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谈社会知觉中的_偏见_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_田旭
![谈社会知觉中的_偏见_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_田旭](https://img.taocdn.com/s3/m/03b2feddb14e852458fb576f.png)
谈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田 旭 [摘要]在行为科学中,人们在社会知觉方面存在着几种“偏见”,本文分析了这些偏见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并阐述了管理者如何适当利用它们,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 优先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印象 “社会知觉”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其主要含义是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或群体的特性及相互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个人对他人所作的反应取决于对他人的知觉,此处的知觉不仅包括对人的表情、语言等外部特征的印象,还包括对人与人的关系、内心动机、信仰、个性等内心本质的推测和判断。
管理者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或改变其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都必须首先改善员工的社会知觉。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看待问题,尤其是在看待他人时,常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造成社会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判断。
研究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见,在管理工作中适当加以利用,可以产生有利作用,防止不利影响,对于调节人际关系、搞好人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知觉中的几种偏见及其影响(一)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通过对某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主要是观察对方的仪表、举止、谈吐等产生的自我评价印象。
第一印象对人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称为首因效应,这种印象有极强的固定作用,一旦形成,很难消退,具有不可递转的影响,它影响着人的整个知觉过程。
例如,招聘面试、新官上任等的第一印象都至关重要。
第一印象往往是形成知觉偏见的重要因素。
若第一印象良好,就会从好的方面影响到人们今后对他的行为的看法,即使他后来表现较差一点,也容易取得人们的谅解;而第一印象若不好,要改变就相当费力。
了解第一印象的作用,对于管理者有实际意义。
管理人员在看待员工时,要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看法。
浅析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社会知觉偏差
![浅析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社会知觉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7368da882e3f5727a4e96226.png)
浅析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社会知觉偏差作者:王素云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32期摘; 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管理者在对员工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人尽其才,并通过恰当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潜能,但它的前提是要对员工有正确的知觉,在管理的过程中,社会知觉它会时刻影响你对员工的判断,由于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特點等多种因素,社会知觉往往发生偏差,因此,管理者要使自己的管理行为正确,就必须使自己的知觉正确。
关键词:知觉偏差;企业管理一、社会知觉的认识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其实质是对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当时是指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后来发展成为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主要用来表示对人、对己和对社会群体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中的几种偏见人们的行为是以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在企业管理中,社会知觉可能产生的偏差,主要有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效应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有效性。
(一)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坏”,就被一种坏的光环笼罩住,认为这个人所有的品质都很坏,后者是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
它在悄悄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1.组织决策。
对于企业家和各级管理者来说决策几乎是每一天都必须要面对的,他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上至企业的发展方向,下至基层的各种决策,而决策的科学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能够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不断探索解决方案恰恰是一个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正确的决策会让你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从失败走向成功,反之则会使事情变得无法收拾,甚至走向衰败和灭亡。
论述知觉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论述知觉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981d32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6.png)
论述知觉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知觉研究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加工和理解的过程,而管理工作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做出决策。
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了解和理解知觉的特点、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管理效能至关重要。
首先,知觉研究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员工和团队的行为和动机。
通过了解员工的知觉过程,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员工对任务和组织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员工。
同时,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知觉偏差和误解,减少沟通和冲突问题,提高团队的协作和效率。
其次,知觉研究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行为。
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的知觉影响。
管理者通过了解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定位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同时,对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分析也离不开对消费者知觉的理解,这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市场战略和竞争策略。
此外,知觉研究还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变化和创新。
知觉是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加工理解的过程,对于管理者来说,了解知觉的特点和机制有助于及时获取、理解和应用新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和创新的挑战。
同时,通过了解员工的知觉偏好和认知风格,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知觉研究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理解知觉的特点、机制和影响因素,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和团队的
行为和动机,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行为,以及更好地应对变化和创新。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目标。
社会知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社会知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8153a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1.png)
