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知识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高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为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必须采取一些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1.强调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本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强调价值观教育。
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应该在教学中重视价值观教育。
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不仅在于他的知识水平,还在于他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应当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人文情感和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在历史的思考中,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高度。
2.创造互动式教学氛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不再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学生单向接受知识,而更应该创造一种双向的、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展示评述等等,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注重历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历史教学也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PPT演示等方式,使历史教学更活泼、生动,使学生更易懂、易记,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提高历史素养。
4.注重体验式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体验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场所、模拟历史事件、实践性课程等方式,让学生从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提高学生的信任感和理解力。
5.重视创新思维的训练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参与历史教学时,应该被引导到深度思考和多元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来说,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要注重价值观教育、创造互动式教学氛围、注重信息技术应用、注重体验式教学和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之中。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的变化尤为重要,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评价等思维活动,对历史问题有系统、逻辑和综合性的思考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他们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探究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和阅读经典文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历史文化,增强他们对于历史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问题与历史文化的关系,通过历史的镜子来审视现实,培养他们的历史和人文关怀。
3.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历史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并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资料分析和历史研究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研究能力。
4.倡导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中心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人文情怀、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开展历史社会实践、举办历史文化活动和组织历史研究课题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对于历史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是针对21世纪学生面临的复杂社会现象而设计的一套教育大纲。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设计历史课程的教案,成为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历史教案设计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任何一堂历史课,都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历史教育应当强调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要求。
具体而言,历史知识指的是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思维则包括历史推理、历史比较和历史解释等能力。
历史情感则要求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欣赏,包括历史价值观、历史情感和历史责任等方面。
因此,历史教案应当在这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化在教学过程中,另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因素的差异化。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差异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具体而言,可以在教学计划的制定阶段,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历史知识的差异化教学,可以通过加强对薄弱学科的专项训练、开展小组或个人课题研究等方式实现;对于历史思维的差异化教学,可以采取情境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呈现;对于历史情感的差异化教学,则可以通过讨论、互动、个性化创作等方式展开。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除了差异化教学之外,在设计历史教案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可以在教学计划的制定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教学讲解、授课、课案分析等传统方式;在历史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分组研究、案例分析等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历史情感的培养过程中,则可以开展文化体验、互动游戏、情感寄语等方式来实现。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高中历史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知识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需要更新知识内容,拓展学科视野。
传统的历史课本可能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但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的大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历史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因此,历史教学设计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演进过程。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趋势和发展,有时还存在异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变迁性。
2.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学生可以通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事件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历史不仅过去,还对现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教学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社会责任。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应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观点,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特定的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地考察。
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体提供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历史教学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使其具备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求分析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历史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各种可能性,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历史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的背景、文化传承、社会变革等。
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使他们能够审视历史、理解历史、洞察历史。
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历史观念,使他们能够反思历史中的偏见和误解,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4.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使其能够运用历史学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查阅、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写作能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1.渗透性教学设计历史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通过横向、纵向的渗透性教学设计,使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相互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可以将历史与文学、地理、美术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历史背景,通过地理知识解读历史事件,通过美术作品展示历史文化等。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2019年文档
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要解决三个问题:(1)确定教什么。
(2)解决怎样教。
(3)力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学设计策略应与时俱进,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它的基本观点是,课本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这种观点特别适合历史学科的教学实际);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受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
2.根据课标和学生,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对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只有制定出科学、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正确的方向。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由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三项组成,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
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起点能力。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1教师在备课中可考虑以下问题:(.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2)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已有初感,哪些离学生相差较远,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哪些情境促进学习?(3)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基本能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启发、引导?(4)如何在课堂上分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置思考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答案?(5)如何针对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历史学习的进步?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
3.灵活调整教学结构的设计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上课前,一堂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美,但上起来却大打折扣。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希望能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课堂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对此,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1.目标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学什么”。
只有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专注于“学生如何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价值。
3.目标精神要革新。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宗旨,教师要把这一宗旨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把握整体,落实具体。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新课标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为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规律,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历史课程,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要求更高,需要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学会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历史素养。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历史的大致进程,能够准确叙述历史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知识点。
