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历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奖
历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奖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德国科学家费雪(Emil Fischer)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Ronald Ross)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Camillo Golgi)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L.Buchner)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Alphonse Laveran)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Hya Mechaikov)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瑞士科学家柯赫尔(Theodor Kocher)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俄国科学家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Allvar gullstrand)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1.奖项:200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和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发现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保罗•纳斯的奉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蒂莫西•亨特的奉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2.奖项: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 itz,美国〕和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3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那么就可加速癌细胞自杀,到达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到达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3.奖项: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美国〕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国〕获奖者简介:法尔1959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本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学位。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蛋白质与核酸得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科塞尔发现核素就是蛋白质与核酸得复合物.她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得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与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得物质与磷酸。
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得组成之后,随之而来得问题就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得比例,它们之间就是如何连接得。
斯托伊德尔(H、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得答案.通过分析,她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得比例为1∶1∶1。
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得基团就是连在一起得。
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得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
她发现有些物种得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核酸得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得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得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她也受到薛定谔《生命就是什么》得影响。
克里克同她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得合作研究。
她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
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得视角思考问题。
她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与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得鲍林、威尔金斯与弗兰克林等人得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得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得《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与一幅插图得短文公布了她们得发现。
在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以谦逊得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得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得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得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得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得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得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得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生物版2007年4月30日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这门学科建立的历史时间长,成就辈出,而依然在新世纪显示着其与时俱新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被称为生物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门学科在许多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下面对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做一简单盘点1、1910年——德国人A. Kossel(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首先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2、1955年——美国人Vincent Du Vigneaud(迪维格诺德)因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激素而获诺贝尔奖。
3、1961年——英国人P. Mitchell (米切尔)因研究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移过程,即提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化学渗透学说,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4、1970年——美国人D. Baltimore(巴尔的摩)、R. Dulbecco(杜尔贝科)和H. Temin (特明)因研究肿瘤病毒与遗传物质相互关系时,由于发现在RNA肿瘤病毒中存在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DNA的逆转录酶,而三人共享197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5、1975年——美国科学家Walter Gilbert(吉尔伯特)和英国人F. Sanger(桑格)设计出DNA结构测序的“双脱氧法”的化学和生物分析法;伯格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于1980年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此外,德国科学家Sanger(施陶丁格)还由于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6、1982年——美国人S. B. Prusiner(普鲁西纳)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致病因子Prion(朊蛋白病毒),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于1997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7、1984年——德国人G. J. F. Kohler(科勒)、阿根廷人C. Milstein(米尔斯坦)[3]和丹麦科学家N. K. Jerne(杰尼)由于发现发展了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理与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之阳早格格创做他对付蛋黑量战核酸的钻研为细胞化教搞出了孝敬科塞我创制核素是蛋黑量战核酸的复合物.