社会知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社会知觉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其主要含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知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看待问题,尤其是在看待他人时,常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造成社会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判断。
研究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见,在管理工作中适当加以利用,可以产生有利作用,对于调节人际关系、搞好人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知觉的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是指通过对某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主要是观察对方的仪表、举止、谈吐等产生的自我评价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二)“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了解晕轮效应的规律,对于指导企业管理有特殊意义。
现实中,人事部门在选拔员工时,仪表出众的人一般会有很高的印象分,而其他特质则易被忽视。
在评估绩效时,漂亮的人也总比不漂亮的人获得的绩效评价高。
但管理者如果了解晕轮效应的实质和发生原因,这将有助于克服自己对员工的偏见,也可以帮助员工分析对别人的看法,消除偏见,以增进团体的团结。
(三)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在某个行为过程中,最后接触的事物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人的社会知觉中有重要作用。
在感知熟悉的人或事时,近因效应更大一些;而在感知陌生人或事时,首因效应则有更大作用。
因此,研究了解这两种效应的作用,对于管理者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这两种效应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按出现信息的不同顺序给人以影响,管理者在工作中一方面要预防这两种效应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要发挥这两种效应的积极作用。
(四)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社会认知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e6e9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7.png)
社会认知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组织行为是研究个体行为和组织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而社会认知理论,则是研究人们如何对他人和世界进行认知和理解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将社会认知理论应用于组织行为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决策过程和工作动机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社会认知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具体应用。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组织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推断他人的内心状态来理解他们。
在组织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应的影响。
通过应用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员工之间的相互认知过程,以及这种认知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成员之间发生了冲突,可以通过社会认知理论来分析。
团队成员在观察和评价他人行为时,可能会产生认知偏差,如过度一致错误、满足性错误等。
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偏见,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决策过程在组织中,决策过程对于组织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会基于他们对于环境和他人的认知来进行判断和选择。
因此,应用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织中的决策过程,并改进决策的质量。
例如,在一个公司中,领导者需要做出关键决策。
通过社会认知理论,领导者可以了解员工对于不同选择的反应和态度,并考虑员工对于决策结果的认知和理解。
这样,领导者可以更好地预测决策的影响,并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三、工作动机工作动机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因素。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参与工作时,会基于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知和评价来决定工作动机。
在组织中,应用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机,并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团队成员的工作动机可能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的影响。
通过社会认知理论,团队领导者可以了解团队成员对于工作的认知和评价,并针对性地提供激励策略,以提升团队成员的工作动机和表现。
总结:社会认知理论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决策过程和工作动机等方面。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管理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0c8f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b.png)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管理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提升自身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情感和价值观念。
首先,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
这样的交往经历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拓宽我们的视野和认知范围。
例如,当我们与弱势群体接触时,我们会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其次,社会实践也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情绪管理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挑战,例如与他人产生冲突、面对困难和挫折等。
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社会实践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志愿者协作完成任务,这样的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社会实践也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例如贫困、环境污染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激发我们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愿望。
例如,当我们参与环保活动时,我们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
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情感和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绪管理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知觉与管理
![社会知觉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e8f38dc240c844769eaeeff.png)
16
4、知觉的选择性
17
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一)知觉对象因素 (二)知觉者因素 (三)情景因素
18
知觉到的世界 ≠ 现实的世界 你知觉到的世界≠他知觉到的世界,
并且两者可能都不是真实的
人们的行为通常是以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
而非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管理
20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第 3章
社会知觉与管理
回顾
一般知觉过程
2
一、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sensation)
3
感觉(Sensation)是指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
(二)什么是知觉(perception)
知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 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34
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员工的绩效评估 印象管理 企业形象塑造
a.自我提升:正面描述自己 b.个人故事:用过去的故事 塑造形象 c.意见顺从:表达顺应面试者 的意见 d.承担责任:表示对过去成功 事件负责 “应聘者的印象整饰”e.自我增强:适度夸大或强化 正面用语 f.克服障碍:描述如何克服障碍 赢得成功
个人 成功 失败 内部归因 外部归因 他人 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
周瑜死后,鲁肃把凤雏庞统 举荐给孙权。孙权见他“浓眉 掀鼻,黑而短髯,形容古怪, 心中不喜”,以至于孙权“誓不 用之”。
26
案例1:
“一位青年未婚男士刚受聘于你所在的工作部门,
据闻他是一个喜欢向女士献殷勤的人,也爱在各种社 交场合出现。今天他比平时迟了一个多小时才上班。 而上班时,他的头发凌乱,衬衫起皱,仔细看好象仍 是昨天上班时穿的,从他的黑眼圈你差不多能肯定他 昨晚通宵达旦地玩乐而没有睡觉。” 你有何感想?对这位男同事,你会抱有什么看法?
