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现代化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预制化、规范化生产和快速施工等明显优点,在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地震是导致建筑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其抗震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准则、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应用等方面。
抗震设计准则是指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
在国内外,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准则。
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强度等级、变形能力、刚度等级等。
美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结构响应的计算方法等。
欧洲的《结构设计标准》则采用了一种性能设计的方法,即根据结构的性能指标来进行抗震设计。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是研究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
中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对一座18层框架结构住宅楼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框架结构的刚度、强度、裂缝性能等。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加州进行了一系列大型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框架结构的性能指标、承载能力、裂缝性能等。
欧洲也开展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探讨了框架结构的性能指标、强度等级和变形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研究人员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分析了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应变分布和响应特性。
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离散元法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了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2024年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范文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高效、环保、快速施工等优点,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研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清晰、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选择。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因此,研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研究还可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理论分析:通过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了解其受力特点和破坏机制,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数值模型,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破坏过程,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
3.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模拟实验,观察结构的破坏过程和抗震表现,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1. 结构特点分析: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清晰、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同时节点连接采用干式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 抗震性能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发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减少结构破坏和损失。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研究摘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综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1. 引言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其能量释放巨大,对建筑结构造成巨大的威胁。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2.1. 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始于20世纪初。
随着地震工程学的发展,抗震设计规范逐渐成熟,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国内外的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中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美国ACI 318-19《混凝土建筑规范》等。
2.2. 抗震性能参数的评估与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参数包括刚度、强度、耗能能力和剪力传递性能等。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者可以评估和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抗震设计条件下,增加钢筋含量、采用预应力技术和透水混凝土等可以有效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2.3.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破坏机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常常经历弯曲屈服、剪切破坏和轴向压力破坏等多种破坏形态。
通过研究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抗震性能。
当前,研究者对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3.1. 材料性能和构件质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受材料性能和构件质量的影响。
材料性能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等。
构件质量涉及施工质量控制、钢筋的加工和焊接质量等。
3.2. 结构形式和布置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对其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分析
应用减震技术
设置减震支座
在结构中设置减震支座,以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 对结构的影响。
应用阻尼器
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以增加结构的阻尼效应,降低 地震响应。
采用隔震技术
在基础和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以减小地震对上部结 构的影响。
06
CATALOGUE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某高层建筑
设计采用地震力系数法进行计算,并 考虑了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
抗震分析
地震危害与影响
地震波及地面震动
地震产生地震波,引发地 面震动,对建筑物和结构 造成破坏。
建筑物倒塌与损毁
框架结构如未经过合理设 计和施工,易在地震中发 生倒塌或严重损毁。
次生灾害
地震可引发火灾、水灾等 次生灾害,对周边环境和 生态造成进一步破坏。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地震动位移响应
01
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为结 构的优化设计和地震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 ,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02
CATALOGUE
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的特点
空间分隔灵活
框架结构能够根据建筑功能需求,灵活地分隔空间。
整体性能良好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 拟和实验研究等,以评估减震装置的性能和 结构的减震效果。
减震结构的评估
