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2b463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0.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s。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1 h=60 min=3600s. 1s=1/60min=1/3600h.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停表来计时.3.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1 km=103 m 1m=10-3 km1 dm=10-1 m 1m=10dm1 cm=10-2 m 1m=102cm1 mm=10-3 m 1m=103mm1 μm=10-6 m 1m=106μm1 nm=10-9 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1)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刻度尺;(2)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多大、分度值是多少;(3)刻度尺平行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和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准确数、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中都存有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只能尽量地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错误是因为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等引起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消除的。
5.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6.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能够任意选择的,但不能把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为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8.速度的公式:v=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9.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c6773ddd36a32d73758193.png)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
①、定义: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假定性(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任意性(除了研究对象本身,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 、千米km;
t→时间→秒s 、小时h ;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t=s/v。
七年级上册科学机械运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机械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f5e0b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4.png)
七年级上册科学机械运动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1. 定义。
-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汽车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机械运动。
-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研究汽车的运动时,如果选择汽车本身作为参照物,就无法确定汽车的运动状态了。
- 特点:-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参照物一旦选定,我们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例如,在地球同步卫星的例子中,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因为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改变;但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卫星随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明确参照物。
2. 描述运动的方法。
- 我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
例如,“汽车向北行驶了5千米”,这里“向北”是方向,“5千米”是距离,通过这两个要素就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汽车相对于某个参照物(比如出发地)的运动情况。
三、运动的分类。
1. 直线运动。
- 按照运动路线的形状,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 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如,在水平传送带上匀速移动的物体,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就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知识点
![机械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b2b6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a.png)
机械运动知识点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由于外界的作用而发生的位置和姿态的变化过程。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可以按照路径的性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状态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按运动形式分为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等。
一、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物体在直线运动中,沿某一方向运动所经过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平均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
2.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定义为该时刻通过单位时间段所移动的位移。
瞬时速度= ΔS / Δt其中,ΔS为位移的增量,Δt为时间的增量。
3. 平均加速度: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率的大小。
平均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平均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平方。
4. 瞬时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定义为该时刻通过单位时间段所增加的速度。
瞬时加速度= Δv / Δt其中,Δv为速度的增量,Δt为时间的增量。
二、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在平面内沿着一条闭合曲线做匀速旋转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有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等关键概念。
速度 = 圆周长 / 时间加速度 = 速度的增量 / 时间角速度 = 弧长 / 时间2. 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场中以一定的初速度和角度斜抛出,受到重力的作用沿抛物线路径运动。
抛体运动的关键概念有初速度、运动时间、最大高度、最大水平位移等。
三、往复运动1. 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来回往复运动。
振动的关键概念有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等。
2. 波动:由于某种原因,在空间中传播起来的机械运动。
波动的关键概念有波长、周期、频率、振幅等。
以上是机械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运动的知识可以用于机械设计、工程方案的优化、动力学分析等领域。
同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也会带来更多关于机械运动的新发现和创新。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a052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b.png)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而机械运动则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机械运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因此对于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机械运动的分类、运动学基本定律、力学基本定律、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机械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以按照其性质、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路径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一个直线。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是相等的,速度保持不变。
而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不相等,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描述的路径是曲线形状的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包括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弯曲的,而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 往复运动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来回摆动的运动形式。
常见的往复运动包括弹簧振子的上下摆动、滑块的来回滑动等。
在往复运动中,物体来回摆动的频率和幅度是可以调节的。
4. 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形式。
在旋转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一个圆周,其运动状态可以由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二、运动学基本定律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定律的科学。
在机械运动的研究中,运动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运动学的基本定律。
