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一辩稿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_一辩稿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_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c6be59fe4733687e21aaea.png)
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好像把我方天然放在了一个与浅薄为伍的立场,可是要首先要明确从古代到现代,我们追寻真知的念头从来都没有消亡反而愈发强烈,无知从来都不是这个时代的通行证。
可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媒体的增多和发展变化,使人们的阅读兴趣开始分流,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变的求知精神与变幻的时代内容相结合,才能擦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回到今天辩题,首先为您明晰定义。
信息时代是指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地位的时代,即现今的时代。
而读书破万卷的说法最在出现在唐朝,指的则是指主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获取知识或陶冶情操的求知方式。
所以今天的辩题绝不是关于阅读量大小的争论,而是关于求知方式的探讨。
判断辩题的标准应为读书破万卷在过去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能否被取代,我方认为,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理由如下:首先,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开始改变。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将信息时代的海量资讯压力比作一个漩涡,读者则被放置于漩涡中心。
“水手自救的办法,是研究漩涡,并与之合作。
”信息时代,深与浅不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信息的漩涡中学会自救、冲浪然后享受。
信息时代的光影与声讯、快捷与便利无疑给现代人提供了冲浪的最佳帆板。
其次,人们的阅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人的身体从书斋中解放出来,整个世界变成了我们的书房。
开放,多元化,注重实践的时代风气使人们对于阅读有了新的要求。
信息时代全球化,高科技,信息量剧增的特点,使得信息传递与获取由原来单一的线性转化为更加高速高效的网状。
对于有滞后性,体系相对封闭单一的书籍来说,我们是在学习他人构筑好的体系,而信息时代的阅读使我们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构筑自己的体系。
我们就像电影《最终剪辑》中的那个剪辑师,拾取最美好的片段,剪辑成我们自己的“完美人生”。
诚然,2000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骨子里遗传了太多对书香的依恋。
信息科技社会一辩稿
![信息科技社会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b1dbf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2.png)
信息科技社会一辩稿第一篇:信息科技社会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上世纪四十年代,计算机的问世催生了第一次信息化革命,自此社会信息化的脚步从未停止。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步入以信息科技为推动力的信息化社会。
读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认知行为,先人杜甫就有“读书破万卷“的诗训。
先人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在信息科技社会里用户能够及时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
而“读书破万卷”一句出自杜甫,可理解为多读书,精读书。
而仍需要,则意味着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以前需要读书破万卷的人。
我方认为,资讯科技社会仍然需要读书破万卷的标准是资讯科技社会的特点与读书破万卷之间并不存在替代性。
首先,读书破万卷能给我们带来雄厚的知识积累,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试想一下,今天我们没有去读书破万卷,我们到了黄河边上想到的不是黄河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之魂,而是这水怎么这么混啊?我们到了比萨斜塔,我们想到的不是精巧的建筑构造和有趣的事迹,而是这塔竟然盖歪了,我们到了赤壁想到的不是三国风云,万丈豪情,而是这儿怎么还有铁丝扎我脚啊。
没有读书破万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肤浅的,我们的不到思考,得不到沉淀,这是令我们害怕的。
其次,读书破万卷对提升个人沉淀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信息科技社会,我们享受信息科技带给我们的快捷之时,也受到了信息时代,信息垃圾爆炸,信息虚假度高,信息冗余,信息更新过快带给我们的烦恼。
如今信息更新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对信息消化的速度。
这就造成了信息为了满足大众的口味在深度上有着先天的不足。
而书却能提升我们的积淀。
书的结构,书中的知识具有稳定性。
书的内容含义丰富。
我们在追求读书破万卷的时候,我们不断地与作者通过文字进行思想的交流,进行思维的交锋。
我们在这样的交锋中,充分理解书的含义,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吸取书中的精华,沉淀自我,积淀人生。
我想,追求这样的境界,崇尚这样的态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是不是更需要呢?最后,社会需要我们去读书破万卷,今天,在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资讯科技社会,我们发现资讯带给我们的,除了快捷还有更多的误读,误解。
六年级小学生辩论资料:读书是正否有用辩论稿
![六年级小学生辩论资料:读书是正否有用辩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04d25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5.png)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是知识经济时 代,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就需要不断地 学习。人们的学问越来越深,你不努力跟着 跑,就会落伍,而且还会越落越远。书可以 说是包罗万象,贯穿三界。从书里可得到丰 富的经历,可认识世界,可结交各色各样的 朋友。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 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为什么“开卷”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主 要还是在看什么书。如果大家都去看一些不 健康的或不宜身心的书,那就会害了自己。 对于那些把人引入歧途的书,我们一定要提 高警惕!这样的书虽然情节丝丝入扣,但越 是好看就越使你陷得深,所以我们必须在茫 茫书海里仔细寻找对自己有益的书,这样才 叫真正的“开卷有益”!
