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行为理论
旅游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第一章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概论一、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1、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案)2、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共性)3、游客的心理趋势二、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发展性三、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访问法第二章旅游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基础一、心理过程(一)认识1、感知: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2、记忆:识记、保持、再现3、想象:再创造和组织4、思维:分析和综合(二)情感: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三)意志: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
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兴奋型胆汁质快活泼型多血质慢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2、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专门能力3、性格: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心理实质1、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物质2、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3、实践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脑—实践—客观现实张三旅游黄山第二节行为一、关于行为的理论行为是表现;心理是依据。
行为是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提出:B=f(P·E)注:behaviour:行为,personality:个性;environment:环境二、旅游行为的两个要素:旅游心理、旅游环境四、旅游消费的决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三章知觉与旅游消费第一节:知觉的基本原理一、知觉的选择性1、知觉对象的特性:绝对感觉限阈2、主体本身的特性:主体的生理条件、主体的意识倾向二、知觉的组织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三、知觉的解释性:依赖于刺激本身的清晰度、个体的经验、当时的动机和兴趣等。
注: 背景律(图形——场地原理)知觉可以理解为个体选择、组织、解释外界刺激,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
错觉: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等。
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者决策行为相关理论基础
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者决策行为相关理论基础2.1智慧旅游理论由于出发点与视角的差异,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的“智慧旅游”概念也层出不穷,但还未达成标准、统一、科学的共识。
纵观这些概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技术平台或者系统理论,他们认为智慧旅游是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上的应用,是为旅游者、旅游相关部门、企业提供旅游服务的系统集合或技术平台,如金卫东[1]、任瀚[2]、兰菊萍[3]、徐波林[4]、史云姬[5]等。
二是以张凌云等人为代表的管理变革理论,即认为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了满足旅游者不同的满意度、高品质服务,在旅游与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带来的集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变革。
三是旅游新形态理论,他们认为智慧旅游是新一代技术在与旅游业的融合改造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旅游的新形态,代表学者有莫琨、唐洪广、郑耀星等。
四是旅游发展新模式理论,他们认为智慧旅游是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手段在旅游业的应用过程中对旅游生产全环节的智慧化地改造,使旅游全过程更具智慧化地一种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如张旗、姚国章、杜鹏等。
五是以李云鹏、李萌等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体系理论,李萌认为智慧旅游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一种系统化、集约化的综合服务体系[6]。
李云鹏认为:把“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中获取的泛在化旅游信息服务”作为智慧旅游的定义更能够揭示其本质特征[7]。
其他研究者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个人对智慧旅游概念的独特见解。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2.2旅游者决策理论(一)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国外研究成果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需求、旅游动机、旅游类型和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的研究。
最常被用在旅游需求研究之中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米尔和莫里森认为旅游能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和欲望,并向人们展示如何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旅游动机和旅游文化结合。
关于旅游动机理论,达恩的旅游驱动因子理论中说到:“在旅游决策中有推动型和拉动型两种因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旅游者所购买的产品结构与类别
❖ 旅游者购买的是旅游产品,即旅 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花钱获得的特 殊经历和体验,是对满足旅游者 离家外出审美和寻求愉悦的核心 产品。
❖ 旅游者购买的是与旅游相关的产 品和服务,即通常意义上的旅游 媒介型产品。
旅游者所购买的产品结 构与类别
旅游者所购买的产品结 构与类别
❖ 旅游消费行为的几种代表性定义
▪ 曹诗图,孙静(2008)认为旅游消费行为是 旅游者选择、购买、使用、享受旅游产品、 旅游服务及旅游经历,以满足其需要的过程
▪ 旅游消费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从旅游需要 的产生、旅游计划的制定到实际旅游消费以 及旅游结束回到家之后产生的感受(满意程 度)的全过程。
❖ 旅游者购买的是非日常性的特殊 商品,如旅游纪念品、艺术品、 特殊的家庭生活用品等。
❖ 旅游者购买的是作为满足旅游过 程中基本需要的一般消费品,使 用者可以是任何人,并可以在生 活的任何时间和空间使用。
❖ 谢彦君(2004)认为,旅游消费 实际上等价于旅游者对核心旅游 产品的消费,核心旅游产品是旅 游产品的原始形式,具有满足旅 游者审美需要和愉悦需要的效用 和价值。
❖ 旅游产品价格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对旅游消费造成影响。
❖ 【职业道德与旅游伦理1-1】
❖ 动物伦理与野生动物旅游
❖ “道德就是拿火腿肠喂流浪狗喂到心碎流泪,而完全不用 去顾虑猪的感受。”这是一位网友对爱狗人士拯救流浪狗 的讥讽,不少人觉得这句话绝妙,觉得它点出了爱狗人士 的逻辑矛盾,进而觉得爱狗人士的做法是一种荒谬的伪善 。类似这样的矛盾话题,近几年引发的争议不断,清华学 生硫酸泼熊、虐兔虐猫的视频、爱狗人士的激烈抗争,以 及最近发生的归真堂活熊取胆的争论,都涉及到一个话题 :动物伦理。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旅游者行为理论
