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精细解剖
内耳解剖与主要畸形影像
5.耳蜗发育不全
妊娠第6周发育受阻导致,占所有耳蜗畸形的15% 患者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 耳蜗外形异常,面积小于正常,并伴有各种内部结构(蜗轴和阶
8.蜗神经孔畸形、蜗神经发育异常
前庭蜗神经发育分类标准
正常 CNCN CN发育不良 CN缺如 正常前庭蜗神经 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 前庭蜗神经缺如
CN独立位于 IAC前下部,和 同侧面神经大小一致或略大
比对侧正常 CN或同侧面神经 小
内听道前下部无蜗神经
为同侧面神经1.5-2. 0倍或与 对侧正常前庭蜗神经相似
患者表现为严重低频感音性神经听力 损失
影像表现为没有内听道的耳囊,呈圆 形或椭圆形的几毫米囊腔,无内听道
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介于 Michel 畸 形和共同腔之间的畸形,Michel 畸 形没有内耳发育,共同腔有神经经内 听道和脑干交流
3.耳蜗未发育
罕见(3%),耳蜗结构完全缺失 可能由于妊娠第3周末耳蜗发育受阻所致 患者表现为对声音完全无反应或低频极重度听力损失 影像:在正常耳蜗位置可见致密的骨质,内耳仅存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可能正常
膜半规管套于同名的骨半规管内, 管径约骨半规管的1/4-1/3
内耳解剖-半规管
锤砧关节
锤骨头 前庭
外半规管
内听道 后半规管
内耳解剖-膜迷路
正常MR水成像无法显示膜迷路,内外淋巴液均呈高信号 内耳钆造影可间接显示膜迷路形态,高信号为外淋巴液,低信号为内淋巴液
前庭导水管 耳蜗导水管
前庭导水管起源于前庭,位于后半规管内侧平行走行,沿颞骨从内上向外下运行 VA宽径通常小于1.5mm,内包含内淋巴管 MR上内淋巴管呈高信号,通向小脑脑膜的内淋巴囊,正常内淋巴囊不显影
内耳精细解剖幻灯片课件
前庭器官
• 前庭器官:半规管×3、椭圆囊、球囊,是 人体对自身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 间的位置的感受器,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 重要作用。
17
18
• 半规管(感受器:壶腹嵴)上、外、后三 对,相互垂直。当头前倾30°时外半规管 与地面平行,其余与地面垂直。
– 壶腹嵴:适宜刺激:正负角加速度(旋转变速 运动)。 – 直立以身体中轴位轴心旋转,水平半规管受刺 激最大。
内耳精细解剖
1
外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
• 耳廓:采音&判断方 •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路
2
3
4
中耳 :鼓膜、听骨链、咽鼓管等
• 功能:将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到内耳。 • 鼓膜:50~90mm² ,浅漏斗,压力承受。 •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中耳增压作用 (18.6x1.3=24.2),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 咽鼓管:鼓室与鼻咽通道,常 闭。调节鼓室压力(鼓膜内 陷)。 • 骨膜张肌&镫骨肌:保护作用, 反射过程40~160ms。
5
6
7
内耳(迷路):耳蜗、前庭器官
• 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 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骨壁厚约2-3 mm (分三层)。骨迷路的骨质较颞骨岩部其它 部分更为坚实,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半 规管。 • 膜迷路:是包含于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 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由上皮和结缔 组织构成。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 规管、蜗管、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11
12
螺旋器
• 支持细胞和内、外毛细胞组成。毛细胞顶部表面 有上百条整齐排列的纤毛(听毛),外毛细胞较 长纤毛埋于盖膜胶东状物质中。 • 盖膜内侧连接耳蜗轴,外侧游离内淋巴。 • 毛细胞的弯曲偏转是将机械运动转换为生物电的 开始。
内耳精细解剖(PPT课件)
内耳精细解剖
22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23
内耳精细解剖
Dr.Feng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
外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
