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敏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节课孙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撤,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1.学情把握确凿,难点重点处理得当。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但是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要比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去的策略要大得多,因为从条件想去属于顺向思维,学生有丰盛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可以鉴戒,而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这种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而且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也没有详尽实践,刚开始学习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孙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思路的引领上,难点就定位在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新策略解决问题,处理十分合理有用。
2.教学思路清撤,教学策略使用得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撤,围绕形成思路这个重点,通过两次体验、两次回顾,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及时总结归纳新思路的方法与特点,从而使新策略由暗到明逐步清撤最终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为从问题想起策略难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课堂中自我生成,相反,已有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还会对新策略的学习产生干扰,孙老师加大了引领的力度,如分析数量关系,回顾反思等,孙老师都能及时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导,孙老师先扶后放,注意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新策略应该怎样去想以及这样想又什么好处。
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孙老师引领学生两次体验,共同学习。
第一次体验是解决“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由于“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孙老师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然后组织交流,分析数量关系这个重点环节,教师放缓教学节奏,引领学生一步一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展开思考。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10月29日上午,学校领导分配到四个学校的教学和学习社区,第二个教学和研究活动,一个早上学习两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因为它是一本新教科书,二因为我是一个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掌握可能不够准确,所以两班老师,更不用说评价,而是向你自己收获报告。
这两个班有自己的优势,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王敏老师专注于学生解决问题,王毅老师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形成学习方法。
王敏老师这一类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中探索一些隐性的事物法则,掌握一些在学习的基础上寻找法律的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个对象逐一间隔安排的法则和所得到的量化关系,为未来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基础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例如:让学生亲自操作(放一个小方块和晶片,一个一个间隔做一个等等),一个圆圈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成一个小组等),动手绘画,计算这些活动的数量,都是为了培养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能力,值得我学习,我通常在这方面不够好。
但是我认为这一课教师说的多一点,学生说的太少,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表演,学习一点他们喜欢的知识炫耀,练习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学生表演一个好展示,所以不符合年龄的初中学生的特点?王毅老师是从出发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内容不是给学生打造空亭,学生不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从知识的条件,而且在八年级单位内10个加减法的第一课,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例子是图中有两个孩子在浇水,来了三个孩子,问了几个孩子总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条件出发(但也来了),但后来学生思维仍处于经验阶段,不知道解决隐藏在后面的问题,而且还支持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和王毅老师在处理这个内容时,他把条件的条件一个展示,每个节目一个条件,在下面标记一条红线,标记和写一个条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老师不直接产生问题,但要求学生从这些条件,你得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问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决策略的问题,这个地方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学生的指导,都值得学习,也许对于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解释到学生这是从条件,分析问题来解决的策略,教师的内容是如此不知不觉地抓住这一课的重点,突破困难,多么美妙的学习餐!学习我最大的感觉的两个教训是:如何教师只能教一种形式,如何让学生学习内在吸收的知识是根本。
三年级下解决问题例4评课稿
三年级下解决问题例4评课稿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评课稿三(上)的这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今年新教材修订后的新内容,这课看似简单,其实要上好也是不容易的。
其中可以从“条件想起”来解决问题,也可“从问题想起”。
研究要点是:只能从条件想起,还是两者都可以做。
从老师的解释来看是只要符合学生思维的都是可以教学的。
另外,如何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式也是本课中的一个教学难点。
我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陆教师的磨课流程中,从一开始的磨课中,我就感觉陆老师还是比较认真的,准备好了各种教学资料进行认真的研读。
在跟他深入探讨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经历了前后三次的试上和互动交流后,我发现他今天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完整,教学环节自然、顺畅,教学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效果较好。
对于第一次上实践课的新教师来说是不容易的了。
较好的方面有:一、教学层次分明1.小猴摘桃的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陆老师还创新的引用“小猴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线索”像侦探小说那样让学生更认真地从题中找条件。
2.理解条件的含义:这里陆老师和同学们着重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蕴含的含义是解题的一个关键,开始“从条件出发思考”的过程。
所以陆老师引领同学们对这个条件深入探讨,理解的很透彻。
3.确定思路:根据题中给出的两个条件来整理思路,在陆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的比较到位。
4.列式、列表解答:学生有了刚才明确的解题思路,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算出第二天摘的;再依次算出第三天摘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认真板书,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在实物投影上详细分析,甚至不放过表格中单位“个” 的漏写问题。
这都体现了一位新教师扎实、严谨的教学功底。
5.引导反思:比较算式和列表过程,说说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发现他们都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
并顺势揭示题目。
6.回顾反思:说说解题过程中的体会是什么?及时总结、整理。
二、练习题目,难易结合,逐层推进1.对书上习题稍作修改:天平图形逐个出现,有利于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看清条件。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10月29日上午,受学校领导指派参加“四校教学研修共同体”的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一上午学习了两节三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一因为是新教材,二因为我是任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到位,所以说对两位上课教师的课,谈不上是评课,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这两节课各有所长,各有特点,王敏老师的课侧重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王奕老师的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形成。
王敏老师这节卉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潆探索一些事物隐含的规律,系掌握一些找规律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这节课的侥学习,学生将掌握两种物体嫂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由酾此而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毋为以后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勤的策略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捃堂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动起来磉,以学生为中心,如: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正方形和へ圆片,要做到一一间隔等)纳,动笔圈一圈(一只小兔和ぴ一朵蘑菇圈成一组等),动丧手画一画、数一数等这些活鳎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媪学习的能力,这一点就很值铛得我学习,我平时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够好。
但是我觉得机这节课中教师讲的有点多,学生说的太少了,低年级的祉学生爱表现,学会了一点知识他们就爱炫耀,练习时就彡应1 / 3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把学Μ到的内容向老师、学生好好陆显摆显摆,这样不就符合低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了吗,第王奕老师上的是“从条件醵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欢”,这段内容并不是给学生颤建空中楼阁,学生不仅在日圮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驻于“从条件出发”的知识,擗而且在一年级的第八单元1ㄇ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眇中,已经渗透有关这方面的笾知识,例题是图中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走来3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箱条件出发(又走来),只不鲢过那时学生的思考还处于经验阶段,并不知道解决问题嘤时隐藏在“背后”但又支撑着问题解决所应用的策略。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实物展示、图示说明、小组讨论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参与度: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3. 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4. 课堂氛围: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也比较充分。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是存在思路不清晰、方法不正确等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
