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解题技巧之逆向分析思路
小学数学技巧巧用逆运算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技巧巧用逆运算解决问题数学,在小学阶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学好数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逆运算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数学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逆运算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逆运算的概念是指通过逆运算和已知条件,反推出问题的未知数。
逆运算通常是某种运算的反向操作,例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
下面,我们将逐个介绍逆运算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在小学数学中,加法是一个基础的运算。
而减法则是加法的逆运算。
当我们遇到求两个数的和或找出未知数时,可以通过减法来实现。
例如:例1: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共花费30元。
其中,他买了两种水果,一种是苹果,每个苹果2元,还买了一些橙子,每个橙子3元。
假设苹果的个数为x,橙子的个数为y,求解未知数x和y。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x + 3y = 30。
这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解得未知数。
首先,我们可以将上述方程变形为:3y = 30 - 2x,然后继续变形为:y = (30 - 2x) / 3。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给定苹果的个数x,计算出橙子的个数y。
通过逆运算,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乘法是小学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运算,而除法则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解决一些乘法问题时,可以通过除法来反推出未知数。
例如:例2:小明有一些糖果,他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了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的糖果数是10。
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解析:设小明一共有x个糖果,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 / 4 = 10。
通过逆运算除法,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得到x = 4 * 10 = 40。
所以,小明一共有40个糖果。
三、减法的逆运算——加法减法也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而加法则是减法的逆运算。
在解决一些减法问题时,可以通过加法来推导出未知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逆向解题思维
很多数学题目都要求我们从条件出发,找到其必要条件,并得出最后结论。而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逐步追溯充分条件,指导追溯到问题提出的条件为止,这就是分析法。分析法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很积极的作用,例如,将100个球放成一排,从1起查数,凡是奇数球就将其拿开,把留下的再从1起数,一样,再将奇数球拿开,这样反复下去,直到最后剩下一个球,问这个球是第一次查数时为多少?分析:如果根据第一轮的程序走,第一轮数后划掉:第二轮数后又划掉,这样下去,会因为涉及的数字太多而找出混乱,现在我们反过来是思考,最后被留下的小球在倒数第1轮必数2,倒数第2轮必数4,在倒数第3轮必数8,……。于是,倒推过去此球是16,32,64,而第一轮数是64。
⑴运用反证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反证法是通过命题给数学提出一个问题,要知道它是对是错,只需要找出满足这个命题的条件即可,就是找出使答案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而这样的例子通常是反例子。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能纠正常见错误,这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这种反证法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豁然明白,以最深入的方式了解其不成立的真正原因,锻炼了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⑷倒推练习
倒推法(还原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通过题目说阐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经过对已知条件的倒推,追根究底,直到问题解决。倒推法的训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2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并引导学生开展逆向思维,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能够运用逆向思维,全范围的解决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归源课堂,加强常规解题法的逆用一是概念、定义的逆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定义倒背如流,但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逆向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在乘法概念教学中,把3+3+3+3+2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让学生逆运用乘法概念,判断如何得到“几个相同加数”,再转变成乘法算式,冲破乘法概念狭隘化的局面。二是公式、法则的逆用,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数学中的公式很多,但学生大多只会依据“从左往右”的惯性思维解决问题。此时,在记忆公式时要强调、强化逆向追源。三是应用题中的逆向思维训练。一般而言,应用题都是通过已知条件解决问题,但有些时候却因为条件较复杂,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做题失误。如例题:“某校在植树节当天,买了两种树苗,分别是梧桐和银杏,已知银杏比梧桐多56棵,如果将梧桐先种掉4棵,这时银杏的棵数是梧桐的4倍。求两种树苗原来买了多少棵?”此题中,如果通过正向思维,定然是无从下手的,但如果能够理清数量间的运算关系,从后往前推,必要时借助线段图,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第一步,找结果:“银杏的棵数是梧桐的4倍”,找到两种树苗的倍数关系,得到两数的倍数差,即3。第二步,逆推过程:“梧桐种掉4棵”,需要加4;“银杏比梧桐多56棵”指出倍数差3所对应的数量差是60。最后,运用“数量差÷倍数差=1倍数”解决问题。通过逆向思维方式往往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很多难题也迎刃而解。
分数应用题——逆向思维解题
分数应用题——逆向思维法
一、解题思路:使用逆向思维解答的分数应用题,是指不依据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应用题。
二、例题解析:国庆期间,小明准备用3天时间做完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
第一天做了13 ,
第二天做了余下的12 多3题,第三天上午又做了余下的34 ,这时还剩下1道题没有做。
老师一
共布置了多少道数学题?