评估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性能,以确保其 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措施
某混凝土框架结构消能减震设计分析研究
某混凝土框架结构消能减震设计分析研究发布时间:2023-01-29T05:58:36.63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16期作者:王鑫[导读] 以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实际结构为例,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布置粘滞消能支撑王鑫山西意迪光华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以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实际结构为例,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布置粘滞消能支撑,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两个地震强度下开展时程分析计算,对比分析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消能减震效果较好,罕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小于1/50的限值,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规定的“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消能减震;时程分析;层间位移角消能减震技术是在建筑主体位移较大的部位设置阻尼器,由阻尼器连接结构主体的两端地震作用下阻尼器两端产生相对运动,导致阻尼器发生相对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地震动的能量转化为阻尼器的塑性应变能或热能,消耗部分建筑承受的地震能量,达到减震的效果消能部件是用来连接阻尼器和结构主体,例如支撑剪力墙连接件等构件,消能装置一般安装在结构变形较大处,如层间空间节点连接缝等部位在小风作用下或多遇地震时,消能装置和结构均需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变形位移等不能超过规范要求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强风作用下或遭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时,结构位移较大,使得消能减震装置提供附加阻尼,吸收和耗散地震和风振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建筑结构的塑性变形,保护结构重要部位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1工程概况该建筑的基本信息如下1)3层(局部存在突出屋面楼电梯间);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11.44m;3)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4)场地类别:Ⅱ类;5)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6)场地特征周期:0.45s;7)框架抗震等级:二级;8)结构固有阻尼比:5%;9)多遇地震下Tg=0.45s,地震影响系数αmax= 0.176,时程最大加速度Amax=77cm/s2(因建筑处于坡地,考虑地震作用放大1.1倍);10)罕遇地震下Tg=0.50s,地震影响系数 αmax=0.99,时程最大加速度Amax=440cm/s2(因建筑处于坡地,考虑地震作用放大1.1倍);11)抗震设防分类:丙类根据房屋结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建筑允许的支撑布置位置来布置粘滞消能支撑阻尼器主要力学参数见表1表1粘滞阻尼器力学参数2地震动选择为了在计算中较精确模拟消能器的非线性性质,一般都是进行地震时程分析,即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要求,该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应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且输入时程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2组实际强震记录和1组拟合设计反应谱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最后计算评价指标应取这3条时程响应的最大计算结果或5组实际强震记录和两组人工时程的平均时程响应平均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1.2条规定: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从工程角度考虑,这样可以保证时程分析结果满足最低安全要求但计算结果也不能太大,每条地震波输入计算不大于135%,平均不大于12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5.1.2条的条文说明,所谓“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指的是,多组时程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根据抗规要求,本工程实际选取了5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波,地震波反应谱曲线见图2基底剪力对比结果见表2表33减震效果分析为后续描述简单,本报告约定将未设置消能支撑的房屋主体结构记为“ST0”;将设置消能支撑之后的房屋结构记为“ST1”在8度(0.2g)小震作用下,对ST0结构和ST1结构分别输入3条地震时程,相关计算结果见表4-7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表明,在8度(0.2g)小震作用下,ST1结构层间位移角满足《云南省建筑消能减震设计与审查技术导则》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且明显小于ST0结构;层间剪力计算结果表明,ST1结构各减震楼层在8度(0.2g)小震时程作用下的层间剪力相比于原结构均有减小可见,消能支撑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已承担了部分地震作用,起到了较好的减震效果4结语本文使用ETABS软件分别对ST0结构和ST1结构在8度(0.2g)多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时程分析,并对结构反应进行了对比;采用PERFORM-3D 软件对ST0结构和ST1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多遇地震作用下,ST1结构的地震响应相较于ST0结构已有一定的降低,消能支撑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已承担了部分地震作用,起到了较好的减震效果参考文献[1]缪志伟,裘赵云,张志强.某消能减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32(21):164-169.[2]王伟.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高层抗震计算中的对比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1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及设计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设计方法和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并探讨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提升方法。
一、设计方法1.节点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类型多样,常见的节点种类包括平面节点、层间节点、T型节点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节点。
2.节点剪力传递方式节点剪力传递方式包括弯曲剪力传递、抗剪剪力传递和综合剪力传递等。
其中,弯曲剪力传递是一种常用的节点剪力传递方式,能够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3.节点加劲方式节点加劲措施能够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常见的加劲方式有竖向钢筋加劲、水平钢筋加劲和预应力加劲等。
其中,预应力加劲能够提高节点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4.节点布置节点布置应尽量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常见的布置方式有节点对称布置、节点集中布置和节点分散布置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节点布置方式。
5.节点材料选择节点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抗震设计要求进行,通常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丝等。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二、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1.节点形式不同形式的节点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些节点形式繁琐、构造复杂,如T型节点,使得节点易发生局部破坏。
2.节点尺寸节点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节点的承载能力,当节点的尺寸过小时,会降低节点的承载能力,从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节点连接方式节点连接方式的种类繁多,在抗震性能的影响中也是十分关键的。
