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1课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21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
主要作品:《竹斋集》,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 《墨梅图》《三君子图》等。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fú róng
芙蓉
luò yáng
洛阳
作业 1.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并默写。 2.尝试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21.古诗三首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后人称为“诗家天子”的 唐代诗人王昌龄,并学习了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深处,与诗人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另一位唐代诗人——卢纶。
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想一想: 这首诗中有没有反常现象? 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勇射“猛虎”,箭没石楞。
将军神勇无比。
赏析《塞下曲》精彩诗句。
下面对“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 B.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 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C.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 弓刀。 D.“欲将轻骑逐”一句,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
卢纶
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 一。卢纶的诗以五言、七言近体诗为主, 多唱和赠答之作。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 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 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塞 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池上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拍球、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抓打乒乓、捉蚂蚱、……)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池上》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3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4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
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
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
“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7.21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古诗两首主备人使用人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课目的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觉农村孩子朴素、单纯的童心之美。
教课要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境界,领会童真童趣。
教课难点感觉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课准备教课时间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环节一、调换积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觉农村孩子朴素、单纯的童心之美。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境界,领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诵、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累积。
1、在理解的基础上,联合诗句睁开想象,领会童年的单纯与快乐,与古诗境界产生共识。
2、品尝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影”等词语感觉诗人炼字之妙。
师生活动调整1、师:此刻已经是初夏节气,礼拜天我经过金山湖畔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容,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沟通自己累积的对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季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对于白居易的平生、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贫穷,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认识,他写了好多诗,揭穿统治者的豪侈腐化,即闻名的“讽喻诗” 。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许多描绘山川光景的小诗。
他的诗朴素自然,平常易懂,老小能读。
白居易一世写诗3600 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畅。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池上
整理ppt
返回18
再温诗意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 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 莲蓬。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 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 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 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整理ppt
19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天真无邪
纯真的童心
整理ppt
20
读一读,试着背诵
jiě
xiè
整理ppt
9
抓—— 字眼 明——诗意
小艇,
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艇:船
句意: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整理ppt
11
偷 采 白 莲 回。
白莲:白色的莲花 回:回来
句意: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整理ppt
12
不 解 藏 踪 迹,
解:知道,懂得
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
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
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
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
整理ppt
5
看拼音,读一读
池上
(唐)白居易
chēng tǐng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píng
浮 萍 一 道 开。
句意: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
整理ppt
13
浮 萍 一 道 开。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 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句意: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整理ppt
14
小组合作交流
1 、怎样的荷塘,怎样的 白莲?
四年级下册语文21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21课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释义: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释义: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释义: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1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1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1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2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标: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唐代有一位诗人胡令能,年轻时当过修理铁木器的工匠。
他爱写诗,写诗出名后,远近的人还叫他“胡钉铰”。
有一天,他来到乡村迷了路,四下张望,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孩。
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分别讲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二、初读。
1、板书全诗。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词语:蓬头稚子垂纶莓苔遥招手不应人。
指名读,齐读。
3、学写生字:稚,侧。
学生描红。
4、指名多人读诗。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齐读。
三、理解诗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蓬头:头发很乱的样子。
稚子:小孩子。
(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了解这里的“蓬头”其实是指由于孩子较小,头发细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乱蓬蓬。
)纶:丝线,这里指钓鱼线。
垂纶:钓鱼。
侧坐:侧着身子坐,带有随意坐的意思。
莓苔:泛指野草。
映:掩映,映出。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2、指名多人说诗句的意思。
教师通过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
四、练习表演,理解诗情。
1、古诗是高度的浓缩了的文学作品,简洁明快的几十字,有的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有的就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的就像《小儿垂钓》这样,是一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剧。
你们想演一演吗?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问他们原因。
2、小组表演。
第一组教师采访。
第二组开始让学生采访和评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池上》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池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显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明白得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纯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①读中明白得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存。
三、教学难点:①在明白得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确实纯洁与欢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问”、“隐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伙儿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伙儿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确实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爱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明白大意。