• 耳廓:采音&判断方 •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路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2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3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4
中耳 :鼓膜、听骨链、咽鼓管等
• 功能:将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到内耳。 • 鼓膜:50~90mm²,浅漏斗,压力承受。 •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中耳增压作用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7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8
• 半规管(感受器:壶腹嵴)上、外、后三对,相 互垂直。当头前倾30°时外半规管与地面平行, 其余与地面垂直。
• 壶腹嵴:适宜刺激:正负角加速度(旋转变速运动)。 • 直立以身体中轴位轴心旋转,水平半规管受刺激最大。
• 椭圆囊、球囊感受器是囊斑,适应刺激为直线加 速运动,囊斑上毛细胞排列方向各不相同。
• 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 纤维的冲动传到听觉中枢 的不同部位,音调就不同。
• 耳蜗底部影响高频听力, 耳蜗顶部影响低频听力。
• 骨传导:→颅骨震动→颞 骨→耳蜗→淋巴。(传音 性耳聋&感音性耳聋)
2020-12-09
内耳精细解剖
16
前庭器官
• 前庭器官:半规管×3、椭圆囊、球囊,是人体对 自身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间的位置的感 受器,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耳部解剖示意图
盖壁 面神经管凸
乳突窦
前庭窗 (卵圆窗)
蜗窗 (圆窗)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乳突小房
6
(二)听小骨 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它们组成一个杠杆系统,将鼓 膜的振动传到内耳。
运动听小骨的肌 鼓膜张肌 镫骨肌
二、咽鼓管
镫骨肌
锤 骨
鼓膜张肌
砧 骨 镫 骨
咽鼓管 软骨部
2021/3/11
咽鼓管骨部 7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三、鼓膜 位置:外耳道底,与其下壁成45°角,婴儿更倾斜。
鼓室上隐窝
鼓膜
2021/3/11
1
形态: 面神经管突
锤骨后襞 锤纹
2021/3/11
蜗窗
(鼓)岬
松弛部 锤骨 前襞
鼓膜脐 紧张部
光锥
2
第二节 中耳
中耳位一含气的不规则腔道,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鼓室、 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4部分。
鼓室盖
(二)膜半规管 膜壶腹的壁上有隆起的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
(三)蜗管 蜗管的下壁的基底膜上有螺旋器(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前膜半规管 前膜壶腹
壶腹嵴
椭圆囊斑 椭圆囊
球囊 球囊斑
总膜脚
2021/3/11
蜗管
后膜半规管
外膜半规管
13
蜗管前庭壁 (前庭膜)
2021/3/11
乳突
2021/3/11
乳突窦
乳突小房
8
第三节 内 耳(迷路)
位置:颞骨岩部的骨质内,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
2021/3/11
9
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两者之间的腔隙内充满 外淋巴,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
中耳—系统解剖(图文)
中耳—系统解剖(图文)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一)鼓室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含气小腔。
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和2块听小骨肌。
鼓室上部即位于鼓膜上缘水平以上的部分,较为狭小,称上鼓室或鼓上隐窝,是容纳听小骨的主要部位。
鼓室壁内表面和听小骨表面都有粘膜覆盖。
鼓室壁1. 鼓室壁鼓室有6个壁。
(1)上壁又称盖壁,即鼓室盖,为一层薄骨板,借此与颅中窝分隔。
(2)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为一层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部相邻。
(3)前壁又称颈动脉壁,与颈动脉管相邻,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
(4)后壁又称乳突壁,此壁下部有一突起,称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
