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医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汇总●中国的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国四灵与四象龙、凤、麟、龟乃中国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乃中国四象。
●中国古代医学①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②古代医学成就战国期间的名医扁鹊,采纳“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疗疾病,后代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代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唐朝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代称为药王。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公布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数学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此后“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向来持续到现在。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朝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 多年。
南北朝期间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进一步精准到~ 3.1415927 之间。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记着以盘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系统的正式形成。
●中国古代农业四大水利工程: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京杭大运河、兴安灵渠。
贾思勰:北魏期间农学家。
代表作:《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好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徐光启:《农政全书》,在农学遗产方面极负盛名。
宋应星:明朝优秀科学家。
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沈括:北宋科学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年纪称呼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二三岁的小孩垂髫:幼年小孩 ( 又叫“总角” )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加冠:男子二十岁( 又“弱冠”)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 ( 又叫“知天数”、“半百”) 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诗词中的一些基本义象红豆—相思红叶—传情之物沙鸥—飘零伤感竹—时令,不屈的品行月—望月怀人、思乡孤雁—思亲,思乡,孤单梅—凌霜傲雪,品行高洁松—傲霜斗雪,刚毅不屈柳—送别,想念,惜别怀人西风—落寞难过,游子思归孤灯—羁旅悲凉,思乡怀人兰—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鹧鸪—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斜阳—对光阴流逝、世事沧桑的哀叹寒蝉—悲凉:引起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外国文学1.中世纪文学但丁,意大利人,有名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1
四、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 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 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 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 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 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二)义理之学
《礼记· 礼器》“义理,礼之文也。” 汉指经义名理。《汉书· 刘歆传》“及歆治《左 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宋后,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 理之学”。 现指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神之学, 涵盖 儒释道诸子之学。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讲究修身 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主张贡献服务于 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 果说义理之学为体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传统的经世之学借鉴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 分列为下述三项: 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3.美情趣,它们属于不
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三、文化的层次结构
•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 物。 •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 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 技、艺术组织等。 •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 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 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 的核心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一、古代发明1. 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起源于汉代。
它采用磁石原理,通过磁针指向北方,帮助航海家确定方向。
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汉代就已经广泛应用。
通过将纸浆压制成纸张,取代了古代的竹简和丝绸书籍,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最早应用于军事上。
火药的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对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科学1. 天文学: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例如,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制作出了精确的天文仪器,并进行了大量观测和计算,掌握了天体运行规律,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数学: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已经独立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为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古代中国还发明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得到了较为精确的近似值。
3. 医学: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也相当发达。
中国古代医学家对人体解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古代文化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诗篇。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古代文学的典范,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3. 书法艺术: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画和布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字具有了美感和艺术价值。
四、古代社会1.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基本上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岐黄: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二、战国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又被称为“医祖”、“脉学之宗”。
成就:1.开创了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2.治疗原则:“六不治”。
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
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5.代表作:《扁鹊内经》三、东汉(一)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坐堂医”,“建安三神医”之首。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3.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并在后来保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4.知名病人:沈槐5.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二)华佗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成就:1.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给关羽刮骨疗毒时所用);第一次使用的部位:腹部。
2.创五禽戏:最早的保健体操,开创运动仿生学,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2011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医学有关的文言文
2019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选材一反常态,开始旗帜鲜明地开始考查名人传记。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考查了三位“古代改革家”,那就是商鞅、贾谊、吴起,这些人物无论成败,都是改革的倡导者或者实践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0年,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高考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古代医学的文化常识岐黄:1.岐伯和黄帝。
相传为医家之祖。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太医:太医令为古代医官名,指掌管医事行政的官员[。
最早始于战国时的秦国,战国时期,秦有太医令,由秦至宋历代都设有这种官职。
太医令下一般设有太医丞等医官作为助手,因此,有的文献则合称为太医令丞。
宋代医务机构甚多,有太常寺属下的太医局、翰林医官院、御医院等,宋徽宗时又设惠民局,广传医方及施诊。
扁鹊:1. 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
2.扁鹊(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人们借用了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针砭:泛称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为针砭。
《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砭为治病石针,针头圆型,前圆后方,方处为柄,以指易捏为宜。
针头在棉油灯焰上炙之微烫,沾姜汁、艾汁或其它配置药液,立顶于患者穴道,可治风湿、寒热诸病。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公基专业知识80:中国古代医学常识-科技常识
公基专业知识 80:中国古代医学常识-科技常识医学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
很多现在技术,也是以之前早期的内容为基础。
那么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名医以及医术呢?今天河北卫生人才网就带大家走进古代的医学世界。
(一)医学经典著作①《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分为《灵柩》和《素问》两部分。
②《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相传作者是扁鹊。
③《伤寒杂病论》成书东汉时期,作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被誉为“方书之祖”。
④《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中医药物理论发展的源头,是我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法。