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 可能会把你害了。”的确,我们应该读一本好 书,叫个好朋友,它将把你带进书的殿堂!
由此看出,“开卷有益”必须有个前提,就是 读“益卷”,取其精华,只有这样勤奋读书, 拓宽视野,那你才能真正悟出“开卷有益”的 本意,终身受益无穷! 马浩RAN
看书未必有益,因为有些书实在不适合我们 少年儿童来看,不是因为书出得不好,而是 因为有些书的内容,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
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 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
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 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
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 卷有益”任为一切书皆读,而不取舍,不问内
章的。
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我们必须学灰
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 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信息时代应该读书破万卷
![信息时代应该读书破万卷](https://img.taocdn.com/s3/m/e0ec292e5901020207409c3e.png)
信息时代应该读书破万卷总结陈词聆听了今天的整场辩论,我想首先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之处。
首先,对方辩友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读书方式变了,不是通过我们现在的这些书,而是通过电脑网络等其他方式,那么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其形式变了,内容不一定变。
正像我们所说的书从古代的形式到今天的形式其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过去的竹简是不是书?今天的纸张是不是书?如果都不是书,那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不是要改成焚竹坑儒了呢?第二,对方同学说信息时代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再是读书而是其他途径,那我不十分明白,是不是信息时代大家看了几场科幻电影就都成了科学家呢?是不是看了几场辩论赛就都成了雄辩家?对方辩友还说信息时代读书破万卷多么多么难,不可能做到,说“破万卷”不可能,可是早在唐朝的杜老先生就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反而不能做到了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好的环境,可以在网络上遨游世界图书馆、物馆,所以能够做到读书破万卷。
现在,我将总结我方观点:首先,认知科学告诉我们,智能是一种获取知识和认知知识的能力,是随着知识量的增多而不断提高的,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做为社会关系总和个人的信息量瘵决定社会诉高度与锋度,因此,信息社会读书破万卷是必要的。
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类读书破万卷提供了良好的认识条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时代,我们获得很好的条件,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所以信息时代读书破万卷是完全可能的。
最后,让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时代并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相反,信息时代为人类所提供的美好前景绝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读书破万卷所代表的人类不追求的认识精神,将促使我们为那美好的未来而憧憬和奋进。
短短数千年,弹指一挥间。
今天,当我们迎着信息时代的朝晖,站在世纪的分水岭上的时候,读书这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别无选拔,也只有基于此,人类那美好的家园才永远灿烁着理性和睿智的光辉!谢谢大家!资料●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https://img.taocdn.com/s3/m/75065c527c1cfad6185fa796.png)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2009-11-13 17:16:31 转载▼ 标签:杂谈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主张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辞海》上说,书是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
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且是人的一生获取知识社会体系,思想体系的漫长过程。
杜老先生一句“读书破万卷”更昭示着人类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当今的社会正昂首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指除各种生产资源、自然工具外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影响着社会生活。
信息时代的首要特点是信息量大、更新快,而且知识问题急剧增加。
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来说,信息时代对一个人的素质和知识底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兴起,要求人类的知识结构不只是点和线,更是面和体。
所以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
此外信息时代借助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先进的手段,使信息传递迅速、接受方便,为读书破万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的工具,而不是为不读书少读书提供借口,人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畅游世界图书馆。
千百年来,从龟甲兽骨到今天的电子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今天读书破万卷必将使人类沿着这个阶梯厚积薄发,去驾驭去推动去超越信息时代,构筑新世纪的伊甸园!谢谢大家!主席:谢谢正方一辩,下面请反方一辩发言。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正方一辩同学亲切的陈词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是如何的正确有效,那么就让我们和观众们一起用历史的事实来检验一下。
不可否认吧,即便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业时代,读书破万卷所能培养的也只能是那些极少数脱离物质生产,埋头苦读万卷书以求自己成为百科全书的大师们。
但对方同学,这种封闭的、个体的求知方式和培养人才的途径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其说是大大落后,不如说是格格不入。
其实人类对“读书破万卷”的认识也是一个从完全接受到部分补充,一直到不断置疑的过程。
