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文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文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文案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情势,其目标并非仅仅是传递文化知识。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202X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202X文案1教学目标:1、掌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料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运用”等知识形成的进程,掌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摸索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的全进程。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教学准备:量角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教学进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生2:我通太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 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能够生4:拼一拼的方法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爱好的方法验证师:CAI 多媒体课件展现操作要求:合作探究: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爱好的方法验证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师:在巡查,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三、交换探索的方法和结果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多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1.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

能够进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练习。

1.2 教学内容:数字4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数字4,注意笔顺和笔画。

数字4的读法:让学生练习读数字4,注意发音和语调。

1.3 教学活动:写数字4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写数字4,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读数字4的练习:让学生读出数字4,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写数字4,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章:数字4的加减法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加减法原理。

能够进行数字4的加减法计算。

2.2 教学内容:数字4的加法:让学生学习数字4的加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数字4的减法:让学生学习数字4的减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2.3 教学活动:加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4的加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减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4的减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进行数字4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章:认识数字5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

能够进行数字5的写法和读法练习。

3.2 教学内容:数字5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数字5,注意笔顺和笔画。

数字5的读法:让学生练习读数字5,注意发音和语调。

3.3 教学活动:写数字5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写数字5,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读数字5的练习:让学生读出数字5,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写数字5,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四章:数字5的加减法4.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加减法原理。

能够进行数字5的加减法计算。

4.2 教学内容:数字5的加法:让学生学习数字5的加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数字5的减法:让学生学习数字5的减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4.3 教学活动:加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5的加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减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5的减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1教材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

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

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

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表示( )“_” 表示(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填相同还是相反}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______福州( )表示—______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__+16°表示__—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及规律。

2. 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运算。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减法、除法运算,引出乘法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规律。

3.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乘法运算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任务,评价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乘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律。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乘法运算练习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巩固。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2)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乘除法运算1. 乘法概念:介绍乘法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过程。

2. 乘法运算:讲解乘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除法概念:介绍除法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除法运算:讲解除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掌握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5. 乘除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数形结合法:运用图形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4. 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4. 应用题解答:通过解答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数学》四年级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本材料。

2. 教具:准备乘除法的计算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除法运算。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校本教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校本教案篇1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探索与实践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1)探索与实践(2)评价与反思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校本教案篇2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能够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反之亦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整数与分数的转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水果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数的概念。

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1.4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用实物或图形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

讲解整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

第二章:几何图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能够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

2.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与特点几何图形的性质与描述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利用几何绘图工具,让学生亲自绘制几何图形,加深对几何图形特点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引入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讲解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章:整数的乘除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乘法运算。

让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除法运算。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整数的乘除法。

3.2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3.3 教学方法利用计数器、算盘等工具,让学生进行整数的乘除法实际操作。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的乘除法进行解决。

3.4 教学步骤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整数的乘法和除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正确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几何图形。

学会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够应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几何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小数的认识和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

学会小数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能够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小数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小数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小数解决。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够运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理解数据的概率和统计意义。

5.2 教学内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图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本(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本(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本(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本(7篇)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于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

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2)教学内容: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适当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二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

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7篇(通用)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7篇(通用)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7篇(通用)老师在教学前通常会准备教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安排,教案要怎么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利用计算器计算:386+179=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自己试试看:26×39= 312÷8=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198÷49= 50+30=38×79= 201+99=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9999×1= 9999×2= 9999×3= 9999×4=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9999×5= 9999×7= 9999×9=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做一做。

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术语和概念,如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2. 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如加减乘除、括号运用、简便计算等。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推理进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数与整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然数与整数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定义,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换,以及简单的运算。

3.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四则运算。

4.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5. 第五单元: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如数据收集、整理、表示等,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学概念。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 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3.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运算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实物、模型、图片等。

3.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圆规、量角器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5. 教学资源库:互联网、图书、报纸、杂志等。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自然数与整数(2周)学习自然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习整数的定义和性质练习自然数和整数的运算2. 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3周)学习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习小数的定义和性质练习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及运算3.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4周)学习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练习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4.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2周)学习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练习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绘制应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5. 第五单元:统计与概率(2周)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应用统计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直观教具、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加减法运算1. 学习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 练习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第二章:乘除法运算1. 学习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 练习简单的乘除法题目。