(5)外侧壁又称鼓膜壁,主要由鼓膜构成。
(6)内侧壁又称迷路壁,即内耳的外侧壁。
内侧壁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孔,称前庭窗,被镫骨封闭;内侧壁的后下方有一圆孔,称蜗窗,被第二鼓膜封闭。
2. 听小骨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三骨依次借关节相连,构成一条听骨链。
锤骨居外侧,借锤骨柄附着于鼓膜脐;砧骨居中;镫骨居内侧,镫骨底借韧带连于前庭窗的周边,封闭前庭窗。
鼓膜听小骨当声波振动鼓膜时,震动通过听骨链的传导,使镫骨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最后将声波的震动传至内耳。
当炎症引起听小骨粘连、韧带硬化等,听骨链的活动受到限制,可使听力减弱。
(二)咽鼓管咽鼓管是鼻咽与鼓室相通连的管道,其内衬以粘膜并与鼻咽及鼓室粘膜相延续。
其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振动。
小儿咽鼓管粗短,接近水平位,故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波及鼓室,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闭塞将会影响中耳的正常功能。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乳突窦又称鼓窦是介于鼓室与乳突小房之间的腔隙,向前借鼓窦口开口于鼓室后壁上部,向后、下与乳突小房相通连。
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内许多互相连通的含气小腔,腔内衬以粘膜,并与乳突窦及鼓室内的粘膜相延续,故中耳炎时可经乳突窦侵犯乳突小房,并发乳突炎。
内耳的组成解剖
(二)骨半规管
• 每个骨半规管皆有两个骨脚连于前庭,其中一个骨脚膨大称壶腹骨 脚,膨大部称骨壶腹;另一骨脚细小称单骨脚。
• 因前、后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故3个骨半规管共有5个 口连于前庭的后上壁。
(三)耳蜗
• 耳蜗cochlea位于前庭的前方,形如蜗牛壳,尖朝向前外侧,称蜗顶;底 朝向内耳道底,称蜗底。耳蜗由蜗轴和蜗螺旋管构成。
蜗螺旋管的管腔
• 故蜗螺旋管的管腔可分为3部分: • 近蜗顶侧的管腔为前庭阶,于前庭窗处为镫骨底封闭;中间是膜性
的蜗管,尖端为盲端终于蜗顶处;近蜗底侧者为鼓阶,终于封闭蜗窗 的第二鼓膜。 • 前庭阶和鼓阶内均含外淋巴,在蜗顶处借蜗孔彼此相通。蜗孔由骨 螺旋板和膜螺旋板与蜗轴围成,是前庭阶和鼓阶的唯一通道。
通3个膜半规管。 • 前壁借椭圆球囊管 utriculosaccular duct与球囊相连,由此管发出内
淋巴管,穿前庭水管至颞骨岩部后面,在硬脑膜下扩大为内淋巴囊。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椭圆囊和球囊
• 球囊较椭圆囊小,位于椭圆囊前下方的球囊隐窝处,下端借连合管 连于蜗管。
• 在椭圆囊上端的底部和前壁上有感觉上皮,称椭圆囊斑macula utriculi。
• 蜗轴为耳蜗的中央骨质,由蜗顶至蜗底,呈圆锥形,由蜗轴伸出骨螺 旋板。
• 骨螺旋板的基部有蜗轴螺旋管,内藏蜗神经节,蜗轴的骨松质内有 蜗神经和血管穿过。
蜗螺旋管
• 蜗螺旋管是由骨密质围成的骨管,围绕蜗轴盘曲约两圈半,管腔的 底部较大,通向前庭,行向蜗顶的管腔逐渐细小,以盲端终于蜗顶。
• 骨螺旋板由蜗轴突向蜗螺旋管内,此板未达蜗螺旋管的外侧壁,其 空缺处由膜迷路的蜗管填补封闭。
(一)前庭
耳内镜解剖与手术技巧
耳内镜解剖与手术技巧引言:耳内镜解剖与手术技巧是耳科医生在进行耳部手术时必备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耳内镜解剖与手术技巧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一、耳内镜解剖耳内镜解剖是指通过耳内镜对耳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主要用于明确病变范围、确定手术方案以及评估手术效果。
耳内镜解剖需要借助专业的耳内镜设备,通常分为外耳道镜解剖、中耳镜解剖和内耳镜解剖三个部分。
1. 外耳道镜解剖:外耳道镜解剖是指通过外耳道镜观察外耳道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外耳道镜是一种细长的光学仪器,通过将其插入外耳道,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外耳道的各个部分,如耳屏、外耳道骨膜和骨膜腺等。
外耳道镜解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外耳道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为后续手术提供准确的信息。
2. 中耳镜解剖:中耳镜解剖是指通过中耳镜观察中耳腔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中耳镜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耳内镜,通过将其插入中耳腔,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中耳鼓室、鼓膜、听小骨链等结构。
