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副PPT.ppt

合集下载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PPT课件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PPT课件

尿素
分解
氨基酸
NH3

NH3
(1)干扰能量代谢 (2)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 (3)刺激神经细胞膜

肠道
NH4Cl
NH3
转氨酶
氨对脑组织 的毒性作用γΒιβλιοθήκη GABA谷氨酸 脱羧酶
GABA
实 验 结 论:
1、氨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2、谷氨酸钠对氨中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SUCCESS
2019/4/15
实 验 分 组:
甲组:扎肝 乙组:不扎肝 丙组:扎肝 丁组:扎肝 NH4Cl + + + + 肠道输入NH4Cl 肠道输入NH4Cl 肠道输入NaCl 谷氨酸钠 + 肠道输入
20ml/Kg
耳缘静脉iv.
大 抽 搐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时间
用量 基本 (ml/Kg) 情况
称重、固定、去毛
局麻
上腹正中 切口
全层连续缝合
扎肝
十二指肠荷包缝合、插管
60滴/分
关腹
输液、观察 (记时、记量)
家兔出现大抽搐时 (记时、记量)
呼吸、 肌张力、 继续输至死亡(记时、记量)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右中叶
方形叶
左中叶
右外叶
左外叶
围绕肝叶根部
尾状叶
一定要扎紧
插管前排气
THANK
YOU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 机制中的作用
相关理论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论
肝性脑病
继发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或 严重慢性肝病的一种神经精神 综合征。

《肝性脑病》PPT课件 (2)

《肝性脑病》PPT课件 (2)
二期(昏迷前期):一期症状加重,可出现:行为异常、嗜 睡、精神错乱.经常出现扑翼样震颤等.
三期(昏睡期):有明显的精神错乱、昏睡、肌张力↑等症 状.
四期(昏迷期):神志丧失,不能唤醒,没有扑翼样震颤等.
肝 性 脑 病 分 期
【讲授内容】
• 肝性脑病的概念 • 肝性脑病的分类及分期 •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 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㈠氨中毒(ammonia intoxication)学说 主要内容: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㈠氨中毒(ammonia intoxication)学说 血氨增高的原因:
氨清除不足(主要) 氨产生增多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㈠氨中毒(ammonia intoxication)学说 血氨增高的原因: 氨清除不足(主要)
特征
内源性
外源性
常见病因
爆发性病毒性 有门-体分流的
肝炎
肝硬化
病情缓急
多为急性经过 慢性复发性
毒物是否经过 毒物入肝不能
肝脏
有效的被清除
未经肝脏处理, 经分支进入体 循环
诱因
无明显诱因 有
预后
极差
较好
【肝性脑病的分期】
临床上按神经精神症状的轻重把肝性脑病 分为四期:
一期(前驱期):轻微的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出欣快、反 应迟钝、睡眠节律的变化。
了解
1 肝性脑病的分类及分期。 2 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讲授内容】
• 肝性脑病的概念 • 肝性脑病的分类及分期 •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 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肝性脑病的概念】

肝性脑病PPT课件

肝性脑病PPT课件

肝性脑病ppt课件•肝性脑病概述•肝性脑病诊断方法•肝性脑病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录•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肝性脑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等。

其中,氨中毒学说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之一,认为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肝性脑病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此外,肝性脑病还与年龄、性别、饮酒等因素有关。

危害程度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0-4级,其中0级无肝性脑病表现,4级为最严重级别。

分型根据起病急缓及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和慢性肝性脑病。

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

此外,根据诱发因素的不同还可分为A型(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和B型(与门-体分流相关)等类型。

02肝性脑病诊断方法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以评估肝脏功能和代谢状态。

血液生化检查氨测定脑脊液检查血氨浓度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特征,通过测定血氨浓度有助于诊断。

脑脊液中氨基酸比例异常、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等,可辅助诊断肝性脑病。

030201可显示脑部水肿、脑室变小等肝性脑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CT 或MRI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回声等,以评估肝脏病变情况。

