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火炉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意思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意思“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意思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此句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面,“照”“乱”二字的运用使得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体现出诗人兴奋激动的心情。
资料拓展: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注释】
①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②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③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
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
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
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全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注释】①秋浦:地名,在安徽省贵池县西。
唐时此地生产银和铜。
②红星乱紫烟:红星乱于紫烟。
意思是,红色火星在紫色烟雾中迸射飞舞。
乱:形容火星飞迸的样子。
③赧郎明月夜:青年工人脸庞被炉火照得通红,在月夜里显得格外明亮有光彩。
赧(nan):因羞愧而脸红。
这里形容冶炼工人被炉火映红的脸色。
郎:古代青年男子的美称。
④动寒川:意思是在清冷的水波上震荡。
【赏析】《秋浦歌》是李白在天宝后期漫游池州秋浦县时写的,由十七首短诗(主要是五言绝句)构成的组诗。
这组诗,清婉可爱,抒情味很浓,描绘了秋浦的山川景物,歌咏了秋浦的民间风情,在淡淡的忧伤中透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心绪和身世飘泊的悲叹。
这里,选的是第十四、第十五首,一首写风物,一首写愁绪,可概见《秋浦歌》的风貌。
第一首描写秋浦冶炼工人夜间劳动的场景,这种题材,在我国先唐文学作品中还很少见到,值得重视。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这是一幅秋夜鼓铸图,色彩绚丽,十分壮观。
“炉火”,旧注以为是“炼丹之火”(宋杨齐贤注),或以为是“渔人之火”(元萧士赟注。
两注并见《分类补注李太白集》),这两种讲法,都不确切。
清人王琦说:“考《唐书·地理志》,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所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者,正是开矿处冶铸之火,乃足当之”(《辑注李太白文集》),王说是正确的。
黑夜里,劳工鼓风于炉中,炉火熊熊,火光映红天地,紫烟飞腾,火星乱溅,一个“照”字,一个“乱”字,形容火热的劳动场面,非常凝炼,贴切。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两句描写炉前冶炼工人的形象和边操作、边歌唱的乐观情绪。
“赧郎”一词,使前两句诗意很自然地转入后两句诗意,因为炉火光照天地,也映红了“郎”的脸面。
在“明月夜”清淡月光的烘托下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面颊和身形,愈加显得赤红;冶炼工人满怀豪情唱起响亮的歌声,使深夜里带有寒意的河川也为之震动,诗人用反衬法,将两组色调、情绪不同的意象组合起来,构成强烈的对比,使动态与静态、声响和色彩以及感觉的冷和热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不仅描绘了冶炼工人的外形和肖像之美,还揭示了他们乐观豪迈的内心世界,着意表现他们情操之美,使全诗的氛围描写和形象刻画十分丰满完美。
李白的炉火照天地诗句全文
李白的炉火照天地诗句全文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唐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注释:
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
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
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
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原文】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四》原文与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与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李白的诗作。
原文: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这首诗是《秋浦歌》组诗的第十四首。
此诗描写了炼铜工人在熔炉旁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赞美。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炼铜的场景。
炉火熊熊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地。
炼铜工人手捧着冶炼好的铜矿,在炉火中熔炼,红色的火花和紫色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两句诗描绘了工人们夜以继日劳作的情景。
工人们在月光下辛勤工作,疲惫不堪的面容上流露出劳动的艰辛。
他们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歌声在寒冷的江面上回荡,令人感到心酸和感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炼铜工人劳作的艰辛和付出,表达了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赞美。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意思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意思
原文: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唐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注释:
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
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的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一首古典诗歌,它描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秋浦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所呈现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让我们来分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以秋浦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诗中出现了“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这样的句子。
这些描写展现了秋浦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者通过对秋浦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也深刻地意识到了岁月易逝和生命无常的真实性,这种内在的矛盾和冲突,为整首诗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
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使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成为一首引人深思的佳作。
让我们来谈谈我个人对《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的看来,这首诗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都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真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珍贵。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一首富有内涵和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秋浦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通过我的解读,你也能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它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岁月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秋浦歌(其十四)》李白唐诗鉴赏篇1秋浦歌(其十四)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诗鉴赏秋浦,湖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秋浦歌》共十七首,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后在天宝十三年(754)漫游秋浦时所作的组诗。
诗人在这组诗中表达了对长安和家乡的思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浦的风土人情及当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图画。
