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从舌尖文化到民族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舌尖文化到民族文化

——观《舌尖上的中国》体会

《舌尖上的中国》是近来中国少有的优秀纪录片,央视甫一播出,就在信息传播最快的微博上引起热议,其中美食在大晚上刺激着许多“吃货”。然而《舌尖上的中国》与其说在记录中国的饮食文化倒不如说是以美食为线索,归根结底讲述的还是民族的文化与风俗。

《舌尖上的中国》得以热播,首先得归功于导演选择了一个好的切入点——把被人民当作“天”的食作为线索,串联起了一个个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美食有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茸,有云贵高原上侗族的米粉,有蒙古草原的牛奶,有台湾的乌鱼子,有京杭运河南北汇聚之地的淮扬菜,有潮州的糖葱薄饼,有太湖水域的大闸蟹……天南地北的美食在这里交汇,将他们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分成七部分,独具匠心的手法不仅勾起了食欲还吸引了眼球。

不同的人看《舌尖上的中国》收获是不同的。有人看到的是令人谗言欲滴的美食,有人看到的是不同地域不同的风俗与传统。例如说,地理环境特点与传统的农业布局赐予了中国南北不同的主食习惯。《主食的秘密》巧妙的抓住了这一特点,解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许多地方有腌制腊肉的习惯,而《时间的味道》展示了香港、湖南苗家、黄山地区、浙江金华不同的腌制习俗,从“吃”里展示各地不同的习惯。美食里看风俗,少不了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传统小农经济保留下来的安土重迁,几代同堂的习惯可以在这部纪录片中很多地方找到共鸣。

同时,《舌尖上的中国》也关注很多正在消失的传统,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这些民间传统正逐步提出人民的视线,也给观众敲响了警钟。在查干湖京族的万尾渔村如今会高跷捕鱼的只有5个人等等传统的技艺与手艺也在消失。《舌尖上的中国》也体现了这种人文关怀,关注渐行渐远的传统,呼吁传统的保留与传承。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小人物”的故事,这里没什么主厨与明星,全是普通的劳动人民,每一样美食都从一位普通老百姓身上切入,保留了很多淳朴的气息,又是以小见大,窥一眼而探这一地域人民的基本风貌。这样不浮躁,沉静质朴的感觉也能让许多沉浮于都市匆匆中的人安静下来,寻找内心的平静。

能在央视的大平台上播出,《舌尖上的中国》其实也是一部很主旋律的纪录

片,她重视自然资源在美食中的运用,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等等蕴藏着丰富的饮食资源,一方面展示了自然之美,另一方面也是宣扬尊重自然规律,弘扬科学发展观。

可以说,《舌尖上的中国》基本上是迎合了普通中国观众的口味,又满足了特定人群提升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诉求,又用精良的画面制作,优美的文案陈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以此在银屏和网络上大热。

但《舌尖上的中国》本身还是存在不足的,《vista看天下》杂志在本片热播后做过关于《舌尖上的中国》中部分劳动人民的后续报道,许多正在失传的手艺并没有能因此而得到继承。而一方面美食想告诉观众许多故事,另一方面观众的思想又往往被美食所吸引,美食又遮掩了其中思想的深度,除了淘宝搜索的美食数量上升外,风俗与传统并没有得到多少关注与讨论。

无论怎样,《舌尖上的中国》看得到中国纪录片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即使有不足,在中国浮躁的商业市场上,一部纪录片能引起比《画皮2》还要多的议论以实属不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