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完整word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102308《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生学完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后,进一步为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的课程。
本课程将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从事通信、信息或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建立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型。
2、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两个主要工具: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与数字滤波器,为后续数字技术方面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3、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算法分析和运用MA TLAB编程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同时又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讲练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重点难点辅以板书。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综合评定的方法。
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吴镇扬编,《数字信号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1、姚天任,江太辉编,《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程佩青著,《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3、丁玉美,高西全编著,《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胡广书编,《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Alan V. Oppenheim, Ronald W. Schafer,《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rentice-Hall Inc, 1975.八、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九、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数字信号处理,与传统的模拟技术相比存在哪些特点。
(完整版)《五笔字型输入》课程教学大纲
《五笔字型输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能对中、英文文章实现盲打录入操作技能、为学习和应用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经常参与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良好录入习惯及学习方法的掌握。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五、总课时分配表:
六、作业
课堂测试: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七、考核方式
上机操作考试(开卷),采用机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总评作为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由完成课堂测试情况等因素给出;实验成绩由平时实验报告情况而定。
八、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
九、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实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3.本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期中考试、以及期末的实验考试。
2005年9月。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932120)(学分 4 学时51 )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数字电子技术》是物理教育专业、应用物理专业、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数字电子技术是发展很快的学科,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教学上要按照基础知识储量和学科发展增量统筹考虑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上,并及时跟踪电子技术学科前沿的进展,为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数字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安排上将实验课作为课程内实验环节,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进行,使理论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
综合培养学生看电路图能力、电路分析计算能力、选择设计方案和器件能力、电路设计及调试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为《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课程教学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
2.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3.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知道所学的有关内容。
五、教学环节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85学时,其中理论课51学时,实验课3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实验课学时分配,见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二)、教学方法1、主讲式教学方法基础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主讲式教学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分析、研究数字电子电路的方法。
2、讨论式教学方法拓宽性后续知识、部分习题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迁移提高的能力,知识传授和知识能力培养并重。
教学大纲 -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验课程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二、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模拟部分教学大纲学时:55 学分:4适用专业:电子类、自控类、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基础》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正确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正确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定性分析方法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
3、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4、正确理解放大器失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频率特性。
5、了解级间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指标的估算,选频放大电路。
第三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确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器1、熟练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基本单元电路。
2、正确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集成运放的应用及两种基本电路。
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
2、熟练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1、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线性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电路的方法和应用知识。
2、练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法和积分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的结构及分析方法。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号: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控制技术》、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领悟到智能理论发展历程中所包含的深刻的科学逻辑和方法论。
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人工智能概述,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2.概括地论述知识表示的各种主要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结构化表示法(语义网络法、框架)、剧本和过程等。
3.讨论常用搜索原理,如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和消解原理等。
4.讨论一些比较高级的推理求解技术,有规则演绎系统、系统组织技术、不确定性推理和非单调推理等。
5.探讨人工智能的新研究领域,初步阐述计算智能的基本知识,包含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
6.比较详细地讨论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Agent、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控制等。
对于应用内容,根据学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
7.简要讲述人工智能语言,有Lisp语言和Prolog语言。
(根据学时需要决定是否讲授。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1.蔡自兴,徐光祐。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本科生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廉师友.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沟口理一郎、石田亨,人工智能,科学出版社,20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测量》教学大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基本要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微波电信专业选修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线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是通过课程教学、实验、示教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天线测试场的设计与鉴定准则;掌握天线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学会常规测量仪器和先进测量仪器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测量原理。