分析:这道题中的单位“1”比较多,而且难以统一,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予以还原:
根据“第三天上午又做了余下的34 ,这时还剩下1道题没有做”可以求出第二天做好后剩下的
数学题:1÷(1—34
)=4题;再由“第二天做了余下的12 多3题” 可以求出第一天做好后剩下的数学题:(4+3)÷(1—12 )=14题;最后由“第一天做了13 还剩下14题”可以求出老师
布置了多少道数学题。
三、我来试试:
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 ,第二天看了剩下的58 ,还有36页没有看。
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2、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全长的35 多50米,第二个月修了余下的13 少60米,
这时还剩下4600米没有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3、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50,如果分子、分母都减去5,得到分数23 ,这个分
数原来是多少?
4、一个数扩大32 倍,再减去23 ,然后除以2,再加上14 ,最后得数是712 ,这个数是多少?
5、桌上原来有一些苹果,爸爸吃了2个,妈妈吃了1个,后来王大妈又送来此时苹果总数的一半,接着又发现刚刚送来的苹果有一半是坏的,于是扔了,最后爷爷吃了1个剩下9个。
问原来有苹果多少个?。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小学数学一直是孩子们最头痛的科目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些应用题,由于涉及到实际问题,会让孩子们感到比较难以理解和解答。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或许可以让孩子们轻松地解决这些难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通过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什么是逆向思维呢?逆向思维是指以与常规思维相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常规思维往往是按照题目提供的信息,逐步推导出所求的答案。
而逆向思维则是从所求的答案出发,反推出题目所给的信息。
这种思维方法往往能够让孩子们以更直观、更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会被题目中复杂的描述所迷惑。
举个例子,假设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买了一些苹果和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四分之三,如果梨的个数是21个,那么苹果的个数是多少?”按照常规思维的方式,我们可能会先列出一个方程式来表示苹果和梨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然后逐步求解得出答案。
而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直接从问题的结果出发,设苹果的个数为X,梨的个数为Y,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得出X=4/3*Y,而Y=21,所以X=4/3*21=28。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出答案,省去了许多繁琐的计算过程。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逆向思维来解决数学应用题是多么的简单和直观。
家长和老师们在教孩子解题的时候,不妨尝试引导他们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在解决具体数学应用题时可以运用逆向思维之外,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逆向思维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训练方法。
通过让孩子们多接触逆向思维的解题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而加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的解题技巧2、逆向分析思路
【逆向分析思路】从题目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题里都是已知的为止,这就是逆向分析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分析法。
例1 两只船分别从上游的A地和下游的B地同时相向而行,水的流速为每分钟30米,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0米,有一天,两船又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但这次水流速度为平时的2倍,所以两船相遇的地点比平时相遇点相差60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用分析思路考虑):(1)要求A、B两地间的距离,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知道两船的速度和与两船相遇的时间。
(2)要求两船的速度和,必要什么条件?两船分别的速度各是多少。
题中已告之在静水中两船都是每分钟600米,那么不论其水速是否改变,其速度和均为(600+600)米,这是因为顺水船速为:船速+水速,逆水船速为:船速-水速,故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的和为:船速+水速+船速-水速=2个船速(实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3)要求相遇的时间,根据题意要什么条件?两次相遇的时间因为距离相同,速度和相同,所以应该是相等的,这就是说,尽管水流的速度第二次比第一次每分钟增加了30米,仍不会改变相遇时间,只是改变了相遇地点:偏离原相遇点60米,由此可知两船相遇的时间为60÷30=2(小时)。
此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3)表示:例2 五环图由内径为4,外径为5的五个圆环组成,其中两两相交的小曲边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相等(如图2.4),已知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是122.5,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圆周率π取3.14)分析(仍用逆向分析思路探索):(1)要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公式可求,但若知道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则只要用8个曲边四边形总面积除以8,就可以得到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了。
算式的解法逆向思维