中耳镜解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中耳病变的性质和范围,指导手术的进行。
3. 内耳镜解剖:内耳镜解剖是指通过内耳镜观察内耳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内耳镜是一种细长的耳内镜,通过将其插入内耳,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等结构。
内耳镜解剖可以帮助医生明确内耳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为内耳手术提供准确的目视指导。
二、手术技巧耳内镜手术是指通过耳内镜对耳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手术技巧和操作经验。
下面将介绍耳内镜手术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耳内镜手术需要在洁净的手术室环境下进行,医生和护士需要佩戴手术衣、手术帽和口罩,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同时,需要准备好耳内镜设备、手术器械和必要的药物等。
2. 麻醉:耳内镜手术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即通过给患者耳部注射麻醉药物,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麻醉的剂量和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舒适性。
内耳解剖 PPT
1、膜半规管
其直径仅为骨半规管的1/3或1/4。它们在骨壶腹处也有相应的膨大 称膜壶腹。上、外膜壶腹开口于椭圆囊上端;后膜壶腹及外半规 管的单脚、开口于椭圆囊下部;上、后半规管的总脚,开口于椭 圆囊中部。每个膜半规管内有一块特殊的嵴状上皮组织称壶腹嵴, 为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加、减速运动的刺激。
耳蜗总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在内耳道底分出)
(或基底动脉下部)
前庭前动脉
(前庭前动脉供应椭圆囊、球囊、前和外侧半规管壶腹)
耳蜗总动脉
耳蜗主动脉(随听神经进入蜗轴,呈螺旋状走行,沿途分出 上、中、下放射状动脉,供应3/4的耳蜗顶部)
前庭耳蜗动脉
前庭后动脉(供应椭圆囊的下部及后半 规管壶腹)
耳蜗动脉(供应1/4耳蜗的底部)
列,离动纤毛越远的静纤毛越短。每个毛细胞表面有 60~110根静纤毛和一根动纤毛。
• 毛细胞上覆盖胶质耳石膜,耳石膜表面是位觉砂,位觉砂主要 成分为碳酸钙结晶,与毛细胞接近的一层是胶质膜,主要成分 是黏多糖,耳石膜因含位觉砂而使其质量增加。耳石膜有在毛 细胞之纤毛上施加压力的功能。
• 当头部进行直线加速度运动时,位觉砂反作用的方向移位,使 毛细胞的纤毛弯曲而引起刺激。
3、螺旋器 位于基底膜上,称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
Corti由支持细胞、毛细胞和盖膜组成。支持细胞包括柱细胞 和指细胞,分别排列为内、外两行;指细胞呈杯状,项部凹陷 内托毛细胞,毛细胞是感觉性的上皮细胞,其项部有微绒毛 (静纤毛),底部胞质内有含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
2、壶腹嵴超微结构
• 膜半规管壶腹部的一侧粘膜增 厚,形成嵴状隆起,称壶腹嵴, 它的位置和半规管的轴垂直。 壶腹嵴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 胞组成,呈马鞍形,该形能以 最小的表面容纳最多的神经上 皮细胞。上部结构称嵴顶,为 黏多糖形成的胶状物质,毛细 胞的纤毛较长,突入到嵴顶, 形成终帽,从嵴顶到壶腹对壁 形成封闭的隔,终帽内无细胞 无耳石,其比重与内淋巴相同, 故可随内淋巴移动。
内耳的解剖结构
内耳的解剖结构内耳结构内耳包括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又名迷路,内含听觉与位觉感受器,由骨迷路、膜迷路两部分组成。
外层骨质为骨迷路,其内有依骨迷路分布的膜管和膜囊,名膜迷路。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被,两种淋巴液系统互不相通。
又可分为前庭、三个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四个部分。
内耳功能(1)维持机体平衡。
(2)对声音接受后分析加工--即将声音转变为神经冲动,传递声音信息,而后将信息从蜗后传入到大脑皮层(听神经)的听觉中枢。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声波传入内耳兴奋听觉末梢感受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1.空气传导(ai r condMction)空气传导的过程可简示如下: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耳廓及外耳道收集声波,震动鼓膜,使听骨链产生运动连接卵圆窗之镫骨足板,击动前庭阶之处淋巴,经前庭膜使蜗管内的内淋巴产生运动,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此兴奋由耳蜗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听中枢产生听觉。
