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docx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e983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f.png)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一、任务概述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被破坏,骨折骨端暴露在外的一种骨折类型。
在急救和护理过程中,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止血、减轻疼痛、防止感染并稳定骨折部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操作步骤。
二、急救步骤1.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2. 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状况。
如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
3. 若开放性骨折伴有明显出血,应立即止血。
可以使用直接压迫、提升患肢、应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4.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水冲洗伤口,去除杂质和异物。
5. 覆盖伤口,使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避免直接接触。
6. 固定骨折部位,使用夹板、绷带等固定器材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轻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7. 给予疼痛缓解,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生的指示,可以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8. 尽快将患者转送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护理措施1. 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包括红肿、渗液、异味等,及时更换敷料。
2. 保持伤口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水进行冲洗,避免污染和感染。
3. 饮食调理,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4. 注意患者的疼痛管理,根据医生的指导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5. 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6. 保持患者的心理安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7.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恢复等。
四、数据示例以下是一例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数据示例,仅供参考:患者信息:男性,年龄45岁,右下肢开放性骨折。
急救步骤: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状况,进行心肺复苏,止血,清洁伤口,覆盖伤口,固定骨折部位,给予疼痛缓解,转送至医疗机构。
护理措施:定期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饮食调理,疼痛管理,定期更换体位,心理支持,康复训练。
总结: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需要迅速而准确地采取措施,包括止血、清洁伤口、固定骨折部位等。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3621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b.png)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与外界直接相通,骨折端突出皮肤或黏膜的一种骨折类型。
这种骨折情况下,骨折端暴露在外,易受感染,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开放性骨折的急救流程1. 确保安全:首先,急救人员需要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爆炸等,应迅速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
2. 停止出血:开放性骨折往往伴随大量出血,应迅速采取措施止血。
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在出血部位上,直到出血停止。
3. 保护骨折部位: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骨折部位进行过多的触碰和移动,以免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软垫或厚棉被等物品固定骨折部位,减少移动。
4. 清洁伤口:开放性骨折的伤口易受感染,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伤口清洁。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轻轻冲洗伤口,以去除杂质和污垢。
5. 处理伤口:在清洁伤口后,可以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覆盖伤口,以防止继续污染。
避免直接用手触碰伤口,以免引起感染。
6. 固定骨折: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或其他固定器材,将骨折部位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7. 给予止痛药:开放性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可以给伤者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等,以缓解疼痛。
二、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注意事项1. 感染预防:开放性骨折伤口易受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避免伤口受到污染。
必要时,可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饮食调理:开放性骨折的伤者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折复位。
可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等。
3. 伤口观察: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伤口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康复训练:在骨折初期,应避免过度使用骨折部位,以免引起进一步损伤。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853ac5f242336c1fb95e66.png)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及精神状况。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患肢血管神经功能。
二、护理措施
1、立即通知医生,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遵医嘱输血,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3、伤肢妥善固定,包扎止血。
4、抢救的同时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及术前准备。
5、必要时留置尿管,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以了解有效循环血量情况。
6、作好护理记录。
7、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心
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刺激。
四、注意事项
1、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2、密切观察患肢血管神经功能。
1。
开放性骨折病人急救护理120
![开放性骨折病人急救护理120](https://img.taocdn.com/s3/m/367afd7c3968011ca300919f.png)
• 先救命,后保肢 • 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 • 及时彻底清创 • 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 • 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 • 及时应用TAT • 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第四步
安全转运
第三步
开放静脉通道
第二步
止血包扎
第一步
抢救生命
1.抢救生命
• 按急救原则处理,先检查后救治,查明开放性骨折 的部位,是否还有其他部位受伤。如发现伤员心跳 、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 按压和人工呼吸;