算式的解法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算式解法。
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很自然地去使用正向思维,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运算,最终得到解答。
然而,逆向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答案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条件和解法。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讲解逆向思维在算式解法中的应用。
例一:寻找方程的根在解二次方程时,我们常常使用配方法、因式分解等正向思维的方法来解题。
然而,逆向思维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从已知的方程的根出发,逆向推导出方程的表达式。
例如,已知二次方程x^2 - 5x + 6 = 0有两个根分别为2和3,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推导出方程的表达式。
假设方程的表达式为(x - a)(x - b) = 0,其中a和b为未知数。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等式:(a - 2)(a - 3) = 0(b - 2)(b - 3) = 0展开上述等式,并进行整理得到:a^2 - 5a + 6 = 0b^2 - 5b + 6 = 0我们可以发现,通过逆向思维,我们成功地从已知的方程的根推导出了方程的表达式,进而可以求解方程的解。
例二:逆推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数列中,我们常常需要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正向思维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逐个推导出通项公式。
然而,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数列的某一项推导出通项公式。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第三项为8,公差为2。
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从已知的数列的某一项开始,逆推出通项公式。
设公式的形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为数列的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3 = a1 + 2d = 8通过解上述等式,我们可以得到a1 = 4 - d因此,通项公式为:an = (4 - d) + (n-1)d = 4 - d + nd - d通过逆向思维,我们成功地从已知的数列的某一项推导出了数列的通项公式,方便我们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逆向思维是指通过反向思考或者从一个问题的反方向进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解析逆向思维的实际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遇到的难点之一。
应用题需要学生具备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而逆向思维正是帮助学生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考虑反方向:逆向思维要求学生不光从已知条件出发,还要从未知条件出发,考虑问题的反方向。
通过寻找问题的反向思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题思路。
2. 引导推理:逆向思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从已知结论出发,逆推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3. 拓展思维:逆向思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通过逆向思维,学生可以发现问题中隐藏的规律和关联,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应用题:1. 引导学生反向思考: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反向思考的引导问题,鼓励学生反向思考问题,例如:“如果不知道结果,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
3. 进行"反向推断":在解决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一些需要通过反向推断的问题,让学生从结果出发,逆向推断问题的解决途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4. 进行逆向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特地设计一些逆向思维训练题目,帮助学生通过练习逆向思维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帮助我们跳出常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逆向思维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孩子们巧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本文将探讨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方法,并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们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应对数学问题。
1. 从结果出发逆向思维的第一步是从结果出发,即首先确定问题的结果,然后逆向思考如何得到这个结果。
在一道问题中给出了两个数的和,让孩子们求出这两个数,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孩子们先假设其中一个数是已知的,然后通过计算来求出另一个数,从而得到结果。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更简单、更快捷的解决方法。
2. 反向推理逆向思维还可以通过反向推理来解决问题。
当孩子们遇到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尝试采用反向推理的方法,即从问题的终点开始逆向思考,看看问题的求解过程是否可以反过来进行。
在一道问题中给出一个结束的条件,让孩子们逆向思考如何通过逐步推理得出这个结束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 负向假设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例子来说明逆向思维的应用方法。