鼓室内的空气震动也可经圆窗膜而激动鼓阶的外淋巴,进而使基底膜发生震动,但力量较微弱。
2.骨传导骨传导是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骨传导的主要途径是颅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并有两种传导方式。
(1).移动式骨导当声波振动颅骨时,整个头颅包括迷路在内,即作为一个整体而反复来回移动。
迷路内的淋巴由于惰性而在来回移动中稍落后于迷路骨壁,因而耳蜗的淋巴甚似水瓶内之水来回地晃动。
故当每个移动开始时,淋巴液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而基底膜发生往返的位移,使毛细胞受到刺激而感音。
听骨链的惰性在移动式骨导时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听骨链是借前庭宙较松驰地附着于颅骨上,故当颅骨移动时,听骨的活动亦稍落后于迷路骨壁。
因而镫骨底板的活动类似通常气导引起的振动。
当频率低于800赫的声波振动颅骨时,移动式骨导起主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庭器官
• 前庭器官:半规管×3、椭圆囊、球囊,是 人体对自身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 间的位置的感受器,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 重要作用。
• 半规管(感受器:壶腹嵴)上、外、后三 对,相互垂直。当头前倾30°时外半规管 与地面平行,其余与地面垂直。
– 壶腹嵴:适宜刺激:正负角加速度(旋转变速 运动)。 – 直立以身体中轴位轴心旋转,水平半规管受刺 激最大。
耳蜗
听觉感受器,由一条骨质官腔围绕一 条锥形骨轴旋转2.5~2.75周所构成。 作用:将机械震动转换为神经冲动
横切面:被前庭膜&基底膜分成3个腔:前庭阶、骨 阶、蜗管。 前庭阶:底部与卵圆窗膜相连,内冲外淋巴。 鼓阶:底部与圆窗膜相连,内冲外淋巴。 蜗管:盲管,内充内淋巴。 螺旋器(organ of Corti):基底膜上,由内、外 毛细胞及支持细胞构成。毛细胞顶部与内淋巴接 触,底部有丰富听觉神经末梢与外淋巴接触。
内耳精细解剖
外耳由耳廓及外耳道组成
Hale Waihona Puke • 耳廓:采音&判断方 •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路
中耳 :鼓膜、听骨链、咽鼓管等
• 功能:将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到内耳。 • 鼓膜:50~90mm² ,浅漏斗,压力承受。 •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中耳增压作用 (18.6x1.3=24.2),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 咽鼓管:鼓室与鼻咽通道,常 闭。调节鼓室压力(鼓膜内 陷)。 • 骨膜张肌&镫骨肌:保护作用, 反射过程40~160ms。
内耳(迷路):耳蜗、前庭器官
• 迷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 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骨壁厚约2-3 mm (分三层)。骨迷路的骨质较颞骨岩部其它 部分更为坚实,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和半 规管。 • 膜迷路:是包含于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 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由上皮和结缔 组织构成。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 规管、蜗管、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 椭圆囊、球囊感受器是囊斑,适应刺激为 直线加速运动,囊斑上毛细胞排列方向各 不相同。
毛细胞
• 前庭器官感受细胞都是毛 细胞。 • 动纤毛:一侧边缘最长一 根。 • 静纤毛:其余较短纤毛 (60-100条),阶梯状排 列。 • 动静纤毛相对位移产生动 作电位。
谢谢!
螺旋器
• 支持细胞和内、外毛细胞组成。毛细胞顶部表面 有上百条整齐排列的纤毛(听毛),外毛细胞较 长纤毛埋于盖膜胶东状物质中。 • 盖膜内侧连接耳蜗轴,外侧游离内淋巴。 • 毛细胞的弯曲偏转是将机械运动转换为生物电的 开始。
行波理论
• 声波→鼓膜→卵圆窗膜→前庭阶→窝孔→鼓阶→前 庭膜、基底膜震动(气传导)。 • 声频高,行波近,最大振幅靠近卵圆窗膜;声频低, 行波远,最大振幅靠近窝顶。 • 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 纤维的冲动传到听觉中枢 的不同部位,音调就不同。 • 耳蜗底部影响高频听力, 耳蜗顶部影响低频听力。 • 骨传导:→颅骨震动→颞 骨→耳蜗→淋巴。(传音 性耳聋&感音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