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原文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送东阳⻢⽣序原⽂及翻译注释 学习是学⽣所必须要履⾏的义务,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毅⼒和恒⼼去克服困难其中的困难,这⼀点我们就要向宋濂学习。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送东阳⻢⽣序原⽂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送东阳⻢⽣序原⽂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深⼭巨⾕中。
穷冬烈⻛,⼤雪深数尺,⾜肤皲裂⽽不知。
⾄舍,四⽀僵劲不能动,媵⼈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乃和。
寓逆旅,主⼈⽇再⻝,⽆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之环,左佩⼑,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余则缊袍敝⾐处其间,略⽆慕艳意,以中有⾜乐者,不知⼝体之奉不若⼈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未有所成,犹幸预君⼦之列,⽽承天⼦之宠光,缀公卿之后,⽇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学于太学,县官⽇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冻馁之患矣;坐⼤厦之下⽽诵诗书,⽆奔⾛之劳矣;有司业、博⼠为之师,未有问⽽不告、求⽽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录,假诸⼈⽽后⻅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天质之卑,则⼼不若余之专⽿,岂他⼈之过哉? 东阳⻢⽣君则,在太学已⼆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以乡⼈⼦谒余,撰⻓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和⽽⾊夷。
⾃谓少时⽤⼼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骄乡⼈者,岂知予者哉? 送东阳⻢⽣序翻译 我年幼时就⾮常爱好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词解、翻译及要点简析1、余幼时即嗜学。
余:我。
即:就。
嗜:喜欢、爱好。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无从:没有办法。
致:取得、得到。
这里指买书。
第一个“以”:连词,相当于“来”。
第二个“以”相当于“而”,不译。
每:常常。
于:向。
假借:同义复词,这里的“假”也是“借”的意思。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之:指“笔录”,抄写。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之:指所借之书。
逾:超过、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以:因为。
以:把。
因:,于是、就。
得:能够。
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既:已经。
益:更。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担心。
硕师:大师,这里指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
趋:奔向。
乡: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12500户为一乡,这里指当地。
执:握、持。
叩问:同义复词。
叩,发问、询问。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填:塞‘这里指拥挤色:脸色、表情。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以:连词,跟“而”的作用相同,相当于“地”。
或:有时。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书下注释译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余幼时即嗜①学。
家贫,无从②致③书以观,每④假⑤借于⑥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⑦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⑧。
录毕,走⑨送之,不敢稍逾约⑩。
以是(11)人多以(12)书假余,余因(13)得(14)遍观群书。
既(15)加冠(16),益(17)慕圣贤之道(18)。
又患无硕师(19)名人与(20)游(21),尝趋(22百)里外从(23)乡(24)之先达(25)执经(26)叩(27)问。
先达德隆望尊(28),门人弟子(29)填(30)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1)。
余立侍左右(32),援疑质理(33),俯身倾耳(34)以(35)请;或(36)遇其叱咄(37),色愈(38)恭,礼愈至(39),不敢出一言(40)以复(41);俟(42)其欣悦,则又请焉(43)。
故余虽愚,卒(44)获有所闻(45)。
当余之从师(46)也,负箧(47)曳屣(48),行深山巨谷中,穷冬(49)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50)而不知(51);至舍(52),四支(53)僵劲(54)不能动,媵人(55)持汤沃灌(56),以衾拥覆(57),久而(58)乃和。
寓逆旅主人(59),日再食(60),无鲜肥(61)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62)绮绣,戴朱缨(63)宝饰之帽,腰(64)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65),烨然(66)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67)处其间,略无(68)慕艳(69)意。
以中(70)有足(71)乐者,不知口体之奉(72)不若人也。
盖(73)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74)学于太学(75),县官(76)日有廪稍(77)之供,父母岁有裘(78)葛(79)之遗(80),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81),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82)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83)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84)人而后见也。
其(85)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86),非天质之卑(87),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88)在太学已二年,流辈(89)甚称其贤(90)。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小编整理了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关于每一篇的文章都有它的原文和解释,对于这边文章我详细的给它注释的一遍,这样就能更好的看清楚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书下注释译文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送东阳马生序》主要告诫我们学习要怒怕吃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阅读,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解翻译(逐句)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翻译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我,作者自称。
嗜学:专门喜爱学习,要紧指念书。
致:招致,取得,那个地址指买到。
每:时常。
假借:借,同义复词,假也是借的意思。
于:向,介词。
之:的。
手自:亲手。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计日:计算(约定还书的)日子。
以:连词,用法同“而”。
我小时就爱好念书。
家里穷,没有方法取得书来看,就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送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砚:指砚中墨水。
冰坚:结冰结得很坚硬,即结成了坚冰。
冰,用为动词,结冰。
怠:松懈,懒惰。
之;代“笔录”。
天气专门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念书、抄写。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走:跑,赶快去。
之:它,代“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同“是以”,因此。
后一个“以”:把。
假:借给。
因:因此。
得:能够。
遍观:普遍阅览。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情愿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类各样的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既:已经。
加冠:成年。
益慕:加倍仰慕。
之,的。
这一句省主语“余”。
患:愁,忧虑。
硕师:大师,指学识渊博的教师。
尝:曾经。
趋:奔往。
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先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问难请教。
经,儒家经典。
成年以后,加倍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忧没有大师、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跟从同乡有德性学问的先辈拿着经书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门生填其室,何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尊: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大。
门人门生:都指学生。
其:他的,指代“先达”。
稍降辞色:略微把言辞放客气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意即言辞和态度一直很严肃。
降,谦抑。
色,特指脸色。
