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2课时 数与形(2)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课件
中,用了15分钟。下面哪个图是描述妈妈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关系的?哪个是
描述爸爸的?哪个是描述小兰的?
【教科书P108 练习二十二 第5题】
小兰
妈妈
爸爸
3.小林、小强、小丽、小兵和小刚5 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人之间都要下 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 3盘,小丽下了2盘,小兵下了1盘。 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7题】
每个数字是上一行的左右两个 数字之和。继续写下去,下一 行是:1 6 15 20 15 6 1 。
5.你能利用右面的图发现(a+b)2=a2+2ab+b2这一公式吗? 利用你所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探索一下。
【教科书P109 练习二十二 第8题】
如图:①的面积是:a×a=a2,②③的面积 之和是:ab+ab=2ab,④的面积是:b×b=b2。 ①②③④组成的正方形面积是:(a+b)2 ; 所以(a+b)2=a2+2ab+b2。
9-4-3=2(千米)
答:两次相遇地点 相距2千米。
巩固提高
1.一条马路长200m,小宇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
度同时从马路的起点出发。当小宇走到这条马路一半
的时候,小狗已经到达马路的终点。然后小狗返回与
小宇相向而行,遇到小宇后再跑向终点,到达终点后
再与小宇相向而行……直到小宇到达终点。小狗从出
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
+ …。
2 4 8 16 32 64
1 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 加下去,总和就是1。
1+ 1+ 1+ 1 + 1 + 1 + = 1 2 4 8 16 32 64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课件
总量/棵
60
50 50
40 30 20
202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图
50 40
30 30
为什么不能用 其他的统计图?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 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10
0
杨树 柳树 松树 槐树 其他
树种
(1)绿荫小学2017-202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折线统计图
(2) 202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200 150 170 100 120
50
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份
绿荫小学2017-2021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总量/棵
绿荫小学2017-2021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总量/棵
250
250 200
200 150 100
120 150 170
200 150
根据数据的特 点进行选择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备选练习
1.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1)六(1)班同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平均身高变化情况统计表。
40738
(70611-58254)÷58254≈21.2%
答: 2015年年末的移动宽带用户比 2014年年末多21.2%。
(94075-70611)÷70611≈33.2%
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年份
答:2016年年末的移动宽带用户比2015 年年末多33.2%。
(2)请你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2017-202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与形的概念、关系以及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与形的联系,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形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数与形的联系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掌握数与形的关系,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掌握数与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对数与形的运用和创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数与形的兴趣。
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数与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概念。
3.巩固: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与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在上一课时中,我们探讨了数与形的初步概念,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一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数与形的关系,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的第2课时,数与形(2)。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形结合的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孩子们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卡片、几何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组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2.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道题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答案。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数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例如,给孩子们一些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本课时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词语,如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
七、作业设计(1)有一组数据:2,4,6,8,10,请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课件全套(含练习课)全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把图形与算式结合起来,是发现规律的关键。
2.从1开始的连续几个奇数的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即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每边小正方形个数就是几的平方。
运用数形结合计算
数学广角—数与形
+=
++=
算一算。
+=
++=
?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子都是1
得数=1-最后一个加数
3
1
2
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 人进行象棋 比赛,每2 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3盘,小芳下了2 盘,小兵下了1 盘。请问: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
用连线的方法试试
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在公元1261年撰写了《详解九章算法》,他在这本著作中画了一个由数构成的三角形图,我们把它称为“杨辉三角”。你能发现右面“杨辉三角”图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吗?你能按照发现的规律把这个三角形表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4
7
1+3+5+7+9+11+13+15+17
2
2
1
3
5
7
42
9
11
13
52
62
72
15
82
17
92
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红:
蓝:
1
8
2
10
3
12
4
14
+1
+2
+1
+2
+1
+2
你能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9+11+13+11+9+7+5+3+1=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数与形(2)-优件
2 4 1+1+2
3 7 1+1+2+3
4
( 11
)
( 1+1+2+3+4 )
二、深入探索,巩固提高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下面每个三角形图各是由多少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如果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 每个三角形图的周长分别是多少?每个三角形图包含小三角形的个数与这个 三角形的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第7题。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日星期五2022/4/12022/4/12022/4/1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12022/4/12022/4/14/1/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2022/4/1April 1,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六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8 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 2 课时 数 与 形(2)
一、梳理知识,归纳方法
1.观察数与形间的联系,找规律填写。 (1)看图接着写下去
端点数:2
3
4
线段数:1
3
6
(2)直线最多把长方形分割成多少块?
