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觳、渑(m i a n)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日: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郡者,号千有余邸(d T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

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日: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释:

①挟(xié):拥有。

②崤(xiáo):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

③渑(miǎn):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

④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书洛阳名园记后翻译:

洛阳处在全国的中心,凭借着觳山、渑池的险要地势,控制着通往秦、陇的要害之地,又

是赵、魏边境上四方往来的必经要道,是各方必争的战略要地。天下正常没事也就罢了;—旦发生变乱,那么洛阳一定首先遭受兵患。所以,我曾经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战乱的标志啊。

正当唐朝贞观、开元之间,高官贵族在东郡洛阳建造官舍,设置住宅的,号称有千余家。等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接踵而起的又是梁、唐、晋、汉、周五代更替的残酷的战争,洛阳的那些挖有池塘、栽种竹树的宅园,遭受兵车的蹂躏践踏,毁坏成一片废墟。高大的凉亭、宽敞的水榭,也被战火焚烧,化为灰烬。它们与唐朝共灭俱亡,竟没有剩下一处了。因此,我曾经说过:园林的荒废与兴盛,是洛阳繁盛与衰败的标志。

既然天下的安定与战乱,通过洛阳的盛衰观察就可以知道;洛阳的盛衰,通过这些园林的废兴观察也可以知道。那么,我写这本《名园记》,难道是徒劳的吗?

唉!达官显贵们正当被朝廷进用的时候,个人私欲放纵,任其所为,忘记了国家的安定和动乱,却想在自己退隐后享受园林的乐趣,可能吗?唐朝的末路就是这样啊。

书洛阳名园记后赏析

本文是书末跋语。全文从洛阳处天下的险要写起——洛阳居于中原,依仗崤、渑之险峻,是秦、陇、赵、魏问的要道,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强调洛阳的盛衰是天下治乱的标志。第二层以唐朝贞观、开元之间高官贵族兴建千余所公卿名园的史实,论述“园圃的兴废是洛阳盛衰的标志”,最后更进一步推论“园圃的兴废是天下治乱的标志”。文章用反问句旨在阐明作者写《名园记》的积极意义,并告诫公卿大夫,享乐必将给祖国带来灾难。文章言简意赅,以古论今,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阅读指导

文言中有一种修辞现象——以偏代正,即在偏正结构中,“正”(中心词)不出现,用“偏”(定语或其他修饰语)来代替。如:继以五季之酷。“酷”,实际

上是“残酷的战争”的省略。“残酷的战争”是偏正结构。“残酷的”是“偏”,“战争”是“正”。以偏代正的现象,常常是以形容词代名词的特点出现。如“越国以鄙远”。(“远”指“遥远的国家”,见《烛之武退秦师》)

名言

1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2 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文化文学常识

李格非宋朝济南人,生卒不详,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洛阳名园记》是我国古代园林专记之一。李格非撰卷一。该卷记载洛阳各大

名园,从宰相富弼的,到太子太师许国公吕蒙正的,其记19处。记载的有历史变迁、景物形胜、亭榭布置、花木种类等内容。

本文转载来自高中学习网/wenyanwen/gaozhong/510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