第三章:四则混合运算1.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练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第四章:解决实际问题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练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数学游戏1. 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具、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数学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4. 教学素材:数学游戏、实际问题案例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章:加减法运算1. 第1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练习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2. 第2周:巩固加减法运算,进行小测验。

第二章:乘除法运算1. 第3周:学习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和法则,练习简单的乘除法题目。

2. 第4周:巩固乘除法运算,进行小测验。

第三章:四则混合运算1. 第5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练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分类和数数的方法。

(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直观教具、数学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组成与分类第1课时:数的组成第2课时:数的分类第二单元:简单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运算第2课时:乘除法运算第三单元:计量单位与换算第1课时:常用计量单位第2课时:单位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数的组成与分类: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分类和数数的方法。

2. 简单运算: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进行计算。

3. 计量单位与换算:认识常用计量单位,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数学知识。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第一单元:数的组成与分类(2周)第1周:数的组成(第1课时)第2周:数的分类(第2课时)第二单元:简单运算(3周)第1周:加减法运算(第1课时)第2周:乘除法运算(第2课时)第3周:实际问题解决(第3课时)第三单元:计量单位与换算(2周)第1周:常用计量单位(第1课时)第2周:单位换算(第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数的组成与分类:(1)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感知数的组成。

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1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一、复习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1591328-579426+982307-296(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口算口算练习(1)二、新授1、揭示课题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板书算式2.83+1.57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几角几分②竖式怎么列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3、学习例2计算。

15.64-3.9(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

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4、试一试10.84+2.63.05-2.85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书上第2页1、4、5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三、作业书上第2页练一练第2、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珠算(p.3,例3、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0.3+0.41.5+0.52.4+1.24.5-0.95.3-4.88+2.5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7.65+2.133.14-2.090.96+4.688-7.56二、新授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用珠算计算。

8.76+4.03(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用珠算计算。

5.6-0.85(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珠方法。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

3.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练习。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尝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2.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应用3.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2. 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3. 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介绍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认识。

2. 讲解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应用,让学生进行练习。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2. 练习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3. 尝试创造自己的几何图形作品。

第三章:整数的乘除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算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乘法运算方法2. 整数的除法运算方法3.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答问题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1)教学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介绍乘法的计算方法,如竖式计算、口算等。

(3)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等。

2. 第二课时: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1)教学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介绍除法的计算方法,如竖式计算、口算等。

(3)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分配物品的数量等。

3. 第三课时:乘除法的运算规律(1)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运算规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乘除法混合运算(1)教学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运用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等。

5. 第五课时:乘除法应用题(1)教学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等。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3.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等。

3. 应用题解答:评估学生在应用题解答中的思路、方法及结果。

五、教学时间1课时/课时六、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除法的兴趣。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根据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校本课程教学的主题为《速算巧算与实践应用》。

本课程是四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的,每周五的第六节课集中活动。

为更好的开展本课程,特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继续进行的课程改革。

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1、通过学校课程开发,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2、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3、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技巧和计算的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具体措施:1、以校本课程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挖掘数学教学资源。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等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四、课时内容:校本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思维热身操;第二版块:智力快车(速算、巧算、相遇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倍数问题);第三版块:数学大视野(数学阅读、数学动手操作、数学游戏、数学写作)五、具体活动内容安排次数内容第一次速算(一)第二次速算(二)第三次速算(三)第四次巧算(一)第五次巧算(二)第六次巧算(三)第七次相遇问题(一)第八次相遇问题(二)第九次植树问题(一)第十次植树问题(二)第十一次鸡兔同笼(一)第十二次鸡兔同笼(二)第十三次倍数问题(一)第十四次倍数问题(二)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2【教学目标】⒈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商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且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2)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2)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分数卡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整数的概念,引入分数的概念。

(2)提问:你们知道分数是什么意思吗?分数有什么用处?2. 新课讲解:(1)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分子、分母的含义。

(2)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 实例演示:(1)用实物演示分数的含义,如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若干份,引导学生理解分数。