起先,人们将读书破万卷视为真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一语不能卷,万卷全是虚”。
信息科技社会仍需VS不需要读书破万卷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信息科技社会仍需VS不需要读书破万卷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91304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e.png)
信息科技社会仍需VS不需要读书破万卷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反方一辩。
我认为,信息科技社会并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传统的纸质书籍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读书就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其次,信息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
比如,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可以很快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翻阅书籍。
此外,现在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视频等形式进行学习,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一个现实: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知识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人们更加需要实用性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读书。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认为信息科技社会并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学习,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辩反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反方二辩。
我认为,信息科技社会并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首先,我们要看到一个事实:现代社会的知识已经非常广泛和复杂,单纯依靠读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交流、思考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这些方式都比单纯的读书更加高效和实用。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一个现实:现代社会对于人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人们更加需要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学习,更加注重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一个问题: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开卷有益正方辩论资料
![开卷有益正方辩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e292d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b.png)
开卷有益正方辩论资料
正方,开卷有益,阅读是对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锻炼,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反方,开卷无益,阅读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对个人发展并不重要。
正方观点:
1.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各种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2. 阅读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阅读需要理解、分析和思考,这些过程可以促进人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阅读可以提高个人素养。
阅读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反方观点:
1. 阅读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信息的方式。
相比于实践和体验,阅
读无法给人们带来直接的体验和感受。
2. 阅读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来阅读。
3. 阅读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活动。
有些人对阅读并不感兴趣,强迫他们阅读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结论:
在这个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开卷有益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阅读的确是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提高个人素养,而且也可以给人们带来乐趣和享受。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多多阅读,将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和学习方式。
辩论赛:读书万卷比行万里路那个更重要
![辩论赛:读书万卷比行万里路那个更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2363e03c55270722192ef797.png)
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一辩立论: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首先,我必须强调三点。
第一,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那个更重要的问题,而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第二,我们要讨论的范围是当代大学生,其他一切与之无关的话题我们不予讨论;第三,我们所说的读书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是多快好省的汲取人类知识精华的过程。
在明确这三点之后,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证。
第一,从基础角度来讲,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础础,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更好的行万里路,大学期间就是我们夯实基础的绝佳时间,如果在大学就忽视读万卷书,只行万里路又怎能走的长远呢第二,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读书使人明智,读书给我们担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促使我们进一步发展。
我们知道,凡是要成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引,否则那就是蛮干而不是真正的实践。