他留神底火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础身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战胞嘧啶,另有些具备糖类本量的物量战磷酸.决定了核酸那个死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去的问题是那些物量正在大分子中的比率,它们之间是怎么样对接的.斯托伊德我(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问案.通太过解,他创制单糖、每种嘌呤或者嘧啶碱基、磷酸的比率为1∶1∶1.科塞我及其共事创制,如果留神底火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正在所有的.科塞我还对付核酸与蛋黑量的分散办法举止了钻研.他创制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黑量分散比较稀切,有些则比较紧集.1962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正在遗传疑息传播中的效率1951年,好国一位23岁的死物教博士沃森去到卡文迪许真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死命是什么》的效率.克里克共他一睹如故,开初了对付遗传物量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做钻研.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是正在职业上志共讲合.沃森死物教前提扎真,锻炼有素;克里克则依据物理教劣势,又不受保守死物教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思索问题.他们二人劣势互补,与少补短,并擅于吸支战借镜当时也正在钻研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我金斯战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截止缺累二年时间的齐力便完毕了DNA分子的单螺旋结构模型.沃森战克里克正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战一幅插图的漫笔宣布了他们的创制.正在论文中,沃森战克里克以满战的笔调,表示了那个结构模型正在遗传上的要害性:“咱们并不是不注意到,咱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付坐时表示了遗传物量的复制机理.”正在随后刊登的论文中,沃森战克里克仔细天道明黑DNA单螺旋模型对付遗传教钻研的要害意思:(1)它不妨道明遗传物量的自我复制.那个“半死存复制”的设念厥后被马建·麦赛我逊(Matthew Meselson)战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共位素逃踪真考证据.(2)它不妨道明遗传物量是怎么样携戴遗传疑息的.(3)它不妨道明基果是怎么样突变的.基果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爆收了变更,那样的变更不妨通过复制而得到死存.1968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解读了遗传暗号及其正在蛋黑量合成圆里的机能每个细胞含罕见以千计的蛋黑量,死物体仄常死命活动所需的化教反应由那些蛋黑量完毕.每种蛋黑量正在某种核酸的指挥下合成.正是核酸的化教结构决断了蛋黑量的化教结构,核酸的字母系统支配了蛋黑量的字母系统.遗传暗号是一本字典,依赖它咱们便能将一种字母系统译为另一种字母系统.僧伦伯格认识到,死物化教家能正在试管内建坐一个系统,该系统以核酸为模板产死蛋黑量.上述系统可比做翻译呆板,科教家将用核酸字母系统写成的句子加进,而后呆板将那些句子翻译成蛋黑量字母系统.僧伦伯格合成一种非常简朴的核酸,它有一条链,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共一个字母组成.上述系统用那种核酸爆收了一种蛋黑量,只含一个字母,但是那是蛋黑量字母系统的字母.僧伦伯格用那种要收既解读了第一个“象形笔墨”,又道明黑细胞内的体制怎么样能用去翻译遗传暗号.以后,那圆里的钻研处事收达非常赶快,1961年8月,僧伦伯格报告了他最早的一些钻研截止,又过了不到五年,遗传暗号的所有细节皆搞浑了,那圆里的主要处事是僧伦伯格战科推纳搞的.末尾的处事大部分是科推纳完毕的.什么是细胞内翻译遗传暗号的体制?霍利收端办理那个问题并博得了乐成.有一类特别的核酸,称为转运RNA,霍利便是转运RNA的创制者之一.转运RNA能读出遗传暗号,并将它翻译成蛋黑量字母系统.通过多年处事,霍利乐成天制备了一种杂的转运RNA,末尾于1965年搞浑其准确的化教结构.霍利的处事标明,有死物教活性的核酸的化教结构尾次得到真足测定.1974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了细胞的结媾战各结构的机能克劳德1938年从小鼠肉瘤分散出含有RNA的小颗粒,厥后收当前仄常小鼠肝净内也存留那种颗粒,1943年起名为微粒体.接着,他与帕推德等协做,道明微粒体为细胞内膜结构物,称为内量网.别的,于1939年最先自破碎的细胞分散到线粒体,齐力于利用电子隐微镜去道明细胞的细微结构.代维正在胰岛素等激素对付肝净糖代开效率的钻研中,从大鼠肝净分散出比线粒体还小的微粒.创制其中含酸性磷酸酶,命名为溶酶体,他钻研了那种颗粒正在细胞活动中的意思及其与细胞病变的闭系.其余,他也钻研了含氧化酶的另一种过氧物酶体颗粒. 1984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建坐抗本采用抗体教道,收明单克隆抗体技能杰僧提出的三个教道:抗体产死的“天然”采用教道、有闭抗体百般性爆收的教道战免疫系统的搜集教道,为新颖免疫教的建坐奠定了前提.1955年,他最先提出了抗体产死里“天然”采用教道.他认为最初加进动物体内的抗本有采用天与“天死”便存留于体内的“天然”抗体分散,而后所有加进细胞,并给细胞以旗号,使细胞爆收更多的相共抗体.那个教道与其余抗体产死教道明隐的分歧之处是,它主要强调了抗本的采用效率战体内“天然”抗体的存留.那个教道是粗确道明抗体产死体制的先驱.它开创了免疫教的新纪元.闭于抗体百般性爆收的机理,他提出淋巴细胞内只存留一套种系基果,那套基果博门用去编码针对付某些自己抗本的抗体.1974年,他提出了正在特殊型决断簇与抗特殊型决断簇之间相互辨别、相互效率前提上的免疫反应安排的搜集教道.由于他对付免疫系统个性理沦的钻研,开创了新颖的细胞免疫教,果而枯获1984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而科勒战米我斯坦正在《Nature》上刊登的文章中形貌了他们分散战死产无数细胞并使之爆收所有抗体典型的要收——单克隆抗体技能,掀穿了抗体辨别战分散同物分子(如侵犯的病毒或者细菌)并通过肌体免疫系统将其扫除的局里.该技能正在死物医教钻研范围掀起了一场革新. 1989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了顺转录酶病毒致癌基果的细胞根源毕晓普正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瓦我默斯等合做,用已知可引导鸡肿瘤的劳斯病毒搞动物真验,创制仄常细胞中统制死少及团结的基果可正在中源病毒效率下转形成癌基果,病毒再侵进健壮细胞则可将该基果拔出健壮细胞的基果中,并致非常十分死少.后又道明,仄常细胞中的上述基果也可经化教致癌物的效率形成癌基果,进而可定往日的瞅法——癌基果必定源自病毒.1994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G蛋黑及其正在细胞内旗号传导中的效率很暂以后,人们便知讲细胞之间接换疑息是通过激素或者其余腺体、神经元以及其余构制分泌的疑息物量.曲到当前人们才知讲细胞是怎么样担当中界疑息并做出相映的反应,即旗号正在细胞内的传导.G蛋黑的创制具备要害的意思,为死理教家们正在那个范围的钻研提供了广大的前景.G蛋黑从中界担当疑息,举止安排,集中,搁大,再传播到细胞内的功能器上,进而统制最基础的死命历程,起到疑息变换器的效率.一朝G蛋黑的结构爆收变更,便会引导徐病.比圆霍治,一种烈性胃肠讲熏染病,由霍治杆菌引起,霍治杆菌不妨爆收霍治毒素,那种毒素不妨改变G蛋黑的结构,进而效率火战盐从肠讲的吸支,引起宽沉的脱火.其余一些遗传性内分泌徐病以及肿瘤的收病也与G蛋黑的结构改变有闭.更进一步,一些徐病的共共表示如糖尿病,酒粗中毒等,则与G 蛋黑的旗号传导效率出现混治有闭.1997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蛋黑熏染素,阐明熏染的一种新的死物教表里Stanley Prusiner认为蛋黑熏染素(病毒蛋黑)共寡所周知的细菌、病毒、真菌、寄死虫等一般也是一种熏染果子之一.它共人体内的其余蛋黑量一般存留,且对付人体无害.但是当它的结构爆收改变时,便会使人体致病.比圆人类最宽沉的脑部病变痴呆.蛋黑熏染素徐病包罗Gertsmann-Straussler-Scheinker(GSS),家属遗传性得眠症(FFI),克劳伊氏病(CJD),早收性海绵状脑病(BSE)等病.1997年诺贝我化教奖掀穿了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体制创制第一个离子转运酶——Na-K泵斯寇最早形貌了离子泵——一个鼓励离子通过细胞膜定背转运的酶,那是所有的活细胞中的一种基础的体制.自那以后,真验道明细胞中存留佳几种类似的离子泵.他创制了Na+、K+−ATP酶——一种保护细胞中钠离子战钾离子仄稳的酶.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比周围体液中矮,而钾离子浓度则比周围体液中下.Na+、K+−ATP酶以及其余的离子泵正在咱们体内必须不竭天处事.如果它们停止处事、咱们的细胞便会伸展起去,以至胀破,咱们坐时便会得去知觉.启动离子泵需要洪量的能量——人体爆收的ATP中,约三分之一用于离子泵的活动.沃克把ATP制成结晶,以便钻研它的结构细节.他证据了波耶我闭于ATP何如合成的提法,即“分子呆板”是粗确的.1981年沃克测定了编码组成ATP合成酶的蛋黑量基果.波耶我与沃克道明黑ATP合成酶是何如制制ATP的.正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以及细菌的量膜中皆可创制ATP合成酶.膜二侧氢离子浓度好启动ATP合成酶合成ATP.波耶我使用化教要收提出了ATP合成酶的功能体制,ATP合成酶像一个由α亚基战β亚基接替组成的圆柱体,正在圆柱体中间另有一个分歧过得称的γ亚基.当γ亚基转化时(每秒100转),会引起β亚基结构的变更.波耶我把那些分歧的结构称为开搁结构、紧集结媾战稀切结构.1998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旗号分子1977年,穆推德创制硝酸苦油等有机硝酸脂必须代开为一氧化氮后才搞收挥扩张血管的药理效率,由此他认为一氧化氮大概是一种对付血流具备安排效率的疑使分子,但是当时那一推测缺累间接的真验凭证.与此共时,纽约州坐大教的佛偶戈特熏陶正在钻研乙酰胆碱等物量对付血管的效率时创制,正在相近的真验条件下,共一种物量偶我使血管扩张,偶我对付血管不明隐的效率,偶我以至使血管中断.