一些节点连接方式没有进行合理设计,使得节点的连接处易出现弱点,影响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4.材料质量结构的材料质量是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之一。
如果材料本身的质量不好,则可能导致节点的承载能力、刚度等方面的问题。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共3篇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共3篇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1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其具有快速装拆、可重复使用、高质量成品等特点。
然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阐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
一、概述任何结构都会存在受力集中的地方,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连接节点不仅要承受垂直载荷和水平荷载,还要承受地震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因此,研究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于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二、节点类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类型主要分为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两种。
刚性节点指的是在节点处设置刚性连接板和刚性箍筋,使框架节点形成整体刚性的连接方式。
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较好,但在审美和构造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半刚性节点则兼备了连接板和箍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兼顾节点伸缩性。
与刚性节点相比,其具有更好的工艺性和美观性,但在抗震性能方面可能略逊于刚性节点。
三、节点设计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
主要包括节点的剪切抗力、轴向力承受能力、旋转能力和节点底部的剪切滞回性。
剪切抗力是连接节点的主要抗震指标之一,其抗震能力需要通过强化节点的节点钢筋来提高。
轴向力承受能力则是指节点在受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它主要由节点形式和节点刚度所影响。
旋转能力则是指节点在地震时具有可变形性,并且能够承受旋转荷载的能力。
节点底部的剪切滞回性指的是节点地基土壤中的缓慢变形过程,它对节点的剪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节点连接方式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连接方式有螺栓连接和焊接连接两种,而焊接连接由于需要现场施工,对构件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难以被广泛采用。
因此,大多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螺栓连接。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物的抗震性越来越被重视。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节点作为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性能对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进行研究。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般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起来。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是连接构件的关键部分,承受着构件之间的荷载和力矩。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一般分为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两种类型,其中刚性节点的刚度较大,而半刚性节点的刚度较小。
刚性节点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较为均匀,而半刚性节点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较为不均匀。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一般通过模型试验进行。
在模型试验中,首先要确定试验的参数,包括节点类型、节点尺寸、材料类型和试验荷载等。
然后设计试验方案,制作试验模型,进行试验。
试验中,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加载,并记录试验数据,包括荷载、位移、应力、应变等。
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试验结论。
三、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影响因素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节点类型、节点尺寸、材料类型、试验荷载和连接方式等。
其中,节点类型是影响抗震性能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设计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用强度设计和变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保证节点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均满足要求。
在节点设计中,应根据节点类型和荷载情况进行合理的尺寸设计和配筋设计,并选择合适的节点连接方式,确保节点的抗震性能。
五、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加固方法对于已经存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果节点抗震性能不足,可以通过加固节点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加固方法包括增加节点的截面尺寸、加强节点的配筋、采用钢板加固等。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
以重力加速度 g为单位) 如图 2所示 。 , 震分组为第二组 , Ⅱ类 场 地 。节 间 为 5 4m, 跨 为 6 6m, 间 应加速度 ( . 边 . 中 在该模型 中短边方 向为 y方 向 , 长边方向为 x方 向。
图 2 计算地震反应谱
图 1 框 架 模 型
2 2 振型 分解反 应谱 法 .
Z N u HA G Y QI o gl N Y n -u i
Ab ta t n v e o h i ain f h a lc sd weld o e b s n wih pa e sr c :I i w ft e s u t so e rb o k o l p n We a d c lt .wh c a i e e tb u d r n i o swh n i u e t o s e ih h sd f r n o n a yc d t n e s d a f o i S s l ri b i n n ie r f o u li g e g n e ig,t e c lua in me h d o e lcin o h a lc sd wel p n we . n wih pa e wi i e e tb u d r o n d n h ac lt t o fd f t fs e r bo k o l d o e b s d c lt t df r n o e o e a h f o n ay o d t s u d ra t s c mb n l gt i a a d l e a la sf e i r d c d tk n t i t so i t n i l u p r fo p st c n iin n e c in o ie n i dn l n t r I o d r to u e a e wo st a in ff a in a d smpy s p o to p o i o o d o u a i n u o x o e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概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该结构形式以其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诸多优点,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地区,其抗震能力的评估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而成,其抗震性能受到构件连接方式、节点设计、材料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全面探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特点进行介绍,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综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方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1. 简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背景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结构形式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成元素,通过精确的工厂化生产,再在现场进行装配和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的工业化浪潮。