• 2.情感过程
• 旅游者的情感分为三类:一是积极的情感,表现为满意、欢乐、喜悦、 愉快,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二是消极的情感.表现为忧伤、丧气、愤 怒、厌恶,会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三是复合平均 6b8msa的心理活动过 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识是基 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个心理过程。
• 狭义的旅游行为主要指旅游者在目的地内具体的游乐活动,即与旅游地理环境的性质和特性密切相关 的那部分行为内容。旅游行为是旅游者的最基本标志,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对旅游行为的分析是了解
和预测旅游市场的基础。
旅游者行为的基本要素:
要解释一个人的旅游行为并不容易,因为影响旅游者的心 理因素很多。但是所有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都是在其旅游消费 心理的支配下和旅游环境的影响下完成的。因此,旅游消费 心理和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 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在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 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 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1999;王德刚,1999)。旅游行为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以旅游为目的的空间移动、游乐活动及与之相 关的生活行为,包括从生活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具体的旅游内容和在此段时间内的食、住、购物等 行为,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主要环节均属于旅游行为。
• (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在认识、情感、
意志或不同活动背景下,人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认识状态 时,他可能会感到好奇、惊讶、困惑或者表现为聚精会神;当一个人处在情 感状态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悲愤、委屈、恐惧、厌恶、烦躁等情绪情感; 当一个人处在意志状态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 足。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 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 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基本观点:
游
人是有需要和欲望的,他们随时有待于 满足。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产生动
者
力。
的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的层次,
态
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
度
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上升为支配人行为
的动力。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五种层次需要的心理发展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态
秘、惊险、刺激等所有的时尚元素。
度
活动一开始,数十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将
会安排登上一辆班车,而面对面相坐的
旅
肯定是两对异性,漫长、枯燥的旅程使
游
热情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下车后, 刚刚建立的友情使4个年轻人组成一个"
者
战斗团队",将参加到与其他十几个团
的
队在大森林中争夺神秘宝藏的行列......
态
一路上,既有山花、瀑布、激流与群山 等美景,同时还有标有宝物的神秘符号、
度
往等旅游动机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旅 (一)概念
游
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活 动朝向某个目的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者
的
态
度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旅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 游 需要在得到激发之后产生动机 者 动机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 的 态 度
旅 (二)旅游动机的功能 游 激励功能 者 指向功能 的 强化功能 态 持续功能 度
旅游心理学
项目四
旅游者的 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任务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案例引导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
第1章 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论
社会认知理论学家重视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与结构,重点研究个体的认知结构,认为人 类的行为受其内在认知过程的支配。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与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是社会 认知理论两大传统亚理论范畴,而马库斯等人提出的“自我图示”——信息加工的认知心 理学则从另一个维度发展了社会认知理论体系。
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 (1980—)
涂尔干(迪尔凯姆) (实证主义传统)
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 功能主义/结构主义
新功能主义、系统功能主义
韦伯 (人文主义传统)
符号互动论/冲突论 结构化理论
现象学/常人方法学 理性选择理论
马克思 (批判主义传统)
批判理论、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
人类学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R.P.库佐尔特 阿德勒 霍妮 弗洛姆 J.B.华生 赫尔与斯金纳 班杜拉 勒温 海德 费斯汀格 琼斯和戴维斯凯利 马库斯
乔治 米德
霍曼斯 彼得.M.布劳
米歇尔·福柯
理论要点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中不乏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其中尤以“本能”、 “超我”、“人格发展”和以俄狄浦斯情结为核心的群体心理学学说最为明显。之后的社 会文化学派更将社会的研究视角作为发展心理动力学派的必然立足点,例如,阿德勒的社 会兴趣学说、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学说等。
个性 心理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由于每一 个人先天因素、生活条件、教育影响、从事实践活动 等不同,心理过程在每个人身上产生时又带有个人特 征,这样就形成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不 同。
旅游者行为
由于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源于实际观察,为 旅游动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27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自我实现 自我意志需要 (即自尊、地位)
社交需要 (即感情、爱情、友谊)
安全、需要 (即安全、保护)
基本需要 (即食物、水、空气)
此定义存在的问题: 至少逗留24小时——旅游者 小于24小时——游览者(短途旅游者) 逗留一个月、半年?一年?上限是多少?