折伤员不可造成继发性损伤 • 包扎的松紧度要适宜,既保证敷料固定牢靠,有
效的加压止血,又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 在血管和神经表浅或集中的部位要有足够厚的衬
垫,以免压伤。如腋窝、肘窝、腘窝及腓骨小头 处:皮肤直接相接触处也应衬垫隔开.如指(趾) 间; • 加压缠绕绷带时应由肢体远端向近端实施加压。
• 常见的错误方法
指压血管止血法
用手指将出血部 位动脉的近心端, 用力压在邻近的骨 骼上,阻断血运来 源,是对外出血的 常见急救方法。
止血带止血法 如有大血管活动
性出血时,可用止 血带止血。但必须 严格按照要求正确 使用,不然将给伤 员带来危害。
• 止血带应用的注意事项
• 止血带应尽量靠近伤口。但在双骨部位(如前臂、小腿)不 能使用止血带,应分别绑于上臂1/2处和大腿上2/3处;
• 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 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 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合并有脑、胸部损伤者不 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 8.安全转运
•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 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 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 的活动。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d65404bb68a98271fefa3c.png)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外伤,给病人精神及躯体都带来巨大伤害,应主动关心病人,帮助其增加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入院后即禁食、禁水、以争取手术时机。
3.体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以免加重损伤并减少出血。
4.症状护理(1)伤口协助医生对出血创口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观察并记录出血量及止血带时间。
(2)疼痛在制动肢体的前提下,排出内脏损伤后,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警惕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与甲床的颜色及末梢血运等,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及早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高流量给养。
6.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PT、APTT,交叉配血,血糖,血清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受伤部们肢体正、侧位片。
术后护理1.体位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患肢适当抬高。
2.饮食鼓励病人进食促进伤口和骨折愈合的饮食,参见第二章第五节“骨科病人的营养护理”相关内容。
3.症状护理(1)伤口与患肢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时间、远端动脉搏动等。
(2)外固定架的护理参见第十七章第三节“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相关内容。
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
预防措施:(1)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广谱抗生素。
(2)及早清创,争取一期缝合。
(3)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患肢有无持续性疼痛,伤口有无分泌物和特殊异味,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进行处理。
(4)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健康教育1.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一般成人10~14周,儿童6~8周,需带X线片显示骨折临床愈合,有明确的骨痂连接,才能拆除外固定架;其后需继续用小夹板或石膏保护2~4周。
2.积极功能锻炼。
3.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开放性骨折病程一般较长,需要病人的配合及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卧床病人要预防压疮、泌尿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等。
髌骨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开放性骨折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开放性骨折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d134eb2de80d4d8d15a4ff1.png)
开放性骨折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开放性骨折,凡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急救原则是首先把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其次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基础,彻底清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护理常规】1.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情危重者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
根据骨折的部位初步判断失血量。
2.骨折夹板外固定的护理:抬高患肢,观察肢端血供、皮肤颜色与温度、肿胀、感觉、运动情况。
3.患者卧床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做石膏固定内的肌肉收缩活动,未固定部分做关节活动。
情况许可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4.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
5.持续牵引的护理:患者卧硬板床,床脚抬高做反牵引;将肢体置于功能位;保持牵引的有效性,不能随便改变患者的位置及牵引重量,经常检查皮肤牵引绷带有无松动、滑脱;注意牵引部位皮服有无炎症、水疱。
骨牵引针眼处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75%乙醇擦拭以防感染。
6.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肢体功能锻炼。
7.手术患者严格禁饮食,术前12h禁食,术前4~6h禁饮,给予患者抽血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手术前卧床休息,禁止下地活动,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鼓励患者健侧肢体多活动,并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2.饮食指导伤后初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恢复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或粗纤维素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3.用药指导骨折后需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脱水、消肿药物;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静脉血栓。
4.心理指导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于创伤的恐惧心理。
5.康复指导为使患肢迅速恢复功能,避免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和粘连,鼓励患者早期积极参与患肢的功能锻炼。
6.复诊须知若感肢端感觉异常或是皮温异常应及时门诊就诊。
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de9f61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b.png)
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首先抢救生命。
尽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高流量吸氧。
2、固定:骨折端外露者,切勿随意复位。
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夹板固定。
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
搬动患者时注意稳.准.轻。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交待患者少动,避免加重损伤。
3、末梢血运观察:用止血带止血时,每2小时更换结扎部位,密切观察局部循环情况。