佛偶戈特及合做家对付那一局里做了深进的钻研.他们正在1980年创制乙酰胆碱对付血管的效率与血管内皮细胞是可完备有闭:乙酰胆碱仅能引起内皮细胞完备的血管扩张.由此佛偶戈特推测内皮细胞正在乙酰胆碱的效率下爆收了一种新的疑使分子,那种疑使分子效率于仄滑肌细胞,使血管仄滑肌细胞舒张,进而扩张血管.佛偶戈特将那种已知的疑使分子命名为内皮细胞紧张果子(EDRF).EDRF是一种不宁静的化合物,能被血黑蛋黑及超氧阳离子自由基灭活.少暂钻研亚硝基化合物的药理效率的伊格纳罗与弗偶戈特合做,针对付EDRF的药理效率以及化教真量举止了一系列真验,创制EDRF与一氧化氮及许多亚硝基化合物一般不妨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一氧化氮主要通过cGMP道路扩张血管.一圆里,一氧化氮爆收缺累会效率心血管系统的仄常功能;另一圆里,过量的一氧化氮又会引导心净益伤.2001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了调控细胞周期的闭键物量所有死物体皆由通过团结而删殖的细胞形成.一个成年人约莫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而那些细胞皆源于一个受粗卵细胞.共时,成年人肌体中洪量的细胞还通过不竭的团结爆收新细胞,以与代那些牺牲细胞.细胞必须少大到一定的程度,复制染色体,并把染色体准确天分给二身材细胞,而后细胞才搞团结.那些分歧的进程成为细胞周期.枯获2001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的科教家搞出了有闭细胞周期的要害创制.他们辨别出了所有真核死物中安排细胞周期的闭键分子,真核死物包罗酵母菌、动物、动物战人.那些前提的创制对付细胞死少的所有圆里皆具备巨大的效率.细胞周期统制的缺陷会引导肿瘤细胞中的某种染色体改变.那些创制能让咱们正在以后很少的时间内创制治疗癌症的新要收.哈特韦我果为创制了统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同基果而受奖.其中一个喊“开用器”的基果对付统制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初阶段具备主要效率.哈特韦我还引进了一个观念“考验面”,对付于明黑细胞周期很有帮闲.纳斯用遗传教战分子教要收,辨别克隆并描画了细胞周期的一个闭键安排物量CDK.他创制CDK的功能正在进化中被很佳的死存了下去.CDK是通过对付其余蛋黑量的化教建饰去启动细胞周期的.亨特的孝敬是创制了细胞周期蛋黑(cyclin)——安排CDK功能的蛋黑量.他创制细胞周期蛋黑正在屡屡细胞团结中皆周期性天落解,该体制被道明对付统制细胞周期齐程的要害性.2002年诺贝我死理教或者医教奖创制了“器官收育战细胞步调性牺牲”的遗传调控体制英国科教家悉僧·布雷内,采用线虫动做新颖的真验死物模型,那种特殊的要收使得基果分解不妨战细胞的团结、瓦解,以及器官的收育通联起去,而且不妨通过隐微镜逃踪那一系列历程.好国科教家罗伯特·霍维茨,创制了线虫中统制细胞牺牲的闭键基果并描画出了那些基果的个性.他掀穿了那些基果何如正在细胞牺牲历程中相互效率,而且证据了人体内也存留相映的基果.英国科教家约翰·苏我斯顿的孝敬正在于找到了不妨对付细胞每一个团结战瓦解历程举止逃踪的细胞图谱.他指出,细胞瓦解时会经历一种“步调性细胞牺牲”的历程,他还确认了正在细胞牺牲历程中统制基果的最初变更情况.2008年诺贝我化教奖创制战建饰绿色荧光蛋黑(GFP)下村建1962年正在北好西海岸的火母中尾次创制了一种正在紫中线下收出绿色荧光的蛋黑量,即绿色荧光蛋黑.随后,查我菲正在利用绿色荧光蛋黑搞死物示踪分子圆里搞出了孝敬;钱永健让科教界更周到天明黑绿色荧光蛋黑的收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中的其余颜色荧光蛋黑,为共时逃踪多种死物细胞变更的钻研奠定了前提.绿色荧光蛋黑是钻研当代死物教的要害工具,借帮那一“指路标”,科教家们已经钻研出监控脑神经细胞死少历程的要收,那些正在往日皆是不可能真止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
我认为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05年: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
罗宾·沃伦,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它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胃炎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
1982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
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
1984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
2005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
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喋吟、腺喋吟、胸腺喀噬和胞喀呢,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
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斯托伊德尔(H.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喋吟或喀呢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
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
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川生命是什么的影响。
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
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
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
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吩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
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
”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从历年诺贝尔奖看生物学科(1985-2019)
从历年诺贝尔奖看⽣物学科(1985-2019)诺贝尔奖是我们中国⼈的梦想。
中国已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第⼀个是2012莫⾔的诺贝尔⽂学奖,第⼆个是2015屠呦呦的诺贝尔⽣理或医学奖。
今天,带⼤家⼀起了解⼀下⽣物领域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常⼴泛,有⽣理学、遗传学、⽣物化学、细胞⽣物学、分⼦⽣物学等等。
让我们⼀起来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从⽽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
细胞⽣物学有 1/3 以上的获奖项⽬与细胞⽣物学研究有关,所以你懂的。
那么细胞⽣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呢?概括地说,细胞⽣物学是研究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这个有点抽象,直⽩点说,⾸先要发现各种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质、DNA、RNA、糖类、脂类化合物等。
然后研究这些⽣命分⼦在细胞内外是如何组织起来和相互作⽤的。
这些分⼦位于哪些区域,是线粒体,还是核糖体、溶酶体,哪些分⼦和哪些分⼦结合或靠近等等。
可能你会说都知道了⼜有卵⽤。
那还真是挺有⽤的,⽐如新药研发。
药物都必须作⽤于细胞活动的特定环节,假如这个药物结构特别,没法进⼊,那就必须和细胞表⾯的特定受体结合,⽐如 G 蛋⽩偶联受体,从⽽发挥药效。
●诺奖获奖项⽬1985 年: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的发现。
1986 年:发现⽣长因⼦。
1989 年: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1991 年:发现细胞中单离⼦通道的功能。
1992 年:发现可逆的蛋⽩质磷酸化作⽤是⼀种⽣物调节机制。
1994 年:发现 G 蛋⽩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
1999 年:发现蛋⽩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1998 年:发现在⼼⾎管系统中起信号分⼦作⽤的⼀氧化氮。
2001 年: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
2009 年: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体。
2012 年: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2013 年:发现细胞重要运输系统—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
2016 年:细胞⾃噬研究。
神经⽣物学神经⽣物学是当今⽣命科学领域最具活性的学科之⼀,有⼈称之为 21 世纪的明星学科。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
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
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斯托伊德尔(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
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
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
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
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
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
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