⑤《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作者李时珍,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⑥《千金方》成书于唐朝,作者孙思邈,这是一本综合性临床百科全书,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
(二)医学名医①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不光是创医学,还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
②扁鹊春秋战国人,望闻问切、切脉诊断、《难经》③华佗东汉末年人,首创“麻沸散”,称为“外科鼻祖”“神医”;创制“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等的健身操。
④张仲景东汉末年人,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⑤孙思邈唐代,被称为“药王”,《千金方》⑥李时珍明朝,《千金方》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⑦皇浦谧西晋,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三)例题1、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黄帝内经》答案:B.河北解析:《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一部农书。
故本题答案正确答案 B.2、关于以下医学常识说法正确是( )A.华佗西汉末年人,首创“麻沸散”,称为“外科鼻祖”。
B.张仲景东汉末年人,称为“神医”,《伤寒杂病论》C.孙思邈唐代人,著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
D.古代四大医学巨典《伤寒杂病论》、《千金方》、《黄帝内经》、《难经》答案:C.河北解析:A.华佗是东汉人;B.张仲景称为“医圣”;D.古代四大医学巨典是《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
中国传统常识
中国传统常识1、三皇:伏羲、神农、女娲。
“三皇五帝”是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华夏民族古文明的开创者,因此光耀史册。
2、五帝:黄帝、帝喾、颛顼、尧、舜。
远古时代五帝史料记载不一,这五帝较为后人认可。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从宋朝开始才如此称呼,都是儒家文化当中的经典著作。
4、五经:《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
相传有六经,由于《乐经》遗失,从汉武帝开始才把这几部著作并称为五经。
5、四维:礼、义、廉、耻。
这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6、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四维八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现在是人人平等,这个“纲”就是“榜样”的意思。
8、五常:仁、义、礼、智、信。
在今天这“五常”并非象封建社会,现在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尊卑之分。
9、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礼、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人伦关系是做人的根本,号称天下善道。
10、十义: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
这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11、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五湖四海广义是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12、四海: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13、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丰碑。
14、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中国四大发明影响世界。
15、文房四宝:宣笔(宣城)、徽墨(徽州)、宣纸(泾县)、歙砚(歙县)。
安徽的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正宗的原产地,因此也被称之“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16、汉字六书:形声、指事、象形、会意、假借、转注。
汉字形成的六种方式方法。
17、六子全书:《老子》、《荀子》、《扬子》、《列子》、《庄子》、《文中子》。
各大学派经典的总结。
18、唐初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简称“卢杨王骆”。
中医医学常识知识大全
中医医学常识知识大全
中医医学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常识和知识。
以下是一些中
医医学的常识知识。
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这些理
论以人体的整体观念为基础,注重平衡和协调。
2.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
望诊;通过听患者的语音、咳嗽声等进行闻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进行问诊;通过
触摸患者的脉搏进行切诊。
3. 中草药:中医常用草药治疗疾病。
中草药一般采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并根据
药性使用不同的部位和药材组合。
4. 针灸:针灸是通过刺激身体经络来调节和治疗疾病。
针灸分为经络穴位刺激和艾灸两种方式,通过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5.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推拿、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
血运行,疏通经络,改善身体功能。
6. 中医养生:中医注重养生保健,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养生包括合理膳食、
适度运动、调整情绪等方面。
以上是中医医学常识的一些知识点,中医医学系统庞大而复杂,还有很多具体的细分领域和治
疗方法。
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
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
1.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周礼》、《礼记》和《春秋》。
这些经典代表了古代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对物质世界的分类和描述。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滋养,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关系。
在国学文化中,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学、建筑学等领域。
3.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体系,包括了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它强调以人的整体状态为治疗目标,注重平衡和调节身体的阴阳五行,深受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
4.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万变不离其宗"。
其中包含了对易理的思考和对人事、自然、天地之道的描述。
易经被广泛应用于命理学、决策管理、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
5.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学习中国书法可以培养人的耐心、自律和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人的修养和品味有着重要的作用。
6.古诗词: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瑰宝之一,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世代人们。
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人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帮助。
7.风水学:风水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对于创造和谐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8.武术和太极拳:中国武术和太极拳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身心健康的效益。
学习武术和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9.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中国文化历史常识
中国文化历史常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以下是一些中国文化历史常识:
1.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爱、礼仪、中庸等价值观念。
4.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5.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方法。
6. 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7.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庆祝新年的时刻。
8.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只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一小部分,中国文化历史非常丰富多彩,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成就和历史事件。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望闻问切
2024/4/2
1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 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称为四诊。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 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
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语言流畅, 反应灵 敏;无神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滞, 反应迟钝, 语无伦次。局部的 望诊,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 望舌包括望 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024/4/2
8
望诊的内容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
①望形体。
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 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 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 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 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 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 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
2024/4/2
3
什么是望诊
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
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
质和舌苔。例如,龙病的病人,舌质红,舌苔干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黄而厚;
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 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 耳为肾之窍。
公基常识之中国古代科学成就
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科技常识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发明于唐朝中期,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二、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春秋·文公十四年》中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在我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节气经过逐步发展,到战国时已完备。
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1280年他完成《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三、中国古代医学卫生成就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
