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矿床
江西省钽铌矿床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
2001年增刊 矿产与地质第15卷2001年10月M IN ERA L RESO U RCES A ND GEO LO GY增刊江西省钽铌矿床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何维基(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南昌330001)摘 要:对本省钽铌矿床根据矿床成因采取四级划分原则进行了详细分类,按成矿作用分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二大类,按矿床成因及成矿地质条件分二个亚类,根据成矿阶段分七种矿床类型,根据与矿化有关的母岩体的标型矿物分十四种矿体类型,其中蚀变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是主要类型,其次是伟晶岩型钽铌矿床,细晶岩型矿床因矿物细小,目前尚难利用。
各种类型钽铌矿床(点)主要是位于构造隆起带内,分布于怀玉山、武功山、武夷山、于山和九岭等5个钽铌成矿带中。
从华力西期至燕山期均有产出,其中以燕山中期为主要成矿期。
关键词:花岗岩;钠长石化;矿床类型;钽铌;江西中图分类号:P618.79;P61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1)增刊-0450-07江西省是我国钽铌资源与生产大省。
到1999年为止,探明保有储量T a2O520567吨,居全国之首;N b2O538428吨,居全国第四位。
目前钽铌精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5.5%,钽铌矿业已被江西省列入“十五”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钽铌价格的不断攀升,钽铌的找矿与开发成为继7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热潮,并取得一些新的进展。
1 矿床类型及矿化特征省内已探明的大型钽铌矿床有414、松树岗、大吉山、黄山和同安5处,其中414、松树岗Ta2O5储量达特大型。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中-小型矿床27处,矿点80多处。
对已发现的钽铌矿床,根据其成因,采取四级划分原则。
首先分成内生矿床、外生矿床两大类,又按矿床成因和有关的母岩分出亚类,再根据不同成矿阶段分出7种矿床类型,最后以周围地质体中与矿化成因密切相关的造岩矿物分出14种不同矿体类型(表1)。
我省与花岗岩有关的内生钽铌矿床最重要,而与碱性、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内生矿床是国际国内主要的铌(钽)矿床类型,但我省少见,仅为铌矿点(如东坑坳),无工业价值,故这种类型本文不列入。
矿床的分类
矿床的分类各种矿床的形成是地壳中分散的各种有用成分,在成矿作用之下得到局部集中富集的结果。
这个局部富集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因而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从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物质的来源来考虑,成矿作用可概括地归纳为三大类: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
由内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同理,外生成矿作用—外生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变质矿床。
采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和尽量能反映成矿物质来源的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如下(表1-6-1)。
表1-6-1 矿床成因分类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叠生矿床岩浆矿床岩浆分结矿床风化矿床残积、坡积破床接触变质矿床层控矿床岩浆熔离矿床残余矿床区域变质矿床岩浆爆发矿床淋积矿床混合岩化矿床岩浆喷溢矿床可燃有机矿床伟晶岩矿床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接触交代矿床蒸发沉积矿床热液矿床岩浆热液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地下水热液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火山热液矿床变质热液矿床1.6.4内生矿床内生矿床中的有用组分多来自于岩浆,并且是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其余组分分离并产生迁移而集中富集成矿的。
岩浆在地下深处时呈熔融状态。
它的组成除作为主体的硅酸盐类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以及少量的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
与成矿作用关系最大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组分包括水、碳酸、盐酸、硫酸根、硫化氢、氟、氯、磷、硫、硼、氮、氢等。
这些挥发分的特点是:熔点低,挥发性高,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可以降低矿物的结晶温度,从而延缓其结晶时间;尤其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和重金属结合成为挥发性化合物,使这些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活动性,这就大大地有助于它们的迁移、分离和富集。
根据岩浆化学成分和性质划分,有超基性岩浆、玄武质岩浆(基性岩浆)、安山质岩浆(中性岩浆)、花岗质岩浆(酸性岩浆)四类。
内生成矿根据岩浆成矿作用可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期。
正岩浆期:这个阶段是以成岩为主、成矿为辅的阶段。
矿床
矿床矿床(mineral deposit):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
也叫矿体。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
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
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基本介绍矿床,指地壳中富集了有用矿物或组分,在质和量上目前已达到工业要求,并具备开采条件的部位。
