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理位置
陇南市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东南边陲,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为甘肃南下东出之要冲。
既是甘肃的南大门,也是祖国西南进入西北的重要通道之一。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全区按地貌的大体差别和区域切割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一是东部浅中切割浅山丘陵盆地地貌区。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县、徽县、两当三县全部。
西秦岭分为南北二支伸入本区域,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凹、长槽形断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
北边系北秦岭断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为浅切割中山区,地势平缓,浅山已垦植为农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养林,植被覆盖良好。
南边系南秦岭地垒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900——2400米左右,相对高差500——1000米左右,为中切割中山区。
中间系缓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以下,川坝地散布于山丘之间,土厚水丰,历史上就是粮食的集中产地。
二是南部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区。
本区域系南秦岭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东伸部分相互交错地带,包括康县、武都、文县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处于北纬33°以南,属亚热带边缘区。
这一区域因山势较高,沟壑纵横,高山河谷交错分布,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较薄,石块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
但气候条件好,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气候,既能生产粮食,也是纹党、当归、红芪、油橄榄、茶叶、大红袍花椒等名贵药材和稀有树种的理想适生区。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陇南环境问题
陇南环境问题一、陇南的自然环境现状1. 地理位置陇南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甘肃省南部,东邻陕西省,西接四川省,南界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理位置优越,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2. 气候条件陇南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条件对陇南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地质条件陇南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多样,包括黄土、砾石、河流等。
地质条件对陇南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陇南的环境问题1. 水资源短缺陇南地区地处内陆,缺乏自然水源,水资源短缺是陇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陇南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2. 土地沙化由于气候干燥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陇南地区存在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
沙漠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水土流失陇南地区地势较为陡峭,土壤薄弱,加上人类活动的不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田的可持续利用,也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4. 大气污染陇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仍存在一定的大气污染问题。
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都对陇南的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陇南环境问题的措施1.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解决陇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2. 抗沙治沙针对土地沙化问题,可以采取抗沙治沙的措施。
例如,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合理利用植被资源,减少土地沙化的程度。
3.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农田管理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
可以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四、陇南环境问题的影响和意义陇南的环境问题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造成威胁。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
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SWOT分析陇南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一个适宜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地区。
田园综合体是农村产业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整合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多种资源,实现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对陇南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SWOT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优势(Strengths)1. 丰富的自然资源:陇南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交汇处,气候适宜,水土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旅游。
2. 地理位置优势:陇南地处甘肃省南部,与陕西、四川接壤,交通便利,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3. 传统农业基础:陇南地区的农业基础较好,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农业产业比较发达,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丰富的人文资源:陇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有利于田园综合体的文化创意开发。
二、劣势(Weaknesses)1. 农业产业单一:目前,陇南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传统农产品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
2. 产业发展不平衡:陇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和旅游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化。
3.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陇南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亟待提升,这将影响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和运营。