社会知觉偏差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社会知觉偏差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fef588770bf78a6429544b.png)
社会知觉偏差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作者:刘辰来源:《好日子(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心理學理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来,其中心理学中的社会知觉理论也在管理工作中有更好的运用。
社会知觉实质是对人的知觉,由于知觉的特点,以及知觉情景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知觉往往发生偏差。
关键词:知觉;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偏差;运用一、知觉的含义和特征(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一个人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对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经过生理和心理两个历程。
人类的知觉首先以感觉为基础,感觉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反应,认识不全面,还要上升到知觉。
知觉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过程。
(二)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
人要对某个对象进行某个方面的认识判断,必须对该对象在该方面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后得出结论,但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加上背景、需要、兴趣等其他方面的不同,人们会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认识、判断,形成结论,而其他的信息则作为背景。
2.整体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是力求将观察到的对象知觉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即便是一个不完整的形象,人们也会在知觉水平上将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3.理解性。
这种整体形象的形成会由于知觉者的知识经验、实践经历、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就是说,对同一个知觉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4.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知道的印象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二、社会知觉的含义和分类(一)社会知觉含义社会知觉是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社会知觉分类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是知觉者与被知觉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它是社会知觉最核心的部分3.角色知觉。
知觉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知觉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e91560af1ffc4ffe47acd9.png)
经管视线对于一名管理者而言,有效地同员工进行沟通并对他们进行激励,是成功实现组织目标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能。
但是,管理者却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员工对于管理者的行为所做出的反应往往并不是以客观现实而是以他们自己的知觉为基础的,他们是针对他们所看到的世界进行思维,因此,准确的把握员工对他们工作和管理活动的知觉无疑是一切有效管理活动的前提。
一、知觉的基本概念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对自己所观察对象的解释说明,进而发展成为个人态度,并且影响个人的行为。
知觉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分别是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其中,选择性指主体在同时接受刺激时,会选择性地把其中一些当作知觉对象,把另一些对象当作背景;整体性指主体会将知觉对象中的多个孤立部分认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解性指主体会通过经验与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读;恒常性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映像并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会相对保持稳定。
由知觉的特征可以看出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到知觉的形成,从而使得知觉主体面对相同的事务却可能产生不同的知觉,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知觉者本身——当看到被知觉的客体并试图进行理解时,主体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应的解释;(2)被知觉的客体——被知觉的客体的特点会影响到知觉,同时,目标与背景的关系也会影响到知觉;(3)知觉情境——因为物体被看到的时间会影响主体的注意力,因此观察的背景同样十分重要。
二、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知觉对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员工在平常的工作中,对现实的知觉通常并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主体的知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无论组织在向员工传递期望信息时付出何种程度的努力,成员在感知时仍非常容易产生理解偏差。
同时,这种偏差会随着群体的扩大而迅速累计,最终大幅提升组织的沟通成本与冲突成本、削弱组织的运营效率。
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26d65383d049649a665808.png)
二、职工对管理者的知觉
• 知觉是相互的,职工也要对管理者进行知 觉。而且,职工对管理者的知觉状况,会 直接影响到管理者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 管理。
• 如果职工对管理者有一个良好知觉,工作 效率比较高,反之,不高。
• 因此,管理者不能只注意自己对职工的认识和知 觉,还应注意职工对自己的知觉。不过两方面的
•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期望 高,其下属的表现就可能是优秀的;反之,其表 现将是不佳的.这就是“皮格玛利翁”效应 在管理中的应用.