矿床中含有矿石,矿石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不可从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中常包括有用矿物(又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类矿物。
有用矿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用的矿物;脉石矿物是指矿石中没有用处的那些矿物。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某种矿物集合体是否可作为矿石是可以变化的,相应地矿床的概念也是可变的。
矿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称为品位。
金属矿石的品位是指其中有用金属元素或组分的含量;非金属矿石品位常指其中有用矿物或有用组分的含量。
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而提供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矿床的三种属性矿床的概念包含地质方面和经济技术方面的双重属性。
近年来,矿床的环境属性正被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
矿床的地质属性、经济技术属性、环境属性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地质属性是矿床的基本属性;经济技术属性是界定矿与非矿的主要标志;环境属性是指在保护环境较少环境影响的条件下开发矿产资源。
编辑本段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
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
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矿床学讲稿5-风化
物理风化作用
Physical Weathering
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岩石 裸露以物理风化为主。
新 疆 阿 尔 泰 山 地 区
物理风化作用
Physical Weathering
西藏冈底斯山地区
物理风化作用
Physical Weathering
风蚀蘑菇石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化学风化作用
Chemical Weathering
中国南方红土分布范围
福建漳浦铝土矿床
风 化 残 余 淋 积 矿 床 -
广 西 木 圭 锰 矿 矿 床
风 化 残 余 淋 积 矿 床 -
广 西 木 圭 锰 矿 矿 床
二、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变化
1.氧化带 (①铁帽;②淋滤 亚带;③次生氧化物 富集带) 2.还原带-次生 硫化物富集带 3.原生带
河流下游泥砂沉积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Chemical Sedimentary Differentiation
1 真溶液的蒸发作用
碳酸盐—硫酸盐—石盐—钾盐 (包括胶体溶液电荷的中和胶体溶液的吸附) 2 胶体化学成矿作用
Fe,Mn,Al的沉积分异
(风化过程, Fe,Mn,Al 已分异,Mn最先而Al最后
Al
FeΒιβλιοθήκη Mn从源岩出来。3 生物-生物化学成矿作用
礁灰岩
外生矿床成因分类
一、风化矿床 Weathering Deposit 1 残积、坡积矿床 2 残余矿床 残余粘土矿床、残余红土型铁-铝矿床、残余锰矿床 3 淋积矿床(淋滤矿床) 二、沉积矿床 Sedimentary Deposit 1 沉积砂矿 风成砂矿 冰川砂矿 水成砂矿 洪积砂矿 冲积砂矿 湖滨砂矿; 海滨砂矿 2 化学沉积矿床 真溶液沉积矿床(蒸发沉积矿床)—盐类矿床 胶体化学沉积矿床—沉积铁、锰、铝矿床 3 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矿床分类
矿床以成矿作用作为主要分类依据在分类中适当考虑环境,同时在分类时再结合考虑成矿来源,分三大类: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1).内生矿床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
(2).外生矿床包括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
(3).变质矿床包括区域变质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
岩浆矿床的特点:三同、两高、一多。
同时(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同时形成或近于同时形成)、同地(矿体多产于岩体中,母岩就是围岩)、同源(矿石的物质组分与母岩物质组分完全相同)。
两高指高温和高压。
一多指岩浆起源和成矿方式多样化早期岩浆矿床特征 (1).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在成分上一致,矿体与母岩无明显界线,呈渐变关系; (2).它的矿石常呈自形、半自形结构,构造为侵染状; (3).有用矿物在动力或重力作用下,主要集中在岩体的底部或者边部,矿体的形态呈矿瘤、矿巢、凸镜、似层状。
晚期岩浆矿床特征 (1).矿石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上一致,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2).矿石一般具有海绵陨铁结构稠密侵染状构造或致密块状构造;(3).矿体呈条带状或似层状,含矿岩浆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可形成脉状或凸镜状矿体。
伟晶矿床的物质成分特点:一杂(化学元素种类多,矿物共生组合复杂),二浓(40多种元素高度浓集,本身的克拉克值低);种类齐全,稀有宝库(各个大类的矿物在伟晶岩中都找得到,稀有元素在伟晶岩中也找得到);继承母岩,阶段演化(矿物成分与母岩具有一致性,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具有早期成岩晚期成矿的特点)。
气水热液的运移原因:热液自身的能量、压力差、浓度差、底部热液成矿物质的沉淀影响因素:a、温度,b、压力,c、pH值,d、氧化还原反应,e、不同性质溶液混合。
气水热液的主要成分: (1).H2o:为气水热液的基本成分; (2).基本元素:K、Na、Ca、Mg、卤族元素及各种酸根; (3).金属成矿元素:亲铜元素、过渡元素、稀土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4).气态元素组合:水蒸气、H2S、CO2。
铀在表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
