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解决问题(2)
第11课时小数除法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雨燕是长距离飞行最快的鸟。一只雨燕3小 时可以飞行510千米,一只信鸽每小时可飞行74 千米。雨燕飞行的速度大约是信鸽的多少倍?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10÷3=170(千米) 170÷74≈2.3(倍)
答:雨燕飞行的速度大约是信鸽的2.3倍。
一条高速路长336千米。一辆客车3.5小时行完全程, 一辆货车用4.2小时行完全程。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 度快多少?
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基本练习
0.28÷0.2= 1.4 8.4÷0.04= 210 0.57÷5.7= 0.1
0.49÷7= 0.07 8.1÷0.009= 900 2.4÷0.24= 10
根据下面信息,你能提什么问题?
2只燕子一天共吃害虫150只
1只燕子每天吃几只害虫? 4千克大米54.4元 1千克大米多少元?
解决问题 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
已知总数和份数,需要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再通 过一份数求几个一份数是多少,或求总数里包含 几个一份数的应用题,我们称之为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的关键是用除法求出一份即一个单位的 量是多少,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求出若干个单位 的量或用除法算出总量里包含多少个单位的量。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 克,每5=96(千米/小时) 336÷4.2=80(千米/小时) 96—80=16(千米) 答:客车的速度比货车每小时快16千米。
田爷爷的报摊昨天收款230元。
昨天卖出85份周报, 多少份晚报?
85×1.5=127.5(元) 230- 127.5=102.5(元) 102.5 ÷ 0.5=205(份) 答:昨天卖出205份晚报。
220.5÷3=73.5(千克) 73.5÷7=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解决问题(二)练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解决问题(二)练习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11课,主题为“解决问题(二)练习”。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人教新课标的要求,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复习和巩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教学用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学视频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解决问题(二)练习人教新课标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11课时_实际问题与方程(二)》(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11课时_实际问题与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第五单元的第11课时,主题是“实际问题与方程(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程解法和等式性质的知识,对于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不能准确地找出数量关系而陷入困境。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关键信息,列出方程。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几个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释方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巩固本课时所学的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基础,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方面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框架,包括课题、教学内容和关键步骤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生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1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1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二)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1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二)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五单元的实际问题与方程(二)部分。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应用“等量代换”的原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通过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实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们了解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讨论:在讲解完毕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学生们更好地记录和回顾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如下:例: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这20个苹果换成橙子,每个橙子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
请问,小明最终能换成多少个橙子?2.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甲车和乙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
如果甲车比乙车早到达目的地1小时,求乙车的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1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
7.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 装了多少筒? (选题源于教材P75第5题)
每筒网球的个数×筒数+3=网球总数 解:设一共装了x筒。 5x+3=1428 5x+3-3=1428-3 5x=1425 5x÷5=1425÷5 x=285 答:一共装了285筒。
11*.当a 等于多少时,下面式子的结果是0?当a 等于多
白色皮
பைடு நூலகம்
20块
x块
黑色皮 2x块 白色皮 20块 4块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2x-4=20 2x-20=4
2x=20+4
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归纳总结:
1.解形如ax±b=c的方程,先把ax看作一个整体,求出ax的值,
足球上黑色的
皮都是五边形的,
白色的皮都是六边
形的。
回忆:形如ax ± b =c的方程的解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ax+b =c ax-b =c 解: ax-b+b=c+b ax=c+b x=(c+b)÷a
解: ax+b-b=c-b
ax=c-b
x=(c-b)÷a
解此类型方程时,先把ax看作一个整体,利用等式的
2.蓝鲸的寿命大约是100年。
比海象的3倍少20年。 海象的寿命大约是多少?
海象寿命×3-20=蓝鲸寿命 解:设海象寿命大约是x年。
3x-20=100
3x-20+20=100+20 3x=120 3x÷3=120÷3 x=40 答: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
1.解形如ax±b=c的方程,先把ax看作一个整体,求出 ax的值,再求x。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11课时_实际问题与方程(二)》(说课稿)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11课时_实际问题与方程(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1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意义、解方程的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例题,分别是“修路问题”、“烙饼问题”和“过河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方程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比如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引导探究法为主,辅以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方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讲解: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思维拓展第11课时《生活中的差倍问题》(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思维拓展第11课时《生活中的差倍问题》(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课时为思维拓展第11课时《生活中的差倍问题》,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主要围绕差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差倍问题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差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差倍公式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准差和倍数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差倍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差倍问题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差倍问题的概念,推导差倍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差倍公式的应用。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活动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差倍公式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差倍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板书设计:1. 差倍问题的概念2. 差倍公式3. 差倍问题的解题步骤4. 实例演示5. 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提高题:寻找生活中的差倍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研究差倍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1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1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 学会使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 学会使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进行解决。
-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知识。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乘法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 结合导入场景,提出问题:“如果有3个这样的商品,每个商品的价格是24元,那么这3个商品的总价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意义,并尝试用乘法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商品卡片和计算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进行解决。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验证方案的正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理解: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明确问题的目标和条件。
