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1)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位理论和生态演替理论

合集下载

生态学研究中的生态位理论

生态学研究中的生态位理论

生态学研究中的生态位理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是生物在某一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角色和地位,它同时涉及到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文将着眼于生态位理论的概念、分类与应用。

一、生态位的概念1932年,美国生态学家E.P. Odum提出了生态位的概念。

生态位指的是一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一个群体或种群所占据的位置。

这个位置由其在其生物学与环境学间特定互动中的作用所决定。

它为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交织设置了一个空间范围,它既包括环境、群体间关系和生长发育,也包括同归于尽。

生态位有助于理解和描述生物间相互作用及其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它也是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响应的关键。

二、生态位的分类生态位可以分为基本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群体根据其形态、生理学和行为特征所能占据的理想化位点,它反映了这种生物的潜在适应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

而实际生态位则是指一个群体在适应环境因素、竞争和资源的互相作用下实际所占据的位置。

实际生态位不止取决于标准的基本生态位,还受到竞争、捕食者、寄生者、共生者以及一些生物非局部有限因素的影响。

另一种生态位的分类方法则是按照其占据的生态环境分类。

其中包括:1.生理生态位生理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其不受其他生物或环境影响时所能占据的空间范围。

这种生态位可以根据生物的一些生理特征进行评估,如温度、湿度、光线、气压、酸碱度和盐度等。

2.空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是指一个兽群或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能占据的空间范围。

这个空间范围是一个群体所需资源的概括,如水、食物、巢穴、栖息地、隐蔽处等。

3.时序生态位时序生态位是指发生于时间上的生态位,它是一种时间上分配的资源利用空间,其中一些资源只有在特定的季节、天气、日出和日落等环境条件下才能利用。

4.食性生态位食性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所有资源和所有生境空间资源的总和,集中在一中特定食物源上。

生态学的概念与原理

生态学的概念与原理

生态学的概念与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了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从微观的生物个体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及地球生态学的各个层面。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对自然界中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的科学研究。

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体、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

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等。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管理等方面。

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 相互关系原理:生态学认为生物体与其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生物体通过获取能量和物质来生存和繁殖,而环境则提供了这些资源。

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影响着生物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能量流动原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传递和转化。

光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生物体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能量从生产者(植物)传递给消费者(动物),形成食物链。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转化,最终以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3. 物质循环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流动。

生物体通过摄取、吸收与代谢过程中将大量的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

而有机物质通过死亡、分解和分解腐殖等过程又返还给环境。

这一过程形成了物质的循环,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遗传多样性指的是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

高中生物生态学四个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生态学四个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生态学四个基本原理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从全球生态系统到局部社区,从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植物和动物群落,生态学涉及到研究有关生物现象、环境条件及其两者间的相互影响的内容。

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有四个基本原理,即稳态原理、资源分配原理、竞争原理和协同原理。

稳态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总体状态和性质受其组成各单位的相互作用作用共同控制,当这种性质受到干扰时,则社区中的生物群落会自动恢复到最佳状态。

它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描述了生态系统是如何调节维持自身稳定的。

稳态原理对研究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源分配原理是指生态系统中空气、水、土壤中各种物质或能量,以及生物群落中生物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在生态系统内流动,并不断在生物之间分配。

它认为资源的流动与种群的分布、结构及物种的多样性都有重要的联系,是决定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资源分配原理基于量子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三定律而提出,为认识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竞争原理是指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物种共处在一起,根据自身的适应性优势和技能,强势物种会取得优势,弱小物种则会被淘汰,从而改变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

它探讨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指出物种的竞争也有利于生物群落的发展与多样性的维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基础。

协同原理是指生物群落内部各种物种之间,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也存在着合作关系。

比如,在一个公牛群体中,每只公牛都会发出警报信号,以警告其他牛群里的公牛,从而形成一种集体防御行为。

协同原理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同生共存,为研究生物群落的变化与完整性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有四个基本原理,即稳态原理、资源分配原理、竞争原理和协同原理,它们均为研究生物群落提供了理论支持,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探讨它们的结构形态、内部组织、环境适应能力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并保护自然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重心是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的四个层次:●个体: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映。

●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比、性比、种内关系和空间分布结构等。

60年代前是研究主流。

●群落:栖息在同一区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

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野外是首选、并且是第一性的。

如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优点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

--自然条件下试验法,如驱除寄生虫以研究雷鸟种群的动态。

●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种群动态,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

