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STEMI或Q波心肌梗死者) (1)特征性改变: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冠状
T波倒置,病理性Q波。 (2)动态性改变;超急期,急性期,亚急性期,
慢性期; (3)心电图变化确定心梗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
一、心电图 (续前,NSTEMI 者) 1,常无病理性Q波; 2,先是ST段 明显压低,压低≥0.1 mV; 3,随后有对称性T波倒置。 4,ST段和T波改变持续存在1~2天以上。
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
已往分为QMI和NQMI,为回顾性分类; 现在强调以ST是否抬高进行分类;
STEMI 具有胸痛伴相应导联ST抬高, 心肌坏
死标记物升高, 表明相应冠脉已经闭塞 导致全层心肌损伤坏死。大部分发展为 Q波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 具有胸痛伴相应导联ST段下移和T波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密切有关 一、先兆 50%以上患者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心绞痛加
重为最突出。 二、症状 (一)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与心绞痛类似。但是疼痛更为剧
烈,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二)全身症状:患者有烦躁不安,出冷汗多见,恐惧,频死感,
少数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 痛不典型,疼痛位于上腹部,易于被误诊为急腹症。
急性心肌梗死
(三)心律失常:前壁心梗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下壁心梗以传导阻滞多见
(四)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五)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气和肠
胀气。以下壁心梗多见。 三、体征 (一)心脏体征:收缩期杂音 (二)血压及其他:低血压和休克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血供不足引起的心肌组织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这种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但死亡率很高,治疗过程需要紧急部署。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目前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前期处理心肌梗塞最关键的时间是发病的第一个小时内,在这个时间内进行预期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是要让病人安心,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心理疏导,避免患者过度紧张。

同时,也要确定病人的氧合状态,通畅呼吸道,加速心跳,维持体温,镇痛,给予最佳的支持护理。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是有可能加速血流速度,促进梗死部位重新通畅。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一般来说,患者必须在6-12小时内开始服用这些药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最关键的时段是出现症状起1到2小时内,60岁以下,没有并发症,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

阻止心肌坏死和扩散梗栓有明显的疗效。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不能再手术时期、术前或为了减轻手术风险的患者。

3、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帮助患者恢复开放的心血管支路。

抗凝治疗用药物如华法林、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一般在毒栓或血小板凝块形成的原因明确后开始使用,以减少血栓形成并减少心脏负荷。

华法林还可以帮助控制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律失常。

三、心血管手术治疗1、冠脉病变针对冠脉病变导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冠脉支架植入术和血运重建术都是有治疗效果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这些方法需要在梗塞发生后尽早进行,可以保证心肌组织受损最少。

2、心导管治疗另一种以治疗吻合部位为中心的术后治疗方法是心导管。

在心治疗时,可以使用其摄像管直接在器官内进行丝状结构的操作。

导管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治疗或心脏起搏器植入。

四、保持维生素D和苯丙氨酸的水平维生素D和苯丙氨酸都是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的元素,研究表明,这两种元素缺乏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
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 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 • 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 力衰竭,或严重律失常。 • 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或降 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
〖二、症状〗
• A〖胸骨后疼痛〗 • B〖休克〗 • C〖心律失常〗 • D〖心力衰竭〗 • E〖全身症状〗
〖二、体征〗
• 心脏 心率多增快,第一心音减弱,第 四心音。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多 为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反应性纤维心 包炎者,有心包摩擦音。
• 血压 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起病前有 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
• 心力衰竭、休克体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一、 心电图〗 • 〖二、 超声心动图〗 •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 〖四、血液检查〗
•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 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疼痛与发
热同时出现,全身症状较轻, • 无休克或心力衰竭征象。 • 心电图多数导联有轻度的ST段抬高弓背
向下,无异常Q波出现。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 常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休克。 • 有右心室急性负荷过度的表现,如肺动
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 肿大等。 • X线胸片可显示肺梗塞区阴影。
•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高侧 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 可累及房室结。
•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可引起左心室广泛梗塞。
〖2、病理〗
• 20-30分钟,心肌即可有少数坏死, • 1-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
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 胞浸润。 • 1-2周后开始溶解吸收,逐渐纤维化, • 6-8周形成疤痕而愈合→陈旧性心梗。
前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