4. 缺乏专业人才:陇南地区缺乏田园综合体开发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制约了田园综合体的规模和品质。
三、机会(Opportunities)1. 国家政策扶持:国家对农村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政策扶持,陇南地区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
2. 市场需求扩大: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陇南地区有望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陇南概况
陇南市概况【基本情况】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东邻陕西,南接四川,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4°01′至106°36′,北纬32°36′至34°32′,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辖一区八县,全市共195个乡镇,其中91个乡(含4个民族乡)、104个镇,3167个村委会,其中113个城市社区。
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285.76万人,常住人口259.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3‰。
全市分布着汉、回、藏、蒙等29个民族。
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合418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29.52万亩。
陇南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0—15℃,年降雨量400—1000毫米之间,无霜期120—260天。
海拔在550—4187米之间。
境内地貌俊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
【资源优势】陇南有着相当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自然资源,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生物资源荟萃。
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是甘肃森林覆盖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植被最好的绿色走廊。
其中经济林已形成一定规模,水土保持与增产创收相得益彰。
也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
武都区白龙江沿岸1300米以下川坝河谷区及半山地带为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市油橄榄年产量近1.87万吨。
此外,还有木耳、香菇、猴头等食用菌及山珍野菜100多种,中药材1300多种。
尤以红芪、纹党、大黄、当归、半夏最为著名,2015年中药材年总产量14.15万吨。
介绍陇南的幻灯片幻灯片
14
15
16
17
18
白龙江
19
基础设施
1.交 通
陇南山大沟深,以前交通闭塞,蜀道难,难于 上青天,就是对陇南交通的描绘。
2.农田水利
我区人均占有耕地少,山地占90%以上,降雨
时空分布不均,干旱频繁发生,泥石流滑坡严重
甘肃省陇南市
1
地理环境
在祖国内陆腹地,秦巴山地西部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交汇地带,有 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润,森林茂密,资源富 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
巴蜀咽喉”,被人们赞誉为“陇上江南”的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 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 32°38′――34°31′之间。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 平方公里。全市辖武都、宕昌、文县、成县、康县、徽县、西和、礼县、 两当等9个县,242个乡镇,3423个村民委员会,54万户,250万人口。境 内有汉、回、藏等21个民族成份,7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
阶州(武都地区)的地位。1949年8月,成立甘肃省武都分区,辖武都、
西和、文县、康县、成县、礼县、西固7县。1950年--1951年改为武都专区,
1958年武都专区合并于天水专区,1962年又恢复武都专区,1969年改为武
都地区,1985年更名为陇南地区,2004年撤地县、康县、西和、礼县、成县、两当县和徽县。
7
8
陇南市区地图
9
旅游资源
陇南山川秀美,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文 县洋汤天池烟波茫茫,武都万象洞宽阔幽邃, 康县梅园自然保护区茶林碧绿,成县鸡峰山 莽莽苍苍,徽县三滩山清水秀,两当张果老 洞云雾缭绕,以及西狭颂摩崖、礼县祁山武 侯祠、西和仇池国遗址、阴平古道、宕昌哈 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一批自然人文景观, 是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如颗颗璀璨的明珠 镶嵌在陇南的秀美山川,与天水的麦积山、 陕西的张良庙、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寺遥相 辉映,是旅游观光的极佳胜地。
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
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
(实用版)
目录
1.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概述
2.陇南地区的地理特征
3.楼旭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陇南楼旭峰关系的历史渊源
5.陇南楼旭峰关系对当地的影响
正文
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是指位于中国甘肃省陇南市境内的楼旭峰与当
地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地理位置独特,东邻陕西省,南接四川省,西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靠甘肃省定西市。
这里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河谷、盆地等地貌类型。
楼旭峰是陇南市武都区的一个著名山峰,位于市区东北部,海拔 2980 米。
楼旭峰的山势险峻,森林茂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在当地居民的信仰中,楼旭峰被视为神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陇南楼旭峰关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时期,楼旭峰地区就有先民居住。
西周时期,此地被纳入秦国版图。
秦汉时期,楼旭峰成为军事要塞,对于控制西南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唐代以后,楼旭峰逐渐发展为宗教圣地,寺庙林立,香火鼎盛。
陇南楼旭峰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楼旭峰作为神山,是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楼旭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包括林业、旅游业等产业。