预测结果还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根据现实通过修改模型参数,使研究结果逐步逼近现实等.第二章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2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3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生境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涉及到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相互关系、生态演替和能量流动等。

本文将通过介绍这些基本原理来阐述生态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包括其所占据的生境、所利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每个物种具有独特的生态位,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可以互不相同或有所重叠。

生态位的概念揭示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和资源利用策略。

二、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包括竞争、共生和捕食等。

竞争是指物种之间争夺有限资源的关系,通过竞争可以促使物种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包括互利共生和寄生共生。

捕食是指捕食者捕食被捕食者的过程,通过捕食关系维持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性。

三、生态演替生态演替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初级演替发生在无生命的土壤或裸地上,通过植物的侵占和群落的逐渐建立,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次级演替发生在已被物种占据的土地上,通过灾害或人为干预导致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变化。

四、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原理,能量从太阳进入生物体系,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物种之间传递。

太阳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生物量,再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给消费者。

能量通过生物体系流动,最终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能量流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不仅解释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环境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

在现代社会,生态学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相互关系、生态演替和能量流动等。

通过研究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课件

生态学概论及基础原理课件

消费者
分解者是指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如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影响。
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转化和再利用,维持生态平衡。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化学能,并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途径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系统分类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定义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如水、土壤、空气等)组成。
生态系统组成
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光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和某些细菌。
生产者
消费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生物,如动物。根据食性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
01
02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恢复
恢复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停止破坏行为、治理污染、引进本地物种等,以重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过度开发、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这些行为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
VS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种群的空间分布
种群的空间分布是指种群在一定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这种分布状况对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
01
02
03
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之一。

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

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

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
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生态平衡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这些原理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过程。

1. 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指的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与其他物种相互依存和制约。

了解和保护物种的生态位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2. 食物链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连接各种生物的链子,它描述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破坏食物链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因此需要保护和维护食物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其中所有生物、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协调、制约,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维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是生态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 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在应用这些基本原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确保采取的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应尽可能
地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和干扰。

最后,应采取综合的、长期的措施来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生态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学基本原理第一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66年提出的,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学的发展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

第一代是个体生态学,研究的是个体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第二代是群体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第三代就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它认为应当把生物和环境,把有生命的生物群体和无生命的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是什么把生物和环境联成一个整体呢?就是物质和能量。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按类型则可分为水域的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的沙漠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按由来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极地、原始森林)、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薪炭林、养殖湖)、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工厂、矿区)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永不停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组成的营养级转化,从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最后归还给环境。

无机环境:包括日光、大气(O2、CO2等)、水、土壤及营养物质,是生物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产者:亦称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特殊功能,能从环境中吸收CO2、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日光作用下合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贮存在有机体内,供给自身生长、发育需要,也供给其他生物和人类食用或提供能源,亦称初级生产者。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是异养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起着重要作用,也称次级生产者。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微生物,能分解动植物残体、死体和排泄物,为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源,在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中起重要作用。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分布等方面,同时也包括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学基本原理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首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丰富,它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就越具有抵抗力,因为不同的物种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可以相互支持和调节。

因此,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的关系,而食物网则更为复杂,它描述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流动的重要方式,它们决定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性往往取决于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平衡,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了变化,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另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能量流动指的是生物体内能量的转移和利用过程,而物质循环则是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循环利用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如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出现了异常,就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总之,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解析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解析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解析生态系统演替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此理论解析将着重探讨生态系统演替的基本原理、驱动因素及其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演替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演替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由植物群落学家弗雷德里克.克利门斯发展而来。

其核心观点是一个演替序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在经历不同阶段的时间尺度上发生变化。

生态系统演替被认为是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或发展的关键过程之一。

这一理论基于几个重要的假设。

首先,每个群落恢复或演替的初始阶段包含一组快速生长的物种,称为先驱物种。

这些先驱物种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并在演替过程中逐渐被更为竞争力强的物种所取代。

其次,演替过程中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等,这些相互作用会影响整个演替序列的发展。

最后,演替过程中物种演替的顺序和速率是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的。

驱动因素生态系统演替是由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

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性质、水分利用、光照等。

不同阶段的演替对这些环境因素有不同的需求和限制。

例如,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湿润的土壤和高水位是湿地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看到湿地演替序列中不同阶段的植物对这些环境因素的不同适应。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竞争、互惠共生、食草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例如,在森林演替序列中,初级阶段的物种通常是早期先驱物种,它们能够在光线受限的条件下快速生长和繁殖。