更换结扎部位时至少比原部位高2-3cm。
4、积极做好术前准备:①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②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术前检查,遵医嘱皮肤准备、药敏试验(TAT和使用抗生素)。
等;4、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二、术后护理1.体位:患肢适当抬高并固定于功能位。
2.安装外固定架者,按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饮食护理:麻醉清醒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钎维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4.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根据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踝泵运动等。
5.并发症的护理:按时翻身.拍背,鼓励多饮水,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及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1.指导肢体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
2.增加营养促进康复。
3.保持情绪稳定。
4.定期复查。
四、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患者体位及搬运正确。
2.病情观察细致认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处理。
3.引流管通畅,固定妥善,标识清楚。
4.患者掌握四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
5.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复习过程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复习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0b85e05a0116c175f0e48ee.png)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外伤,给病人精神及躯体都带来巨大伤害,应主动关心病人,帮助其增加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入院后即禁食、禁水、以争取手术时机。
3.体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以免加重损伤并减少出血。
4.症状护理(1)伤口协助医生对出血创口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观察并记录出血量及止血带时间。
(2)疼痛在制动肢体的前提下,排出内脏损伤后,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警惕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与甲床的颜色及末梢血运等,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及早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高流量给养。
6.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PT、APTT,交叉配血,血糖,血清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受伤部们肢体正、侧位片。
术后护理1.体位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患肢适当抬高。
2.饮食鼓励病人进食促进伤口和骨折愈合的饮食,参见第二章第五节“骨科病人的营养护理”相关内容。
3.症状护理(1)伤口与患肢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时间、远端动脉搏动等。
(2)外固定架的护理参见第十七章第三节“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相关内容。
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
预防措施:(1)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广谱抗生素。
(2)及早清创,争取一期缝合。
(3)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患肢有无持续性疼痛,伤口有无分泌物和特殊异味,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进行处理。
(4)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健康教育1.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一般成人10~14周,儿童6~8周,需带X线片显示骨折临床愈合,有明确的骨痂连接,才能拆除外固定架;其后需继续用小夹板或石膏保护2~4周。
2.积极功能锻炼。
3.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开放性骨折病程一般较长,需要病人的配合及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卧床病人要预防压疮、泌尿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等。
髌骨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
![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5d59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0.png)
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常常伴有大量出血和骨骼暴露在外的情况。
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以下是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1. 确保安全。
在处理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在现场发生事故时,可能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比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处理人员要先行判断现场的安全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2. 制止出血。
开放性骨折常常伴有大量出血,处理人员要迅速制止出血。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避免患者失血过多导致休克的发生。
3. 骨折固定。
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要尽快将骨折部位固定。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固定方法,避免骨折部位移动,防止伤口进一步扩大,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
4. 清洁伤口。
处理开放性骨折时,要及时清洁伤口。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等消毒液清洁伤口,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
在清洁伤口时要注意轻柔,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5. 及时就医。
处理开放性骨折后,患者应尽快就医。
在急救处理后,要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医院可以对伤口进行更为专业的处理,包括伤口缝合、抗感染等治疗。
6. 术后康复。
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至关重要。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肢体按摩等,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总结: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处理人员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要确保安全、制止出血、固定骨折部位、清洁伤口,并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就医。
患者在术后应按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受伤部位的功能恢复。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处理开放性骨折的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759d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9.png)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与外界环境相通,伴有软组织损伤的一种骨折类型。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