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
”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
2000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细胞生物领域汇总1.奖项:200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蒂莫希•亨特(R. Timothy Hunt,英国)和保罗•诺斯(Paul M. Nurse,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发现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中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
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保罗•纳斯的贡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2.奖项: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悉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英国)、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 itz,美国)和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成就: 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3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创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那么就可加速癌细胞自杀,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3.奖项: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安德鲁·法尔(Andrew Z. Fire,美国)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美国)获奖者简介:法尔1959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本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学位。
生物学诺贝尔奖名单
⽣物学诺贝尔奖名单细胞⽣物学是⽣物学的基础理论,这门学科建⽴的历史时间长,成就辈出,⽽依然在新世纪显⽰着其与时俱新发展的⽣命⼒,因此被称为⽣物学的“三⼤⽀柱学科”之⼀。
⼀个多世纪以来,这门学科在许多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下⾯对细胞⽣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做⼀简单盘点1、1910年——德国⼈A. Kossel(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质及核质⽽获得诺贝尔⽣理医学奖,他⾸先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科塞尔(Kossel,(KarlMartinLeonhard)Albrecht)德国⽣物化学家。
1853年9⽉16⽇⽣于梅克伦堡的罗斯托克;1927年7⽉5⽇卒于海德尔堡。
学习植物学本来是科塞尔的志愿,但他⽗亲认为这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科塞尔转⽽学医。
在施特拉斯堡⼤学,他受到了当时还处于幼稚阶段的⽣物化学学科的前驱霍佩塞勒的影响,从1877年开始给霍佩赛勒当了四年的助⼿,从⽽他就被造就成为⼀个⽣物化学家。
后来他在杜布⽡雷蒙⼿下⼯作。
1879年,他开始研究⼀种叫核蛋⽩的物质,这种物质是霍佩赛勒的⼀个学⽣⼀⼀⽶歇尔⼗年以前就离析出来的,霍佩赛勒也亲⾃研究过。
不过这种物质在落到科塞尔⾥⼿⾥以前,⼀直是⼀种不很明确的东西。
科塞尔的研究开始于指出这⼀点:核蛋⽩含有蛋⽩质部分和⾮蛋⽩质部分,因此尽可以不必说那含糊不清的核蛋⽩,⽽说核的蛋⽩质,其中的⾮朊基(⾮蛋⽩质部分)就是“核酸”。
这个蛋⽩质和别的蛋⽩质⾮常相似,但核酸就和那时为⽌已知的其它天然物不同。
当核酸分解时,科塞尔发明,在核酸分解物中有含氮的化合物嘌呤和嘧啶,它们的原⼦分别排列成⼆环和⼀环(费希尔曾研究过漂呤)。
科塞尔析出两种不同的嘌呤:腺嘌呤和鸟嘌呤;总共三种不同的嘧啶:胸腺嘧啶(这是他第⼀个离析出来的)、胞嘧啶和尿嘧啶。
他还判明分解物之外还有⼀种碳⽔化合物,但这⼀部分只好留待另⼀代⼈莱⽂来证实。
精⼦含有⼤量的核酸成分。
科塞尔继续研究精⼦细胞中的蛋⽩质。
他发现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组氨酸—⼀种氨基酸。
2006-2013年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
2006-2013年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2006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RNA干扰1998年美国人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在《自然》上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将双链RNA导入线虫基因中,并发现双链RNA较单链RNA能更高效地特异性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他们称这种现象为RNA干扰。
他们的这一发现也促使后来的科学家认识到,生物体的基因转化最终产物不仅仅是蛋白质,还包括相当一部分RNA。
“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的重大发现,为人类对生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
有些科学家认为,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好像宇宙学中的暗能量,是生物研究的一个全新世界。
“RNA干扰”现象是在线虫实验中观察到的,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将外源的双链RNA加入到线虫的基因中,发现它能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相应的蛋白质,首次证明此过程属转录后的“基因沉默”,并证明了小RNA分子是某些基因抑制现象的“幕后使者”。
2007奥利弗·史密斯、马里奥·卡佩奇和马丁·埃文斯。
“基因靶向”技术“基因靶向”技术,也通常被称作基因敲除。
“基因靶向”技术利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
在“基因靶向”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使实验鼠体内的一些“不活跃”基因失去作用,从而发现这些基因的实际功能。
科学家希望借此发现人类一些疑难杂症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原因,并最终找到治疗途径。
目前,“基因靶向”已被应用于对囊肿性纤维化、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和癌症的研究。
在公报中,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指出,“基因靶向”的应用为人类的胚胎发育以及人类对抗衰老和疾病带来了希望。
三位科学家的突破性成果在医学界和生理学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老鼠有着和人类非常类似的基因,从生理学角度看,通过对小鼠体内不同基因的功能进行了解,可以进而指导对人类的基因研究。
历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奖
历年与生物有关的诺贝尔奖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德国科学家费雪(Emil Fischer)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Ronald Ross)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Camillo Golgi)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L.Buchner)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Alphonse Laveran)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Hya Mechaikov)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瑞士科学家柯赫尔(Theodor Kocher)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俄国科学家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Allvar gullstrand)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生物学领域诺贝尔奖
细胞生物学领域诺贝尔奖(1952—2009)200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2008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Osamu Shimomura 和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
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200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Mario R. Capecchi 、Oliver Smithies 与英国Martin J. Evans因干细胞研究获得此奖项。
2006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
化学奖: 美国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澳大利亚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
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化学奖: 以色列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欧文•罗斯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近十年生物化学领域诺贝尔奖名单