急性心肌梗塞教案

急性心肌梗塞教案

3
心脏搭桥手术
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过植入血管旁路恢复心脏供血。
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指导
康复计划
参加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心 理支持等综合康复计划,以促 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健康饮食
采用低盐、低脂、富含蔬果和 全谷物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 脂和改善心脏健康。
压力管理
学会有效管理压力,通过放松 技巧、冥想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
咀嚼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以帮助减少血小 板凝聚,阻止血栓形成,但 仅在无过敏史的情况下使用。
CPR
在心脏停跳时,进行心肺复 苏术可以帮助维持血液循环。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包括血栓溶解药、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等,可帮助降低心脏负担。
2
介入手术
通过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等操作,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吸烟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冠状动脉阻 塞的风险。
高血脂
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增加心肌梗塞的患病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可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特别是伴 有其他危险因素时。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措施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告知医务人员你怀疑自己患 有急性心肌梗塞,以便他们 能够迅速采取救援行动。
心肌梗塞的症状和体征
1 胸痛
经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最常见症状,常被形容为剧烈而持续的胸部不适或疼痛。
2 呼吸困难
心肌梗塞可导心和呕吐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特别是女性和年长患者。
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持续高血压可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1
慢性病管理

急性心肌梗症状介绍

急性心肌梗症状介绍

急性心肌梗症状介绍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经常会把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往往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不重视许多常年身体不好的朋友们,很容易会因为一些,病情而夺去了自己的生命,那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有关于,急性心肌梗我们该如何应对。

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四种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中
于冠状动脉分支完全梗塞,引起心肌坏死。

本病多发生于安静状态或夜
间睡眠时,但是尽管其发作突然,但它在发作之前大多有些征兆,如原来没有心绞痛者,突然发作心绞痛,或者原来有心绞痛发作者,发作越加频繁,时间延长,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或者原来有高血压,心绞痛发作时血压反而下降,并出现晕厥等情况,此时均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凡有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病史者突然出现下列症状时,应小心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1.痛:出现比以往剧烈而又频繁的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长达15分钟以上.
2.惊:痛时惊恐不安,特别是在口含硝酸甘油或其它抗心绞痛药物无效时,更觉烦躁不安。

3.汗:心绞痛发作时大汗淋漓,皮肤湿冷.
4.白:心肌梗塞发作时同时发生休克,所以面色苍白.
5.吐:心脏发生病变时刺激迷走神经,胃肠道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
6.咳:心肌梗塞发生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并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
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一旦抢救不及时就很容易,会让朋友们丧失生命,这种病情特别的危害,每年当中都有很多的朋友们会因为急性心肌梗,而夺去了自己的生命大家要积极的,预防以及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迅速进行急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塞急救的标准流程。

1. 呼叫急救电话当发现有人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时,首先要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911),并告知紧急情况为急性心肌梗塞。

2. 确认患者症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来确认其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持续超过20分钟)、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3. 让患者保持安静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要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或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4. 给患者嚼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血栓形成。

如果患者没有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情况下,可以给患者嚼服一片成人剂量的阿司匹林(通常为300mg),以帮助缓解症状。

5.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6.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急救人员到达后,要向他们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所做的急救措施。

急救人员会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7. 急救人员的处理急救人员会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包括给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药物(例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心电监护等。

他们还会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梗塞的表现。

8. 尽早送往医院急救人员会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9. 医院急诊科的处理一旦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医生会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心肌酶学检查、心电图等检查,以确定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0. 心血管介入治疗对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或溶栓治疗。

急性心梗的名词解释

急性心梗的名词解释

急性心梗的名词解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俗称心梗,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均而引起的心肌受损,甚至坏死。

急性心梗是一种因缺血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导致轻度心肌损伤或者致命的心肌坏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心梗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的阻塞。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血液和氧气的重要血管,当冠状动脉发生斑块、血栓等阻塞时,心肌的供血就会受到限制,导致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和缺氧,当缺血时间超过数分钟后便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

常见的冠状动脉阻塞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痉挛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内膜下层发生脂质沉积,逐渐形成斑块,最终导致血管腔狭窄和阻塞。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在痉挛状态下发生阻塞,这种情况下,心肌供血受到急剧限制。

症状和体征急性心梗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但通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常常被患者描述为胸部压迫感或窒息感。

该疼痛可以向下颌、肩部、手臂等部位放射,增加体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时稍有缓解。

除了胸痛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恶心、出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梗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CG的改变可以显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迹象。