一、急救措施1. 保护现场在发现开放性骨折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控制出血开放性骨折常常伴随着明显的出血,因此需要迅速控制出血。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a. 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直接压迫出血点,以止血。
b. 提高患肢:将患肢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c. 使用止血带: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可以使用止血带。
将止血带绕在远离心脏的位置,用松紧带固定,并在上面加压。
3. 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轻柔地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
避免使用酒精或碘酒等刺激性物质。
4. 遮盖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盖住伤口,避免灰尘和细菌进入伤口。
5. 固定骨折使用合适的固定物(如板条、夹板或纱布)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的损伤。
6. 保持体温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往往伴有大量的出血,容易导致体温下降。
应及时给患者盖好保暖物品,保持体温稳定。
7. 抗休克处理开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快等。
应立即采取抗休克措施,如平卧位、抬高患肢、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二、院内护理1. 伤口处理在院内,对开放性骨折的伤口进行进一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注意以下几点:a. 消毒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如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以预防感染。
b. 缝合伤口:根据医生的建议,对伤口进行缝合或引流。
c. 更换敷料: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干净的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2. 疼痛管理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
护士应根据医生的嘱咐,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或布洛芬,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3. 防止感染开放性骨折患者易于感染,因此护士应注意以下几点:a. 保持手卫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正确洗手,并使用消毒洗手液。
开放性骨折护理
![开放性骨折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784a681ed9ad51f01df258.png)
开放性骨折护理
1、凡属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外露者,不任意复位,应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用夹板固定,并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2、对患者减少不必要地搬动、防止加重损伤。
3、配合医师为患者伤口进行止血处理。
凡上止血带止血者,应床旁交接班并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时间,每1小时应放松5-10分钟,并更换扎缚部位(高于原缚部位2-3cm处)。
密切观察伤肢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4、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等变化,配合医师防治休克。
5、遵医嘱注射TAT和使用抗生素。
6、遵医嘱迅速进行术前护理。
7、对行手术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第六节闭合性骨折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受伤局部及肢体制动,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加重损伤。
3、抬高伤肢,观察受伤局部及肢端血液循环障碍。
4、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警惕骨折部位出血所致休克。
5、行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外固定者固定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6、行手术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1f374003d8ce2f006623dd.png)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病情摘要患者赵指义,男,59岁,因“车祸致左下肢疼痛20分钟”向我院急诊科120呼救,于9:10 到达现场。
查体:自述左下肢疼痛,可见畸形。
测BP 153/90mmHg,P 82次/分,R 20次/分。
处理:监测生命体征,止血包扎,夹板固定,安全转运。
于9:30返回医院,送入外科继续治疗。
相关知识定义凡骨折部位或其附近皮肤、粘膜破裂,造成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原因一、间接暴力损伤:强烈暴力扭曲肢体,先造成骨折,继而骨折断端移位,自内向外,刺破肌肉、软组织,最终突破皮肤造成骨断端外露。
二、直接暴力损伤:是外界暴力,先伤及皮肤,次伤及软组织,再伤及骨骼。
暴力自外界向内,外界污染进入内部,骨折与创口在同一平面。
多合并有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软组织挫裂、缺损,残缺不全难以一期缝合,也不适宜一期缝合;骨折也多为粉碎骨折。
分类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特点: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异物存留,细菌在能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治疗关键: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先救命,后保肢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及时彻底清创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及时应用TAT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现场急救护理要点现场急救护理措施1.抢救生命按急救原则处理,先检查后救治,查明开放性骨折的部位,是否还有其他部位受伤。
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
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2.紧急止血有伤口出血,应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
培训资料开放性骨折病人急救护理
![培训资料开放性骨折病人急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80f55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d.png)
必要止痛 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合并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01
03
02
临床急救护理措施
处理并
发症
尽快协助医生进行伤口加压包扎止血,进一步固定骨折处,防止移位。早期行伤口清创缝合,防止感染,一般认为伤口污染在6~8小时内清创,是防治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
临床急救护理措施
处理并
发症
做好术前准备 在进行救护的同时,尽快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如备皮、皮试,通知手术科室、手术医生;给病人做好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情绪,使之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
02
治疗关键: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
相关知识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先救命,后保肢
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
及时彻底清创
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
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
及时应用TAT
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现场急救护理要点
第四步
处理并 发症