例题1:小明有一枚硬币,他将这枚硬币放入一个盒子里,然后在盲目的情况下将盒子摇匀,随机取出一枚硬币,问小明取出的是正面朝上的硬币的概率是多少?解析:传统思维下,在这道题中我们可能会首先考虑摇匀之后正反面朝上的硬币的概率,然后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但是如果我们采用逆向思维,即从结果出发,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求取盒子中的硬币中有多少是正面朝上的。
这样,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在盲目摇匀之后无论如何取出的硬币都是随机的,所以盒子中正面朝上的硬币的概率就是硬币的正面的面积与硬币的总面积之比,即1/2。
小红手里有一根长度为12厘米的绳子,她想要将绳子剪成两段,使得其中一段的长度是另一段的三倍,问她应该怎么剪?这两段的长度各是多少?传统思维下,在这道题中我们可能会直接设一段绳子的长度为x,然后通过数学方程求解得到另一段的长度。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逆向思维是指通过反向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中,逆向思维常常能帮助我们巧解应用题,尤其对小学生来说,逆向思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逆向思维的概念逆向思维是指把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反向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按照问题的提法去寻找解决方法,而逆向思维则是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再找到问题的提法。
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隐藏在问题背后的规律,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1. 逆向推理法逆向推理法是指通过反向的推理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先假设题目中的条件不成立,然后通过反向推理找到题目的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道题目:“班上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那么班上有多少名男生?”我们可以先假设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不是2:3,而是其他的比例,然后通过逆向推理来得到正确的答案。
逆向追溯法是指通过追溯问题的根源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先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通过逆向追溯来找到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有一些钱,他花去三分之一后剩下180元,他又花去剩下的一半后还剩下多少元?”我们可以通过逆向追溯来找到小明最初有多少钱。
逆向验证法是指通过反向验证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先验证题目的反面条件,然后通过逆向验证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布料长8米,可以做成2条长5米的裤子和1条长3米的裙子,还可以做成多少米的围巾?”我们可以通过逆向验证来计算出布料可以做成多少米的围巾。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小朋友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
有些聪明的小朋友,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
由于从出口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乘算。
(一)从结果出发逐步逆推例1一个数除以4,再乘以2,得16,求这个数。
(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最后再乘以2得16,可看出,在没乘以2之前的数是:16÷2=8在没除以4之前的数是:8×4=32答:这个数是32。
*例2 粮库存有一批大米,第一天运走450千克,第二天运进720千克,第三天又运走610千克,粮库现有大米1500千克。
问粮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现有大米1500千克,第三天运走610千克,可以看出,在没运走610千克之前,粮库中有大米:1500+610=2110(千克)在没运进72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2110-720=1390(千克)在没运走45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1390+450=1840(千克)答:粮库里原来有大米1840千克。
*例3 某数加上9后,再乘以9,然后减去9,最后再除以9,得9。
问这个数原来是多少?(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最后除以9,得9,看得出在除以9之前的数是:9×9=81在减去9之前的数是:81+9=90在乘以9之前的数是:90÷9=10在加上9之前,原来的数是:10-9=1答:这个数原来是1。
*例4 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计划行军498千米,头4天每天行30千米,以后每天多行12千米。
数的逆运算和逆向思维
数的逆运算和逆向思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求逆运算来解决。
逆运算指的是将一个运算的结果反向操作,从而得到原来的数值。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逆向思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数的逆运算和逆向思维展开探讨。
一、逆运算的定义和运用逆运算是指对一个运算进行反向操作的过程。
在数学中,常见的逆运算有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逆运算、乘法的逆运算和除法的逆运算。
下面以加法和减法为例,介绍逆运算的定义和运用。
1. 加法逆运算加法逆运算是指将已知的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进行反向操作,从而得到其中一个已知的数。
例如,已知等式2 + x = 5,我们可以通过加法逆运算求解x的值。
通过将等式两边进行逆运算,即将等式两边都减去2,可以得到x = 3的解。
2. 减法逆运算减法逆运算是指将已知的两个数相减的结果进行反向操作,从而得到其中一个已知的数。
例如,已知等式x - 3 = 7,我们可以通过减法逆运算求解x的值。
通过将等式两边进行逆运算,即将等式两边都加上3,可以得到x = 10的解。
逆运算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逆运算,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等式,进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二、逆向思维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逆向思维是指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逆向思维常常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 逆向推导通过逆向推导,我们可以从结果出发,逐步倒推出问题的解决路径。