(2)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提高对历史现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考证、比较、概括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4)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3)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线梳理、思维导图、史料分析等。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形成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定稿版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新世纪杯论文大赛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天津市河北区扶轮中学张少英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扶轮中学张少英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
根据新课标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结合务分析理论,试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构建过程及在该过程中教师的活动。
关键词:教学目标起点能力终点能力使能目标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是整个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往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不够明确。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我国着名学者皮连生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教学实践,得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任务分析理论,我们可以把它引入到历史教学当中。
任务分析也叫做作业分析、目标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及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1它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新教师掌握了这种方法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就不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不断发挥创新思想。
下面以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34页,2001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就这一理论结合历史教学目标的确定简单谈一下。
一、确立学生的起点能力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一步是确立学生的起点能力。
学生的起点能力是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
我们应当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掌握该课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了解。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教育体制日益完善,高中历史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寻求更好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是在传统历史教学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具备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又要培养其历史分析、调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能力,以及对历史背后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和梳理能力。
二、构建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构建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设定合理的学习单元和资源,将历史知识分为必修和选修,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统筹考虑掌握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内容,并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的时间线索,形成全面、有机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精彩的历史故事、形象的教学媒体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历史游戏、模拟演练等活动,让学生亲历历史,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播历史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提问、解释和评价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历史辩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并加强他们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五、促进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不仅是事实的呈现,更是人们对历史的解读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历史事件、历史文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的意识,通过多方位的信息和不同视角的解读,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观点和思考。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举措,也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设计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谈谈这一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需要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契合。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应该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历史素养和历史能力。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实,还能够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和启迪自己的生活。
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也需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调整。
新课程强调“立德树人”,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关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同时,还要注重跨学科的内容融入,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习的综合性。
教学方法也需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创新。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通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的设计也需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方法也需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来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作品展示和口头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用开放式题目,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展示。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与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与设计华东师大教科院课程系聂幼犁一、中学历史课程——五个重要的理念☆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指南和基本要求;☆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包括课本在内的教材只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之一;☆使学生按时代要求在三维目标上的有效发展是课程的宗旨。
寄语——做一个有思想、有自信、有责任的教师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 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但是,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
// 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考试,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但是,只有高于考试,才可能有效地赢得考试。
// 我们必须虚心地学习他人,因为这是取得进步的捷径;但是,只有高于他人,才可能实在地找到自我!二、中学历史课程培养什么“公民素质”?除了一般意义的公民素质之外,历史课程特有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1、鉴证识史,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是否具备足以确认这些史实的有效而可靠的史料,懂得有多少和怎样的史料才能确认多少和怎样的史实。
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存疑待证。
2、辩证分析,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必须“绝对”地把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作品、成果等放到当时当地特定的时间、空间、物质、精神、社会等具体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思考和比较。
3、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族人民求生存、求发展的不断解放的过程,是矛盾变化,交流融合,创新进步的过程,多样性、阶段性及其普遍联系是其基本的特征。
4、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而曲折的历史,热爱和平、珍惜生命,跻身世界潮流,弘扬民族精神,振兴祖国大业是与每一个公民的发展休戚相关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新的课程理念,要落实三维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历史课堂教学就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的核心理念也是引入教学设计,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呢?它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
教学设计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等要素和步骤。
特别是教学策略制定,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由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使用教学媒体等环节组成;教学传递策略包括教学方法、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用;教学管理策略是将以上两者协调起来,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它包括时间安排与组织、教学资源分配等。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就要对历史课堂进行教学设计,下面就本人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和同行们进行交流与分享!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各个单元知识的核心价值二、要进行设问置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就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选择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懂得根据具体的历史情境,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影响,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得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写出有血有肉又有史观的历史政论性小论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与解读历史的能力。
三、要用学科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四、要实现师生的互动,注重知识的生成和内化现代课堂要实现高效和有效,就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教师实现课堂的互动,才能理解内化知识,生成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史论。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不断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内容设置和学生评价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注重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3.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究。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资源整合,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设置1.多元化的教材选择在新课程下,教师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多样的教材。
例如,可以引入纪录片、图书、影视作品等资源来进行教学。
通过多元化的教材选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跨学科的整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跨学科的优势,设置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入地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3.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历史学科与时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更加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时事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