当时,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建筑行业开始寻求更高效、更经济的建筑方式。
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具有生产周期短、质量可控、施工效率高等优点,逐渐被引入到建筑领域。
而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和抗震要求的提高,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灵活性,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选择。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当前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在抗震性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提高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抗震性能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体现在其刚度、强度和韧性三个方面。
1. 刚度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是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基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刚度,其主要受到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的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应根据地震作用的水平和垂直特点,合理确定结构的刚度。
2. 强度强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度主要体现在构件的截面大小和材料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上。
在抗震设计中,应根据结构所处地震烈度区域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的强度等级。
3. 韧性韧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地震荷载作用时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能够消耗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反应。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韧性主要受到构件的延性和连接的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应采用具有良好延性的构件和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韧性。
二、抗震性能设计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合理选取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和地震烈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如普通框架、剪力墙-框架结构等。
并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防震措施,如设置剪力墙、加强柱-梁节点等。
2. 优化结构参数通过合理调整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等参数,实现结构的韧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
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构件尺寸、钢筋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参数。
3. 加强结构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位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薄弱环节,需要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同时,应加强节点的抗震设计,通过设置剪力墙、加强节点钢筋配置等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分析
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研究汶川地震极震区几个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抗倒塌能力,特别是在汶川地震极震区的实际震害案例分析基础上,探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失效机制。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地震,其极震区的震害情况尤为严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震害数据和实际案例。
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旨在提升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理解,为未来的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将对框架结构的基本特性和抗震设计原理进行概述,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将详细介绍汶川地震极震区的几个典型框架结构震害案例,包括震害现象、破坏程度和影响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揭示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倒塌机制和薄弱环节,探讨现有抗震设计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研究提高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结合震害案例的分析结果,我们将探讨如何优化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高结构的延性、耗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还将关注新型抗震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以期在未来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提升我国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二、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分析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抗地震倒塌能力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在汶川地震极震区的震害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结构设计、材料性能、施工质量、地震动特性等。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合理的抗震设计是提高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关键。
在汶川地震中,一些遵循了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框架结构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然而,也有一些框架结构由于设计上的不足,如结构布置不合理、节点连接不牢固等,导致在地震中出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探析
22 月 中 科技创新与应用 0 年4 ( )l 1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 计探析
张 谷 琼
( 泸西县测绘管理站 , 云南 泸西 6 2 0 ) 54 0
摘 要 : 混 凝 土 框 架 结构 抗 震 设 计 中, 在 通过 “ 节弱 杆 、 强 强剪 弱 弯 、 压 弱拉 、 柱 弱 梁” 强四 弱 抗震 措 施 的 采 取 , 强 强 四 实现 混 凝 土 框 架 结构 抗震 设 防 目 , 混凝 土框 架结 构 抗震 设 计 的核 心 。 混 凝 土框 架抗震 设 计 两 阶段 设计 中 , 混 凝 土框 架 结构 方案 布 置 标 是 在 在 符合 抗 震 设计 原 则 前提 下 , 过 第 一阶 段 多遇 地 震作 用下 延性 框 架 的设 计 , 实 了混凝 土框 架结 构抗 震 设 计 要 求 , 通 落 减轻 了大地 震 对框 架结 构 的破 坏 作 用 , 立混 凝 土框 架 结 构抗 震设 计 抗 震机 制 , 建 最终 可 实现 抗震 设 防 目标 。 关 键 词 : 架结 构 ; 框 抗震 设 计 ; 现状