13
联合国的规定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各 国基本采用这一标准来统计外国旅游者 或其他观光者数目。不过在执行中又有 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如美国劳工统计局 把离开本州一个晚上为了度假而旅行的 人也算进去,但不包括为业务和会议旅 行的人。西班牙1978年接待了外国游客 4000万人次,90%来自于欧洲国家,其 中不少是当天往返的,也统计进去。
者”的规定,尽管作了多次调整,许多国际学 者仍持有不同的看法。如英国的H·罗宾逊在 《旅游地理学》一书中,曾对“旅游者”的定 义提出了修正意见。他认为:“旅游者应指这 样的人:它从一个地方旅游到另一个地方,许 多甚至大多数旅游者是旅行到一个目的地地方, 并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我国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1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宗教、体育运动等的消闲活动和工商业务、 探亲访友、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Tourists (旅游者)
二者统一于
Excursionists
(短途旅游者)
Visitors (游客)
12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游客及旅行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内容
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内容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是指人们在进行旅游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行为分为五个层次:基本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以下是对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详细内容的解释。
1. 基本需求:基本需求是人们活动最基础的需求,包括饮食、休息、睡眠、保暖等。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会关注是否有足够的食物和饮水、是否可以获得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条件。
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能够继续进行旅游活动。
2.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层次。
人们希望能够在旅游过程中保持安全,并免受任何威胁或危险。
这包括安全的住宿环境、交通安全、个人财物的安全等。
当人们能够感受到安全保障时,他们会更加放松并享受旅游活动。
3.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人们在旅游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
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希望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快乐和经历。
这包括与旅伴、当地居民或其他旅游者的互动、参加群体活动和交流等。
满足社交需求可以增加旅游的乐趣和丰富度。
4.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追求的另一个层次。
人们希望被他人和环境尊重,被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友好对待。
这包括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保护环境和景观等。
满足尊重需求可以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满足。
5.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旅游活动中最高级别的需求。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旅游活动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发现和挑战自己。
这包括追求个人成长、提高技能、充实自我等。
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可以让人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依赖的。
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是前提,才能够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人们的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并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享受。
在旅游行业中,理解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内容对于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至关重要。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1.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
2.动机:是激发人们采取行动,努力实现目标,满足某种需要的愿望。
它是决定行为,并使行为持续指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动力。
3.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活动参与人对特定交易信息在质和量上的掌握程度不相等,有些参与人比另一些参与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且双方都知道这种信息分布状态。
4.学习:是指人们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5.旅游感知:旅游者的感知,即旅游感知,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在人脑中的整体反应。
6.感知距离:就是指人们从主观意识出发,凭借其所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而对两地之间实际距离所作的估计。
7.社会感知:是指个体对他人以及他人的社会行为和规律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的感知、对自己的感知、对人际关系的感知等。
8.旅游态度:是态度概念的一种具体化。
由于旅游消费的特殊性,可以认为旅行态度是旅游消费者在了解、接触、享受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对旅游本身、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旅游企业较为稳定的看法和评价。
9.态度的改变:是指一个人已形成的态度在接受某一信息后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的过程。
10.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
11.从众:是社会影响个人的方式之一。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在知觉、判断、观念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角色超载:是指个体承担的角色太多或角色对个体的要求太高,以致超载了个体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所能达到的限度。
13.角色冲突:是指人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某些方面不相容,或人们对同一角色的期待和理解的不同而导致的矛盾和抵触。
14.参照群体:是指这样一个群体,该群体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被个体作为他或她当前行为的依据。
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的旅游者行为分析
关键词 : 为经济学; 游者行为 ; 行 旅 前景理论 ; 心理账户 中图分类号 :5 26 F9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 0 8 1 — 2 9 0 17 — 9 X 2 0 )9 0 0 — 2
所 谓旅游者行 为 , 是在旅 游者 意识 支配下 产生 的 , 旅 是 游者心理活动 的外在表现 。 而旅游者行为贯穿整个旅游活动 的全过程 , 反映 了旅游 者购买和消费旅游产 品的心理 过程和 特征f u 。因此 , 正确分析和预测旅游 者行 为 , 要 必须对 旅游者
的心理活动进行相应 的分析 。 旅游 者行 为是 由旅游 者的心理 过程 和心理特 征所决 定