本课程是《天线原理》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应用。
《天线原理》课程完成天线基本理论的教学;《天线测量》课程完成天线基本参数测量原理和实验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绪论1学时天线场地设计与鉴定8学时天线方向图的测量2学时天线增益的测量3学时天线极化的测量6学时天线阻抗的测量4学时天线相位方向图的测量4学时天线源场测量2学时天线近场测量6学时用射电源测量天线的电参数和现代天线测量设备与系统介绍2学时(2)实验教学每个实验2小时,共计4个实验,具体内容为:1实验一:对称阵子和无源阵子天线方向图的测量实验二:对称阵子输入阻抗的测量实验三:喇叭天线增益的测量实验四:天线计划参数的测量(3)示教教学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天线的阻抗特性;微波暗室的设计与建造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必须充分理解实验测量原理,会出测量方框图,熟悉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给出测量参数的理论数值;(2)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测量条件,试验现场测量数据必须交在场指导老师审阅后方能离开实验现场;(3)做出实验报告,前一个实验报告未交者不能参加下一个实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四、考核方式独立作业或者命题考察;五、教材及参考书《天线测量》林昌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2。
(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验课程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二、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628课程中文名称:交换技术课程英文名称:TeIeCOmInterchangeTechnique课程性质:选修课程学分数:2.5学分课程学时数:40学时(32+8)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一、课程简介随着通信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标准不断出现,交换系统从单一的链路接续变为集信息交换、信息处理和信息数据可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
自80年代以来,各类交换设备层出不穷,如程控数字电路交换设备、存储转发的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设备、为适应宽带业务需求的帧中继和异步转移模式的交换设备、适应基于TCP/IP的网络的路由交换设备及处于初级阶段的光交换设备等。
因此,学习和掌握各类交换技术已经成为相应专业在校学生的迫切需要。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各类交换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交换的定义、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交换网络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现方法、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类接口电路的租用、交换系统的存储程序控制、呼叫处理过程、交换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库、信令的基础知识和NO.7信令系统、ATM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ATM交换的呼叫控制所涉及的协议过程和实现的机理、IP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技术以及光交换元件、光交换技术及发展前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交换技术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交换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为参加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教学内容:交换技术基本概念;交换技术分类;交换技术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理解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交换技术;了解交换技术发展概况。
重点:交换技术分类和交换技术的发展。
难点:步进制和纵横制交换机工作原理。
(二)电路交换教学内容:电路交换核心;电路交换接口;电路交换机的软件控制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交换网络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掌握电路交换软件组成和特点,呼叫处理程序和程序的执行管理的工作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1esofOperatingSystems)学时数:7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学时课外学时:0学时学分数:4.5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必修课。
目的:通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学习,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种类,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构造中涉及的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等各方面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在发展过程及将来引入的新技术与方法。
任务:阐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等,其中资源管理还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安全等方面内容,并将操作系统的一般原理与实际操作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机地结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及主要功能(-)掌握进程概念、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思索的预防与检测(H)掌握处理机的调度层次划分与调度、调度方法评价以及调度基本策略(四)掌握存储管理目标与几种存储管理策略(五)掌握设备与处理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缓冲技术以及设备管理基本手段(六)掌握文件系统的物理及逻辑设备的空间组织与管理、多级目录结构、文件东共享实现以及文件系统的安全与防护(七)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了解一些病毒与黑客的常用手段以及一些基本应对措施(八)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必须实现的一些基本技术(九)通过实验环节具备一定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技能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观(二)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H)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与用户接口(四)流行操作系统简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0411290课程名称(中/英文):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8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教学环境:多媒体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偏重于操作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理论分析,对其中的重要算法辅以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论;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与控制、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以及进程管理的常用算法;处理机调度的策略和处理死锁的方法;存储器管理的方案和分配算法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文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关键的数据结构;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方式,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及加载机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分析、比较操作系统实现方法优劣的基本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深入编程和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同步和互斥等;操作系统的各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原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主要内容:阐述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基本特性;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理解操作系统目标、作用和功能;。
3.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编号:本大纲主笔人: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设目的本课程是在前导验证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综合设计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的综合性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了解一般电子电路与单片机构成简单系统及简单编程的方法。
促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
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二、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设计实验分为基础型和系统型两个层次,基础型指基本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系统型指若干个模拟、数字、高频基本单元电路组成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3、学习计算机软件辅助电路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Protel 99 SE、Protel 99 PCB SE或Protel DXP进行电路设计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4、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5、拓展电子电路的应用领域,能设计、制作出满足一定性能指标或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
实验方法1、学生自学与指定设计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使用有关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3、学生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写出设计步骤,并进行初步设计;4、学生必须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后才能进行选作实验;5、教师在课内外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6、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应适当讲授。