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历的位置改变量,它是一个矢量物理量。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量,它是一个矢量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是一个矢量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cbf9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0.png)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求速度可以利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求加速度可以利用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3.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路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来求解物体的位移和时间。
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曲线路径运动。
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曲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变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的分解来求解物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时间。
5.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以其中一点为中心,围绕着一条轴进行的运动。
旋转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旋转运动和变速旋转运动两种情况。
匀速旋转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保持不变,角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变速旋转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角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在旋转运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来求解物体的角位移和时间。
6.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力学基本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压力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7d0f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7.png)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
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快慢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b46b375901020207409c89.png)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 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2680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6.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698aa4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5.png)
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定义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或特定物体内部经过分段步骤一次性完成某种运动轨迹的运动,这些轨迹由数学上的函数描述,这种运动可以理解为物体的位置改变得更加精确可控。
二、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1、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以是螺旋式直线运动或者橡皮筋式直线运动,可以用函数y=mx+b来描述。
2、曲线运动:物体沿着一种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可以用椭圆曲线、二次曲线、圆等函数来描述。
4、旋转运动:物体沿着一个原点围绕某一点多次地旋转,旋转运动可以用圆柱状式函数、圆等函数来描述。
1、关节点分析:将物体按照关节点分解,主要包括加减速机、马达、传动比、滑块等,以确定具体的机械运动过程。
2、摩擦力分析:熟悉并了解不同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包括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流体摩擦力及气动摩擦力,以确定运动物体运动效率、精度、动力损失等要素。
3、平衡力分析:熟悉并了解不同部件之间的平衡力,包括地面平衡力、重力平衡力、重量平衡力及弹力平衡力等,以确定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
4、全局分析:由关节点分析、摩擦力分析及平衡力分析得出某种机械运动机构所需要的机械参数,将模型结构及机构参数综合设计,以得出某个机械运动模型。
1、可靠:机械运动物体的轨迹和步骤是精确可控的,它不会因为人的疏忽或操作失误而造成的误差。
2、速度快:机械运动的速度比一般的人工运动要快得多,而且可以精确控制速度。
3、稳定:机械运动的步骤很精确,相对而言,比一般的人工运动更稳定,让机械运动更易于控制。
4、复杂度高:机械运动能够实现很多复杂的动作,比如曲线式运动、转式运动等,人工运动无法实现。
五、机械运动的应用1、自动化生产:机械运动多用于自动化生产,如模具运动、螺杆运动等,加快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
2、仓储设备:机械运动设备可以实现物品被快速、准确、可靠地依次运输,替换人工搬运的繁琐劳动,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率,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
3、工程制造:机械运动设备用于汽车制造、航空制造等行业,可以替代传统的机器人,实现更规范、精准的产品制造。
机械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的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0d4b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a.png)
机械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在机械系统中由于外界作用下而产生的物体运动。
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转动运动和复合运动等。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转动运动是指物体绕某一轴线旋转,而复合运动是指物体既有直线运动又有转动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运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和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4. 惯性和摩擦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摩擦是指物体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5. 转动运动的描述和分析转动运动可以用转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同时还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动能和角动量的概念来分析。
6. 复合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复合运动是指物体既有直线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可以先分别分析直线运动和转动运动,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三、机械运动的应用1.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应用在机械系统中把能量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过程,常见的机械传动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2. 发动机发动机是能源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发动机包括内燃机、蒸汽机等。
3. 汽车底盘汽车底盘是指汽车的车身框架、车轮悬挂、转向装置等部件,它们能使汽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转动运动以及复合运动。
4.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将机械系统和传感器、执行器相结合,利用反馈控制原理来实现自动化运动。
四、机械运动的潜在问题1. 惯性和震动当机械系统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物体具有较大的质量,惯性会使得物体产生较大的震动,从而影响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摩擦和磨损在机械系统中,摩擦会使得物体受到阻力,导致能量损失和零部件磨损,从而降低机械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重点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f6788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4.png)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重点知识点大全一、机械运动基本概念1.定义机械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3.确定物体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4.描述物体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的运动轨迹。
二、力和力的性质1.定义力的概念,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描述力的性质,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作用对象。
3.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包括力的合力和分力的计算方法。
4.介绍弹力、重力、摩擦力、弹簧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牛顿运动定律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2.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了解牛顿第三定律,描述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条件。
四、摩擦力和斜面上的力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特点和受力分析。
3.了解斜面上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分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与斜面的关系,包括斜面的倾角和摩擦系数。
五、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包括动能和势能。