在当今没有谁会无书自通,更不会学以致用,想要发展长远,在日后真正行万里路就必须在大学期间把读万卷书放在首位,这也是矛盾观点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最佳统一,正所谓要想成功就要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
第三,从结果的角度上讲,读万卷书给行万里路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并深刻影响了最终的成果大小,知识就是力量,丰富的知识就是巨大的财富。
在建国时期,大家对知识重视程度不够,主攻行万里路,然后去追求大学的海归派为国内建设贡献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钱学森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求学,数年饱读美书,大学后回国致力于建设,这才有了中国的两弹一星,这不正是大学期间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的明证吗第四,从性价比角度上讲,现在是资讯时代,信息更新越来越快,如果要“行万里路”去获得第一手信息,就算你有航空母舰的速度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读书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高难度问题,所以大学时期读万卷书的价值明显超过行万里路的价值,仅就这点而言,读书也比游历更符合时间效率——读一部中国通史,最多也就一年的时间吧,而走遍整个中国呢,要多久?况且,作为一名大学生,倘若还没学会站立就急于奔跑,等待你的恐怕只能就是摔跤,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江洙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越恒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名家的表述无一不说明,只有读书,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读书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的资讯时代,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为重要。
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一辩稿
![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39d07df7ec4afe05a1df2a.png)
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今天我们的辩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一个更重要”。
我方观点认为,“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
首先,读书指获取他人预备好的理论知识并加以辨认和分析。
行路是指个体在实践中学习。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
区别在于读万卷书通过获取他人的理论经验获得知识能力,而行万里路是通过个体的实践获得知识能力。
我方认为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第一、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础。
若想行万里路应先读万卷书。
2011年一名十八岁广东少女想去厦门,刚到广州就轻信一男子,险遭性侵,女子将男子捅死,被判防卫过当获刑四年。
该女子初二时就已辍学,显然是不读书,不看新闻的人,怎么行万里路呢?而周恩来总理,12岁时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并以读书为人生修养要则第一条,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外交家。
所以说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础。
第二、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作用更大。
建国初期,中国盲目大跃进,大炼钢铁,知青上山下乡,结果不仅没有赶英超美,反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全民读书,中国才有机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再看中西医的发展,中医在战国时期已形成《黄帝内经》一书,当时已初具雏形。
当时西方社会还处于蛮荒时代,但为什么近现代西医的发展速度和影响远超中医?因为中医讲究实践悟道,师徒口口相传,极少成书传播,导致许多绝学失传。
而近代西医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学术刊物制度,《柳叶刀》《细胞》《science》让最新的医学成果和治病思想得以群体共享,西医就得到迅速发展。
可见读万卷书作用比行万里路更大。
第三、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效率更高。
现在是资讯时代,信息更新越来越快,如果要“行万里路”去获得知识,就算你有航天飞机的速度也跟不上时代步伐,而读书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高难度问题。
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望得更远。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东坡下定决心:“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信息时代是否需读万卷书的正方一辩
![信息时代是否需读万卷书的正方一辩](https://img.taocdn.com/s3/m/141a751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c.png)
信息时代是否需读万卷书的正方一辩
主题:信息时代,我们是否需要读万卷书?
1.信息时代让我们获取消息的手段越来越多,同样也使我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让我们更难静下心好好的读一本书。
(碎片化阅读的思想在近年越来越受人追捧,这种思想被解读为多元化,个性化。
但是这种碎片式阅读,凭借短短数字,只能简述浅薄的思想,长期如此阅读,只会使人的见识感悟更加浅陋。
)
2.文学大师余秋雨曾与朱永新教授在阅读上发生过意见冲突。
有些人将余秋雨的观点曲解为“不要阅读”,非也。
余先生的观点是“在网络阅读日渐发达的今天,阅读变成了灾难。
”为什么,因为信息多元化,各式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爆发式的被我们所接受,好坏参半。
引用一下朱永新教授的文章“……先贤之所以成为先贤,不仅因为是他们那个时代读书最多、经历最广的人,还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心无旁骛,潜心读书,拥有了先知先觉的机会和智慧。
不像今天,人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日新月异的选择,喧嚣和浮躁侵蚀着人们有限的心灵空间。
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更需要读书,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一种去伪存真,与文化见识同步的阅读。
”我们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非胡塞乱填般的被迫接受!
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古话相比在座各位都听过。
我们可以借书知古鉴今看未来。
阅读是给自己心灵休息沉静的机会。
阅读的越多,我们所具备的修养亦越高,难道因为信息时代,我们就不需要读万卷书来丰富自己了吗?
