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3 化学平衡 1

合集下载

程兰征版物理化学习题解答3知识讲解

程兰征版物理化学习题解答3知识讲解

程兰征版物理化学习题解答3第三章 化学平衡1、气相反应:2SO 3(g)=2SO 2(g)+O 2(g)在1000K 时的平衡常数θc K =3.54×103,求该反应的θK (1000K)和θx K (1000K)。

解:第一问能做,第二问不能做(不知道系统总压)。

解答略。

2、氧化钴(CoO)能被氢或CO 还原为Co ,在721℃、101325Pa 时,以H 2还原,测得平衡气相中H 2的体积分数2H φ=0.025;以CO 还原,测得平衡气相中CO 的体积分数2H φ=0.0192。

求此温度下反应CO(g)+H 2O(g)=CO 2(g)+H 2(g) 的平衡常数θK 。

解:CoO(s) + H 2(g) = Co(s) + H 2O (1)0.025θp (1-0.025) θp390.025025.0-11==θK CoO(s) + CO(g) = Co(s) + CO 2 (2)0.0192θp (1-0.0192) θp510.01920192.0-12==θK (2)-(1)= CO(g)+H 2O(g)=CO 2(g)+H 2(g) ,所以θθθ123/K K K ==51/39=1.313、计算加热纯Ag 2O 开始分解的温度和分解温度。

(1)在101325Pa 的纯氧中;(2)在101325Pa 且2O φ=0.21的空气中。

已知反应2Ag 2O(s)=4Ag(s)+O 2(g)的)(T G m r θ∆=(58576-122T/K)J ·mol -1。

解:分解温度即标态下分解的温度。

令)(T G m r θ∆=(58576-122T/K)<0,得T >480K 开始分解温度即非标态下分解的温度。

令)(T G m r ∆=(58576-122T/K)+8.314×Tln0.21<0,得T >434K4、已知Ag 2O 及ZnO 在温度1000K 时的分解压分别为240及15.7kPa 。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知识点汇总
《物理化学》重要 知识点
第三章:化学平衡
第三章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aA dD
dG SdT Vdp B dnB
B
gG hH
等温等压条件下:
AdnA DdnD GdnG HdnH
dG BdnB
B
35
根据反应进度的定义:
d
$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40
平衡常数表示法
一、理想气体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K$
pG pH p$ p$ eq eq p A pD p$ p$ eq eq
a d
g
h
K $ (1)
pNH3 $ p
g h nG nH a d nA nD


项减小,温度不变时, K
$
为一常数,则
项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谢谢观看!!!


p Kn K p nB B
Kn
与温度、压力及配料比有关
45
复相化学反应 在有气体、液体及固体参与的多相体系中,如果凝聚相 (固相及液相)处于纯态而不形成固溶体或溶液,则在常 压下,压力对凝聚相的容量性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凝 p p CaCO (s) CaO(s) CO ( g ) K p p 聚相都认为处于标准态。因此,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只考虑 气相成分。
$
$ ln K $ r H m 0, 0 T $ d ln K $ 0 r H m 0, dT
$ ln K $ r H m T RT 2 p
K $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K
$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选择题1.下面的叙述中违背平衡移动原理的是(A)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B) 增加压力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C)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总压力减少的方向移动 (D) 降低压力平衡向增加分子数的方向移动答案:C 。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总压力增大的方向移动2.要使一个化学反应系统在发生反应后焓值不变,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 温度和内能都不变 (B) 内能和体积都不变 (C) 孤立系统 (D) 内能, 压力与体积的乘积都不变答案:D 。

因ΔH =ΔU +Δ(pV )3.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r G m ∃ = 5kJ ·mol -1时,该反应能否进行?(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答案:C 。

应该用∆r G m 判断而不是∆r G m ∃ 。

4.已知反应 2NH 3 = N 2 +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 2 + 3/2 H 2 =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 (C) 2 (D) 1 答案:C 。