举例来说,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时,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如何得到该数的平方。
例如,要计算25的平方,我们可以想到25可以表示为5乘以5,所以25的平方就等于5乘以5的结果,即25。
2. 逆向分析逆向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中分解出局部的解决方法。
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的整体出发,通过逆向思维逐步分解,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例如,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时,我们可以通过逆向分析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等式,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逆思维与逆运算
小学数学中的逆思维与逆运算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求逆思维,它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
它打破常人的习惯思维(又叫思维定势)的路子,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而导致独特的创新的思维效果。
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与逆思维和逆运算有关,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直向思维,极易在这些地方遇到障碍。
一、小学数学的运算只有加减乘除四种,其中加与减、乘与除互为逆运算。
每种运算的各部分量间包含着许多逆思维,学生极易弄错。
①加数 + 加数 = 和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 = 差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②因数×因数 = 积 一个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 = 商 被除数 = 除数×商除数 = 被除数÷商许多问题与它有关:1、 运算正确性的检验。
利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
2、 解方程时方程的化简变形。
例解方程12.5 – 3x = 2.5,生易变成 3x = 12.5 + 2.59x = 3 生易变成 x = 9÷33、几何图形的逆计算。
例圆锥的体积 v =31∏r 2h 当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半径求圆锥的高时,需要进行逆思维和逆运算:h =3v÷(∏r 2),有部分学生错误地按h = v ÷31(∏r 2)来计算。
二、文字题或应用题的条件有时时就较易明白。
例如①“3比一个数的30﹪少0.3,求这个数”,换个方向想:“一个数的30﹪比3多0.3”,意思就清楚些。
②“小明看了38页书,恰好是全书的51”,反过来说是:“全书的51是38页”就易想。
三、有些应用题条件较多,数量关系复杂,顺向思维较难找到突破口;如从问题入手,反过来想:要求……,必须先求……和……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需20天,乙独做用的时间比甲少25﹪,丙独做每天能完成全部工程的110。
小学数学应用题《逆向分析思路》解题
【逆向分析思路】从题目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题里都是已知的为止,这就是逆向分析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分析法。
例1 两只船分别从上游的A地和下游的B地同时相向而行,水的流速为每分钟30米,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0米,有一天,两船又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但这次水流速度为平时的2倍,所以两船相遇的地点比平时相遇点相差60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用分析思路考虑):(1)要求A、B两地间的距离,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知道两船的速度和与两船相遇的时间。
(2)要求两船的速度和,必要什么条件?两船分别的速度各是多少。
题中已告之在静水中两船都是每分钟600米,那么不论其水速是否改变,其速度和均为(600+600)米,这是因为顺水船速为:船速+水速,逆水船速为:船速-水速,故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的和为:船速+水速+船速-水速=2个船速(实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3)要求相遇的时间,根据题意要什么条件?两次相遇的时间因为距离相同,速度和相同,所以应该是相等的,这就是说,尽管水流的速度第二次比第一次每分钟增加了30米,仍不会改变相遇时间,只是改变了相遇地点:偏离原相遇点60米,由此可知两船相遇的时间为60÷30=2(小时)。
此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3)表示:例2 五环图由内径为4,外径为5的五个圆环组成,其中两两相交的小曲边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相等(如图2.4),已知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是122.5,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圆周率π取3.14)分析(仍用逆向分析思路探索):(1)要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公式可求,但若知道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则只要用8个曲边四边形总面积除以8,就可以得到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了。
如何用逆向思维解数学题共4页word资料
如何用逆向思维解数学题一、反问题程序反问题程序是逆向解题的一种表现之一,在运用反问题程序解题时,关键是抓住题目中所提的问题,把原问题逆转后代入题目中反程序思考。
当然,在利用反问题程序的思维方式解题时,对题目的针对性较强,但此种方法只要一适合解所给题时,往往是简单快捷。
例1:100个士兵站成一行,自1起报数,凡报奇数者离队,留下的再次自1起报数,凡报奇数者又离队,这样反复下去,最后留下一个士兵,问这个士兵第一次报数为多少?解法探求:若按问题的原程序,第一轮报数后划掉被淘汰者,第二轮报数后又划掉被淘汰者,如此下去,没有几轮就搅昏了阵线。
现我们转换一种思维方式,把原问题逆转变为了“这个士兵最后一次报数为多少?”易知其在倒数第1轮必报2,在倒数第2必报4,在倒数第3轮必报8,极易得出,倒推回去此兵依次报的是16、32、64。