3.救护措施 (1)病人一入院,立即给予舒适的体位,尽量减少搬动,防止骨折移位,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出血症状。 (2)立即建立输氧管、输液管、导尿管“三管”,并建立2条静脉通道。 (3)迅速采集血液标本,急验血常规、血型,配血,并给病人清洗血污。 。
处理并
发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BP、P、R一次,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加快输液、输血速度,补充血容量,并注意保暖。呼吸异常者,如有分泌物、呼吸道堵塞者应立即吸引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9808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a.png)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一、引言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其特点是骨折部位与外界环境相通,易于感染并引起其他并发症。
因此,急救和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的标准格式。
二、急救措施1. 调查现场安全情况:确保急救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2. 制止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压迫物轻轻压在骨折处,以控制出血。
避免直接触碰骨折断端,以免引起进一步的伤害。
3. 固定骨折: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骨折处的稳定。
可以使用夹板、软垫或绷带来固定骨折部位,并避免移动患者。
4. 保持患者舒适: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可以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并保持患者的体温适宜。
三、院内护理1. 感染控制:开放性骨折易于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洗手、佩戴手套、使用无菌物品等。
2. 伤口处理:对于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应进行适当的清创处理。
首先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洗伤口,然后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和湿润。
3.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如冷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
4. 骨折固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骨折的固定。
可以使用夹板、外固定器或内固定器等器械,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5. 营养支持: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合适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四、康复护理1. 物理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2. 心理支持: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面临疼痛、残疾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3. 定期复诊: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和护理流程。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0ce4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4.png)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一、引言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与外界环境相通,皮肤和软组织受损的一种骨折类型。
该类型的骨折常伴有明显的出血和感染风险,因此急救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和护理的标准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急救步骤1. 保护现场在急救开始之前,首先需要保护现场,确保患者和急救人员的安全。
清除可能的危(wei)险物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2. 住手出血开放性骨折常伴有明显的出血,因此需要尽快住手出血。
在进行任何处理之前,应先进行止血。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位置、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 消毒开放性骨折容易感染,因此在进行任何处理之前,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进行伤口消毒。
4. 固定骨折在进行急救过程中,需要固定骨折,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和疼痛。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固定骨折部位,保持骨折处的稳定。
5. 疼痛管理开放性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因此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可以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布洛芬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三、护理注意事项1. 伤口护理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容易感染,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伤口护理。
每天至少清洁伤口一次,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并更换干净的敷料。
2. 感染预防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需要特殊注意感染预防。
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避免伤口受到污染。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
3. 饮食调理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需要合理的饮食调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骨折的恢复。
建议患者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 定期复查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骨折恢复发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调整。
5. 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可以进行物理治疗、按摩、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
四、结论开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急救和护理非常重要。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护现场、住手出血、消毒、固定骨折和疼痛管理。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2cbae1102de2bd96058822.png)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
定义:骨折附近皮肤及皮下组织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
1.骨折固定是治疗开发开放性骨折的中心环节。
2.骨折的固定方法应以简单、迅速、有效为原则。
3.治疗开放性骨折应维持骨折复位,保障骨折愈合,实现肢体早期锻炼,促进功能恢复,还要清除骨折端对皮肤的危害,减少污染扩散,便于重要组织(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利于创口闭合。
4.骨折病人应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和活动度、足背动脉搏动及末稍循环情况等。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02ae0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5.png)
• 在现场急救时不仅要处理 骨折,更要注意全身情况 的处理
• 骨折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 固定和功能锻炼
•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 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 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是骨折固 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