l混凝土静体系 , 结构组成复杂 , 前混凝 土框 目 架结 构的抗 震设计的研究相对滞后 , 还不能满足 工程应用 的要求 , 应 工程 用对框架 结构的设计通常需要与工程经验相互 结合 。 2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 设计的人为影响 问题 : 防震设 计 ^ 抗震 、 员没有严格遵守 筑抗震设计 规范》仅依据 , 经验 和习惯 , 对结构进 行谢 十 解决方 法 : 。 严格遵守相关 标准规范 , 对不规 范 的建 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 , 特别不规范 的建筑方案应该进 行 专 门的研究 和论 证 。 3地 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 的破坏 混凝 土框架结构 的承重体系是 由梁板柱三种 构件组 成的结构体 系。 从施 工角度来说 , 种结构 的施 工速度 是 比较 快的 , 比较 简易 , 这 也 而且在 使用功能上也 比较 灵活。 可以根据用户 的要求进行 隔墙布置 , 是一种 比较 实用 的结构体 系。 地震使 承重结 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 , 引起的框架梁 啦 的破坏 和 填充墙 的破 坏、 结构丧 失整体 性的破坏和地基失效 破坏 。框架梁 的破 坏主要反映在节点处 。柱 的破 坏重于梁 ; 柱顶的破坏重 于柱底 ; 角柱的破 坏重于 内柱 ; 的破 坏重 于一般 柱。 短柱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砖砌填充墙遇 到 地震时破坏较为严重 , 一般 7 度就 出现裂缝 。端墙 、 间墙 及门窗洞 口边 窗 角部分裂缝 最多 ,度 以上填充墙 大部分 即会倒塌 , 因是 在强烈 的地震 9 原 作用下 , 的层 间位 移较 大 , 框架 因填充墙砌 体的极 限变形很小 , 往复水 在 平地震作用下 ,即产生斜 裂缝甚 至倒塌。混 凝土框架 构 的变形为剪切 型 , 层间位移较大 , 下部 因此填充墙 的破坏在房屋 中下部几层较严重 。 4混凝 土框架 结构 抗震设防 目标 国内外 抗震设 防 目标是要 求建筑 物在使 用期 间对不 同频率 和强度 的地震应具有不 同的抵 抗能力 , 震不 坏 , 即小 中震可修 , 大震不倒 。 这一抗 震设防 目标也 为我 国抗 震设 计规范所 采纳 , 国《 我 建筑 抗震设计 规范》 中 抗震设防 目标如下 。() 受低于本地 区设防烈度 的多遇地震影响 时 , 1在遭 建 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 仍可继续使用 。2在 煎受本地区规定的 () 设 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建筑物可能 有一定损 坏但 袭 危及人 民生命和 生产 设备的安全 , 经修理或不 需修理仍可继 续使用 。() 受高于本地 ,在遭 j 区设 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 响时 , 建筑物 不致 倒塌或发生危及人 民生命和 生产设 备安全的严重破坏 。 于上述 抗震 设防 目标 , 巍物在使用期间对 基 建 不 同频率和强度 的地震应具有不 同的抵 抗能力 。 5混凝土框架结构抗 震设 计的基本要求 混凝 土框架结构抗 震设计要依 据抗震设 防烈度 , 通过 地震作用 的取 值 和抗 震措施 的采取来实现结构抗 震设防 目标 。 震措施 的采取要 依据 抗 概念 谢 十 原理进行 , 概念设 计是正确地解决 总体 方案 、 材料使 用和细部构 造, 以达到合理抗 震设计的 目的 。 5 . 1选择 对抗震有利 的场地 、地基和基础选 择建筑场地 时应根 据工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Ab ta t Fo h r s r s e o c e e fa s d sg e y me n f t e ta ii n l s imi e i n sr c : r t e p e t e s d c n r t r me e i n d b a s o h r d t a es c d sg o
预应 力 混凝 土框 架结 构 的抗 震设 计 方法 研究
种 迅 吴 涛 ,
(. 1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安徽 合肥 20 0 ; . 3 0 9 2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安徽 合肥 20 4 ) 30 1
摘 要: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 很难实现“ 强柱弱梁” 的抗震设计原则 , 从而可
CH0NG n , W U o Xu Ta
( . c o fCiiEn ne r g,Hee iest fTeh oo y,Hee 3 0 9,Chn 1 S h ol vl gi e i o n fi Unv r i o c n lg y fi2 0 0 ia;2 Hihwa u v y a dDe in Isiu eo h i . g yS r e n sg n t t fAn u t Pr vn e o ic 。H ee 3 0 ,Chia fi2 0 41 n)
T ea ay i rs l dct a uigmao atq a e , h ni p tde eg i iainmeh — h n lss eut i i e h t r jr r u k s tea t iae n r yds p t c a sn a t d n e h c s o
d s i a i n me h n s ”t o n o b i g B s d o h s k n fd sg t o ,t D r sr s e i sp t c a im o o c me i t en . a e n t i i d o e i n me h d wo 2 p e t e s d c n r t r me r e i n d n h i s i i p ro ma c s e a u t d t r u h p s o e n l ss o c e e fa s a ed sg e ,a d t er es c e f r n e i v l a e h o g u h v r a a y i. m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一、引言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使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方法和关键考虑因素,以及推荐一些常用的增强措施。
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为了保证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它的设计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设计原理弹性设计原理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加载下,其变形主要以弹性变形为主。
按照这个原理设计的结构,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 抗震设计的位移控制在抗震设计中,控制位移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位移控制可以减小结构受力和损伤程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常用的位移控制方法包括采用适当的刚度折减系数和使用隔震装置。
3. 层间位移协调原理建筑结构中,不同层段之间的位移不应过大,否则易出现结构破坏。
通过合理的刚度布置、适当的刚度折减以及设置层间位移控制装置等方法,可以实现结构各层之间的位移协调,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三、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地震作用等因素。
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1.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和地震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以满足规范中的要求。
2. 基于性能设计性能设计是一种基于结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设计的方法。
通过预先设定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根据地震作用对结构进行力学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结构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等参数。
3. 基于先进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先进分析方法的抗震设计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这些方法包括非线性时程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谐波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正逐渐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其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节能环保等优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首先介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来说,将建立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探讨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抗震机理。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推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设防区的广泛应用。
二、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概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装配式框架,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其特点在于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以实现建筑结构的快速、高效施工。
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优点在于其施工周期短、劳动强度低、环境污染小,由于预制构件在工厂内生产,质量控制相对容易,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质量。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主要包括梁、柱、板等,这些构件在工厂内通过模具进行一次性浇筑成型,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