5.反应 2C(s) + O 2(g) ←→ 2CO(g),其∆r G m ∃ /(J ·mol -1) = -232600 - 167.7T /K ,若温度升高,则:(A) ∆r G m ∃ 变负,反应更完全 (B) K p ∃ 变大,反应更完全 (C) K p ∃ 变小,反应更不完全 (D )无法判断 答案:C6.对于气相反应,当体系总压力p 变化时(A) 对K f ∃ 无影响 (B) 对K r 无影响 (C) 对K p ∃ 无影响 (D) 对K f ∃ 、K r 、K p ∃ 均无影响答案:A 。

理想气体的K p ∃ 不受压力的影响而真实气体的K p ∃ 将随压力而变。

7.理想气体反应CO(g)+2H 2(g) = CH 3OH(g)的∆r G m ∃与温度T 的关系为:∆r G m ∃ = -21660+52.92T ,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 >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K (C) 必须低于409.3K (D) 必须等于409.3K 答案:C8.某化学反应在298K 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K p ∃将是: (A)K p ∃= 0 (B) K p ∃ < 0 (C) K p Θ > 1 (D) 0 < K p ∃ < 1 答案:C 。

大学物理化学3-化学平衡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化学3-化学平衡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课后习题一、是非题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 某一反应在定温、定压且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当该反应的∆r G m <0时,则该反应能正向进行。

( )2. 如果某一化学反应的∆r H < 0,该反应的K 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 )3. 对理想气体反应:0 = ∑B ν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B νB >0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衡向左移动。

( )4. 对理想气体反应:0 = ∑B νB B ,在定温定压下当∑B νB >0时,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而平衡向左移动。

(9. 如果某一化学反应的∆r H 不随温度变化,那么其∆r S 也不随温度变化,但是其∆r G 却与温度有关。

( )5. 对于真实气体混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后的括号内:1. PCl 5的分解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在473 K 达到平衡时PCl 5(g) 有48.5%分解,在573 K 达到平衡时,有97 %分解,则此反应是( )(1)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3)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零的反应;(4)在这两个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相等的反应。

2. 设反应 a A(g ) == y Y(g) + z Z(g),在101.325 kPa 、300 K 下,A 的转化率是600 K 的2倍,而且在300 K 下系统压力为101 325 Pa 的转化率是2×101 325 Pa 的2 倍,故可推断该反应 ( )(1)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成反比;(2)是一个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 ;(3)是一个体积增加的放热反应;(4)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

3.理想气体反应N 2O 5(g )== N 2O 4(g )+1/2O 2(g )的∆r H 为41.84kJ ⋅mol -1,∑=0)(,B C mp B ν。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课后思考题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课后思考题

1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思考题一、选择题1.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 A(g) + B(g) =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2. 在 298 K 时,气相反应H 2+I 2=2HI 的Δr G m $=-16 778 J ⋅mol -1,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K p $为: ( )(A) 2.0×1012 (B) 5.91×106 (C) 873 (D) 18.94. 已知反应 2NH 3= N 2+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 2+(3/2) H 2=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 4(B) 0.5(C) 2(D) 15. Ag 2O 分解可用下面两个计量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Ag O s Ag s O g 22212()()()→+ K P ()1 2422Ag O s Ag s O g ()()()→+ K p()2 设气相为理想气体,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判断下列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 )(A )K K P ()()2112= (B )K K p p ()()21= (C )K p ()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O 2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6. Ag 2O 分解可用下列两个反应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I. Ag 2O (s) 2Ag (s) + (1/2) O 2 (g) K p (Ⅰ) II. 2Ag 2O (s) 4Ag (s) + O 2 (g) K p (Ⅱ)设气相为理想气体,而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问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K p (Ⅱ) = K p (Ⅱ)(B) K p (Ⅰ) = K p 2(Ⅱ)(C) O 2 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D) K p (Ⅰ) 随温度降低而减小7. 某低压下的气相反应,在 T =200 K 时K p =8.314×102 Pa ,则K c /mol·cm -3是:( )(A) 5×102 (B) 14×106 (C) 14×103 (D) 0.58.理想气体反应CO g H g CH OH g ()()()+=223的r m ΔG $与温度T 的关系为:-1r m /J mol 2166052.92G ∆⋅=-+$(T /K),若使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向右进行,则应控制反应的温度: ( )(A )必须高于409.3 K (B )必须低于409.3 K(C )必须等于409.3 K (D )必须低于409.3 °C二、填空题9 在温度为2000 K 时,理想气体反应CO g O g CO g ()()()+=1222的-1r m 45817J mol G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 ()kPa -12。