看一看—-观看课本插图,图文对比,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明白得、明白。
藏:隐藏、隐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明白诗句⑶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明白得该如何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觉,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晰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明白得、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观赏诗美。
1、读诗⑴同学练读。
课前预习 21 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
课前预习:
一、大声读课文,连续读三遍,读正确、读流利。
二、读课文,观插图,看注释,说说每首诗的意思,然后填空,再读读。
1、《望天门山》:浩浩荡荡的撞开奔流东去,
的长江水流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时,。
两岸的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乘风破浪,从奔驰而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天气,西湖水在阳光照耀下,
十分美丽,,西湖周边的群山,非常奇妙。
把西湖比做,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雾,景色都
三、读读诗句,想想画面,说说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景色。
1、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仿佛看到的景色: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仿佛看到的景色:
四、这两首诗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两首古诗相同的特点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生字芙:芙蓉芙蕖蓉:芙蓉蓉城洛:洛阳洛水壶:壶子水壶雁:大雁鸿雁砚:砚台端砚乾:乾坤乾宅坤:坤舆坤元需要背诵的内容字词解释平明:天刚亮。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单于:匈奴的首领。
骑:骑兵。
乾坤:天地间。
诗句翻译《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赏析: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被人分明地感知,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21_古诗两首_望天门山
[唐 ]
李白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自由读古诗,借助课本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也可以选择诗中的 一句理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妆 亦 断 孤 帆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
两岸青山相对立
因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山 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 一个“出”把本来静态的山 赋予动态的美。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 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一扇门; 看图说话说话: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像 高、险…… 天门一词可看出山很__________ • 诗人李白大胆想象:天门山本为一体,是被 长江水从中冲断分开了。你能感受这江水是 怎样的水?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准备默写《望 天门山》 2小状元写21课 3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
浩瀚、汹涌、澎湃…… 回
• 诗中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
开
• 诗人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
“日边来”的“孤帆”上。
• 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 (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 昌隆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李白的诗歌至今尚存 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 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 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 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长江 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 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 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 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最新
根据《望天门山》这首诗意, 参考书上的插图,你也用彩笔画一 幅图。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 的古诗,读给大家听。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将进酒(节选)
1. 2. 3. 4.
了解诗人明题意。 解词连句知大意。 展开想象悟诗意。 朗读背诵抒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lià n yà n yì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 适逢天气由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 截然不同的风光。
2.解词连句知大意。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好。 亦: 也。 欲: 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合适。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 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 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 山和西梁山)。这句衬托出楚江水的汹涌。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池上
句意: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
浮 萍 一 道 开。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 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句意: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小组合作交流
1 、怎样的荷塘,怎样的 白莲? 2、 小孩如何偷采白莲?
浮 萍
背 诵 古 诗
返回
再温诗意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 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 莲蓬。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 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 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 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浮 萍/一 道 开。
你能读好这些生字吗?
chēng
撑 解
píng
萍 (浮萍 )
jiě
xiè
抓—— 字眼 明——诗意
小组合作交流
小 娃 撑 小 艇,
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艇:船
句意: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 采 白 莲 回。
白莲:白色的莲花 回:回来
句意: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不 解 藏 踪 迹,
看拼音,读一读
池上
(唐)白居易
chēng tǐng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píng
浮 萍 一 道 开。
பைடு நூலகம்
去拼音,读一读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池上
细读。
小 娃/撑 小 艇,
偷 采/白 莲 回。 不 解/藏 踪 迹,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读一读,试着背诵
池上
(唐)白居易
四年级语文21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语文21课古诗三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登高望远者的心境,通过登高远望,他能够看到远方千里之外的美景,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表现了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2.《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杜甫)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悲切韵深。
促织思女功,采薇傍晚烟。
兴来越觉好,闲倚倚芳簷。
这首古诗主要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登舟观赏秋月之际,思绪万千,感慨历史沧桑,表达了他对于古人文化、历史文化的深切怀念和缅怀之情。
3.《梅花》(唐代王冕)
墨雨湿昏鸦,穷愁夜夜赊。
摇落三千滴,无言百二花。
垂杨影里笛,弹冠梦中家。
清香云外月,几度把梅华。
这首古诗通过梅花的形象来表达人生多舛,但又不失乐观向上的情感。
梅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不畏严寒,不怕寂寞,表现了其坚强、勇敢、执着的品质,也是诗人所秉持的人生信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两首轩垂钓课件苏教版20190613179
第一条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 第十七条 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第十八条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第十九条 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没有承受 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由国家享有。 第三节 权利的保护期 第二十条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条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 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 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电影、电视、录像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 保护。 第四节 权利的限制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纪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第三章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第二十三条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1课古诗两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
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
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