此外,楼旭峰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之,陇南楼旭峰关系背景是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缩影。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 T——106° 35',北纬32° 38’ ——34° 3T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 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 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 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 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 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C —— 15C,日照时数1700 —— 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 4600 C,年降水量450—— 1000毫米,无霜期166―― 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 C,活动积温大于4500C,年降水量450―― 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 多毫米,干燥度小于 1 ,无霜期大于280 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陇南市地理环境
陇南市地理环境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秦岭南麓,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
该市地理环境独特,地势起伏,山峦连绵,河流纵横,气候多样,生态丰富。
下面将从地势、水系、气候和生态四个方面介绍陇南市的地理环境。
地势陇南市地势复杂多样,东部为秦巴山区,西部为河谷盆地,中部为过渡地带。
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堡山、太白山等,地势起伏大。
秦岭是中国著名山脉,植被茂密,生物多样。
大堡山地处陇蜀交界,是典型的岷山系,山间溪流众多,景色优美。
太白山素有“秦岭屋脊”之称,山巅积雪常年不化,是陇南的重要地标。
水系陇南市水系发达,境内有黄河支流渭河、洮河等,及众多大小河流。
渭河是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秦岭,穿城而过,是陇南市的母亲河。
洮河发源于太白山,水质清澈,沿途风光秀丽。
此外,还有金川河、渭水河等支流,为当地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气候陇南市气候多样,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交错地带。
山区气候凉爽,夏季气温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盆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
气候适宜,四季景色宜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
生态陇南市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达60%以上,森林资源丰富。
境内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如大堡山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保护了众多珍稀物种和植被。
同时,陇南市注重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总的来看,陇南市地理环境优越,山水相依,自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生态良好。
这里既有雄奇壮美的山川,也有恬静宜人的田园风光,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山水之城。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省南陲,东连,南接,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市和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盆地过渡,东部与岭和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岭和南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亦为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二是垂直分带显著。
东南部高山峡谷区,从河谷到山顶,随着地势逐步升高,气温热量急剧递减,气候由亚热带递变到暖温带、温带及寒温带,降水量则随海拔的递升而增加,地势愈高,降水量愈多。
地方课程资料甘肃陇南介绍资料
甘肃陇南旅游介绍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边陲,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为甘肃南下东出之要冲。
陇南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陇南旅游资源独特,不光山奇水秀,文化灿烂,而且历史悠久。
《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就是现在陇南的西和县,至今伏羲崖还耸立在仇池山上;陇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秦始皇先祖在我市的礼县繁衍生息数百年才奠定了雄立关中、定鼎中原、统一六国的千秋基业。
比较著名的人文景区景点还有成县杜甫草堂、礼县先秦文化遗址、祁山三国古战场、西和仇池国遗址、阴平三国古栈道。
陇南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西北最大的天然溶洞----武都万象洞,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县鸡峰山、文县洋汤天池和徽县三滩、康县阳坝、宕昌官鹅沟等生态旅游风景区。
这些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分别与四川九寨沟、甘肃天水麦积山遥相呼应。
独特的地理位置还造就了文化的多元特色。
既有古代氐、羌、藏等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大交汇,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提供给游人的是一份风物常青的画卷。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
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
现辖武都区和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8个县,242个乡镇,3423个村民委员会,54万户。
境内有汉、回、藏等21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
面积27923平方公里,人口281万。
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完整版)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我的家乡陇南市
-
感
汇 报 人
:
x
感谢您的观看
x
谢x
丽城市
这个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
的时期
同时,它也是中国重要的 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1 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
x
陇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14年, 这里就建立了武都郡
这个城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历史的长河中,陇南市也孕育了独特的 文化
年来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03
陇南市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 路线路经过,方便了与周边地 区的联系
5 社会风貌
社会风貌
01 陇南市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02
当地的社会风貌以和谐、友善和互 助而著称
在城市的发展中,政府也注重保护
03
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使得陇南市
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6 总结
总结
02
当地的特色美食 包括陇南油茶、 陇南洋芋、陇南 豆花等
03
此外,陇南市还 以产茶而闻名, 所产的茶叶品质 优良,深受茶友 们的喜爱
4 交通与经济
交通与经济