•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 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 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 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 和品质的知觉。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受近因效应的影响有的企业组织一直软弱最近因某职工见义勇为受到媒体和上级的表扬就被认为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用近期一时一事来肯定或否定一个企业的全面工作很容易片面失误
社会知觉在管 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在管理心理学 中,它主要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社会 现象以及认识主体自身的直观判断反应。
①正确认识职工在各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②正确认识职工的长处与短处转化的条件
(2)对职工心理状况有正确知觉
• 管理者应对职工的心理状况有正确的知觉, 其中主要包括情绪、意图、思想、观点等 等
•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人的情绪、意图、 思想、观点往往是不同的。但是,人的心 理状况与人的行为关系密切,并对心理特 征有很大影响
• 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管理者都曾接 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积累了丰富的关于人 的特点及了解、认识人的经验,这种经验 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即形 成对人知觉的思维定势。
浅析学校管理中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
![浅析学校管理中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https://img.taocdn.com/s3/m/ecc42456312b3169a451a41e.png)
浅析学校管理中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
潘 聪 绒
( 江省 宁海 县教 师进 修学 校 ,浙江 宁海 3 5 0 ) 浙 1 6 0
摘 要 : 在 学校 管 理 中 ,最 核 心 、 最 重 要 的 就 是 对 人 的 管 理 。 学 校 管 理 者 要 管 好 人 , 用 好 人 ,其 首 要 条
用 ;而对 于熟 悉 的人 ,对 他们 的新 异 表 现则 容易 产 生近
因 效 应 。 可 见 , 近 因效 应 在 经 常 接 触 、 长 期 共 事 的 人 当 中 起 到 重 要 的 影 响 , 彼 此 之 间 往 往 将 对 方 的 最 近 一 次 印 象作 为 认 识 与评 价 的依 据 。如 现实 生 活 中的 朋友 绝 交 、 夫 妻 反 目 、友 谊 破 裂 ,还 有 我 们 经 常 说 的 “ 怎 么 变 成 他
期 印 象 ,并决 定个 人 的认 识倾 向和行 为 发生 的倾 向 ,表 现 出极大 的惰 性 。如 果学 校 管理 者对 某位 教 师 的第 一 印 象 带 有表 面性 、片面性 ,那 么不仅 会 使管 理者 对 教 师 的
个 人 给 别 人 留 下 较 好 的 第 一 印 象 , 就 将 从 好 的 方 面 影 响 别 人 以 后 对 他 的 知 觉 。 即使 他 后 来 表 现 得 差 了 . 也 比 较 容 易 取 得 别 人 的 谅 解 ,不 至 于 一 下 子 全 被 人 否 定 。 同样 , 在 学 校 管 理 中 ,一 位 新 上 任 的 管 理 者 ,如 果 在 下 属 心 目
事 实 上 ,首 因 效 应 只 是 个 人 根 据 在 第 一 次 接 触 中 所 得到 的关于 对方 的很 少的 、而且主要 是外 表信息 形成 的 . 所 以 是 粗 浅 的 , 有 时 还 可 能 是 不 正 确 的 。 但 它 却 鲜 明 而 牢 固 地 在 个 人 的 心 理 上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会 影 响 以 后 的 长
认知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认知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95cc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3.png)
认知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认知社会学的概念和特征认知社会学是指对于人类认识的过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问。
其特征在于注重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和体验,关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过程。
同时,认知社会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把个体放在社会实践和环境之中考虑。
二、认知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员工招聘与甄选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和甄选过程中,往往会考虑个体的认知特性。
例如,企业可能会通过语言、行为和思维方式等来评估员工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选择合适的人选。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认知测试等方法来客观地评估员工的认知能力,以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匹配人才和职位。
2.员工培训与发展企业可以利用认知社会学的原理,为员工提供多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员工提高认知水平和能力。
例如,通过提供在线学习课程、知识共享平台等方式,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之余学习新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课程、内部推广等方式,帮助员工拓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任务分配与协作企业在组织任务分配和协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阻碍个体认知能力的因素,比如语言障碍、工作压力等。
通过了解个体的认知水平和可接受的工作负荷,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任务分配给合适的人员,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
4.领导力与人际互动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于员工的认知方式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员工的想法和行为,进而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此外,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利用基于认知社会学原理的方法,为员工提供正向激励和支持,帮助员工克服认知障碍和达成目标。
三、总结认知社会学基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个体的认知和主观经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企业管理中,认知社会学可以用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员工、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优化任务分配和协作、加强领导力和人际互动等方面,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业绩表现。
管理心理学级知觉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级知觉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d77e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6.png)
管理心理学级知觉与管理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其中,知觉是管理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对管理过程和组织行为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管理心理学级知觉与管理的关系,探索知觉对管理决策、员工行为和组织效能的影响。
知觉的定义与构成知觉是感知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过程,涉及个体对信息的选择、组织、解释和应用。
在管理心理学中,知觉的构成包括注意、感知和解释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注意是指个体在面对多种信息时倾向于选择、关注和处理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心理过程。