所以,我方认为,信息时代仍需读万卷书。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演讲稿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e244f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c.png)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开卷是否有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它们是我们获取知识、提高自我、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开卷是否有益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开卷”。
这里的“卷”可以泛指一切书籍、文献、资料等,而“开卷”则意味着阅读这些资料。
因此,开卷有益的观点认为,只要阅读就会有好处,无论阅读的内容是什么。
那么,开卷是否有益呢?我认为是的。
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和思考能力,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阅读还能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开卷无益的情况。
如果阅读的内容不当,或者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过度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娱乐性书籍,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而阅读一些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则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我认为开卷有益的前提是选择正确的阅读内容。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营养、有价值的书籍,如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精读、泛读、做笔记、写读后感等,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开卷有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我们应该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不良内容的陷阱。
只有正确地选择和运用阅读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开卷有益的目标。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我们一起努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信息时代需要读书破万卷一辩稿
![信息时代需要读书破万卷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37e6a1b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6.png)
信息时代需要读书破万卷一辩稿信息时代需要读书破万卷尊敬的各位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方主张信息时代需读书破万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标题,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数字时代,它是指现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实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
读书破万卷表面看是读大量的书,读书是指获取知识,万卷指广泛涉猎,破是指理解并掌握,所以“读书破万卷”即广泛获取大量知识并真正理解掌握,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辩论的标准是“读书破万卷适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方观点有如下三点一.读书破万卷能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辨别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点有1.信息速度加快信息量加大,知识爆炸2.变化速度加快,技术含量增大,复杂性增大.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微博上到处传播着虚假的信息,三人成虎的故事此起彼伏,快餐文化也得到了较快兴起。
这就说明我们还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与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卷易破。
”二.多读书对于个人才能培养有很大作用。
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来说,信息时代对一个人的素质和知识底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集科技、文学、外语等多种知识集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即通才,同时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兴起,更要求人类知识结构的完善。
马云先生从小爱读书,在创立阿里巴巴的过程中曾遇到过经济、技术、市场等等各种困难,正式通过读书积累起来的综合素养使得马云迎着时代的潮流,创建了如今的淘宝。
时代需要我们“读书破万卷”,我们更需要顺应时代需要。
三.是知识造就了如今的信息时代,但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当下我们的心态却越来越浮躁,发达国家日本人均阅读量每人每年40本,美国25本,以色列60本……而我们却只有5本。
“读书破万卷”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是我国优良传统,是我国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杜老先生一句“读书破万卷”昭示着人类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
难道我们今天不需要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吗?破万卷书读破识破突破“胸罗万卷,顾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知识的卓越能让人睿智,多读书能陶冶情操、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牢牢抓住信息时代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推动信息时代的进步。
资讯科技社会是否需要读书破万卷 辩论 资料 正式版
![资讯科技社会是否需要读书破万卷 辩论 资料 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6f62cbec3a87c24028c4b5.png)
2.25 广雅辩论复赛资讯科技社会需要/不需要读书破万卷无敌的高一18班辩论小分队正方立论、结束语内容(节选):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且是人的一生获取知识体系,思想体系的漫长过程。
杜老先生一句“读书破万卷”更昭示着人类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因此在现代资讯科技社会,我方提出的读书破万卷,并不是要求我们读上万本书,而是至始至终,要保持一种活到老读到老,并积极从书中求真知的态度。
有趣,不代表有效;快速,不一定代表好;简单直接的东西,他不一定是对我们有益的。
因为求知、求学常常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那时没有捷径可以抄的,没有简单的东西可以让你绕过去的。
所以你为什么还要读书破万卷,就因为书本相比较你们的那些东西,他太枯燥了。
资讯科技社会的首要特点是信息量大,更新快,而且知识总量急剧增加。
资讯科技社会对一个人的素质和知识底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读书破万卷不仅让人获得知识,更能让人获得体系化思想,给人一个理性化空间,这是其他获取信息的方法所无法取代的。
而当资讯科技社会,用下载等方式前纸上记载的书本知识时,这就是资讯科技社会的电子书籍呀。
不仅是一种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求知模式,更彰显出一种深刻钻研广泛学习的求知精神。
第二读书破万卷能够提高捕捉资讯、分析资讯、利用资讯的能力。
淹没在着资讯泛滥饿海洋里,捕捉分析利用资讯的能力成了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
此外,在资讯科技社会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先进的手段,使信息传递迅速,接受方便,为读书破万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的工具。
千百年来,从龟甲兽骨到今天的电子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今天读书破万卷必将使人类沿着这个阶梯厚积薄发,去驾驭去推动去超越资讯科技社会。
(一) 不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从资讯科技社会只能得到没有过程的结果e.g. 我们做寒假的作业阅读名著并就人物啊战略等的研究做一份手抄报,但是很多同学为了省时间省精力,上网窃取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最终他们什么都没得到,只是花了他们无谓的精力去抄一些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
读书破万卷发言稿
![读书破万卷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2019c2a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a.png)