1. 2020年: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明者卡里-穆勒斯和艾琳娜-卡托尔,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明者珍妮弗-杜威纳和埃马纽埃尔-夏尔帕松。
2.2019年:细胞质质量控制的发现者威廉·坎普贝尔和托马斯·苏德霍夫。
3.2018年:免疫疗法的开拓者詹姆斯·艾利森和塔斯库·霍诺。
4.2017年: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者理查德·亨德森、雅各布·弗罗斯特和乔阿金·弗兰克。
5.2016年: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的发现者吉岛敦和村山功。
6.2015年: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的研究者威廉·坎普贝尔、托马斯·苏德霍夫和优素福·霍夫曼。
7.2014年:细胞蛋白降解的控制机制研究者厄文·林克、保罗·莫迪希亚、阿道夫·科汉。
8.2013年: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者迈克尔·莱巴维茨。
2000年至2012年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开创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术方面做出的成就。
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John B.Fenn)、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小鼠的基因靶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理学和医学实验研究方法与手段,标志着人类掌握了更深入了解基因功能的钥匙,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了真正的希望。通过基因靶向技术建立各种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帮助人们理解成千上万基因在发育、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最终根本性纠正和治疗人类基因缺陷。该项技术将对人类疾病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oger Y. Tsien(钱永健)、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 (沙尔菲)和美国Woods Hole 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三位科学家,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该奖项。
诺贝尔奖与细胞生物学1.0
2001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 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 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0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 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1999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Gunter Blobel。他的:Rolert F.Furchgott(美国),Louis J.Ignarro(美国) 和 Ferid Murad(美国),发现NO(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 1997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Stanley B.Prusiner(美国),发现一种新型的 致病因子—感染性蛋白质颗粒Prion。
2013年 生理学与医学奖: 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 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 输系统的奥秘。谢克曼发现了能控制细胞传 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从基因层面上 为了解细胞中囊泡运输的严格管理机制提供 了新线索;罗思曼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种 蛋白质复合物,可令囊泡基座与其目标细胞 膜融合;基于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祖 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 地释放出内部物质。
1996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Peter C.eherty(美国)和 ROlf M.Zinkernagel(瑞 士),发现 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受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
1994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lfred G.Gilman(美国)和 Martin ROdbell (美国),发现 G蛋白及其在细胞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2012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约翰· 格登 (John Gurdon)和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他们发现了成熟细胞可以 被重新编程而具备多能性。将成年体细 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 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从年到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的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该奖项于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月日举行。
我认为从年到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
,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
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
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
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
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式的革命。
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年:获奖原因: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获奖人物及介绍:、、马里奥·卡佩奇是一位出生于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的杰出教授。
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生物版2007年4月30日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这门学科建立的历史时间长,成就辈出,而依然在新世纪显示着其与时俱新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被称为生物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门学科在许多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下面对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做一简单盘点1、1910年——德国人A. Kossel(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首先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2、1955年——美国人Vincent Du Vigneaud(迪维格诺德)因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激素而获诺贝尔奖。