个体的注意是有限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员工的注意力,使其关注组织目标和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能。
其次,感知是指个体感知和接收外界刺激的能力。
个体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权威性、情境因素和个体特征等。
在管理中,领导者可以通过塑造自身的权威性形象、创造有利于员工感知的工作环境,从而影响员工的感知过程。
最后,解释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个体的解释能力直接影响其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
在管理中,领导者应注重清晰的沟通,提供准确和一致的信息,以便员工能够正确地解释和理解组织目标和任务。
知觉对管理决策的影响个体的知觉会对其管理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个体的注意会影响其对不同信息的关注和处理程度,从而影响其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方案的选择。
如果个体注意力分散,对问题的关注度低,很可能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其次,个体的感知会影响其对问题和决策环境的认知。
个体对问题的感知会受到其个人经验、观念和偏见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导致对问题的错误判断和决策偏差。
最后,个体的解释会影响其对问题和信息的理解和应用。
个体的解释能力和认知策略不同,可能会导致对信息的不同解读,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因此,管理者应重视员工的知觉过程,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创造有利于员工关注和感知的工作环境,以促进正确和有效的管理决策。
知觉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个体的知觉也会对其员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谈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谈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42723c87c24028915fc3cb.png)
谈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营销0902 王德锋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上的知觉有所不同。
普通心理学上的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而社会知觉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
社会知觉具有完整性、一致性、选择性、文饰性、情绪性的特点。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角色的知觉。
其中,对他人的知觉又包括对面部表情的知觉、对身体表情的知觉、对言语表情的知觉。
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相应地使人际关系的知觉具有了有明显情感因素参与和双向性的特点。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知觉者因素和知觉对象因素。
知觉者因素包括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特征、认知结构。
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行动时,他自己便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彼此的知觉。
社会知觉效应在管理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期望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实验证明,第—印象是难以改变的。
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
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讲义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0e19e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3.png)
归因理论
归因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出原因的过程。
归因理论
指人们对事件或行为的归因类型、归因过程和归因倾向等方面的研究,对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有重要作用。
03
社会知觉的效应与偏差
首因效应
总结词
首次印象往往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后续判断和评价。
详细描述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第一次接触时,容易对对方产生一种初步的印象和判断,这 种印象往往会影响后续的认知和行为。在管理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被称为“第 一印象效应”。
案例五:亚马逊公司的多元文化知觉挑战
总结词
亚马逊公司因员工队伍多元文化知觉引发的挑战,需要 企业采取措施应对。
详细描述
亚马逊是一家国际化企业,员工队伍中来自不同国家和 文化背景的人很多。这种多元文化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 一些挑战。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可能有着不同 的知觉体验和价值观,这可能引发一些冲突和分歧。因 此,亚马逊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例如提 供跨文化培训、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等,以促进员工之 间的理解和合作。
强化领导者的自我认知
通过强化领导者的自我认知,可以让领导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进行自我 调整和改进,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鼓励领导者积极参与组织变革
通过鼓励领导者积极参与组织变革,可以让领导者更好地了解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积 极推动组织变革,为组织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05
社会知觉研究的未来趋势
过度自信偏差
总结词
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或判断的准确性,导致决策和行为 出现偏差。
详细描述
过度自信偏差是指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或判断的准确性 ,从而在决策和行为中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可能会导致人们 在决策和判断中出现错误或失误。
浅谈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4d00b1941ea76e58fa04f8.png)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
社会知觉作为一个专业概念被提出来后,对其基本涵义的解释就众说纷纭。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
David Shaffer认为社会知觉是人们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
方富熹认为社会知觉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时蓉华认为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一般说来,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关于人自身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动机、情感等等)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知;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第三,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
人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化过程、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认知为基础的。
个体的社会行为是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在现在社会中,社会知觉论运用在各个角落,从你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社会知觉就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你和你周围的人,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判断。