ST段抬高和降低是急性心梗的典型表现之一,它的出现提示心肌细胞的坏死。

其他ECG改变还包括T波倒置、Q波出现等。

治疗和预防在治疗急性心梗方面,时间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及早诊断、及时干预可以降低心肌坏死的面积,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康复的机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药物以及介入治疗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防止血小板在阻塞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

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对抑制血栓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血管扩张药物可以帮助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增加血液流动,改善心肌供血。

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梗的常见方法之一。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相关冠状动脉血液突然完全中断,造成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粥样斑破裂继而血栓形成是不稳定心绞痛、AMI及冠心病猝死的主要触发原因。

冠状动脉在透壁AMI是完全闭塞的,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内膜下梗塞常为非完全性闭塞。

临床表现胸痛,心律失常和急性循环障碍(泵衰竭),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一系列特征心电图衍变。

近一个世纪来,对AMI的认识和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无论在药物、介入和外科治疗上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60年代中期CCU的建立,加强了心电的监测,除颤器的问世、利多卡因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AMI因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死率(30%)。

70年代S-G漂浮导管的运用血液动力学诊断的正确使用,血管扩张剂等的应用,尤其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问世,β-受体阻断剂的使用,使病死率下降至20~15%。

80年代再灌注治疗及阿司匹林的应用,使AMI的治疗取得了突破的进展,使病死率保持在10%以下。

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并对本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指出了本病病情的严重性。

在《类证治裁》中谈到"真心痛,…猝大痛,无声面青气冷,手足青至节,急温散其寒。

"描述了AMI 合并泵衰竭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温散大法。

《医门法律》详细论述了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厥心痛乃中寒发厥而痛,寒逆心包,去真心痛一间日耳。

手足厥而通身冷汗出,便尿清利不渴,气微力弱,亦主旦发夕死,急以术附汤温之。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老年AMI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内科治疗等。

一、病因1、冠状动脉内急性血小板集聚和血栓形成(占90%)。

早在1912年Herrick 氏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近世Dewood的研究在AMI患者发病6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85%的患者冠脉内有血栓形成,12~24小时后,血栓形成为54%,有下降趋势,证明血栓有自溶性。

如何识别急性心肌梗塞

如何识别急性心肌梗塞

如何识别急性心肌梗塞关键信息项:1、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胸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心呕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因素高血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血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糖尿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族病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肥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乏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方法心电图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像学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急性心肌梗塞的紧急处理措施立即呼叫急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患者保持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舌下含服硝酸甘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肺复苏(如有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急性心肌梗塞的定义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当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引发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且危险性高。

正确的急救流程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流程的详细描述。

1. 确认症状和召唤急救车- 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 如果你或他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召唤急救车前往医院。

2. 提供紧急的急救措施- 让患者保持安静,不要让其激动或过度运动。

- 让患者坐下或半躺着,以减轻心脏负荷。

- 给患者服用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咀嚼后吞服,以减少血小板凝聚。

-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没有呼吸或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

3. 等待急救车的到达- 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继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变化。

- 如果患者突然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

4. 急救车的到达和急救人员的处理- 急救车到达后,急救人员会立即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 急救人员会给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确定心脏是否发生了严重的异常。

5. 心电图监测和诊断确认- 心电图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塞。

- 心电图显示特征性的ST段抬高,可以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6. 给予急救药物治疗- 急救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

-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凝聚等。

7. 运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急救人员会将患者迅速转移到最近的医院,并通知医院提前做好准备。

- 在运送过程中,急救人员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处理任何紧急情况。

8. 医院的急救和治疗- 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进一步的急救和治疗。

- 包括给予血栓溶解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手术等。

9. 康复和预防-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和预防工作。

- 康复包括定期复诊、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子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它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及时诊断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世界各国心血管专家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一、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胸痛,常放射至左臂、颈部或下颌部,伴有出冷汗、气促、恶心、呕吐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高度警惕。

二、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和Q波出现。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出现在症状发作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持续时间不等。

T波倒置和Q波出现则是心肌梗死后的表现,持续时间较长。

三、生物标志物检测。

心肌坏死后,心肌细胞释放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因此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I和T、肌红蛋白等,它们的浓度升高与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相关。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CT和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肌梗死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以帮助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手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迅速且危(wei)险,需要紧急救治。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背景介绍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血栓形成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损伤。