则第一轮报数为64。
可见在解决类似上面所给问题时,首先应判断能否用反问题程序来解,即由题目中所给问题的可逆性,思考逆转后的问题有什么结果,能否推解到原问题中。
因而,可用以下示意图来表示其解题思路:二、反条件结论这种逆向解题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表现在对所给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否定后再思考,采取“变过去再变回来”的模式。
然而在运用此类逆向思维解题时,一定要深刻认识进行变动后的题目,即弄清它们的反面意义,确保“变回来”之后是原命题之解。
1、求补法当题目条件本身复杂,或直接根据题目条件求解困难时,可考虑在与原题条件相反的条件下求解,将所得结果取其反面,便回到了原题条件下的结论,此法即为求补法。
它们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解法探求:至少有一方程有实根包括七种情况,分别讨论它们的判别式比较费事,而题目条件“至少有一个存在实根”的反面是“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根”,这反面条件情况单纯,故若改为在反面条件下解出m的取值范围,便可简捷地以其补集作为原来题目的解。
这种思维方法思路清晰,用它解决相关问题时可避免正向思考所带来的大量麻烦。
巧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通力
巧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通力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面对着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候能够巧用逆向思维,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下将介绍几种巧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一、反向观察反向观察就是从最后的答案出发,逆推回推导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例如,一个数学问题可能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可以先从答案开始,反向观察分析每个因素对答案的影响,逐一列举出来,然后进行求解。
例题:一根木棍割成两截,它们的比例是2:3,问这根木棍原来的长度是多少?解题思路:从答案出发,设木棍的长度是x,那么割成两截的长度分别是2x/5和3x/5。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2x/5+3x/5=x,求解得到x=5。
所以,这根木棍原来的长度是5。
二、倒推思维倒推思维是指从一个结果出发,反向推导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
在数学题目中,倒推思维常常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时,我们常常需要倒推出未知数的值,然后再通过检验确定答案是否正确。
例题:已知x和y都是非负整数,且满足x2+y2=49,求x和y的值。
解题思路:可以先列出所有可能的非负整数x和y的值,然后逐一验证是否满足x2+y2=49。
但是这个方法显然非常繁琐,可以通过倒推思维来简化问题。
可以先判断出x和y的范围:因为x和y都是非负整数,所以x和y的取值范围在0~7之间。
然后,根据x2+y2=49的条件,可以计算出49减去每一个非负整数的平方根,如果剩下的结果是完全平方数,那么就说明这个非负整数是x或y的取值之一。
通过这种方法,求出的x和y的值分别为5和2,或者2和5。
三、拆分思维拆分思维是将原问题拆分为多个小问题进行求解,在求解小问题的基础上,再逐步合并得到最终的结果。
这种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解决统计问题时,可以将总体数据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分别对每个小组进行分析。
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析
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析逆向思维是指通过从结果反推产生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解题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就是一些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探析。
1.题目转换:逆向思维常常从反面看问题。
有时候,我们需要把题目用逆向思维重构,然后找到新问题的解答,最后根据结果反推题目的答案。
例如:15个学生中有9个人喜欢打篮球,那么不喜欢打篮球的人数有多少个?由于题目给出的是喜欢打篮球的人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15-9=6 来得到不喜欢打篮球的人数。
2.数轴思维:逆向思维在数轴上表现为反向移动。
数轴思维常常用于解决数值差异问题。
例如:不太圆的圆轮的直径约为 1.4 米,那么它的半径应该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数轴思维将 1.4 变换为 1.4÷2=0.7,即直径为 0.7 米,然后根据圆周率计算出半径为 0.35 米。
3.正反思维:逆向思维可以让我们正反思维并行,从而从及其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10 个部分,那么每个部分应该有多少层?我们可以正向思考,即将蛋糕的总层数除以 10。
由于一层蛋糕上下两部分的样式相同,所以最终答案为(1+2+3+...+10 ) ÷ 10=5.5。
但我们也可以从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如果每个部分都有 5 层,那么整个蛋糕就有 50 层,刚好平均分成 10 份。
4.组成法:逆向思维常常从组成物品出发,确定整体,再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某班级发布了一张照片,由于露出了一部分,所以学生数未知。
但是我们知道:这张照片上有 8 个女生和三个男生。
从这些信息出发,我们可以假设这个班级有 n 个学生,由于这个班级是满班,所以 3+n=11,而8+n就是女生的数量。
通过求解方程组(3+n)+(8+n)=n,则可得出这个班级总人数为16人。
综上所述,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处理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巧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通力
巧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通力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的角度切入问题,通过逆向思考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问题中,巧用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法,从而提升解题能力。