“数字化”教学向我们走来——评彭华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下面我就彭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标导读彭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学生“起点”,带领学生经历“感知策略——建构策略——内化策略”的过程,达成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借助平台的“聚焦”与“互助”等功能,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同伴互助学习,进一步进行生命化课程资源开发。
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教材解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列表和画图来解决问题,对这两种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而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意识与感受。
学生从第一段无序列举、个别列举到第二段的有序列举、全面列举,再到第三段的切题列举、分类列举,但其基本思想不变,即把事情发生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就更容易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流程纵观全课的流程:开放导入,引出策略;核心推进,感知策略;多元变式,提升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事无巨细地讲解,也没有不负责任地放手,而是引导学生整理信息、操作活动、选择策略、尝试列举、讨论思路、优化策略,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一一列举”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策略体验。
学生从无意识地列举到有意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转识成智,实现策略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教学特色1.策略价值,彰显自然。
在策略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悟到策略的价值,当他们体会到学习的这种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价值的时候,学习兴趣和热情自然就产生了。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节课孙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1.学情把握准确,难点重点处理得当。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但是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要比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去的策略要大得多,因为从条件想去属于顺向思维,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可以鉴戒,而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这种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而且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也没有具体实践,刚开始学习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孙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思路的引领上,难点就定位在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新策略解决问题,处理十分合理有效。
2.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策略使用得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围绕形成思路这个重点,通过两次体验、两次回顾,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及时总结归纳新思路的方法与特点,从而使新策略由暗到明逐步清晰最终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为从问题想起策略难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课堂中自我生成,相反,已有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还会对新策略的学习产生干扰,孙老师加大了引领的力度,如分析数量关系,回顾反思等,孙老师都能及时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导,孙老师先扶后放,注意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新策略应该怎样去想以及这样想又什么好处。
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孙老师引领学生两次体验,共同学习。
第一次体验是解决“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由于“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孙老师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然后组织交流,分析数量关系这个重点环节,教师放缓教学节奏,引领学生一步一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展开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评课稿一、前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评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评课,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评课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评课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评课中常见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2. 学生参与度低3. 教学方法单一4. 作业布置不合理5. 考试难度过大或过小以上几个方面是评课中常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表面看起来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拓宽教材范围: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一些相关知识点或案例。
(2)引入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 提高学生参与度针对学生参与度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课堂互动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3. 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单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在讲解知识点后可以运用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进行巩固和拓展。
(2)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知识点,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4. 合理布置作业针对作业布置不合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根据内容难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2)注重作业反馈: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5. 合理设置考试难度针对考试难度过大或过小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考试难度: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设置考试难度。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通用4篇)《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篇1我听了韦老师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节课,感触颇深。
本课书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但韦主任通过改编题目,改成学生熟悉的学生在跳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陆老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自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区理解题意,如“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张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讲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条件含义和要求的问题后,一起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列式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问题的答案。
王老师先是讲解题目的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列表和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题后有何体会。
后面大家都安排了5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问题之后再来解决问题。
体会到用这种策略解题的好处。
这节课本是学生熟悉的题目,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找到条件,利用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篇21、本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设计逐步推进的教学进程,层层推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完整地递进地经历了:体验、探索、综合应用、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经历了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
2、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者在教学例题1和例题2及相应的练习中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地设置疑问,耐心地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直到掌握能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你认为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反思,学生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进一步深化了策略。
4、课堂结束时主学生自己小结,给每个人提供了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机会,并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编写的数学问题,既富有情趣,又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本节课的解决策略,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中山小学
孔丽君
1、校园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时 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 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
?平方米
增加的 面积18 6米 平方米
8米
3米
2、教场村里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 来因扩建公路宽减少5米,这样面积减少150平 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
练一练: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 如果长和宽各增加8米,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还有别的解题方法?