的, 要受到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 , 在分析旅游者行为 时, 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旅游者心 理的各种因素及其各 自的影 响程度 。传统分析方法 过度强调旅游者 的理性 , 对于一些旅 游者行为 的解释不准确 。 这就需要 在研究旅 游者 心理决策 过 程 中更注重情境 因素和体验因素 , 注对旅游者心理变量 的 关
分 析 1 2 ] 。
一
、
传统 的旅 游者 行 为分 析方 法 的缺 陷
游者行为的刺激一反应模式 。这一模式是描述旅游者行 为在 各种 刺激因素 的作用下 , 过旅 游者 “ 通 黑箱”的中介 作用过 程 ,产生一定反应行为 的全过程 ,并应用无差异曲线及预算 线, 建立旅游者效用分析模 型进行分析和 比较旅游者行为【 l 】 。 ( ) 二 传统旅游 者行 为分 析方法 的缺 陷 传统旅游者行为分析模型是进行定性 的框架分析 , 难以论 证一些诸如情绪和感觉的作用等重要 问题 , 只能进行影响旅游 者行为因素种类和影 响方式的分析 , 不能明确具体 因素影响旅 游者行为的程度 。而且传统分析方法认为影响旅游者作出决策 的某些因素是可以替代的。这些 问题使得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更 注意情景因素和体验 因素的观 点, 不仅要关注对旅游者心理变 量的分析 , 而且还要注意到旅游者是怎样形成认 知、 情感判断 、 意图、 实践和游后评价。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国内旅游者的概念,并阐述了其旅游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接着,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旅游满意度等方面,对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和述评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在研究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时,理论框架的构建至关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分析和解释旅游者行为的基础。
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论框架:首先是旅游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动机可能包括休闲放松、文化体验、探亲访友、商务出差等多种因素。
这些动机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时间等旅游行为。
其次是旅游决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旅游决策是旅游者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通过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决策实施等过程,最终确定旅游活动的过程。
在国内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中,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服务的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
再次是旅游体验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环境、他人、活动等互动,产生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体验可能包括自然景观的欣赏、文化历史的体验、人际交往的愉悦等。
这些体验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他们的旅游行为。
最后是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如家庭、朋友、社区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旅游环境因素(如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政策等)。
旅游者行为理论
研究意义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以此来考虑资 源评价与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
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Biblioteka 旅游者行为理论定义: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 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在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 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
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1999;王德刚,1999)。旅游行为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以旅游为目的的空间移动、游乐活动及与之相
关的生活行为,包括从生活地到目的地,以及在目的地具体的旅游内容和在此段时间内的食、住、购物等
行为,即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主要环节均属于旅游行为。
• (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在认识、情感、 意志或不同活动背景下,人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认识状态 时,他可能会感到好奇、惊讶、困惑或者表现为聚精会神;当一个人处在情 感状态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悲愤、委屈、恐惧、厌恶、烦躁等情绪情感; 当一个人处在意志状态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 足。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 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 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
• 2.情感过程 • 旅游者的情感分为三类:一是积极的情感,表现为满意、欢乐、喜悦、 愉快,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二是消极的情感.表现为忧伤、丧气、愤 怒、厌恶,会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三是复合平均 6b8msa的心理活动过 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识是基 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个心理过程。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旅游。 避免走回头路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旅游者的这种行为特征使得某些位置相距不远的大居 民点和旅游点之间的较小居民点得不到或得到很少的旅游 经济效益。
关于需要,目前最有影响的是亚伯拉罕·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它是研究旅 游动机的基础。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基本的生理需要---衣、食、住等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受伤害、免于受
剥夺、免于失业等。
社会的需要---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旅游者
1、国际(入境)旅游者
2、出境旅游者 3、国内旅游者
1、国际旅游者
--国际常见定义
最早关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是1937年由国际联盟 (League of Nations)统计委员会提出的。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 罗马会议),在1937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 了“游客”(visitor)、“旅游者”(tourist)和“短 途旅游者”(excursionist)三种人。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定义。 1970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定 义。 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 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02旅游者行为
