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一直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问题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学会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团场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很少有学生能真正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了。更有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只一味地灌输教材、教案,偶有学生提问,甚至视其为捣乱课堂秩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应试,学生在“书山题海”中苦战,无暇也无力深入思考问题。另外现在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缺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理交流,师生互动等情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各学科都在探究的话题,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值得我们去实践中去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主旋律。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增长、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
极开启和学生的能动思索。教学活动中这种开启与思索多以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则成为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前提。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活动为阵地,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
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学习、准备、起步实施阶段。调查分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通过课堂观察、课余访谈等方法诊测了解以下两个问题:(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需要的教学情景
(2)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因素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根据第一阶段的诊测情况,采用“情境、问题、合作、探索”教学模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在科学合理运用上注重形成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学生问题有效研究。
首先研究:教师如何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即:在数学教学中,从行为上、心理上、学习方法上,给孩子以充分的支持、鼓励、帮助。为孩子的提问创设一个快乐、和谐、宽松的环境气氛,设计一个有助于孩子提出问题的教学程序。其次,从学生的认知
规律出发,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孩子在学习新知的时候,能不断的产生问题,在问题的不断繁衍中,解决中,使自己的认识领域,知识结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进而实现学生主动性学习,形成自我能动性的人格。按计划进行研究,随时调整研究方向,避免偏差,定期开展教研课,组内交流经验,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并再次进行比较实验,真正体现、落实教与学的有效性,及时做好研究材料及其论文的撰写。
3.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反思总结阶段。
完善课题研究,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反思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通过总结最后以文字的形式上交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成果:
在这段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教师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各尽其责,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具体开展了如下课题组活动: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题审请立项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积极查找和学习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印象深刻的段落进行摘录。尤其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研读》、《走进新课程》等著作的研读,使课题
组成员明确了“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教学”等概念的界定,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了课题研究工作,统一了思想,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课题的落实,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常规教学为载体,注重课题的落实,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虽然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备课”这一个环节是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课前的的教学预设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成败,因此把握学情,结合课题,深入教材是每节课前的必修课。而“课后反思”及“教学随笔”也是我们的常规工作之一,通过反思才使我们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
三、重视展示课活动,并将之作为对自己课题研究的水平的检验标尺,进一步深化课题实施水平。为配合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课题组展示课活动。这个活动为课题组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从选课、备课、上课、评课、到积累资料,这一系列的活动所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课题研究实施中,有效提升了实验老师的教育素养,改变了实验老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彰显了教学特色,让参与课题研究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使得参研教师的课堂教学大为改观,“问题意识”浓厚,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