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
附件二:部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目录《EDA应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FPGA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4)《L-Edit版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6)《MATLAB》课程(电磁场专业)教学大纲 (8)《MATLAB》课程(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大纲 (10)《MATLAB》课程(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大纲 (13)《MATLAB》课程通信专业(专科)教学大纲 (16)《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8)《电子电路设计制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1)《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3)《嵌入式系统设计制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5)《电子技术实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6)《集成电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9)《微电子实验》教学大纲 (34)《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教学大纲 (37)《EDA应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学时数:32 学分:2先修课程:《数字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考核方式:实验考核+实验报告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实践应用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对简单的数字系统进行开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字系统设计的学习兴趣。
二. 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1.数字时钟的设计学会使用Quartus II软件和verilog语言编写数字时钟程序,用Model Sim 软件进行仿真,并在实验箱上下载。
2.IC计费器的设计学会使用Quartus II软件和verilog语言编写IC计费器程序,用Model Sim软件进行仿真,并在实验箱上下载。
3.数字频率计的设计学会使用Quartus II软件和verilog语言编写数字频率计程序,用Model Sim软件进行仿真,并在实验箱上下载。
4.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学会使用Quartus II软件和verilog语言编写交通灯控制器程序,用Model Sim软件进行仿真,并在实验箱上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课程编号:001011003培训对象:(高等教育)课程性质:必修,考试总学时数:理论56学时,实践16学时学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春季学期二〇二一年二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授课对象为电子、电气等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分立元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的产生电路、运算电路和处理电路中的应用,培养学员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能力,锻炼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具备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一)思路理念《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通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着眼于学生未来任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导”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做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对模拟电子电路会读(读懂电路图)、会算(分析计算性能指标)、会选(选取合适器件)、会用(灵活用于实际电子电路),增加学科前沿内容,完善其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学员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内容设计构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沿“先分立后集成”的主体思路,教学内容由常用半导体器件、常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放大电路引入反馈对电路性能改善的分析判断、集成运放内部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稳压电源等章节组成。
在一条主线的牵引下,牵引出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结合实际科研成果和前沿学科内容,拓展模拟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激发学员自主实践的兴趣,注重引导学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
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
课程类型:实验课程
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
二、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设计单元电路引导
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通过预设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小故障,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学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Goals
The course will 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n ability. Student will be able to apply the electronic theory and thus improve the students’ hands
practically by designing the circuit unit. Also, They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by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faults in the experiments. These teaching activities will enhance
students’ ab
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三、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
实验一:示波器的使用(2学时)
a、了解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b、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c、掌握示波器面板旋钮的正确使用,掌握用示波器定量测量周期信号的方法。
实验二: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2学时)
a、了解函数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b、熟悉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面板旋钮及正确使用方法。
c、进一步掌握周期信号波形的定量测试方法,掌握用示波器测量交流信号中直流分量的测试方法。
d、掌握交流信号有效值的测试方法
实验三: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使用(2学时)
a、了解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b、加深对常用电子测量仪器性能指标的了解。
c、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d、掌握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测量方法。
实验四:叠加定理、戴维宁——诺顿等效定理的验证(2学时)
a、进一步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b、进一步掌握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测试方法。
c、进一步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d、掌握面包板的结构、使用方法、学会识别色环电阻。
实验五:一阶电路时域响应的测量(2学时)
a、进一步掌握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b、掌握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c、研究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d、电容元件的识别。
实验六:串联RLC电路时域响应的测试(2学时)
a、观测二阶RLC串联电路的暂态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b、了解二阶RLC串联电路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c、掌握电感元件的识别方法。
实验七:正弦稳态时R、L、C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的测试(2学时)
a、进一步掌握正弦稳态电路中R、L、C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b、掌握相位差的测试方法。
c、进一步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双踪测试方法。
实验八: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2学时)
a、了解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掌握网络频率特性测试的一般方法。
c、测量一阶RC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实验九: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2学时)
a、了解二阶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掌握网络频率特性测试的一般方法。
c、测量二阶RC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实验十:RLC串联谐振电路(2学时)
a、进一步理解谐振电路的谐振特点。
b、掌握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的测试方法。
c、掌握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
自学Multisim软件,并要求能够进行电路仿真。
四、考核方式
平时50%+期末操作考试50%(期末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元件识别,电路搭建、仪器使用、测量方法)
五、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崔红玲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参考资料:
1.《电路分析基础》,胡翔骏主编,高教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