第二章旅游者行为§2.1 旅游者概述一、国外对游客下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1937年,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 Exports of the Shot-lived League of Nations: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即旅游者。
1950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Office Travel Organizations:将以休学形式旅游的学生视为旅游者,并界定一个新旅游者类型International Excursionists(“短途国际旅游者”或“当日往返旅游者”)。
1963年,罗马会议提出:Visitor(游客)、Tourists(旅游者)、Excursionist(短途旅游者)。
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决议;1970年,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一定义。
2.国内旅游者1)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以出行距离为标准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考察委员会:单程至少80 km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单程至少160 km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和旅游局:单程至少80 km,或40 km3)以逗留时间为标准英格兰旅游局: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法国旅游总署: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月二、中国对游客下的定义1.游客定义: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而且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足。
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
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
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
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
A
7
• (三)旅游环境
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讲,凡是能够培养旅游者感情 的环境,例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设施、旅游 活动项目等等,只要能够被旅游者视为代表某种经历的 特征,或者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某种旅游纪念的心理状态、 受到旅游者欢迎并能满足其旅游动机的环境,都可称为 旅游环境。旅游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 环境主要有:景观、交通,食宿、购物、康乐、文化馆 及博物馆和高校之类文化环境等;软环境主要有:旅游 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居民文化素养和友好态度、 管理与经营方针、国家政治与政策、语言文化及安全感 等。
界就是想像。
A
5
• 2.情感过程
• 旅游者的情感分为三类:一是积极的情感,表现为 满意、欢乐、喜悦、愉快,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二是消极的情感.表现为忧伤、丧气、愤怒、厌恶,会 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三是复合平均 6b8msa的心理 活动过程来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彼此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认识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三 者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者的整个心理过程。
A4Βιβλιοθήκη (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一般来说,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有三个阶段:认 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 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认识过程就是旅游者通过感觉器
官对旅游产品的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的心理活
动过程。例如,你去安徽黄山旅游,当你坐着汽车行驶在
前往云谷寺的山路上时,透过车窗你看到的是满山满谷的
• 广义的旅游行为是指旅游A 者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 2
旅游者行为的基本要素:
要解释一个人的旅游行为并不容易,因为 影响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很多。但是所有旅游 者的旅游行为都是在其旅游消费心理的支配 下和旅游环境的影响下完成的。因此,旅游 消费心理和旅游环境就是旅游行为的基本要 素。
A
3
旅游者行为理论
苍松、翠柏、修竹,闻到的是植物的清香,听到的是悦耳
的鸟呜声,皮肤还感觉到凉爽的空气。把这些感觉到的特
征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关于黄山的知觉。这种知觉形成记忆,
可供以后提取。通过对黄山的感觉和知觉得出“五岳归来
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不虚,这就是思维。对
头脑中保存的记忆进行美化。形成一幅水墨山水画般的境
旅游者行为理论
A
1
定义: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 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 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周世强,1998)。在旅游研究中, 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一直受到各国学者 的重视(王德刚,1999)。各国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主要 从经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戴斌, 1999;王德刚,1999)。旅游行为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A
6
• (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
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或不同活动背景下,人有多
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认识状态时,他可能
会感到好奇、惊讶、困惑或者表现为聚精会神;当一个
人处在情感状态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悲愤、委屈、
恐惧、厌恶、烦躁等情绪情感;当一个人处在意志状态
A
8
研究意义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 而且以此来考虑资源评价与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 以得到许多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发进行研究所不 能得到的结论。
A
9
•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 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
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或不同活动背景下,人有多 种多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认识状态时,他可能 会感到好奇、惊讶、困惑或者表现为聚精会神;当一个 人处在情感状态时,他可能会产生喜悦、悲愤、委屈、 恐惧、厌恶、烦躁等情绪情感;当一个人处在意志状态 时,他通常会表现出果断、犹豫、满怀信心或信心不足。 心理状态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效果,影响旅 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评价,进而影响旅游产品的后续销售。 所以旅游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旅游者的心理状态调节到一 个比较兴奋易于感受的水平上,提高旅游者消费旅游产 品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