超声检查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可出现弥漫性慢波,有助于诊断。

脑电图如数字广度测验、木块图案测验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心理测验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用于全面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

机能学实验-氨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机能学实验-氨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氨对大脑具有毒性重相差不超过250g的家兔进行对照 专人测定血氨 肝叶结扎线置于肝叶根部,避免勒破肝脏 复方NH4Cl切勿漏入腹腔 乙兔与甲兔同时推注复方NH4Cl或晚于甲兔?? 发生大抽搐时迅速放血
0 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30min 5ml 10ml 15ml 20ml 25ml 30ml 35ml
提前
氨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观察 组 出现大抽搐所需 出现大抽搐 血氨浓度 别 NH4Cl用量(ml) 所需时间(min) 第1次 第2 次 呼吸 肌张力
甲兔
乙兔
01
03
02
观察项目
大抽搐: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
对氨的清除能力下降,致使血氨水平显著
升高,高浓度的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
织,引起脑功能障碍。
01
02
03
04
氨中毒学说
如何复制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
氨的来源增多 氨的清除减少
肠腔注射复方氯化胺
肝叶结扎
学习复制肝功能障碍时氨代谢异常的动物模型的方法
01.
观察肝性脑病时机体的典型表现及血氨水平的变化
肝性脑病的概念
模型是如何复制的(氨中毒学说)
实验数据横纵向对比分析
实验现象的分析(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讨论要点
观察项目
01
02
03
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使脑内神经递质改变
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
氨对脑代谢功能的影响
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
甲兔为肝性脑病,乙兔为急性氨中毒
肝脏具有解氨毒的作用,但有一定限度
甲兔:结扎大部肝叶+注射复方NH4Cl
乙兔:不结扎肝叶 +注射复方NH4Cl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观察血氨增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2,验证肝脏对氨具有解毒作用3,思考血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酸碱平衡的影响,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试验材料三,试验步骤四,试验结果甲兔乙兔呼吸(次/分)加深加快(126到140)加深加快(118到137)角膜反射慢慢减弱消失慢慢减弱消失用药至抽搐时间(分)3245复方氯化铵用量(毫升)2536五、实验分析(肝脏处理氨的方式,通过哪种酶系统?氨对中枢系统的毒性作用?血氨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影响,最易引起哪种类型酸碱平衡紊乱,该类型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影响如何?)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过去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1,肝脏的对体内的氨具有解毒作用氯化铵经肠道水解为氢离子和氨,氨经肠道弥散入血,氨在肝脏可形成尿素,另外氨与谷氨酸钠结合为谷氨酰胺,由于肝脏被结扎,其解毒能力减弱,造成血氨升高,没有结扎肝脏的动物也造成死亡,说明肝脏的解毒能力有一定的限度!2、氯化铵(NH4Cl)进入肠道后分解成NH3即氨,当大量的氨经肠道吸收进入血,使血氨增高而产生肝性脑病;肝脏大部分结扎后,造成肝脏鸟氨酸循环障碍,肝脏对氨的清除能力下降,高浓度的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肝性脑病。

由于肝脏大部在注射氯化铵前已被结扎,因此肝脏不能对氯化铵进行代谢、清除。

氨的毒性作用:(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进入脑内的氨与α-酮戊二酸、谷氨酸结合生成毒性较低的谷氨酰胺,但此过程使脑组织ATP生成减少、消耗增加,导致大脑能量严重不足,难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而昏迷。

(2)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血氨增高使脑内的神经递质平衡失调,兴奋性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减少,抑制性递质谷氨酰胺,氨基丁酸增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实验原理与目的】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一种神经-精神综合征。

氨中毒学说是阐述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之一。

本实验目的是指导学生采用肝大部分切除术复制出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对经不同处理的实验动物输入氯化铵,观察出现相应症状所需氯化铵用量及时间,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此外,加强学生对实验设计对照原则的理解。

