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爱,用情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关爱,用情感动
——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与对策【摘要】关心下一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而关心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更是党和社会的艰巨任务。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精神抚慰和心理关爱,面临着亲情失落、监护不力、心理焦虑和学业失教等问题,因而留守儿童衍生出一系列崭新但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权益保护问题令人深思。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关注、重视起来,三者合力,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幸福的童年。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保护;对策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这一群体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的成长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据调查,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有明显递增的趋势,且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不到保护,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司法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一部分会住在邻居亲戚朋友家中,另外一部分则住在学校或者在家随母亲生活。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和他们的沟通频率逐渐减少,沟通方式逐渐
单调化,亲子关系相对弱化或断裂,显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等方面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一)家庭教育欠缺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家庭教育缺损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损,亲子关系断裂、亲子教育缺位或不足是这些留守家庭明显的特征。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往往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长期间断且互动频率极低,有些留守儿童甚至一年都不能见到父母一面,更何况是交谈,此情形下父母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而且留守儿童少有或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在外也很难直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况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面临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自身变化等许多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此时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引导和帮助,他们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行为失范。其次,家庭教育的不当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留守儿童多随爷爷奶奶或亲属甚至是自己句子,而他们不能代替父母的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放任,溺爱,严厉三种基本方式。这些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都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乏力、社会教育环境复杂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好坏而不是特殊个体或小群体的状况,因此成绩较差的留守孩子可能会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行为上我行我素,思想上自甘堕落。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普遍不强,即使有些学校注意到了留守儿童问题,也苦于无从下手、无能为力。另外,农村学校的经费紧张,办学条件落后,也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对留守儿童实施特别教育。还有,农村的社会教育和文化环境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出入一些地下赌场、黑网吧、游戏厅及其他违法娱乐场所,久而久之使一些孩子沾染上了不良习惯,有的沉迷于网吧或游戏厅而无法自拔,有的受凶杀、暴力、色情等游戏或录像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受社会上不法之徒的引
诱、教唆、强迫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求解过程,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过程,这个过程必定是个曲折复杂、充满艰难险阻的长期过程。但同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成败直接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灵问题
心灵关怀是人成长的一种基本需求,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和关爱,他们容易出现心理孤僻和心理自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理疾病。研究发现,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及家庭教育的“缺位”,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了冷淡、孤独,自卑拘谨,冷漠寡言,圆滑世故,少年老成,或者是抑郁冲动任性,心神不定。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心理上还未成熟,是非明辨能力不强,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在缺失父母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更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沉迷网吧、嗜好吸烟、喝酒等,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走上犯罪道路。种种现象表明,对于留守儿童来讲,获得心灵的发展与成长上的关怀极为紧迫。
(一)家长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
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对子女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需求的满足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家长虽然心里清楚应该多陪伴在子女身边,但是,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又不得不外出打工。然而,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期盼却是真切的。但是,在维持生计和陪护子女的矛盾与冲突中,大多数家长还是选择了前者。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与子女分离,不能履行教养责任,留守儿童家长普遍对子女存在着愧疚和补偿心理,他们通常采用满足子女物质需要的方式来弥补对子女的亏欠心理。而且,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实施家庭教育的方式往往存在偏差,对子女的教育普遍较难抵达子女的心灵。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留守儿童家长普遍关注的是子女的物质需求,却把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忽视了。
(二)制度化学校环境阻滞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需要的满足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家庭和学校是他们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当留守儿童的父母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而不能有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时,就把本该由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