二、铀在表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
1、铀在风化作用中的地球化学特征 2、铀在沉积作用中的地球化学特征 3、影响铀表生迁移和聚集的主要因素
4、铀后生聚集的地球化学特征
1、铀在风化作用中的地球化学特征
①矿物抗风化的能力。在风化过程中,铀主要 通过岩石和矿物的破坏和分解从岩石和矿物中分离 和释放出来,铀从各种矿物释放出来的难易程度不 一,一般情况下其稳定性大小顺序为: 氧化物>硅酸盐>硫化物和碳酸盐 造岩矿物中最稳定是石英,副矿物中最稳定是 锆石、独居石,碱性长石比斜长石稳定,云母类矿 物中黑云母最容易被破坏和分解。
第八章 外生铀矿概论
一、外生铀矿床概述 二、铀在表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
一、外生铀矿床概述
1.概念:外生铀矿床主要是指在地表附近, 由外生作用形成的铀矿床。 外生作用是指地球岩石圈与水圈、大气 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发生的各种复杂的物理 化学作用的综合。
一、外生铀矿床概述
2.外生作用下铀迁移、沉淀特征概述。 ①形成富铀层位。在外生作用下,自然界 的岩石及铀矿床遭受破坏和改造,形成新的风 化产物,由于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活泼,大部 分铀呈UO22+ 离子的形式迁移,搬运至河流, 内陆盆地或浅海中,在有利的环境下被吸附、 还原沉淀,形成初始富铀层位或沉积铀矿床;
2、铀在沉积作用中的地球化学特征
风化过程中从岩石、矿物内带出的铀,一部分 呈溶解状态转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另一部分仍 聚集在岩石风化壳和土壤之中。 风化产物可进一步被水、冰川、风等搬运, 其中主要是水的搬运。随着风化壳和土壤的剥蚀, 铀将以各种形式进入水体,然后被迁移到水盆地 中。
1) 铀在天然水体中主要迁移方式
1) 铀或UO2OH+形式。由于它们必须在氢离 子浓度较高的酸性介质中才能稳定存在,所以只 有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的酸性水体中,铀才主要以 UO22+和UO2OH+形式迁移。 有机化合物形式。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植被发育的地区,由于存在大量腐殖质,铀可 与腐殖酸、富里酸等形成有机络合物,并以有 机络合物形式迁移。
地球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
地球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是指能源矿产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能源矿产主要包括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规律的角度,探讨地球能源矿产的特点和成因。
一、时空分布规律1. 地质时代分布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分布与地质时代密切相关。
不同地质时代的成矿环境和地质条件不同,导致了能源矿产在地质时代上的分布差异。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而金属矿产如铜、铁等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
2. 地理分布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地理分布规律表现为地域性和集群性。
地域性是指能源矿产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受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集群性是指能源矿产在某一地区内的集中分布,通常与特定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有关。
例如,世界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
3. 成矿规律地球能源矿产的成矿规律包括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
内生矿床是指能源矿产在地球内部形成的矿床,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外生矿床是指能源矿产在地表或近地表形成的矿床,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条件和特点,如岩浆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
二、地球能源矿产的成因1.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球能源矿产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导致了能源矿产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演化。
2. 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地球能源矿产形成的关键因素。
成矿流体包括岩浆、热液、地下水等。
这些流体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携带了大量的矿物质,并在适当的地方沉淀、富集,形成了能源矿产。
3. 生物作用生物作用对地球能源矿产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生物作用通过生物体的代谢和分解,释放出有机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能源矿产。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三、地球能源矿产的勘探与开发1. 勘探方法地球能源矿产的勘探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大黑山地区内--外生矿床远景区综合预测报告材料
大黑山地区内生矿床远景区综合预测报告课程:矿产勘查学班级:10011133学号:1001113309姓名:林良平日期:2014年4月4号一、自然地理与交通概况大黑山地区地势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博竹山海拔3 000余米,山谷低地海拔一般为1 000余米,一般山区海拔在1 400m以上。
区内水系发育,但多属间歇河,常年河以南盘江为主要河流,山间湖泊和水库较多,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的需要。
工作区地处高原,气候温凉,坝区年平均气温20~22℃,最高达39~40℃,最低8~10℃。
山区冬季最低气温为-2.4~10℃,常有霜雪。
大黑山地区交通便利,有铁路与外界相通,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在大黑山西南部有双新市、西北部有桥头镇,人文氛围浓厚。