【实验对象】家兔2只,成年,健康,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实验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

【实验器材与药品】1.器械哺乳类动物急性手术器械一套,兔固定台,方盘,动脉夹,5ml、10ml、50ml注射器及针头,婴儿秤。

2.药品1%普鲁卡因,复方氯化铵(NH4C1)溶液。

3.其他塑料导管、静脉输液装置、粗、细手术线。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取家兔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

(一)实验组(肝叶大部分切除+注射复方NH4C1溶液)1.将家兔称重后仰卧固定于兔台上,剪去上腹部正中被毛,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2.从剑突下作长6~8 cm的上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暴露出肝脏,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在镰状韧带两侧将肝脏往下压,右手持剪剪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图3-6-3-1)。

辨明肝脏各叶,用粗棉线沿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之根部围绕一周并结扎(图3-6-3-2),待上述肝叶变成暗褐色后用组织剪逐叶剪除。

保留右外叶及尾状叶(图3-6-3-3)。

3.沿胃幽门向下找出十二指肠,用小圆缝合针作荷包缝合(图3-6~3-4)。

从荷包中央剪小口,将细塑料管插入十二指肠腔内约5 cm,收缩荷包缝合并打结,然后再用缝线在塑料管上另打一个结固定,以防塑料管滑脱。

将肠管回纳腹腔,只留塑料管一端于腹外,用三角缝合针全层缝合腹壁,将动物松绑,放在实验台上观察和进一步实验。

4.每间隔5 min用注射器通过塑料管向肠腔内注入2.5%的复方NH4C1溶液5 ml,直至出现全身性抽搐。

肝性脑病实验ppt课件

肝性脑病实验ppt课件
注意事项:
游离肝脏时动作 要轻柔,剪镰状 韧带时勿损伤膈 肌。
27
甲组家兔处理:
结扎肝叶:保留右外叶及尾叶。
右中叶 右外叶
左中叶 注意事项:
结扎肝叶应靠近根
部肝门处,避免损
左外叶
伤肝叶造成出血。
尾叶
甲组家兔处理:
十二指肠插管。
注意事项:
朝向十二指肠方向, 插入肠腔约4-5cm, 必须固定牢固,以 防插管滑脱掉入腹 腔。
3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第一期:轻微的性格及行为异常、 记忆力下降、学习障碍。
4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第二期:精神错乱、睡眠障碍、肌张 力增高、扑翼样震颤、行为失常。
5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第三期:昏睡、精神错乱、运动不协 调、肌张力明显增高、扑翼样震颤。
6
肝性脑病的分期与临床表现
肠粘膜膜淤血水肿 菌群活跃 上消化道出血
肾衰时产氨↑
肠道产氨↑
血氨↑↑
躁动、抽搐
肌肉产氨↑
15
血氨增高的原因 其他因素
肠道pH ↑→肠道氨吸收↑
OHNH4+ H+ NH3
临床意义:降低肠腔内pH以减少氨的吸收 (乳果糖→乳酸+醋酸)
16
血氨升高为何导致肝性脑病?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最主要) 引起脑内神经递质改变 对神经细胞膜有抑制作用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什么?
谷氨酸钠和醋酸为何能缓解肝性 脑病症状?
35
谢谢!
36
17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② ③

18
肝性脑病应如何防治?
消除诱因。 发病学治疗:降低血氨、应用左

氨中毒学说.ppt

氨中毒学说.ppt

精氨酸
代琥珀酸
( 2NH3+CO2→尿素+H2O
+NH3
消耗 3ATP)
1、血氨增高的原因
(1)氨清除不足 尿素
鸟氨酸循环障碍 能量不足 酶系统严重受损 各种底物缺失
鸟氨酸
精氨酸 酶,ATP 精氨酸 代琥珀酸
+NH3+CO2 瓜氨酸 +NH3
1、血氨增高的原因
(2)氨的产生增多
血氨主要来自于肠道,肠道内氨的主要来源是:
葡萄糖 丙酮酸
草酰乙酸
N↓H3 (—)