以下是巧用逆向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一些方法:1.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逆向思维方法。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先假设答案是错误的,然后通过推理和逻辑推断找出错误之处,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
对于一个等式问题,学生可以先假设答案错误,然后通过代入数值或运用性质来证明,直到找到正确的解答。
2. 逆向推理:逆向推理是指通过逆向思考问题,从已知的结论或条件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关键步骤或解答。
对于一道几何证明题,学生可以先从结论反推,找到可以构成该结论的条件或步骤,以此为基础进行证明。
3. 反向假设:学生可以利用反向假设的方法,假设问题条件中的某个条件不成立,然后观察该条件对问题解决是否产生影响。
如果条件不影响问题的解法,说明该条件是多余的;如果条件会导致问题无解或无法得到正确解法,则问题的解法必须依赖该条件。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对问题条件的理解,找出问题条件的关键性。
4. 逆向迭代:逆向迭代是指从问题的最终目标或结果出发,逐步迭代地逆向计算出问题的各个步骤或中间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步骤,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一道复杂的数学推理题,学生可以从结论出发,逆向计算出构成此结论的各个中间步骤。
5. 反向倒推:反向倒推是指从问题的终点出发,逆向地分析每一步的可能情况,并逐步倒推回起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设立求解目标,分析问题的不同路径和可能性,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优路径。
对于一道较长的计算题,学生可以从结果出发,逆向计算,找到最早出现的操作或条件,并优化计算过程。
通过巧用逆向思维,学生可以拓宽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逆向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逆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逆向思维解小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着手点
逆向思维解小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着手点西湖镇中心学校邱育成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教学原则被广泛使用。
在某些问题顺推不行的情况下要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的情况下,考虑间接解决,从而发现解题思路。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但是如果我们能灵活应用逆向思维这一“武器”,也许更多的学生能“大彻大悟”。
运用一种方法,一个原则,都需找到着手点:即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运用。
我现在就来谈谈逆向思维在解小学两步应用题中的着手点。
一、从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着手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有一部分题目是求两个数之和,两个数之差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入手,来分析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是直接告诉我们,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果园卖出38箱苹果,每箱可买42元,还卖出1300元梨。
苹果和梨一共卖了多少元钱。
我们先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苹果卖了多少元,第二个条件是梨卖了多少元)。
而哪个条件是直接告诉我们的?(梨卖了多少元)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苹果卖了多少元)但我们能不能求出来?(可以)所以,我们第一步只要求什么(只要求苹果卖了多少元)然后,再请同学列式解答问题迎刃而解。
二、从求解问题缺数量关系中的某一个数量着手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中有一些题目是求解数量关系式中的一个数量,而另外两个数量,一个已知,一个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一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条件。
例如,有一道题:一个编筐专业户28天编240个筐?比原计划多编16个筐,原计划每天编多少筐?“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同学做错题的主要原因是条件与问题看上去没有关系,理解不了题意。
而我运用逆向思维引导这个学生;这是一道关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应用题,问题“原计划每天编多少筐?”在数量关系中是什么数量?(工作效率),必须强调是原计划的工作效率。
要求工作效率,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两个数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其中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工作时间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而原计划工作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第一步先要求什么?(求原计划编了多少个筐),到这思路已明确。
小学数学中的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中的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被广泛应用。
逆向思维是指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策略则是指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中的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被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方程的解。
通过将方程中的未知数代入已知条件,学生可以逆向推导出方程的解。