物理化学教案(含多款)

物理化学教案(含多款)

物理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物理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与能量品质3.化学平衡:反应的方向与限度4.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与机理5.相平衡与相变:物质的聚集状态与转化6.电化学:电子转移与电能转化7.表面现象与胶体化学:界面现象与分散系统8.统计热力学: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讨论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安排1.热力学第一定律:2学时2.热力学第二定律:2学时3.化学平衡:2学时4.化学动力学:2学时5.相平衡与相变:2学时6.电化学:2学时7.表面现象与胶体化学:2学时8.统计热力学:2学时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理化学教材。

2.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3.实验室:配置完善的物理化学实验室,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4.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物理化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选择题1.下面的叙述中违背平衡移动原理的是(A)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B) 增加压力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C)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总压力减少的方向移动 (D) 降低压力平衡向增加分子数的方向移动答案:C 。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总压力增大的方向移动2.要使一个化学反应系统在发生反应后焓值不变,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 温度和内能都不变 (B) 内能和体积都不变 (C) 孤立系统 (D) 内能, 压力与体积的乘积都不变答案:D 。

因ΔH =ΔU +Δ(pV )3.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r G m ∃ = 5kJ ·mol -1时,该反应能否进行?(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答案:C 。

应该用∆r G m 判断而不是∆r G m ∃ 。

4.已知反应 2NH 3 = N 2 +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 2 + 3/2 H 2 =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 (C) 2 (D) 1 答案:C 。

5.反应 2C(s) + O 2(g) ←→ 2CO(g),其∆r G m ∃ /(J ·mol -1) = -232600 - 167.7T /K ,若温度升高,则:(A) ∆r G m ∃ 变负,反应更完全 (B) K p ∃ 变大,反应更完全 (C) K p ∃ 变小,反应更不完全 (D )无法判断 答案:C6.对于气相反应,当体系总压力p 变化时(A) 对K f ∃ 无影响 (B) 对K r 无影响 (C) 对K p ∃ 无影响 (D) 对K f ∃ 、K r 、K p ∃ 均无影响答案:A 。

理想气体的K p ∃ 不受压力的影响而真实气体的K p ∃ 将随压力而变。

7.理想气体反应CO(g)+2H 2(g) = CH 3OH(g)的∆r G m ∃与温度T 的关系为:∆r G m ∃ = -21660+52.92T ,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 >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K (C) 必须低于409.3K (D) 必须等于409.3K 答案:C8.某化学反应在298K 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K p ∃将是: (A)K p ∃= 0 (B) K p ∃ < 0 (C) K p Θ > 1 (D) 0 < K p ∃ < 1 答案:C 。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PPT课件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PPT课件

( pB B )equi.
( p ) B K p
( p ) B
Kp
p
B
B
B
B
B
K p
K
p
B PB
2020/12/29
当 B 0 时, K p 无单位。
Kp:与T有关 16
对于理想气体
K p
K
p
B PB
对于真实气体
K p K
K
f
B PB
ln
pB p
B
B
pB p
B
9
令 r Gm =
B
B
化学反应标准摩尔Gibbs 自由能

r Gm = r Gm +
RT ln
B
pB p
B
令: Qp
B
pB p
B
压力商
rGm rGm RT ln Qp …理想气体反应的等温方程
2020/12/29
10
二、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B
对理想气体,pB cRT
B
Kc K p (RT ) B
5.液相反应用活度表示的平衡常数 Ka
Ka
(aB B )equi.
B
2020/12/29
19
总结 说明:
Kp
B
Kx ( p) B
K
n
p n总,equi.
B B
Kc
(RT
) B B
单位:
K p (: 压强)x
Kn (: mol)x Kc (: mol m3)x
了化学反应亲和势的概念。他定义化学亲和势A为:
def
G
A
( )T , p