在装配过程中,构件之间通过钢筋连接、预应力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混凝土框架抗震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混凝土框架抗震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混凝土框架抗震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研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构的破坏过程和性能退化规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韧性。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会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产生位移和变形,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过程,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性能退化规律。
三、实验步骤1. 搭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虚拟模型,包括柱、梁和节点等组成部分。
2. 设定地震波的参数,包括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加速度和持续时间等。
3. 运行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变形和应力等参数。
4. 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包括柱的压弯破坏、梁的剪切破坏和节点的破坏等。
5. 分析结构的性能退化规律,包括结构的刚度退化、承载力退化和耗能能力退化等。
6.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变形和应力等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在地震波的作用下,结构会发生明显的位移和变形,柱发生压弯破坏,梁发生剪切破坏,节点发生破坏。
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都会随着地震波的作用而退化。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与结构的设计参数和材料性能密切相关。
合理选择结构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率,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
同时,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地震波作用下仍会发生破坏和性能退化。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应该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是目前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本文将从结构的基本构成、抗震设计原则、抗震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结构的基本构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柱、梁、板、墙等构件组成的。
其中,柱是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主要构件,梁则是承担横向荷载的主要构件。
板和墙则主要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在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布置,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二、抗震设计原则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原则,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情况,合理确定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保证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2.考虑结构的位移控制:在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结构的位移控制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结构的变形,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4.合理设置结构的布局和构件: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情况,合理设置结构的布局和构件,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三、抗震性能评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稳定性:在地震荷载下,结构是否能保持稳定,不发生破坏。
2.结构的位移控制:在地震荷载下,结构的变形是否受到合理的控制,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结构的耗能能力:在地震荷载下,结构是否能够吸收大量的能量,以减小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4.结构的可修复性能:在地震荷载下,结构是否容易修复,以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达到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
四、结论总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混凝土框架结构国内研究现状
混凝土框架结构国内研究现状混凝土框架结构国内研究现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结构简单、抗震能力强、刚度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厂房等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国内研究现状。
1.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理论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理论是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的基础。
现有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理论主要源于国外研究成果,如我国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所采用的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建筑结构规范(ASCE7),这些理论主要是适用于我国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
2.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
国内研究者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从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比例、墙板混凝土加固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的抗震设计方法。
3. 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性能研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性能研究是指研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承受荷载下的变形和破坏机制。
国内研究者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掌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耐久性和破坏机理,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4.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展开。
国内研究者通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施工中的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
综上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理论、抗震能力、承载性能和施工技术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持久性,同时也反映着我国结构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
未来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结构设计和理论研究,加强工程实践中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震害现象频频发生,地震引起的破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用途的建筑中,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同时,其抗震性能也是必须关注的课题。