陇南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 利
01
它位于甘川渝三地交界处,是 连接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
02
在经济方面,陇南市以农业、
04
林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近
我的家乡陇南 市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
历 史 与 文 化
自 然 风 光
美 食 特 产
交 通 与 经 济
社 会 风 貌
总 结
教 育 与 科 技
生态 环境
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生意甘肃陇南
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生意——甘肃陇南1. 甘肃陇南的地理优势甘肃陇南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秦岭以北,大渭河中游,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陇南成为一个宜居之地,也为当地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
2. 主要的经济产业甘肃陇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同时也以果树、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闻名。
此外,陇南还以羊、兔等畜禽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这些特色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利用当地特色发展商业在甘肃陇南,可以发展一些以当地特色为主题的商业。
例如,可以开设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特色产品店,也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如果蔬加工、畜禽养殖技术咨询等。
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文化特色,结合市场需求,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4.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发展商业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
例如,可以结合传统的地方特色和现代的市场营销手法,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
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5. 保持品质,提升口碑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现代商业,都需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态度。
只有保持一贯的品质,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服务的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树立良好的口碑,从而稳定销路,持续发展。
6. 总结甘肃陇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各种特色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
通过结合传统和现代元素,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和文化优势,保持品质,提升口碑,可以打造一年四季不愁销路的生意。
让我们抓住机遇,融合创新,共同开创商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2023年“浙商陇南行”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的推介词
在2023年“浙商陇南行”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的推介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各位投资者,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在2023年“浙商陇南行”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向大家推介陇南市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
我是浙商陇南行招商引资推介会的主持人,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陇南市的独特魅力和投资的诱人前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陇南市的基本情况。
陇南市位于中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东南部,背山面河,地理位置优越。
它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节点,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底蕴。
陇南市不仅是中国国宝大熊猫的发源地,还享有“中国药都”的美誉,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此外,陇南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农畜产品品质优良,是中国葡萄酒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酒都”。
陇南市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依托陇南地处黄土高原主产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了大量的农业龙头企业。
同时,陇南市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产业升级方面,陇南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生态优势明显的产业结构。
现在,陇南市正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真诚欢迎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来到陇南,共享新的机遇。
首先,陇南市投资环境优越。
在陇南,我们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惠措施。
我们将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简化办事流程,提供高效的服务,并给予投资者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此外,陇南市已建成了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便利,物流畅通,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陇南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陇南市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川、陕、豫三省区,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联系紧密。
同时,陇南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最后,陇南市政府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了解陇南
了解陇南——我的故乡在武都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边陲,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也是甘肃唯一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南方地区。
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为甘肃南下东出之要冲。
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全市辖一区八县,分别为武都区、成县、徽县、两当县、宕昌、文县、康县、西和县、礼县,有242个乡镇、3422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回、藏、满、壮等23个民族,总人口279.8万,其中农业人口241.47万。