物理化学PPT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PPT化学平衡
* B * B p * B
p
B (T , p, xB ) x,B (T ) RT ln ax,B
如果溶质浓度用质量摩尔浓度表示,得: mB □ B (T , p, mB ) B (T , p) RT ln m □ B (T , p, mB ) B (T , p ) RT ln am,B
(2)在理想稀溶液中,溶质服从Henry定律:
* B (T , p, xB ) B (T , p) RT ln xB
若对Henry定律发生偏差,得
* B (T , p, xB ) B (T , p) RT ln ax,B
(T , p) (T , p ) VBdp (T , p )
显然,
B (T , p, xB ) B (T , p, mB ) B (T , p, cB )
但是
x,B (T ) m,B (T ) c,B (T )
§6.3 平衡常数的表示式
一、气体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
对于理想气体

h H e E
K f Kp
仅是温度的函数。
对于任意反应
dD eE gG hH
g h
( fG / p ) ( fH / p ) r Gm r Gm (T ) RT ln d e ( fD / p ) ( fE / p )
r Gm (T ) RT ln Q f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Q f 称为“逸度商”。
若要使反应进行到底,需在van’t Hoff 平衡箱中 进行,防止反应物之间或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任何 形式的混合,才可以使反应从R点直接到达S点。
三、化学反应的亲和势
1922年,比利时热力学专家De donder首先引进了化 学反应亲和势的概念。定义化学亲和势A为: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

5. 实验结束后,整理 数据并进行分析。
4. 开始反应,并定时 记录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浓度变化。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浓度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反应 条件、初始浓度、平衡浓度等。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转化率和平衡常数,分析不同条件 对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达
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表示,便于直观比较不同 条件下的变化趋势。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加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自发反应总是向着熵 增加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自发反应总是向着混乱度增 加的方向进行。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熵的概念,即绝对熵等于0的物质不存在,也就是说 ,绝对零度也不可能达到。
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所进行的程度,通常用反应 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 算。
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参数,可以用于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 程度,以及预测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02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结词
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 动。
详细描述
实验原理
基于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 力、浓度等),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从而确定 平衡常数。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反应容器、温度计、压力计、浓度计等。
2. 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反应物溶液,并放入反应容器中。
实验设计与操作
3. 设定实验条件(如 温度、压力),并记 录初始浓度。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恒压下两边对T求导得
rG m / T T



R

d ln K dT


rH T
2

m

d ln K dT


rH m RT
2
――等压方程微分式

3-5 化学反应等压方程―K 与温度的关系
二、积分式 设ΔrHm 不随温度变化,前式积分得:

ln K T

为比较金属与氧的亲和力,不是用氧化物的ΔfGm 而

是用金属与1mol氧气作用生成氧化物时的ΔGm :

2x y
M (s) O 2 ( g )

2 y
M xO
y
常见氧化物的 G m T 参见下图。
Gm T

3-8
0 -100 -200 -300 -400

图及其应
Fe3O4 Co K Zn Cr Na Mn V C CO Al Ni

3-2 复相化学平衡
(1)ΔrGm (298)==178-298×160.5×10-3=130.2(kJ/mol)

p(CO2)/p = K = exp(-

130 . 2 1000 8 . 314 298
)=1.5x10-23
p(CO2)= 1.5×10-18(Pa)
(2) ΔrGm (1110)=178-1110×160.5×10-3=0
3-7 平衡组成的计算
二、已知平衡组成计算平衡常数
例题:在721℃、101325Pa时,以H2 还原氧化钴(CoO) ,测得平衡气相中H2的体积分数为0.025;若以CO还原 ,测得平衡气相中CO的体积分数0.0192。求此温度下 反应 CO(g)+H2O(g)=CO2(g)+H2(g) 的平衡常数。 分析:乍一看所求反应与题给条件无关,但将两个还 原反应写出来,可以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 第三章 相平衡