古代常识科普小知识一、古代科技发展古代科技发展虽然没有现代科技那样先进,但也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发明和创造。
例如,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书写技术的普及。
古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了许多机械装置,其中著名的有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
这些发明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代医学知识古代医学虽然没有现代医学那样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古人在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古代中国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埃及人还使用一些天然草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蒜泥来消毒伤口,用芦荟来治疗烧伤等。
这些古代医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启示。
三、古代农业技术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古人在农业技术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例如,古代中国的农民利用水稻的自然生长特性,发明了灌溉系统和水稻田间管理技术,使水稻的产量得以提高。
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泥沙淤积现象,发明了灌溉系统和农田分块技术,使埃及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大国之一。
四、古代交通运输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依靠陆地交通和水路交通。
古代中国的陆地交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例如人们使用马车、驴车和人力背负等方式进行交通运输。
水路交通方面,古代埃及人和古代中国人都有发达的航运系统。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和红海进行贸易和运输,而古代中国人则利用长江和黄河进行内河交通。
五、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制度在不同的文明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例如,古代埃及人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为了培养政府官员和祭司,埃及的教育主要包括宗教、文学和数学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则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培养人才。
古代中国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经史子集、礼乐射御、书法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六、古代宗教信仰古代人的宗教信仰在不同的文明中也有不同的表现。
行测复习古代医药学成就
行测复习古代医药学成绩行测常识这类题考察的范畴是很大的,那考生如何保证正确率呢?不清楚的小伙伴赶忙看过来,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行测复习古代医药学成绩,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行测复习古代医药学成绩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绩。
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全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善于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李时保重视实地考察和实验视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应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
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应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干变异以及遗传特点等方面的新认识。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田园诗常识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酷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浑厚而又绝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顶洞人”的远古人类。
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
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地的赞赏和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
1.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2.春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之一、春节通常在农历年末的最后一天或大年三十开始,为期15天,期间人们会庆祝、互相拜访、观看烟火和表演等。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和一种独特的文字艺术。
它以汉字为基础,有着丰富多样的字体和风格,如楷书、行书和草书等。
4.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底蕴。
中国的茶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等。
喝茶在中国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享受生活和放松的一种方式。
5.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系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包括针灸、草药、按摩和饮食疗法等治疗方式,被认为能够恢复和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6.京剧: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顶峰之一、它结合了歌、舞、琴、棋、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华丽的戏服吸引观众。
7.长城: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防御工程之一、它沿着中国北部的山脉和平原延伸,曾经被用于保护中国免受外来侵略。
8.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味美食。
9.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音乐使用许多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和笛子等,以及特有的调式和模式。
10.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之一,有着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中国绘画通常以山水、花鸟等为主题,以水墨、绢布和丝绸等为媒介。
这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中国文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方面。
商代医学文化史略
商代医学文化史略商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发展时期之一。
商代医学文化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通过对商代医学文化的探究,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医学学术的演进。
商代社会制度的变革为医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商代之前,人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主要是靠口口相传,没有系统的医学教育和学术制度。
而随着商代社会的发展,商家成为领导阶层,贵族阶层也兴起,富裕的阶层对于医学知识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这样,一些私人学派就开始从事医学研究,并初步建立了医学学术制度,规定了一些医学常识和方法。
商代医学文化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注重经验积累。
医生的诊治方法主要是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对患者面色、舌苔、脉搏、声音等进行观察和询问,以及对身体的切割检查,进行辨证论治。
同时,医生和病人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沟通、交流医疗信息和技术的过程,形成了一定的医学社会网络。
医学的进步不仅来自于个人的努力,还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医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在医学学术方面,商代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医学家和学派,如大夫扁鵲、蓍龟学派、黄帝内经等。
大夫扁鵲,是商代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以医术高超,文章卓绝而闻名于世。
据史书记载,大夫扁鵲对于人体解剖学有深入的了解,对于一些外科手术和骨伤损等方面也颇有心得。
而蓍龟学派,则主要运用蓍草和龟为媒介,通过神秘力量进行预测、卜卦和判断疾病的诊治方法。
黄帝内经是商代医学学派发展成熟后所形成的一部医学经典,内容涵盖了医学理论、病因、病机、病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此外,在医学工具方面,商代医学文化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商代已经使用铜、铁、玉等材料制作医疗器械,如针、刀、勺,也出现了一些医药书削制作的器械,如医药研磨器和药锉,这些工具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医生治疗疾病的效率,也为后来的医学工具研发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云南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医学之中国古代
医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医、中国画、京剧三颗璀璨的明珠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到的中医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考生在事业单位的复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及其著作
1.医祖——扁鹊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被尊为医祖。
其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4.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 道家医生——葛洪
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
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时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7. 儿科之圣——钱乙
钱乙: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威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
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8. 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
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以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9.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历经27个寒暑于明万历年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故被后世尊为“药圣”。
10.天医星——叶桂
叶桂: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为中国温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难经》: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约起源于神农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例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黄帝内经》
【答案】ABCD。
中公解析:我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黄帝内经》故ABCD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