二、成矿地质背景1.地层工作区内沉积岩广泛发育,占总面积的90%以上,除震旦纪、志留纪和白垩纪缺失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其中二叠系的龙潭组和三叠系的法郎组多为外生矿产铝和锰的主要赋存部位,东岗岭组与铅锌矿有关,永宁组泥灰岩与汞锑矿有关。
由区域岩相古地理图可知,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江盘附近,主要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上二叠统以后地层多被剥蚀。
详见矿产地质图和地层简表(附图2,表Ⅲ一1)。
2.构造工作区处于川滇SN向构造和南岭EW向复杂构造带西缘地区的交接地带。
区域构造由于经历了多期变动而极为复杂。
EW向构造、SN向构造等自成体系(附图2)。
不同规模及时代的构造控制了相应的地层、岩体及矿产(床)的空间分布(附图2)。
区域性断裂对热液矿床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分别起到了导矿、运矿及容矿作用,决定了相应矿床(点)的空间定位。
次级断裂、裂隙、层间错动及它们之间的复合交汇处,背斜倾没端的张性裂隙均为有利的成矿部位(附图2、图Ⅲ-2)。
3.岩浆岩工作区内的岩浆侵入活动具有多期性特征,其中以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
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的东南角及西南角。
矿床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二章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正岩浆矿床):指岩浆在分异、结晶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来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和部分碱性岩有密切联系。
岩浆成矿作用: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分异结晶作用致使成矿元素富集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的作用,称为岩浆成矿作用;又分为三类: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残余熔融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指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不同成分矿物先后分别结晶,并导致成矿物质富集的作用。
由这类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凝)矿床。
在岩浆分异演化早期由岩浆分异形成的矿床称之早期岩浆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当物理化学变化时,一种岩浆分离成二种或二种以上互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岩浆熔离作用。
如果熔离出一种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的溶体,这种熔体称为“矿浆”,由矿浆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Cu-Ni硫化物矿床最为典型。
残余熔融作用:岩浆中有些成矿物质在部分矿化剂,如H2O、CO2以及碱金属的影响下,使其结晶温度降低,因而在各种硅酸盐矿物结晶过程中,以及在局部熔离作用下,逐渐在岩体的内部形成成矿物质较富的残余含矿熔体或矿浆的作用,称残余熔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晚期岩浆矿床。
第三章热液矿床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指由含矿流体或成矿溶液(包括气相、液相、超临界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称为热液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由流体作用而形成矿床的过程称热液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的方式: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充填作用:成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改变,使溶液中的成矿物质沉淀在各种裂隙和空隙中形成矿床的过程叫充填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叫充填矿床。
交代作用:当流体在岩石中运动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致使岩石与流体发生水岩反应,使围岩中原来的某些矿物消失,而产生新的矿物组合,这种作用称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之为交代矿床。
第九章 外生矿床
• 风化矿床 • • 沉积矿床
淋滤矿床(淋积矿床) 残余矿床 机械沉积矿床 真溶液沉积矿床 胶体化学沉积矿床 生物—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第二节 风化矿床
• 一 各类风化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某些实例 • 1. 残积坡积矿床 • 2. 残余矿床 • 3. 淋滤(淋积)矿床
二 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变化
• 在铁锰等风化壳之下,淋滤成矿的矿化部 分是广泛存在的,特别是硫化物矿床的次 生变化中。 • 金属硫化物矿床出露地表以后,其整个矿 体自上而下处于三种化学环境之中,这三 种化学环境由地下水活动情况决定(图): • 1 氧化带 • 2 还原带 • 3 原生带
第九章 外生矿床
第九章 外生矿床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风化矿床 • 第三节 沉积矿床
第一节 概述
• 外生矿床的概念 • 成矿物质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富集形成 的矿床 • 一 成矿物质的来源 • 风化产物,以陆源为主,
二 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 原岩或原矿床一经暴露地表或接近地表, 发生风化、剥蚀、搬运作用,发生一系列 破坏性& 建设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过程既 是成岩过程,也是外生矿床的形成过程。 • 1 风化成矿作用 • 物理风化成矿作用 • 化学风化成矿作用