旅游资源01、武都万象洞,国家AAAA级景点。
地质公园。
02、文县天池,国家级森林公园,影视拍摄区。
03、宕昌官鹅沟,国家级森林公园。
04、康县阳坝,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然阳坝。
05、武都裕河原生态风光,金丝猴保护区,动植物乐园,民俗风情。
06、武都五凤山道教圣地。
07、西和大香山:千手观音妙善的优美传说,礼县道教协会。
白雀寺。
08、西和仇池山:伏羲洞,人祖爷伏羲诞生之地。
朝圣伏羲庙。
09、礼县祁山武侯祠堂:纪念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经典景观。
10、礼县大堡山:秦始皇先祖的珍贵墓地,中国风水学观摩的极佳地段。
11、武都角弓朝阳洞:唐朝以来开凿的佛、道、儒三教综合洞窟,白龙江边的百佛洞。
12、武都石门九天圣母庙:黄帝战蚩尤,王母派遣九天玄女松天书兵法的传说。
13、武都佛教景点:两水龙华寺、城郊普化寺、城关莲花山寺院、东江清凉寺、三河广严院、龙凤山寺、龙凤佛堂寺、琵琶寺、汉王寺、城郊邬金寺、甘泉铁佛寺等14、两当张果老登真洞:传说张果老修道成仙的地方。
15、成县鸡山:森林公园。
山顶有观音大士、文殊、普贤三菩萨庙。
16、成县西峡颂:俗称《黄龙碑》,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17、徽县嘉陵江漂流:陇南唯一开展漂流活动的地方。
18、武都城郊崔家梁关公庙:纪念刘备、关公、张飞的祠堂。
19、武都角弓够林坪大禹庙::纪念大禹治水的唯一祠堂。
陇南小吃陇南人特别是武都人特别重视吃和穿,所以小吃的花样特多,比较有名的小吃:1、洋芋饺团:用特制的杏树、桦树、梨树、核桃树做的木槽。
陇南地形等总结地理
“陇南地形”地理总结
打开中国山脉分布图,秦岭由东向西延绵而来,横断山的岷山山脉由南向北逶迤,拥抱着这里。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也在这个区域交织,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共同“挤”出了甘肃的四大地理区域之一——陇南山区。
陇南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地形阶梯的过渡带,西靠甘南高原,北接陇中黄土高原,南临四川盆地,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相接。
西秦岭横亘其间,陇南跨越南北方,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陇南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
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
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
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
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公里,宽不过1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位置新华网甘肃频道来源: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因其地处陇山以南而得名。
东接陕西省,南连四川省,北邻天水市,西近定西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介于北纬32度38分—34度38分、东经104度10分—106度33分之间,地理位置处于祖国大陆行政区划的中心。
陇南地处西秦岭南麓,由北秦岭山地、徽成盆地和南秦岭山地三部分组成,古代“北通羌戎,南通巴蜀”。
出于河流切割严重,峡谷幽深,地形破碎,悬壁林立,沟堑纵横,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古代历为战略要地。
陇南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陇南地处陕、甘、川三省要冲,境内多高山大河,素有“秦陇锁钥”、“川蜀门户”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相争之地。
早在周秦时期,秦人便在西犬丘(今礼县东北部)一带同西戎相互杀伐,历经数百年,始击败戎人,立国于此地。
后由此东进,进据关中地区。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派曹参率兵出汉中,攻取下辨(今成县)、故道(今两当县、凤县),同年,又派樊哙进攻西县丞于白水(西汉水上游,一说洛河)之北。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西南夷,降服白马氏族,于其地设置武都郡,治洛峪(今西和县洛峪),辖九县。
此间,氐人多次反抗,均遭镇压,许多氐人还被迁往他地。
东汉初年,刘秀进占天水,得陇望蜀,先后派吴汉、岑彭、岑歙、盖延、马成、孔奋南进,与公孙述、隗嚣、隗茂在河池、下辨(今徽县、成县)一带交战数十年,最后终于“得蜀”。
三国时期,魏、蜀为控制陇南,前后交战近半个世纪,直到公元263年,魏五路伐蜀,邓艾沿白龙江南下,自阴平小道“偷渡”,行无人之地七百里,进占江油。
蜀军无险可守,蜀后主刘禅只得举城投降。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中原大乱,原迁往天水、关中一带的氐族纷纷返回故里,以仇池山为中心,相继建立起仇池、武都、武兴、阴平四个氐族地方政权,前后绵延达二百八十多年。
作为处于南北两大势力之间的少数民族政权,能够存在如此之长的时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山高谷深,守易攻难。
宋金交战时期,陇南是南宋王朝的西北边防前沿地带,也是金人志在必得的入蜀要道。
南宋学者郭允蹈在其《蜀鉴》一书中再三告诫:“阶、成、兴、凤等州为蜀之藩篱”,保蜀必先保阶、成及汉中之地。
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吴玠、吴磷、吴挺等在陇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这一带前后坚守六十多年,抗击了金兵元帅兀术、萨里干等数十万人的多次进攻,大小战役百余次,成功地守住了南宋王朝的西北防线,为川蜀人民及南宋王朝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生活和生产环境。
明清时期,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移至东南,但陇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几乎所有大的社会动荡都波及到陇南。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明军分两路伐蜀,一路由汤和率水师沿长江西进,一路由傅友德率步骑兵出秦、陇南下。
朱元璋亲自对傅友德说:“若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即坠,腹心自溃。
兵贵神速,患不勇耳。
”傅友德引兵出陈仓(今陕西宝鸡),攀缘岩谷,昼夜行军,相继攻破阶州、文州、绵州。
当时嘉陵江涨水不得渡,遂削木为牌数千,书攻克阶、文、绵消息,投入江中,顺流而下,下游蜀守军见之皆解体。
明中叶时,四川农民起义军兰廷瑞北上,在攻破徽、成后,又退回四川。
崇祯年间,李自成率部或出蜀,或入蜀,数次经过陇南,前后达五年之久。
此后,张献忠部也多次北上攻占徽县等地。
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军进至陇南,往来于阶州。
赖文光、梁成富等先后数次由汉中、关中进入陇南,攻占两当、徽县、成县、阶州,并在阶州(今武都区城关)据守半年之久,最后,在清兵优势兵力进攻下失败,蓝大顺战死,梁成富被俘后遇害。
陕西回民大起义时,礼县、徽县、两当、武都等地都是起义军征战回旋之地。
辛亥革命期间,在河南宝丰、鲁山一带起事的白朗起义军也曾转战到陇南,相继攻占徽、成、武、宕等县,进抵岷县、临潭一带,后又退至陇南,从两当出境。
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四支主力长征部队都先后途经陇南,足迹遍及全市九个县一百多个村镇。
习仲勋在两当发动兵变。
党中央在宕昌县哈达铺作出了会师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
红四方面军曾计划占据陇南,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在陇南发动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建立了以岷、宕、成、徽、两、康苏维埃政权为核心的临时革命根据地,陇南人民为红军筹集了数十万斤军粮和大量军需物资,使经过雪山草地、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数万名红军得到补充休整,数千名陇南儿女参加了红军,陇南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在解放战争中,陇南地下党领导人民群众展开敌后游击战,策动国民党势力投诚起义。