该疾病的特点是病情急剧恶化,需要迅速采取救治措施。

二、急救准备1. 确保急救人员的安全,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2. 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如自动体外除颤器、氧气瓶、急救药品等。

3. 确保急救环境的安全和通畅,保持患者的隐私。

三、急救流程1. 确认病情-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难点、出冷汗等。

- 进行心电图监测,寻觅ST段抬高或者压低的表现。

- 问询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或者其他相关疾病。

2. 呼叫急救车辆- 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 向急救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等。

3. 赋予急救药物- 赋予阿司匹林口服,以减少血小板会萃和血栓形成。

- 如果患者有持续胸痛且血压稳定,可赋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4. 监测生命体征- 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 监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ST段的变化情况。

5. 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浮现心脏骤停,即将开始心肺复苏。

-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BLS(基本生命支持)指南进行操作。

- 如有条件,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

6. 紧急介入治疗- 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

- 在转运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

- 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7. 院内治疗- 在急诊科或者心血管科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 赋予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四、注意事项1.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激动。

2. 注意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人工通气。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需要迅速进行抢救,以减少心肌损伤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的具体步骤:1. 确认症状,当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首先要怀疑是否为急性心肌梗塞,并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认诊断。

2. 给予氧气,一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给予患者纯氧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

3. 心肌梗塞抢救药物治疗,立即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咀嚼片嚼碎后吞服,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栓形成。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给予硝酸甘油、肝素等药物进行抢救治疗。

4. 紧急介入治疗,对于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5. 监测与观察,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6. 心肌梗塞后护理,在急性期抢救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心肌梗塞后护理,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以监测心肌梗塞的恢复情况。

7. 康复与预防,患者康复期间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体力和心肺功能。

同时,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预防心肌梗塞的再次发作。

以上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流程的具体步骤,希望能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在面对急性心肌梗塞时,及时的抢救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心脏健康,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摘要

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参加人员:主讲人: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常规及动态康复指导(一)急性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放生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心肌坏死。

主要表现有持续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躁不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可发生心率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二)症状特点,疼痛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且程度更剧烈,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伴有大汗、烦着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服硝酸甘油无效。

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散而被误诊。

(三)观察要点:1监测:急性期患者应在CCU进行心电、血压的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对于严重衰竭者应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注意有无严重心律失常。

尤其是室颤的发生。

2溶栓有效指证:①心电图指定的ST段溶栓后24h内下降50%以上。

②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发病14h内)。

③溶栓后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四)护理常规1.入院1-3日内绝对卧床休息,无合并症者24h后在医生护士指导下可行早期活动,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2.入院后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心律的变化、观察病人疼痛的情况,如疼痛持续不缓解可以提示心肌破裂之前兆,又可成为猝死,休克的因素。

病人每遇疼痛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处理,协助病人翻身、洗漱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3.保持病室肃静,谢绝探视、减少不良刺激,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

4.入院后给予中流量吸氧(3-5升/分),24-48h后根据病情改为问断吸氧或停用。

5.入院72h内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必要时加食水果。

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改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与饮料,避免进食产气食物、禁烟酒。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文章目录*一、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1.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2. 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原因3.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二、急性心肌梗塞如何预防*三、急性心肌梗塞的运动方式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1、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

2、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原因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

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暴饮暴食之后。

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吸烟、大量饮酒都可导致。

3、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

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使用镇痛剂来镇静止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后,对病情平稳、无并发症的患者,医生会允许其回家进行康复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按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两类。

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病因管腔内血栓①心肌梗塞前无心绞痛病史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一般都在70%以下,原管腔较为通畅,该动脉供血的区域无有效的侧支循环,血栓使管腔突然完全堵塞,受此血管供血的心肌急性坏死。

该类病人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心肌坏死常自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贯通心室壁全层。

其梗塞部位室壁常变薄向外扩张,在发病1周内易并发心脏破裂,血栓堵塞在冠状动脉大分支近端,贯通性梗死累及范围较广,常发生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及室壁瘤形成。

②原有心绞痛史或陈旧性心肌梗塞史者:急性血栓堵塞另一支冠状动脉,不仅使其供血部位发生急性心肌坏死,并阻断了提供原缺血和陈旧心肌梗塞部位的侧支循环,使病情较前更为严重。