…
100
n
… (4950)(n2(n-1))
直线条数:1 分割块数:2 规 律: 1+1
三角形个数: 1
4
规 律:
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数与形(2)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教学内容】107—10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 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数量关系, 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与交流, 并归纳总结【导学过程】【知识回顾】请你根据例1结论算一算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情景导入】=++1216121【新知探究】投影题目学生自主预习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总结:从第二个数开始, 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计算后回答: 我一个一个加下去, 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提示: 可以画一个圆或一条线段表示“1”【知识梳理】214181161321........641321161814121++++++ (161516187878143)434121=+=+=+1 (64)132116181412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1.一条马路长200米, 小亮和他的小狗分别以均匀的速度同时从以路的起点出发, 当小亮走到一半时, 小狗已到达终点。
然后小狗返回与小亮相向而行, 遇到小亮以后再跑向终点, 到达终点以后再与小亮相向而行…直到小亮到达终点。
小狗从出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2.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人进行象棋比赛, 每2人之间都要下一盘。
小林已经下了4盘, 小强下了3盘, 小芳下了2盘, 小兵下了1盘。
请问: 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时从数与形的不同角度, 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规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发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提炼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图形等。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房屋、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从这个图形中发现什么规律吗?”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发现图形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3.操练(15分钟)根据呈现的例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第2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图形来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和数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来理解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理解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探索图形性质和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理解数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数,如1、2、3、4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和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性质和规律与数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利用给定的图形和数,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图形性质和规律的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给定的图形和数,还可以利用其他的图形和数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吗?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图形性质和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数与形》例2,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01页的内容。
这一页介绍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通过例2来展示如何利用图形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使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一些教学模型。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学具有纸、笔和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提问学生们长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图形与数学问题的联系。
2. 新课讲解: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教材中的例2,解释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展示如何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3. 例题讲解:我会挑选一些与例2类似的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与形的定义2. 数与形之间的关系3. 利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2.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cm,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10cm × 5cm = 50cm²2.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 8cm × 8cm = 64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数与形》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以及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数与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化对数与形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能找出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图形表示数,找出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体会数与形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表示某个点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与形的联系。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停车场有4行5列共20个车位,某辆车停在了第3行第4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中的例2。
例2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思维定势,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运用观察、操作、探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如白纸、彩笔等。
3.提前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形结合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2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方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2.掌握在几何图形中出现的数字特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几何图形中的数字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彩色图形卡片、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案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和数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正三角形有3个顶点、三边等;•介绍几何图形中的数字特点,比如矩形的四个顶点、四边等。
3. 课堂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做练习题,巩固数字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
4. 拓展(10分钟)•讲解数字与形状之间更复杂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更多规律。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强化学生对数字与形状关系的记忆。
2. 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检测(1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数字与几何图形关系的掌握程度。
4. 拓展活动(10分钟)•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数字与形状的关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字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与形状之间的规律性,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数字与几何图形的更多关联。
以上为本次数学课教案,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规律,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与形(1)》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形结合的形式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
2.将问题转化为数形结合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展示图形和问题。
2.学具:学生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数与形(1)》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图形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个正方形,并提出问题:“如果在这个正方形内部添加一条对角线,对角线会将正方形分成几个部分?”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形结合的形式,并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点与线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哪些问题中?”学生可以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与形第2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的变化来理解数的规律。
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进一步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于图形的变化和数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变化的观察和数的规律的发现还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数的规律,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数的规律,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的图形变化和数的规律的课件。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形的变化,如正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数的规律的例子,如2^3 = 8,3^3 = 27,4^3 = 64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规律。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这些数,进一步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的规律,用图形来表示,并解释其原因。
然后,各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大家共同讨论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