3、1961年——英国人P. Mitchell (米切尔)因研究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移过程,即提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化学渗透学说,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4、1970年——美国人D. Baltimore(巴尔的摩)、R. Dulbecco(杜尔贝科)和H. Temin (特明)因研究肿瘤病毒与遗传物质相互关系时,由于发现在RNA肿瘤病毒中存在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DNA的逆转录酶,而三人共享197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5、1975年——美国科学家Walter Gilbert(吉尔伯特)和英国人F. Sanger(桑格)设计出DNA结构测序的“双脱氧法”的化学和生物分析法;伯格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于1980年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此外,德国科学家Sanger(施陶丁格)还由于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6、1982年——美国人S. B. Prusiner(普鲁西纳)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致病因子Prion(朊蛋白病毒),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于1997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7、1984年——德国人G. J. F. Kohler(科勒)、阿根廷人C. Milstein(米尔斯坦)[3]和丹麦科学家N. K. Jerne(杰尼)由于发现发展了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理与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 【2 】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讨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进献科塞尔发明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当心肠水解核酸,得到了构成核酸的根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资和磷酸.肯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资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若何衔接的.斯托伊德尔(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经由过程剖析,他发明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明,假如当心肠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路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联合方法进行了研讨.他发明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联合比较慎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清楚明了核酸的分子构造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感化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试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性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端了对遗传物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构造的合作研讨.他们固然性情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志合.沃森生物学基本扎实,练习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不雅念约束,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虑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擅长接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讨DNA分子构造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成果不足两年时光的尽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构造模子.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天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颁布了他们的发明.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虚的笔调,暗示了这个构造模子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留意到,我们所推想的特别配对峙即暗示了遗传物资的复制机理.”在随后揭橥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具体地说清楚明了DNA 双螺旋模子对遗传学研讨的重大意义:(1)它可以或许解释遗传物资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假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同位素追踪试验证实.(2)它可以或许解释遗传物资是若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它可以或许解释基因是若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因为碱基序列产生了变化,如许的变化可以经由过程复制而得到保留.1968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解读了遗传暗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机能每个细胞含稀有以千计的蛋白质,生物体正常性命运动所需的化学反响由这些蛋白质完成.每种蛋白质在某种核酸的指点下合成.恰是核酸的化学构造决议了蛋白质的化学构造,核酸的字母体系安排了蛋白质的字母体系.遗传暗码是一本字典,依附它我们便能将一种字母体系译为另一种字母体系.尼伦伯格熟悉到,生物化学家能在试管内树立一个体系,该体系以核酸为模板形成蛋白质.上述体系可比作翻译机械,科学家将用核酸字母体系写成的句子参加,然后机械将这些句子翻译成蛋白质字母体系.尼伦伯格合成一种平常简略的核酸,它有一条链,有很多重复消失的统一个字母构成.上述体系用这种核酸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只含一个字母,但这是蛋白质字母体系的字母.尼伦伯格用这种办法既解读了第一个“象形文字”,又证清楚明了细胞内的机制若何能用来翻译遗传暗码.此后,这方面的研讨工作进展平常敏捷,1961年8月,尼伦伯格报告了他最早的一些研讨成果,又过了不到五年,遗传暗码的所有细节都搞清了,这方面的重要工作是尼伦伯格和科拉纳做的.最后的工作大部分是科拉纳完成的.什么是细胞内翻译遗传暗码的机制?霍利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成功.有一类特别的核酸,称为转运RNA,霍利就是转运RNA的发明者之一.转运RNA能读出遗传暗码,并将它翻译成蛋白质字母体系.经由多年工作,霍利成功地制备了一种纯的转运RNA,最后于1965年搞清其精确的化学构造.霍利的工作表明,有生物学活性的核酸的化学构造初次得到完全测定.1974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清楚明了细胞的构造和各构造的机能克劳德1938年从小鼠肉瘤分别出含有RNA的小颗粒,后来发明在正常小鼠肝脏内也消失这种颗粒,1943年起名为微粒体.接着,他与帕拉德等协作,证实微粒体为细胞内膜构造物,称为内质网.此外,于1939年最先自破裂的细胞分别到线粒体,致力于应用电子显微镜来阐明细胞的细微构造.代维在胰岛素等激素对肝脏糖代谢感化的研讨中,从大鼠肝脏分别出比线粒体还小的微粒.发明个中含酸性磷酸酶,定名为溶酶体,他研讨了这种颗粒在细胞运动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病变的关系.别的,他也研讨了含氧化酶的另一种过氧物酶体颗粒.1984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创立抗原选择抗体学说,创造单克隆抗体技巧杰尼提出的三个学说:抗体形成的“天然”选择学说.有关抗体多样性产生的学说和免疫体系的收集学说,为现代免疫学的树立奠基了基本.1955年,他起首提出了抗体形成面“天然”选择学说.他以为最初进入动物体内的抗原有选择地与“生成”就消失于体内的“天然”抗体联合,然后一路进入细胞,并给细胞以旌旗灯号,使细胞产生更多的雷同抗体.这个学说与其他抗体形成学说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它重要强调了抗原的选择感化和体内“天然”抗体的消失.这个学说是精确阐明抗体形成机制的前驱.它首创了免疫学的新纪元.关于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理,他提出淋巴细胞内只消失一套种系基因,这套基因专门用来编码针对某些自身抗原的抗体.1974年,他提出了在奇特型决议簇与抗奇特型决议簇之间互相辨认.互相感化基本上的免疫反响调节的收集学说.因为他对免疫体系特点理沦的研讨,首创了现代的细胞免疫学,因而荣获1984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而科勒和米尔斯坦在《Nature》上揭橥的文章中描写了他们分别和临盆很多细胞并使之产生任何抗体类型的办法——单克隆抗体技巧,揭示了抗体辨认和联合异物分子(如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并经由过程机体免疫体系将其消除的现象.该技巧在生物医学研讨范畴掀起了一场革命.1989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清楚明了逆转录酶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起源毕晓普在20世纪70年月中期与瓦尔默斯等合作,用已知可导致鸡肿瘤的劳斯病毒做动物试验,发明正常细胞中掌握发展及决裂的基因可在外源病毒感化下改变成癌基因,病毒再侵入健康细胞则可将该基因插入健康细胞的基因中,并致平常发展.后又证实,正常细胞中的上述基因也可经化学致癌物的感化变成癌基因,从而否认以前的意见——癌基因必然源自病毒.1994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明G蛋白及其在细胞内旌旗灯号传导中的感化良久以来,人们就知道细胞之间交流信息是经由过程激素或其他腺体.神经元以及其他组织排泄的信息物资.直到如今人们才知道细胞是若何接收外界信息并作出响应的反响,即旌旗灯号在细胞内的传导.G蛋白的发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心理学家们在这个范畴的研讨供给了普遍的远景.G蛋白从外界接收信息,进行调剂,聚集,放大,再传递到细胞内的功效器上,从而掌握最根本的性命过程,起到信息转换器的感化.一旦G蛋白的构造产生变化,就会导致疾病.例如霍乱,一种烈性胃肠道传染病,由霍乱杆菌引起,霍乱杆菌可以产生霍乱毒素,这种毒素可以改变G蛋白的构造,从而影响水和盐从肠道的接收,引起轻微的脱水.别的一些遗传性内排泄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也与G蛋白的构造改变有关.