读书破万卷发言稿
警惕:读书可使人精进——读书破万卷发言稿
眼下,随着手机、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以此获取
知识。
伴随着电子书籍的普及,一种把读书的兴趣从娱乐中挖掘出来的热潮正悄然弥漫。
当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时,读书能为人们打发闲暇时间,也能让压力减轻痛苦,使他们重拾人生的精气神,而大量的知识也能帮助他们增长才干。
从进步自己的角度来看,读书可以带来许多收获。
读书不仅使人知晓,而且还
能让人精进,能使人有客观认识,同时也能洞察社会现象,知晓其中的原因,看清未来的方向。
事实上,读书也是一种智慧,正是靠它,才能使古今中外的精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进一步拓宽视野,努力更新自我,发展新的见解,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走向成功的明天。
读书使人心智保持年轻,实现精进,但只有书读多而久才可以。
忙碌的日常生
活中,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把时间留出来,及时地断定一个学习目标,把读书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才能真正实现“读书破万卷”的伟大理想,实现人生的意义。
综上所述,读书破万卷不仅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追求,更具有深远的意义;知识
是人类智慧的涵养,它使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思考及行动的空间,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从而读书的精进。
对于读书需要破万卷的看法
![对于读书需要破万卷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4f45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d.png)
对于读书需要破万卷的看法
“读书破万卷”表达了阅读大量书籍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这个观点,有些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支持“读书破万卷”的观点认为,广泛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人们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阅读大量的书籍还可以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然而,有些人则认为“读书破万卷”并不是必要的。
他们认为,人们只需要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的书籍。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选择性阅读和深度阅读,而不是盲目地阅读大量的书籍。
选择性阅读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我看来,“读书破万卷”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都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
有些人可能更喜欢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知识或经验,例如通过实践、交流或观看视频等。
综上所述,“读书破万卷”虽然是一个有益的观点,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阅读的书籍,同时也需要注意阅读的深度和选择性。
开卷未必有益(辩论)
![开卷未必有益(辩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e5a5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6.png)
开卷未必有益(辩论)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
就“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支持“开卷未必有益”的观点。
他们认为,开卷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益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海量
的信息,不加筛选地阅读可能会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甚至迷失方向。
此外,开卷未必有益也意味着盲目阅读,可能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
知和观点。
因此,他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需要谨慎对待。
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反对“开卷未必有益”的观点。
他们认为,开卷一定能够带来益处。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卷,
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素养。
此外,开卷还可以
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他们认为,开卷一定有益处,应该鼓励大家多多阅读。
在我看来,开卷未必有益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论断。
事实上,开
卷的益处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和方法。
如果人们能够有目的地阅读,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注重品味和思考,那么开卷一定会带来益处。
相反,如果人们盲目地阅读,不加思考地接受信息,那么开卷未必
有益。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有意识地开卷,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开卷有益。
综上所述,开卷未必有益是一个复杂的辩题。
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态度来对待开卷,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开卷有益。
谢谢!。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作文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c6610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9.png)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作文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书籍逐渐被电子媒体所取代,许多人开始怀疑开卷是否还有益处。
而在这个背景下,关于“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人认为开卷有益,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而也有人认为开卷无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辩论。
开卷有益扩大知识面开卷是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途径。
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见识。
书籍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无论是历史、科学、文学,还是艺术等等,都能够通过书籍找到相关的资料和讯息。
这些知识的积累不仅可以让我们拓宽视野,增加对世界的认识,也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提高思维能力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的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观点,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思考,这些思维活动可以训练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理性、全面地思考,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培养阅读习惯开卷还能够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
随着电子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图像和视频的形式获取信息。
然而,这种方式相对于阅读来说,更容易忽略细节,思维变得浅薄。
而通过开卷阅读,我们需要专注于文字,慢慢消化其中的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专注力。
阅读习惯不仅仅对学习有帮助,也对人的品德和思维方式有积极影响。
开卷无益限制创造力有人认为开卷会限制创造力的发展。
开卷阅读过多,会让人过于注重现有的知识和观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的动力。
当我们过度依赖书籍上的见解时,就很难产生创新的思想。
创造力需要思维的空白和超越,在书籍中被束缚的思维难以突破思维的边界,从而限制了创造力的发展。
分散注意力开卷阅读需要专注力和耐心,但有时候过多地阅读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尤其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和书籍选择时,我们可能会陷入选择困难和焦虑中。