然而,随着群落的发展,后续阶段的物种逐渐取代了先驱物种,这是因为后续阶段的物种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光线和其他资源。

生态系统演替的应用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理解生态系统演替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管理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了解演替序列的不同阶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优势树种的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森林保护和管理策略。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生态学变得越发被重视。

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期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独立自主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两种主要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由物种群体组成,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土壤、水、空气、岩石等基本要素。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互动复杂,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物种之间、种群内部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

2. 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包括生物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角色、空间和环境占据和使用方式。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取决于其生态性质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支配关系。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能够影响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表现和生存状况,进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能量流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被生物所吸收,并在生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主要是指从生物到生物的转移。

当一个物种被另一个物种捕获和食用时,第一个物种的能量就传递到了第二个物种身上。

这种传递可以沿着食物链不断进行。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呈线性结构,从最底层的生产者向上走连通到最高级的消费者。

4.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一样,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必备的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通过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互动而进行循环。

生物体内的物质会转移到它们与环境之间的接触面上,然后被生物体利用或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生态系统中循环的主要物质包括水、碳、氮、磷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循环通过远程迁移、气体化、水循环、生物排放等过程进行。

5. 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它们抵御干扰的能力以及在受干扰后快速恢复的能力。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

有些生态系统可能较其它系统要更加稳定,因为它们具有增强的韧性(resilience)和抵御性(resistance)能力。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地球上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生物体,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地球各种环境,如森林、湖泊、河流、海洋等。

在生态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不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也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生物多样性起源于进化过程,它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体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越高,其稳定性和生态功能越好。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关于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驱动力,它是维持生物体生存和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光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通过食物链不断地传递给其他生物体。

而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会发生损失。

经过多次传递和转化之后,能量最终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因此,能量的流动是有方向性和层次性的,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三、关于物质循环的原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体和环境之间不断转化、迁移和重新利用的过程。

最典型的物质循环是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

这些循环保证了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在生物体之间传递。

而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会释放氧气。

然后,动物通过呼吸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这样,碳和氧的循环就形成了。

物质循环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非常重要。

四、关于生态位和资源分配的原理生态位是指某一种生物体通过利用资源和生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

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它们通过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来降低竞争。

生态学原理

生态学原理

生态学原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不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生态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生态学原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

生态学基本概念1.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种群在其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生态位置,包括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角色和功能。

每个生物种群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它受到资源的利用、适应能力、生长繁殖等因素的影响。

2.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共生关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害共生和中立共生等形式。

通过共生关系,不同物种可以相互促进生长和繁殖,同时也可能发生竞争和捕食等交互作用。

3.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转移。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获取能量,而分解者则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

4.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物种的丰富度、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学原理对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恢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生态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运作机制,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之,生态学原理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生态学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生态位
生物在生态系统 中的角色和位置
生物群落
物种在特定区域 内的总体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生态学的应用
环境资源管理 物种保护 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政策
减少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
提供食物和水资源 调节气候 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教育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推动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
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定义
群落结构
群落是在某一地理区域内, 生活在同一生境中相互依 存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的 总称
包括种类的组成、种内和 种间相互关系、生物量和 生物构成等
群落的相互作用
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资源、 提高生态系统的
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资源管理
有效利用和保护 资源
城市规划
建设生态友好城 市
生态农业
可持续农业发展
生态学在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影响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维护
气候调控
植被覆盖的调节作用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适应策略的研究 创新生态技术应用
生态学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
01 疾病传播
生态系统内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02 机制
种群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03 持续性分析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持续稳定
总结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初级演替到 稳定演替,体现了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体对于环 境变化的适应和相互作用。了解演替过程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 康发展。

生态位和生态位分析的基本原理

生态位和生态位分析的基本原理

生态位和生态位分析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而生态位理论则是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生态学中,生态位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生态位概念的基本原理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占据的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的生态角色。

一个生物的生态位由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方式、食物来源、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其它的各种因素组成。

每个物种都有一个独特的生态位,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的理论基础是对于生物间资源竞争和相互作用的观察和研究。

生态位理论认为,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相互竞争的物种不可能共享同一资源,因此各有其独特的生活条件和适应性。

生态位理论认为,不同物种有其不同的生存方式和食物来源,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关系,相互之间不能代替。

生态位的概念不仅限于单一物种的生存方式,也包括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是生态位的典型例子,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消耗和逃避的相互作用。

2. 生态位分析的基本原理生态位分析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位分析的目标是为了探索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生态位分析主要通过获取和分析有关物种的生态数据,包括食性、生活史、适应性、生长速度等方面的信息,为生态学家提供关于不同物种的详细信息。

