7doc初中语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依照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讲明;找出自己难以明白得的地点,作上符号。
二、交流古诗词
分不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激发学生乐趣,引入新课。
整体感 悟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闻名文学家。要紧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讲,«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讲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庞大阻碍。
课题
0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存有关日月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材教法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材教法课文分析(一)综述:《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分析: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思考这两句话,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一些想法。
虽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只是一天之隔。
并且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
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而这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所以“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doc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四、小结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发光、发热冰冷、死光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
死不如生
轰轰烈烈寒冷、寂寞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对生者的期望)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备课组
课 题
知识
技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 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型
阅读
教学法
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 到来。
3、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五、延伸(课后)
请根据当地的情况,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交流收集到的 最喜欢的诗。
一首小诗。
简述理由
简介作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指导,准确把握朗读的重音、节奏,读出感情。拓展并积累一些同题材的诗歌。
2、多பைடு நூலகம்式的“读”法:认读、范读、齐读、评读、品读、悟读、配乐读,由浅至深的实现各层次的朗读目标;问题的探究。
教学重点
重点:在“读”中逐步感悟出文意。
教学难点
在“读”中逐步感悟出文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5、品读、悟读。(抓关键词)思考:(1)《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他们的行为、意愿分别是什么?
(3)他们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
演示设计:
飞蛾;夸父(扑火;追日)
品:人(舍弃生命)悟:追求光明而献身
我(愿做飞蛾)
背景简介: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7、配乐朗读(全班)
四、《月》的自读过程:
(一)过渡引入:时隔一天,饱含激情的诗人在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又想起了什么?
(二)配乐朗读
(三)品读(在感悟《日》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寒冷)“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3、我、嫦娥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二)朗读教学过程
•认读。在背景乐下自由认读。
读准字词:瞬、旸、宁(愿)、当儿、撮;认知基本内容。
2、范读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积存有关日月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明白得作品内涵;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蕴着哲理。
4、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明白得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对比阅读、分析«日»、«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摸索和观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得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3、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摸索、质疑、探究,也确实是一份专门的贺礼吧。
【课前预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奇;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要紧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旸(yang2)谷一撮(cuo1) 灰皓(hao4 )月妲(heng2) 娥2.讲明以下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yang2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点。
【中小学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巴金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给一位老人的颁奖词是“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这位老人是谁呢?对,他就是巴金先生,为什么他会得如此的盛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两篇散文,从中能看出他崇高的希望和信念。
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作者名片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教材教法
课文分析
(一)综述:
《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 “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分析:
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思考这两句话,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一些想法。
虽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只是一天之隔。
并且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
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
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
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
而这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所以“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的是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
与千百年来吟月的诗词不同,巴金笔下的月是别样的,“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种感觉”,暂时没有了前文中对热的礼赞,而对冷有了别种独特的感受。
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时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绪。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了落了霜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并不是悠闲、自在的,而是忧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这样忧愁情绪之下,作者却并未就此沉溺,而是写道:“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娥奔月的传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
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
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大略看出巴金的创作风格:热情洋溢,坚韧向上,虽然“日”和“月”是很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能旧中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从中可见大家风范。
教学建议
、加强朗诵
这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要安排学生朗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要注意个别字句的读法。
二、了解作家生平。
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应该初步向学生介绍作家的生平、作品。
尤其是这两篇短文,是1941年出版的《龙•虎•狗》短篇散文集中
的两篇,要了解作者写作的时间,这样可以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
深对这两篇文章的理解。
、通过关键性词语来把握文章
在文章中,要理解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如“日”“飞蛾” “夸父” “月” “娥”,它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娥奔月”,接着了解这些神话在这里的深意,从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四、重视个别生字,要反复进行“读”和“写”的训练
“读”和“写”是两项最基本的训练,充分朗读可以让自己的读音更准确,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课文。
很多文章看起来很平常,而在读的过程中却有一种音韵的美感,本文不仅写得很好,读起来也是很有铿锵之美的,因此要注意朗读。
另外,“写”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本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僻之字,如(y印g)、(h e ng)、皓(hco)、浸(j in)等,要学会默写这些字,记住它们的准确读音,扩大学生的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