在解放军通过陇南南下解放大西南时,积极开展支前活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资源环境新华网甘肃频道来源:陇南市地处西秦岭与岷山之间,位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是甘肃省惟—具有河谷亚热带气候及其生物资源的森林景观区。
西部向青藏高原之一的甘南高原过渡,南部向华中地区的四川盆地过渡,北部向华北地区的陇中黄土高原区过渡,东接陕西秦岭与汉中盆地。
横亘境内的白龙江,是我国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线。
境内高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海拔一般在550米—4200米之间,最高处是文县西北的雄黄山(海拔4187米),最低处为文县东部的罐子沟(海拔550米),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江南之秀丽,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
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说:“陇南是一个宝贵的复杂地带。
”陇南处于北亚热湿润、暖温半湿润、高原湿润等多种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9度—15度,年平均降雨400毫米—1000毫米,为全省之最。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160天—280天。
日照充足,气候宜人。
由于境内海拔高度相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南北温差较大,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经济发展新华网甘肃频道来源:初步统计,2003年陇南市实现生产总值达52.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是近十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比增速较好的2002年高近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8.79亿元,增长12.3%。
初步预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30%以上,发展势头明显增强。
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就业成效显著。
年末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268人。
年末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0%以下。
陇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比重小,农业不稳定,第三产业对财政的依赖度高。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民间投资参与程度低,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加大,农村消费层次低,拉动经济力度弱,小康进程推进慢。
陇南市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1130万元,增长13.0%。
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81174.2万元,增长14.4 %。
市县属限额以上工业完成7028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1%,同比增长14.2%,国有及控股工业完成33482万元,同比增长24.2%。
分行业看,在市县属限额以上工业中,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900万元,占全市的88.1%,是全市工业的支柱,同比增长15.5%,是促进全市工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分所有制看,全市已形成多咱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379.5万元,增长12.8 %;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2794.7万元,增长15.7%。
产销率达95.36%,比上年上升4.25个百分点。
近几年大办工业的成效在2003年得到充分体现,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高达49.4%,是近年来工业发展形势最好的年份。
改革开放以来,陇南乡镇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地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为主线,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业并举、多向发展,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重点来抓,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发展领域,促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暨乡镇企业不断壮大,整体素质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构建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县新华网甘肃频道来源:【基本情况】,地质构造为昆仑秦, 地势2483m,560m,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208天,日照时数1652.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65mm。
全县辖8镇20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9万人。
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19千公顷,林业用地157.05千公顷,水域7.99千公顷。
所辖城关镇、太石乡、李山乡、豆坪乡、平洛镇、望关乡、长坝镇、巩集镇、大堡镇、云台镇、大南峪、迷坝乡、王坝乡、三官乡、碾坝乡、豆坝乡、寺台乡、店子乡、岸门口、贾安乡、两河镇、白杨乡、铜钱乡、三河乡、秧田乡、托河乡、阳坝镇、太平乡。
【国民经济】 2003年完成生产总值30780万元,比上年增长9.7%。
第一产业增加值12388万元,增长0.5%。
第二产业增加值5721万元,增长9.6%;工业增加值5105万元,增长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080万元,增长9.3%;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6万元,增幅高达42.8%。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671万元,增长了21.1%,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实现增加值12315万元,所占比重达到40.01%。
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5466万元,增长14.98%。
财政收入达到2044万元,增长14.3%;财政总支出12614万元,增长了0.8%。
县内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34358万元,比年初增加642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747万元,比年初增长15.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0万元,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了30.7%。
城乡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900万元,增长了3.2%。
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千元,达到1058元,增长了6.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436元,比上年增加了1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