更进一步,一些疾病的配合表现如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则与G蛋白的旌旗灯号传导感化消失杂乱有关.1997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明蛋白沾染素,解释沾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理论Stanley Prusiner以为蛋白沾染素(病毒蛋白)同众所周知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一样也是一种沾染因子之一.它同人体内的其他蛋白质一样消失,且对人体无害.但当它的构造产生改变时,就会使人体致病.比如人类最轻微的脑部病变痴呆.蛋白沾染素疾病包括Gertsmann-Straussler-Scheinker(GSS),家族遗传性掉眠症(FFI),克劳伊氏病(CJD),迟发性海绵状脑病(BSE)等病.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示了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机制发明第一个离子转运酶——Na-K泵斯寇最早描写了离子泵——一个使令离子通细致胞膜定向转运的酶,这是所有的活细胞中的一种根本的机制.自那今后,试验证实细胞中消失好几种相似的离子泵.他发清楚明了Na+.K+−ATP酶——一种保持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均衡的酶.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比四周体液中低,而钾离子浓度则比四周体液中高.Na+.K+−ATP酶以及其他的离子泵在我们体内必须不断地工作.假如它们停滞工作.我们的细胞就会膨胀起来,甚至胀破,我们立刻就会掉去知觉.驱动离子泵须要大量的能量——人体产生的ATP中,约三分之一用于离子泵的运动.沃克把ATP制成结晶,以便研讨它的构造细节.他证实了波耶尔关于ATP如何合成的提法,即“分子机械”是精确的.1981年沃克测定了编码构成ATP合成酶的蛋白质基因.波耶尔与沃克阐清楚明了ATP合成酶是如何制作ATP的.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以及细菌的质膜中都可发明ATP合成酶.膜两侧氢离子浓度差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波耶尔应用化学办法提出了ATP合成酶的功效机制,ATP合成酶像一个由α亚基和β亚基瓜代构成的圆柱体,在圆柱体中央还有一个不对称的γ亚基.当γ亚基迁移转变时(每秒100转),会引起β亚基构造的变化.波耶尔把这些不同的构造称为凋谢构造.松散构造和慎密构造.1998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明氧化氮是血汗管体系的一种旌旗灯号分子1977年,穆拉德发明硝酸甘油等有机硝酸脂必须代谢为一氧化氮后才能施展扩大血管的药理感化,由此他以为一氧化氮可能是一种对血流具有调节感化的信使分子,但当时这一推想缺少直接的试验证据.与此同时,纽约州立大学的佛奇戈特传授在研讨乙酰胆碱等物资对血管的影响时发明,在邻近的试验前提下,统一种物资有时使血管扩大,有时对血管没有显著的感化,有时甚至使血管压缩.佛奇戈特及合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刻的研讨.他们在1980年发明乙酰胆碱对血管的感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完全有关:乙酰胆碱仅能引起内皮细胞完全的血管扩大.由此佛奇戈特推想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的感化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使分子,这种信使分子感化于腻滑肌细胞,使血管腻滑肌细胞舒张,从而扩大血管.佛奇戈特将这种未知的信使分子定名为内皮细胞松懈因子(EDRF).EDRF是一种不稳固的化合物,能被血红蛋白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灭活.长期研讨亚硝基化合物的药理感化的伊格纳罗与弗奇戈特合作,针对EDRF的药理感化以及化学本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发明EDRF与一氧化氮及很多亚硝基化合物一样可以或许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一氧化氮重要经由过程cGMP门路扩大血管.一方面,一氧化氮产生不足会影响血汗管体系的正常功效;另一方面,过量的一氧化氮又会导致心脏毁伤.2001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清楚明了调控细胞周期的症结物资所有生物体都由经由过程决裂而增殖的细胞构成.一个成年人大约失去100万亿个细胞,而这些细胞都源于一个受精卵细胞.同时,成年人机体中大量的细胞还经由过程不断的决裂产生新细胞,以代替那些逝世亡细胞.细胞必须长大到必定的程度,复制染色体,并把染色体精确地分给两个子细胞,然后细胞才能决裂.这些不同的过程成为细胞周期.荣获2001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做出了有关细胞周期的重要发明.他们辨认出了所有真核生物中调节细胞周期的症结分子,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植物.动物和人.这些基本的发明对细胞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具有伟大的影响.细胞周期掌握的缺点会导致肿瘤细胞中的某种染色体改变.这些发明能让我们在往后很长的时光内创造治疗癌症的新办法.哈特韦尔因为发清楚明了掌握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而受奖.个中一个叫“启动器”的基因对掌握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始阶段具有重要感化.哈特韦尔还引入了一个概念“磨练点”,对于懂得细胞周期很有关心.纳斯用遗传学和分子学办法,辨认克隆并描写了细胞周期的一个症结调节物资CDK.他发明CDK的功效在进化中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CDK是经由过程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润饰来驱动细胞周期的.亨特的进献是发清楚明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调节CDK功效的蛋白质.他发明细胞周期蛋白在每次细胞决裂中都周期性地降解,该机制被证实对掌握细胞周期全程的重要性.2002年诺贝尔心理学或医学奖发清楚明了“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逝世亡”的遗传调控机制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选择线虫作为新鲜的试验生物模子,这种奇特的办法使得基因剖析可以或许和细胞的决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接洽起来,并且可以或许经由过程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发清楚明了线虫中掌握细胞逝世亡的症结基因并描写出了这些基因的特点.他揭示了这些基因如何在细胞逝世亡过程中互相感化,并且证实了人体内也消失响应的基因.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的进献在于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决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他指出,细胞分化时会阅历一种“程序性细胞逝世亡”的过程,他还确认了在细胞逝世亡过程中掌握基因的最初变化情形.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发明和润饰绿色荧光蛋白(GFP)下村修1962年在北美西海岸的水母中初次发清楚明了一种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即绿色荧光蛋白.随后,查尔菲在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做生物示踪分子方面做出了进献;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周全地懂得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色彩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讨奠基了基本.绿色荧光蛋白是研讨当代生物学的重要对象,借助这一“指路标”,科学家们已经研讨出监控脑神经细胞发展过程的办法,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
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
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斯托伊德尔(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
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
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
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
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
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
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
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
”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
(3)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
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机能每个细胞含有数以千计的蛋白质,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由这些蛋白质完成。
每种蛋白质在某种核酸的指导下合成。
正是核酸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化学结构,核酸的字母系统支配了蛋白质的字母系统。
遗传密码是一本字典,依靠它我们便能将一种字母系统译为另一种字母系统。
尼伦伯格认识到,生物化学家能在试管内建立一个系统,该系统以核酸为模板形成蛋白质。
上述系统可比作翻译机器,科学家将用核酸字母系统写成的句子加入,然后机器将这些句子翻译成蛋白质字母系统。
尼伦伯格合成一种非常简单的核酸,它有一条链,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同一个字母组成。