练一练: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 如果长和宽各减少8米,变成一个小长方形,面积 减少多少平方米?
50×8=400(平方米) 40×8=320(平方米) 400+320=720(平方米) 720-8×8=656(平方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减少656平方米.
现在鱼池的面积 原来鱼池的面积 ?平方米 5米 减少的面积150平方 米
20米
3、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 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 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吗?6米Biblioteka ?平方米48平 方米
?平方米
48平方米 4米
练一练: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 如果长和宽各增加8米,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练一练: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
如果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40×8=320(平方米)
如果宽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50×8=400(平方米)
练一练: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要向大家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人际关系的纷争,解决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而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将会对我们走向成功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面对问题时,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和乐观。
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并且坚信问题只是暂时的困扰。
换个角度看问题,看到问题背后的机遇,将会激发我们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其次,我们应该学会分析问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这包括搞清楚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以及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将问题分解为可管理的小部分,并设定合理的时间表。
通过合理的计划,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
然后,我们需要付诸行动。
计划再好,不执行也只是纸上谈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努力、行动起来。
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能放弃,要继续努力推动解决问题的进展。
只有勇于跨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
解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检视自身的行动和策略,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解决方法不是最优的,我们应该勇于反思和改进,锻炼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一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保持积极的心态、分析问题、制定计划、付诸行动和不断反思和调整。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运用这些策略,勇敢面对问题,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谢谢!。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1今天下午,特级教师朱xx工作室走进xx小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卫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学生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踊跃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一课给我的启示颇多。
学生在学习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已经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具备了学习“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思想基础。
卫老师的课堂从一包棒棒糖开始,这是给课中表现好的孩子的奖品。
别以为这只是一个奖品,这里它也引发了一个数学问题,“猜一猜里面有多少根”顿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有各的猜测。
当卫老师再给了一个提示,“比他猜的24根少2根”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
生活中的例子给了孩子们无穷的求知欲,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轻松愉悦的课堂就从这里开始了。
例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初步获得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体会。
小猴第一天摘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学生读题以后,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上面。
教师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说说对这个条件的理解,把比较概括的已知条件尽量说具体、说详细。
出于对已知条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充分理解,多数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解题主张,很自然地依次计算第二天、第三天……各摘多少个桃。
这些想法,不是教材或别人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根据条件向问题推理的结果,是分析数量关系的结果。
卫老师适时引导孩子讨论:说一说先根据()和(),求出(),再根据()和()求出(),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学会自己分析问题。
卫老师提供了教材中的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同时也鼓励孩子们能用自己的第三种解决这个问题。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解题的体会,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策略不可缺少的环节。
“从条件想起,向问题一步步靠拢”应该是所有学生的共识。
让孩子们体会自己是从条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得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感受像这样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是一种教学评价方法,旨在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这种评课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思维过程和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中,教师会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并通过记录和观察来评估学生的表现和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评估目标:在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
这可以包括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和效果以及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等。
2. 设计评估工具:教师需要设计评估工具,以帮助记录和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这可以包括观察记录表、评估表格或者学生自我评估工具等。
评估工具应该具备明确的评估标准,以便教师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表现。
3. 观察学生的表现:在评估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这包括他们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效果等。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交流、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及回顾学生的作品等方式来收集信息。
4. 分析和评估学生的表现:教师在收集到学生的表现信息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效果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评估工具中的评估标准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策略。