2.应用动能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3.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描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发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时的机械能变化。
六、功和功率1.温故知新,回顾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了解功的单位和功的正负表示的意义。
3.应用功率公式计算物体的功率。
4.理解功率的概念,包括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七、简单机械1.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常见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描述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的关系。
4.应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波与声音1.理解波的概念和特点。
2.描述波的传播方式,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
3.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e629b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1.png)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简而言之,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如,汽车在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树叶从树上飘落等,都是机械运动的常见例子。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在做机械运动;反之,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就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我们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当我们说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往往是以地面上的某一固定点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则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如,两辆并排行驶且速度相同的汽车,以其中一辆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车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这两辆车都是运动的。
在实际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则是运动的;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保持相对静止,才能顺利完成加油操作。
四、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通常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公式可以写成 v = s / t 。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常用的还有千米每小时(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 = 36km/h 。
比如,一个物体在 5 秒内通过了 20 米的路程,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v = 20m ÷ 5s = 4m/s 。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015a0952d380eb62946d83.png)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国际单位: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比米(m)大的单位还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巧记换算关系:①m与dm、dm与cm、cm与mm之间进率为10②km与m、m与mm、mm与um、um与nm之间进率为1000单位换算妙招: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的正确步骤是:数值不变;乘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2)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等,如测量要求更精确,则需选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刻度尺的使用: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②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③会放:零刻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紧贴待测物体,与所测边保持平行,不能倾斜。
④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⑤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⑥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
现代,钟,表。
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3)停表的使用: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试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3、误差(1)误差: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的产生原因: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测量人读取的估读值。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错误的产生原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b81c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b.png)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是机械工程和运动学的重要内容,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
它通过分析物体的几何形状、运动方式和相对关系等,研究物体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从而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下面是机械运动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基本概念:-质点:假设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以便分析和计算其运动情况。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
-位移:质点在其中一时间内从参考点到达新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质点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质点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对于任意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存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沿直线方向。
-曲线运动:物体在弯曲的路径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沿切线和法向方向。
4.二维运动和三维运动:-二维运动:物体的运动发生在平面上。
-三维运动:物体的运动发生在空间中。
5.旋转运动:-角度和角速度:物体围绕一个固定轴线的旋转角度和角速度。
-动量矩和力矩:描述了物体的旋转运动状态和作用力。
6.匀速圆周运动:-半径:物体旋转轨迹的半径。
-弧长: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圆周运动的路径长度。
-周期:物体完成一次旋转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旋转次数。
-角速度:物体的角度变化率。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向圆心方向的加速度。
7.非均匀运动和变速运动:-非均匀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化。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不固定。
8.加减速运动:-加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情况。
-减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减小的情况。
9.运动合成和分解:-运动合成:将两个或多个运动合成为一个大的运动。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9c7dc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c.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
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由速度的v=t
s 公式可知,要测量物体在通过某段路程的速度,必须测量出通过的路程长短和所用时间多少这两个物理量。
物理实验中,常用刻度尺测物体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物体所用的时间。
8.利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解答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由v=t s 可得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s=vt 。
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恒量,所以物体通过的路程s 跟运动时间t 成正比,这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运用该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是: (l )确定研究的运动物体;
(2)分析所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比较复杂的问题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帮助分析,用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使问题简单化;
(3)根据匀速运动规律s=vt 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9.图表信息与s 、v 、t 计算
(1)利用坐标图象给出相关条件,进行读图判断或计算。
在计算时,要弄清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量,找出对应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
(2)利用列车时刻表或乘车的车票给出相关条件,进行计算或选择。
计算时要从中找出两站之间的距离及运行时间。
(3)利用路边里程碑和速度表或手表给出相关条件进行计算。
找出起点与终点距离及运行时间或速度。
(4)利用回声或车轨撞击声进行计算。
声音传播速度和列车轨道长均是常数。
(V
=340m/s,L=)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