• 2.固定:外固定(小夹板,石膏 绷带,,支具,持续牵引,外 固定器) 内固定(一般需二次
水肿,这些都可使患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 • (3)功能障碍:局部肿胀和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完全骨折时受伤
肢体活动功能可完全丧失。 •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改变 • (2)反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类似于关节部位的
活动
• (一)现场急救
• (二)临床处理
• 1.健康史:
• 2.身体状况:症状与体征,
• 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 辅助检查
婚姻,职业 • 外伤史:了解受伤的时间,原
因和部位 • 既往史:重点了解与骨折愈合
• 3.心理-社会护理:了解病 人对疾病的了解,家庭对 治疗经济的承受能力
有关的因素
• 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患 骨科疾病的病人
• 2.疼痛护理:根据疼痛原因,对因对症处理。 • 3.体位与功能锻炼:抬高患肢20-30度,教患者及家属踝泵运动等常
用适用的功能锻炼 • 4.营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钙和高铁的食物,嘱患者多
饮水。 • 5.安全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评估环境的安全性,合理适用床档等
工具,以防跌倒。 • 6.心理护理
• 1.疼痛:与骨折部位损伤有关. • 2.有外周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和软损伤,外固定不当有
关 • 3.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 4.潜在并发症: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静脉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外伤,给病人精神及躯体都带来巨大伤害,应主动关心病人,帮助其增加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入院后即禁食、禁水、以争取手术时机。
3.体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以免加重损伤并减少出血。
4.症状护理(1)伤口协助医生对出血创口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观察并记录出血量及止血带时间。
(2)疼痛在制动肢体的前提下,排出内脏损伤后,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5.警惕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与甲床的颜色及末梢血运等,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及早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高流量给养。
6.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PT、APTT,交叉配血,血糖,血清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受伤部们肢体正、侧位片。
术后护理1.体位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患肢适当抬高。
2.饮食鼓励病人进食促进伤口和骨折愈合的饮食,参见第二章第五节“骨科病人的营养护理”相关内容。
3.症状护理(1)伤口与患肢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包括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时间、远端动脉搏动等。
(2)外固定架的护理参见第十七章第三节“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相关内容。
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
预防措施:(1)早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用广谱抗生素。
(2)及早清创,争取一期缝合。
(3)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患肢有无持续性疼痛,伤口有无分泌物和特殊异味,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进行处理。
(4)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健康教育1.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一般成人10~14周,儿童6~8周,需带X线片显示骨折临床愈合,有明确的骨痂连接,才能拆除外固定架;其后需继续用小夹板或石膏保护2~4周。
2.积极功能锻炼。
3.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开放性骨折病程一般较长,需要病人的配合及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卧床病人要预防压疮、泌尿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等。
髌骨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2.体位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疼痛由于骨折后局部肿胀、关节内积液积血、外固定物包扎过紧等致疼痛厉害,表现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严重时出现被动伸趾时疼痛加剧。
处理:早期冷敷,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出血,减轻肿胀;若为外固定包扎过紧,则松解外固定物,必要时,遵医嘱予以止痛剂。
4.功能锻炼(1)向病人介绍髌骨骨折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如髌骨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伸膝功能障碍,使病人明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并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2)伤后疼痛稍减轻后,即应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小时不少于100次,以防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为下地行走打好基础。
如无禁忌,应随时左右推动髌骨,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
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关节活动。
(3)膝部软组织修复愈合后,练习抬腿。
伤口拆线后,如局部不肿胀、无积液,可带着石膏托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
(4)4~6周后,去除外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如屈伸有困难时应辅以外力锻炼,主要的方法有弓步压腿(图6—8);扶床下蹲(图6—9);负重伸膝(图6—10)等。
一般来说,由于较长时间固定,膝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应采取多种形式方法进行锻炼。
如主动和被动、床上和床下、器械和非器械等锻炼方法相结合。
术后护理1.体位同术前。
2.病情观察(1)切口局部肿胀程度,伤口渗血及引流情况。
(2)患肢因术后常用弹力绷带包扎肢体,以减轻关节内积液。
但可因包扎过紧,使肿胀加重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应予以重视并定时巡视,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3.功能锻炼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1周,逐渐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健康教育1.继续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
2.1个月后复查。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取出内固定时间,一般为2个月。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2.体位抬高患肢,预防肢体外旋,以免损伤腓骨神经。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警惕并发胭动脉损伤。
一旦出现肢体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扪不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紧急探查。
术后护理1.体位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
如为内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外翻;外侧平台骨折,尽量使膝关节轻度内翻。