(2)用分数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加减法。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选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5. 解决问题:(1)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合作交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准确性,对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解决问题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思维的发散。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第一课寻找规律教学内容: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1——3页教学目标: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教学重难点: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按一定循序排列的数,比如:一列自然数:1、2、3、4、5、6、7、8、9……举办奥运会的年份:1992、1996、2000、2004、2008、2012……像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按某些规律排列着的一列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

同学们,你能找出下面个数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1)2、6、10、14、()、()(2)18、15、12、9、()、()(3)2、6、18、()、()(4)64、32、16、()、()二、问题探究1、试一试,根据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吧!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3、自己填一填吧!4、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寻找规律的5、填一填(1)2、6、10、14、()、()(2)18、15、12、9、()、()(3)2、6、18、()、()(4)64、32、16、()、()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看相邻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差数列;2)看相邻两个数的积(或商)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比数列。

三、问题拓展:1、先找出规律,然后再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提示:看看相隔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1)12、2、10、2、8、2、()、()(2)23、4、20、6、17、8、()、()2、数列1、1、2、3、5、8、13、21、()、()……括号里应填什么数(提示:看看相邻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1、2、3、5、8、13、21、()、()四、巩固练习:1、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将它们找出来:(1) 3,5,7,11,15,19,23,……(2) 6,12,3,27,21,10,15,30,……(3) 2,5,10,16,22,28,32,38,24,……(4) 2,3,5,8,12,16,23,30,……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是:15,10,5,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四年级下第一课寻找规律教学容: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1——3页教学目标: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教学重难点: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按一定循序排列的数,比如:一列自然数:1、2、3、4、5、6、7、8、9……举办奥运会的年份:1992、1996、2000、2004、2008、2012……像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按某些规律排列着的一列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

同学们,你能找出下面个数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1)2、6、10、14、()、()(2)18、15、12、9、()、()(3)2、6、18、()、()(4)64、32、16、()、()二、问题探究1、试一试,根据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吧!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3、自己填一填吧!4、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寻找规律的?5、填一填(1)2、6、10、14、()、()(2)18、15、12、9、()、()(3)2、6、18、()、()(4)64、32、16、()、()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看相邻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差数列;2)看相邻两个数的积(或商)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比数列。

三、问题拓展:1、先找出规律,然后再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提示:看看相隔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1)12、2、10、2、8、2、()、()(2)23、4、20、6、17、8、()、()2、数列1、1、2、3、5、8、13、21、()、()……括号里应填什么数?(提示:看看相邻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1、1、2、3、5、8、13、21、()、()四、巩固练习:1、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将它们找出来:(1)3,5,7,11,15,19,23,……(2)6,12,3,27,21,10,15,30,……(3)2,5,10,16,22,28,32,38,24,……(4)2,3,5,8,12,16,23,30,……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是:15,10,5,16。

因为:(1)除了15其余都是质数;(2)除了10其余都是3的倍数;(3)除了5其余都是偶数;(4)相邻两数之间的差依次是1,2,3,4,5,6,……,成等差数列。

注: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说明白道理就算正确。

2、在下面的一串数中,从第五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四个数字之和的个位数字,那么在这串数中,能否出现相邻的四个数依次是2,0,0,8 ?1,9,9,9,8,5,1,3,7,6,7,3,3,9,2,7,1,9,9,6,……运用奇偶性进行分析,这些数的奇偶性依次是: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四个奇数一个偶数循环出现,而2,0,0,8均为偶数,必定不会出现在相邻的位置上。

3、数列1,1,2,3,5,8,13,21,34,……一共2005项,其中共有多少个是6的倍数?这串数从第三个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所以这是一个菲波那契数列,这串数除以6的余数依次是:1,1,2,3,5,2,1,3,4,1,5,0,5,5,4,3,1,4,5,3,2,5,1,0,1,1,2,3,……,注意:计算余数的时候不用把原数计算出来,可以直接用菲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计算余数,如前两个数是5,2,则下一个数是(5+2)÷6的余数为1 。