这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困难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整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反思,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学习成果。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第一篇: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10月29日上午,学校领导分配到四个学校的教学和学习社区,第二个教学和研究活动,一个早上学习两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因为它是一本新教科书,二因为我是一个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掌握可能不够准确,所以两班老师,更不用说评价,而是向你自己收获报告。
这两个班有自己的优势,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王敏老师专注于学生解决问题,王毅老师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形成学习方法。
王敏老师这一类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中探索一些隐性的事物法则,掌握一些在学习的基础上寻找法律的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个对象逐一间隔安排的法则和所得到的量化关系,为未来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基础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例如:让学生亲自操作(放一个小方块和晶片,一个一个间隔做一个等等),一个圆圈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成一个小组等),动手绘画,计算这些活动的数量,都是为了培养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能力,值得我学习,我通常在这方面不够好。
但是我认为这一课教师说的多一点,学生说的太少,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表演,学习一点他们喜欢的知识炫耀,练习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学生表演一个好展示,所以不符合年龄的初中学生的特点?王毅老师是从出发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内容不是给学生打造空亭,学生不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从知识的条件,而且在八年级单位内10个加减法的第一课,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例子是图中有两个孩子在浇水,来了三个孩子,问了几个孩子总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条件出发(但也来了),但后来学生思维仍处于经验阶段,不知道解决隐藏在后面的问题,而且还支持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和王毅老师在处理这个内容时,他把条件的条件一个展示,每个节目一个条件,在下面标记一条红线,标记和写一个条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老师不直接产生问题,但要求学生从这些条件,你得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问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决策略的问题,这个地方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学生的指导,都值得学习,也许对于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解释到学生这是从条件,分析问题来解决的策略,教师的内容是如此不知不觉地抓住这一课的重点,突破困难,多么美妙的学习餐!学习我最大的感觉的两个教训是:如何教师只能教一种形式,如何让学生学习内在吸收的知识是根本。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2014年10月24日,听了我校青年教师的第三次校内磨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者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完整,教学流程顺畅,教学时间分配基本合理,教学效果好。
,是一节成功的课。
主要优点有:一、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本课知识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由于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教者在知识目标的定位上根据教材特点,定位于“初步学会”,有“策略”意识,正确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能力目标定位与“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辨证地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落到了实处,不是穿靴带帽的形式主义。
情感目标定位于“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学中的师生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
二、大胆重组教材,切合学生认知水平。
原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的是倍数关系的替换问题,大小杯子容量之间是倍数关系,学生容易理解“为什么要替换”和“怎么替换”这两个基本思路,替换中,大小杯子之间有几倍关系,大杯就能用几个小杯替换,替换后总量不变。
但是,例1后的“练一练”第一题却出示了一道相差关系的替换问题,倍数关系的替换方法还未完全理解,就进行变式,学生很茫然,无所适从。
教者大胆地进行了教材重组,例1教学完以后,补充巩固题,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内容,替换的方法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然后,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变化成相差关系的替换题,原有基本情节未变,改变条件,原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需要修正,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该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篇一」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列举)》评课稿一、优点:1、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完整,符合解决问题课型特征。
从现实情境出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22根围一个长方形,引出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尝试,即有序列举,再探究这样列举的好处,即不遗漏不重复。
然后比较得出长与宽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解决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联系以前学过用过的列举方法,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策略。
这里学生经历了理解题意、寻找方法、发现策略、反思策略、运用策略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解决问题课型的流程与特征。
2、课件、板书清晰有效,较好地发挥了辅助作用。
本课的课件制作较为精细,充分发挥ppT的优点,特别是几种不同长宽的长方形呈现,让学生清楚的看出面积与长与宽的直观关系,降低理解地难度。
板书设计也较为合理,该写的写(那张表格、有序不遗漏不重复等关键词),该省的省,体现了让重难点留在最重要的位置的宗旨。
3、教师语言相对精练,问题设计较为合理。
本课中教师的话虽不少,但不算罗嗦,比如说:22根是它的`什么?列举时一般要从小的数开始。
有序的列举有什么好处?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到16:20就停了?理解“每两天”的意思等等。
当然也有时学生可以说的,老师可能急了点,把学生的话讲了。
二、建议:1、充分理解教材调整的意图,为何将原来的18根改为22根?为何将原来列举结束后再问的“怎样围最大”直接放在题目中出示?22根相对于18根,可能会让学生更容易想到从1想起,因为11=10+1。
而将问题早揭示,更体现策略的价值,我们为什么要一一列举?是为了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有序列举后,使得长宽与面积的关系更清楚,更利于寻找规律。
2、回顾与反思还可进一步。
除了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一一列举策略的好处,还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使用该种策略?3、最后一题还可以进行挖掘。
我们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答案,在列举的过程中也应优化,既可写中文,也可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更可体现策略的优越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评课单位:呼兰区腰堡中心校教师:杨林一.准备题,初步体会画图策略。
课的开始,施老师先出示了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观察,什么发生变化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长增加,宽没变,面积增加。
能通过看图来发现面积的变化情况。
通过直接感受面积变化发现图形的巨大优势,从而初步体会通过画图看面积变化比较清晰,体会侧略。
二.仔细审题,突出画图优势。