胭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2.功能锻炼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以免因重力压迫使骨折再移位。
术后2日开始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屈伸的锻炼,4~6日后逐步做膝关节屈伸锻炼,骨折愈合后才开始负重行走。
出院指导1.活动 6个月内进行扶拐下床不负重活动。
随着骨折愈合的程度,肢体逐步增加负重,并加做小腿带重物的伸膝抬举操练,以加强股四头肌肌力,增加膝关节的稳定度。
2.复查非手术治疗者若出现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时,应及时就医。
手术治疗者,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取内固定时间,一般为6~8个月。
胫腓骨骨折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饮食护理参见本章第一节“股骨颈骨折”相关内容。
2体位抬高患肢,保持外固定松紧程度,防止因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3.病情观察(1)警惕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具体内容参见第三章第六节“骨筋膜室综合征”相关内容。
(2)神经损伤胫骨上段骨折病人若出现下述情况,则提示有腓神经损伤。
①垂足畸形。
②踝不能背仲,不能伸趾。
③足背感觉消失。
术后护理1.心理由于胫腓骨骨折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延迟愈合,给病人带来较重的思想负担,表现为悲观、焦虑情绪,应多关心体贴病人,促进康复。
2.饮食多食促进伤口与骨折愈合的饮食。
3.一般护理(1)外固定支架 0.5%碘伏消毒针眼每日2次,预防针眼感染。
(2)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出入水量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有无肾功能损害。
②由于伤口渗出多,应经常更换敷料及床单,以防皮肤受损。
4.用药护理配合医生为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人使用神经营养药,同时也适当应用促进骨折愈合之药物。
5.功能锻炼①伤后早期,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的被动活动及足部关节的活动。
②夹板固定的病人,可练习踝关节活动。
但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因这时大腿的旋转可下传,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导致骨不连接。
③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活动。
健康教育1.营养宜高蛋白、高钙及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
2.功能锻炼扶拐下床活动患侧肢体全足底着地,防止摔倒。
加强患肢膝、踝关节屈伸锻炼,如有踝关节功能障碍可行踝部旋转、斜坡练步等;踝关节僵硬着,可行踝关节的下蹲背伸和站立屈膝背伸等。
3.复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石膏护理护理措施1.患者抬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的回流。
2.注意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如发现皮肤发绀、发冷、肿胀、麻木或疼痛,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3.石膏未干时应用手掌托,禁用手捏,避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疮。
4.随时听取病人主诉,若主诉石膏内的某一点疼痛,护士切不可忽视,应及时检查处理,以免发生局部坏死。
5.用嗅觉进行观察,如有腐烂臭味,说明石膏内有压疮,已形成溃疡、坏死或石膏内伤口感染,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6.石膏里面有伤口的,应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为明确伤口是否在继续渗血,应在石膏上沿血迹做一个标记,并不断观察,有明显继续出血现象,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7.解除局部压力,可在局部开窗。
8鼓励病人作石膏内的肌肉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
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9.禁止使用硬物抓挠石膏内皮肤,以防皮肤损伤。
10.保持石膏的整洁,避免污染,严重污染者应及时更换石膏。
11.石膏拆除时可做肌肉按摩,并加强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1.指导及早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褥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3.定期复查。
牵引护理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肢体的活动情况:包括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波动和指(趾)端的活动。
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被动活动趾(指)引起疼痛,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
若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要及时处理。
2.有效的牵引:根据病人牵引的部位抬高床头或床尾,以保持牵引力和体重的平衡。
防止发生下肢牵引时足部抵住床尾栏杆,或颅骨牵引时头总抵住床头栏杆等情况,使牵引失去作用。
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时和患肢长轴平行,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牵引时保持病人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
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牵引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股骨上段骨折时,患肢应尽量外展,胫腓骨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弓的外角,使踝关节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4.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
重量过小,不利于隔着复位和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
当牵引病人主诉患肢疼痛时,应分析原因,不能随意减轻牵引重量。
5.骨牵引的病人要保持牵引孔处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牵引处不需盖任何敷料,每日滴70%酒精2次。
如有分泌物和痂皮,应用棉签擦去,防止痂皮积脓。
注意牵引有无偏移。
如有偏移,用碘酒、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
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
指导病人经常联系深呼吸,咳嗽。
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
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7.指导病人进行功能: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及关节活动。
病情许可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抬起上身等。
健康指导1.指导及早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者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褥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3.定期复查。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与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肢抬高,给予皮牵引。
3.做好术前备皮。
术后护理1.抬高患肢,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
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钉子鞋”。
2.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伤口渗血、引流量异常应及时处理。
3.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
4.病人伤口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5.搬动病人时需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并指导病人得用牵引架的拉手抬起臀部,活动或按摩下肢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