乙酰辅酶A
琥珀酸
枸橼酸
NH3+ α-酮戊二酸
NADH

NAD+
谷氨酸
①抑制丙酮酸脱羧酶活性 ②消耗 α-酮戊二酸和NADH ③ATP大量消耗
+NH3

谷氨酰胺
谷氨酸↓
兴奋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
NH3
谷氨酰胺↑
抑制性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
小结
氨中毒学说
血氨增高的原因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氨清除不足 氨产生增多
血氨↑ 血脑屏障 脑
脑的代

谢和功

能障碍


血氨增高
pH变化与血氨变化的关系
肠道pH对血氨的影响
pH↓
NH3 + H+
NH4+
pH↑
乳果糖 乳酸和醋酸 肠腔pH ↓
降低血氨
2、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2)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 (3)对神经细胞膜有抑制作用 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 与K+有竞争作用,影响Na+、K+在神经细胞膜上正常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处死家兔,记录所用总量及每公斤体重的 用量及注射至出现痉挛所需要时间.
[实验分组]
实验组:结扎大部肝叶+注射复方NH4Cl 对照组:不结扎肝叶 +注射复方NH4Cl
[注意事项]
1.剥离镰状韧带时要小心勿伤害其后方 的下腔静脉。
2.结扎线应扎于肝叶根部避免拦腰勒破 肝叶。
3.复方NH4Cl切勿漏入腹腔。
×鸟氨酸 NH3 循环
→ 肝肠循环氨基酸 NH3 → 尿素 NH3
尿素
⒉ 血氨升高引起脑病的机制
•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干扰神经细胞膜的离子转运
葡萄糖
6-P-葡萄糖
丙酮酸氧化
乙酰胆碱
磷酸果糖激酶
脱羧障碍
NAD NADH
合成减少
乳酸
丙酮酸
抑制转化为琥 珀酸半醛的转 草酰乙酸
氨酶,使γ- 氨
基丁酸蓄积
NADH 琥珀酸
ATP
乙酰辅酶A

+胆碱 胆碱乙酰化酶
乙酰胆碱
ATP

柠檬酸
α-酮戊二酸减少

NAD γ-氨基丁酸

α-酮戊二酸
NADH

NH3
NAD
谷氨酸
谷氨
NADH减少 酰胺
妨碍呼吸链
合成
中递氢过程
时消
谷氨酰胺合成酶
NH3
ATP ③
耗 谷氨酰胺 ATP
2. 讨论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镰状韧带
肝胃韧带
3.将其余各叶一 起结扎使血流完全阻断。
4.沿胃幽门向下找出十二指肠,在其下穿 线,用眼科剪一小口,向小肠方向插入 十二指肠插管,结扎固定,然后关闭腹 腔。
5.通过十二指肠插管向肠腔内注入复方氯 化铵溶液(5 ml/kg/5 min)。仔细观 察动物情况,直至出现痉挛发作(角弓 反张持续时间大于30秒)为止。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副
一.肝性脑病概念 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
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氨中毒学说
肝性脑病
血浆氨基酸失衡 学说
γ-氨基丁酸学说
[实验目的]
1. 肝叶结扎术造成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
继而经由消化道输入碱性氯化铵溶液,导 致肠道中氨生成增多并吸收入血,引起实 验动物血氨迅速升高,出现震颤、抽搐、 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症状,证明氨在肝性 脑病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实验结果]
表:实验结果记录表
出现痉挛发作所需时间(min)复方氯化铵溶液总量(ml)公斤体重复方氯化铵溶液用量(ml/kg)
试验组
对照组
⒈ 血氨升高的原因
• 生成过多 – 肠道细菌产氨 氨基酸→NH3 尿素→NH3 – 肾脏泌氨: – 组织分解产氨:
• 清除不足 肝功能↓,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 绕过肝脏, 血N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