同时,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们的精力也变得有限。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演讲稿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2d0c9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2.png)
开卷是否有益辩论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开卷是否有益”。
开卷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开拓思维、扩展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然而,开卷的确也存在一些问题。
今天我就来阐述一下开卷是否有益这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开卷阅读的好处。
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打开眼界,了解更多的事物和观点。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阅读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阅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我们的分析、归纳、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不同的书籍,我们还能够了解各种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理解力。
然而,尽管开卷阅读有这么多的好处,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开卷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都非常忙碌,很多人往往没有时间去阅读。
其次,开卷阅读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再次,开卷阅读受到杂乱的信息和电子媒体的冲击。
在现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而不是通过阅读书籍。
尽管开卷阅读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开卷还是有益的。
首先,开卷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自律和专注的能力。
虽然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当我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后,我们会感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并能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和收获。
其次,开卷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不同种类的书籍,我们可以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开拓思维。
最后,开卷阅读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和词汇,这对于我们的写作和表达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开卷阅读是有益的,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https://img.taocdn.com/s3/m/5e967b74f242336c1eb95ec0.png)
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2009-11-13 17:16:31)转载▼标签:杂谈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主张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辞海》上说,书是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
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且是人的一生获取知识社会体系,思想体系的漫长过程。
杜老先生一句“读书破万卷”更昭示着人类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当今的社会正昂首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指除各种生产资源、自然工具外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影响着社会生活。
信息时代的首要特点是信息量大、更新快,而且知识问题急剧增加。
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来说,信息时代对一个人的素质和知识底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兴起,要求人类的知识结构不只是点和线,更是面和体。
所以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
此外信息时代借助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先进的手段,使信息传递迅速、接受方便,为读书破万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的工具,而不是为不读书少读书提供借口,人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畅游世界图书馆。
千百年来,从龟甲兽骨到今天的电子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今天读书破万卷必将使人类沿着这个阶梯厚积薄发,去驾驭去推动去超越信息时代,构筑新世纪的伊甸园!谢谢大家!主席:谢谢正方一辩,下面请反方一辩发言。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正方一辩同学亲切的陈词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是如何的正确有效,那么就让我们和观众们一起用历史的事实来检验一下。
不可否认吧,即便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业时代,读书破万卷所能培养的也只能是那些极少数脱离物质生产,埋头苦读万卷书以求自己成为百科全书的大师们。
但对方同学,这种封闭的、个体的求知方式和培养人才的途径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其说是大大落后,不如说是格格不入。
其实人类对“读书破万卷”的认识也是一个从完全接受到部分补充,一直到不断置疑的过程。
起先,人们将读书破万卷视为真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一语不能卷,万卷全是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时代需不需要读书破万卷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好像把我方天然放在了一个与浅薄为伍的立场,可是要首先要明确从古代到现代,我们追寻真知的念头从来都没有消亡反而愈发强烈,无知从来都不是这个时代的通行证。
可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媒体的增多和发展变化,使人们的阅读兴趣开始分流,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变的求知精神与变幻的时代内容相结合,才能擦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回到今天辩题,首先为您明晰定义。
信息时代是指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地位的时代,即现今的时代。
而读书破万卷的说法最在出现在唐朝,指的则是指主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获取知识或陶冶情操的求知方式。
所以今天的辩题绝不是关于阅读量大小的争论,而是关于求知方式的探讨。
判断辩题的标准应为读书破万卷在过去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能否被取代,我方认为,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理由如下:
首先,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开始改变。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将信息时代的海量资讯压力比作一个漩涡,读者则被放置于漩涡中心。
“水手自救的办法,是研究漩涡,并与之合作。
”信息时代,深与浅不再是问题,重要的是在信息的漩涡中学会自救、冲浪然后享受。
信息时代的光影与声讯、快捷与便利无疑给现代人提供了冲浪的最佳帆板。
其次,人们的阅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人的身体从书斋中解放出来,整个世界变成了我们的书房。
开放,多元化,注重实践的时代风气使人们对于阅读有了新的要求。
信息时代全球化,高科技,信息量剧增的特点,使得信息传递与获取由原来单一的线性转化为更加高速高效的网状。
对于有滞后性,体系相对封闭单一的书籍来说,我们是在学习他人构筑好的体系,而信息时代的阅读使我们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构筑自己的体系。
我们
就像电影《最终剪辑》中的那个剪辑师,拾取最美好的片段,剪辑成我们自己的“完美人生”。
诚然,2000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骨子里遗传了太多对书香的依恋。
我方也从来不是倡导放下书本。
但世界的扁平化趋势不可抵挡,要在时代的浪潮里坚守求知的信念,也要不畏改变,寻找最好的方式,勇敢跟上时代的脚步。
1.2005年两岸三地中国人所做的书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但人们还是感叹“无书可读”。
一位传媒人更是说:“我已经N年没买书了。
”现今的书籍是不会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需求了呢?