2. 问题的分析:学生能够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 解决方案的制定: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分析,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 方案的验证: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或实际操作,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正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验证方案的正确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验证方案的正确性。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和解决。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5. 分享与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进行解答。
2. 小组作业: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制定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本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步备课】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83内容及P84~85“练习十八”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的方程学问。
3.在经受整理学问的过程中,培育总结、归纳的力量,提高对本单元所学学问的把握程度,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总结、归纳整理所学关于简易方程的学问点。
教学难点梳理学问点,形成学问体系。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课题)二、回顾梳理,构建网络师:请同学们认真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这些学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合作归纳这部分内容后,汇报。
依据同学的汇报,老师挂念同学形成学问网络,板书:三、复习巩固,提升生疏学问点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1. 填一填,说一说。
(12.5+x)+8=12.5+( + )4.5×a+6.5×a=a×( )25-x-y=25 -( + )s=v×( )S平行四边形=a×( )用字母可以表示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以及常用的数量关系。
学问点2:用字母表示数2. 填一填。
(1)公共汽车上原来有x人,在青少年宫站有5人上车,又有6人下车,现在车上有乘客( )人。
(2)一本故事书98页,平均每天看x页,看了6天,还剩( )页。
一本《数学竞赛》a元,买5本要( )元。
(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那么这个两位数用( )表示。
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问点3: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 小华家12月底用电抄表读数是2231千瓦时,11月底用电抄表读数是m 千瓦时。
小华家12月份应缴电费a元,(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当地电费单价;(2)当m=2130,a=56.56时,电费每千瓦时是多少元?把数值代入含有字母式子进行计算,结果留意不要忘了单位。
第11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a(x+b)=c的应用
3.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x的9倍减去0.4与2.5的积,差是9.8,求x的值。
9x-0.4×2.5=9.8 解: 9x-1=9.8
9x=10.8 x=1.2
3.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2)5.6与x的和的4倍是56,求x的值。
(5.6+x)×4=56 解: 5.6+x=14
x=8.4
1.解下列方程。(选题源于教材P80练习十七第1题)
2( x-2.6 )=8
解: x-2.6=4 x=6.6
8( x-6.2 )=41.6
解: x-6.2=5.2 x=11.4
5( x+1.5 )=17.5 解: x+1.5=3.5 x=2
( x-3 )÷2=7.5
解: x-3=15 x=18
4.《科学家》丛书有4本,《发明家》丛书有多 少本?(选题源于教材P80练习十七1)31名学生划船,分 3×5+4x=31
乘3只大船和4只小船, 15+4x=31
每只大船坐5名学生, 4x=16
每只小船坐几名学生? x=4
答:每只小船坐4名学生。
5.列方程解决问题。
(2)甲、乙两辆货车合运100 t
水泥,各运4次正好运完, 解:设乙车每次运x t。
1.把小括号里的x±b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x±b 的值,再求出x的值。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a(x±b)=c转化成 ax±ab=c的方程,求出ax的值,再求出x的值。
实际问题与方程(三): 1.把要求的未知数设成x,再列方程; 2.求出的解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3.检验作答。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2题、第3 题、第9题。
甲车每次运 10 t,乙车每
4(x+10)=100
次运多少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11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 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加法或减法来解决。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 探究新知- 老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
- 老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路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 巩固练习-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引导学生相互检查和讨论。
-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 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就是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的详细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七章 第11课时小结与思考(2)
A BC第11课时 小结与思考(2)班级 学号 姓名一、知识要点:1、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三角函数)问题,从而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2、(1)仰角和俯角 (2)方向角 (3)坡度、坡角及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二、典型例题:例1、(1)如图,AB 是⊙O的弦,半径2OA =,2sin 3A =,则弦AB 的长为( ) ABC 、4 D(2)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AB 与⊙O相切于点A ,OB 与⊙O交于点C ,OD OA ⊥,垂足为D ,则cos AOB ∠的值等于( ) A 、OD B 、OA C 、CD D 、AB(3)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一点,以E 为圆心、EC 为半径的半圆与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弧外切,则sin EAB ∠的值为( ) A 、43B 、34 C 、45D 、35例2、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 处测得北偏东68.7°方向有一座小岛C ,继续向东航行60海里到达B 处,测得小岛C 此时在轮船的东偏北63.5°方向上.之后,轮船继续向东航行多少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参考数据:sin21.3°≈925,tan21.3°≈25,sin63.5°≈910,tan63.5°≈2)例3、如图,沿水库拦水坝的背水坡将坝顶加宽2米,坡度由原来的1:2改成1:2.5,已知坝高6米,坝长50米.(1)求加宽部分横断面(2)完成这一工程需要多少方土?变式: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 ,坝顶宽BC 为6m ,坝高为3.2m.为了提高水坝的拦水能力,需要将水坝加高2m ,并且保持坝顶宽度不变,迎水坡CD 的坡度不变,但是背水坡的坡度由原来的 i=1:2变成i ’=1:2.5(有关数据在图上已注明).求加高后的坝底HD 的长为多少?例4、如图,某居民小区内A B ,两楼之间的距离30MN =米,两楼的高都是20米,A楼在B 楼正南,B 楼窗户朝南.B 楼内一楼住户的窗台离小区地面的距离2DN =米,窗户高 1.8CD =米.当正午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成30角时,A 楼的影子是否影响B 楼的一楼住户采光?若影响,挡住该住户窗户多高?若不影响,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4= 1.7322.236=)例5、夏季中午,当太阳移到屋顶上方偏南时,光线与地面成80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具体包括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对数学概念和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用PPT。
2. 数学练习本。
3. 黑板和粉笔。
4.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知识回顾(10分钟):通过PPT和黑板,快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3. 实例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成果分享(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6. 总结讲解(10分钟):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总结和讲解,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2. 重点内容:数学基础知识、实际问题解决、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数学练习本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在家中或学校中寻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1课时_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1课时_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1课时_计算工具的认识》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计算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工具的认识还不够,不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工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工具,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计算工具。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计算工具的认识,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掌握计算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讲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计算工具的便捷。
3.巩固新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6.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计算工具的认识1.计算工具的种类2.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3.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