2012-07新视角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上。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目的所做的具体、准确的描述,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的预期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叙写,是教学内容设计的起点,起着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规划蓝图的作用。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叙写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来说至关重要。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作为各种各样的系统而存在的。
据此,可把教学设计也视作一个系统。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应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深刻领会是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
首先,应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
按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线索进行纵向衔接分析,逐步详细化、具体化地相互联系,上下贯通。
其次,把握教材。
对学习内容的分析要联系前后内容,要以教材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材这个载体是否还需要充实、删减。
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对学习者要从认知的序、发展的序分析。
除把握好以上三点外,还要注意教学目标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保每个学生达到基本要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但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整体划一,结果使“差生”达不到,“优生”吃不饱。
新课程采用“适合学生个别发展”的理念,实现差异目标,差异目标主要采取梯度的方式设计策略,即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化,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其中,较低目标层次为课标的基本要求。
2.凸显三维,处理三个维度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发表时间:2010-06-28T09:24:35.04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丽[导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
王丽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历史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落实课改精神,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确定有效课堂教学目标,要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生活经验。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什么”是指在分析教学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怎么教”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的主导在教学中具有指向性作用,它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要从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学习基础以及社会要求等方面考虑。
一方面,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课程目标的落实在实现多样化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发展具有选择性,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层次化、具体化,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高一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课堂表现,将高一某班的学生私下分成了 A、B、C(差、中、优)三个层次,上课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江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顾建英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是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
相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特征。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有以下问题:1.随意性:在教学之前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部分历史教师不理解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2.虚假性:教学目标仅作为教案中的一种备查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经验和考试的要求操作,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
3.单一性:制定了基础知识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错误性:主要指目标的表述。
以教育目的代替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行为主体以教师代替学生等。
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超越性:制定了很多教学目标,但有些目标超出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实际上无法达到。
6.机械性:指在具体的教学中执行教学目标过死,教学就是机械展开教案,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因素。
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目标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标准,导致了教学的肤浅、低效和失控,也给教学的测量和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使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而且设定的过程应该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历史能力体系。
1、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从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看,《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是高度统一和关联的。
前者都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后者按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这一“标”和“本”,唯有如此,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三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9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学习要求是:“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
”学习建议是:1.可以选择一些具体鲜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帮助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是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影响的必要条件,独立战争及战后状况的事件性叙述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3.运用课堂讨论、代表发言的形式,组织学生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比而言,《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对《历史课程标准》目标进行了细化、扩充和升华,使新课程目标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
由于新课程特别关注和强调要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教与学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所以,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
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笔者认为应相对比较侧重后二者,可设计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以此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民主政治也是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的,从而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制定教学目标还要依据对学科知识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分析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结合对学生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分析,设计出知识目标,并在对知识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目标的分析。
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培养的能力有多个方面,究竟选择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作为本节的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后续课程的需要。
例如,历史教学中培养分析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培养的情感和态度目标,然后根据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分析,按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选择,同时要考虑学校与社会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除对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状况,学生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尤其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
总之,要设计好教学目标,做好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研究,做好对学科知识、学生和社会的全面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连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全面目标与简洁目标相结合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历史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
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三方面目标都考虑到。
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
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
其中达成共识的有两点意见: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知识目标。
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和前提,方法能力目标是工具和武器,情感态度目标是内驱力和政治立场”(白月桥,2004)。
因此,双基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双基目标,再设计其他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
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识记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双基目标相对应的其他范畴的目标,如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上的政治现象。
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其中基本目标为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上的政治现象。
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
这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2、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相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拟定的;它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即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考虑的是基本要求。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
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及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应该有机的结合。
如讲刘备“三顾茅庐”,教师一般都会从刘备求贤的角度去考虑,这属于一般的常规思维。
可有同学提出:诸葛亮为什么要等刘备三次请他才出山呢?是不是他太清高了呢?如果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岂不是要一辈子高卧隆中吗?这正好是一个训练、发挥、展示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好机会。
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分析诸葛亮不出山的社会根源。
教师引导学生从动乱的社会状况、道家思想、思想控制等方面去讨论。
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探索新知的愉悦。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真正落实学生是主体、课程即经验等现代教育理念,就必须正确把握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关系,重视教学活动中生成性目标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3、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相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新历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做两个分析,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即共同性目标。
二是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讲,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成绩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归成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