2.21.2%的人表明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其余读者的需求都非常现实。
调查显示,有20.94%的人阅读是为了自我提高,有18.12%的人阅读是休闲放松;17.93%的人阅读是为了工作需要;是不是在信息时代,这些需求有了更好的满足手段呢?
3.从1999年到2005年再到2012年,我们的网络阅读率从3.7%提高到27.8%.再到4
4.9%,(2000年左右互联网开始普及)而图书阅读率从60.4%,降低至48.8%,是不是说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的信息手段来获取知识呢?
4.以上三例都意在说明信息时代人们求知的目的从未改变,但是求知的方式更加多样,不再主要以读书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了,是不是信息时代不需要读书破万卷了呢?
毕竟,2000年的文化积淀,使我们的基因里遗传了太多对纸的温暖的回忆。
许多人看书,并不仅仅是为了识别白纸上那些黑色的符号,他们喜欢圈圈点点,喜欢翻书的感觉,喜欢随手拿起又随手放下;甚至,他们只是喜欢闻到书香。
5.
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正在由厚变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被信息时代阅读的速率打败1。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将信息时代的海量资讯的压力比作一个漩涡,读者则被放置于漩涡中心。
“水手自救的办法,是研究漩涡,并与之合作。
从研究中得到乐趣,乐趣又给他提供了逃出漩涡迷宫的线索。
”告诫说。
实际上,与网络同时成长起来的一
代并没有我们那么紧张。
他们在资讯的海洋中畅游自如。
他们是浅阅读的冲浪高手。
1.浅阅读我们对事物的关注耐心每天都在降低。
这实际上是为避免信息超载的自我保护。
研究表明,如今一份厚报纸的的文字量超过十九世纪一个人一年的阅读量。
信息的摩尔定律使人更快捷。
有人把浅阅读看作是“浅薄”,“浅”实质是轻松、轻快、轻灵。
“浅”与“深”,每个人可根据职业、立场、心态不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
毕竟,选择的自由,这是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
浅阅读保持速度,为不与时代脱轨。
2.迎合观众报纸定位变“泛众传播”为“分众传播”。
平面媒体常常开始围绕着“读者关心的是什么”来做文章,习惯于思考整个报纸定位的问题。
指
3.碎片化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个性化”。
是媒介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碎片化是受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是传播者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依据。
1新周刊,2006年2月21日
古今对比
1、在西方中世纪,人们只有一两本祈祷用书,而2005年两岸三地中国人所做的书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时代变了,观念还能依旧么?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37年收录8万条目,而维基百科仅四年收录50万个,究竟那种方式更适合信息爆炸的当代?
3、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种封建观念无疑是对多元化的扼杀,在时代要求多元化的情况下,万卷书的意义究竟何在?
4、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报纸和电视是受访读者最重要的三种信息渠道,如果您方认为个人需求都能代表时代需求的话,那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是就代表了需要了呢?
5、以上意在向您论证,由于时代和文化的蜕变,古代的破万卷理论在当今已不被适用,读书是方式而破万卷俨然已是程度,还请您方正视二者区别。
时代需求
1、信息时代的三大特征是全球性、新科技、奇迹制造,这都需要信息交流,而书本一对一的特点,让它无法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工具,还用不用读破?
2、信息时代对媒体的“泛众传播”要求变为“分众传播”,各阶层的个性化需求都需满足,你方说书籍不碎片化,怎么做到满足大众需求?
3、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是信息时代的四大信息需求,读书破万卷对哪方面有利?
4、信息时代要求信息需求自主化,当您在查找资料的时候,要是读万卷书的话,那恐怕您准备一个月才能打一场比赛了吧?
5、辩题中的前提便是信息时代,今天我方不已数量论英雄,而以效用比高低,已经让您方一步,还请您方不要再混淆读书和破万卷了好不好,正面论证破万卷的时代需要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