先辈道德高贵,声望显著,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略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诗人宋濂所作,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解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翻译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我,作者自称。
嗜学:特别喜欢学习,主要指读书。
致:招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每:时常。
假借:借,同义复词,假也是借的意思。
于:向,介词。
之:的。
手自:亲手。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计日:计算(约定还书的)日子。
以:连词,用法同“而”。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送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砚:指砚中墨水。
冰坚:结冰结得很坚硬,即结成了坚冰。
冰,用为动词,结冰。
怠:松懈,懒惰。
之;代“笔录”。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读书、抄录。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走:跑,赶快去。
之:它,代“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同“是以”,因此。
后一个“以”:把。
假:借给。
因:因而。
得:能够。
遍观:广泛阅览。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既:已经。
加冠:成年。
益慕:更加仰慕。
之,的。
这一句省主语“余”。
患:愁,忧虑。
硕师:大师,指学识渊博的老师。
尝:曾经。
趋:奔往。
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问难请教。
经,儒家经典。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跟随同乡有德行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尊: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大。
门人弟子:都指学生。
其:他的,指代“先达”。
稍降辞色:稍微把言辞放客气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意即言辞和态度一直很严肃。
降,谦抑。
色,特指脸色。
前辈道德高尚,声望显著,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送东阳马生序学校原文、翻译及解释《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高校士宋濂写给自己晚辈后生马君则的一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劝勉马生勤学善学。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解释,盼望对您有所关心!《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仆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跑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专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翻译】我年幼时就特别爱好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和原文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和原文注释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
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
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注释[1]选自《宋学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
东阳,地名,在今浙江东阳。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2]余:我。
[3]嗜:喜欢、特别爱好。
[4]无从:没有办法。
[5]致书:得到书。
致:得到。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常常。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原文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注释译文词句注释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
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致:得到。
余: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绿色为译文,黄色为注释)宋濂〔明代〕余¹幼时即嗜(shì)学²。
家贫,无从致³书以观,每假借⁴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⁵。
录毕,走⁶送之,不敢稍逾约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⁸加冠(guān)⁹,益慕圣贤之道¹⁰。
又患无硕(shuò)师¹¹名人与游¹²,尝¹³趋¹⁴百里外,从乡之先达¹⁵执经叩问¹⁶。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¹⁷。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¹⁸,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¹⁹,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²⁰其欣²¹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²²获有所闻。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
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东阳:今浙江东阳市,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送东阳马生序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供大家参阅!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赏析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送东阳马生序赏析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觳、渑(m i a n)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予故尝日: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郡者,号千有余邸(d T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
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
予故尝日: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
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释:
①挟(xié):拥有。
②崤(xiáo):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
③渑(miǎn):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
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
④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书洛阳名园记后翻译:
洛阳处在全国的中心,凭借着觳山、渑池的险要地势,控制着通往秦、陇的要害之地,又
是赵、魏边境上四方往来的必经要道,是各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天下正常没事也就罢了;—旦发生变乱,那么洛阳一定首先遭受兵患。
所以,我曾经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战乱的标志啊。
正当唐朝贞观、开元之间,高官贵族在东郡洛阳建造官舍,设置住宅的,号称有千余家。
等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接踵而起的又是梁、唐、晋、汉、周五代更替的残酷的战争,洛阳的那些挖有池塘、栽种竹树的宅园,遭受兵车的蹂躏践踏,毁坏成一片废墟。
高大的凉亭、宽敞的水榭,也被战火焚烧,化为灰烬。
它们与唐朝共灭俱亡,竟没有剩下一处了。
因此,我曾经说过:园林的荒废与兴盛,是洛阳繁盛与衰败的标志。
既然天下的安定与战乱,通过洛阳的盛衰观察就可以知道;洛阳的盛衰,通过这些园林的废兴观察也可以知道。
那么,我写这本《名园记》,难道是徒劳的吗?
唉!达官显贵们正当被朝廷进用的时候,个人私欲放纵,任其所为,忘记了国家的安定和动乱,却想在自己退隐后享受园林的乐趣,可能吗?唐朝的末路就是这样啊。
书洛阳名园记后赏析
本文是书末跋语。
全文从洛阳处天下的险要写起——洛阳居于中原,依仗崤、渑之险峻,是秦、陇、赵、魏问的要道,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强调洛阳的盛衰是天下治乱的标志。
第二层以唐朝贞观、开元之间高官贵族兴建千余所公卿名园的史实,论述“园圃的兴废是洛阳盛衰的标志”,最后更进一步推论“园圃的兴废是天下治乱的标志”。
文章用反问句旨在阐明作者写《名园记》的积极意义,并告诫公卿大夫,享乐必将给祖国带来灾难。
文章言简意赅,以古论今,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阅读指导
文言中有一种修辞现象——以偏代正,即在偏正结构中,“正”(中心词)不出现,用“偏”(定语或其他修饰语)来代替。
如:继以五季之酷。
“酷”,实际
上是“残酷的战争”的省略。
“残酷的战争”是偏正结构。
“残酷的”是“偏”,“战争”是“正”。
以偏代正的现象,常常是以形容词代名词的特点出现。
如“越国以鄙远”。
(“远”指“遥远的国家”,见《烛之武退秦师》)
名言
1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2 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文化文学常识
李格非宋朝济南人,生卒不详,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
《洛阳名园记》是我国古代园林专记之一。
李格非撰卷一。
该卷记载洛阳各大
名园,从宰相富弼的,到太子太师许国公吕蒙正的,其记19处。
记载的有历史变迁、景物形胜、亭榭布置、花木种类等内容。
本文转载来自高中学习网/wenyanwen/gaozhong/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