这里所选的诗为第十四首。
诗中,诗人以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了在漫游过程中接触到的冶炼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格调高昂、明快。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两句诗首先从视觉的角度来展现冶炼场夜间劳动的场景,从侧面赞美了冶炼工人的创造性劳动。
首句“炉火照天地”,气势恢宏,以夸张的笔调给读者眼前一亮,天地光辉的感觉。
而次句“红星乱紫烟”,则是描写冶炼炉外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的景象,富于动态的美感。
一个“乱”字,用得出神入化,将炉火飞溅的场面和冶炼工人夜间作业的紧张状态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
而这火光熊熊、火星飞舞、浓烟滚滚的壮观景象,正是冶炼工人挥汗如雨、艰苦劳动所创造的,于是从诗人饱含激情的描绘中,我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想到这壮观场面的制造者冶炼工人。
这样就为冶炼工人的正式出场拉开了帷幕,酝酿了环境气氛,因此全诗后两句的描写就显得更加自然流畅、亲切感人。
诗的三、四句“郝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大意是:被炉火映红了脸膛的冶炼工人们,在明月朗朗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充满豪情地歌唱,歌声响彻了寒夜中的秋浦水。
这两句诗是对富于力量和劳动热情的冶炼工人进行直接赞美。
这里,诗人首先抓住“赧”的外貌特征进行描绘,从而将一批面映炉火红光、热情工作的劳动者的群像栩栩如生地给描绘出来了。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诗歌译文及鉴赏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诗歌译文及鉴赏这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由李白所创作,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传神写照,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划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译文及注释译文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注释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赏析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
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
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
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
此说难以确证。
赧,本指羞红的脸色,郎是对男子的尊称。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诗词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诗词翻译及赏析《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前言】《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
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
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注释】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⑶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翻译】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赏析】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
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
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
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
《秋浦歌(其十四)》李白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中红星的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中红星的意思
诗意: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们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下,边劳动边唱歌,嘹亮的声音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了起来。
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炉火照天地的下一句是什么
炉火照天地的下一句是什么《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店铺告诉你!《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的下一句是:红星乱紫烟炉火照天地的全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翻译: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
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青溪虽非是陇水。
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
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
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
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
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
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
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
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注释
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创作背景
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组诗的写作时间约在公元749~755年(唐天宝八年至十四年)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间。
还有一说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753
年(天宝十二年)。
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因而弥足珍贵。
炉火,旧注有的解释为炼丹之火,有的说是渔人之火,这些说法都不妥当。
清人王琦认为是冶铸之火,这个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多矿,尤产银产铜。
冶炼之炉火,红光冲天,故能照耀天地。
紫烟独具色彩的美感。
李白喜用此词。
如“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素手掏青霭,罗衣曳紫烟”,以及著名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等。
前二例的“紫烟”,是李白神往的仙界中的意象,即所谓紫气祥云。
后一类则是自然景象。
本诗的“紫烟”句,则是对炉火的红星在紫色烟雾四射飞进的描写。
用“紫烟”而不用“浓烟”,既淡化了冶铸工匠的艰辛,给这种劳动场景赋予了一层美丽多姿的色彩,又体现了诗人对色彩美的捕捉能力。
“赧郎”一词,旧时有人认为这是吴语,是“歌者助语之词”,即是象声词,是工匠们歌唱的某一音节。
此说难以确证。
赧,本指羞红的脸色,郎是对男子的尊称。
“赧”此处引申为“红”
义,“赧郎”指被熊熊炉火照红的冶炼工匠。
这种解释是通达的。
工匠们在寒夜里,在月光下,仍然辛勤地忙碌着,喊着嘹亮的号子,唱着粗犷的山歌,歌声在寒夜传得很远很远,在河面上飘飞,在山谷里回荡,不但使旷野的氛围变得热烈,也驱走了他们自身的疲乏和劳顿,寒夜也似乎不那么漫长了。
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传神写照,将冶炼工匠的生活与形象刻划得维妙维肖,动人心弦,诗人对冶炼工人的敬爱与颂扬之情也得到自然的流露。
“炉火照天地”,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冶铸工场的热烈气氛,给全诗定下了热烈欢快的基调。
从画面上看,形成一个亮点,处于中心位置。
这映照天地的炉火,既是工人们劳动的反映,也和他们豪迈爽朗的心情相映衬。
“红星”一句则是对上句的补足,从细节对炉火进行刻画。
着重从色调的红与紫的对比、星与烟的排比入手,抓住了最富代表性的特征。
而一个“乱”字,更是巧妙而逼真地将火花四溅,紫烟升腾的冶炼场面再现出来。
以如此十字便准确生动地概括出一个热烈喧腾、生机勃勃的场景,不能不叹服诗人的如椽大笔。
最后二句,顺势进入对人的描写。
先用“明月夜”照应上文的“炉火”,写工匠们深夜劳作的艰辛。
农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冶炼工人们却不能如此运作。
铁水未化,便不能下岗,夜以继日才是他们的特点,这不经意的一句,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他们与农民的生活规律及劳动方式的差异来。
尽管如此,工人们还是喜欢自己的职业的,当铁水出炉之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杰作而自豪,而歌唱。
那声震寒川的歌曲,就是他们此刻心境的最好说明。
这就把劳动者勤劳善良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