在例1进行教学时,施老师先放手让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发现有面积变化,看文字有点不太清楚,想到画图。
学生先尝试画图,交流画图的过程,明确画图就是读题的过程,要把题目中的条件全部表示出来,看图读题,突出画图优势,图形的面积变化看的更加清楚,体会画图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例题的教学来体现画图的优点,能直观地表达题意,清楚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
而后进行画图的专项训练。
通过画图,让学生感悟到其作为策略的价值,学会有序推理和抽象思维,从而寻找到计算面积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运用中加深理解。
通过例1的教学,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关键环节,自然有了练习掌握画图方法的需求,因此教师通过例2和想想做做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画图和读图训练,在练习中掌握画图的方法,在运用中体会画图侧略的优越性,在运用中得到提高。
施老师对图形的画法和看图的方法等都作出了详尽的指导。
四.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施老师注重让学生说线段图是怎样画的,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
汇报方法时,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是怎样想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吗,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吗,充分鼓励学生来说思路,说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让学生动手画图,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学中体现策略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该策略的需要,培养策略意识;通过方法与技能训练,应用策略真正去解决问题。
如果不是那么着急,让学生多说一说,尤其是看图多说一说,看图读图,看图分析条件问题,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看图解答题目,体会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
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能力也更强了。
北师大版三级下册说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说课解决问题的策略(1)我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可以解决的问题。
借助学生可能提到的“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生成如书本65页上的表格,并合作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个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设计意图:“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
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合理选择相关信息列表整理,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
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这样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
】2、感受列表的价值(1)围绕“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
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反馈。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而求出小华买5本用去的价钱;或直接从小华买5本需要的钱中反推出要先求出每本的价钱。
结合这些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列式计算出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通过不同检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3)教师提出“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这个问题时,逐步引导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在两个问题都解答以后,还让学生根据解答的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进一步体会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感受表格清晰地整理了这些对应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
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每本练习本的单价是相同的;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练习本的单价;买的练习本多(少),用的钱也多(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评
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节课孙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1. 学情把握准确,难点重点处理得当。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策略,但是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要比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去的策略要大得多,因为从条件想去属于顺向思维,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可以鉴戒,而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这种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而且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也没有具体实践,刚开始学习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因此孙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思路的引领上,难点就定位在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新策略解决问题,处理十分合理有效。
2.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策略使用得当。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孙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围绕形成思路这个重点,通过两次体验、两次回顾,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及时总结归纳新思路的方法与特点,从而使新策略由暗到明逐步清晰最终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为从问题想起策略难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课堂中自我生成,相反,已有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还会对新策略的学习产生干扰,孙老师加大了引领的力度,如分析数量关系,回顾反思等,孙老师都能及时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和方法上的指导,孙老师先扶
后放,注意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新策略应该怎样去想以及这样想又什么好处。
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孙老师引领学生两次体验,共同学习。
第一次体验是解决“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由于“最多剩下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孙老师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然后组织交流,分析数量关系这个重点环节,教师放缓教学节奏,引领学生一步一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展开思考。
在经历第一次体验后孙老师随即引导学生展开回顾,使学生对新策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次体验解决“最少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使学生再次经历理解问题,得出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的过程,进一步积累从问题想起的解题经验。
经历两次体验,孙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全面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明白从问题想起要抓住什么去想,怎样去想,并且感悟到这样去想有什么好处,从而使学生对新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整节课,学生思考从跟着老师走到会自觉运用,没有花哨的形式,而是积极的思考,由于引领到位,突显了新思路,新方法,所以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像一盏明灯,指引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