三 风化矿床共同特征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 1 特征 • 1) 物质成分 • 2) 结构构造 • 3) 分布 • 2 开采
第三节 沉积矿床
• 一 机械沉积矿床(沉积砂矿) • • • 1. 成矿作用 2. 海滨砂矿 3. 冲积砂矿
• 二 真溶液沉积矿床 成矿物质以离子状态溶于水,在一定条 件下以结晶方式从水盆地中沉积出来形成 矿床。 结晶顺序:从外到内:碳酸盐相-硫酸 盐相-石盐-K、Mg盐
• 2 搬运和沉积成矿作用 • 沉积分异作用:有用组分在沉积时能和其共同 被搬运的那些组分一定程度的互相分开而得到相 对富集。 • (1) 机械分异成矿作用 • (2)化学沉积分异成矿作用 • 真溶液的蒸发作用 • 胶体化学成矿作用 • (3) 生物—生物化学成矿作用
节理及断层和金矿类型
节理及断层和金矿类型节理是割切岩石的一种小型裂隙,是一种没有(明显)位移的断层,其规模比断层小。
节理基本上是亲硬性变形,主要见于脆性岩石中;劈理基本上是亲软性变形,主要见于塑性岩石中。
节理与劈理同为小型构造。
节理的特征1、节理通常大多为平面,有时也可为弯曲的面。
2、常成群出现,构成体系,依一定方向延伸。
3、同一应力作用下生成同群节理常互相平行,构成一个节理组。
如果两个不同方向的、互相交切的节理组是属同一应力系统的产物,则构成一个节理系。
它们叫做“共轭节理”俗称“X”节理。
4、同属一组并互相平行的节理,无论沿它们的走向,还是沿它们的倾向,都作边幕式(也叫雁行斜列式)递错排列,即一条节理将要尖没,另一条已在它的旁边出现。
因此,单个节理虽然不大,但节理群则可以延伸很长和很深。
剪节理:剪节理面较平直。
一般闭合或为较窄的裂隙,沿走向及倾向延伸较远。
两壁岩石的裂面大都光滑,有时可见到磨光面、擦痕,以及微细的侧羽裂隙。
可以切过砾石。
这种节理每在较大范围内成群广布,形成区域性节理它们常由两组共轭节理交叉成对出现,作X型,构成节理系,将岩石切成菱格状,故也称X型节理或交叉节理。
张节理:其特点是裂面呈波状弯曲,少见有平直的。
两壁张开较宽,但程度各部分不一,有宽有窄。
大都延伸较短较浅,尖灭较快。
裂面每粗糙不平,如未经后期改造,缺乏擦痕和侧羽裂隙。
不能切过砾石。
这种节理,通常只在局部成一组出现。
1复合型节理(张剪复合型节理):这类节理同时具有张性和剪性两种节理的复合特征,一般地是一种性质的节理被后期改造成另一种性质的结果。
断层(不同的人对张、压性断层认识有差别)张性(正)断层:断层面具有张性裂缝的特征,即往往是比较不那么平直的,而是较多弯曲的,有时甚至是波浪状的。
构造岩石虽可破碎,但里面的原有结构、构造大多可保存。
断层角砾岩的角砾大小相差悬殊,多呈棱角状,分布无序,胶结物以外来物为主,往往胶结差。
压性(逆)断层:断层面具有剪性裂缝的特征,往往比较平直和光滑,镜面特别发育。
国内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Iron Ore Deposit’s main Genetic types and 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矿床的成因类型将国内已勘探出的铁矿床进行分类,由三大类地质作用进行初级划分:内生铁矿床、外生铁矿床和变质铁矿床。
而后有根据其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成矿作用分为岩浆型、接触交代型、热液型、火山成因型、风化型、沉积型和变质型,并分析了不同成矿作用下形成的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和分布等特征。
关键字:铁矿床、成矿作用、地质特征、成分、规模。
铁矿床按成因主要分为内生铁矿床、外生铁矿床、变质铁矿床。
其中内生矿床中铁矿床的成因类型又可分为岩浆铁矿床、接触交代铁矿床、热液铁矿床及火山成因铁矿床,外生铁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沉积型铁矿床,变质成因的铁矿床类型主要为受变质沉积铁矿床。
下面将从各类铁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特征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一、内生铁矿床内生铁矿床的形成受内生成矿作用控制。
其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形成矿床,故该类矿床多在较高温度、较大压力条件下形成于地壳中。
其中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有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岩浆和超基性岩浆,地壳硅铝层重熔产生的中酸性岩浆,及大洋板块插入大陆板块下的地幔中熔融而产生的安山质岩浆在上升冷凝过程中发生。
根据其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由岩浆成矿作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和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铁矿床也有所不同。
1、岩浆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主要为晚期岩浆铁矿床,它是在含矿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造岩矿物先结晶,使得成矿物质向残余岩浆中聚集,在岩浆即将固结时矿石矿物集中结晶而成。
它包括岩浆晚期分异型铁矿床和岩浆晚期贯入式矿床。
其中岩浆晚期分异性铁矿床主要产于辉长岩-橄辉岩等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体中,单个含矿岩体断续延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宽-至几公里,矿体规模较大,多呈较规则的多层似层状,矿体(层)累积厚度数十至二、三百米,延深数百至千米以上。
外生矿床-第九章 风华矿床
第9章风化矿床§1 概述一、概念:1、风化矿床(mineral deposit by weathering process):指陆地表层的岩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作用使有用组份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2、风化作用(weathering process):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和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作用2、风化产物:1)可溶物: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如硫酸铜溶液;2)新生物:风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矿物,如针铁矿,孔雀石等;3)残留物:原岩中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矿物,如石英,自然金等。