物理化学 第三章 相平衡

T2 398K 125℃
固-液平衡:
根据克拉贝龙方程
fus H m dT dp fusVm T
T2 p 2 p1 ln fusVm T1 fus H m
例题3 溜冰鞋下面的冰刀与冰接触的地方,长度为 7.62×10-2 m, 宽度为2.45 ×10-5 m。 (1)若某人的体重为60 kg,试问施加于冰的压力? (2)在该压力下冰的熔点?(已知冰的熔化热为 6.01 kJ· -1,Tf*=273.16 K,冰的密度为920 kg.m-3, mol 水的密度为1000 kg· -3)。 m
8 5 1
fus H m
3.2.2 水的相图 (由实验测得)
——描述水的状态如何随系统的T,p而变化的图 3个单相区、3条两相线、1个三相点 各相区的位置 水 冰 汽

p

线 区
临界点

常压加热干燥
610.6 Pa


273.16 K
升华 真空冷冻干燥
(可保持生物活性)


T
水的冰点 273.15K、 101325Pa 0 ℃
第三章 相平衡
相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研究多相体系的平衡在化学、化工的科研和生产中
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溶解、蒸馏、重结晶、萃取、提纯及金
相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相平衡的知识。
3.1
3.1.1 基本概念
相律
1.相与相数(P)
相:体系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均匀(一致)
的部分。
相与相:明显界面;物理方法可分开;
2.组分和组分数
组分(Component),也称独立组分
描述体系中各相组成所需最少的、能独立存在 的物质(讨论问题方便)。 组分数: 体系中组分的个数,简称组分,记为C。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c、当氨的组成等于0.482时氨的生 成与分解速度相同达到了动态 平衡
H2 N2
d GT ,P 0
0.482
ζ
NH3
本章学习的目的是: a、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b、了解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了解实际生产潜力。 本章学习的任务是: a、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b、能够根据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公式,解释温度、压 力、惰性组分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定时,标准平衡常数KӨ数值一定。
4.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等温式是一个桥梁公式。
ΔrGm = RTln
Qp KӨ
状态函数的变化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二. 平衡常数的表示法
1. 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 ) ( ) pC c pӨ eq
pD d pӨ eq
( ) ( ) KӨ =
pA a pӨ eq
pB b pӨ eq
pCc pDd pAa pBb =
令 KC =
CCc CDd CAa CBb
CCc CDd
[(c+d)–(a+b)]
CAa CBb •(RT)
=
则Kp = KC•(RT)Δν
CCc CDd CAa CBb
Δν
•(RT)
KC有量纲,量纲与Δν有关。 Kp是温度的函数,所以KC只与温度有关系。
(4) 用物质的量表示的平衡常数Kn
根据摩尔分数的定义,有Xi =
ni n总
( ) 由 Kp =
XCc XDd XAa XBb
Δν
•p =
nCc nDd nAa nBb

p n总
Δν
令 Kn =
nCc nAa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
θ Δr Gm T T θ r m 2
• 代入Δr G =-RTlnKθ θ • 得: lnK
θ m
θ Δ H - r m T2 p
ΔH T p RT
θ θ • 若 Δr Hm 与温度无关,或温度变化范围较小, 可视为常数。 Δr Hm
反应自发向右进行,趋向 平衡 反应自发向左进行,趋向 平衡
=0 反应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的实质,从动力来看,是正、 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从热力学来看, 是产物的化学势总和等于发育物化学 势的总合。
ΔG
G T, p r m ξ
vBuB 0
B
严格讲,反应物与产物处于统一 体系的反应都是可逆的,不能进 行到底。
• 二、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的条件
• 设某不做非膨胀功的封闭系统有一化学反应, • aA + dD = gG + hH • 在等温等压下,若上述反应向右进行了无限小量的反应,此时体 系的吉氏函数为: • dG(T,p) uBdnB

B

dG(T , p ) uBvBdξ ( vBuB )dξd
vB
• 这时Kθ、Kc、Kx 均只是与温度有关。
第三节 平衡常数的计算
• (一)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 1.平衡常数的测定
• ① 如果外界条件不变,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表明体系达到平衡。
• ②从反应物开始正向进行方向或者从产物开始逆向进行反应,若测得的平衡常数相同
• 表明体系已达到平衡。 • ③改变参加反应各物质的初浓度,若多得平衡常数相同,表明体系已达到平衡。 A
• 对第二式不定积分,有: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课后思考题