③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某支冠脉斑块已使管腔极为狭窄处发生急性血栓堵塞者,一般既往多有心绞痛史,可因存在一定数量的侧支循环对心外膜下心肌起了保护作用,急性堵塞所致的心肌坏死可能仅限于心内膜下心肌,呈多发灶性坏死,梗塞范围较小,故不易发生心脏破裂及室壁瘤形成。

④在冠脉斑块处血栓形成不完全堵塞:病人常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也可导致心内膜下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无异常Q波,此时应进行血清心肌酶学检查,以助诊断。

冠状动脉痉挛在一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病后12h内做的冠脉造影中,显示有冠脉痉挛者占40%,向闭塞冠脉注入硝酸甘油能使闭塞的管腔开放或部分开放,说明该组急性心肌梗塞是由冠脉痉挛造成。

粥样硬化内或斑块下出血富含脂质的软斑块表面的纤维覆盖帽较薄,加上斑块的外形,其中脂肪灶处于偏心位置,受血流冲击易于破裂。

除这些易损斑块的结构以外,由冠状动脉腔内压力急性改变、冠状动脉张力改变、随着每次心搏冠状动脉弯曲及扭转等外界因素都可使易损的斑块破裂或内膜下出血,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梗塞。

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心肌需氧量猛增重体力活动、血压升高或情绪激动,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1]临床表现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塞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2]自觉心前区闷胀不适、钝痛,钝痛有时向手臂或颈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气促及出冷汗等。

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临床症状(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塞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

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

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

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塞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肠胀气亦不少见。

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

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

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梗死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

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

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参与。

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6)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围已>20%,为梗塞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室顺应性降低和心肌收缩不协调所致。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

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3]辅助检查(一)白细胞计数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二)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三)血清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

谷草转氨酶(AST或GOT)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

近年来还用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γ-谷酰基磷酸转肽酶(γ-GTP)、丙酮酸激酶(PK)等。

肌酸磷酸激酶有3种同工酶,其中CK-MB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分别达到100%和99%,它升高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常用于判定梗死的范围和严重性。

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其中LDH1来源于心肌,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数小时总乳酸脱氢酶尚未出现前就已出现,可持续10天,其阳性率超过95%。

(四)肌红蛋白测定尿肌红蛋白排泄和血清肌红蛋白含量测定,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尿肌红蛋白在梗死后5~40小时开始排泄,持续平均可达83小时。

血清肌红蛋白的升高出现时间较CK出现时间略早,在4小时左右,高峰消失较CK快,多数24小时即恢复正常。

(五)其他血清肌凝蛋白轻链或重链,血清游离脂肪酸,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均增高。

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增高者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应激反应,血糖可升高,糖耐量可暂降低,约2~3周后恢复正常。

治疗前驱症状的治疗前驱症状的出现可能为濒临心肌梗塞的表现。

此时病人宜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病的机会。

入院前的处理AMI病人约2/3的死亡发生在院外,而且通常死于心室颤动。

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患者情况稳定允许转院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

转送病人的救护车上,应配备心电监护和必要的抢救设备,以便在运送途中也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

住院前的诊治效果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及时除颤;早期解除疼痛和稳定病人的情绪;降低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和消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

但是,此时的治疗措施不应影响迅速转送病人到医院。

监护和一般治疗(1)加强监护:该病早期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心率、血压也不稳定,应尽早开始行心电和血压监测,必要时还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应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监护的意义是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但注意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

一般心电、血压监测时间为3~5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休克者则可根据病情监测时间相应延长。

(2)活动和饮食:患者应在冠心病监护室里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治疗照顾AMI的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注意病人意识变化,宁静、设备完善的环境,亲切周到的解释,有助于减轻AMI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

第1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病人进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

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逐渐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

主张早期活动,因为它可解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减少梗死后的并发症,有利于后期心功能的恢复。

发达国家AMI病人多在1周后出院,我国的住院期略长,一般为2~4周,如病重或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及住院时间。

(3)吸氧:在AMI的早期,即使无合并症往往也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当合并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时,低氧血症会更严重。

因此,在最初2~3天内,通常间断或持续地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5L/min。

(4)镇痛和消除精神紧张:剧烈疼痛可使病人烦躁不安,使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引起循环高动力状态,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使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增加,如通过吸氧、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或)β阻滞药(对血压较高、心率较快的前壁梗死者)不能迅速缓解疼痛,应尽快采用镇痛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