上述系统用这种核酸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只含一个字母,但这是蛋白质字母系统的字母。
尼伦伯格用这种方法既解读了第一个“象形文字”,又证明了细胞内的机制如何能用来翻译遗传密码。
此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非常迅速,1961年8月,尼伦伯格报告了他最早的一些研究结果,又过了不到五年,遗传密码的所有细节都搞清了,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尼伦伯格和科拉纳做的。
最后的工作大部分是科拉纳完成的。
什么是细胞内翻译遗传密码的机制?霍利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成功。
有一类特别的核酸,称为转运RNA,霍利就是转运RNA的发现者之一。
转运RNA能读出遗传密码,并将它翻译成蛋白质字母系统。
经过多年工作,霍利成功地制备了一种纯的转运RNA,最后于1965年搞清其准确的化学结构。
霍利的工作表明,有生物学活性的核酸的化学结构首次得到完全测定。
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的机能克劳德1938年从小鼠肉瘤分离出含有RNA的小颗粒,后来发现在正常小鼠肝脏内也存在这种颗粒,1943年起名为微粒体。
接着,他与帕拉德等协作,证明微粒体为细胞内膜结构物,称为内质网。
此外,于1939年最先自破碎的细胞分离到线粒体,致力于利用电子显微镜来阐明细胞的细微结构。
代维在胰岛素等激素对肝脏糖代谢作用的研究中,从大鼠肝脏分离出比线粒体还小的微粒。
发现其中含酸性磷酸酶,命名为溶酶体,他研究了这种颗粒在细胞活动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病变的关系。
另外,他也研究了含氧化酶的另一种过氧物酶体颗粒。
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创立抗原选择抗体学说,发明单克隆抗体技术杰尼提出的三个学说:抗体形成的“天然”选择学说、有关抗体多样性发生的学说和免疫系统的网络学说,为现代免疫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55年,他首先提出了抗体形成面“天然”选择学说。
他认为最初进入动物体内的抗原有选择地与“天生”就存在于体内的“天然”抗体结合,然后一起进入细胞,并给细胞以信号,使细胞产生更多的相同抗体。
这个学说与其他抗体形成学说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它主要强调了抗原的选择作用和体内“天然”抗体的存在。
这个学说是正确阐明抗体形成机制的先驱。
它开创了免疫学的新纪元。
关于抗体多样性发生的机理,他提出淋巴细胞内只存在一套种系基因,这套基因专门用来编码针对某些自身抗原的抗体。
1974年,他提出了在独特型决定簇与抗独特型决定簇之间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免疫反应调节的网络学说。
由于他对免疫系统特性理沦的研究,开创了现代的细胞免疫学,因而荣获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科勒和米尔斯坦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中描述了他们分离和生产无数细胞并使之产生任何抗体类型的方法——单克隆抗体技术,揭示了抗体识别和结合异物分子(如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并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将其清除的现象。
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逆转录酶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毕晓普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瓦尔默斯等合作,用已知可导致鸡肿瘤的劳斯病毒做动物实验,发现正常细胞中控制生长及分裂的基因可在外源病毒作用下转变成癌基因,病毒再侵入健康细胞则可将该基因插入健康细胞的基因中,并致异常生长。
后又证明,正常细胞中的上述基因也可经化学致癌物的作用变成癌基因,从而否定以前的看法——癌基因必然源自病毒。
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细胞之间交换信息是通过激素或其他腺体、神经元以及其他组织分泌的信息物质。
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细胞是如何接受外界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信号在细胞内的传导。
G蛋白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生理学家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前景。
G蛋白从外界接受信息,进行调整,集合,放大,再传递到细胞内的功能器上,从而控制最基本的生命过程,起到信息转换器的作用。
一旦G 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疾病。
例如霍乱,一种烈性胃肠道传染病,由霍乱杆菌引起,霍乱杆菌可以产生霍乱毒素,这种毒素可以改变G蛋白的结构,从而影响水和盐从肠道的吸收,引起严重的脱水。
另外一些遗传性内分泌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也与G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
更进一步,一些疾病的共同表现如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则与G蛋白的信号传导作用出现紊乱有关。
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蛋白感染素,解释感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理论Stanley Prusiner认为蛋白感染素(病毒蛋白)同众所周知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一样也是一种感染因子之一。
它同人体内的其他蛋白质一样存在,且对人体无害。
但当它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就会使人体致病。
比如人类最严重的脑部病变痴呆。
蛋白感染素疾病包括Gertsmann-Straussler-Scheinker(GSS),家族遗传性失眠症(FFI),克劳伊氏病(CJD),迟发性海绵状脑病(BSE)等病。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示了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机制发现第一个离子转运酶——Na-K泵斯寇最早描述了离子泵——一个驱使离子通过细胞膜定向转运的酶,这是所有的活细胞中的一种基本的机制。
自那以后,实验证明细胞中存在好几种类似的离子泵。
他发现了Na+、K+−ATP酶——一种维持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平衡的酶。
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比周围体液中低,而钾离子浓度则比周围体液中高。
Na+、K+−ATP酶以及其他的离子泵在我们体内必须不断地工作。
如果它们停止工作、我们的细胞就会膨胀起来,甚至胀破,我们立即就会失去知觉。
驱动离子泵需要大量的能量——人体产生的ATP 中,约三分之一用于离子泵的活动。
沃克把ATP制成结晶,以便研究它的结构细节。
他证实了波耶尔关于ATP怎样合成的提法,即“分子机器”是正确的。
1981年沃克测定了编码组成ATP合成酶的蛋白质基因。
波耶尔与沃克阐明了ATP合成酶是怎样制造ATP的。
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以及细菌的质膜中都可发现ATP合成酶。
膜两侧氢离子浓度差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
波耶尔运用化学方法提出了ATP合成酶的功能机制,ATP合成酶像一个由α亚基和β亚基交替组成的圆柱体,在圆柱体中间还有一个不对称的γ亚基。
当γ亚基转动时(每秒100转),会引起β亚基结构的变化。
波耶尔把这些不同的结构称为开放结构、松散结构和紧密结构。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信号分子1977年,穆拉德发现硝酸甘油等有机硝酸脂必须代谢为一氧化氮后才能发挥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由此他认为一氧化氮可能是一种对血流具有调节作用的信使分子,但当时这一推测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与此同时,纽约州立大学的佛奇戈特教授在研究乙酰胆碱等物质对血管的影响时发现,在相近的实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有时使血管扩张,有时对血管没有明显的作用,有时甚至使血管收缩。
佛奇戈特及合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在1980年发现乙酰胆碱对血管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完整有关:乙酰胆碱仅能引起内皮细胞完整的血管扩张。
由此佛奇戈特推测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使分子,这种信使分子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扩张血管。
佛奇戈特将这种未知的信使分子命名为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DRF)。
EDRF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能被血红蛋白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灭活。
长期研究亚硝基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的伊格纳罗与弗奇戈特合作,针对EDRF的药理作用以及化学本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EDRF与一氧化氮及许多亚硝基化合物一样能够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
一氧化氮主要通过cGMP途径扩张血管。
一方面,一氧化氮产生不足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过量的一氧化氮又会导致心脏损伤。