这些信息也可以帮助生态学家预测未来物种的发展趋势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生态位分析通过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进行定量和分析,揭示了生态系统及其动态变化的原因和机理,以及各个生物群落间的演化趋势。

3. 生态位和生态位分析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生态位理论和生态位分析的研究对于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附件1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态学(Ecology)课程编码:1313020216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44 课内实验时数:16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念,微生[1]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的概念[3]科体系重点:生态学的产生、发展、作用及意义难点:生态学的性质及学科体系作业:1.课外查阅生态学有关的期刊,主要研究领域与研究热点问题?思考题:1.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态环境与生态因子生态环境的的概念与类型[3];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3];生态因子的一般作用特征[3];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规律[3];重点: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的的概念;生态因子的一般作用特征;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难点: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光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2];光质[2];光照周期[3];重点:光照周期的定义;光照周期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难点:生物对光照强度、光质、光照周期的适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温度的生态作用温度的变化规律[2];温度的一般生态作用[3];温度与生物类型[1];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3];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3];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1];重点:有效积温法则;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难点:有效积温法则;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态作用[3];难点:防火管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最小因子定律法则?2.耐受性定律?3.什么是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的光周期现象表现在哪几方面?4.有效积温的概念,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及应用意义?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一节种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种群的概念[3];种群的基本特征[3];重点:种群的概念;影响种群数量的变量;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的类型;哈迪——魏伯格定律难点:年龄结构的意义;空间分布格局的检验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种群的增长生命表与存活曲线[3];种群增长模型[3];重点: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概念、类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难点:生命表的编写;K-因子分析;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调节种群数量动态变化[3];种群数量的调节机制[3];集合种群动态[2];重点:种群平衡;生态入侵[2];[2];()()()。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掌握生态因子类型与限制因子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种内与种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结构,群落波动、演替的动态及原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等;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领域,了解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1.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2.生态学的定义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习题要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分支学科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第四节学习生态学的意义习题要点:生态学的研究途径、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定义及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难点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研究途径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1)了解学习生态学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生态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理解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和最新发展趋势;(3)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即不仅要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更要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1.生物钟的概念及其类型2.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3.环境因子的概念4.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习题要点:生态学中环境、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概念的区别第二节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分析1.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3.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习题要点: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第三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2.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3.水分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4.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习题要点: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表现形式;举例说明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本章重点、难点:生物的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限制因子、耐受限度、耐受性定律、驯化、休眠、指示生物的概念;限制因子的作用以及生物对各种因子的适应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