物理化学第三章化学平衡课后思考题

1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思考题一、选择题1.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 A(g) + B(g) =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 )(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2. 在 298 K 时,气相反应H 2+I 2=2HI 的Δr G m $=-16 778 J ⋅mol -1,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K p $为: ( )(A) 2.0×1012 (B) 5.91×106 (C) 873 (D) 18.94. 已知反应 2NH 3= N 2+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 2+(3/2) H 2=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 4(B) 0.5(C) 2(D) 15. Ag 2O 分解可用下面两个计量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Ag O s Ag s O g 22212()()()→+ K P ()1 2422Ag O s Ag s O g ()()()→+ K p()2 设气相为理想气体,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判断下列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 )(A )K K P ()()2112= (B )K K p p ()()21= (C )K p ()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O 2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6. Ag 2O 分解可用下列两个反应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I. Ag 2O (s) 2Ag (s) + (1/2) O 2 (g) K p (Ⅰ) II. 2Ag 2O (s) 4Ag (s) + O 2 (g) K p (Ⅱ)设气相为理想气体,而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问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K p (Ⅱ) = K p (Ⅱ)(B) K p (Ⅰ) = K p 2(Ⅱ)(C) O 2 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D) K p (Ⅰ) 随温度降低而减小7. 某低压下的气相反应,在 T =200 K 时K p =8.314×102 Pa ,则K c /mol·cm -3是:( )(A) 5×102 (B) 14×106 (C) 14×103 (D) 0.58.理想气体反应CO g H g CH OH g ()()()+=223的r m ΔG $与温度T 的关系为:-1r m /J mol 2166052.92G ∆⋅=-+$(T /K),若使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向右进行,则应控制反应的温度: ( )(A )必须高于409.3 K (B )必须低于409.3 K(C )必须等于409.3 K (D )必须低于409.3 °C二、填空题9 在温度为2000 K 时,理想气体反应CO g O g CO g ()()()+=1222的-1r m 45817J mol G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 ()kPa -12。

物理化学上策化学平衡1、2、3及答案

物理化学上策化学平衡1、2、3及答案

物理化学上策化学平衡1、2、3及答案物理化学化学平衡1试卷一、选择题 ( 共21题 40分 )1. 2 分 (3338)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 增加压力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B) 增加压力一定不利于液体变为固体(C) 增加压力不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D) 增加压力与液体变为固体无关2. 2 分 (2799) 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K c3. 2 分 (2913) Ag 2O 分解可用下面两个计量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Ag O s Ag s O g 22212()()()→+ K P ()1 2422Ag O s Ag s O g ()()()→+ K p ()2设气相为理想气体,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判断下列结论哪个是正确的:()(A )K K P P ()()2112= (B )K K p p ()()21=(C )K p ()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O 2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4. 2 分 (3339) 反应 A+3B 2C ,已知:A B C Δf H m $(298 K)/kJmol -1 0 0 -44 S m $(298 K) /JK -1mol -1 180 120 180 C ,m p $(298 K)/JK -1mol -1 30 20 30298 K 时反应的: ( )(A) (ΔS m $/T )p > 0 , (Δr G m $/T )p > 0 , (ln K /T )p > 0 ;(B) (ΔS m $/T )p < 0 , (Δr G m $/T )p < 0 , (ln K /T )p < 0 ;(C) (ΔS m $/T )p < 0 , (Δr G m $/T )p > 0 , (ln K /T )p > 0 ;(D) (ΔS m $/T )p < 0 , (Δr G m $/T )p >0 , (ln K /T )p < 0 。