二、特点1、矿床产于地表的风化壳层,多为第三纪、第四纪岩层2、矿床具明显的垂直分带,自上而下:分解带、过渡带(半风化带)、原岩带3、矿体多呈面型,次为线型和喀斯特型(接触型),中小型为主4、矿石具脉状、土状、皮壳状、蜂窝状、多孔状、网格状构造5、矿石组份较稳定,如自然金、稀土元素,Fe、Mn、Al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等。
三、研究意义:1、工业意义;某些风化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如红土型镍矿床的发现使镍的储量增长了4倍;前寒武系风化淋滤型富铁矿床不仅品位高,且出来十分巨大(如俄罗斯库尔斯克残余型富铁矿石约250亿吨,品位达64%,巴西米纳斯吉拉斯红土型铁矿150亿吨,中国江西高岭土矿不仅规模大且多为优质矿石)。
经济价值2、由于风化矿床多埋藏浅,故易于露天开采,3、可作为寻找隐伏原生矿床的找矿标志§2 形成条件一、原岩条件——内因1由表9-1可见,富铁镁的超基性岩利于形成铁镍矿床;中酸性岩有利于形成铝土矿、高岭土矿;基性岩既利于形成铁矿床,又可形成铝土矿床。
铁矿—基性、超基性岩,铝矿—中基性岩,镍矿—超基性岩,铜矿—基性岩2、造岩矿物的风化顺序橄榄石——紫苏辉石——普通辉石——黑云母——石英钙长石—钠钙长石—钠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3、元素迁移顺序:(按水迁移系数)P1891)强烈迁移的:Cl、Br、I、S,2)易迁移的:Ca、Mg、Na、K、F、Sr、Zn3)可迁移的:Cu、Ni、Co、Mo、V、Mn、SiO2(硅酸盐中的)、P4)惰性的:Fe、Al、Ti、Sc、Y、TR…5)实际不迁移的:SiO2(石英)二、气候条件:高温、潮湿——最重要条件之一由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不同类型生物,从而产生不同的风化作用1、温度:据实验,温度每增高10℃,水解反应速度就增加2-2.5倍,故低温极地不利于形成风化壳,热带、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生物活动力强,有利于形成风化壳。
矿床学重要知识点中国地质大学理念考研试题题库
矿床学资料矿产:泛指一切埋藏于地下的或分布于地表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矿产与岩石区别在于它能否被人们所利用,有无经济价值。
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有用矿物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床学是地质学科的重要学科之一,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措施:1.人口多资源少,人均资源位于世界100位之外;2.资源配置不合理:少富铁矿、富铜矿、金刚石、钾盐、铝土矿等,稀土矿较为富。
措施:向海洋进军,向地壳深部进军,开发优势能源换取稀缺能源。
矿床=矿体+围岩矿体=矿石+脉石矿石=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矿石矿物=有用部分+无用部分矿体:它是矿产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矿山开采的对象,是客观实在的地质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产状,一个矿床由一个或多个多个矿体组成。
矿点:规模不清或者是比小型矿床还要小的矿床。
矿化点:指仅有矿化作用显示,但无成矿价值的地质点。
围岩:指矿体周围的岩石。
母岩:在成矿作用中,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
主岩:指后生矿床的围岩。
矿石:指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脉石:泛指矿体中无用的物质,包括围岩碎块、夹石以及无工业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矿物: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有用矿物。
脉石矿物:指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夹石:指夹在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可能会造成矿石的贫化。
矿源层:仅指层控矿床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已初步富集,但未成矿,经受后期地质作用导致成矿元素活化、迁移成矿的岩石或岩层。
同生矿床:指矿体和围岩基本上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指矿床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矿体和围岩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中所形成。
叠生矿床:指在先期形成的同生矿床之上,又叠加了后期形成的后生矿床。
再生矿床:指先形成的矿床,在后来不同成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者多种地质作用中受到改造,使其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重新富集形成的新矿床。
成矿作用的类型
成矿作用的类型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成矿作用的类型。
你知道吗?成矿作用就像是一场神秘的魔法表演,各种元素和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变戏法”,形成了珍贵的矿床。
先来说说内生矿床形成的这一类成矿作用。
这就好比是在地球的肚子里搞了一场大聚会!深部的岩浆像个热情的主人,带着各种矿物质元素一路上升。
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不断变化,矿物质们就开始找自己的伙伴,相互结合。
有时候,它们在岩浆房里就形成了矿床,就像是在聚会现场直接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小团体。
有时候呢,岩浆会侵入到周围的岩石中,矿物质们就在这些“新地盘”上安了家,形成了侵入型矿床。
这是不是很神奇?再讲讲外生矿床的形成。
想象一下,地表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各种风化、剥蚀和搬运的力量是舞台上的演员。
岩石经过风吹雨打、水流冲刷,里面的矿物质就被释放出来了。
这些矿物质随着水流或者风,像一群旅行者,到处游荡。
当它们来到合适的地方,比如湖泊、海洋或者盆地,就停下来,慢慢沉积下来,形成矿床。
这是不是有点像流浪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还有一种叫变质矿床的成矿作用。