在升职降职的时候,社会知觉的理论同样贯穿于始终,领导在考核下属的时候也在运用社会知觉论,正所谓第一印象决定成败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公司考核中,领导者到底有没有运用社会知觉论呢对某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第一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位新上任的管理人员若被他的下属获得较为满意的印象,这就能为日后彼此间接触交往,搞好人际关系和进行有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助于建立管理人员的威信。
一般说来,“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就是新的领导要特别重视第一印象,要想方设法给下属留一个好印象,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考核中最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对于管理均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在说枯燥无味的知识理论之前,先让我来讲个小故事: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而这惯性思维就是我所要探讨的社会知觉过程中产生的效应之一。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
社会知觉作为一个专业概念被提出来后,对其基本涵义的解释就众说纷纭。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
David Shaffer认为社会知觉是人们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
方富熹认为社会知觉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时蓉华认为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一般说来,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关于人自身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动机、情感等等)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知;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第三,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
人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化过程、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认知为基础的。
个体的社会行为是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
在现在社会中,社会知觉论运用在各个角落,从你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社
会知觉就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你和你周围的人,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判断。
在升职降职的时候,社会知觉的理论同样贯穿于始终,领导在考核下属的时候也在运用社会知觉论,正所谓第一印象决定成败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公司考核中,领导者到底有没有运用社会知觉论呢?对某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
第一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位新上任的管理人员若被他的下属获得较为满意的印象,这就能为日后彼此间接触交往,搞好人际关系和进行有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助于建立管理人员的威信。
一般说来,“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就是新的领导要特别重视第一印象,要想方设法给下属留一个好印象,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考核中最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对于管理均有重要影响。
例如,考核评定人员对考核对象的近期表现关注较多,而忽视了他们以往的表现。
如果某人最近一段时间工作表现突出,考核的意见就比较好,反之,考核意见就差。
总之,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同样地,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既不断分化又相互渗透,尤其是人文类学科,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知觉理论就是比较典型的学科融合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有社会知觉的支撑,举一例: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的需要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对方个人乃至群体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判断和印象。
员工招聘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组织招聘前的准备工作,另一个则是组织的招聘工作。
这里我们着重看一看组织的招聘工作中对社会知觉理论的运
用。
在员工招聘前期,招聘广告就好比是应聘者的简历,可以说是企业呈献给应聘大众的第一印象,招聘广告通常要注意应向大众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使那些潜在的申请人能够将工作岗位的需要同自己的资格和兴趣进行比照,并唤起应聘者的热情。
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企业要在招聘广告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要符合实际情况,要尽可能的为企业塑造一个正面的形象。
我们知道在社会知觉影响下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在作出判断的时候,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占有更多的权重。
所以负面信息的影响往往容易造成员工招聘过程中潜在人才的流失。
企业在招聘时一定要注意将自己的正面形象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例如对待毛遂自荐的应聘者要礼貌接待,在简单的面谈或面试过程中要表现出企业的水准,要及时回答应征者的询问。
特别要注意表现自己的优势绝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大自己。
而同时企业不仅仅只暴露公司好的一面,也应该让申请人了解公司不好的一面,以便申请人对公司又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可以使应聘者对即将进入的组织和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更好的思想准备,也可以展现出企业的诚意和可信赖程度。
在决定录用后就是对员工进行职前教育,在进行职前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试用者对企业的认识,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这就是应用了社会知觉效应。
当试用者对说从事的工作和所面对的工作环境有积极的印象时,他们就会在工作中展现更高的积极性和更好的姿态,这对企业十分重要,由此企业可以借着新注入的活力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同时也对录用者十分重要,我们知道此时的录用者还在试用期,而并未真正的走上正式的工作岗位,他们还需要进行各方考核以确定最后的录用者,所以当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给考核者留下不错的印象,从而增加自己被最终录用的筹码。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知觉理论对企业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其理论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管理者的亲睐。
社会知觉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企业发展,也能起到抵触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在管理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发挥各个社会知觉效应对企业推动的优势,克服心理效应产生的各种偏见,这样才能使员工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优势,趋利避害,在企业以及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