余数数列从第一个起,每24个循环一次,每一次循环中有两个数是6的倍数,而2005 =24×83+13,所以这2005个数中一共有2×83+1=167个是6的倍数。

4、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9+2=1112×9+3=111()×9+()=1111()×9+()=11111()×9+()=111111()×9+()=1111111()×9+()=11111111()×9+()=11111111板书设计:寻找规律1)看相邻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差数列;2)看相邻两个数的积(或商)是否是固定值,是固定值的这一数列,就叫等比数列。

第二课趣味运算教学容: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4——7页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2、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与应用;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能比较快地利用3牌算24点。

难点:用4牌算24点。

教学过程:一、师出示3牌:7、6、3师:你能根据这三牌上的数字写出各种算式吗?学生分组写算式后进行交流。

二、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用上加、减、乘、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字计算一次,能算出得数是24吗?学生在小组讨论,尝试算一算,再进行交流。

师小结:三、师出示1、第一组:2、3、42、第二组:9、8、33、第三组:3、5、9学生自主算一算并进行交流。

四、师出示:1、2、5、8师:现在有4牌,你还能算出24吗?让老师先算一算:师:8÷2=4 1+5=6 4×6=24师:你还能想出其它算法吗?学生试一试,再进行交流。

练习:师出示:第一组:4、5、7、8第二组:3、1、7、9第三组:5、6、5、3学生算一算,老师巡视指导。

5、师:算24点时,我们要注意找到3和8、4和6,这样就能方便快速地算出24。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算,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课后反思:算24点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活动,它是孩子利用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由浅入深,从三牌开始,再到四牌。

一方面让孩子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写出来,另一方面提倡孩子探索多种方法。

同时老师给孩子一点技巧:如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最后一步应该是3和8或4和6。

避免孩子无从下手。

整个课堂气氛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感觉到还有一些孩子还缺少策略和方法。

于是要求孩子回家后和家长再一起练习。

板书设计:趣味数学想:24=1×24=2×12=3×8=4×6第三课解决问题教学容: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8——11页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谈话:早晨喝豆奶遇到的一个问题,父亲喝一大杯豆奶,儿子喝一小杯豆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2倍,现在有一大杯和两小杯豆奶,如果给父亲喝几次喝完?给儿子喝能喝几次呢?学生思考并回答:父亲可以喝两次;儿子可以喝四次。

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新知直接出示: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自主生成替换策略,孩子由于起始阶段父子喝豆奶的启发,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理解,课堂现场体现的更为充分,孩子们非常迅速的理解了大小杯的替换关系。

3.小组讨论。

(1)把什么替换成什么?(2)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4.交流讨论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

5.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

)6.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两种思路让学生自选一种喜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指名解法不同的两名学生板书,并让其再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7.教学检验。

过渡:如何确定自己做对了?(检验)(1)学生自己尝试检验,交流各自的检验方法。

(2)指出“只检验满足一个条件”的检验方法的不足之处。

(3)课件出示检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检验方法。

(4)小结检验方法。

小结:你觉得“替换”的这个策略如何?三、巩固策略(一)过渡:来段广告图片,轻松一下。

[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

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

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1.学生独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声交流。

2.教师选择学生作业在小黑板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3.口头检验。

4.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5.小结:我们还需优化“替换”策略来解题,选择合适的替换方法。

(二)教学“练一练”过渡:小明在装网球时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1.[电脑出示]小明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

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2.齐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3.问: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5.你准备怎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6.同桌讨论,交流,教师用大小盒做了一个演示,并且让孩子闭上眼睛思考这个替换的过程,然后互相说一说。

方法一:把2个大盒换成2个小盒。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①现在7个小盒还能装下100个球吗?为什么?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方法二:把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穿插提问:①现在7个大盒要都装满,100个球还够吗?为什么?②现在一共可以装多少个?7.学生选择一种解法解题并交流。

8.口头检验。

四、全课总结。

1.例题和练一练,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明确:倍比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总量没有变化。

差比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但总量发生了变化。

2.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数学难题时,不要畏惧,合理选择策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五、课堂作业: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8——11页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方法一: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6+3=9(个)720÷9=80(毫升)80÷1/3=240(毫升)答: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