这就像是给原本普通的食材来了一次“大改造”!原本的矿床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了变质。
原本的矿物质重新组合、改造,就像是普通的面粉经过精心烘焙和加工,变成了美味的蛋糕一样,形成了新的、更有价值的矿床。
你说,这成矿作用是不是特别有趣?就像一个充满惊喜和未知的冒险之旅!每种类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魅力。
总之,成矿作用的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着其独特的条件和过程。
了解它们,就像是打开了地球宝藏的密码锁,让我们能更好地探索地球深处的奥秘,找到那些珍贵的宝藏!。
实习三 内生、外生矿床共21页PPT
实习三 内生、外生矿床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风化矿床§1 概述一、概念:1、风化矿床(mineral deposit by weathering process):指陆地表层的岩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作用使有用组份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2、风化作用(weathering process):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和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作用2、风化产物:1)可溶物: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质,如硫酸铜溶液;2)新生物:风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矿物,如针铁矿,孔雀石等;3)残留物:原岩中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矿物,如石英,自然金等。
二、特点1、矿床产于地表的风化壳层,多为第三纪、第四纪岩层2、矿床具明显的垂直分带,自上而下:分解带、过渡带(半风化带)、原岩带3、矿体多呈面型,次为线型和喀斯特型(接触型),中小型为主4、矿石具脉状、土状、皮壳状、蜂窝状、多孔状、网格状构造5、矿石组份较稳定,如自然金、稀土元素,Fe、Mn、Al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等。
三、研究意义:1、工业意义;某些风化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如红土型镍矿床的发现使镍的储量增长了4倍;前寒武系风化淋滤型富铁矿床不仅品位高,且出来十分巨大(如俄罗斯库尔斯克残余型富铁矿石约250亿吨,品位达64%,巴西米纳斯吉拉斯红土型铁矿150亿吨,中国江西高岭土矿不仅规模大且多为优质矿石)。
经济价值2、由于风化矿床多埋藏浅,故易于露天开采,3、可作为寻找隐伏原生矿床的找矿标志§2 形成条件一、原岩条件——内因1、成矿专属性:由表9-1可见,富铁镁的超基性岩利于形成铁镍矿床;中酸性岩有利于形成铝土矿、高岭土矿;基性岩既利于形成铁矿床,又可形成铝土矿床。
铁矿—基性、超基性岩,铝矿—中基性岩,镍矿—超基性岩,铜矿—基性岩2、造岩矿物的风化顺序橄榄石——紫苏辉石——普通辉石——黑云母——石英钙长石—钠钙长石—钠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3、元素迁移顺序:(按水迁移系数)P1891)强烈迁移的:Cl、Br、I、S,2)易迁移的:Ca、Mg、Na、K、F、Sr、Zn3)可迁移的:Cu、Ni、Co、Mo、V、Mn、SiO2(硅酸盐中的)、P4)惰性的:Fe、Al、Ti、Sc、Y、TR…5)实际不迁移的:SiO2(石英)二、气候条件:高温、潮湿——最重要条件之一由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不同类型生物,从而产生不同的风化作用1、温度:据实验,温度每增高10℃,水解反应速度就增加2-2.5倍,故低温极地不利于形成风化壳,热带、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生物活动力强,有利于形成风化壳。
2、降雨量(湿度):低湿度低温的基地,不利形成风化壳;低温高湿度的沙漠,通过毛细管作用可形成薄壳和内陆盐湖矿床;湿度太高如为暴雨则形成地表径流,不易使基岩分解;中等雨量或干湿交替环境,地表湿润,最有利于形成风化壳。
注意:同一岩石如玄武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矿床基性玄武岩——干湿交替——红土型铁矿床持续潮湿——红土型铝土矿三、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水循环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三个带1、渗透带(充气带或饱气带):位于潜水面以上至地表。
雨水富含O2、CO2等,生物作用非常活跃,故溶解和氧化能力很强;水自上而下快速流动。
2、流动带(胶结带):位于潜水面与停滞水面之间。
岩石空隙间充满着潜水,含O2少,含盐较多,氧化能力较弱,可将上部分解淋滤下来的成矿物质聚集沉淀;潜水缓慢侧向流动。
3、停滞水带(滞流带):位于停滞水面以下。
此带几乎不含游离氧,流动极其缓慢(几乎停滞不动),故潜水与原生矿物间几乎保持平衡状态。
由此可见,潜水面决定了风化壳的发生演化;潜水面缓慢下降,分解带亦缓慢下降,形成富而厚的风化壳;若潜水面上升,则风化壳停止发展,直至殆尽。
四、地貌条件1、陡峻的高山和十分平坦的地区不利于形成风化矿床,2、丘陵和准平原地区有利于风化矿床的形成。
五、地质构造条件1、稳定的地台区有利于风化矿床的形成,造山区则不利于风化矿床的形成;2、区域构造对风化矿床起控制作用:断裂带可形成“线型”风化矿床;六、时间风化矿床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风化作用进行得彻底,形成厚度较大的风化壳矿床。
§3 成矿作用及矿床类型一、成矿作用及矿床分类1、成矿作用1)物理风化作用:以崩解方式将岩石和矿物机械破坏成碎屑的作用。
如冰楔作用、植物根系的楔插作用等2)化学风化作用:原岩经化学作用使组成岩石的矿物发生分解的作用。
(1)氧化作用:Fe2+ +O2 —→Fe2O3(2)水解作用:(3)阳离子带出作用:(4)去硅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通过生物生活和死亡过程中引起的化学风化作用。
(1)光合作用:释放出氧;(2)生理作用:有机酸;(3)吸附作用:(4)硫酸盐还原作用:细菌作用2、矿床分类1)按成矿时代;近代风化矿床,古风化矿床2)按矿体形态:面型、线型、喀斯特型3)按成矿作用:残积-坡积砂矿床,残余砂矿床,淋积砂矿床二、残积-坡积砂矿床1、概念:残积-坡积砂矿床(eluvial –deluvial placer deposit):原矿床或岩石经风化作用未被分解的重砂矿物或岩屑残留原地或沿斜坡堆积而形成的矿床。
2、特点:1)矿床产于残积或坡积层中;2)矿体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层理;3)矿石具棱角状或次棱角状;4)多为化学性质稳定的矿物,分选性差。