这种逆向思维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逆向思维,问题解决策略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种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逆向思维,学生可以从结果出发,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竞赛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中的逆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算术训练小学一年级综合算式数的比较与逆向推导
算术训练小学一年级综合算式数的比较与逆向推导算术训练:小学一年级综合算式数的比较与逆向推导在小学一年级的算术学习中,综合算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综合算式要求我们在已知条件下进行计算,并通过比较数的大小与逆向推导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数的比较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数的比较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比较符号在算术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比较符号,如“<”、“>”和“=”等。
这些符号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比较数的大小。
例如,我们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使用“<”、“>”和“=”符号:- 如果一个数小于另一个数,我们可以使用“<”符号表示。
例如,3< 5,表示3小于5。
- 如果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我们可以使用“>”符号表示。
例如,5 > 3,表示5大于3。
- 如果两个数相等,我们可以使用“=”符号表示。
例如,3 = 3,表示3等于3。
2. 比较数的大小在进行数的比较时,我们需要根据数的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
比较数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数位上的数字来实现。
例如,我们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从最高位(百位、十位或个位)开始比较。
如果在该数位上的数字相同,则逐位向低位继续比较;如果在某个数位上的数字不同,那么这个数位上的数字大的数就大。
3. 实例分析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为例,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问题:比较12和34的大小。
解决方法:首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字,1和3不相同,所以十位上的数字大的数就大,即34大于12。
二、逆向推导除了数的比较,综合算式中的逆向推导也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逆向推导要求我们通过已知条件来确定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问题。
1. 逆向推导的方法在逆向推导中,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或推理来确定未知数的值。
常用的逆向推导方法有代入法、逆运算法和逻辑推理法等。
- 代入法:将已知条件中的数值代入到算式中,通过计算得出未知数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向分析思路】从题目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题里都是已知的为止,这就是逆向分析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分析法。
例1 两只船分别从上游的A地和下游的B地同时相向而行,水的流速为每分钟30米,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0米,有一天,两船又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但这次水流速度为平时的2倍,所以两船相遇的地点比平时相遇点相差60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用分析思路考虑):
(1)要求A、B两地间的距离,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知道两船的速度和与两船相遇的时间。
(2)要求两船的速度和,必要什么条件?
两船分别的速度各是多少。
题中已告之在静水中两船都是每分钟600米,那么不论其水速是否改变,其速度和均为(600+600)米,这是因为顺水船速为:船速+水速,逆水船速为:船速-水速,故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的和为:船速+水速+船速-水速=2个船速(实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3)要求相遇的时间,根据题意要什么条件?
两次相遇的时间因为距离相同,速度和相同,所以应该是相等的,这就是说,尽管水流的速度第二次比第一次每分钟增加了30米,仍不会改变相遇时间,只是改变了相遇地点:偏离原相遇点60米,由此可知两船相遇的时间为60÷30=2(小时)。
此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3)表示:
例2 五环图由内径为4,外径为5的五个圆环组成,其中两两相交的小曲边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相等(如图2.4),已知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是122.5,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圆周率π取3.14)
分析(仍用逆向分析思路探索):
(1)要求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根据题意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曲边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公式可求,但若知道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则只要用8个曲边四边形总面积除以8,就可以得到每个小曲边四边形的面积了。
(2)要求8个小曲边四边形的总面积,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
8个小曲边四边形恰好是圆环面积两两相交重叠一次的部分,因此只要把五个圆环的总面积减去五个圆环盖住的总面积就可以了。
(3)要求五个圆环的总面积,根据题意需要什么条件?
求出一个圆环的面积,然后乘以5,就是五个圆环的总面积。
(4)要求每个圆环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已知圆环的内径(4)和外径(5),然后按圆环面积公式求就是了。
圆环面积公式为:
S圆环=π(R2-r2)
=π(R+r)(R-r)
其思路可用下图(图2.5)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