物理化学 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 化学平衡
5
§3-1 知 识 点
化学势(教材§ 化学势(教材§4.2 、§4.3 ) 什么是化学势 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 化学势等温式
∆S隔离 ≥ 0
隔离系统
∆GT,p ≤ 0 定温定压封闭系统
∆A V ≤ 0 T,
定温定容封闭系统
6
§3-1
化学势
一、化学势定义 纯物质封闭系( 纯物质封闭系(双变量系): 热力学 基本方程
4
第三章 化学平衡
学习 要求 及 重点
理解化学势及其判据 理解方程 ∆Gm = − RT ln K 掌握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掌握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平衡移动的定性讨论
本章习题: 本章习题: 5-1、5-8(9)、5-9(10)、5-12(20)、5-16(22)、5-20(27) 、 、 、 、 、
d A= ∑µB dnB ≤ 0 自发 平衡
10
化 学 平 衡 和 相 平 衡 方 便 化 学 势 判 据 对
§3-1
化学势
二、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 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 例1、相变化: B (α ) T , p → B (β ) 、相变化:
α µB β µB
− d nB
β B α B
d nB
(d nB > 0 )
自发 dG = ∑µBdnB = (µ − µ )dnB ≤ 0 平衡
∴(µ − µ
β B
α B
自发 α )≤0 或 µB ≤ µB自发 :β 平衡 平衡
结论: 结论:封闭系中相变化总是向着化学势降低的方向 自发进行;平衡时B组分在两相的化学势相等。 自发进行;平衡时B组分在两相的化学势相等。
11
§3-1
2009编辑
第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 ) (n ) = (n ) (n )
eq f F eq d D E
eq g G eq e
§3-2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 • • •
3-2-1 气相反应 3-2-2 有纯凝聚相参加的反应 3-2-3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3-2-4 等温式的应用
3-2-1 气相反应
例:
N 2 ( g ) + 3H 2 ( g ) 2NH 3 ( g )
[40590 − 24.08T / K ]J ⋅ mol
T ≤ 1685.6 K
∆ r Gm ≥ 0
-1
≥0
解:Ni ( s )+CO2 ( g ) = NiO ( s )+CO ( g )
pCO ∆ r Gm = ∆ r G + RT ln pCO2
θ m
=∆ r G + RT ln
θ m
pθ-pCO2 PCO2
3-2-2 有纯凝聚相参加的反应
例:
C(s)+O 2 (g)=CO 2 (g)
• 对纯凝聚相而言:
∆G = ∫ Vdp = ∫ V dp = V ( p2 − p1 )
p2 p1
Gm = G + Vm p − p ≈ G
θ m
(
θ
)
θ m
有纯凝聚相参加的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aA( s ) + bB ( g ) = dD( g ) + eE (l ) ∆ r Gm = ∆ r G
eq g G eq e E
n ) (n ) ( = (n ) (n )
eq F f eq d D
eq g G eq e E
p n eq ∑ B B
B
∑ν B
p = Kn eq n ∑ B B
B
∑ν B
数量比(不是平衡常数) K n
解:
(1)∆ r G
ϑ m
= 152 J ⋅ mol > 0
-1 ϑ m
0.16 (2)∆ r Gm = ∆ r G + RT ln 0.26 -1 = −3562J ⋅ mol < 0

在总压为Pθ的CO与CO2混合气中存在着 NiO,求反应能允许的最高温度。 若在1500 K 总压P ,使Ni不氧化,能允 许的CO2最高压力是多少?
达平衡后原料转化为产物的量 平衡转化率 = × 100% 投入原料的量
工业生产中称的转化率是指反应结束时,反应物转 化为产物的百分数,因这时反应未必达到平衡,所 以实际转化率往往小于平衡转化率。
平衡常数的应用
计算理论转化率
KP
py ) ( py ) ( = ( py ) ( py )
eq F f eq d D
pCO2 > pCO ′ 2 ′ 2 pCO2 < pCO ′ 2 pCO2 = pCO
CaCO3分解 CaO与CO2化合 分解平衡
利用分解压可以讨论化合物分解的难易
分解压越大越容易分解? 还是分解压越大越难分解?

平衡常数的应用
计算理论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又称为理论转化率,是达到平衡后,反 应物转化为产物的百分数。
此分解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力, 称为该固体在该温度下的分解压。
K = pCO2 p
θ
θ
即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化合物的分解压为常数。
利用分解压可以讨论化合物分解和生成的可能性
仍以CaCO3(s)分解为例:
∆ r G m = - RT lnK θ + RT ln J ′ 2 p CO 2 p CO = - RT ln θ + RT ln p pθ = - RT ln p CO 2 ′ 2 p CO p CO 2 : CO 2 分 解 压 ′ 2 : 气 相 中 实 际 的 CO 2 分 压 p CO
θ
)
vB ( g )
1 C ( s ) + O2 ( g ) = CO ( g ) 2
Kθ =
(p
(p
CO
pθ )
θ
O2
p
)
1
2
相应地,Kp、Kx、KC等表示法类似。
Kp =
(p )
O2
pCO
1
2
3、关于分解压的概念
以CaCO3的分解反应为例: CaCO3(s)=CaO(s)+CO2(g)
复相化学反应: 有气相和凝聚相 (液相、固体) 共同参与的反应
θ
金属Ni ( s ) , CO2占95%, 若要使Ni不氧化为
解:
Ni (s )+CO2 ( g ) = NiO(s )+CO(g ) ∆ r G = 40590 + 0.4T / K J ⋅ mol
ϑ m -1
0.05 ϑ -1 J mol ∆ r Gm = ∆ r Gm + RT ln ⋅ 0 . 95 -1 = [40590 − 24.08T / K ]J ⋅ mol
θ m
θ
Θ d ln K Θ ∆ r H m = 2 dT RT
课后思考题
∆rG •m