本文从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混凝土的特性出发,对几种混凝土框架结构型式的抗震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
近些年来,面对频频出现的震害现象,建筑对支撑设备的框架提出了越来越更高的要求。
混凝土框架的各阶段的使用性能都必须得到保证。
在我国,建筑物抗震规范上给出了建筑物抗震标准,及“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因此,地震作用下科学的抗震模式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一)混凝土框架结构特性
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比较主要的类型之一,其所具备的高强度、刚度大的特性能够承受动力负荷。
所以,现在的建筑材料使用中,混凝土框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框架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具备较大承重力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韧性。
这一特点是其他的建筑材质所存在的缺憾。
混凝土良好的塑性,可以让其承受重力的荷载加大,在跨度大、超高度的建筑结构中得以应用。
即便是建筑物属于是超重型的,因为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轻,材料的各向同性和匀质性好,因此属于是比较理想的材质。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在收缩和蠕变的过程
中。
在混凝土硬化进行自动的收缩过程中会受到内部钢筋的影响,这样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内部的钢筋产生压应力,这是在钢筋混凝土的设计比例是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很低,即使在内部配备钢筋之后,还是改变不了这一情况,所以需要对混凝土预先施加压力。
混凝土的的物理力学属性在零下四十度到零上六十度之间不会出现较大改变,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建筑地区气温高于或是低于合适温度时,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处理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构件是钢筋被配置在混凝土当中,目的是增强结构的各种性能。
这种用钢筋和混凝土所制成的结构,显然结合了两种配料的优点。
混凝土的抗压性比较好,而钢筋具有耐拉力,两者相结合,使得这种建筑结构更为牢固,而且具有良好的防火、防腐性能。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型钢混凝土框架。
因为纯混凝土的抗压程度和抗拉程度完全不成正比,所以素混凝土结构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这就要求对混凝土进行一定的改造,以便增强混凝土承受拉力的水平。
型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应运而生,型钢混凝土框架是由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和框架梁组成,框架梁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梁或钢梁。
在型钢周围配置钢筋并在外部浇筑混凝土,同时配有适量钢筋和箍筋。
在承受拉力之后,混凝土开裂,拉力就自然由混凝土内部的型钢所承受,这样既能够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又能发挥型钢的抗拉性能。
将混凝土和型钢有机
结合,更好的提高抵抗外力的能力,从而使型钢混凝土结构能够在建筑当中承担更大的作用。
型钢混凝土具有截面小、承载能力高、延性好、防火能力强等特点,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与钢框架结构相比较,混凝土框架也存在着优势。
虽然混凝土框架结构已经被广泛地在建筑也中所采用,但是,其所存在的缺陷恰恰就是混凝土结构所具备的优势。
混凝土结构具有坚固、耐久的特点,而钢框架所不具备的耐火性特点成为了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同时,将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框架结构相比较,混凝土结构的成本会更低一些。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方法和措施
1、合理布置外力传递途径
对于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设计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把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外力传递到结构之外,避免或者减轻外力对混凝土框架所造成的损害,因此,提高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要合理的布置混凝土框架外力传递途径,要尽量确保支柱、梁的轴线和墙处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进而形成一种完整的双向抗侧力系统。
这样设计就能够使得混凝土框架在遭受地震作用时出现的是弯剪破坏,墙的底部成为塑性屈服位置。
同时,还要遵循强墙弱梁的原则加强建筑墙体的承载力,避免墙体出现剪切破坏,从而提高整个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能力。
2、确保结构的承载力
混凝土框架的承载力是抗震能力的重要部分,该部分内容主要是
指在进行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时,要按照抗震等级对梁、柱、以及墙的节点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确保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达到三个水准的设防标准。
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整体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要根据抗震设计的相关原则进行柱截面的选择,轴压比的控制,配筋率的控制等,合理的配筋和构造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延性结构,对抗震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使结构能通过延性变形来吸收地震作用传来的能量。
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强柱弱梁原则、强剪弱弯原则、强节点弱构件原则等。
3、规则布置建筑平面
建筑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宜采用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尽量规则布置建筑平面。
通常我们都比较重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对称性和规则性,结构的对称性主要是指抗侧力主体结构之间的对称,而规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抗侧力结构主轴方向刚度和变形特性相近;第二,在抗侧力结构竖向断面均匀、构成的变化均匀;第三,平面布置的统一,轴向上的抗侧力结构具有的刚度要均匀;第四,平面的中心和周边结构要相互协调,确保主体结构有较好的抗扭刚度,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抗变形的能力。
4、多防线抗震
多防线抗震主要是指在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抗震设计,也就是说,在一个完整的抗震体系中,首先要有一个具有
强延展性的构件来承担地震作用给钢筋混凝土框架带来的破坏,而在其达到屈服状态之后,其他还要有其他构件来承担起抗震的作用,以此类推,多个放线下来之后,钢筋混凝土框架就完美的实现了抗震的作用,避免了地震给建筑建筑物带来的损害。
总结: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师对于国家关键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的理解方式不同和个人之间的经验差别导致了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不同的设计师所采取的设计方案也不尽相同。
虽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千差万别,但是无论是哪一个设计时提出的方案都必须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
要实现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抗震的目的,主要是在总体设计出发,采用概念设计的理念,避免采用不规则形状,采用良好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当地震所带来的能量得以分散之后,就减少了其对建筑物所带来的破坏。
另外,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显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工程条件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抗震方面要区分对待,选择更为合适的抗震设防方法。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蒋金梁.6度区多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j],浙江建筑.2004(05).
[3]张芙蓉.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建筑与文化.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