三、残余矿床(residual deposit)1、概念:原生矿床或岩石经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厚形成的一些难溶表生矿物残留原地而形成的矿床。
(Weathering crust mineral deposit)2、成矿过程(以铝硅酸盐为例)1)机械破碎阶段:原岩经物理风化→岩屑、矿屑、重矿物2)硅铝饱和阶段:原岩经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易迁移元素Cl、S等被带走,原岩中硅酸盐基本无大的迁移,Si、Al饱和→形成水云母及水绿泥石(水云母化阶段)3)硅铝不饱和阶段:原岩经阳离子带出作用使相当多的碱(K、Na)、碱土金属(Ca、Mg)被带走,部分SiO2流失,Si、Al不饱和→形成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粘土化阶段)4)铝铁土阶段:经去硅作用使原岩中的Al-Si氧化物联结几乎完全破坏,氧化硅大量被带走→形成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及铁的氧化物,即主要为铝土矿-铁矿(红土化阶段)5)复杂化阶段:若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又可发生风化作用,使之复杂化。
3、成矿作用1)粘土化作用:在温暖潮湿气候区铝硅酸盐在水、大气和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易溶的碱金属、碱土金属及部分SiO2呈胶体被流水带走,致使在地表环境下风化产物铝、硅呈胶体电性中和而使粘土矿物富集的一种风化作用,2)红土化作用:在热带或亚热带炎热而干湿交替气候区,铝硅酸盐类矿物分解成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含铁矿物转变为褐铁矿或赤铁矿,致使风化产物呈红、赭和褐色的一种风化作用。
3)离子吸附作用:风化作用形成的可溶有用物质以离子或络离子状态被高岭土等粘土矿物吸附并富集成矿的一种作用。
4、主要矿床类型1)残余型粘土矿床:高岭土矿床;蒙脱石矿床2)残余红土型铁矿、铝土矿矿床3)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矿床四、淋积矿床1、概念淋积矿床(infiltration deposit):原岩或贫矿体经风化作用某些易溶物质被水带到风化壳下部的潜水面附近沉淀下来而形成的矿床。
2、成矿过程:1)原岩矿经富含CO2、腐殖酸地下水作用下,介质呈酸性反应,橄榄石发生分解,使Fe、Ni、Mg以重碳酸盐形式进入溶液,硅呈SiO2胶体;2)富Fe、Ni、Mg重碳酸盐溶液向下渗到地下水带,因中和反应形成含镍硅酸盐沉淀;或因Ni2+与Mg2+、Fe2+相近,且Ni溶解度比Mg小,使Ni2+置换Mg2+、Fe2+,形成镍硅酸盐。
§4 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一、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分带1、氧化带:位于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大致相当于地下水的渗透带。
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亚带,即完全氧化亚带、淋滤亚带和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
2、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位于地下水面与停滞水面之间,大致相当于地下水流动带。
3、原生硫化物矿石带:位于停滞水面以下,大致相当于地下水停滞水带。
二、表生分带的形成机理(以含铜黄铁矿矿床为例)1、氧化带1)完全氧化亚带(铁帽:广义指岩矿石在地表氧化带的次生变化及其残留部分,即矿帽如铅帽、锌帽、锰帽等;狭义指含铁岩石或矿石经风化作用在地表氧化带上部的残留部分主要有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石英粉砂、粘土等组成的红褐色疏松多孔状堆积物)(1)形成过程:地表硫化物通过风化作用形成硫酸盐和硫酸CuFeS2 + O2+H2O—→Cu SO4+ FeSO4+H2 SO4由于硫酸亚铁不稳定,易氧化呈硫酸铁FeSO4+ O2—→Fe2[SO4]3硫酸铁发生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Fe2[SO4]3 + H2O —→Fe[OH]3+ FeSO4,胶体聚沉形成含水的铁氧化物如针铁矿Fe[OH]3—→Fe2O3·3 H2O含水的铁氧化物脱水形成氧化物Fe2O3·3 H2O —→Fe2O3+3 H2O (2)典型矿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2)淋滤亚带(1)形成过程:地表硫化物通过风化作用形成的大量硫酸根离子CuFeS2+H2O+O2—→CuSO4+ FeSO4+H2SO4,硫酸根离子随雨水下渗与其它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新的硫酸盐类如胆矾、石膏;若遇碳酸盐围岩时则可形成碱式碳酸铜如孔雀石、蓝铜矿;若遇硅酸盐,则可形成硅孔雀石。
SO42- + Cu2+ + H2O —→Cu SO4·5 H2OH2SO4 + CaCO3—→Ca SO4·2 H2OCuSO4+ CaCO3—→CuCO3[OH]2或CuCO3·Cu[OH]2风化作用形成的硫酸铁溶液,在干旱地区可出现黄钾铁矾(2)典型矿物:黄钾铁矾、胆矾、石膏、孔雀石、硅孔雀石、蓝铜矿等3)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次生氧化物富集作用:地表的原生硫化物矿石经风化作用在氧化带形成的硫酸盐溶液下渗到潜水面附近,与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中形成的矿物如铜蓝、辉铜矿发生氧化反应,引起次生硫化物再氧化而使矿石品位提高的作用。
(1)成矿过程:经风化作用形成铁的硫酸盐溶液下渗到潜水面附近与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中的硫化物如辉铜矿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次生氧化物如赤铜矿、自然铜,或赤铜矿再氧化形成黑铜矿Fe2[SO4]3 + Cu2S + 6H2O + O2 —→Cu + Cu2O + FeSO4 + H2SO4,Cu + Cu2O + O2—→CuO(2)典型矿物: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2、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地表的原生硫化物矿石经风化作用在氧化带形成的某些金属硫酸盐溶液下渗到潜水面以下,在还原环境中按修曼序列交代原生硫化物生成次生硫化物,从而使矿石品位提高的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