∆rG
θ m
的区别?
3-2-3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 f G (B) :
在温度T,由最稳定单质生成物质B时的标准 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ϑ m
一切稳定单质
∆ fG = 0
ϑ m
ΔrGmθ: 在一定T下,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时 反应的摩尔Gibbs自由能变。
O2
p
θ
)
1
2
令:
K
则:
θ
=
θ m
(p
p SO 3 p
SO 2
θ
p
θ
)( p
O2
p
θ
θ
)
1
2
∆rG (T ) = −RT ln K
Kθ:标准平衡常数
它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温度及标准态的 选择有关。对指定的反应,它只是温度的函数, 为量纲一的量,无单位。
•ΔrGmθ :当反应物和产物都处于纯态和标准压力(标准态) 时,反应进度为1mol的反应的吉布斯函数改变等于ΔrGmθ 。
3. 以摩尔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 Kx Dalton分压定律: 定义: K x
pB = pxB
vB
=

B
( xB )

νB ∑ K p = Kx ⋅( p)
K
θ
p总 = Kx ⋅ θ p
∑ν B
3.1.2、多相反应(纯液体或纯固体)的平衡常数、 分解压
K =
θ
∏(
B(g)
pB(g ) p
θ m
θ
θ
θ

高炉炼铁反应: FeO(s )+CO ( g ) = Fe(s )+CO2 ( g )
(1)920 K , 标态下反应的方向? (2)920 K , 炉身中CO: 26%, CO216%
∆ r G = (−19490 + 21.35T / K ) J ⋅ mol
ϑ m
-1
(体积百分比)时反应的方向?
3.1.1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1. 标准平衡常数Kθ
1 SO2 ( g ) + O2 ( g ) = SO3 ( g ) 2
K =
θ
θ

B
p B vB ( θ) p
K
θ
=
(p
p SO 3 p p
θ
SO 2
)( p
O2
p
θ
)
1
2
它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温度及标准态的选 择有关。对指定的反应,它只是温度的函数,与系 统的压力和组成无关,为量纲一的量,无单位。
θ m
( p (T ) + RT ln (p
θ
D B
p p
θ d θ b
) )
= ∆ r G (T ) + RT ln J = − RT ln K + RT ln J
θ m
等温方程式的讨论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判断反应方向和限度
∆ r Gm = ∆ r G (T ) + RT ln J
θ m
θ
∆ r Gm = - RTlnK + RT ln J ∆ r Gm = RT ln( J / K )
θ
θ
K > J K = J K < J
→ ⇔ ←
Jθ:指定状态下的压力比、活度比。 气相---分压/pθ;液、固---组元活度。
平衡时: ∆ r Gm
= 0; ∆ r G = − RT ln K
θ m
θ
∆rG (T ) = −RT ln K
Θ ∆ r Gm ∂( ) Θ ∆ H T ] =− r m [ p ∂T T2
θ ∆ r Sm (0 K ) = ∑ Bν B S m ( B, 0 K )
• 变温过程的熵变
θ θ Sm (TK ) − Sm (0 K ) = ∫ Ttrs
Cθ p , m (crI ) T +∫
1 SO2 ( g ) + O2 ( g ) = SO3 ( g ) 2
∆ r Gm = ∆ r G (T ) + RT ln
θ m
(p
pSO3 pθ
SO2
p
θ
)( p
O2
p
θ
)
1
2
假设反应已达平衡,则:
θ ∆ r Gm (T ) = − RT ln
∆ r Gm = 0
pSO3 pθ
SO2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