1.第一节(1)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位理论和生态演替理论

1.第一节(1)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位理论和生态演替理论
时间 (天) 种群
0 30 30
4 150 60
8 260 40
12 280
16 280
双小核草履 种群数量 虫 (个) 大草履虫
300 250 200 150 50 0
双小核草履虫 30 20
100
大草履虫
4
8
12
16
天数
资料分析讨论提示: 1.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 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 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 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 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 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 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 这就是竞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群落的演替类型
1、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 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
在制定生态规划时,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和预测的 方法,要充分估测不同发展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变化,根据这些动态变化来制定相适应的生态建设和保 护方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5.毒麦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争排除原理决定了在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 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
4.生态位分化
在同一地区内,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种间为了共同事
物(营养)、生活空间或其他资源而出现的竞争是越
激烈的,这样,对某一特定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就
可能越来越小。其结果是在进化过程中,两个生态上
很接近的种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栖息地分化)、吃
1883,8,27 印度尼西亚喀 拉喀托火山爆 发
几年 1909年 1919年 1934年
小草
蜘蛛 202种动物 621种动物
小树林
880种动物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 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 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 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群落的演替类型
1、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 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
群落的动态发展
群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地壳运动、 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 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 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 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 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 生物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不同事物(食性上的特化)、不同的活动时间(时间
分化)或其他生态习性上分化、以降低竞争的紧张度,
从而使两种之间可能形成平衡而共存。
• 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资源利用 → 生态位重叠 → (资源
不足时)竞争 →
替代、特化 →
生态位分化 →
共存
资 源 1 的 供 应 率 A 胜 A 胜
性状
–竞争 →排斥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两 种形态和习性相似的草履虫进 行实验:
实验一:取相等数目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用一 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容器中单独培养,观察两种草 履虫的数量变化。 你能画出这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吗?
请解释这两种生物 的数量出现这种变 化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二:取相等数量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 虫混合培养,每天统计容器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 (个)。下表是统计的部分结果。请据此画出两种 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地面
林鸽 茶腹 青山雀 长尾山雀 旋木雀 煤山雀
333 34 150 122 32 45
3 34 264 183 75 108
3 1 196 136 27 78
—— —— 24 18 17 20
—— —— 6 9 —— ——
注:数字下划线表示某种鸟最喜好栖息的层次
二维生态位
2、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或生态位大小。 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当资源
的可利用性减少时,一般使生态位宽度增加,
例如在食物供应不足的环境中,消费者也被
迫摄食少数次等猎物和被食者,而在食物供
应充足的环境中,消费者尽摄食最习惯摄食
的少数被食者。
祖先地雀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
3、生态位重叠 概念: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 资源短缺时发生竞争,竞争优势 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 完全重叠 除掉(即竞争排除原理) 资源丰富时,共同利用资源 无竞争的生态空间实现共存 部分重叠 重叠的生态位空间被具有竞争 优势的物质占有
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 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 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2)水生演替:
裸底阶段→
3、一个相互起作用的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各种 群在它们对群落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 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 而不是直接竞争,因此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 要比单一种群的群落更能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维 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4、生物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外界环境 条件、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改变而改变,即使在同一 稳定的生境下,某一特定的生态为也会表现为昼夜 变化、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生态位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1、在林业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2、在农业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3、在坡地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演替理论
知识点
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湖泊演替过程 顶极群落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冰岛艾雅法 拉火山2010年3月20日开始了190年 的首次喷发
• 问:遭受火灾、火山后它的命运将会 如何?
时间 (天) 种群
0 30 30
4 150 60
8 260 40
12 280
16 280
双小核草履 种群数量 虫 (个) 大草履虫
300 250 200 150 50 0
双小核草履虫 30 20
100
大草履虫
4
8
12
16
天数
资料分析讨论提示: 1.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 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 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 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 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 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 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 这就是竞争。
生态演替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态演替理论认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 状态下,任何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都会发生 从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正向演替, 并达到一个成熟稳定的终点——顶级群落和 顶级生态系统。
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1、在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循序渐进
首先,要根据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以及当地的自 然生态条件,确定生态退化的阶段和恢复方向,然后, 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2、对生态规划动态发展目标制定的指导作用
实验三:把大草履虫与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放在 同一环境中进行培养,结果两者都能存活下来, 并且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水平。这两种虫子虽 然竞争同一食物,但袋状草履虫占用的是不被 大草履虫所需要的那一部分食物。
以上现象说了什么?
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每个物 种都会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因此可以实 现共存。
在制定生态规划时,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和预测的 方法,要充分估测不同发展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变化,根据这些动态变化来制定相适应的生态建设和保 护方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5.毒麦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9.假高梁
A、B共存
B胜
AB不 能共存
A B胜 B
资源2的供应率
生态位理论的基本内容
1、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生态位的 两个物种,不可能长期共存,其中一个终究 要灭亡。 2、一个稳定的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群落 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种群间能避免直接的 竞争,从而有保证了群落的稳定。
生态位理论的基本内容
10.蔗扁蛾 非洲大蜗牛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13.美国白蛾 14. 15.福寿螺 16.牛蛙 17、一枝黄花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 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 昆虫。
问题讨论:
在一片树林中有五群相似的小食虫鸟共同生活。 回答下列问题: (1)有群相似的小食虫鸟共同生活在同一片树林 里,我们可以研究哪些变量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 变量中哪些属于“生态位”?
筑巢地点、食物、巢位、觅食方法、所吃食 物类型、天敌等
生态位理论
1、生态位
• 生态位:又称为“生态龛”
概念: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 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 作用:决定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 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 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 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 段→挺水植物和 沼泽植物阶段→ 森林群落
湖泊演替为森林
比较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与裸岩上 的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灌木林
乔木(树林)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 演替成树林吗?
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 不能 • 当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处 于平衡状态,演替就不再进行,达到平衡 点。 • 顶极群落就是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态阶 段,是最复杂也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如 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2)你怎样理解把生物的栖息地比作生物的“地 址”,把生物的生态位比做生物的“职业”?以上题 小鸟为例,比较“地址”与“职业”的最大区别是什 么?
(3)下表是栎林中部分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 相对密度,分析它们之间可能有怎样的相互关 系?
种名
林冠层 乔木层 高于11.6米 5—11.6米 灌木层 1.3—5米 草本层 1—1.3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